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时间:2023-10-13 13:37:22 晓丽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10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

  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

  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重点、难点)

  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复述《牛郎织女(一)》

  教师提示: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添油加醋”地讲,故事情节要完整。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节俭 富丽堂皇 依偎 衰老 珊瑚礁 泰山 两个筐 拗不过(重点指导生字“拗”的n发音,“筐”为后鼻音;“衰、珊”为翘舌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得(dé?de?děi )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de挺美满。

  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dé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

  ②读一读:得( děi )亏两位老同学的帮忙,我才顺利得(dé)到折扣很低的购书优惠券,高兴得(de)不得(dé)了。

  学习多音字:缝( fèng féng )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②读一读:要过年了,当裁缝(fèng)的妈妈忙着缝(féng)衣服,我和哥哥没事做,就到山上的石缝(fèng)里去掏鸟蛋。

  练 ①形近字组词

  偎(依偎) 瑚(珊瑚) 筐(竹筐) 珊(珊瑚)

  喂(喂食) 湖(湖水) 诓(诓人) 删(删除)

  畏(畏惧) 糊(糊涂) 框(相框) 栅(栅栏)

  (3)理解词语

  练 根据意思造句。

  偎:紧挨着,亲密地靠着。造句:

  拗:固执,不驯顺。 造句: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品读释疑

  出示: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

  阅读本课学习提示,明确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要求。

  1.尽可能快的默读课文,说说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王母娘娘抓回织女想永远的将牛郎织女分开,牛郎携孩子追到天上,最后王母允许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2.理清故事进程。

  故事中有几个场景?我们将这几个场景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并配上文字。

  (1)理清场景,取上小标题。(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 隔河相望、鹊桥相见)

  (2)以第一个场景“辛勤劳动”为例,让学生尝试,并指导。

  出示:

  引导学生阅读文字理解,自由动笔,配上文字。

  交流反馈。

  小结方法:要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组织语言。

  (1)五人一个小组,每人一副图,进行创作。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以及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请大家自己用我们刚才的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将《牛郎织女》的前半部分补上。

  【设计意图:在练笔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五、课堂小结

  课文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六、当堂检测(必做)

  1.复述完整的《牛郎织女》故事。

  2.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3.搜集并积累以牛郎织女的故事创作的诗歌。(《乞巧》、《秋夕》等)

  七、课后作业(选做)

  推荐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

  辛勤劳动

  老牛留言 起因

  牛郎织女(二) 织女被抓 真诚坚定

  牛郎追赶 经过 敢于斗争

  隔河相望 追求美好

  鹊桥相见 结果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亲情小说《母亲》。作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辛勤劳作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一元五角钱”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钱,但是对于当时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对于一个每个月只能赚27元工资还要养育5个子女的母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课文以“一元五角”钱为线索,通过“我”在车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通过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一系列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文中“七八十台机器”的广角镜头、“母亲直背、转身、望着我”的慢镜头、“母亲掏钱、塞钱、凑钱给我”的特写镜头、“母亲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镜头,写得生动感人,值得引导学生感悟与理解。尤其是作者在写作上的特色,3个“我的母亲”倒装与反复的写法,以及4个“立刻”反复使用的写法值得细细推敲。

  二、学情分析

  写人的文章孩子们有接触过,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更要去初步学习作者如何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的写作背景对于现在幸福的孩子们来说偏遥远:一个母亲每月工资27元,担负起抚养5个孩子的重担。家庭如此拮据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体会到的,母亲如此的辛劳也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无法体谅到的,如何让孩子能够走进文本,能够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钱”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体会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个难点。所以适当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抓“震耳欲聋”等词感受母亲工作环境之恶劣,通过抓住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词句,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母亲工作负荷之巨大、劳作之辛苦以及母亲爱儿之情深很有必要。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更应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随文理解“震耳欲聋”一词,会认“陷、碌、攥”和多音字“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倒装、反复等写作方法的强调作用。

  3.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辛劳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辛劳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难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青年近卫军》图片。

  这本书是作家梁晓声小时候得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关于这本书,有一个他和母亲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随同梁晓声一起走进他的回忆,来认识这位母亲。

  (二)把握主要内容、明确学法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位( )的母亲?

  2.反馈,交流。

  (1)从课前学习单的反馈情况看,这些词语同学们都认为比较难读:震耳欲聋、失魂落魄、龟裂、攥着、陷入、忙碌。

  (2)平时我们概括一件事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看看你的学习单上的主要内容,逐一对照,漏了什么,改一改。

  (3)指名同学反馈重要内容的概括。

  (4)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辛劳、慈爱……)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导读提示我们怎么学?(看导语提示)

  (三)读慈母形象,体会“情深”

  1.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描写母亲的语句来深入学习。请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看看哪些字眼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圈出重点词,读一读,在旁边写一写批注。(板书:外貌、动作、语言……)

  2.交流。(随机板书)

  (体会母亲工作辛劳。)

  出示句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指名读。你看到了怎样的背?(极其瘦弱且弯曲的)除了直接写母亲的背,还写了什么?(被灯泡烤着的脸……)

  (2)母亲不光是脸被烤着,就连耳朵也受着煎熬。文中就有一句环境描写也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艰辛。

  (3)穿插环境。句子: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什么叫震耳欲聋?走进这样的车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4)看到每天在七八十台缝纫机的`噪音中,在几百只灯泡的炙烤下的母亲如此辛勤的工作,你此时是什么心情?(难过……)

  (5)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出示句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还有哪些句子体现母亲的辛劳?

  (2)这句话除了提到母亲的背,还写了母亲的什么?(眼神)这是怎样的眼神?(疲惫且吃惊的`)因什么而疲惫?因什么而吃惊?

  (3)读出这份辛劳。

  (4)发现了吗?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我的母亲”出现3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

  (5)比较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两句话上下意思差不多,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你自己读读,给你的感觉一样吗?(用倒置写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画面感更强。)

  (5)谁愿意把这一个个画面读出来?(配乐指导朗读)

  师小结:作者知道母亲工作辛苦,却没有想象到会如此辛苦。作者反复用上“我的母亲”,将它们放在句后,将母亲“直背、转身、望”的动作强调出来,定格成一个个清晰的画面,久久地,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里,也留在我们脑海里,所以作者要这样写。

  出示句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还有哪些句子体现母亲的辛劳?

  (2)这句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用了4个“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么?(马上、立即……)

  (3)读读这句话,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母亲工作争分夺秒)

  (4)母亲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了孩子们,她甚至一分钟一秒钟都不愿意耽搁,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师引读并板书)

  (5)你们知道母亲这样争分夺秒是为了什么吗?

  补充资料:梁晓声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亲去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为了养活一大家子的人,母亲起早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赚27元,平均每天收入几毛钱。家里穷到常常一块豆腐要吃3顿,为了养活孩子,家里的收音机已经变卖。为了给孩子们省钱,母亲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也舍不得花5分钱乘车。

  (6)读到这里,你读懂了什么?(母亲很辛苦,为了孩子省吃俭用……)

  师:我所讨要的“一元五角钱”是母亲起早贪黑近两天的收入。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啊!这就是──慈母情深。(齐读课题,体会母亲爱儿深切。)

  1.课文中母亲的哪些描写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爱呢?小组合作,划出母亲的言行,讨论讨论。

  句子一: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句子二:母亲却已将钱塞到了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句子三:“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句子四: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2.小组派代表谈感受。

  3.这是怎样地“掏”?怎样地“塞”?怎样地“凑”?(预设:毫不犹豫、充满关爱、迅速、很不容易……)这一“塞”塞给我的仅仅是“一元五角钱”吗?还有什么?(预设:母爱、期望与理解……)

  4.什么数落?数落我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数落我?(因为我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

  师:对我的要求母亲是毫不犹豫,对自己却是省吃俭用,舍不得花一分钱。这就是──慈母情深。

  (四)写话补白,升华情感

  1.对于一个经济如此拮据的家庭来说“一元五角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母亲每天如此微薄的工资还要养活一大家子来说,“一元五角钱”更是得来不易。那么母亲是如何再次凑钱给我买书的?(抓住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写出母亲辛苦凑钱的过程。)

  师:无论是母亲的“掏”“塞”“凑”,还是母亲数落的话语都让我们体会到了那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深。(齐读课题)

  3.交流、反馈。

  4.千言万语说不尽,慈母情深深似海。就如我们的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爱着我们!我们更应该多点体谅,多点懂事,就像作者一样。最后让我们在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中结束我们的课。(诗歌朗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3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板书:牛郎织女)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初步自学(出示课件5)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

  1.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2.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

  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板书: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4.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5.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复述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出示课件6)

  复述时应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时尽量口语化;复述尽量简化描述,只把重要内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写部分可以省略或简化。

  生练习复述,师随时点评。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复述做得很好,看来我们掌握了复述的要点。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练习。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默写生字词。

  2.继续阅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是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

  1.复习生字词。

  2.再次邀请同学复述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出示课件11)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他是多令人羡慕哇!怎么,为什么只有他能有这奇遇呢?

  (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出示课件1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有关牛郎的段落,体会对牛郎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①牛郎勤劳。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十分乐观豁达。爹娘都死了、兄嫂不喜欢、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不仅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还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板书:心地善良吃苦耐劳)

  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13)

  师:我们可以先在文中找到关于织女的描写,再进行总结。

  生总结:织女是个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

  (板书: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出示课件14)

  预设: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

  三、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请爱好古诗词的你背诵这首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

  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领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质,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领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质,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各地的民间故事,为课上交流做准备。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情境

  教师讲述黑龙江的传说,学生倾听。

  我们是一个黑龙江人,我以前听老人说过黑龙江的传说话说在很久以前在一条江里生活了两条龙,一条黑龙,一条白龙。他们一起住这条不知名的江里,一直相安无事的住在一起。每次轮到黑龙降雨的那一年总是风调雨顺,而白龙降雨的时候便向人民要畜生来食用,否则就狂风暴雨让农民颗粒无收。每当黑龙劝他的时候他总是说:我早就吃腻了江里的鱼虾,我们经常帮助他们降雨,向他们要点东西也是应该的。所以大家都喜欢黑龙不喜欢白龙。时间长了黑龙看不下去了,就开始劝阻白龙。没想到的是越是如此白龙就越猖狂,更加变本加厉的向百姓要好处了。每个月还要向江两畔的人们要一对童男童女,弄的人们更加民不聊生了。有一天夜里,黑龙托梦告诉人们,明天早上天刚刚亮的时候让大家都赶到江边每人准备一把针,一袋盐……第二天早上当人们准时的赶到到江边,只见两条龙在天空中打的混天暗地的,一点也不象早上刚刚起来时晴朗的天气,这时大家突然想起,昨夜黑龙托梦告诉他们等白龙和他一起到江里的`时候就把盐和针一起撒到江里,因为白龙最怕盐和针这两样东西了,只要先把针撒到江里,等到冒泡的时候在撒盐那样的话白龙就可以被杀死了。果然不出半柱香的时间两条龙就一起滚到江里了,这时人们就照黑龙所说的往江里撒针和盐,有人们的帮助黑龙很快就占了上风,就在大家说要杀死白龙的时候,黑龙阻止了大家,希望可以放白龙一条生路,没想到的是白龙死不悔改,用尽最后的一丝力气咬住了黑龙的喉咙,虽然人们竭尽全力的抢救,但黑龙还是没有活下来。以后没有黑龙的日子了,在这里的天气还是风调雨顺,大家知道着一定是黑龙的灵魂在保佑这片土地。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黑龙便把这条无名的江取名为黑龙江。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许多民间故事在流传,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流传于内蒙古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海力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了解海力布

  1、引导学生读故事的起因部分,掌握故事的起因。

  2、重点理解海力布救了白蛇后,不如回报,选择宝石的句子。通过海力布的话语,体会海力布的心理。

  3、谈一谈白蛇反复强调“不能把听到的动物的话出去。”的原因,及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

  4、向学生介绍过渡段的作用。

  5、品读海力布听到鸟们的话以后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海力布的心情。

  6、读一读海力布三次劝说乡亲们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海力布的心情。

  7、想像乡亲们看见海力布化作僵石以后会说些什么?

  8、当洪水退去,乡亲们重返故里,看到海力布化作的僵石会说什么,做什么?

  四、回读课文、赞扬海力布

  1、教师赞扬海力布,总结全文。

  草原猎手海力布,舍己为人救相亲。化作僵石永不朽,流芳百世万人传。

  2、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扬海力布的高尚品质。

  五、复述故事,记住海力布

  1、教师出示复述口诀“文章脉络弄清楚,重点词句要抓住。语言流畅声音亮,想像丰富会更棒。”

  2、同桌之间联系复述故事。

  3、派代表复述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六、布置作业、拓展想像

  教师讲述: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的年轻人,以替人放牛度日。有一天,他去放牛在山上突然看到一把金钥匙……

  课后学生通过想像,续编故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5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一、激趣导入。

  漫漫银河中,有这样两颗星星,一颗是牵牛星,一颗是织女星,他们的'传说是那样令人心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民间故事的方式走近他们二位。

  二、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效果:

  1、解决本课生字词。

  2、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3、说一说你读完文章后的疑问。

  三、初读课文。

  小组活动出示:

  1、这篇课文讲了______和______的故事?他们是怎样的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四、精读课文。

  1、理清人物关系:

  我们先借助题目看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板书:牛郎

  织女)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感受人物形象。板书:

  牛郎:勤劳善良

  哥嫂:铁石心肠

  老牛:知恩图报

  织女:美丽善良

  2、体会织女之“决”

  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决心”变红)

  一个高贵的仙女要嫁给一个贫困潦倒的牛郎,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呀。

  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练习说话)

  五、关于民间故事。

  1、简介其他三部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

  民间故事就是要表达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追求和谐生活与美满感情的决心,歌颂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拓展延伸

  作为高年级同学,我们可以做一些课外延伸。

  选择一:课后可以看看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

  选择二:试着去创编你心中的《牛郎织女》。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6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把握科学小品科学性和文学性融为一体的特征。

  3.理解用科学数据进行不叫说明增强准确性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在接受科学信息、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删选、整理文中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和诗文,体会文章的知识介绍始终笼罩在诗情画意之中这一写作特色,进一步理解小品文的特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节日就是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同学们,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中秋节 重阳节 腊八节)其实,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背后的动人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预习检查:

  1.填空: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和科学事实中的牛郎织女两大部分。(板书神话床说和科学知识)

  2.积累词汇

  织杼(zhù) 织紝(rèn ) 星宿(xiù ) 三垣(yuán) 祭祀( sì ) 消遣(qiǎn) 荆楚(jīng ) 劳逸( yì ) 纤云(xiān ) 迢迢(tiáo )

  3.文章结构

  第1~7段:神话传说

  第8~12段:科学知识

  三、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

  1.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作者引用的诗文传说,

  问:有哪些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记载?

  提示:古书中、诗词中、戏剧里

  分别读古诗中的引用部分,落实生字。

  2.师述:千百年来,又有多少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笔来表达情感,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便是《鹊桥仙》。

  3.带领学生赏析秦观的《鹊桥仙》(1分钟)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问:诗人在词中表达了何种情思?哪些诗句写出了牛郎织女的相逢?

  提示: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读本词)

  4.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的版本很多,这里的戏剧部分就引用了一种版本。我想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所知道的一种版本。师述: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牛郎是个家境很贫寒的放牛郎,妻子本是天上的仙女,后来因羡慕人间生活而私自下凡嫁给了牛郎。后来被王母娘娘知道,派天兵将织女捉拿回天上,牛郎知道后连忙去追。正当快追上的时候,王母娘娘突然拿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牛郎和织女之间突然出现了一条天河阻隔了牛郎和织女,这条天河就是天上的银河。就这样夫妻俩被银河所隔,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平时不能相会,而善良的喜鹊们却用自己的身体为他们搭起了一年一度相会的`鹊桥,允许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跨过鹊桥相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牛朗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多么美好的传说!多么浪漫的神话!(板书浪漫)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的神话如此地令人向往,难道这就是这两颗星的真实面目吗?

  四、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写一写:

  1.叫三生读8-10自然段,梳理文章中所涉及的有关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的天文知识。 牛郎星(牵牛星):天鹰座里最亮的恒星。光度为太阳的10.5倍,直径大7成,质量差不多大7成,它离我们的距离为154万亿公里。

  织女星: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 光度等于太阳的60倍,直径等于太阳直径的2.76倍,质量差不多等于太阳的3倍,它离我们的距离为250万亿公里。

  问:牛郎织女真的能一年相会一次吗?请用书中的句子说明。

  提示: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样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16.4光年。即使牛郎想打一个电报给织女,得等32光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就算没有银河阻隔,牛郎织女要想见上一面,也只能是在梦中了

  问:这几段文字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说明方法? 提示:列数字,作比较。因为这两颗星距离我们很遥远,用数字能确切地说明事物。作比较。将牛郎星和织女星与太阳进行比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想象他们的大小。

  2.成立天文天文兴趣小组,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天文学知识,筛选主要信息,写成一段单纯介绍天文知识的说明性文字。并派二位代表上台对照夏夜星空图介绍天文知识。

  3.对照夏夜星空图,学习有关天文知识。(结合相关自然段)

  4.比一比

  具有浪漫色彩的传说部分和说明性的文字部分他们的表达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试着找出课文中的某些方面做个比较。

  提示:可就距离、是否往外跑以及大小等方面作比。突出神话的浪漫和科学的严谨。(板书严谨)

  五、 总结全文:

  现实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差距如此之大,我们的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大量与之有关的美妙传说?

  那么这些引用的作用有哪些?阅读12自然段,找出答案

  提示:“童话和神仙?最后”重点指出,一方面要欣赏童话,一方面要提倡科学,二者并不相悖,而是和谐一致的。(板书欣赏神话、提倡科学)

  讨论,明确:使全文充满诗情画意,注重文学性。

  六、拓展练习:

  出示嫦娥奔月和月球的图片,谈谈神话和科学的统一和谐。布置一研究性学习题目。全班自由分为4组:每组要求完成,搜集月球的神话传说、月球的天文知识,并将之写成一篇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天文知识介绍的说明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温州版拓展训练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7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牛郎织女热爱自由、勇于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相关古诗词、家乡的传说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1.读一读。

  齐读秦观的《鹊桥仙》。

  2.过渡。

  佳期如梦,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到底出现了什么变故呢?结果又如何呢?请看续篇。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织女为线索)。

  幸福生活被王母抓走呼牛郎相救七夕相会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探究感悟

  1.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抓住书中的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词,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句子来理解。

  2.织女被抓回去后,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具体情况,书中没写。但王母娘娘如此专横,我们能想象得到织女所受的惩罚一定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一定是可怕的。这样的结果,织女想到过吗?(可是有时候也发愁说明她是有心理准备的。)可她为什么还要下凡到人间?

  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人间自由幸福。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应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织女所感受到的人间幸福、所追求的人间自由的真谛。

  人间幸福?在天上做神仙,住的.是玉宇琼楼,能施万般法术,还能长生不老。可在人间,这些都不可能再得到了,连住的都不过是间草房。

  天上辛苦?晚上得空一词可看出织女和牛郎劳作十分辛苦。

  明知会有祸患,织女到底为什么义无反顾地下到人间?

  再读再悟。第二次交流。

  通过书中的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织女追求理想的爱情,珍惜亲情。了解此时的劳作是为孩子、老牛、牛郎,织女为爱而劳作,是自愿的,是自由的。

  小结板书:追求爱情、追求自由。

  3.你喜欢织女吗?请你来夸夸她。

  ( )的织女

  相机完善板书:勇于抗争

  五、讲述故事,合作表演

  牛郎织女的勤劳、勇敢,特别是织女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追求,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你能把前后两课书的故事情节连在一起完整地讲述吗?也可和你的同学合作表演出来。

  ①小组练习。

  ②全班汇报。

  ③略作讲评。

  六、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搜集家乡的传说。

  3.民俗知多少。(连线)

  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巧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板书:

  牛郎 织女

  勤劳 追求爱情

  关心他人 追求自由

  勇于抗争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8

  一、内容介绍

  1、《牛郎织女》(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新选入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接《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情节。通过这段故事,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丰衣足食,自由幸福的理想,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老实、勤劳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抨击了王母娘娘代表专制、残酷的封建统治。

  二、设计观念

  2、公开课教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先通过大量的阅读,指导学生改写剧本,促使学生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让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再通过学生参与演这个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培养学生想像、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3、本课设计力争打破民间传说的"情节分析加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通过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去体现发明的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公开课教案(编写剧本)

  (一)结合范例,学习写法

  1、读过了这个故事,你知道故事中有几个情节?

  2、这个故事你想怎样改写成剧本,谈谈看法。

  3、下面是老师事先改写的《牛郎织女》(二)中第一段"吃苦耐劳,幸福美满"的剧本,同学们有什么建议,说说看。可以小组讨论。(教师将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发给每一个学生)

  4、小组代表汇报编写剧本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结合剧本范例,课件出示剧本创作的要求: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如对白、独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去指导)

  (二)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1、以小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刚才研究所得,小组自选情节,展开合理丰富的想像,分工编写剧本。

  教师相机提要求:同学们是否可以在大体情节不变的基础上,根据你们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就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大胆,合理的创新。

  如:"七七相会",我们都知道是喜鹊们架上七彩桥,帮牛郎织女相见,你们是否可以给喜鹊们也加上些动作、语言……

  2、编好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

  3、根据剧本情形,各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课外任务:

  (1)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

  (2)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

  (3)设计准备道具。

  (4)课后排练,准备扮演。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9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教学重点

  熟悉故事,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

  教学难点

  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

  相关古诗词、民间传说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5.故事接龙。

  四、探究感悟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多令人羡慕啊,怎么他就能得到这奇遇呢?(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问题提得较大,便于学生大胆思维、主动探究,要求教师的引导更灵活。)

  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预设:

  ①牛郎勤劳。第三段、第八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是个豁达的人。一方面是:爹妈都死了、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另一方面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4.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是牛郎的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

  预设: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

  五、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爱好古诗词的你读读这首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

  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板书

  牛郎织女(一)

  勤劳

  关心他人

  乐观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 10

  [教学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和积累有关课文教学的各种资料,正确解读文本,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 成人热门话题导入课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激发兴趣入手导入课文的学习。这也就是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为课程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在支撑着教学预案的设计】

  1、 问题抢答: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游戏的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开始就将课堂的气氛渲染起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轻松。]

  2、老师为什么要向同学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大家揣摩一下老师的心理,看谁是老师的知音。师:情人节好啊!它可以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像牛郎织女那样“隔河相望”。

  板书课题:13、牛郎织女

  师生交谈中解题:同学们,你们从课题上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哪些联想?让你的大脑中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思考、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

  课文以“牛郎织女”为题,明白揭示了故事主人公是“牛郎”与“织女”、故事人物的身份是与“牛”有关,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

  二、初读清障,理清情节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浏览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方式之一,这是新课程阶段目标中所提倡的。]

  (1)全体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指定的学习动作。

  (2)汇报浏览得到的相关信息:

  人物:牛郎 老牛 织女 王母娘娘

  生字:嫂 棚 衰 趁 挣 扎 汹 舔 拽

  新词:嫂子 牛棚 衰老 趁 挣扎 波涛汹涌

  2、自主识字,读写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读准字音,巧记字形,书写生字。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互相指读生字,读准字音;

  B、根据字形特点巧记字形,交流评价各人的记忆要诀。

  C、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生字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尝试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正音和书写。

  “嫂”是平舌音;“棚、挣、汹”是后鼻音,“舔、趁”是前鼻音,“拽、衰、趁、挣、扎”是翘舌音。

  3、轻声读课文,反复读新词,长句或难读、易读错的句子。对于读错的词句画出来小组研读或汇报老师解决。

  4、师生共同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将课文读正确。

  三、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

  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寻求故事的大概情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同学们自读课文,动笔画出文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草图或文字概括,在小组交流,向老师陈述。

  1、自读全文,思考故事的情节;

  2、汇报阅读成果,说说故事的梗概,要求用自己的话来陈述。

  四、课外细读课文,准备汇报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句和表达人物心情的重点词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属于哪一类?(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预设。)

  A、生:爱情

  B师出示—-请选择:亲情 友情 爱情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是呀,爱情是美好的,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师板书:牛郎织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教师按课文出现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人物并板书:

  哥哥 嫂子 牛郎 老牛 王母娘娘 织女

  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嫂子的“嫂”(注音)

  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

  (1)哥哥 嫂子 牛郎读课文第1自然段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用一个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哥哥嫂子: 对牛郎 (随机板书:棚 教学棚)

  (2)牛郎 老牛读课文第2自然段 找出文中描写牛郎对待老牛的词: 并找出描述具体行动的句子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描写老牛对待牛郎的词: 并读出相应的句子。

  过渡:老牛对牛郎的好仅仅是“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吗?” 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在哪个自然段呢?(板书:舔 教学“舔”字)自读自悟第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后脑中出现的画面。(鼓励充分想像)老牛的这种行为在民间叫什么?(红娘 牵红线 牵线搭桥——为什么叫搭桥呢?)

  (3)牛郎 织女

  师: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 4——6自然段)初评牛郎织女。———

  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 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代表汇报自己的描述,集体评议。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三、师评述小结:是呀。如果世界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该多好啊!那样,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就会是天长地久了。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请同学继续关注牛郎织女一家的命运。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12-22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教案(通用10篇)08-01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语文教案11-11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教案11-23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一》教学反思03-14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8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7-15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07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