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01 16:30:30 总结 我要投稿

校本研究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本研究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校本研究工作总结

  学校既是培养教育学生的场所,也是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校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探索校本教学研究培训的策略与方法,多方位、多渠道、多层面进行尝试,促使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校的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校本研训要真正落到实处,教研制度是根本保证。为此,我校建立起以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组成的四级教研网络,建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为研究活动提供保障。为了提高校本活动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加强校本管理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校本教研方式为核心,课堂教学行为设计为突破口,校本培训为依托”的策略,采取有效手段,探索了操作的方法与途径,提高了研究质量。

  一、校本教研方式为核心

  “新课程条件下的校本教研活动应具有民主、和谐、相互支持的研究氛围,为使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得以挖掘和展现,应是一种充满创造能力的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交流活动。”为此,校长室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整合,改变学科本位的教研倾向;强化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研究意识,积极探索出以平等参与为核心形式的.适应我校教师发展需要的校本教研方式。

  1.开展问题教学研究活动

  问题研究活动即在教学研究中,以来源于教师教学实践的问题为主题,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目标指向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教研方式。此类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我校各个学科教学研究中自下而上普遍开展。学期初,教师个人、集备教研组、大教研组以及教导处,逐层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搜集整理,并将搜集到的问题归并分类成:

  ①教育理念问题;

  ②教与学方式问题;

  ③资源开发问题;

  ④教学知识点问题;

  ⑤实践性问题等。

  在对教学问题进行归类后,教师首先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再以小讲座、示范课、观摩课、互动答疑、拉练课等形式,解决问题,形成共识。教师通过问题研究,解决了自己教学实际问题,明确了“是什么”及“怎样做”。

  2.开展联合式教学研究活动

  联合式教学研究活动即在教学研究中,相关学科就某一主题、某一方面的内容,共同开展教研活动,进行学科内容整合的教研活动。本学期,结合“有效教学研究”这一专题,我校每月一个主题,先后与周水子小学就语文阅读、数学、英语、音乐等科目进行“校际联动”研究。我们还走出大连市,把视野拉到了其他省市区,吕校长亲自带领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在杭州、沈阳等地举办的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优质高效的教学与研究活动,深深感染了我们。这样系列的教研观摩活动,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欢迎,他们认为,跨校、跨省市的学科观摩,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实效大,收效佳。

  3.开展对话式教学研究活动

  对话式教学研究活动即在教学研究中,从问题需求出发,确定主题,通过对话引发观念冲突,在比较、借鉴中达成共识的教研方式。如在一次“语文阅读有效评价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主题:“教学中你常用的评价方式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教研时,教研组内每人均提出自己教学中有关评价的问题,由同组另外成员分析原因,再由别的成员提出解决的方法,然后进行组内对话、组间对话,最后达成共识有三:评价内容要有针对性、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评价作用要体现激励性。这种教研活动,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搭建起了教师奉献个人创造智慧、优势互补的对话平台,使教师在探索的道路上互助搀扶,共同提高。

  4.开展反思式教学研究活动

  在按照“问题理论设计实践反思提炼”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反思问题研讨实践”的探究活动。

  如在进行“有效评价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

  ①教师自主学习有效评价的内涵,列举个人在教学中评价的做法;

  ②引领教师分析每种评价做法在教学各环节中使用的频率及有效性;

  ③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展示,结合“有效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评价研讨;

  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有效评价教学拉练”,提炼学科有效评价课堂结构;

  ⑤研究总结,完善学科《有效评价课堂教学结构》。

  我们的研究是在做中学,边学边反思,教师由此体验着“逆着河流行驶可发现源头,顺着河流漂泊可找到大海”的欣慰。

  二、“教学行为设计”为突破口

  校本教研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而其中的“教学行为设计”则是新理念过渡到教学实践的“桥梁”。所以,我校提出以“教学行为设计”为突破口,牵动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具体做法为:

  1.专项培训,提高认识

  为了使“课堂教学行为设计”得到所有教师的认可,学校科研主任专门对全校的教师进行了相关理论的专项讲座和培训,使得教师的观念有了转变,对“教学行为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骨干先行,典型引路

  为了减少理解上的偏差,少走弯路,我校从每一学科中挑选骨干教师先进行探索,然后再请市教科所的专家进行辅导完善,最后将已经成型的教学行为设计在全校教师中进行说明,使得教师对“教学行为设计”有了更直观、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

  3.实施设计,反思调整

  针对已经成型的“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我们又要求骨干教师在教学中主动运用“设计”。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强调教师要尊重“设计”,努力去调整自己教的行为以适应“设计”,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不断地调整“设计”,使其更具有实效性。为此,学校“教学行为设计”中心组的教师每个月都要上交一份调整后的“设计”,如此循环往复,使得我们的设计不断完善。

  三、校本培训为依托

  我校培训以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入手,采用教师培训与攻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以建设起一支能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具有扎实科学文化基础,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为目的。从理念、理论、方法等层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培训内容校本化

  根据我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较为完善的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①现代教学理念,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

  ②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训;

  ③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的培训;

  ④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训;

  ⑤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训;

  ⑥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⑦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的培训。

  2.培训途径多样化

  ①开设系列主题讲座,向教师渗透学校办学的基本思想(办学特色)。

  ②大力倡导师徒结队,鼓励教师模仿、创新和发展。

  ③坚持实施微格培训,激励教师扬长避短。

  ④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⑤组织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增强教师的教研能力。

  ⑥分层培训,使教师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几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的培训形式:

  从培训的途径来看,有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

  从培训的方法来看,有诊断反思、交流互动、校际协作。

  教育既是科学,教育也是艺术。说它是科学,因为它是有规律可循的,说它是艺术,是因为它更需要个性化的创造和探索。所以我校一直坚持立足校本科研,帮助教师解决“应该怎么做””和“为什么这样做”的理性问题,以科研促优质,努力向着“名师、名生、名校”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校本研究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试论校本教育研究08-10

新建校本研究工作总结12-01

《丁寨乡校本课程研究》工作总结04-20

《匆匆》教学设计(校本研究)人教版03-18

校本研究心得体会01-05

校本研究工作计划11-23

校本研究工作计划11-23

校本小课题研究报告10-20

教师个人校本研究总结5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