春节的作文1200字

时间:2021-09-29 16:00:01 1200字 我要投稿

春节的作文1200字锦集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200字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作文1200字锦集6篇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日夜兼程,步履匆匆。这天上、水上、路上,汇成了一部欢天喜地的交响曲。

  一进入冬季,春节走来的足音,就在不知不觉中响了起来,不信,你可用心去体会,用耳去聆听。

  先不妨去农村,农村对春节最重视,农村对春节感情最深厚。

  先看看庭院,大大的篾编匾子里,晒的是金灿灿的黄豆,那是准备春节做豆腐用的,个挑个拣,粒粒圆满,用这样的黄豆做出来的豆腐,嫩如肌肤白如雪,看一眼都打心底里喜欢。芝麻也在晾晒着,筛了又筛,簸了又簸,漂了又漂,那是用做芝麻糖和元宵馅子用的,马虎不得。还有花生、向日葵,明明早已晒得干干的,不放心,还要拿出来见见太阳,这是春节拜年必不可少的茶点。老太太做得细,老爷爷忙得欢。“蹬蹬蹬”走进家里,“蹬蹬蹬”又走出家外,脚步也似乎比平日轻快了许多。

  腌腊,是江淮地区多少年形成的习惯。乡下人办事,从来都是大手大脚,鸭子一杀就是一二十只,另外还有鸡、鹅,腌好之后,就在门前搭个架子——两个叉上横着一根竹竿。鸭、鸡、鹅,一对一对地拴着绳子,挂在竹竿上,远远看去,好似待价而沽的琵琶。当家人背着手从这边看到那边,笑眯眯的,总也看不够。

  赶集,渐渐变得密集起来。有买也有卖,卖去多余的,买回必需的,横竖来回都不会空着手。三三两两,呼朋引伴,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条条通往集镇的路,成了一条条欢乐的河。

  买穿买戴,自不待说,一年到头,谁都要从里换到外,谁都要从头换到脚;买烟酒,首当其冲,乡下人好客,新春旺月,见面一支烟,坐下一杯酒,这是待客的礼数,不可怠慢;还要买鞭炮、礼花、灯笼、门对子,没有这些,何以叫过年?要买这么多的东西,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有的是时间,办年的事,必须想得周到,漏了一件都不好。

  城里人行动,好像要迟缓一些,好在农贸市场很近,商场超市也不会很远。不急不等于不重视,只是比农村要慢了半拍。

  城里办年,最重视的是食品,最挑剔的也是食品。灌香肠好像是办年的第一件事,大家都这么做,灌香肠的人也就特别多,弯弯曲曲的队伍,长长的,真的如香肠一般。装好的香肠,家家都挂在阳台的晒竿上,九曲十八弯,成了市民们迎春的第一道风景线。接下来要买的东西,各凭所好,若是地地道道的土着,买鸭肫、鸭爪子,鹅肝、鹅爪子,要腌猪耳朵、猪尾巴、猪舌头和猪肝。猪肉也要腌上好几刀。腊月里腌的肉叫腊肉,即便过春节吃不完,来年夏天烧冬瓜、瓠子,其香味,绝不会在火腿之下。一日不多,十日许多,主妇们像鸟儿垒窝一般,天天往家衔,不愁阳台上挂不满,不愁年货买不够。

  男人们对于过年也重视,只不过不大涉足菜市场。而今,到超市购买年货,渐渐已成城市人的习惯。周末,主妇携夫并子,热热闹闹逛超市。夫人在前走,老公推着购物车,亦步亦趋。买主菜,山珍海味,也买土特产;买佐料,油盐酱醋,还有五香、八角和胡椒;买饮料,白酒、红酒,外带果汁;买糕点,糖果、瓜子、花生,只是方片糕断不可少;买饰物,中国结、红灯笼、生肖挂件,营造节日气氛,就靠这些。一路走,一路挑,一件一件往车里扔。眼看购物车堆起个小山,还似乎意犹未尽。充当“跟差”的男人们,此刻表现得极其大方和慷慨,绕口令似地鼓励道:“虽说天天都过年,过年毕竟是过年,过年必须胜过天天,天天不能胜过过年。”直乐得妻子直不起腰,连孩子也跟着拍巴掌。

  农村忙过年,城市忙过年,在办年的脚步声中,终于春节临近了。在远方打拼的男人、女人们,无一不提前踏上归程。乘火车的、汽车的、轮船的、飞机的,还有自驾的,甚至还有骑摩托车的。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目的地十分明确——家——父母亲,或是老婆孩子居住的地方。

  日夜兼程,步履匆匆。这天上、水上、路上,汇成了一部欢天喜地的交响曲。

  春节的脚步,起先似是细雨微风,进而似是催春的蛰鼓,到后来,像是报春的春雷。你听,从城市到乡村,从天上到地上,到处都有这样的足音。不注意时,若有若无,亦真亦幻,一旦留心,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足音,说多动听就有多动听!

  虽说春无脚,充耳尽足音!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华夏大地上已经传承了4000多年,它象征着团结、和谐、兴旺与安宁,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汇聚与交融逐渐地影响到了世界。在春节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期盼,于我来说则有着两种界线分明的感受:“惧怕”和期待。

  “惧怕”是因为自己又老了一岁,又多了一份成长带来的责任;期待,是因为对传统节日和人情风俗的一次彻底回归。重要的是对历史的祭奠,还有就是现代生活中繁忙的奔波间隙的一个彻底放松。

  也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够静下心来或是“强迫”自己花一份心思去思量、去回味一下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风俗,去营造一种被众人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年味”,让历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现代人的脸上,让现代人那种劳碌和奔波的心有一个可以暂时小憩的驿站、有一个寄托—--那种寄托寄予在过年的鞭炮声中、新春的钟声里和新年的喜悦中…

  朋友对我说:我们都是“老人”了,开始怀旧了。是啊,一年年的劳碌奔波沉淀下来的不只有五味回忆、容颜的苍老,还有对过去的感叹。有人说:“春节,是一枚枚顿号、逗号、感叹号,是对传统、历史的一次回眸,一声慨叹。”我想它更加应该是一个省略号,因为它在永不停息地在循环并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与思考。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对于过年是那样的期盼、欣喜若狂,因为所有的奢望在新年到来的时候都能实现,至少会得到相等的满足;当我们与时代齐头并进步入成年的时候,春节来临我们不只是满足于物质,而更加多的是心意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能够得到平衡;当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后,责任和义务无形中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特别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也许会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舒适的居所、一种幸福的生活而不知疲倦地奋斗着,但有一种美妙的感觉千百年来一直在传承那就是“团圆”,因为它是生活永恒的主题,春节则无疑成了最大的载体。

  春节时大家谈论最多的话语中还有一个叫作“幸福”的词汇。它简单明了又与众不同,它触手可得又遥不可及,因为幸福的参照物很多,可以选择与别人比或与自己比,可以选择与自己的过去比或与自己的未来比。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民讲自己的理想,说如果有一天他当了村长,全村的粪就由他一个人拾。他的幸福就是这样的简单,于别人也许会笑他,但是于他来说那真的是幸福的。生活中幸福的事儿很多,如果你用心留意你会感觉到它简单真实的存在着:一次与家人的牵手,一次在发生冲突时的微笑面对,一种家人期盼你回家的眼神,或是当你风尘仆仆回家时能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饭,它不一定是美味佳肴但那一定是幸福的。有的人却一生从未感觉自己幸福过,因为他的思想里老是在拿自己与别人相比,与时代相比,和自己较劲,

  无论拥有的再多都会沮丧,不会去感知已经拥有的幸福。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理的感觉,不分国界、不分年龄,它更加与收入和物质、环境条件无关,它只是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我相信幸福是可以传染的,幸福是可以扩大的,只要你用心去细细体味,属于你的幸福一定在那里等着你。

  人情世故,在春节的时候一一兑现,不管是诚心的还是违心的,总之都是陪着笑脸,给聚会一个理由;给求人办事一个理由;人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对人情伦理进行了一次修补,对自己进行一次洗礼,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感受自己的幸福,企盼美好的未来。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x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走在大街上,忙忙碌碌的人们正忙着准备过节,穿上了节日的盛装,看起来神采奕奕,。烟花爆炸声响彻在耳边!夜空一片湛蓝,星星正地眨着光芒,月亮倒挂在夜空中,又像片会发光的柳叶。只听轰隆隆一声声巨响,打破了原来宁静。一枚枚烟花向天空喷去。天空开放出一朵朵美丽的菊花,把夜空装点得无比美丽。到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万家爆竹喜气浓,一路风尘蹄花碎”我扯下旧对联,在门上贴上崭新的对联,看着那一点一点在我们手中脱落的岁月的红纸,感叹时间的匆匆,快得让人恍如梦一般,10年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辛酸事和甜蜜事。他们来得快,去的又如此匆匆。贴上了新桃,望着那一张一张在我们眼里未来的祝福,我们振奋,那撕去的是过去的酸甜苦辣的足迹和身影,“千般月色砚边过,无限春光笔下生”“五千年辉煌文化喜填新页,九万里锦绣河山大展宏图”“正月抒怀万首新诗歌大治,春风得意一杯美酒壮长征”那贴上的是对未来的热情如火……

  听爷爷说起春节的来历,相传在商朝的时候,有一个叫万年的人,他受到日光下树影移动规律的启发,设计了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 经过长期的精心观测,万年终于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功成之时,他以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人们为了纪念万年,就把过春节叫做过“年”。

  在电视上看到,几千万海外华人共同庆祝华人儿女共同度过盛大的节日,艺术团献上了别开生面的文艺盛典,点亮了海外的璀璨之夜。《舞彩缤纷——中华情》的大型歌舞晚会,在中国民俗文化基础上又融合了西方元素,富有传统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清新现代的艺术气息。《海外游子吟》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遍体的伤痕,满腔的仇冤,游子的脚印血泪斑斑。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游子的脚印,血泪斑斑。历尽了人间的风暴雨寒,踏遍了世上的沟沟坎坎。人情的冷暖,世道的艰难,游子的心中,盼望春天。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游子的心中,盼望春天。这首歌将海外华人苦难的历史,艰苦的创业,那思念祖国的情怀,让人听后为之震撼。它真实记录了华人移民走过昨天、走进今天、走向明天的心路历程,并留下一份具有震撼力的见证。海外华人我们心连心,风雨同舟一起走过历史的云烟。

  过节人们都在和家人团聚,一起过着温馨幸福的生活,但是忘不了那些还在辛苦工作的叔叔阿姨。最辛苦的人莫过与边防战士了,他们一年365天都守卫在祖国的边疆,多年来,边防部队官兵恪尽职守,扎根边疆,不辱使命,取得了骄人战绩,为保卫国家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民的幸福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还有列车,飞机上的服务员,还有国家大型工程的建设者……他们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他们好辛苦,我想向他们说一声:“你们幸苦了,祝你们春节快乐!”

  啊!还有我的姨父,他长期在云南工作,国家水电三局,修大型水电站。还要供养哥哥上大学,春节也不回家,真想念他啊!我和姨夫都有好几年没有见面啦!真希望姨夫早点忙完工作,回来后相聚在一起。姨夫,我在远方祝福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10,9…。。1”看着春节晚会上观众和演员送08迎09的倒计时的响起,无数的'烟花在天空绽放,似花还似非花。辛酸早已被这种憧憬掩盖而去,激动和欣喜油然而生,新的一年是否能考一个好的成绩作为爸妈辛苦的一点回报呢……

  “三春晖霭门庭暖,寸草心长雨露深” “万家爆竹喜气浓,一路风尘蹄花碎”我送上两幅对联,祝福一路风尘上的所有人。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5

  春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去亲戚与本家拜年。年初一就在村里给直系亲属拜年,一大早起来就去爷爷、奶奶家拜年,还要带上礼品,精果、红糖什么的,都可以;接着是其他的长辈家拜年,也要带上礼品。初二就要到母亲的娘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长一点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点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还得高喊:“拜年了,恭喜发财!”对老人要说:“恭喜您哪,越活越鲜健!”老人家会亲昵地在头上摸一下,回应道:“也恭喜你越来越聪明,将来考上大学!”接着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时候当然还会给一点压岁钱,或者五毛,或者一块,两块。一般会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顿团圆饭,这顿饭叫做喝年酒。摆了一桌丰盛的菜,鱼圆子、肉圆子、红烧肉、海带、合菜(是用莲藕丝、豆腐丝、芹菜丝、肉丝、黄花),鱼圆子一般是所有人都爱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够的,所以会盛上两碗。看厨艺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鱼圆子做得好不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嫩脆的,那证明鱼的含量比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兑的淀粉较多,我们都叫这种圆子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里地位极高,父亲、叔父、姑姑们还有我们晚辈都要先给他老人家拜年。从记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亲、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几十里外的舅公(也就是父亲的舅父家)拜年。

  记忆中的初一早晨总是笼罩着迷朦的轻雾,父亲带着我们一大帮人长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据祖母说,她的父亲,也就是父亲的外祖父是很有钱的地主,后来打牌全输了,幸亏如此后来才没有被化成地主富农。但是,她的父亲并不主张孩子们读书,虽然舅公贵为独子,但却是文盲。

  舅公一般并不理会我们,大约父亲会和他进行一些交流与沟通。舅婆据说年轻时是个美人,即便老了,依然干净清爽。舅婆对我们却很热情,满口的“儿呀,儿”的叫个不停。这是我们家那边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会这样亲昵地称呼我们,祖父母也不会这样称呼我们,他们只是喊我们的名字,有时候甚至是我的绰号“太阳”,或者很正规地“新梅大姐”。仅仅如此,我们都觉得舅婆非常和蔼。临走时,她还塞给我们每个小孩两毛钱的压岁钱,说是买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干。大姨婆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后来嫁到了甘肃,做了工人,是我们这个家族唯一的吃商品粮的人,总给大姨婆寄药什么的,母亲总是羡慕极了。小的是儿子,我们叫表叔,却也是读书人,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娶的太太是极厉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尔也住到我们家。

  细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总是最欢迎我们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跟大姑姑一样大的年纪,长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机灵,大约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后来嫁了外祖父家里的一个亲戚家的儿子,后来成为一个非常有钱的男人。大儿子二儿子却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儿秋芝则比我只大一岁。我还得称呼她“秋芝姨”。翼闪

  那声势浩大的远来的亲戚,其实宣示了某种地位。村里人总是很羡慕小姨婆家有这么多亲戚。小姨婆总要招呼我们一顿年酒,想来对她那并不富裕的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可是,我们却浑然不觉,直到我自己独自一个人生活,发现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时才理解她那热情的可贵。

  我最喜欢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总是给我们崭新的一块钱的钞票,比祖母给五毛钱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实小姨婆也是家境艰辛。后来她病入膏肓时,我也曾到她家给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着话,那么慈祥和蔼。我那时没有挣多少钱,给了她50块钱,她执意不要,在我的坚持下,她接受了,口里直念叨我的好,依然满口“儿呀,儿”的叫着。

  后来,祖父母相继去世了,舅公舅婆也相继去世了,小姨婆也去世了。这世上便没有了那么慈祥地爱我的祖辈人了。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6

  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考题。

  “过年就是过文化”,龙年春节期间,各地庙会红红火火,景点旅游人潮涌动,关于央视春晚没有赵本山的争议持续发酵,有关年味“变淡”的话题此起彼伏。热闹的“中国年”,投下耐人寻味的文化剪影,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国人对春节文化品质的在意与纠结。

  每逢春节的文化之思,也是高速发展时代中国文化焦虑的一个缩影。物质潮流席卷而来,如何坚守心灵高地?观念世界众声喧哗,如何定位价值坐标?文化产品五光十色,如何摄取精神给养?

  这样看似宏大的命题,其答案不断在我们身边闪现。热心慈善公益的“心灵富翁”多了起来,却也不乏“开着宝马住保障房”之辈,呈现着醒目的价值观分野;“最美中国人”频频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但“扶老难题”也迟滞了一些人行善的脚步,诉说着复杂的道德困境;在众多城市奇迹般崛起的同时,隆隆推土机声中传来对历史文脉断裂的担忧,“千城一面、万楼一式”的单调、“几根柱子托个球”式的雕塑泛滥,则暴露了城市文化内涵的苍白。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有品质的文化,才能成为进步的基点;成色不足、品质低劣的文化,却往往是心灵的枷锁、进步的桎梏。一些人把过节简化为送礼喝酒、麻将牌九,甚至“把清明节以外的所有节日都过成情人节”,消费狂欢掏空了文化内涵;一些地方热衷于“名人故里”之争,大搞有名无实的节庆会展,大建华而不实的仿古建筑,功利思维制造了一个个文化空壳;一些媒体以暴力、情色、低俗吸引眼球,一些影视作品靠复制翻拍、穿越恶搞博取票房,一些青年人在网上晒名包炫豪车作为人生价值标签,精神贫血、价值空心、信仰荒芜,屡屡成为刺痛社会的文化病灶。

  “品质为王”,这是文化发展的不二法门,也是中国文化向上突破的瓶颈所在。当人们纳闷为什么中国的花木兰、大熊猫成了迪斯尼的摇钱树,更应想想这种“洋拿来主义”所依托的创意设计力量;当人们惊叹苹果专卖店门前的“果粉”排队长龙,更应思考是怎样的魔力“把公众熟知的产品转变成一个企业文化的象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一位美国教授对“汉语热”的看法值得深思:美国曾刮起一股“日语热”,但很快就消失了。如果汉语背后没有文化,文化背后没有思想,思想背后没有精神,这个神话也难免会消失。

  这一切无不揭示一个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强调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考题。作家怎样书写“民族心灵史”,导演如何奉献“诚意之作”,企业怎么诠释“卖产品不如卖品牌,卖品牌不如卖文化”,各地能否走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执政党如何建设“学习型政党”,对这些问题能否不断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检验着一个民族“发展起来以后”的文化自觉。

【春节的作文1200字】相关文章:

家乡的春节作文_春节作文03-18

春节作文,关于春节的作文|春节的作文400字01-31

春节作文500字《家乡的春节》_春节作文03-05

春节作文800字:家乡的春节_春节作文03-10

春节800字作文:难忘的春节_春节作文03-10

关于春节的作文:春节01-30

春节作文:过春节01-13

家乡的春节春节作文02-17

快乐的春节春节作文10-09

家乡的春节 - 春节作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