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3 10:18:5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朗读课文。

  3、 能讲述故事,从而认识到鱼翁是个有勇气、有智慧的人。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 在朗读中体会鱼翁是个有智慧、有勇气的人。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鱼翁和魔鬼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 出示鱼翁和魔鬼的图片,学生对比,认识到魔鬼的`凶狠、可怕,鱼翁在魔鬼面前显得十分弱小。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鱼翁和魔鬼。他们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 初读识字

  1、 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 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认字情况。

  3、 班级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 同桌互相认读词语。

  5、 反馈:同桌一起读词语,看谁是学习的好伙伴。

  6、 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7、 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 学习生字

  1、 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 选字组词或说话。

  3、 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呢?学生自由说。

  4、 教师指导范写。

  5、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6、 书写评价。

  作业:

  1、 读课文。

  2、 写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抽读生字卡片。

  2、 听写词语。

  二、 流利的朗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2、 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 学生自主质疑解疑。

  三、 学习课文

  1、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1、2两个自然段。

  (2) 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想象当鱼翁捞到这个黄铜瓶子时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魔鬼的语句,读一读。

  (4) 看到这个魔鬼,你有什么感觉呢?这时鱼翁会想些什么?

  (5)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到九自然段

  (1) 同桌朗读这一部分。

  (2) 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

  (3) 学生自由回答。

  (4) 魔鬼是怎样对待渔夫的呢?它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的救命恩人呢?

  (5) 指导朗读第三到五自然段,思考:魔鬼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呢?鱼翁呢?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然后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 鱼翁是怎样对付魔鬼的呢?

  (7) 分角色朗读六、七、八、九这四个自然段。

  3、分角色熟读对话。

  4、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5、班级汇报表演,集体点评。

  四、拓展延伸

  1、鱼翁靠什么战胜魔鬼呢?

  2、你喜欢这位鱼翁吗?

  3、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吗?

  4、齐读课文。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课外阅读其他童话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

  2.能准确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课文

  3.能够读、写、理解“子曰、愠、罔、殆、矣、诲、弘毅、士、凋、恕、欲”等词语。

  4.学习《论语》中名言警句的简单应用。

  5.简单了解孔子及《论语》

  (二)过程及方法目标

  诵读理解 交流质疑 教师点评 全文背诵 学以致用 积累拓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孔子伟大人格魅力,了解他以“仁”为核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做法和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经历,体会课文内涵,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默写文章,评点课文内容,精讲难点章节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涵,触动学生心灵,感受“至圣先师”的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对学生做朗读指导,正音断句。

  2.学生互相质疑法。学生将自己的疑难当堂提出,学生互答。(也可采用学习小组集中质疑,再互相解答法)。

  3.归纳、总结法。将本文涉及到孔子、《论语》体裁及主要内容、本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名言、警句等进行归纳记录。

  4.教师评点法。教师针对学生理解进行评点指导,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

  5.延伸应用法。针对本文内容大多通俗易懂的特点进行延伸应用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运用POWERPOINT系统

  学生课前准备

  1.找4-5名学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主题排练一小品,情节简单明快,用时3~4分钟。

  2.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孔子及《论语》资料,做好上课准备。

  教学说明

  因我所教班级每周有一节学生国学演讲课,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中名言或片段,因此学生对孔子及《论语》比较熟悉,故此在对这两者的处理上可以比较简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朗读、分析文章内容。进行简单应用拓展。

  教学步骤

  (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像,背景音乐为古筝曲《高山流水》,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语

  教师在黑板板书繁体“圣”字,由学生识读并分析这个字特点,明确“耳、口皆为王,是为圣”,说明人们把能听、能说,胸中有韬略、有学识、品德高的人称为“圣人”。有一个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板书这八个字)可见这个人的厉害了。这个人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板书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今天在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可见这个人的影响力之大了,这个人是谁?(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就是我们大屏幕上这个人。对于孔子,大家都不太陌生,而记录孔子生平的那本书《论语》,大家可能也不陌生吧,历史课上老师也已经教过了,那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孔子和<论语> 的有关内容。

  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出示幻灯片,内容如下)

  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用重要地位。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孔子的深邃而言简意赅的言论,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展示幻灯片,出现孔子图像及课题,教师再板书课题)。

  认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第一部分:读)

  1.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找一名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对照注释自己朗读《〈论语〉十则》。)

  2.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

  3.展示幻灯片,给重要字词正音及课下列出的三个通假字的读音及解释。(幻灯片略,字词如:论、愠、罔、殆、凋、焉、弘、恕等,通假字有:说、女、知。)

  4.学生各自大声的流利的朗读课文。

  5.就“大声”“流利”“快速”进行朗读指导和示范。

  6.全体大声的节奏准确的朗读课文。

  (第二部分:解)

  1.大家阅读本文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文的课下注释非常全,大家在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基本上都有说明,下面请大家根据课下注释及平时〈论语〉演讲的积累,自己试译文章内容,个人的疑难可以小声的和同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解决不了的可以一会给大家提出来。

  2.学生提出疑难,互相解答。(疑难以字词、短语为主。)

  3.给大家一点时间,看一看自己哪一则翻译起来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一般说来,学生对第八则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做示范性翻译)

  例如: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生齐读第八则。)(板书可设计为“以仁为己任──重,死而后已──远” 的一一对应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4.通过解答疑难,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请同学来试着按则翻译文章。(配合幻灯片进行翻译,过程中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指正)。

  (第三部分:练)

  1.大家在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后会发现,文章的每一则都和我们息息相关。请大家说说他主要说了那些方面的东西?(明确:学习与人生修养两类,学习又可以细化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类。)(教师板书)

  2.既然是和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就请大家看看下面几道练习题。(展示幻灯片)

  例:(1)与陈毅元帅“大雪压清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2)讨论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的`关系的语句是:

  ( 3 )一组对比图片,(好与坏的典型),谈感受,用文中语句回答:

  (4)学生表演小品,学生根据小品答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小结课文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这节课我们粗略了解课文的内容,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可以谈出对里面的话的理解,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了解孔子,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五、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

  (2)从十则中选出自己喜欢的2-3则,写出喜欢的理由。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1.阅读教材的阅读材料,体会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感情,感受他们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2.通过各类活动,回顾小学的美好生活,学会感恩,学会运用各种语文形式,抒发内心的情感。

  3.通过给老师写感谢信、学写赠言、学写演讲稿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懂得语言运用要得体、精炼、优美。

  教学目标

  1.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和老师对学生的爱。

  2.用书信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给老师写感谢信。

  教学难点

  给老师写感谢信。

  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制作精美的“恩师一览表”并发下。

  预设过程

  一、激请导入

  板书:依依惜别。

  同学们,这是我们本次综合性活动第二部分的内容,看到这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是啊!古人云:“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的确,在这六年的美好时光里,是老师伴随我们走过每一天。在他们的谆谆教诲下,我们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学习,更学会了做人。在这毕业前夕,在即将告别母校的前夕,让我们再一次把目光集中到我们亲爱的老师身上。

  二、真情回眸

  同学们,六年啊,教过你的那些老师你还记得吗?让我们轻叩记忆之门,回首那些教过我们的.老师吧!请拿出我们发下的那张“恩师一览表”。

  (一)填写表格,播放背景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四人小组共同回忆,以最美观的笔迹写下老师的名字,以便珍藏。

  (二)回忆往事:

  同学们,看着这一个个老师的名字,你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什么?也许你想起了某一位老师的笑容,也许你想起了某一位老师的眼神,也许你想起了你曾经和某一位老师之间的故事……请你说说印象最深的那个老师或者关于老师的某一件事情吧!

  三、真情阅读

  谈起老师,同学们真的有说不完的话啊!有一位露露同学,她把自己想对老师说的那一肚子话写成了一封信,打动了很多很多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写的《给老师的一封信》,看看她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的。

  (一)自由读文,想一想,她讲了哪几件事情?读后交流。

  (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开学那一天,是顾老师第一个把我领进门;第二件事是顾老师指导我们写。)

  (二)你觉得哪些句子深深打动了你?请你用波浪线划出来,并深情朗读。

  个别朗读交流后,全班齐读最后一节,感受抒情的方法。

  (三)这文章为什么会如此打动你?

  (讨论文章特色:情感真挚;抒情和事例相结合;语言优美,充满诗意。)

  四、真情倾吐

  (一)读了露露同学的信,我们也深深地被感动。用书信的方式,直接向我们的老师表达心中的敬爱,这是多么好的一种方式啊!让我们也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向老师表达我们的深情吧!

  (二)讨论:

  1.在这封信里,我们可以写什么内容?请列出2-3个事例,我们来交流交流。

  2.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格式要正确;情感流露要自然;适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三)学生独立。

  (四)交流书信。师生点评修改。

  五、课后活动

  把自己写的信誊抄在漂亮的信纸上送给老师

  板书设计

  情感真挚;抒情和事例相结合;语言优美,充满诗意。

  作业设计

  把自己写的信誊抄在漂亮的信纸上送给老师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引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指名回答)

  3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齐读最后1段。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5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各种各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出示第4段。(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说画写唱等等)

  附板书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

  ①人们为什么砍柴?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信息资料】

  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名画家的作品、学生给画配话的练习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

  (板书:画家牧童)

  2、齐读:

  你发现了什么?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

  (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

  (板书:大人,小孩,画画,放牛)

  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初步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在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回答交流。

  3、教师小结:

  大画家画了《斗牛图》后,小牧童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指出他的错误。大家都呆住了,然而,画家却把小牧童叫到跟前,虚心听取牧童的意见。

  4、认识画家:

  ⑴ 你了解戴嵩吗?

  ⑵ 从哪些句子看出他很著名?将句子画下来。

  ⑶ (课件出示句子)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教师范读、指名读。

  ⑷ 练习用一就说话。

  ⑸ 课件出示我知道中有关戴嵩的内容。

  5、过渡: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斗牛图》是怎样画的呢?

  三、对比感知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画家画画的句子。

  ⑴ 课件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突出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指名读,老师评,学生互评。

  (以评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

  ⑵ 边表演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⑶ 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2、思考:

  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⑴ 出示商人、教书先生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用称赞、赞扬的语气)

  范读,分角色读,指名读,师生互评。

  ⑵ 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图上还有些什么人,他们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3、谁的眼睛亮:课文里有三个词语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找找看?

  4、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⑴ 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⑵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练读牧童的话。

  ⑶ 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

  人们的表情怎样?又会说什么?

  ⑷ 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5、指导:

  像炸雷一样的声音怎么读?

  此时,人们有什么表现?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戴嵩的画错在哪里?

  谁能当一当小牧童帮大画家改改他的画?

  老师与改画的学生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相机板书:谦虚、勇敢、实事求是)

  2、对比感悟:

  戴嵩和牧童有什么不同?

  3、小结:

  他们年龄不一样,地位不一样,生活不一样,,但是他们具有的优秀品质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那,课题这样写合适吗?

  (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4、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五、拓展延伸: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六、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向我们展示了大画家的谦虚、崇高与伟大,展示了小牧童的率真,敢于挑战权威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

  21、画家和牧童

  大人 小孩

  画画 放牛

  谦虚 勇敢、实事求是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及反思01-06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02-24

小学语文《咏柳》教案08-31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8-25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08-25

小学语文《天马》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