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4 10:41:4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写字,能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教学准备

  有关青海湖的图片、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在前几课,我们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气势,观赏了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今天,想不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去旅游?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板书课题)

  2.简介青海湖。

  (1)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说,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2)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有50条河流从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使青海湖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大,是一个咸水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硕shuò宛wǎn倩qiàn瀚hàn喇lǎ叭bā

  嫁jià咸xián纵zònɡ泊pō毡zhān

  (2)读词语。

  文武双全诗情画意纵横星罗棋布悠然自得硕大无比烟波浩渺美不胜收和睦相处争权夺利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写了青海湖哪些地方的景色?

  (2)除了写景,作者还介绍了青海湖的什么情况?

  2.讨论交流。

  (1)课文写了日月山牧场的景色和青海湖的美景。

  (2)除了写景,文章还介绍了青海湖名称的由来。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纵横山峦起伏画框硕大无比宛如星罗棋布

  烟波浩渺美不胜收咸水湖争权夺利

  2.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青海湖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二、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作简单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雨过天晴,每一扇车窗都成了油画的画框。绵延几十公里的高山牧场,牛羊悠然自得地吃草,连汽车的喇叭声也惊动不了它们。星罗棋布的毡房,似一朵朵硕大无比的蘑菇。天高云淡,远处,天和地连成一片

  作者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高山牧场的恬静、美丽,展示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2)青海湖烟波浩渺,上接蓝天,下连碧野,宛如一面晶莹的大明镜镶嵌在天地之间。沿湖有广阔的平原,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片连着一片,与碧绿的麦类、豆科作物交织在一起,满眼金碧辉煌,美不胜收。

  晶莹明澈的湖水、金灿灿的油菜花、碧绿的农作物,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喜爱之情。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背诵下来。

  三、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小结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

  1.词语丰富,比喻恰当,使文章生动、形象、优美。

  2.观察与想象相结合。

  3.层次清楚。

  四、作业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导游。

  板书

  5.迷人的青海湖

  迷人的青海湖日月山:树木苍翠、庄稼繁茂

  青海湖:烟波浩渺、美不胜收

  名称由来:各民族团结友爱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AABC和AABB式组合和积累词语,会用"我爱……因为……"的前果后因句说话。有能力的模仿课文试写首尾和排比句。

  2、了解绿叶的功能和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学会13个生字,理解词语,能背诵课文首尾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绿叶的功能,积累语句,会用前果后因句说话。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一些介绍植物王国的书籍,特别是有关绿叶的。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质疑问难。

  2、统一分段,读背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热情歌颂最常见的绿叶的文章!

  2、出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表

  音重点:肆、虐、沃、壑、溢、畸、噪、滞

  形重点:肆、虐、壑、炙

  2、认读词语:

  缕缕白云 香味四溢 苍翠 碧波荡漾 痴情 宠爱 畸形 阻滞

  二氧化碳 昂首阔步 肆虐 沟壑 炙烤 酷热 枯竭 担忧 污染

  (自由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众生解答)

  3、检查朗读

  开火车分句读,听读并划出疑难问题

  4、质疑问难,重要问题纳入教学过程

  三、统一分段,理清文脉

  1、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方式写?(总分总)

  2、开头和结尾两自然段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前后呼应)

  3、学生独立分段--四人讨论--全班统一

  第一段(1):表明自己最绿叶的感情很深。

  第二段(2-5):写"我"爱绿叶,因为绿叶是人类和动物生命的需要,维护生态环境,制服环境污染,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第三段(6):写"我"愿朋友们都爱绿叶,愿绿叶铺满大地。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提问:这段讲什么?

  2、比较段落:

  1)出示比较的段落:

  "朋友,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是白云?是山峰?是花草?还是湖水、、、、、、至于我,最喜欢的却是绿叶。"

  2)这段话和课本中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异同?你们喜欢哪一段?

  3)课文开头的提问有什么作用?

  (是作者故意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引出"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这样开头就提出令人关注的问题,能引起读者带着关注的心情去阅读下文:为什么"我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呢?)

  4)书上提到的景物都很美。用这些美好的`事物与绿叶相提并论起到什么作用?

  (突出我对绿叶的感情之深)

  5)"至于"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叫"痴情"?聂耳、聂卫平、贝多芬、达芬奇、、、、、、他们痴情的是什么?

  3、齐读总结

  五、巩固练习

  1、读背第一段

  2、完成课堂作业本词语部分

  3、弹性作业本:

  亲爱的小伙伴,在课余生活中,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了解绿叶的功能,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训练有感情地朗读与语言感受力。

  教学过程

  一、目标定向

  师:作者为什么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作者爱绿叶的深情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的写法值得学习?

  二、研究课文

  i. 讲读第二段

  作者爱绿叶有哪三个原因?自由读,把最喜欢的词用圆圈出,句子用划出。

  1)指导学第2自然段:

  a划出本段中心句,指名汇报交流

  (作者在这里把绿叶当作了人来写,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爱绿叶的思想感情)

  b说说这节介绍绿叶什么功能,哪些词语你很喜欢。

  绿叶怎样"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人类和动物生命的需要"?

  (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常识知识解释光合作用)

  直接:绿叶类的蔬菜

  间接:绿叶给粮食瓜果提供养料,瓜果粮食给人食用;绿叶供食草动物生存,动物供人食用……

  c"据计算……制造4千亿吨有机食物。"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

  (从数量上说明叶绿素所产生的糖和蛋白质之多。)

  d"她总是勤勤恳恳……去更好地生活……"这句话又说明了什么?

  (绿叶能使世上万物充满生机。)

  e指导朗读

  2)尝试用第2自然段的学法学第3自然段。

  a回忆学法:自由读--划中心句--找绿叶功能--朗读佳句。

  b自己学习第3自然段。

  c议论佳句时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绿叶不怕狂风,不让风沙掩埋良田;阻挡暴雨,不使肥沃的土地变成沟壑;在炎炎烈日下,绿叶也不屈服。

  这和书上句子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的句子拟人,形象而有人情味;排比,整齐,有音乐美,有气势。)

  d指导朗读

  3)学习第4、5自然段

  a按第2自然段学法自学,并思考这两段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两段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用数字例证,准确而有说服力。)

  b交流反馈

  c指导朗读

  4)练习式小结。学生填空,交流评说。

  我爱绿叶,因为她,她,她。在我眼中,那默默无闻的绿叶是儿女,是专家,为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ii. 读背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只有一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不仅照应了开头,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启示读者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绿叶?怎样对待绿化?

  2)强记后试背第三段。

  三、课堂练习

  1、用"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说说爱绿叶的理由。

  (个体自说--同桌互说--全班指名说--评价补说--自由学说。)

  2、完成作业本第4题

  3、背诵1、6小节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听写巩固生字词。

  2、学习按AABC、AABB式构词积累。

  3、摘录课文中的佳句,模仿课文首尾写片段,试写排比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背诵1、6小节

  二、深究总结

  1、《我爱绿叶》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这篇课文哪些写法值得学习研究?

  (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写法;衬托、拟人、排比的写法与修辞句式;总起和分述,数字说明等等。)

  2、课文中哪些内容特别精彩?请朗读出喜爱和美感来。

  3、课文中哪些内容证明绿叶"总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使世上万物……"?

  再读课文准备--小组议论--全班交流。

  4、训练朗读好的句子和重点章节。

  三、巩固练习

  1、摘录课文中的三个佳句。

  2、照AABC、AABB的样子,各摘五个词。

  3、完成课堂作业本

  4、在下列的三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1)在熟悉的人和物中(如学校、老师、小草、小狗……)选一件,模仿"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写几个句子。

  2)依照第3自然段第2句的句式,写一句话。

  3)学习课文的头尾,为《我爱**》写一个开头和结尾。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宠儿 造福

  喜欢 我爱 因为 维护生态环境

  什么 绿叶 为人类生存作贡献 人类

  总 分 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地生活。

  训练重点:

  将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培养表达、倾听和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训练难点:

  讲的时候,能把自己的快乐表达清楚,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教学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书签奖品

  ③课前布置学生走进自然,回忆过去的生活,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为课上的交际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引入话题

  1.教师边叙述边播放美丽的秋景图:有人说秋天是一首美丽的诗,有人说秋天是一幅五彩的画,有人说秋天是一曲动人的歌,孩子们,秋天在你的印象中又是怎样的呢?

  2.生自由说。

  3.师:你们说得真好!是的,秋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它带给人美的享受,丰收的喜悦和无尽的快乐。在这美好的金秋季节,让我们一起来讲述秋天的快乐吧(板书交际话题:秋天的快乐)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凭借美丽的秋景图,勾起学生的美好回忆,交流印象中的秋天,把学生带入具体的`交际情境。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师: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看着你们这高兴劲儿,我知道大家一定有许多快乐要一起来分享。此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快乐?

  2.指名说。

  3.师:秋姑娘也被大家感染了,她非常想与你们交朋友,与你们一起分享秋天的快乐,她决心从你们之中挑选四个“快乐天使”,并且会送上一份神秘的礼物,你们想成为快乐天使吗?秋姑娘说别急,别急,评选“快乐小天使”还有一个标准,看谁能与秋姑娘心有灵犀一点通,说说我们在讲述时应注意什么?(引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4.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口语交际的要求。

  设计意图:以 “秋姑娘”想要挑选“快乐天使”的形式,使学生进入情景,交流自己的快乐,教师再以“秋姑娘”挑选“快乐天使”的标准来引导学生明白讲述交流的要求,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并就不明白的问题有礼貌的发问,为学生下一步互动交流作了铺垫。

  三、多向互动,分享快乐

  1.组内互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班内交流:争当“快乐小天使”。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讲述。引导学生评议。

  3.评选“快乐小天使”和“最佳倾听”奖。

  设计意图:学生组内充分互动交流,表述自己的快乐,互动中学会将事情讲述清楚,学会认真倾听;班内交流,将交流推向了高潮,使学生互动交流,乐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并感受到别人的快乐。

  四、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你们分享了自己秋天的快乐,谢谢你们把快乐带给秋姑娘和我。最后也让我们把快乐带回家吧,与家人一起分享快乐,并写在中,让我们做快乐的发现者,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交流延伸到课外,运用课堂上学到的交际方法于实际生活中,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积淀,使训练得以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表达清楚

  认真倾听

  相互补充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读三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外神话传说》

  四、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动画《哪吒闹海》

  一、创设情境,感知神话人物。

  1.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吗?对了叫《哪吒闹海》它选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榜》。同学们,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指名说。你能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吗?(学生上黑板写名字)

  2.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大家真了不起!在这些神话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说话——说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特点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本领大,呼风唤雨,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民造福、……)

  师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很多事情人们无法解释,以为神在起作用呢!其实神就是人们心目的英雄,在神话里,他们本领高超,去代表人去和恶劣的自然做斗争。

  重点点评:老师知道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哪吒和沉香了,因为他们都很善良和孝顺是孩子们的神。

  3.其实啊,刚刚大家说到的故事,有的已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有神话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的课外书中还有很多。中国神话那里有?不光我们手里的《中外神话传说》,向《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诗宋词里都有,神话故事太多了,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读过的神话仅仅是神话世界中的一滴水呀!今天我们就借助《中外神话传说》这本书,走进神话世界,更好地读懂神话。

  二、品神话,读懂故事

  品读《盘古开天辟地》

  1.打开目录,同学们会发现《阿里山》和《世界最初的七天》这两个故事之间空了一行。看到了么?分隔的前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后半部是外国的神话。中国部分的第一个故事《盘古开天辟地》都读过了吗?谁来说一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说话训练:读了《盘古开天辟地》,我知道了天和地起源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____,宇宙混沌一团,像___,是___用他的神力,开辟了___,他的___变成了世间的万物。)

  2.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情节呢?

  指名交流评价

  3.喜欢神话故事,不能仅仅知道故事的情节,咱们要想领略神话故事的丰富内涵,不仅要细细品读字句,有时还要结合文字,展开大胆的想象。

  4.教师边读边做标记,边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老师以自己的读书感受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注意师生互动。

  实物展示全文,教师边带学生读,边现场做记号。

  品读盘古开天辟地的这一段,体验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如:轻而清、重而浊。教师指导:遇到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记号

  品读盘古手撑住天地,不让天地合拢的.这一段。做一下动作,想象当时的画面感受盘古的伟大。教师指导:读后的感受往往是珍贵且易逝的,可以在书旁的空白处写下来。

  小结:我们这样一读啊,书中的人物好像活了过来一样,情节也更生动了,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样读书才会越读越有趣呢。

  5、总结板书:我们刚才是怎么读这一段的呢?书中好的语言,可以划下来。

  精彩的情节可以反复读,并展开想象,有了感受可以写下来,有疑问也可以写下来。感受深刻的地方要有声有色的读读。实在喜欢还可以背背。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都带着这样的方法读书,收获一定会很大的。

  板书:

  做记号

  想画面

  写感受

  品读《愚公移山》

  1.利用同样的方法,自主读第二篇神话。教师巡回指导。

  2.课文后面还有两个问题呢,出示思考。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她是怎么创造人类的?

  3.交流。指名2人上讲台,根据实物展示台,展示自己的读书感受。

  4.大家这么快就掌握了老师教会的方法,真是棒!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

  看后教师提醒: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可是书中有很多是动画片中没有的。老师建议大家看了动画以后,再找文字读一读,感受会更深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 认识14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4、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识记汉字,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生字卡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三节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认识一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

  1、 老师出示标点符号认读。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 朗读课题,提出思考问题。

  二、 教师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 老师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什么内容?

  (二) 学生简略回答问题,相互补充。

  三、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方设法解决。

  2、一边读一遍画出二类生字。

  四、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1、认读二类生字。

  2、分析一类生字:

  考:上下 考试 考场 考卷 中考 高考

  略:左右 简略 省略号 忽略(字音)

  拄:左右 形声字 形近字:柱 住 注 驻

  与手有关 拄拐棍

  重:翘舍音 多音字 重要 重视 轻重

  弓:象形字 弓箭 拉弓 弹弓

  引:左右 引路 指引 引导

  芝:翘舍音,上下 芝麻 灵芝

  章; 上中下 文章 章法 规章 章节

  指导书写生字。

  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读课文:画出自然段。

  七、作业:写生字。

  第二节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组词扩词,说话。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想象都哪些标点符号进行争吵?

  2、第1段:说说感叹号、小问号、小顿号长得什么样?

  3、第2、3、4、5、6段:都谁发了言,怎样说的?

  4、第7段: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谁发表了意见?

  三、指导朗读对话(着急、轻视、骄傲)

  1、分角色朗读

  2、小组编课本剧。

  四、想象拓展。

  标点符号听了书的意见后,他们会怎样做

  作业:将课文内容将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节

  教学内容:活动与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

  分角色读课文。

  二、 读一读。

  文章 反驳 美妙 蹦跳

  不可开交 断断续续

  三、 讨论:

  1、在书中找找有哪些标点符号?都长得什么样?叫什么?

  2、不认识,想办法。

  3、说说你与标点符号的故事。

  四、背一背。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地大的'水塘宛如一面镜子,天上的亮光和云彩的影子都清晰地照入镜子中。如果要问它为什么能够这样清亮,这是因为源头有清新流动的水不断流入的缘故。)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感叹号 感情强烈

  小问号 引起思考

  标点符号的争吵 小逗号 把句子断开

  省略号 语句深奥

  句号 最后总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一组反映人物品质的词语;体会感情色彩的不同;积累名言警句;

  2、学习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让学生弄清“破釜沉舟”这个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并能完整地讲述故事;

  3、围绕“你赞成养小蝌蚪吗?”的话题,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4、以“我的收藏”为主题作文。本此习作主题鲜明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目的是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具有的气节。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的典故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读准词语,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大意。

  2、了解学生读词以及词语理解情况。

  3、要求学生上下比较读词,相互交流:从读词中发现了什么?

  4、全班汇报,教师总结。

  5、词语运用练习:用相对的一组或几组词语造句。

  二、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请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感悟,然后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1)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骄阳下,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对比”表现方法的好处。

  3、同样让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比较哪一段话给自己六夏的印象更深刻?在对太阳花情感的表达上哪一段更鲜明?让学生自读自悟中,明白“拟人”的美妙作用。

  (1) 在骄阳下,牵牛花枯了,美人蕉谢了,富贵的牡丹也焉了。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 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4、练习背诵。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了解故事大意。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的哪些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从他的行为里体会到什么?

  3、学生交流上面的问题。。

  4、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你赞成养蝌蚪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促进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学生先自己读一读课本,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将赞成养小蝌蚪与不赞成养小蝌蚪的同学分成正反两方,然后分别开始准备辩论的材料。

  3、设计交际场景,提出辩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反驳及时,语言文明。

  4、正反双方开始辩论。

  5、评议总结,提高交际语言的表现力。

  习作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我的收藏”。

  习作的具体要求有:

  1、通过具体的描述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藏与众不同。

  2、写清楚自己收藏的来历和收藏的原因。

  3、突出收藏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建议:

  1、引言导入,激发兴趣。

  你有收藏的爱好吗?在你的抽屉里,都珍藏着哪些“宝贝”?是几颗美丽的'雨花石,还是一个自制的飞机小模型?是从遥远的地方寄来的精致贺卡,还是一枚意义非凡的纪念章?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论自己的收藏吧!

  2、展示收藏,介绍收藏。

  (1)拿出自己的收藏,告诉同学自己心爱的收藏是什么?

  (2)具体介绍自己的收藏。可以介绍它的颜色、形状、种类以及相关的知识。

  注意:根据收藏的不同特点,选择灵活的介绍方式。

  3、回顾收藏来历,揭示收藏原因。

  (1)它有什么来历

  (2)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3)“我”喜欢它的原因。着重谈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4、独立构思,完成草稿。

  5、交流草稿,师生评议。

  6、指导修改,完善评议。

  (1) 在交流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要诚恳。

  (2) 表达的时候要吐词清楚,语速、声调要适当,注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板书:观点明确、态度真诚、内容具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选用录音、图片或表演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小帆想在寒假里参加田径训练队,父母希望他回老家陪奶奶,他爱奶奶又不想错过训练的机会,他很矛盾。

  4、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学生自选交流伙伴组成两人小组,在两人间进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如何去建议他人,如何让他人脱离困境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2)邀请几个小组到班上交流,指导评议。.

  5、拓展延伸,小结激励.

  (1)说说自己面临的实际矛盾。

  (2)鼓励同学们热心出好主意,明晰地交流自己的观点。

  (3)师生评议,小结。

  第四、五课时 习作:我眼中的同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留心周围的人,注意观察,抓住人物个特点。

  2、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真实、生动、具体地抓住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四课时

  一、启发谈话,确定对象。

  1、同学们,在你们五年多的校园生活中,与同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不妨用的笔写写你眼中的同学。

  2、想想:在这么多同学中,我最想写的是谁呢?是什么原因让我最先想到他(她)?

  3、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对象。

  二、读中学写,领悟要点。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 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 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 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拉反映人物的特点。

  第五课时

  一、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导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二、交流评价,赏识激励。

  1、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

  2、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快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都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

  3、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张贴在教室里。

  (2)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三: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课后反思:

  省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割、翅、膀、珠、忙、淋、连、雷8个字。

  2、初步地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词语和会认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下雨了

  让学生读:下雨了。

  2、板书:要用红笔写。

  让学生读:要下雨了。

  3、提问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还没有下,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起来了。)

  二、启发激趣。

  下雨前大自然给我们传来一些信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看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下雨前会出现什么自然现象呢?你们想到想知道?

  三、初读课文内容。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标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4、电脑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

  ①出示:

  ②出示:生字不带拼音。

  ③出示会认字:yāo要

  ④出示词语:小兔弯腰直起捉虫飞得高往家跑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听他们读音是否正确?

  6、课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燕子、鱼、蚂蚁)

  7、课文中出现了几幅图?(4幅)电脑出示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

  8、再读课文内容,找出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第一幅图:(1、2、3段)

  第二幅图:(4、5、6段)

  第三幅图:(7段)

  第四幅图:(8段)

  9、通过初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哪些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板书:低飞

  游到水面

  搬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1.指导二年级学生会学课文,能用圈圈点点作书头笔记,大象博士请助手。

  2.语文课中要有单一的语言训练,使学生的语文基础夯实,但也要有综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能有差异地发展。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有单一训练,如用“先……。然后……”说清楚小猫进门后的举动,也安排综合训练,如:写一写小猴、小兔、小熊心里怎么想的。

  3.强化正面形象,以完成思品学科的教育目标。

  4,在课堂中进行差异教育的研究。

  教学要求:

  1.懂得行为要文明,说话要礼貌。

  2.能找出并理解表示动作的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片断(一)

  1.大象博士最后录取谁当助手?

  (1)课文哪一句话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可提示在最后一段) (2)(出示句子:我录取小猫当助手。)这里的“我”是谁?把它代进去读一读。

  (3)能不能把词语的次序换一换而意思不变?句式训练(让学生自由说,有几种说法?两种?三种?再请学生站起来说)用“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说。

  2.为什么不录取小猴、小兔、小熊呢?课文哪几段告诉我们的.?

  3.自由读3—5段课文,把大象博士不录取小猴、小兔、小熊原因的词句划下来。

  (1)自学一划词句一读句子。

  (2)集体反馈:一句一句读。

  (3)朗读指导,这些句子该怎么读?大象博士看了非常不满意,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表情呢?

  4.齐读。

  教学片断(二)

  大象博士对谁最满意?请自学课文第六段:

  1.小猫进来是怎样的?自由朗读这段课文,划出写小猫动作的词。及时反馈:读课文,说动词。

  2.个性学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大象博士请助手》。

  (1)朗读这段课文,边读边在座位上表演。

  (2)用自己的话说是怎么进来的,用上圈出来的动词。

  3.反馈:

  (1)请学生演小猫,其余的同学演大象博士。大象博士一起说:“请小猫进来吧!”(表演开始)

  评一评:大象博士,你们对这只小猫满意吗?它是怎么进来的?(用上圈出来的动词进行说话训练)

  (2)对这么文明有礼貌的小猫,大象博士,你想对它说句什么话?赶快写下来。

  教学片断(三)

  1.怎么考也不考就录取了?考过了?考什么?小猴、小兔、小熊它们知道吗?哪儿看出来的?(理解“等急、齐声”)齐读这一般。

  2。小猴、小兔、小熊它们会怎么想呢?(想象、说话训练)

  3.(师小结)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通过读读、划划、想想、说说、演演的方法学懂了课文,而且还知道了平时要像小猫那样举止文明有礼貌。

  教学有感:

  我国是“文明古国”,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的溶入,人们似乎忘记了什么,金钱的地位是日趋攀升了,其它的似乎微不足道了。于是,我想到了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礼仪,了解经历五千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文明礼貌有哪些为人们所颂扬至今,铭刻心间并见之于行动。观察探访周围人的

  行为有哪些是文明礼貌的。寻找自己在文明礼貌方面的闪光点和不足。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和发展自我,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练习理解句子的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的意思。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句子的重点词语,读懂句子;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句成段。

  2、难点:课文最后一句话中“肃然起敬”一词的理解以及这个句子意思的准确把握。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读课题:

  (1)课题中的“我”是谁?

  (2)谁是她的小学老师呢?

  (3)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题。

  (1)听录音:听后讨论思考题,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②检查自学情况:

  A、讨论作业本第1题。

  B、指名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C、师生共同评价检查情况。

  3、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

  A、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B、“著名”是什么意思?

  (2)结合B介绍居里夫人。

  (3)用“居里夫人是____________”说一句话。

  (4)再读这一段。

  (5)课堂练习:抄写生字、新词,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提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2、指示学生学习单元提示的一、二句。

  (1)读懂一段话首先要读懂句子。

  (2)读懂句子可抓住其中的重点词来理解。

  3、学习课文第2段:

  (1)自读,看看共有几句?哪几句较难读懂?

  (2)齐读第2句,讨论。

  ①“簇拥”“献上”分别是什么意思?

  ②用上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

  (3)让学生说说这句话我们是怎么样读懂的?

  (4)用学第2句的方法学习第4句。

  ①自读,理解“吸引”“神情”。

  ②什么“吸引”居里夫人?当时样子是怎样的?

  ③居里夫人为什么会神情激动呢?说明了什么?

  ④感情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4、学习第3段。

  (1)自己轻声朗读。

  (2)完成课后题2。

  (3)居里夫人尊敬老师走向主席台是为了什么?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3段。

  ①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热爱老师是通过她的什么描写反映出来的?

  ②具体按什么顺序写的?

  5、学习课文第4段。

  (1)自由朗读,思考居里夫人是怎样介绍老妇人的?人们有什么反映呢?

  (2)理解第2句:

  ①“深情”是什么意思?

  ②“深情地说”我们应该怎样读?

  ③居里夫人深情介绍自己的小学老师说明了什么?

  (3)读懂最后一句,理解“肃然起敬”“站起来”“久久鼓掌”。

  6、读单元提示的后半部分,小结。

  7、读通全文,思考:会场上久久不息的掌声表示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1、词语复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按课文内容填空,完成作业本4

  (1)学生独立练习。

  (2)讨论校正,比较“献给”与“递给”,“亲吻”与“轻吻”,“深情地”与“有感情地”。

  (3)居里夫人为什么要点出“小学”的老师?

  4、自由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学习方法?懂得了什么道理?

  5、指示感情朗读。

  (1)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

  (2)指名分读,师生评价。

  (3)齐读课文。

  6、再读单元学习提示。加深理解学习方法。

  (1)读“单元提示”。

  说说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02-24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及反思01-06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星夜》教案06-16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