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9 10:34: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优)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6篇(优)

语文教案 篇1

  23课 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⒈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⒊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勾出生字,生词。标出自然段。读熟课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爸爸妈妈都非常爱你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三个儿子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⒈检查预习情况。

  ① 分小组读课文,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通顺。一小组读1—2自然段。

  ② 抽生说说你勾出了哪些生字,生词?

  ⒉认记生字。

  ①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借拼音齐读。

  ② 自由读生字记住读音,自己觉得难记的多读几遍。

  ③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④ 给生字找朋友,组词。抽生说,师将词板书。生再齐读。

  ⑤ 记一记。同桌互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⑥ 用考一考,读一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⒊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① 生字朋友能帮你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咱们一起试试吧!齐读课文。

  ② 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③ 自由读课文二,三,六自然段,用横线勾出三个妈妈说的话。

  ④ 抽生读,其他人评价,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前两位妈妈自豪的语气,第三位妈妈平稳的语气)

  ⑤ 师引读,自由读。

  ⑥ 听课文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在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⑦ 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读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

  ⑧ 自由读,齐读。

  ⑨ 假如你就是那位老爷爷,你会怎样说?(练习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有意味深长的话)

  ⑩ 四人小组里两人一组,互相评价,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⒋齐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⒌提出要求;倡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 抽生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 快速抢读生字。

  3 齐读。

  二 学写生字。

  1 齐读生字。

  2 范写容易写错的`生字,生认真观察,认真听。

  ①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拎”字最后一点。“桶”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一点。

  “荡”是上下结构的字。

  ②生回忆书空以上几个字。

  3 写美观。请生自己观察,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得更漂亮?抽生说师范写。

  4 生练习写字。

  三 课后练习。

  1 齐读。

  2 说说这段话的意思。三个孩子同时做一件事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来说。

  3 自己再读读,想一想你能用这个句式再说一句话吗?

  四 四人小组排练表演课本剧。老师巡视,随机点拨。重点指导:

  1 人物的语气。

  2 人物的动作。

  3 人物的表情。

语文教案 篇2

  复习要求:

  1、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字、词以及课文内容。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内容复习: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八单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八单元有哪些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

  2、我们回忆一下,这两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两件事?

  (1)《每逢佳节倍思亲》讲的是——(王维在重阳节那天更加思念亲人,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谁能背诵一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后出示全诗。

  (3)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出示:

  ①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 )

  A王维的兄弟

  B王维

  C王维的一个好朋友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A对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

  B对亲人、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C对故乡的一种热爱之情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 )

  ④今天是中秋节,叔叔在北京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我们,叔叔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 )”来形容。

  (师生逐一交流)

  (5)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你还能说出谁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吗?

  参考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王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宋之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久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

  师补充: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

  出示两首诗,齐读: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

  北宋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思乡名作,课下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这一类的诗句来吟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

  (1)什么是“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的是( )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看到自己的姐姐被逼着缠足,很生气也很心疼姐姐。直到他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3)比较句子(课后练习题)

  第一组: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却毫无办法,无力反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

  2.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说明的顺序。

  2、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3、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文体介绍

  本文是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它短小精练,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它玲珑活泼,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叙述,可描写;它力求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富于情趣,引人入胜。

  三、检查预习

  1作者

  布丰(1707~1788年)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词

  驯(xùn)良 矫(jiǎo)健 蛰(zhé)伏 苔藓(táixiǎn) 缨(yīng) 圆锥(zhuī) 榛(zhēn)子 榉(jǔ)实

  四、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2初步阅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如何分段?

  对象:松鼠

  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在本文中有讨人喜欢、聪明、心灵手巧的意思)

  3、依据说明文的结构特点,根据以下提示,理清文章的层次,并标明各段的起止点:

  第一部分( 1 ):总写松鼠的特点 总

  第二部分( 2--5):分别介绍松鼠的特点。 分

  第三部分( 6 ):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

  4围绕这三个特点,文章中间是怎样具体、分别体现的`?

  分析文章:

  (1)找出关于松鼠的几个词语,哪些是直接写的,哪些不是?

  这三个词语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提示:不能,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第2—5自然段内容相照应。

  (2)这些词语分别与下文哪些段落相对应?(分层)

  (3)教师示范分析第二小节

  写松鼠漂亮的外形。 (从两方面来写“漂亮”和“最不像四足兽”)

  (4)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分析松鼠驯良、乖巧的特点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明确

  ① 写松鼠驯良的习性。

  (1)活动的范围

  (2)活动的时间

  (3)主食及寻食习惯)

  ② 写松鼠乖巧的个性 。 (从聪明警觉,轻快敏捷两方面写的。

  ③ 写松鼠筑窝。 (从环境选择,搭窝方法,窝口特点三方面写的。)

  ④ 写松鼠是有用的动物。(从松鼠多产,皮毛的色泽、肉、尾毛和皮的用途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小结:这篇科学小品文采用总分的结构模式,先总说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然后具体介绍了松鼠的特征,补充说明了松鼠的用途。让人一目了然。

  五、品味语言

  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同学认真品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出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学生轻声朗读并划出相应句子)

  人格化的描写,赋予松鼠人的习性

  拟人化的手法:

  肖像:清秀的面容

  动作:练跑、搬、放、编扎、、挤、踏

  感情:会恨会恼

  习性:驯良、乖巧

  六,比较阅读

  我们再来看一篇介绍松鼠的文字,想一想两篇在语言上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为森林害兽。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

  明确:这段文字采用平实说明,而课文采用了拟人化得手法,赋予松鼠人的性格、动作,使文章生动形象。

  七、本课小结

  本文用细腻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

  八、课后作业(学以致用)

  学习本文后,请你仿照本文抓住动物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生动形象的描述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字数300字以上。

  九、板书设计

  松鼠 启示:

  (一)、总说特征: 漂亮、驯良、乖巧

  1)说明要抓住事物特点

  外形—漂亮

  2)要言之有序

  (二)、分说特征 习性——驯良

  3)运用拟人手法

  (总分 性格——乖巧)

  4)仔细观察事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让三个同学扮演句号、感叹号、问号,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再各说一句话,表示自己扮演的标点应表达的语气。

  感叹号:同学们,我是感叹号。(手指头饰)这就是我的形状,小棒槌下加个点儿。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

  问号:(一副沉思状)我的形状像只小耳朵,大家叫我小问号。当你写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我马上跟在句子的尾巴上。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句号:我是小圆圈--句号。当你写完一句话,就得把我放在句子末尾的右下角。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了我,话就是说个没完没了。

  2。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3。组内读句子,比比谁读得好。

  4。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5。游戏强化。每组派两个人参加比赛,俩人背对背,师指句子,一人读,另一个人写出标点,大家用掌声鼓励获胜小组。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财、栏、抖、喉、咙、拌、搅、榜、馒、租",除"咙、搅"外,都和已学过的汉字有相同的声旁,其中六组字音完全相同。它们作为形声字。形旁有表义作用,声旁有表音作用。所以对于已有一定独立识字能力、会用换偏旁识字法识字的二年级学生来讲,认识这些生字不算困难。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使其尝到独立识字取得成功的快乐。可引导学生一组一组地多读几遍,边读边新旧对比,体会构字规律,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讲自己是怎么认记这些生字的。这样可以使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机会,提高识字效果。最后可设计游戏巩固认字,增加趣味性,检查认字效果。比如,"找朋友"(用偏旁和部件拼字)、"送信"(给部件加偏旁成新字)。2、"我会连"是词语搭配的练习。

  所列词语学生都学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连一连。再指名读,纠正错误。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可安排以下练习。

  1)。展示本单元学习中搜集积累的这两种类型的短语。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积累运用。

  2)。扩展练习。打开( ) 茂密的( ) ( )的乌云辨别( ) 满天的( ) ( )的空气寻找( ) 清新的( ) ( )的枝叶

  3、"读读背背"中给出一首《节气歌》,四行诗歌包含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节气对于学生来讲很生疏,教学应重在激发学生了解节气等自然知识的兴趣,通过读使学生对节气的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不要强求记住具体有哪些节气、各在什么时间等。可先熟读《节气歌》,说说自己已经知道的节气,再读读后面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让学生对比起来探究,看看每一行中都讲了哪些节气。还可在课外翻看挂历,具体了解二十四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目标: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根据本单元"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专题而安排的。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既可以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交际的过程当中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动物趣事,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

  1。教师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播放"动物世界"的光碟,让学生随录像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3。交流看后的`体会。

  二、师生交际。

  1、交流互动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了解哪种动物的习性?和哪些动物之间发生过有趣的事?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三、组内交际。

  1、生生互动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

  2、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四、全班交流。

  大家补充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和补充。五、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小朋友都想来讲讲,可是时间有限,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大家互相传阅。既可以写动物可爱的样子,有趣的生活习性,也可以写你与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如果这几方面你都想写,更好。

  五、写后再说,互相促进

  传阅写话内容,相互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六、展示台

  引导学生展示学习、了解到的自然知识。在本组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搜集、准备展示的内容。为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展示,要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各组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还可以把展示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分类贴于"展示台"专栏上,供小朋友在课上、课下互相学习、交流、这个活动可定期组织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展示过程当中锻炼交际能力;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能力。

  2、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造情景。

  语言引述: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秋阳中放飞的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你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二、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做的事情、拍的照片或画的图画,有的可以张贴爱教室墙上,全班同学一起观看欣赏。

  2、分组介绍。

  按不同的饿兴趣自由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选出代表参加班级展示

  3、班级展示。

  各小组代表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片,也可以有感情讲解。

  评选最佳展示员

  第二课时习作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语言引述:我们学了秋天的课文,读了秋天的小诗,还交流了在秋天感受的快乐,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看谁了解的秋天最多。

  2、比一比谁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3、比一比谁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最美。展示图画,为学生习作作准备。

  二、由说到写,完成习作。

  1、说一说你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美在那里。

  2、同学们对秋天这么喜欢,那么就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欢吧!

  3、学生习作,可以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

  三、朗读欣赏,修改习作。

  1、完成习作后,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2、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课后活动。

  举行一次歌颂秋天的习作展或画展。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发现。

  3、学生交流发现,黄色词语是由事物加颜色构成,绿色是由绿加表示颜色深浅的词。再让学生按特点组词,丰富词汇。

  4、让学生读红色与兰色的词语,说说它们的特点。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表颜色的词,看谁说得多。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成对地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再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的感觉。

  5、试着背对子歌。

  第四课时

  一、我会填

  1、口头填空“匆匆地()”“快活地()”。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2、各人在书上填写。

  4、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

  A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另绕得快、准。

  B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C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D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E评比后受奖。

  2、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收集绕口令,并熟读成诵,在下一次绕口令比赛中再一显身手。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大榕树的美,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提高学生围绕研读专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4、学习“静动”结合的方法。

  5、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感受大榕树的美,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鸟的天堂》这课文,并分了段,老师检查一下,上节课大家学得怎么样?出示黑板:填空:记叙了作者和朋友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的不同景象。

  2、作者游览鸟的天堂后,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出示句子“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前面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引用别人的说法)指什么?(大榕树)后面一个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鸟儿生活的乐园)

  3、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二)带问题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是与它本身特点有关的,自由读第一部分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大、茂盛、生机勃勃)从哪里看出来?边读边用笔画。

  A、河面变窄了,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原本宽阔的河面,被大榕树变窄了,其树之大可想而知)

  B、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其实只有一棵大榕树,但由于支干太多,使人产生错觉)

  C、真是一颗大树……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解释“气生根”,看榕树图片)

  2、这棵榕树到底有多大呢?(资料:在广东新会市城南部的天马河中有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高15米,相当于5层楼,树冠面积1.15公顷相当于100间教室)

  3、树很大,一棵树简直成了一片树林,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独木成林)

  4、大榕树不光大而且生机勃勃,从哪看出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就有生命在颤动)哪些词看出茂盛?哪些句子是者怎么到?哪时作者想联想的?你仿佛看到什么?(体会生命力和色彩的美丽)难怪作者由衷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你是不是也和巴金爷爷一样喜欢这棵树呢?齐读描写大榕树的句子,读出榕树的大、美、生机。

  6、作者为什么能把大榕树写得那么美?(观察仔细、喜欢)

  7、为什么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

  1树大、茂盛,为鸟儿广阔的生存环境;

  2树密,充满生机,为鸟搭窝繁衍条件;

  3大榕树四周是宽敞的清澈的天马河,无污染,良好生存环境;

  4水中鱼、树上的虫为它食物;

  5幽静的环境适合生存;

  6人们爱护小鸟,小鸟自由生活。

  8、: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只有好好保护才能永远拥有他。

  (三)带问题研读第二部分

  1、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A、鸟多、鸟乐,找出句子,从哪看鸟多?从哪看出鸟乐?理解“应接不暇”,为什么作者写得这么好?(爱鸟、细观察)

  B、“鸟的天堂”中到底有多少鸟?交流资料(在这棵树上大约生活着10万只鸟,光鹤类就达7.8万只……)

  2、播放鸟的叫声,想像这一场景,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

  3、这些鸟儿在这儿自由自在地生活,多么快乐!读一读这段话,读出热闹、壮观(赛读、齐读)

  4、看课件,感受鸟多。说话:“鸟的天堂”中的鸟真多啊!有的,有的,有的,它们生活得真快乐!

  5、看到鸟儿这么多,生活得这么快乐,你想说什么?(保护鸟,爱护鸟)

  6、:“鸟的天堂,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宽阔清澈的天马河,生机勃勃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这一切组成一幅多么赏心悦目的画面,让愉陶醉,令人向住”,难怪作者说: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呵护这种美,一起来创造这种美,让我们永远做小鸟的朋友,让爱心永驻人间!

  7、继续填空:作者向我们讲述所看到的情景时,还告诉我们他的情感,填空:表达。

  8、写法指导:作者不光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树与鸟的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生命。他爱鸟、喜欢自然,还展示他特别的方法,你发现了吗?(第一部分描写大榕树的大、茂密、美的静态描写,第二部分写树上的鸟活跃,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课文生动而有趣)

  9、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同一个地方,为什么第一次去没看到鸟?第二次去却看到许多鸟?

  板书:

  18、鸟的天堂

  大榕树:大、茂密、美(生机勃勃)(静态描写)

  鸟的天堂鸟多:热闹、到处……到处……应接不暇(动态描写)

  鸟乐:叫、飞、扑、兴奋地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

有关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简单05-18

语文园地教案03-16

语文《荷花》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