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作文

时间:2023-01-07 17:45:17 自传 我要投稿

【精华】自传作文集合7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传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自传作文集合7篇

自传作文 篇1

  我,是一面镜子,一面孤独的镜子。我被埋在泥土中已有无数个岁月了。你问我,你为什么忧伤?在泥土里不是很清静吗?“是呀!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吵闹,是多么的令人烦燥,我为何还要向往?“我自己问自己。不对,外面的世界还是有美好的地方,它可以使我不再孤独,不那么的无用。我是一面镜子呀!镜子们有自己无可逃避责任,帮助人类看清自己的面貌,就是我们的快乐,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呀!

  我思索着。忽然,一束光射进来,阳光,是阳光,我喜出望外,不顾光芒刺眼,尽情地享受阳光的温暖。天空好蓝好蓝,云朵好散好散,这美丽的景色好像在暗示着我,我一定又可以工作了。一个女人把我捧出来洗干净,我这时才发现我是那么的美丽。晶莹无瑕的脸庞,镶着银边的边框上附着一朵朵粘着宝石的金花,我不禁为自己的容貌而感到骄傲。那女人也赞叹道:“呀!真是一面宝镜!”

  女人把我带进镶金铺,交给金匠。哇噻!橱窗里都是宝石玉器,有翡翠、有钻石、有银器还有金块。真是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金匠把我残缺部分的花朵补齐,又在上面添了不少翡翠,我变得更加的光彩夺目了。我想:“今天真幸运,一出来就可以打扮得光彩照人,真希望幸运会一直跟着我。”

  正如我所预料,幸运伴随着我——我被卷进了皇宫,皇宫里的金银财宝要比镶金铺的多得多,可能上千倍,也可能上万倍。这儿金碧辉煌,金银财宝使我眼花缭乱。我见到了公主,她身穿一件紫色长裙,乌黑的长发披在长裙上,精致的脸庞、明眸皓齿显得楚楚动人,美得像天上的仙女一般。我被摆在化妆台上,公主每天都在我的面前梳妆打扮。我终于又恢复了工作。佣人们每天把我擦得干干净净,不敢有一丝怠慢。

  有一天,一个道士来到皇宫,看见我。道士对公主说“公主,请问您这面镜子可以借给我吗?我可以用这面镜子困住葫芦中那作恶多端的魔鬼,因为葫芦可能快被冲破了。”公主漫不经心地说:“不要说借,就是送给你也行。只是一面镜子而已,皇宫里的镜子要多少有多少。”听了这句话,我气得火冒三丈。道士马上作法,一鼓青烟从葫芦里冒了出来,又钻进了我的镜缝里。道士给我的镜缝里抹上了药水,我顿时觉得十分清爽。咦!我怎么从一面镜子变成了一个降妖除魔的法器,真是又奇怪又可笑。

  不知是谁,传出了谣言:只要得到我,就可以在世上称王。于是,我成了人人都想夺取的宝物,一场战争开始了。我从一个人的手上,又换到另一个人的手上。我曾经换了无数个主人。我从战争中看到了太多的死亡,我不懂为什么,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不能友好地交流与沟通,非要称王呢?一个王国是需要一个统治者,但统治的意义就是使一个地方安居乐业。我还是不懂,权力难道比命还重要吗?更何况这只是一个谣言。

  终于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热爱和平的人,虽然我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是个仆人,乘主人和别人争斗的时候悄悄地把我取走。他轻轻地对我说:“宝镜呀宝镜,为了不再使战争推翻美好的和平,我只能将你埋进沙土,埋没你的美丽,对不起。”说完,便把我埋入了沙土。我在心里默默地回答“我愿意,为了人间的和平,我即使再次被埋没,也心甘情愿,不怨不悔。”

  我厌恶战争,为了和平,让我做什么都愿意。

自传作文 篇2

  我是唐天舜,唐天舜就是我,于1998年在常德某地出生。

  幼年的我是十分容易生病的,听妈妈说,我时不时的就高烧40度,还是在夜里,并且一烧就退不下来,弄得医生差点儿就给我判白血病了。但还是让我挺了过来,也许正因为小时候病多,长大后反而没什么病了。

  小时候,我也算是十分不用心的人,写作业喜欢拖,每次我写作业时,喜欢边玩边写,结果一次写50个字花了一天,这个“习惯”直到上初中后才改正。

  小时候我还干过一件蠢事,那就是偷,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和我一起在校小卖部拿了东西没给钱就跑了,没有被抓住,当然也没有受罚,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结果有次被抓了个现场,回家后被狠狠的“教育”了一顿,当然,如果没有那次“教育”,我的人生也许会因此截然不同。

  上初中后,我的性格有了几乎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我原本喜欢热闹,现在喜欢安静,原本喜欢好动,现在懒得运动,唯一不变的就只有:毅力和脾气。

  没有毅力是我最大的缺点,所以我很干净,不是身上干净,而是因为我什么事都可以推得干干净净,虽然我不停在心里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却还是把事都推倒明天,这个缺点我不知怎样克服。

  我的脾气,用班上的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喜怒无常,并且好气好冲动,有一有点就是不记仇,让我发现恨一个人很难。

  我妈妈说我像爸,别人说我像外公,我认为我就像我,不像别人。

  妈妈评语:能中肯的分析自己,缺点说得很准,但怎么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有想法么?

自传作文 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海伦凯勒自传》,引起了我无比的震撼。

  一岁半的海伦凯勒因为生病,失去了宝贵的听力与视力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重度残疾儿。她不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可她凭着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坚持不懈,终于考上了大学,成了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海伦凯勒是个非同一般的女孩,她有着拼博到底的勇气;有着惊人的意志;还有那为盲人福利奉献一生的理想。虽然她的生命中承受了那么大的打击,可是她却有向命运之神挑战的决心!失去视力的她虽然不能感受雨后彩虹的缤纷,也无法欣赏皎洁明月的清辉,她无法用自已的双眼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但是她却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人世间的真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对海伦很合适,对所有人都很合适。读书虽苦,但乐在其中。 所以活到老,学到老将伴我一生。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欢乐,无人喜欢忧伤,但它们却像孪生姐妹,永远在生活的舞台上相伴共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入心田的收获?知识的海洋原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扬起奋发的风帆,努力拼搏,这一定是很苦的。在它面前,我们是畏难怯步,还是搏击进取?前者当然不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更不能领会到学习的乐趣:而后者则会领略到知识的芬芳,迎来“梅花扑鼻香。”的丰硕成果。想一想你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吧,哪一点不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所获得的!

  海伦凯勒的经历,给了许多人极大的鼓舞,也让我明白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们都要凭着毅力一直走到成功的终点。

自传作文 篇4

  在孤独中回归自我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荣格

  唯有极少数的灵魂拥有宁静的心灵,以洞悉自己的黑暗,而开创分析心理学的大师-荣格,便是这少数之一。荣格以科学的态度,直面复杂而隐微的人性。他自喻为提着一盏小灯在黑夜的浓雾中行走的人; 他探索世界文化中幽暗的深处,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中,来理解人类的幻想和梦境; 他提出的原型理论、集体潜意识、心理类型等概念, 深刻影响了整个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

  不止一次阅读这本书 ,但每次走进这个诚实的心理学家的内心世界,都有新的启迪和发现。

  荣格于自传中称呼自己的童年是一个"拥有秘密的孤单的小孩,"到了80 岁时,则以下列文字表明心迹:"我是个孤儿,举目无亲;我浪迹天涯,我是一个人,与自己对立,我是个年轻人,也是老人。…对每一个人来说,我是必死的,我不在时光的轮回中。"依此看来,荣格对自己的定义由孤儿开始。孤独,孤独感是古今中外不可避免,富含丰厚信息的感受。而荣格,这位心理学的重要开创者如何将自身成长经验中的孤独转化成创造和自由,乃至发展出博大精深的荣格心理学,正是对当今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看待孤独的角度。纵观荣格的生命轨迹,亦会发现是如何将其个人的孤独经验转化为其独特理论的.。

  孤单的童年

  这个孤单内向的孩子,花了最多的时间自己游戏和思考,许多影响荣格一生,甚至贯串其终生思想的早期记忆,包含了梦境、自创的仪式、游戏…等,都在荣格的童年时间发生。比如说他常常坐在石头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思考着:"我是那个坐在石头上的我呢?还是上面坐着他的石头?"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如此认真的思考这样的抽象问题,的确不是常见的事。这样的提问法,和中国道家思想家庄子,梦后醒来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在蝴蝶的梦中成为庄周?"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大都会创造一些属于自己或是同伴的仪式,这些扮演游戏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当时的环境,或是学习社会化,但是小荣格将这些点点滴滴都藏在心中,并认为自己童年岁月的本质就是"心中藏有秘密"的小孩。他从来不对人说对于耶稣会修士的恐惧,或是对于石头和小人之间的对话,或是三岁时关于*具的梦…这样努力藏住秘密,对他的生命造成一种几乎难以忍耐的孤独。

  一个三岁的孩子,没有将让他恐惧的梦告诉任何人,而选择将秘密藏在心中,这是和一般孩子很不一样的决定,他的本能似乎已经告诉他,他必须一个人孤独的探索这些秘密。可能正由于自身深刻了解保守秘密的痛苦,和经由遗忘秘密可能对人造成的心理和行为伤害,他在后来和病人的工作中,致力了解他人心中的秘密,透过让隐藏的秘密曝光,避免沉重的秘密(如被人格面具压抑而深潜在无意识的阴影)影响个人正常的思考和生活。为了探索人心中的秘密,他并且实际发展出不同的工作法,如:"字词联想"、梦的分析",了解潜意识底下未被意识知晓的秘密…

  在这里我们看到"秘密"对于孤独造成影响的两种面貌,一是因为要保有秘密,而努力培养自问自答、独立思考的特质;二是因为秘密压抑在心中,而造成内心的疏离甚至扭曲,当扭曲的情形越来越严重,要隐藏的越来越费力的时候,则成为精神疾病,这方面已经由弗洛伊德对于无意识研究的发现,而逐渐为世人了解,荣格则在瑞士以字词联想来对这方面做研究。所以荣格认为隐私并不等同于孤独,却是孤独的重要家族。当有秘密藏在心中,不能对人诉说,以荣格的语言就成为:对生命造成一种几乎难以忍受的孤独。心中藏有许多秘密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会觉得孤独,这种情形称为在互动中的孤独。我们从荣格的回忆中,可以看到这种形式的疏离。

  中学时代

  "我觉得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被迫成为某种对人有威胁的东西,因为这便意味着受孤立,而这对于我来说是更为不愉快的,而我也较以往更为经常和不公平地成了替罪羊。"

  作为 12 岁的小学生,荣格有一次特殊的体验,他认为自己被迫产生了一些恶毒的想法,他极度害怕自己会因此犯下最恶毒的罪:反对圣灵的罪愆。但是他越是反抗思考,力量越是强大,终于,当他抱着进入地狱的决心,让思想直接冒出来而不加以抑制的时候,他看到了坐在天上宝座的上帝,拉下屎来打坏地面上庞大精美而辉煌的教堂。这样的画面对一个努力跟随上帝的孩子来说,真是沉重。他觉得自己是得不到恩宠者,同时又是上帝的选民;既被诅咒,又被祝福。荣格用了强烈的字眼来形容这个情境,而这又成了另一个要被保守的天大秘密,让他更清楚自己的孤独,同时,也和父亲和家人的距离越见遥远。

  另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是因为服从上帝、不再对抗,于是上帝才向他显示他的智能和仁慈,给予了小荣格重要的信息:他召唤人们,分享自由,强迫人们放弃自己的观点和确信的事物,好毫无保留执行上帝的命令。上帝反对遵守传统,不论何等神圣。在荣格的回忆中,这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从此影响了他对上帝、耶稣、和教会的想法,并认为个人要从自身体会上帝的恩典,否则会陷入他父亲后期所面对的困难:没有实质体会的干枯信仰。从完全孤独中,直接从内在体会上帝恩典,()形容为"回归自我"的完成。

  这种孤独感与一八三三年诞生在孟加拉国地区的拉玛克里希纳的故事有相识之处。拉玛克里希纳试图透过孤独和苦修,一个人住在森林里隐修,历时十二年。他祈祷和静坐的时候,会有小鸟在他头上啄食东西,而蛇则盘缠在他身体上。不管是蛇、小鸟或是拉玛克里希纳,都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荣格只有十二岁,并且与家人同住。但是感受到的孤独感却是相似的,他以自己的形式,奋力完成内心中与上帝的直接会遇。荣格似乎为我们指出一个可能性,从孤独中完成"回归自我"的旅程,不一定是在遥远的地方,或是远离市集的山林,甚至与年龄无关,而可能更与坚持和勇气有关。正如,中国道家哲学思想——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追求自我完善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在心灵净土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

  在孤独的极致中,体会到最深沉的交会。

  1913 年和弗洛伊德决裂之后,荣格陷入崩溃,和自己精神上的父亲—弗洛伊德决裂,严重打击荣格,使他陷入后来将近十年的黑暗期。这种陷落的严重程度,似乎是另一种形式的丧亲历程,必须透过长时间的疗伤、自省…才得以走过。但是当他走出这段黑暗时期后,他以自身经验提出中年危机亦即转机的看法,丰厚了自体化历程的理论。这段时间,他与同事朋友们疏离,停止大学的教职,接个案量减到最少,几乎完全从俗世退出。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这段时间他多在湖边散步,观察水中生物、玩沙、玩石…在和自己相处的过程中,他看到内在意象、也听到声音,从看到的景象,他甚至预测到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这些奇特的经历,有人将之描述为荣格的精神分裂过程。

  在此时期,他也遇见了自己的心灵导师——费尔蒙,费尔蒙是一个有翅膀的智慧长者,他在荣格接下来的生命中,一直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荣格的描述中,费尔蒙则是只有荣格才能看到的个人心灵指导者。

  以荣格的处境来说,他的孤独中有家人环绕作为背景,有拟人的费尔蒙代表智慧的对话者,有整个大自然作为间接的思索对话对象。使他虽在精神上退居个人的孤独世界,生活上仍有家庭支持,内在则有智者和大自然与之对话。在这片交织的立体网中,我们看到退避孤独状态中的荣格,仍有外在世界的存在,他曾经特别提过:"家庭是支持他不崩解的重要因素。"

  荣格形容自己是孤独者,但是从他的回忆录中,我们看到他在伯戈尔茨利精神病院工作期间,有能力聚集众人组织研究机,与弗洛伊德相识之后,担任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会长。隐居湖边的同时,则在附近与友人共组联谊性的俱乐部,一直到后来分析心理学发展起来之后,他组织或是支持参予了各种大小不同的活动,互动的人群涵盖心理研究人员、物理学家、艺术家、政商贵贾、新兴媒体到一般大众。这样的人际互动其实是非常全面而广泛的立体网络,网络中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为分析心理学提供贡献,也在其中找到各自完成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荣格除了有他自己较为熟悉并认同的内倾人格,同时也具备有和人沟通互动的外倾人格特质。后者让他在往内以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同时,也同样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希望找到适宜的沟通和对话方式,透过这样的沟通努力,他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摘自原文"在交会的极致中,人有可能会突然体会到最深沉的孤独,而在孤独的极致中,人又可能会突然体会到最深沉的交会。"

  孤独中回归自我

  荣格在自我感到孤独的过程中,渴望了解与被了解,他以此为动力和养分,探讨如何将个体我中感受到的一切,用他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发展出理论、概念,最终成为思路严谨又同时保持变动弹性的分析心理学。他在孤独的自我探索中,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将孤独之感受发挥到极致之美。

自传作文 篇5

  看,那个女孩是谁?她有着一头整齐的黑发,一双细长的眉毛下面是一双灵动的眼眸。她最爱穿牛仔裤和短衬衣,最讨厌的是女孩子穿的公主裙。她是班上的小队长,更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年7月6日从天上被上帝委派降生到人间,给人们带来欢乐,其中包括她的家人们,至今已12岁。

  她被上帝委派至人间,习惯了人间的然自得,因为不习惯人间的繁忙学习,自封“逃课玩(顽)孩”,已有一次逃课经验,最终结果——

  妈妈将她送去幼儿园,她反觉得幼儿园太枯燥无味,没有了天上的悠闲娱乐,于是……她跟老师说:“老师,我要尿尿”那时老师正忙着接待小朋友,随口答应“好,去吧。”她获得老师信任,挺胸抬头走出了教室。其实她是想借上厕所的理由逃课!正想走出幼儿园时,她忘了一件事——忘拿书包了。于是她又急匆匆跑回教室,刚拿到书包想走出教室,可眼尖的老师却发现到她,“小朋友,你在干嘛啊?”“我在逃……”她脸色一变,计划被发现了!最终,她以失败为告,还是被老师捉了个现行。

  不过,到了三年级她就变了样——“南迷悟空”,又是自封。这个自封的‘南’表示她是南方人,‘迷’就是迷恋,‘悟空’更不用说了,《西游记》里头的大师兄嘛!刚开始看这本书时,她就纳闷,敢情这孙悟空跟她是同行?孙悟空是西天的(西天取经),她是西方的(上帝委派),孙悟空给人们带来了幸福(降妖除魔),她呢,给家人们带来欢乐(出生而喜)。真的是同行!高兴之余,她也为孙悟空“赞叹”几句“这老兄真牛叉,会的法术比我还多。(孙悟空会妖降,人们欢乐;她只会做傻事,逗人欢笑)结果越看越着迷,最后自封——“南迷悟空”。为了‘像’孙悟空,她还常常把家中的弟弟妹妹当作‘妖怪’,而自己呢,则是‘孙悟空’,常常打得‘妖怪’们落花流水。

  六年级,她又摇身一变——“小小队长”。这可不是她自封,这是她班老师亲自给她封的!“小队长,我的作业还没收呢!”“小队长,你收错我作业了!”“来了来了!”她拿着一堆作业赶了过去……这是她每天要做的事情,虽然很忙,但她自豪——因为她是老师的小助手,全班的“小小队长”。

  猜猜她是谁?嘿嘿,恭喜你们猜对了!不过猜中没奖。没错,那个“逃课玩(顽)孩”、“南迷悟空”、“小小队长”——就是我XXX!相信在不久后,我将成为一名“小小说家”!

自传作文 篇6

  在一个名叫永和的地方,医院里传出一阵响亮的婴儿哭声,而那个婴儿就是我。

  我小时候喜欢调皮捣蛋,不太喜欢听父母的话,但我的个性却很率直、大方,很受同学们的喜爱。但是我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我只要受到一些些轻微的委屈,就会闹得天翻地覆,不可开交。所以当他们看到我又要哭的时候,就会赶紧安抚我的情绪,以免再发生同样的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成为能担当重任的高年级了。我已不在像以前一样爱玩积木了,反而成天想着与计算机为伍。升上五年级后,课业压力繁重,已经无法再像以前一样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了,真希望能够再回到从前那轻松、愉快的日子。

  由于我那大方的个性,所以经常代表班上参加各种比赛。我有参加过:英语朗读、国语朗读……,几乎每一项都有得名次,使我对自己很有信心、在我所有参加过的比赛中,就属「永和是闽南语才艺竞赛」印象最深了。因为那是个较大型的比赛,所以那比赛的场景和过程的印象我都记的一清二楚。我记得那时看到个个选手们都说的一口流利的台语,而我却没有甚么把握可以讲的好。后来,我还是勇敢的上了台,尽力的演讲,最后赢得观众们的喝彩。

  虽然现在和以前的自己有很大的差异,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个性不要太直接,以免伤到别人。最近的课业表现有点不太满意,希望自己能够尽快修改过来。因为我很喜欢音乐,音感不错,也有那种勤于练习的精神,所以希望以后能够从事那一方面的工作。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当生物学家或保育动物学者,让我能够藉由它来让我更了解他们的习性。所以我现在要好好努力,让这些梦想早日成真。

自传作文 篇7

  阅读了《甘地自传》这本书以后,我对于甘地这个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从甘地的一生轨迹当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我觉得《甘地自传》这本书有助于我们青少年真正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上的一些事情。而目前的青少年往往也是在学校读书,对于社会上一些现象没有接触的机会,更加就难以深层地思考人生。而这本书的非同寻常之处恰恰就是向我们揭示出了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

  这本书通过描写甘地的一生,透露出了甘地一生是深爱着他的国家,无论如何努力都是为了他国家的人们。可以说,《甘地自传》写的是一个人的传记,也可以理解为是写了一个人如何为国家奋斗的历程。

  读完《甘地自传》我很受启发,我意识到了人不应该总是为个人生活而奋斗。当自己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就应该涌现出像甘地这样的人物,他们奋斗为国家,最终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我们也可以从书中清楚地知晓到:甘地是一个爱国的人,这种爱是一种不求回报地爱,是一种伟大的爱。

  总之,阅读《甘地自传》我感触很多,推荐大家阅读。

【自传作文】相关文章:

[我的自传作文]我的自传作文09-27

【精选】自传作文10-13

自传的作文05-19

自传的作文【荐】05-22

【热】自传的作文05-22

【推荐】自传的作文05-22

【热门】自传的作文05-22

关于自传作文05-19

自传小学作文11-14

有关自传作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