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4 09:51:5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

  教学难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收集北京的景色资料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北京夜晚美丽的景色)。学生可能会发出惊叹。

  师:看到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同学们都惊叹道:哇,好美啊!却不能用自己的话把它的美丽描述出来,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晚的课文,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夜景的精彩词语,想去读一读吗?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生读文,勾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次。

  2、指名起来逐段读课文。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力争把字音读正确。

  3、齐读课文。

  4、检查认字情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认字。

  5、教师注意指导:

  (1)在合作读和比较读时侧重纠正字音。重点关注幕、烁、幢、焕、绚等字的读音。

  (2)和学生一起发现、交流识字方法。

  A、拆合发识字:烁、辉、夺、扮、幢、府

  B、换偏旁:优犹 换焕 煌皇

  C、相同偏旁归类识字:烁、煌、焕

  (3)组词法认字。

  幕:夜幕、荧幕

  临:光临、降临、濒临灭绝、来临

  烁:闪烁、

  辉:光辉、辉煌

  夺:夺取、争夺

  幢:一幢幢(多音字zhuang chuang)

  犹:犹如、犹豫

  府:官府、王府

  绚:绚丽、

  繁:繁华、繁荣

  扮:装扮、打扮

  宫:皇宫、宫内、出宫

  6、课件出示词语(卡片出示词语)

  夜幕降临 犹如 王府井 绚丽 繁华 光彩夺目 灯光闪烁

  金碧辉煌 焕然一新 一幢楼房 华灯高招 从天而降 装扮

  7、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抽读、齐读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正确

  烁右边的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比。辉字左边光字变竖弯钩为竖提。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雄字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

  (二)指导写美观

  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掌全字。

  夺:撇捺要左右舒展,将下边的寸字盖住。

  雄: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的竖要长。

  (三)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得最多的是什么?(灯)

  师:北京很美,尤其是北京的夜景,北京的夜晚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的夜晚欣赏北京吧。

  3、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天安门城楼、立交桥、长安街、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

  4、同桌合作读,并体会课文中写的天安门城楼、立交桥、长安街的明亮、辉煌。

  5、说说自己读课文以后的感受。

  二、赏读课文

  1、合作读读课文,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然后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2、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联系课文,体会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3、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一起去欣赏。

  长安街:灯使建筑越发雄伟

  理解灯光闪烁、从天而将、金碧辉煌、光彩夺目、雄伟

  在理解的基础上造句。

  立交桥、环形路:灯的种类多。

  理解犹如并造句。

  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灯光绚丽,灯光耀眼。

  理解绚丽多彩、繁华

  用绚丽多彩、繁华造句。

  故宫:灯使它更年轻了。

  4、就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读(有价值的问题)

  注意落实一些词语:倒影、川流不息

  5、再读课文,想想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夜晚的北京。

  (明亮、辉煌、美丽、繁华等)

  6、引导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还可以配合课件一起进行。

  三、扩展运用

  1、给出重庆夜景的图片,用以下词语说话,看谁用得最多。

  高大的建筑物 绚丽多彩的广告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川流不息的汽车 繁华的大街 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

  一座座立交桥 一束束灯光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2、除课文后列出的词语外,还可以引导积累运用以下词语:

  勾画 轮廓 犹如 装点 繁华 装扮 古老 年轻 倒映 一幢幢

  一座座 一束束 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 川流不息

  3、读我知道中的两段话,引导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北京的资料。

  四、实践活动

  1、选择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用一幅画表现词句的意思。

  2、结合学过的有关北京的课文,如《北京》、《我们成功了》和本课,说说假如你去了北京,你最想到哪儿去看看。

  板书:

  长安街、天安门城楼

  环行路、立交桥 灯 北京亮起来了

  王府井、商业街

  故宫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故事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卧薪尝胆》,谁来说说上堂课我们所学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生讲述。

  3、师补充:有一次,他们在会稽打起了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吴国大获全胜,越国掺败,可二十多年后,越国转弱为强,反败为胜,把吴国给灭掉了。听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呢?

  4、学生提问

  过渡:你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课文《卧薪尝胆》给小朋友准备了想知道的答案。

  请你用读故事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会稽一战,越国被打败后,越王作了一个什么决定?

  二、教学二、三、四自然段。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交流:(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其它办法吗?从哪些词中可看出?(万般无奈只好)

  师:就是吗,有哪个国君不想做主人,倒想当奴仆的?这里的“万般无奈、只好”就表示越王是被逼无奈的。看来,读书还是要用心读!

  指导朗读:请你试着读一读,看谁能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生读,评,齐读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师:(出示图片:谋臣们向吴王进见)看图想象当时的情景,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些什么?

  (小组练说)

  师:假如你们都是吴王的谋臣,你们会向吴王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听了谋臣们的进言,吴王又是怎么说的??

  生……

  师:多么骄傲的吴王啊!能把他的傲气读出来吗?

  生读。

  齐读,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给表达出来。

  (二)、理解第三自然段。

  师: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子民,勾践夫妇只好给吴王当起了奴仆。小朋友,见过“奴仆”吗?

  生:自由发言。

  师:补充说明。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

  生:自由读课文。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师:“磨”见过吗?

  (“磨”有上下两个圆圆的石头做成的,可以把米磨成粉。)

  师:(出示图片“磨盘”)你们推过磨吗?

  师:大磨盘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工作。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师:这就是勾践夫妇受的屈辱!

  师: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

  生:……(发挥想象)

  师: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难尽那!但勾践硬是“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发言

  师补充:(国君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指导朗读: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过度:这度日如年的日子总算“熬”过去了,勾践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对“卧薪尝胆”有新的理解吗?

  师补充:“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四)小结:学到这,这问号能解决了吗?生自己小结课文。

  三、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还记得沉香吗?沉香为了能救出被压在华山下的妈妈,他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就这样几年后,沉香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救出了妈妈。这种精神就是“卧薪尝胆”的精神,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古人把“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幅对联中,(出示上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生读,说说理解。(再出示下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理解吗?老师有个建议,请小朋友注意听,我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

  (用“建议”说句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小学语文5年下《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2.积累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3.了解《西游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讨论

  1.在本组学习过程中,你喜欢那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分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交流分析:这个人物的外貌、性格、语言等等

  3.喜欢他是为什么?除了课文中的这些情节,你在课外阅读时,还有哪些有关于他的描写?

  4.全班交流

  5.性格比较:廉颇与蔺相如

  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有什么特点?除了书上的'这个故事,你平时阅读中还发现他们俩有什么特点?

  6.作者是怎样围绕这样的性格特点来写的呢?用了哪些事例、人物的语言又是怎样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小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他的经历不同,对书中任人物的理解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渎课文歇后语。

  2.与同桌互读,争取背诵。

  3.谈谈自己对歇后语的理解。

  4.情景造句练习。

  5.列举自己知道的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三、课外书屋

  1.介绍《西游记》

  2.交流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

  3.教师介绍《西游记》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

  4.谈谈自己在看《西游记》过程中的趣事。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及反思01-06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02-2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2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2-09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