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12-12 07:47:38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一、从“无为”到“有为”(新儒学的背景)

  (1)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 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

  二、董伸舒的新儒学

  1. 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2. 内容:

  (1)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3) 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儒家道德观。

  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4.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主流地位的确立

  (1) 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 措施:

  ①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规定为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国家兴办太学;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 结果

  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学习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提示:

  ①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②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

  ③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一、智者学派

  l. 产生背景

  (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题

  (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

  (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l. 苏格拉底

  (l) 主张

  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

  (l) 思想主张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

  (l) 思想主张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2) 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学习探究】

  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

  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

  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②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3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 内容:

  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 内容: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 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 内容:

  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 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l) 内容:

  ①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习探究】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阶段 时间 地位、特征

  产生形成 春秋战国 (1)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荀子的改进,体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统治者重视。

  (2)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包含民本思想。

  遭受打击 秦朝 “焚书坑儒”,遭受沉重打击

  确立正统 西汉

  (1)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当中,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趋向官方化、神学化。

  走向成熟 宋明 (1)儒学从道教、佛教中汲取有益内容, 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

  (2)由理学发展到心学,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过程。

  自我批判 明清 (1)出现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

  (2)批判理学,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

  儒家思想之所以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正统思想,并不断自我调整,是因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能吸取“百家”之长,不固步自封,更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发展。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07-28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1-24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11-08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11-24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7篇11-08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7篇)11-08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02-10

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03-01

高二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