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时间:2022-03-08 18:09:06 总结 我要投稿

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次精彩纷呈的活动结束了,我们一定都增加了不少生阅历,这时候写一份活动总结就很重要了。那么好的活动总结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

  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内容。一共有三个例题,分4课时。例1是直线两端栽树问题,例2是直线两端不栽树问题,例3是封闭图形栽树问题。例1教学结束后出现了已知间隔长度和树的棵数,求路段长的问题,同时还出现了队列问题。例2教学结束后,出现了时钟间隔问题、队列问题,上楼问题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因为对于植树问题的理解,学生已有很大的难度,再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去解决如队列问题、时钟间隔问题、上楼问题等学生会感觉更难。

  建议如下:

  1、把例1和例2合为一节课来处理,一个是两端都栽树,一个是两端都不栽树,知识的联系性很强,没有太多的干扰条件,放在一块处理会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及区分,更好的理解植树问题。

  2、两个例题教学结束后,可以上一节练习课,处理两个例题的反用,即:学习“已知间隔长度和树的棵数求路段长”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植树问题,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规律,为一步的应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3、教学植树问题的变形题,如队列问题、时钟间隔问题、上楼问题、分割木材问题等。

  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总结2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曾经被演绎出了许多经典课例。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我认真地研读了很多课例,发现在诸多课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类型,即所谓的“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三种情况”的区分以及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看成一种“规律”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从而能在面对新的类似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应用。同时在这些课例的反思中,我又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学生能找到规律但不能熟练地运用规律,不能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进行知识链接。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建立 “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数学模型,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且要总结出相关的计算公式“总长÷间距=间隔数”,并通过公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这一解题模式。一节课下来我感觉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而本节课没有让学生体验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2、一堂课上下来,觉得还是对学生扶的很牢,没有完全放开,以至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期待日后调整改进。

  3、对课堂的生成问题处理还不够灵活,不能进行很好的利用。

  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总结3

  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这个教学内容课改前作为“奥数”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训练,现行教科书把它编入教材,有“封闭”的植树问题,有不“封闭”的植树问题,本节课7个参赛老师选择的都是不“封闭”的植树问题,教材处理、教学过程各有千秋,异彩纷呈。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化归的思想方法解决植树问题,将不“封闭”的植树问题分成三种类型,而每类题目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在基本类型(两端都栽)的基础上变化的。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一端不栽,棵数=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学生建立了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时只要应用模型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从课堂教学效果上看,当学生练习“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P119)这道题时,锯下来的.小段木料有长度像“间隔”,锯的地方倒是像“树”,这时候学生应用模型时也就不知道要应用三种模型中的哪一种,教学难点、关键处把握不准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的教学难点我个人以为要放在让学生区分什么是“树”、什么是“间隔”;教学关键是如何使学生区分求的是“树”还是“间隔”。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用大量的事例让学生认清“树”与“间隔”的关系,即:“树”比“间隔数”多1。接着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对“树”以及“间隔”之间进行转化,分析题目中哪一个可以看成“树”, 哪一个可以看成“间隔”,最后形成统一的数学模型:棵数=间隔数+1。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上例“锯木”题,只要认定锯下来的一小段木料是“间隔”,要锯的地方是“树”(两端不栽),要锯5-1=4次,共32分钟,即:棵数=间隔数-1,。若把“锯木”题改编成“一根木头长10米,锯4次,能锯成多少段?”这时锯下来的一小段木料是“树”,锯的次数是“间隔”,求锯成的段数,就是求“树”的棵数,4+1=5棵,即:棵数=间隔数+1。这样,将“树”和“间隔”进行巧妙的转化,就能帮助学生解决类似的“植树”问题,如“敲钟”题、“经过时间”题、“摆花”题等等,这样处理教学内容,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

【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模板02-17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600字04-3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九篇03-01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通用5篇)04-20

综合实践活动_600字01-26

综合实践教学总结03-02

最新小学生军训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2-15

《读名著,品人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9-09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日记01-20

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作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