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10-06 15:21:12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 篇1

  1.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练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A.2Q1+Q2>4Q3B.2Q1+Q2<4Q3

  C.Q1+Q2<Q3D.Q1+Q2=Q3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燃烧反应; B. 中和反应; C. 大多数化合反应; 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E. 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重点)

  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2. 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重点)

  A. 概念:

  B. 工作原理:

  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C.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

  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

  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

  D.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

  E. 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

  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F.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

  a. 负极反应:X-ne=Xn-

  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

  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

  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A.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B. 金属腐蚀的防护:

  a. 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

  b.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 电化学保护法:

  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4)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A. 干电池(锌锰电池)

  a. 负极:Zn -2e - = Zn 2+

  b. 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

  B. 充电电池

  a. 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

  b. 已知物质的量n的变化或者质量m的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c的变化后再求反应速率v

  c.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

  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应方程。

  d. 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

  关键: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

  A.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

  B. 外因:

  a.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

  c.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e. 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f. 光、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

  (3)化学反应的限度

  A. 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B. 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a.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 化学平衡的曲线:

  c.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

  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

  d. 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3)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不再发生变化;

  (4)条件变,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同。

  高中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 篇2

  反应热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1

  4、规定:吸热反应:△H

  >0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0或者值为“-”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燃料的燃烧C+CO2,H2+CuO

  酸碱中和反应C+H2O

  金属与酸Ba(OH)2.8H2O+NH4Cl

  大多数化合反应CaCO3高温分解

  大多数分解反应

  小结:

  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

  3、反应热

  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2

  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用△H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即△H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3

  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总结规律: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注意:

  1、计量数的变化与反应热数值的变化要对应

  2、反应方向发生改变反应热的符号也要改变

  反应热计算的常见题型:

  1、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反应能量变化的定量计算。

  2、理论推算反应热:

  依据:物质变化决定能量变化

  (1)盖斯定律设计合理路径

  路径1总能量变化等于路径2总能量变化(2)通过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的相加,得出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叠加,反应热的叠加

  小结:

  a:若某化学反应从始态(S)到终态(L)其反应热为△H,而从终态(L)到始态(S)的反应热为△H’,这两者和为0。

  即△H+△H’=0

  b:若某一化学反应可分为多步进行,则其总反应热为各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即△H=△H1+△H2+△H3+……

  c: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高中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 篇3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 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F-<PO43-<SO42-<NO3-<CO32-<OH-<CL-<Br-<I-<SO3-<S2-

  14.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这个单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如:Fe+CuSO4=, Fe+KHSO4=

  15.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锰的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NO等

  16.CL2 ,SO2,NA2O2都有漂白作用,但与石蕊反应现象不同:

  SO2使溶液变红,CL2则先红后褪色,Na2O2则先蓝后褪色。

  17.氮气分子的键能是所有双原子分子键能中最大的。

  18.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是不相同的。

  发烟硝酸发出的"烟"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

  发烟硫酸的"烟"是SO3

  19.镁和强酸的铵盐溶液反应得到氨气和氢气。

  20.在金属铝的冶炼中,冰晶石起溶剂作用,要不断补充碳块和氯化铝。

  21.液氨,乙二醇,丙三醇可作制冷剂。光纤的主要原料为SiO2。

  22.常温下,将铁,铝,铬等金属投入浓硝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钝化。

  23.钻石不是最坚硬的物质,C3N4的硬度比钻石还大。

  24.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溶液中离子浓度未必增大,溶液的导电性未必增大。

  25.浓稀的硝酸都具有氧化性,但NO3-不一定有氧化性。如:Fe(过量)+ Fe(NO3)3

  26.纯白磷是无色透明晶体,遇光逐渐变为黄色。白磷也叫黄磷。

  27.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但在常温下,铁遇浓硝酸会钝化,反应不如稀硝酸快。

  28.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酐。如:NO2

  29.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的不一定为酸酐。如:CO+NaOH (=HCOONa)(高温,高压)

  30.少数的盐是弱电解质。如:Pb(AC)2,HgCL2

  31.弱酸可以制备强酸。如:H2S+Cu(NO4)2

  32.铅的稳定价态是+2价,其他碳族元素为+4价,铅的金属活动性比锡弱。(反常)

  33.无机物也具有同分异构现象。如:一些配合物。

  34.Na3ALF6不是复盐。

  35.判断酸碱性强弱的经验公式:(好象符合有氧的情况)

  m=A(主族)+x(化合价)-n(周期数)

  m越大,酸性越强;m越小,碱性越强。

  m>7强酸,m=7中强酸,m=4~6弱酸

  m=2~3两性,m=1弱酸,m=0中强碱,m<0强碱

  36.条件相同时,物质的沸点不一定高于熔点。如:乙炔。

  37.有机物不一定能燃烧。如:聚四氟乙烯。

  38.有机物可以是难溶解于有机物,而易溶解于水。如:苯磺酸。

  39. 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40. 硅烷(SiH4)中的H是-1价,CH4中的H显+1价. Si的电负性比H小.

  41.有机物里叫"酸"的不一定是有机酸,如:石炭酸.

  42.分子中有双键的有机物不一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如:乙酸.

  43.羧酸和碱不一定发生中和反应.如:

  HCOOH+Cu(OH)2 == (加热)

  44.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MgO >SiO2

  45.歧化反应

  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非金属的负价的元素化合物

  和最低稳定正化合价的化合物.

  46.实验中胶头滴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制取Fe(OH)2,

  温度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乙醇的催化氧化.还有一个是以乙醇制取乙烯.

  不能伸到液面下的有石油的分馏.

  47.C7H8O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3种酚,1种醇,1种醚。(记住这个结论对做选择题有帮助)

  48.一般情况下,酸与酸,碱与碱之间不发生反应,

  但也有例外如:氧化性酸和还原性酸(HNO4+H2S)等;

  AgOH+NH4.OH等

  49.一般情况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后面的元素不能和酸反应发出氢气;

  但也有例外如:Cu+H2S==CuS(沉淀)+H2(气体)等~

  50.相同条件下通常碳酸盐的溶解度小于相应的碳酸氢盐溶解度;

  但也有例外如:Na2CO3>NaHCO3,

  另外,Na2CO3+HCl为放热反应;NaHCO3+HCL为吸热反应

  51. 弱酸能制强酸

  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中,一般只能由强酸制弱酸。但向 溶液中滴加氢硫酸可制盐酸: ,此反应为弱酸制强酸的反常规情况。其原因为 难溶于强酸中。同理用 与 反应可制 ,因为 常温下难与 反应。

  52. 还原性弱的物质可制还原性强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的基本规律如下:

  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

  但工业制硅反应中: 还原性弱的碳能制还原性强的硅,原因是上述规则只适用于溶液中,而此反应为高温下的气相反应。又如钾的还原性比钠强,但工业上可用 制K: ,原因是K的沸点比Na低,有利于K的分离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53. 氢后面的金属也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一般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或水中的氢。但Cu和Ag能发生如下反应:

  原因是 和 溶解度极小,有利于化学反应向正方向移动。

  54. 锡铅活动性反常

  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可知: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至下逐渐增强,即 。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原因是比较的条件不同,前者指气态原子失电子时铅比锡容易,而后者则是指在溶液中单质锡比单质铅失电子容易。

  55. 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不能置换不活泼金属

【高中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案04-07

常用化学反应总结09-02

高中圆知识点的总结03-15

高中铁的知识点总结03-31

高中圆知识点总结03-31

高中磁场知识点总结04-11

高中遗传知识点的总结02-20

高中光学知识点总结04-11

高中概率知识点总结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