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10 09:34:5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会用“……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说话。

  3、领悟安静的环境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并受到心灵的洗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领悟到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减少生活中的噪音是文明行为,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1、领悟安静的环境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2、用“听到了”说话。

  【教学难点】:

  领悟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

  【教学准备】:

  教学DVD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辨析多音字“数”。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梳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你听到过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噼里啪啦城”去听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吧!

  老师板书: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懂的地方做个标记。

  ②边读边思考,这座城市为什么叫“噼里啪啦城”?又是怎样变得“安静”的?

  三、再读课文,梳清条理

  1、听DVD课文朗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至第3自然段):王子想听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的'叫喊声。

  第二部分(第4至第12自然段):小男孩和所有的人都想听听这世界上最响的声音而谁也没发出声音。

  第三部分(第13至第14自然段):大家意外地听到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四、字词探究、积累词语

  1、读准生字字音

  (1)抽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学习多音字 “数”。

  2、认识字形

  (1)读读议议记字形: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哪些字难记,并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等。

  (2)学生自主写字:要求先观察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口头扩词、积累词语

  五、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句式“……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说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世界上最响的声音究竟是怎样的?又是谁发出来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中感悟、探究释疑

  1、朗读课文,想想这座城市为什么叫“噼里啪啦城”?又是怎样变得”安静“的?

  2课文围绕“声音“写了哪些事呢?

  3品读段落

  问题一:可是,在这座城里,就有一位王子特别想在他生日那天得到像这样的礼物,你猜猜是什么礼物?(想听到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问题二:这样的礼物,他得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小男孩想的办法来理解)

  问题三:结果,这位王子得到的是什么礼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安静”的?(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人们听到小鸟叫、树叶沙沙声、小溪流水声是“安静”)(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

  问题四:“安静”多好啊!它使得这个噼里啪啦城变成了……?使得这个城里的居民也变得……?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

  所以,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

  在大人们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要……?

  三、拓展练习

  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句子,然后填写下面两段话。

  ①傍晚,我漫步在小溪边。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②清晨,我走在田野里,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③清晨,我来到校园里,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 司马光救友》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元朝的《宋史》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肯动脑筋等品质。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显现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设计理念:

  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读通文言文,在具体语境中,通过多层次、多元化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工具书插图、动作等方法,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文言文学法;以读促悟,以演促情,以议促心,拉近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悟文中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学会文言文的朗读。

  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动作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激励学生形成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爱动脑筋的品质。

  教学重点:

  感受古文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注释,自己尝试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把古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 同学们,我们站起来转过身去看看,坐在后面的就是来自邻水各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亲临指导表示欢迎。常言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还会说这样的句子吗?我们所说的这些都是文言,用这样的语言写成的文言叫做文言文,又称为古文,其特点是语言简练。

  2、 我们一起来学习29古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司马光救友

  3、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说说课题的意思。(司马光救朋友)这篇课文出自于元朝的《宋史》。

  二、 出示目标

  师:那请同学们熟记学习目标,记住就举手。(大屏幕显示)

  1、 学会文言文的朗读。

  2、 理解课文内容。

  师:我们6(4)班的学生有没有信心完成目标呢?(有 )

  三、 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师:教师念自学指导

  (一) 大屏幕出示: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分钟后比比谁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读、说、议、演、写贯穿教学过程,把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同师生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3.师生共同学习,体会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每个人都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或自编一些民间故事的开头(3—5个),展示方法可用课件展示。

  (2)学生课下阅读几篇民间故事,把最感兴趣的1—2个记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简要地讲给大家听!(发言者每人1分种左右,要求把故事梗概说清楚。)

  (此过程看似无意,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尤其是“简要地说”更要求学生能抓住线索,理清条理,弄清故事大意,即抓住主要内容,此过程预计5—7分钟。)

  二、读一读

  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是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吧!(或朗读、或默读,或轻声读,课堂上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读。此时的读不是细读、精读。而是摸清脉络,弄清梗概的读,此过程约5—7分钟。)

  三、写一写

  师:大家都已读过课文,下面请大家用10分钟的时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内容提要,约150字左右,要求故事完整清楚。(有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

  (“写”比起“说”更郑重了些,而且每个人都参与了,动手了,练习把全文缩写150字的“内容提要”,实际就是在“抓主要内容”,而且又和“练笔”有机地结合实际起来,这样可以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此过程约为10分钟左右。)

  四、议一议

  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们传颂。那么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下面请大家再细致地读课文,提起笔,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

  在全文中,有多处令人感动的地方值得深入体会。

  1.第2自然段中“他热心帮助别人……敬爱他”

  2.第3—6段中,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3.第7—9段中,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及他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等。

  ……

  以上这些是备课时预想的“感动”语句,尤其海力布三次劝大家搬家的话要重点通过读、说来体会。文中还有许多感人之处,学生提出,教师相机引导。师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感悟,为后面表演打基础,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师:同学们,为了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再现,请大家自由结合成“表演团”,先商量一下,然后把你们认为最感人的情节演一演,好吗?

  (此过程重在情感的熏陶、感染。如“救乡亲”一部分,学生要想:海力布只有三句台词,但情真意深,怎么演?乡亲们会有什么想法,怎么演?鼓励学生能根据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和创造性的表演,此过程约为10分钟。)

  二、理一理

  师:同学们,学习了“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那么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呢?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有曲折的情节,环节紧密相扣,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板书图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环节意在使学生知道,一篇文章,一个故事要想写得生动,吸引人,要有曲折的情节,合理想象。)

  三、编一编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故事开头续写故事,或者自己设计开头编故事。要求发挥想象力,把故事编得曲折动人,争当“编故事大王”!

  拟提供以下开头(3——5个)

  (1)“一个穷苦的青年,有一天上山砍柴,捡到一把金斧头……”

  (2)“一个孩子,得到了一幅画。忽然有一天,画上的东西活了……”

  (3)“一个穷人,一个富人,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分头上街去找温暖……”

  (此处题目可教师拟几个,也可以让学生自拟,编写过程约15—20分钟。)

  四、评一评

  评讲过程要注重大胆合理的想象,和曲折动人的情节,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适当点拨,约10分钟左右。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 划出文中精彩部分,体会快手刘的技艺高超。

  3 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有什么感受?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也会变。

  (教师变魔术)

  二、介绍快手刘(板书课题)

  1、快手刘何许人?为什么称“快手刘”?读书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生字词(互相友情提醒)

  3、再读书,划出你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4、快手刘什么人?(变戏法为什么?会什么戏法?)

  三、精读课文

  1、我想去看快手刘变戏法,不知有没有趣,下面请同学们充分读课文,再想办法说服老师去看戏法。

  2、按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1)道具简单,“神出鬼没”什么意思?

  (2)“他两只手各拿一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一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可是,嘿!居然四个球儿全都跑到一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是从地下钻过去的?”“眼皮都没眨动一下”说明什么?“难道这球是从地下钻过去的.?”是吗?这段话说明什么?

  (3)“一边叫天喊地,一边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快手刘为什么这样?“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他们在哪里。”为什么猜不到?

  (4)“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嘴里喝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书上连用三个“怪”,怪在哪里?这段话说明什么?

  3、我们去看快手刘变戏法,怎么看?老师有个办法书读得好,就仿佛让人到了书中描写的境界,这叫什么?用个成语。

  4、请同学们把你刚才划的最生动、最有趣的地方再读一读,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

  5、“快手刘”后面应写什么?(请学生上黑板写)

  6、快手刘真是“快手刘”!齐读“真是个“快手刘”!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快手刘”为什么加 引号?

  四、作业

  1请你为同学们设计一项作业。

  2 请收集有关魔术与民间艺人的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纳米及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纳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交流

  同学们已经知道我是今天给你们上课的一名新老师,来自于钟岭小学,到达这里大约是5千米。

  二、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吗?

  (米、分米、厘米、毫米) 那你们还知道纳米吗?你们能猜想出纳米是什么吗?让我告诉你们一件有趣的'事吧。北京大学纳米科技中心的刘忠范老师曾经接到一个电话,问他纳米贵不贵,产量有多高。刘老师却告诉他说,纳米不是米,它是个不能吃的长度单位。听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纳米是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纳米新星》。

  生齐读,注意“新星”(xīn xīnɡ)。

  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抽学生分段接读课文,纠正字音,评议朗读。

  四、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1、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21世纪,纳米是最亮丽的新星。

  2、抽生简单说说对纳米的印象。

  五、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纳米?举出了那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勾画。 (治理和改善环境,医疗制药)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点拨。

  治理和改善环境

  ①在治理汽车排污上,用碳材料纳米管储氢气电池燃烧发电水解,可以解决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

  ②用纳米技术制成自清洁材料,就不用擦玻璃了。

  医疗制药;

  ①纳米技术传感器在重要器官里监测病变及时治疗。

  ②纳米机器人循着血管清除病灶。

  ③纳米缓释技术药丸药物效用时间长。

  ④纳米靶向技术药直接到达病灶治愈率高、副作用小。

  3、再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从环保和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纳米科技在我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前景。

  4、介绍纳米技术的应用

  衣: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化纤布挺结实,但有烦人的静电现象,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消除静电现象。

  食:利用纳米材料,冰箱可以抗菌。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面世。利用纳米粉末,可以使废水彻底变清水,完全达到饮用标准,纳米食品色香味俱全,还有益健康。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表达语言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板书“夏天”。看到“夏天”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随机积累一些成语,如: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汗如雨下等)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4课夏天,看看文中写的是怎样的一个夏天?

  二、 初读课文

  1、 (1)自由读文一遍,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 组长检查组员绳子的读音,比较难的`字组员一起想个好办法记住。

  (3)抽查各小组生字掌握情况。并当场书空听写:圈柳烤

  2、 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哪一段写下雷雨时的情景?

  (1) 找。

  (2) 指名读,比赛读,读出雨的大。

  3、 理清课文

  第1-2 节写雷雨前

  第3 节写雷雨时

  第4-6 节写雷雨后

  三、 学习雷雨前部分

  1、 自由读,读后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夏天?(学生充分说)

  2、 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热”字,你从哪里感受到天气热?

  (1) 学生充分说。

  (2) 读,读出雨前的闷热,比赛读。

  3、 如果要你给文中雷雨前画一幅画,你打算怎么画出那份闷热?

  (1)课文适当展开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再读,读出雨前的闷热。

  (3) 背雨前部分。

  4、 太阳像个大火球时,热得不得了。其实,雷雨前没有太阳的闷热也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1) 出示茅盾名篇《雷雨前》片段。

  (2) 师范读,请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一起解决。

  (3) 学生自由读,这是个怎样的天气?你从哪里读懂的?

  (4) 相机指名有感情读出来。

  5、 炎炎夏日,天气又闷又热,多么希望老天能下一场雨啊!茅盾《雷雨前》最后一句就是“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此时真的下雷雨了,而且哗哗哗下得很大,你的心情怎样?

  (1) 学生充分说。

  (2) 再回头读雷雨时部分,此时除了读出雨的大,还要读出痛快高兴。

  指名读,比赛读,齐读,背。

  四、作业:《课堂作业》第2和第6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8个生字,会写其中10个生字,理解“瑞雪、披散、清亮清亮、清香、大大咧咧”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知道五月槐乡的美丽所在,体会五月槐乡孩子的喜悦和幸福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说说看后的感受。

  2、槐乡是怎样的'美丽?快快来读课文吧!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gǎng jiān zī bàn xián

  岗 肩 滋 拌 咸

  (山岗)(并肩)(滋味)(搅拌)(咸味)

  yóu chǎo zhī má liào

  油 炒 芝 麻 料

  (油菜)(炒饭)(芝麻)(麻木)(材料)

  词语:

  如:白茫茫 美滋滋 清亮清亮

  白生生 甜丝丝 大大咧咧

  香喷喷 披散 瑞雪

  洋槐:也叫刺槐,落叶乔木,枝上有刺,羽状复叶,花白色,有香气。

  瑞雪:应时的好雪。

  披散:(头发)散着下垂。

  清亮清亮:清澈。

  清香:清淡的香味。

  大大咧咧:形容随随便便,不在意。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从哪里看出槐乡的景色美?

  二、朗读感悟(利用课文插图)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想作者看到槐乡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感受又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3、哪些句子描写槐乡的景色美?全班交流并朗读背诵。

  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可结合插图理解“抱、挂满、玉雕的圆球、披散”等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悟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1、如:“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旋窝都香气扑鼻,整个都浸在乡海中”一句中“都”“整个”等词说明槐花开得又浓又艳,整个槐乡被槐花香味包围着,风儿轻轻吹过,把弥漫在空气中的槐花香味吹得很远很远。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结:

  自渎自悟————品词赏析————想象画面————感情诵读

  5、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四、背诵课文

  五、拓展

  根据本课的写作特点介绍自己的家乡,可以用上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板书设计:

  3、美丽的槐乡

  洋槐开花,有的……有的……花香——熏醉

  五月孩子们,槐花饭待客,小姑娘别着戴着槐花,

  小伙子口袋装槐花——满意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02-24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及反思01-06

小学语文《草原》教案12-20

小学语文《午睡》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