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28 11:15: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锦1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出示图片)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③真是“惟妙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作用?

  (2)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几小节的内容?后半句呢?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过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后连接自然、流畅。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

  2、齐读,这句话中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听起来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有人说,如果把壁画全部排列起来,有二十公里那么长,可见,敦煌壁画是多么宏伟呀!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心读,大胆想,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先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很会读书,真的把文字读成了鲜活的画面,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西方学者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概括地写了壁画的内容——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5、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4)评价: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她。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壁画上的飞天和同学们想象中的飞天一样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飞天视频)

  教师引说: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个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学们,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描写飞天,句中用五个有的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句式非常整齐,而且描写飞天形象用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也写一写飞天。就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个正常,写两个超常,如果能写出三种,那就太超长了!

  (2)指名交流。

  7、同学们笔下的飞天,和莫高窟飞天壁画一样,姿态万千,优雅柔美。

  师引读——看着这些??

  四、感受藏经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敦煌彩塑神态各异,敦煌壁画宏伟瑰丽。游览莫高窟,有一个洞窟是必须要去的,这就是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事实上,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里面一无所有,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小洞前看一看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节,你能找到理由吗?

  2、指名交流。

  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板书:藏品丰富)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一个曾字,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资料,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朗读文字)

  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4、是呀,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

  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她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当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让我们自豪地读————(出示第五自然段)

  《莫高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且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点读书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领悟写作法等。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通读了课文,并且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引导学生认真、扎实地经历“初读”的过程。再加上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感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另外,发挥数字化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开学没多久就开始着手选材,收集资料,制作平台的工作,尽量让学生能够利用丰富的平台资源,更深入地学习课文,提高语文素养。课上,环节清晰,一环紧扣一环。设计的学习活动也很丰富。特别是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特浓。然而综观本次教学过程,学生的确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学习了课文内容,但学习得还不够深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原因在于:

  1、整堂课的设计老师牵的多放的少。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是相似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后可以总结学法,提出自学步骤,让学生自学讨论,在交流时教师再作适当地引导。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带着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机械似的'走下去。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体现得不够。由于这篇课文所处的位置较前,第一课时的教学与第二课时的教学间隔时间较长(中间隔了个期中考试),学生已经能把这篇课文熟练地背诵出来了,因此课堂上的朗读激发不起他们的朗读激情,学生读得比较乏味。而这时我非但没能用慷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反而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每一次的指名朗读都是草草收兵。就算是飞天的那部分积累语言,虽然以幻灯片的形式摆出来了,学生也会背了,但感情地激发还不到位。

  3、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时,好多学生站起来仅仅是说了一句话,老师也就满足了,而没有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想象片段的训练,没有落实到位。第一处是彩塑神态的想象,学生没有明白老师的要求,想象回答的是“有孙悟空”“有猪八戒”等,此时教师没能很好的把学生引导到进行神态描写的训练上,而是进入了下一教学环节,没能达到真正的训练目的。第二处是飞天的想象。有好几个同学站起来表达的都很美,但遗憾的是他们都只说了一句话,此时如果教师能适当点拨,说一句“如果你能用上自己的,再加上别人的,变成一段话就更好了!”这样无形之中就提醒了学生,相信他们会越说越多,越说越美的。另外,这里如果能加进一些图片的支撑,学生的语言可能会更丰富。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明白高斯的算法。

  3、通过学习本课,懂得要用科学的头脑解决问题,从小养成遇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高斯的算法,思考他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搜集的有关高斯的资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高斯有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题,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由出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汇报交流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请学生逐段读课文,师生正音。

  四、学习生字新词

  德国惊讶按照鼓励继续努力次序

  五、巩固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

  六、作业设计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然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聪明的小高斯》,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简述大意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老师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

  三、细读对话,指导朗读

  1、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的几次对话?学生默读课文。

  2、品读第一次对话。

  (1)通过读第一次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2)老师是怎么说的?小高斯又是怎么回答的'?

  (3)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3、听到这样的回答,老师有什么反应?

  4、找出老师和高斯的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第二次对话。

  (2)通过读第二次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4)学生练读。

  四、深化拓展

  为什么小高斯长大后成了的科学家?

  五、作业设计搜集科学家的故事。

  几分钟

  聪明的小高斯 8岁 老师连连夸奖

  计算准确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4个字。理解“受难、收集、招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安妮对昆虫的喜爱,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和体验安妮对昆虫真挚的感情,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当繁花似锦的春天到来时,就会有很多可爱的小精灵活跃在大自然中!到底是谁呢?瞧!它们来了!快来跟它们打打招呼吧。(出示课件——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蝴蝶、蜻蜓、蜜蜂等)

  2、师:它们都是昆虫。你喜欢昆虫吗?为什么呢?快举手说一说吧。比一比,看谁的话说得最通顺,用的词语最美。

  (出示“我喜欢……因为……”句式练习说话。)

  3、师:有一个叫安妮的小姑娘,她和大家一样,特别喜欢昆虫,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我喜欢昆虫”

  师:再读课题,仔细观察,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的课题相比,这一课的课题有什么不同?

  师:为什么有一个引号呢?因为这里直接引用了文中的主人公安妮的一句话作为课题,所以要用引号。这也是课题出现的另一种形式。那么,为什么这一课要用安妮的这句话作为课题呢?这个问题留到我们学习完课文再来回答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师:现在老师将文中的生字藏在生词里,你们还认识吗?来试一试吧!

  出示课件,读词语。(指名读,师生纠错,分组读,齐读。)

  安妮蜕皮简直扁的白网灯蛾短的

  一辈子爱护培养梦见招待客厅

  ②师:现在老师要检查你们读课文的情况,看看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指名分段读课文)

  读后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课文中安妮说道:“我喜欢昆虫。”那么她是怎样做的呢?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她的做法,并相机板书:

  拯救喜欢各种昆虫收集爱护招待

  四、学习1、2自然段。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来感受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一、二两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安妮特别喜欢昆虫?

  2、交流,读悟第一段。

  ①、出示课件:“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

  同学们,现在大家闭上眼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只小昆虫,被关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总之,这种被关在瓶子里的感觉很难受。那么,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不愿意。)

  师:这些感觉我们体会到了,安妮也体会到了。因此,每次看到小孩把小昆虫抓走,她都会这样问。

  我们也来问问那个关昆虫的小孩!(请多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如能换位思考、质问、或劝告劝说)

  师:安妮与昆虫感同身受,所以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板书:只要———就———)

  ②出示课件:“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

  师:同学们,在这里安妮把什么看作是昆虫在“受难”?

  (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

  师:受难是什么意思呢?换个词试试看。

  (受苦、受折磨)

  师:在字典里,“受苦”的意思是“受到痛苦”,而“受难”的意思是“受到灾难”,你们觉得哪一个词程度更深?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师:安妮这样喜欢昆虫,爱护昆虫,是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儿,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从这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安妮很尊重这些小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③齐读第一节,小结学法: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通过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的方法自己学懂了第一节,你们真了不起!下面大家接着汇报,还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好吗?

  3、交流,读悟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有关语句。

  师: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板书:不管……只要……都……)

  指名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再指名读,注意后面的省略号,说说她还会喜欢什么样的昆虫?

  师:为什么这么多的昆虫她都喜欢?

  师:因为安妮喜欢它们,不是因为它漂亮,不是因为它勤劳,也不是因为它轻盈,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生命!

  师生合作读。

  4、比较两种写法,体会如何将文章写具体:

  “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不管是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有毛的、没毛的,爬的、钻的、跳的、飞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像这样尝试将文章写具体呢?只有写具体了,才可能生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师:现在我们来仿照第二自然段说上这样一段话,把一个人的一种爱好说清楚,说具体。

  ①小红真的很喜欢读书。不管是童话、寓言、诗歌、小说、散文……只要是XXXXXXX,她都XXXXXXXXXXXX。

  ②我真的很喜欢体育运动。不管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只要是XXXXXXX,我都XXXXXXXXXXXX。

  ③我真的很喜欢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2

  说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受难”、“收集”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说教学重点:

  1、能用简洁的语文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受难”、“收集”的意思。

  说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地1—2自然段,抓住中心句了解主要意思,结合描写安妮具体行动的句子,感受她对昆虫的喜爱之情,激发心中对动物的爱护之情。

  说学生分析:

  孩子们天真无邪,都很有爱心,也很喜欢小昆虫,但是像文中的安妮那样热爱昆虫的还真找不出来。我想,学生们也一定会喜欢这篇课文,被安妮对昆虫的'爱所吸引,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认识到安妮的善良、热爱生命、众生平等的优良品质,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安妮那句发自内心深处的话“我喜欢昆虫”带动更多的孩子们投入到保护昆虫、保护动物的行列。

  说教学媒体: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同学们欣赏各种昆虫的图片,大的蝴蝶、小的瓢虫、长的竹节虫、发光的萤火虫、会飞的小蜜蜂等等。这样就很容易的让学生知道省略号的内容了,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昆虫的千姿百态,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说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些什么呀?有一个小女孩,叫安妮(板书:安妮)她喜欢的东西可和同学们不一样,她说——“我喜欢昆虫”(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仔细观察,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课题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引号?看到安妮这么说,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质疑。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这些疑问都会迎刃而解的。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卡片检查生字字音。

  ②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安妮说道:“我喜欢昆虫。”那么她是怎样做的呢?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她的做法,并相机板书。

  拯救喜欢收集爱护招待

  4、精读课文,领悟体验。

  (一)精读第1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写安妮救助小昆虫?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安妮是怎样救助小昆虫的?

  (2)安妮说:“如果是你……吗?”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只小昆虫,被关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生说)。这些我们都感觉到了,安妮更感觉到了,如果你是安妮,你会怎样劝告关昆虫的小男孩?(指名读出劝告语气)。会怎样质问关昆虫的小孩?(读质问语气)。安妮还可能怎样问?(生气、责怪…)。

  (3)安妮与昆虫感同身受,所以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板书:只要———就———)

  出示句子:“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

  ①同学们,在这里安妮把什么看作是昆虫在“受难”?

  (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

  ②受难是什么意思呢?换个词试试看。

  (受苦、受折磨)

  ③在字典里,“受苦”的意思是“受到痛苦”,而“受难”的意思是“受到灾难”,你们觉得哪一个词程度更深?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④安妮这样喜欢昆虫,爱护昆虫,是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儿,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从这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安妮很尊重这些小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

  ⑤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一节,小结学法:安妮喜欢昆虫,尊重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再次读第1自然段,再次感受安妮对昆虫的爱。

  (二)精读第2自然段。

  (1)安妮救助昆虫,我们已感觉到安妮很喜爱昆虫,那她究竟喜欢哪些昆虫?还是都喜欢?从哪一段知道的?

  (2)默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在写,划上波浪线,哪些句子看出安妮喜欢各种各样的昆虫,划上横线。

  (3)同桌交流。划好后与同桌交换意见,看你们想法是否一致,能否说出画波浪线或横线的原因。

  (4)全班交流。?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在写?各种昆虫都喜欢从哪看出来?大的想到什么?(出示犀金龟图片并简介)小的?长的?(竹节虫,介绍比铅笔还长),有毛的?没毛的?爬?钻?跳?飞?省略号表示什么?还可能喜欢什么样的?(有眼、没眼、胖、瘦、花、黑、能发光、能叫、游、勤劳、懒惰、轻盈、笨挫……)总之一句话“只要是……都……”。

  (5)为什么这么多的昆虫她都喜欢?

  (因为安妮喜欢它们,不是因为它漂亮,不是因为它勤劳,也不是因为它轻盈,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生命!)

  师生合作读。

  (6)比较两种写法,体会如何将文章写具体。

  ①“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②“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不管是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有毛的、没毛的,爬的、钻的、跳的、飞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像这样尝试将文章

  写具体呢?只有写具体了,才可能生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也来写写自己的爱好吧,把爱好写具体。

  (7)小结:安妮真的喜欢昆虫,不是因为它勤劳,美丽,轻盈,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是安妮的好朋友。一起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安妮对昆虫的爱。齐读第2自然段。

  5、总结全文。

  安妮对昆虫爱得如此真切,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再来读读安妮发自内心的这句话:“我喜欢昆虫”。下节课,我们将了解安妮是怎样收集、爱护、招待昆虫的。

  说教学策略:

  1、阅读中让孩子多设身处地地想。

  在教学第1自然段时,也就是安妮救助昆虫这部分,我让孩子们转换自身角色,体会昆虫的受难,如果你是一只小昆虫,被关在玻璃瓶里,会是什么感觉?学生感同身受,联想到昆虫当时一定很难受,呼吸困难、运动困难……从而理解昆虫的“受难”,在安妮眼里,昆虫受到不自由对待就如同受到灾难般严重,不正说明安妮非常爱护这些小生命吗?只有设身处地地想,阅读才能接近与文中主人翁之间的距离,加深理解和体验。

  2、在阅读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谈到安妮喜欢各种各样的昆虫,大的、小的、长的、短的、有毛的、没毛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为了使学生加深印象,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动物来体会。比如,小的自然联想到小蚂蚁,长的想到蜈蚣,有毛的想到毛毛虫,钻的想到蚯蚓,飞的就更多了,蝴蝶、蜻蜒、蜜蜂……这么一来,这原本简单的一段文字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了,而且学生从中还会了解到我们一般只喜欢美丽的蝴蝶,勤劳的蜜蜂之类,而安妮连毛毛虫,蜈蚣也喜欢,那才称得上“真的喜欢昆虫”。

  3、在阅读中渗透了读中学写。

  仿写训练,我觉得在三年级尤为重要,在孩子们的作文生涯中,三年级是起步阶段,如同婴儿学走路一样,是需要人先扶着的。只要我们在阅读中准确把握训练点,让学生仿写,帮扶到位,效果是很好的。课文第2自然段明显采用“总分”构段方式,围绕中心句,把某方面写具体。我由扶到放,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把爱好说具体”的练习,完成得很出色。

  说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阅读的乐趣。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的阅读个性化能更有效的体现呢?还有待我去研究和解决。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一、课题:

  能干的钟点工

  二、教法与学情分析:

  阅读法、自主学习法、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法。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介绍了家政服务机器人的劳动本领及外形特点。文章趣味性强,生活化对话较多,很适合儿童阅读,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又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三、课型:

  阅读课

  四、教学目标:

  1、认识“钟、铃、汤、禁”等18个生字,会写“块、扫、吸”等8个字及“两块,打扫”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机器人外形和能干的特点。

  3、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理解课文,并从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六、教学准备:

  收集机器人的图片和资料、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机器人外形和能干的特点。

  2、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抽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分角色朗读,感悟1—6自然段。

  (1)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内容,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2)分角色朗读,要互相评价,订正中体会词句的意思。(从中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第5自然段内容,体会机器人外形特点)

  2、读说结合,感悟7—9自然段。

  (1)重点讨论:机器人的能干表现在哪里?指导比较机器人与人洗窗户的不同,以及机器人怎样打扫房间、疏通下水首、修剪草坪的。找出相关词句想一想,读一读。

  (2)让自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机器人是怎么能干。

  3、自主理解、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自主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决。

  三、指导朗读。

  1、小组读。

  2、个别朗读课文。

  3、师生合作读课文。

  四、读后拓展,课外延伸

  (1)读一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照样了摘抄几个四个字的词语定在空花朵上。

  (2)你知道有哪些机器人,它们能干些什么?说给同学听。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

  能干的钟点工样子;

  怪模怪样、能说话能干:

  檫窗户收拾房间打扫地毯

  疏通下水道收拾草坪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一考大家。请问: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三大石窟中最负盛名的是敦煌的莫高窟,它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是我国当代最有魅力的旅游景点之一。不少外国友人,为了一睹它的'风采,不远万里,来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了解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老师发现有不少的小朋友遇到了生字拦路虎,你们有什么好处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呢?“问、查、拼……”

  3、下面请大家选自己最喜欢的办法认识这些生字。要求读准读通。

  4、评议,随机正音。

  5、游戏检查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4、交流。

  四、练习写字:

  学写“创、佛、楼、捕、割、衫、仿”。

  1、 自主观察这6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 再仔细观察这6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 全班交流。

  4、 实践作业: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查找一些有关莫高窟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轻声读文,标画自然段序号,解决不认识的字。

  开火车巩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四不”(不可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误一字)

  2、读给同桌听、互评

  3、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指名说一说。

  仔细观察,说一说你要提醒同学们在写字时该注意的事宜。

  练习写字,写字比赛。要求写正确、写美观,注意写钢笔字的要求。

  5、 同桌互评。

  6、 小老师范写。

  板书设计:

  10 莫高窟

  问、 查 、猜……

  读通 读准 读懂

  横平 竖直 方正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课文重点:2—4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2—4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预习提纲:

  导语:夏日炎炎,荷花盛开。从古至今,描写荷花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想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写在下列横线上,比一比谁写得漂亮,记得牢固!

  3、给多音字注音组词。(整理在书本上)挨、佛。

  4、解释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饱胀: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5、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夏日公园里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表达了作者。

  6、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白荷花在这些大玉盘之间冒出来”一句中的“冒”字还可以换成哪几个字?结合前后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用“冒”字?

  (2)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

  7、课文的语言真美,我要把课文背下来,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8、我也搜集了许多描写荷花的优美诗句、图片,咱们上课时再来交流吧!

  教学过程:

  一、预习成果展示

  1、出示生字词

  荷花、清香、碧绿、莲蓬、破裂、挨挨挤挤

  仿佛、衣裳、舞蹈、蜻蜓、饱胀、翩翩起舞

  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强调多音字的读音

  挨打、挨揍、挨挨挤挤、挨着

  仿佛、佛像、佛珠、佛主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荷花的什么?

  二、精读感悟

  1、出示句子“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1)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2)从“赶紧”一词看出“我”想看荷花怎样的心情?(急切)

  (3)带着急切的感情读

  2、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说说描写了荷花的什么?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以及荷花荷叶的颜色。

  (2)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字可以换成什么字?(露、伸……)

  为什么用“冒”字?(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

  (3)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象他们都会有怎样的姿势?

  (4)师出示“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为什么把一大池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荷花、荷叶的.各种美妙的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这是活的画。)

  (3)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3、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4、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生各抒已见。)

  5、朗读第二节,再读第三节。

  (1)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2)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教学反思: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第4、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时,我采用师配乐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并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作者的感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指导书写;小结、检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板书课题(齐读:亲切的喊出它的名字)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齐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2)认读生字

  男女比赛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4)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自然段;活动——2、3自然段;住处——第4、5自然段。(随机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脉络的把握,有利于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3、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结构识字。

  “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2)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

  2、重点指导书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在书写指导,注重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

  四、小结、检测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翠鸟,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特点的,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和格式方面的要求。

  2.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3.培养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选择合适的材料写日记,格式正确。

  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日记本。

  2.课件。

  教学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呢?(日记本)

  2.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好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日记。(板书题目:我来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怎样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回顾第16课《护士长日记》。

  2.通过《护士长日记》这篇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3.师小结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

  (1)日记的格式: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2)日记的内容:不仅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还可以写做过的事。

  (3)写日记并不是把每天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记下来,而是应该选择印象最深的、有意义的,能使自己感动的内容。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生谈体会,师相机指导。

  (1)日记内容不限。

  (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注意格式正确。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明确本次习作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出示课件)

  主要内容:写一篇日记。

  要求:(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

  (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课件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吗?

  (1)善于观察。

  (2)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3)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文章当然越写越好啦!

  4.从这几篇日记中,你学到了什么?

  5.学生选择材料,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6.教师抽查学生选材情况,并作点拨。

  (1)写什么事?

  (2)按什么顺序写?

  (3)表达怎样的心情?

  7.小组汇报交流。

  8.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一、回忆写法,组织练写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了解了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

  这节课我们就根据上节课自己的选材内容,把它们写下来。

  2.学生试写,老师巡视指导。

  3.朗读交流。

  4.师生评议。

  5.完善习作。

  通过刚才的评议,同学们一定还想把自己的日记读一读,改一改吧!就让我们现在行动吧!可以同组的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也可以自己独立修改,相信你能把它写得更好!

  二、眷写习作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恐龙》第一课时。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恐龙》第一课时》。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2、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四个词语“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3、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5、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郊外放风筝。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去?好,我们随同其中一个男孩一起去放风筝。

  听课文录音,看图画演示。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能不能用你刚才听到的有关语句来描述?学生回答。老师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起来,请听仔细: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能不能把刚才这段话听写下来?准备——听写完成课后练习。校对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学习生字“衫”,注意是“衣字旁”。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放风筝。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按要求预习:

  (1)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

  (2)生字注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三、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

  2、学生质疑。

  四、联系课文释疑,理解句子含义。

  1、特别理解:“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边理解边指导朗读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2、朗读指导: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么读?体会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

  (第一部分风筝飞上天,孩子很兴奋,语调要稍高些,突出孩子的高兴,我们也随着他很高兴。

  第二部分,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于是读的时候语调下沉,略带批评的语气,读出生气了,不高兴了。

  第三部分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夸赞的语气,尤其最后,风筝又飞了起来,看着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不高兴呢?读时语调应更高,读得欢快些。)

  学生示范,练读,指名读。

  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高兴吗?要把我们的喜悦欢乐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回家绘声绘色地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听,好吗?

  3、大家学习的本领真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让我们连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齐读课文。

  五、了解写作特点,指导说话。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特点,包括品质特点,外貌特点等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六、全文总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2、朗读第1、2自然段。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朗读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字。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重要电话的重要性,懂得做事要讲诚信,做个勇敢坚强的孩子。

  教学重点:

  理解重要电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

  理解重要电话的重要性

  教学具准备:

  字典 词典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0课重要电话(板书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读课题质疑,简单板书:什么电话?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吗?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出自己一人在家的体会。

  师:我们一起看看书中的小女孩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查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板书)

  3、两个人互相检查读书。

  4、指名分段读课文,集体评。

  三、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并找出重要电话是什么?

  1、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重要电话是什么?

  重要电话就是天亮时妈妈打来的电话

  四、理解这个重要电话如何重要

  1、讨论:为什么这个电话重要?

  边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2、汇报交流 在交流时学生要边读边说出重要电话重要的原因,重点弄清以下三点

  (1)妈妈打电话的目的,意在引导孩子夜里一个人在家锻炼胆量,成为勇敢的孩子,育人的目的重要。(板书)

  (2)从妈妈打电话的时间和内容看,是了解莎莎是否在家,是否克服了胆小,育人的结果重要。(板书)

  (3)从莎莎等电话过程及结果看,等电话真正起到了激发孩子思想斗争,不断克服胆小的作用,育人的过程很重要。(板书)

  (3)莎莎是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看出来的?妈妈怎样?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班内交流预设:

  1、莎莎是个胆子很小的.女孩。

  2、莎莎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3、莎莎是个能克服困难的孩子。

  …………

  要找到相应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莎莎开始很害怕,而且几次想逃跑,但最终她逃跑了吗?为什么?

  莎莎没有逃,因为她怕那个重要电话是病人找妈妈的。

  老师还觉得莎莎的妈妈是个很聪明的人?你们有什么看法?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发表学生的个性化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说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当中有价值的见解。

  让学生多读,提倡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莎莎的害怕及心里的矛盾。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莎莎心里的变化,发现莎莎身上的优点。

  引导学生体会出莎莎还是个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孩子。

  五、变换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把文中的“莎莎”都该为“我”来读

  六、小结

  1、与家长说说,学习完这篇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应该向莎莎学习什么?

  板书设计:

  课外拓展: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的感受怎样?把自己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小女孩是怎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新加坡街头见闻》

  ①什么是见闻?所见所闻?

  ②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估计:看到什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新加坡在哪?那什么样?

  对策:你对新加坡有什么了解?

  新加坡人口有400多万,大约七成是华人,两成马来人,剩下一成是印度裔及欧亚裔、英语是主要语言,大约有60个小岛组成,是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上面的问题,默读课文思考

  交流:作者在新加坡见到了什么?(板书:见小女孩)

  (一个穿着普通的小女孩,正站在路口斑马线的红灯前,一动也不动地等待着。此刻周围既没有交通警察,也没有汽车行驶。而她只打了一把很小的雨伞,任凭大雨把衣衫打湿打透,直到红灯灭,绿灯亮起来,才慢慢地沿着斑马线穿过路口。)找得很准,愿意读读吗?

  2、当时是什么情景?

  此刻周围既没有交通警察,也没有汽车行驶。

  3、如果是你走在马路上,遇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样去做?

  生自由谈估计:跑过马路

  4、师:可是这位小女孩在这样的天气里,却等到绿灯亮了才穿过马路。

  5、师:在咱们的周围你遇到过像小女孩这样的人吗?

  小结:是呀!像这样的事在我们的周围很少见,

  出示:我被这一切打动了,紧走了几步,超过小女孩,转身看她一眼。

  我被什么打动了,为什么会被打动,为什么会做出这些反应?

  生自由谈。

  6、当时作者是怎样想的?

  7、那应该怎么读呢?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过渡:“我”在街头见到的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小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9、那“我”又听到了什么呢?

  在我和吴小姐的对话中。谁愿意和老师配合读读。

  出示:

  “既然红灯亮着,怎么可以跑过路口去呢?”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让我们这样做。”

  10、请你认真读读这两句话,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从哪知道的?

  也就是说,小女孩的做法在我看来很难想像,而在吴小姐看来却是……

  新加坡人都会这样做。

  11、同学们,新加坡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只是小女孩一个人吗?你从哪还知道了什么?

  “新加坡的城市交通管理得好,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守法规。”

  这是别人在“我”去新加坡之前,告诉我的。

  12、现在,通过我的所见雨中的小女孩和听吴小姐所言。你觉得新加坡的交通能够管理得好,关键在哪?

  13、那现在你知道“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了吗?

  过渡:这就是在新加坡的见闻。其实作者除了见闻之外,他还有所感。

  出示: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

  14、请你认真的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才是一个文明人呢?

  引导:应该是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自觉遵守法规,成为别人的榜样。

  你打算怎样成为一个文明的学生呢?

  2、同学们,新加坡的人民,上至古稀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童,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所以他们的国家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3、师介绍:在新加坡,进清真寺要脱鞋。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们见面时握手,对于东方人可以轻轻鞠一躬。

  板书设计:

  新加坡街头见闻

  见小女孩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人

  闻新加坡人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略)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1、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4——7自然段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生动亲切”、“微不足道”、“深长的意义”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2.学习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3.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4——7自然段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生动亲切”、“微不足道”、“深长的意义”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生词:想看看齐白石画了些什么么?读出密码就能看到。(CAI出示生词:、贫困、经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微不足道、欣欣向荣。学生每读准一个就出示一幅齐白石的画作)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3.自由读课文,回顾全文主要内容:用复习的生词串起来介绍齐白石。(CAI出示填空,自由读书,同桌交流后指名答)

  齐白石是我国()的画家。他出生在一个()的乡村。童年这一段(),丰富了他的农村生活经验,成为他(、)的绘画源泉。他画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他的画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生活的幸福美好。

  4.明确本课学习要求:齐白石的画与众不同,今天咱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他的画的特点。

  二、品读课文4——6自然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给我们具体介绍了齐白石的'的几幅画?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找一找介绍了哪几幅画?指名答。

  (1)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喜欢它什么?小组交流后指名答。重点指导:

  A.感受小鸡争夺蚯蚓的乐趣,指导读。

  B.想象蝌蚪嬉戏时的快乐,指导读。

  C.欣赏蝗虫美好、灵动,感受劳动气息,指导读。

  D.感悟小虾的栩栩如生、齐白石绘画技艺的高超,指导读。

  (2)根据学生喜好分角色读小鸡、蝌蚪、蝗虫、小虾的句子。

  (3)引导理解:生动亲切。

  A.齐白石的画真让人感到——(引导学生从书上找词接答:生动亲切板书:生动亲切){学法指导:抓关键词}

  B.他怎么能把这些画画得那样生动亲切呢?这和什么有关?(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C.在齐白石的眼里,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画,难怪作者说——指导读句子“如果没有……生动亲切的。”

  (4)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妙。(齐读第4自然段)

  2.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齐白石还画了哪些事物呢?默读课文5、6自然段,勾画。

  (1)指名答。(出示相关句子)

  (2)齐白石画的这些东西和什么有关?(引导说出与生活、劳动有关)

  (3)那他怎么想到要画这些呢?(体会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指导读句子。

  (4)齐白石画的这些都是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不起眼的东西叫什么?(理解:微不足道。出示相关句子)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透过齐白石的笔却有了深长的意义。这深长的意义正是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生接)热爱。指导读句子。

  (5)对比原有中国画和齐白石的画,体会“清雅孤高”和“民间的活泼精神”。

  A.其他名家都画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对比欣赏一下。(出示名家画作)你能说说这些画和齐白石的画有什么区别么?

  B.用书上的哪个词能概括这些名家画作的特点?(清雅孤高)而齐白石的画就显得怎样?(更具有民间的活泼精神)

  C.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生齐读)中国画原有的清雅孤高的面貌,经过他这一改,就变得更具有民间的活泼精神了。(板书:民间活泼精神)

  (6)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引读,生接读5、6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让我们走进齐白石画中的美丽世界。(欣赏齐白石的画作)把你们的评价送给齐白石吧!(齐读第7自然段)

  2.看板书小结本课所学知识:齐白石的画确实与众不同,他的画不仅(生接答)生动亲切,而且富有(生接答)民间活泼精神,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3.还想看看齐白石画了哪些有趣的东西么?(出示画作)请你选一幅你喜欢的画,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用一两句简单的话来形容它们。

  4.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齐读

  5.延伸课后:生活多么美好啊,只要我们像齐白石一样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就会收获无穷的快乐。请同学们课后把你们的收获记录下来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乐园》02-25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教案10-26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