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7-12 10:01:39 炜玲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初中知识点总结大全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知识点总结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知识点1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物近像远像变大。

  (3)实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1)等高共轴调节:

  等高:将蜡烛、凸透镜、光瓶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轴: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处。

  (2)焦距确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为止。

  1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初中知识点2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物理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7、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

  2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1、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4、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6、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7、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8、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39、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40、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41、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4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4、照相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5、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6、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1、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2、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3、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4、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5、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6、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7、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8、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59、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60、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61、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62、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63、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4、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5、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66、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67、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68、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

  79、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初中知识点3

  本节包括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实验、空气污染及其防治几个知识点。知识的特点是容易理解,但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记住这些知识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一、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4/5和1/5。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二、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实验: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而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慢慢白烟消失,等瓶内恢复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

  (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

  (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三、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烟尘。

  2.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日报质量:空气日报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 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常见考法

  空气的成分、主要污染物或污染源等问题通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证明空气成分的实验;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时事材料题在简答题中出现。因此了解空气的成分,会用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能提出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或方法。

  误区提醒

  熟记空气的组成及主要成分的含量;掌握实验测定空气成分的具体操作和数据分析;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与防治措施。

  【典型例题】

  例析:汽车作为曾经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跃进的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舒适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据统计,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99%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排放来源于汽车尾气,再加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有车在逐年增加,所以治理汽车尾气污染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阅读以上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出一例由于空气污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出一例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提出治理汽车污染的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题目所给信息可以得出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是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都是空气被污染的结果;在汽车排气管加装尾气处理装置,可以 减少汽车尾气;改用“绿色燃料”,如氢气、酒精等;使用电动车;加快研制新型环保能源,如核能民用化,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等都可以治理污染。

  答案:

  (1)一氧化碳、一氧化氮

  (2) 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

  (3)在汽车排气管加装尾气处理装置等

  (4)改用“绿色燃料”,如氢气、酒精等;使用电动车;加快研制新型环保能源,如核能民用化,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等。

  初中知识点4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是:

  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骨间的膈肌收缩,胸廓扩张时吸气,肋骨间的膈肌舒张,胸廓收缩时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4、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5、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6、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7、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解剖图

  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注意: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

  6、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把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3、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

  4、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5、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并排出尿液。

  尿的形成:

  3、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4、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5、尿的形成:

  ①肾小管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

  6、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7、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8、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9、排尿的作用:

  ①排出废物的作用;

  ②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0、人体产生的废物是由:排尿、排汗、呼出气体三种途径排出体外;

  初中知识点5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

  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W=Pt;W=UQ(Q是电量);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kW),毫瓦(mW)

  8、计算电功率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P=W/t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I1=I2=I总(电流处处相等且等于总电流)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总=U1+U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总=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总=W1+W2...+Wx

  分压原理U1:U2=R1:R2 =P1:P2

  串联电路比例关系

  W1:W2=R1:R2=U1:U2 =P1:P2=Q1:Q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Px或U^2/R1+R2...+Rx

  电流与电功率和电压之间的关系:I=P/U

  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

  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总=I1+I2

  各处电压相等U1=U2=U总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各电阻之和R总=(R1xR2)/(R1+R2)1/R=1/R1+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总=W1+W2+...+Wx

  分流原理I1:I2=R2:R1=W1:W2=P1:P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或U^2/R总

  并联电路比例关系

  I1:I2=P1:P2=R2:R1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或U^2/R

  总电流的求法:I=P/U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W1:W2=R2:R1=I1:I2 =P1:P2=Q1:Q2

  电压相同时,越串联总功率越小,越并联总功率越大

  推导:

  ①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阻时,总功率为P总=U^2/R

  ②当电路中有两电阻并联或串联时,设电阻相等。则两电路总功率分别为

  并联时P总=U^2(R1+R2)/R1xR2

  串联时P总=U^2/R总(串联R总=各电阻阻值之和)

  ③当电路中电压相同时,

  因为R1+R2(串联总电阻)>R(单个电阻)>R总(并联总电阻)

  所以P并>P单个电阻>P串这时,还有另一个结论。电压相同,串联时功率小的灯泡亮,并联时功率大的灯泡亮

  初中知识点6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理解词义

  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

  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6.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8.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9.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10.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课文主题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初中知识点7

  三角形的知识点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四边形(含多边形)知识点、概念总结

  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2、s菱=争6(n、6分别为对角线长)

  3、判定: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四、正方形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

  (1)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4)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

  (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定:

  (1)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出有一组邻边相等

  (2)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出有一个角是直角

  4、对称性: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五、梯形的定义、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判定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2、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的判定: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4、对称性: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六、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梯形的两底并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七、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

  八、依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

  九、多边形

  1、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3、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4、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6、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7、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8、公式与性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9、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10、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圆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①(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d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把圆分成n(n≥3):

  (1)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2)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32、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5、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初中知识点9

  ①直线和圆无公共点,称相离。 AB与圆O相离,d>r。

  ②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AB与⊙O相交,d

  ③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称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AB与⊙O相切,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平面内,直线Ax+By+C=0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1.由Ax+By+C=0,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方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平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初中知识点10

  磁体和磁极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场和磁感线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

  ①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②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③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④磁感线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电与磁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

  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

  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

  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8.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

  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9.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0.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2.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不一定就受力的作用。

  25.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6.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7.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初中知识点11

  一、中考化学:初中化学各阶段易错知识点

  1、明明冰和水混合了,偏说它是纯净物。

  这是关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冰和水的混合物,虽然看上去是两种物质,但是水——冰之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此在化学上,冰水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2、明明只含是一种元素,偏说它是混合物。

  与第一题相反,有时候由同一种元素沟成的物质,反而是混合物,例如:还有石墨和金刚石(均由碳元素构成)、红磷和白磷,等等。

  3、明明讲的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非说氢原子核不含中子。

  原子由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这是正确的。

  但是有例外,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号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中,有一种不含有中子。

  4、明明一瓶水是无色透明的,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是否是纯净物,判断的依据是看其中是含有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生活中的水中含有大量金属离子例如镁盐、钙盐、钠离子、钾离子等等,当然属于混合物。有色无色,是否透明,不作为判断纯净物的标志。

  5、明明说燃烧是可燃物跟氧发生的反应,又说没有氧气也行。

  燃烧,通常情况下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发生的反应。后来扩充了定义为:燃烧是发光、光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所以有些可燃物也可以在氯气、氮气中燃烧,没有氧气也行。

  6、明明说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造成的,却说锅炉爆炸不是化学变化。

  锅炉爆炸,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锅炉中的可燃物质爆炸,属于化学变化;锅炉本身的金属破碎,是物理变化。

  7、明明合金“合”的是金属,却说铁和碳也能形成合金。

  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他物质熔化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铜和金属锡能形成合金(青铜),铁和非金属也能形成合金(钢)。

  8、明明说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又说镁着火不能用它来灭。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是一般情形,一些活泼金属可以在二氧化碳、氮气这样的惰性气体中燃烧,比如Mg就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

  9、明明写的是“铅笔”,非说它不是用铅做的。

  铅笔是习惯用的名字,中文名字,与金属铅不搭界。

  10、明明催化剂的“催”字是加快的意思,却说减慢也算。

  催化剂,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加快反应速率的物质”,但是后来科学进步了,发现减慢反应速率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就把前者叫做正“催化剂”,后者叫做负“催化剂”,通称还是催化剂。例如核反应的时候就需要减慢反应速率,需要负催化剂(重水)。类似地,经济上也不说减慢增速,而叫做负增长;管理上也不叫惩罚,叫做负激励。

  11、明明说是水银,可是偏偏说水银不是银。

  水银是汞元素(Hg)的中文习惯称呼,水一样的银,与银不搭界。

  12、明明铁生锈不发热,非说它产生了热。

  铁生锈,是反应速率非常慢的化学反应,它发热了你也不会感觉到。

  13、明明一种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非说它不一定是碱溶液。

  根据酸碱性的定义:能够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是碱性溶液,而不一定是碱溶液。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些钠盐、钾盐、铵盐等,例如醋酸钠、碳酸氢铵等等。

  14、明明是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还说不饱和溶液可能更浓。

  溶液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见教材上的溶解度曲线。以硝酸钾为例,20°时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大约3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大约23%。而在更高温度、例如50°时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可以达到9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41%。即便不饱和,50°的硝酸钾溶液也可能比20°时候的溶液更浓一些。

  15、明明是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倒在一起,非说不到100毫升。

  两种液体混合,分子之间会互相“填空”,大小搭配,因此体积可以减小。

  16、明明白金更宝贵,还说白金丝毫不含金。

  白金,是铂元素(Pt)的俗称,中文意思是“白色的金子”,像金子,当然不含金。

  17、明明大家都叫“银粉”,非说它不是银做的。

  银粉,是形象的说法,银子一样的粉,是铅粉和铝粉的混合物,与银不搭界。金粉也是如此,是研细的铜粉,同样不含金。

  18、明明纯碱就是碱不应怀疑了,偏说纯碱它是盐。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是生活中的习惯用法。说它是盐,是从化学结构上讲,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的是盐,碳酸钠是盐。

  19、明明说分子由原子构成,又说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分子由原子构成,这是正确的。但是世界上有114种元素、几百种原子,最大的原子是钫原子(Fr,半径1.53A),最小的分子是氢分子(H2,半径1.15A)。二者的比较示意图如下。

  20、明明KClO3中含氧元素,却说它不是氧化物。

  这是源自于“氧化物”的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当然不属于氧化物了。

  21、明明书上写着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又说硝酸铵也是盐。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正确。但是,铵根离子和钠离子有很多相似之处。结构上,铵根离子和钠离子都是一价的阳离子,都含有11个质子、10个电子;化学性质上,钠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很多盐都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因此,常常把铵根离子看成是金属离子。铵盐例如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等都算作是盐。

  22、明明饱和食盐水已经饱和了,却说它还能溶解硝酸钾。

  溶液是否饱和,指的是在特定温度下、针对特定的溶质,不可再溶解了为饱和溶液。因此,食盐水饱和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即使食盐和硝酸钾都饱和了,还可以溶解碳酸钠……等等。

  23、明明瓶内只含一种元素,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还是纯净物的概念,只含同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虽然都只含同一种元素,但是含有两种物质,因此不符合纯净物的定义。

  24、明明说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机物,可是CO、SiC、碳酸盐等等还算是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的性质:有机物一般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反应比较缓慢,并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含碳的简单分子(CO、CO2、SiC、碳酸盐等等),或者受热不分解,或者不容易燃烧,参加化学反应都很快,副反应很少,所以不像有机物,就算无机物了。

  25、明明5克溶质在95克水中全溶解了,还说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质量分数的定义:是溶质占溶液的百分比。

  如果5克溶质A在95克水中溶解了,而水中原来还有其他溶质,A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小于5%。

  只有在只有A溶质和水存在、溶解后没有气体生成并放出的时候,A的质量分数就是5%。

  二、易错点练习

  (下面的说法都有错,一定要注意,红色部分就是错误的)

  1、氧气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

  2、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3、氮气占空气78%,故100g空气中氮气的质量为78g。

  4、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是有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

  6、红磷或白磷燃烧时生成大量白雾。

  7、催化剂都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8、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9、在双氧水分解反应中只有二氧化锰才能作为反应的催化剂。

  10、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因为冰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11、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2、原子构成分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13、物质的膨胀现象说明,分子的体积可以变大。

  14、任何原子核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15、n个氧原子可表示为On。

  16、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也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

  17、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8、所谓硬水就是硬度大的水。

  19、矿泉水是纯净物,长期饮用对人体有益。

  20、某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只显一种化合价。

  21、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2、agA物质跟bgB物质充分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为(a+b)g。

  2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8g酒精和8g水互溶之后总质量为16g。

  24、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显的白色烟雾。

  25、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6、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可推知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7、可用硫酸溶液清洗附有碳酸钙的玻璃仪器。

  28、Na2CO3、NaHCO3、NH4HCO3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29、任何化学式的书写,正价部分(元素或原子团)一定写前面,负价则放在后头。

  30、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故在H2O2中氧元素也显-2价。

  31、涂改液中含有有毒成分二氯甲烷(CH2Cl2),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

  32、合金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熔合而成的。

  33、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34、任何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35、A溶液的体积为V1L,B溶液的体积为V2L,互溶后体积为(V1+V2)L。

  36、降温之后,任何饱和溶液都会析出晶体。

  37、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38、ag某物质溶于(100-a)g水中,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

  39、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40、中性溶液的pH=0。

  41、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如氢氧化铜)一定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一定变红色。

  42、复合肥就是多种肥料混和而成的,一定是混合物。

  43、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

  44、最外层的电子数为8个电子的微粒一定处于稳定结构,且该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45、铁跟盐反应生成铁盐和另外一种金属;它跟酸(盐酸、稀硫酸)起置换反应时也是生成铁盐,同时生成氢气。

  如:2Fe+6HCl=2FeCl3+3H2↑。

  46、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银强,故Zn+2AgCl=ZnCl2+2Ag。

  47、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48、盐一定含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49、酸(碱)液就是酸(碱)性溶液。

  50、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CuSO4+H2O=CuO↓+H2SO4

  51、干燥氧气可以选择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52、纯碱即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CO3。

  初中知识点12

  S总S1S2S1、速度公式:V求平均速度:V平均t总t1t2t回声测距:S1Vt28

  记住的物理量:声在15℃空气中的速度:V=340m/s光速:C=3×10m/s2、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规律:I总I1I2电压规律:U总U1U2电阻:R总R1R2电功率:P1P2总U总IP总P3、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规律:I总I1I2电压规律:U总U1U2电阻:R总电功率:P1P2总UI总P总P4、欧姆定律:IR1R2

  R1R2URWU2UII2R5、电功率:PtRU26、电功、消耗的电能:WPtUIttI2Rt

  R7、已知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时:求电阻:R2U额P额求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额P额U额

  求实际功率:P实U实R2(U实U额2)P额

  8、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cf

  m总m1m2m9、密度:求混合物的密度:

  v总v1v2v水的密度:水1g/cm110kg/m3酒精密度:酒0.8g/cm0.810kg/m3

  333

  河实物理复习资料--邝贵雄

  10、重力:Gmgg9.8N/kg11、杠杆平衡:F1L1F2L2

  12、对于固体,先求压力:FG总G1G2再求压强:P对于液体,先求压强:Pgh再求压力:FPS13、浮力:

  称重法求浮力:F浮G-F示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液gv排漂浮、悬浮:F浮G物

  受力分析:F浮G物-F上拉或F浮G物F下拉14、斜面:

  有用功:W有用Gh总功:W总FS机械效率:15、滑轮组:

  对于省n倍力的滑轮组有S拉nS物V拉nV物在不考虑绳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时求拉力F拉求动滑轮重力:G动nF拉-G物16、竖直方向的滑轮组:

  有用功:W有用Gh总功:W总FS机械效率:FSW有用GhW总FsG物G动nW有用GhGW总FSnF拉力的功率:PW总FV拉tW有用fSf物W总FS拉nF17、水平方向的滑轮组:

  有用功:W有用fS物总功:W总FS拉机械效率:18、热量:

  热传递:Qcmt燃料燃烧:Qmq或QVq焦耳定律:QIRt

  初中知识点13

  1.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例如我国的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种子库、基因库、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例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

  3.建立基因库

  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4.制定法律

  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等。

  5.宣传教育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每年的5月22日是“生物多样性国际日”,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湖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不可替代的关键地带。湖南生物多样性国际日的宣传活动主题就是“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健康”。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2、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4、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

  3、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益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初中知识点14

  氧化物的性质:

  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K2O+H2O=2KOH

  BaO+H2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H2O=H2CO3

  SO2 +H2O=H2SO3

  SO3 +H2O=H2SO4

  盐酸和硫酸用途:硫酸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

  硫酸(H2SO4)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盐酸(或氯化物)和硫酸(硫酸盐)的不同方法:最好用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硫酸盐),无现象的是盐酸不可以用硝酸银溶液,因硝酸银跟硫酸反应有硫酸银白色沉淀生成。

  硝酸(HNO3)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磷酸H3PO4

  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NaOH)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会跟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可干燥H2、O2、N2、CO、NH3 、CH4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CO2 +2NaOH=Na2CO3 +H2O

  SO2 +2NaOH=Na2SO3+H2O

  SO3 +2NaOH=Na2SO4 +H2O

  ②硫酸和硝酸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6NaOH +Fe2(SO4)3=3Na2SO4 +2Fe(OH)3↓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2NaOH CuSO4=Na2SO4 +Cu(OH)2↓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溶液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方程式:

  2NaOH+MgSO4=Na2SO4 +Mg(OH)2↓

  氢氧化钙(俗名:消石灰、熟石灰化学式Ca(OH)2)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生石灰跟水反应制得。用途: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业的三合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同点: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钾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则无沉淀生成。

  CO2 +Ca(OH)2=CaCO3↓ +H2O

  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初中知识点15

  化学中电离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掌握下面老师的总结内容。

  电离:

  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注意

  ①电离是自发的过程,不须通电。

  ②在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但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希望上面对电离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以上对化学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识的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吧。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两种绿色能源

  下面是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点的内容总结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两种绿色能源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

  (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上面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最理想的燃料

  关于化学的学习中,下面是我们对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哦。

  最理想的燃料

  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需解决问题:

  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上面对化学中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初中知识点16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 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m)。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

  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

  ① 首先确定压强p=ρgh;

  ② 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

  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压力:

  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

  6、连通器:

  ⑴ 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

  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1) 实验过程: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 原理分析:

  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 结论:

  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E、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5、大气压的特点:

  (1) 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 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

  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

  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

  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

  ②给钢笔打水

  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

  ④人做吸气运动

  初中知识点17

  1.农村改革

  (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地点:我国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改革方式: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乡镇企业:改革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对于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社会制度相同)

  (2)开放14个沿海城市

  (3)开放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

  (4)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

  (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

  (1)我国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3)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初中知识点18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

  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初中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知识点整理08-25

初中离子知识点总结07-28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08-17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06-08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总结12-12

初中酸碱盐知识点总结01-12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完整01-21

初中音乐知识点总结01-14

初中概率应用知识点总结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