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

时间:2024-04-09 14:08:2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1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

  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老师吟诗(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自读。

  2.同桌相互检查

  3.检查。

  你会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

  4.生第一次读课文

  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

  5.生边读,师边板词(齐读词语)

  6.再读课文。

  三.品读。

  1.导语。

  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

  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

  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大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出示句子)

  3.品读句子。

  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齐读

  4.品后两句。

  华山到底有多高呢?(出示句型)

  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

  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

  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

  C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

  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

  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

  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

  5.品古诗

  导语:你们把华山读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红日那么近,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样?

  A、说说自己的心情

  B、引诗

  (板诗)让生看手势跟读

  C、练习读诗

  a自读。

  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

  1、讨论交流

  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

  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

  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四.品第三、四段

  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

  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

  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

  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

  4.总结。(再读全文)

  五、总结结束。

  1、华山的雄伟、壮丽

  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

  3、鼓励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2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评评,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片段1]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看。

  (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完后把你看到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你刚才交流的告诉大家?

  生:我在华山顶上看见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看见了远远近近的山都像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看见了白云在山腰间飘动。

  师:小朋友读了这两句就看见了蓝天、白云、太阳和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真会读书。

  师:你觉得华山的景色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丽。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迷人。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奇特。

  师:是啊,华山的景色真美啊!老师这儿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组合画成一幅画。

  (请学生自由画图,一生板演)

  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太阳画在小孩的头顶上很好。因为华山很高,太阳看起来离我们很近。

  师:你说得真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他把山画在小孩的脚下很好。因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

  师:那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很高,高得山都在自己脚下了。

  生: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

  师:那你觉得白云该画在哪里?你来画给大家看看。

  (生重新画)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生:因为山腰是在山的中间,所以要画在山的中间。

  师:你不仅看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画画、学生评议等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受到华山美丽景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片段2]

  师:请小朋友自由练读这两句话,看看谁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试?

  师: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华山真的很高。

  师:谁能读得比他还要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华山真高啊!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华山的高。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这雄伟美丽的华山景色。如果此时你也在华山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会做动作的还可以做做动作。

  生:(边做动作边说)啊,真是太美了!

  生:华山真高啊!

  师:是啊,华山的风景多美啊,小朋友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发出了赞叹,有的还做着动作,这就是情不自禁。小寇准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做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华山的?

  [评析:作者胸有境,入境如与亲。只有让学生进入情境,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语言的蕴意。情不自禁一词是文与诗的联系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学生换位体验,自悟其情,体会词语意思,也顺理成章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古诗的学习上。]

  [教学片段3]

  师:寇准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所以先生听了---

  生:连连点头称赞。

  师:老师请小朋友同桌间互相合作,来演一演小寇准吟诗和先生称赞的情景。小朋友在表演时还可以配上动作。我们来比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师:哪组小朋友来表演给大家看?

  (一生演寇准,边吟诗边表演举手、回首等动作,一生演先生,边听边说边点头。)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表演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小寇准的举手、回首都表演出来了。诗也念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先生边说边点头称赞表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老先生还可能会捋捋胡子,翘翘大拇指。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一起表扬表扬他。让我们一起来吟吟这首诗,来赞一赞小寇准吧!

  (师生共同吟诗表演)

  [评析:通过感悟、表演、评议,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共同表演课文情境。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反馈过程中,有机捕捉学生评议中的亮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大胆地发表创见,集思广益,发扬民主,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各种画面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的实践体会,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学科间整合,受到美的熏陶

  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咏华山》一文将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知华山语言美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才能,在音乐中感受画面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将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三、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创新见解,无不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3

  一、课前谈话。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复习。

  ⒈认读词语。

  ⒉听配乐朗诵。

  三、读讲课文,品味华山的高。

  ⒈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多媒体出示图一,指导看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图意,课文是怎样写的?

  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⑶了解叙事方法。

  ⑷练说:你能用“什么时间,谁跟谁去干什么”说句话吗?

  ⑸齐读第一自然段。

  ⒉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两节课文。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②设疑: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③指导朗读.

  ④此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相机出示句二、句三:啊!华山真高哇!竞读齐读

  ⑤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相机出示句四、句五。

  a指名读句子。

  b质疑问难。(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理解)

  c设疑:从这两句话,你品味出华山的什么特点?

  d齐读句子。

  ⑥谈话:相机出示句六。点拨:“情不自禁”

  ⑦学习古诗:

  a指名读。

  b小组学习: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找一找,并用“”划出。(师巡视)

  c指名读句子,点评。

  d质疑问难:

  e诗文分组对照对应朗读。

  f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义。

  g竞读古诗。(评价)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点评),表演读。

  ②延伸:这首诗好在哪?这孩子是谁?当时几岁?

  ⒊齐读第四自然段。相机进行思想教育

  四、课中巩固

  ⒈竞赛背古诗。

  ⒉课外延伸:

  ⑴多媒体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⑵收集有关华山的资料。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初步体会古诗的意思。

  4、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2、结合课文插图,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领悟课文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将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1、谈话:小朋友,你们有谁家住在没有电梯的七楼以上?举起小手。你们爬过桂林市区内最高的叠彩山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登一座山,这座山有110个七层楼或28座叠彩山那么高,它直冲云霄,有道是“奇险天下第一山”。它就是“华山”。(画图:华山)

  2、板书

  “华”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huà”,跟我读“华山”“华山”。

  3、(播放课件初步感受华山的高、险、美)瞧,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的陕西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从古到今,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去游览。

  4、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儿和他的先生曾经到过华山,这个小孩儿叫寇准,跟我读“寇准”“寇准”(出示词卡带拼音),他做过宋代的宰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寇准小时候和他的先生登华山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打开书137页,听老师读课文,课文中生字的字音听清楚了。

  2、教师配乐范读。

  3、字音听清了,快快圈下的生字读读,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评价:后鼻音读得多准呀!平舌音能读准,了不起)称、禁

  4、让我们来开小火车读(只开一列)。(读到“岁”字时,师:“岁”字里有个我们新部首——山字头跟我读“山字头”“山字头”)(“称”字里也有个新部首——“禾木旁”“禾木旁”。

  5、学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这里有两个大家常玩的游戏——“生字魔方”、“一字开花”,大家想来吗?

  (1)生字魔方:大家喊停我就停

  (2)再来玩“一字开花”,自己先练一练(只要给一点时间即可),谁能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间”(1生组词)真棒!

  “代”(1生组词)不错。

  6、现在我们来写个“称”字。

  看老师写字,看不到的孩子可以站起来看,老师尽量蹲低些(“称”,左右结构,左边的禾木旁第五笔是点)。好,在课本里工工整整地描红吧!

  7、

  生字写好了,把书放平,生字暂时学到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认真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提醒学生自由读)师下去询问。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除了感到高,还觉得怎么样?(如果回答不出就过了)

  8、(读书完毕)书读完了,你们觉得华山怎样?

  三、细读课文,借文悟诗

  1、理解华山的高和险。

  师:是啊,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华山真高啊!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要登上这样的山容易吗?(生答:不容易)是啊,我们平时登7楼或爬叠彩山就感到很累,要登这样陡峭的山就更累了。不仅如此,你们看——(出示课件)这是华山第一险——千石幢,它是一道长约几十米,宽不过一米的狭长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想象一下,要走过这里,会怎样?(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见面时了解>

  师:是的,华山不仅高,而且非常险,要登上山顶真是太难太难了。所以课文说,孩子们,读——(课件出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学生齐读。

  A:点红句子中的词:艰难,读好这个词。还不够难,再慢些再难些!

  B:用这个感觉读好这句话!

  登上山顶不容易呀,请你读

  登上山顶真是太难了,请你读

  登上山顶真是太艰难了,大家读

  2、理解华山的高和美。

  (1)师: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出示多媒体),啊!华山真高哇!齐读

  师:你能读出华山的高吗?指名读

  你能读出他们看到华山这么高时的惊讶和感叹吗?指名读

  你能读出他们看到华山这么高时的激动与兴奋吗?指名读

  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学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2)华山到底有多高?读一读课文,找到描写华山高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3)学生找句子。(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4)一起来看看大家找到的句子。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5)提问以上问题:读好了,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给一生全部说完,教师提示:除了……还有呢?)

  ①预设

  师: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蓝天、远远近近的山的。谁能读第一句?生读

  师:听了你的读,老师似乎看到那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的脚下,华山真高啊!还有谁能读?生读(请好生)

  师:我听出来了,你就站在山顶上,群山就在你自己的脚下,华山多高啊!你多神气啊!全班像他那样读。(好生)

  师:这就是远远近近的山——群山,看看群山贴在哪?生贴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把山都贴在这?生答

  师:说得这么好,再把这个句子读读吧!全班读。

  ②预设2:我看到了太阳、白云(也可能就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课文又是怎样写太阳、白云的,谁来读第二句?生读

  师:读得多好呀!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读出“朵朵白云飘在山腰间”的美丽。请你读!

  师:读得多美呀!能把你们的理解贴到图上去吗?生贴太阳、白云

  如果学生贴对:师指导“山腰”:这是山脚,这是山顶,山腰就在——(这就是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如果学生贴错:孩子你看,这是山脚,这是山顶,山的中间就是——山腰(用手指示),那白云就贴在——?

  师:多聪明的孩子,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读吧!

  师:对呀,原来遥不可及的太阳只要稍一抬头就能看到,而白云却只配做华山的腰带,华山真高哇!

  (6)师:华山不仅高、还很美呢!来,跟着文中的师徒俩去欣赏华山的美景吧!

  (播放背景音乐,走过门)孩子们,在头脑中想象华山那美丽的画面。引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轻轻地、美美地读下去——(课件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音乐过一下,老师陶醉状:华山真美啊!)

  3、朗读诗句,理解“情不自禁”“吟诵”。

  师: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贴古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像你们这样忍不住和老师一起读,这就叫做“情不自禁”。出示词“情不自禁”,读词,注意这个字音。

  师:像这样有节奏的诵读诗文,就叫“吟诵”。出示词“吟诵”,读词。

  师:让我们把这首诗再吟诵一遍。

  4、诗文对照,初步体会古诗的意思。

  师:这首诗共四行,两句话,诗的意思是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请读一读古诗,再读一读我们刚才学习的句子,好好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慢)再和同组的伙伴讨论讨论,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出示多媒体,古诗与文字)

  生:读读议议,师巡堂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生:诗的意思就在课文里。

  师:你真会读书。(指古诗)谁读懂了第一句?(诗的第一句是说----------请2人对照句子解释诗意,相互补充。)

  诗的第二句是什么意思?(诗的第二句是说----------请2人对照句子解释诗意,相互补充。)

  师:真聪明,能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读懂诗句的意思。那老师问问你,举头是什么意思呢?

  生:“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

  师:是呀,诗人李白在《静夜思》里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那“回首”呢?

  生可能不能准确回答

  师:(用动作表示)孩子们,你们现在可是站在华山顶上了,要看到飘在山腰间的白云,需要怎样?

  生:回头望下看

  师:对,“回首”就是“回头”的意思。

  师:来,我们一起诗文对照着读。我读文,你们读诗?

  5、师: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把华山的高、华山的美写出来了,怪不得先生会“……连连点头称赞。”,什么叫称赞?(只要说到点,教师引过来:“夸奖”、“表扬”都是称赞的意思)你得到过别人的称赞吗?因为什么事得到称赞?(见学生了解)

  师:是啊,做得好就会得到别人的称赞。你们很聪明,不用老师教就能读懂诗句的意思。这是老师对你们的称赞。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有多大?(七岁)可能和你们一样大或者比你们还小,你们能用一句话称赞他吗?(真聪明、真能干、写得多好啊!真佩服你!)

  6、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称赞华山、赞美华山,你会说什么?

  生:啊!华山真高哇!华山真美哇!……

  师:我听出了你由衷的赞美。你们情不自禁地赞美华山、赞扬华山、赞叹华山,就是“咏华山”[

  <板书:咏>“咏”是二类字,字音要读准,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课题。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华山真高呀!赞美他!

  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真险呀,赞美他!

  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华山真美呀!赞美他!

  四、小结下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随着课文登上了华山,一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课文那么美,让我们再读课文,把华山的高,华山的美牢牢记在脑海里吧!

  (放背景音乐)25.咏华山

  师:(点击课件)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除了华山,还有很多的名山值得一去,走,跟老师一起去中国著名的五岳看看吧!

  师:看了这么多的名山,读了好听的诗句,只要你们认真学语文,多读书,多积累,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定能比寇准更棒!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背诵课文

  三、指导写字

  四、迁移练习

  1、想象一下“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景象,然后画下来。

  2、搜集2—3首写山的古诗,并记住其中的两首。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11-30

关于《咏华山》教案06-23

咏华山的优秀教案06-26

小学语文《咏华山》说课稿12-09

语文《咏华山》教学设计06-06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11-05

《咏华山》的教案设计06-01

《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05-31

《咏华山》教案(通用11篇)07-01

咏华山精品教案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