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11-06 10:25:3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5篇)

小学语文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经历一年多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技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就为我们高效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阅读相关资源,感受日月潭的美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四、说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感受日月潭的美好风光,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市目前实施高效课堂的情况:

  我采用的教法是任务引领法和以读代讲法。

  我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习形式是小组学习。

  六、说课前准备

  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日月潭的图片、诗、文章等相关资源,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

  七、说教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日月潭的资源,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本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环节的学习提供动力。

  (二)自主合作

  本环节是高效课堂的主要部分,我安排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五方面:一是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重点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第一项的要求,二是在读中找出日月潭在什么地方,日月潭周围都有些什么名胜古迹。三是找出表现日月潭不同时间景色的特点及重点词语,四是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五是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最好能背诵。我安排的学习流程是学生先自主学生,找出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对学,对学不能解决的小组内学习,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上交老师,以便进行班内交流。时间大约十五分钟,其中自学大约为8分钟,对学为3分钟,组学为4分钟。

  本环节的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交流展示

  本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二是学生对学习疑难进行质疑,三是教师进行适当点拔,我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各小组汇报的学习疑难问题确定各小组的展示任务,让各小组在班内展示,具体做法是一组展示,众组质疑,教师点拔,学生能完成的教师决不代办。时间大约为15分钟。

  本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达标检测

  本环节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成果的检验与肯定。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成果感,给教师提供准确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做出适当的调整。

  我安排的具体内容有四项:一是根据拼音写生字,二是仿写词语,三是根据原文内容填空,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时间大约是5分钟。

  (五)拓展提升

  本环节是对学生学习的延伸,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时间大约为3分钟。我的安排是夸夸自己的家乡,并进行交流。

  八、说板书

  本节课根据我校高效课堂的进展情况,板书以学生板书为主,教师的板书主要是学习流程的板书和教师点拔的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2

  教育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分清是非,学习优秀榜样,预防犯罪,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活动过程:

  人人心中有榜样、榜样在身边、避免学习榜样的盲目性

  ⅰ、引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问:这段话是谁说的?

  答:保尔

  主持人甲: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中年人重读保尔,唤起他们对人生的回忆,因为保尔曾是一代人的英雄。

  ⅱ、主持人乙: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人们仍记得保尔,保尔的这段话仍让人们时时想起,成为激励许多人奋进的动力。现代美国有一个英雄,因为有了他的贡献,才使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

  问:这个人是谁?

  答:比尔·盖茨

  主持人甲:盖茨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发展的先机,准确地把握社会生活与科技进步的趋势,通过自身努力,造就了一个微软帝国。他不仅凭智慧和能力证明了知识可以创造财富,并在为个人谋求巨大财富的同时,大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

  主持人乙:人人心中都有榜样,保尔和盖茨谁是英雄?谁是你们的榜样?

  讨论5分钟后请部分同学发表看法。

  成坤:两者都是。一个创造精神文明,一个创造物质文明,他们都对社会作

  出了贡献。凌锋:我认为盖茨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保尔是革命时期的英雄,现在已经不入流了。

  ⅲ、主持人甲(过渡):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先争到这。其实争论的意义已超出了争论本质,它意味着我们在思考,这是叩问人生的过程。保尔和盖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主持人乙:在我们的周围也不乏榜样,他们可能是你的亲人、朋友或者同学。

  1、请几个同学说说他们身边的榜样。

  丽清:相信自己

  南南:崇拜妈

  常银:崇拜自己

  2、推选班级之星。

  德育之星:xxx

  音乐之星:xxx

  文学之星:xxx

  学习之星:xxx

  全能之星:xxx

  智慧之星:xxx

  美术之星:xxx

  勤学之星:xxx

  ⅳ、主持人甲: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主持人乙:古语云:“近朱者示,近墨者黑”。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身边既人优秀人才,也有丑恶分子,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盲目学习榜样。下面请看一则小品。

  (两个初中时的同学在上学路上相遇)

  甲(垂头丧气):唉,这次半期考没考,回家挨了一顿骂,以后不知该怎么办。

  乙(颇为得意):我这次考得挺好的,不仅老师表扬我进步了,爸妈还给我奖励呢。

  甲:你怎么进步这么快?能教我一招吗?

  乙:教你一条捷径:搬答案

  甲(迷茫):怎么个搬法?

  乙:就是把别人的答案搬过来

  甲:这不是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吗?

  乙:孔乙已说过“窃书不算偷”,我这叫“搬”怎能叫“偷”?

  甲:看来我也要试试,读书太苦了。

  就此展开讨论。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一是积累词语,感受语言艺术的丰富;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分别表达,体会语言艺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2。知道”夸张”是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初步认识古文,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

  4。告诉学生默读的方法,并在平时阅读中运用。

  5。用恰当的音量说话,能体现一个人的良好修养。

  6。学习<格列佛游记>的写法,让学上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时数:

  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

  2、想一想,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组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词,因为每组词语的字数不等。

  二、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初读句子,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

  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疑问。(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夸张,让我们知道了燕山原来有这么冷,让人难以想象)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三、读一读,记一记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博爱广敬。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第一句:一件事情不亲眼看见只光听说,而根据猜测判断,可以吗?

  第二句:亲眼看见才是真,传言未必是真。

  4、背诵名言。

  5、交流其他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默读短文,读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

  (1)刚才不出声的阅读形式叫默读。

  (2)默读的方法是眼到,心到。

  (3)默读的习惯该如何养成?

  2、教师补充默读的方法

  二、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

  在学校图书室里,同学们在安静的看书,两位同学在一旁高谈阔论。你正在看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合作讨论,丰富话题

  1、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相互启发,提问,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2、指名试说,教师点评。

  3、想一想,同学们在哪些场合要小声说话?

  4、全班交流。

  第三、四课时

  习作:《荒岛生存记》

  一、回顾原文,激发兴趣

  请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格列佛游记》摘抄内容小组内讨论。

  二、课堂讨论,揭示规律

  你认为要写好此文,必须把握那几点?学生归纳,教师小结。

  (1)要结合荒岛的环境来写,让自己置身其中,当成格列拂写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

  (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是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描述清楚,特别是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要重点写,几件事之间要注意详略得当。

  三、全班交流,由说到写

  1、小组推荐一位

  同学介绍,师生共评。

  请这些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每个代表发言完毕,教师组织学生对代表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或补充。

  2、拟订提纲,起草。

  3、片断展示,组织评价

  教师请几位同学读出自己所描写的片断,然后说出自己是否满意自己的片断习作,为什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然后给与适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片断习作进行自我修改。

  4、独立撰写,完成写作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成功的为你们的习作进行选材,并且还写出来精彩的片断。老师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你们笔下家庭中的趣事了。现在老师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师希望你们笔下的人物能够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形象,好吗?就请大家拿起你们的笔,完成习作。

  第五、六课时(习作讲评)

  一、集体评改

  1、选择优秀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展示。以“你欣赏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或“这篇习作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对这篇习作还有什么建议”等引导语,引导学生展开互相评价;老师亦可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议。

  2、投影或宣读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

  (1)说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2)哪些地方要修改?

  (3)应该怎么改?

  二、同桌互改

  1、导语: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读习作,进行互相修改。

  学生互改,教师巡视,发现修改较好的例子。

  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

  (1)修改后的文章比原文好吗?

  (2)好在哪里?

  三、指导自改

  1、通过互改后,请学生归纳出修改这一类习作应注意的问题:

  (1)叙述过程是否具体,是否突出“趣”。

  (2)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生动?文章是否通顺?

  (3)文章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2、学生自改。

  请每位同学根据大家总结的修改注意事项及老师、同学的修改意见,再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让家庭趣事能够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四、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修改了自己的习作,还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些方法,用以指导今后的习作,争取每次的习作都能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教案4

  在这几个月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仅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情景,渲染课堂气氛.

  情景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搭船的鸟》一课时,导入部分播放一只鸟在一条船上欢快地歌唱的图片及鸟叫声,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盲人摸象》这一课的最后几段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地通过表演,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古诗《山行》这一课中,我在讲解前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时,先理解了词义,接着又根据词义画了枫林姿态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图,不但了解枫林是什么样子的,还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体会的很到位。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为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惑,那就是大多数学生愁于写作。一到作文课就愁眉不展,感觉不是没有合适的素材可选,就是语言匮乏,语句平淡无味。所写内容缺乏吸引力,主题不突出,达不到作文的目的。面对这种现状,我通过自己的一点探索,使学生及时走出这片窘迫的境地。自从开展语文主题学习以来,我感觉不论自己还是学生都受益匪浅,这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仅就自己在课堂上的初步尝试谈一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组织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习作知识,借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秒词佳句,提高写作技巧。阅读教学课必须目标明确,要求适当。每次上阅读课事先说明要求,先利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再用15分钟摘抄自己喜爱的字句,之后针对其中一篇阅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第二节课分组评比,各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当堂读给同学听,当堂评比。任务布置下去,短暂的翻书声后,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从学生专注的神态中,看得出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

  第二节先是小组内评选,接着选出优秀习作在全班读。精选的三篇习作,其中一个同学读的是《十一支康乃馨》,他写到:读后我想到了自己,作为妈妈的儿子,我以前没有像文中的两兄弟一样去关心体贴父母。母亲今年四十多岁了,可她每天还辛勤的`工作来养活我们一家四口。我知道母亲是家中的顶梁柱,而我却经常让妈妈给我干这干那,衣服全由妈妈洗,我为此而感到羞愧!妈妈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努力学习,我要让您幸福的过好每一天。真是肺腑之言,一切教育尽在不言中。

  另一个同学阅读的是《鲨鱼与鲤鱼》的故事,得出了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第三个同学阅读的是《我是皇帝,我怕谁》。她是这样陈述的:这篇文章讲了作者想去春游但遭到了家人坚决反对的故事。这让作者感到伤心,只好偷偷溜走。这个同学联想了自己在家中处处受约束的情况,结尾大发感慨:我要大声呼吁我的家人,给我们这些可怜的小鸟一点自由吧,给我们做学生的一点自主权,行吗?文章读后发人深省!

  以上就是我上过的一次阅读课实录。实践说明,只要把阅读还给学生,它将使学生受益无穷,并且受益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于老师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精神矍铄。每次聆听于永正老师的课,那种质朴总让人感到沁入心脾的清新,让人回味无穷,真真正正深刻地感受到了于老师的“简简单单教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的:

  一、学习12个成语,熟读、记忆,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角色扮演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成语熟读、背诵。

  二、训练阅读能力,教育学生做人道理。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理解成语。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内容都是侧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

  3、搜集课内外成语,老师可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找成语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本文叙述了一位法国老奶奶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锲而不舍的精神。

  2)指导了解叙述的顺序。短文先讲人们对法国老奶奶的称赞,接着具体叙述老奶奶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纯白色金盏花的经过,最后用作者美好的愿望结束。

  3)指导理解短文

小学语文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为什么对大石头产生疑问,并设置悬念,引发下几段内容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藏在什么样地方呢?为什么喜欢藏在那儿?

  2、介绍李四光:

  你们都是聪明活泼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样。(板书:李四光)李四光是谁?你们知道吗?

  3、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教师: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句问问同桌!(学生读课文)大家都是认真的好孩子,把课文都预习好几遍了。卢老师特意找了一些难读的字词来考考大家:

  转来转去、考察、秦岭、遗迹、研究、

  严严实实、躲闪、突兀、流域、砸、

  孤零零、成果、震惊、大坑、陨石

  (个别读,开小火车检查)

  三、学习第二段

  1、给合课文上的图片来认识“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认读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词,并说明原因。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观察图片,设置悬念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说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的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3、请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4、“接下来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困扰着李四光?”请小朋友课后自己学习以下内容。

  五,书写指导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小学语文教案7

  一、教材解析:

  《日月潭》是鲁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适合学生阅读积累;另外,本课还有要求学生认识的9个生字,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这些生字,大多是学生生活中的常用字。所以,本文难易适度,文质兼美,适合此年龄段的学生学习。

  二、方法简述:

  1、注重积累,综合提高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段,体会语言的魅力。

  2、随文识字提高认读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所谓“语境识字”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语境条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轻轻松松识字,快快乐乐写字。

  如:我将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隐”“筑”“茂”“境”等随文识字。这种在语境中识字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学生在认读生字时,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再配上背景中出示的日月潭风光的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结合语言环境,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用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运用多种方法巧记字形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记字的规律,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多样的识字方法,并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识字记形。在教学设计时,我预设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环”的字形,并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将“绕”“烧”“浇”“晓”等形近字进行了分辨,学生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用有趣的字谜“森林里藏着旧城堡”来识记生字“茂”,既富童趣,又生动形象,直观易记,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后,让学生将课文句子中含有生字的词语进行替换,借助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进一步理解了词语中的字义。

  三、目标定位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以该学段学生特点,我将课时目标确定为:

  1、认识生字;理解“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时教学目标清晰明了,让教师教有方向,学生也能学有所获。

  四、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突破难点。我们都知道,一说“上课”,学生就进入了严肃、拘谨的状态,学习起来就“有板有眼”了。我课前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使孩子们放松身心,自然进入一种聊天状态,也为我们的“无痕教学”打下基础。

  2、检查预习环节,我设计时采用多种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3、随文识字环节意在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轻松快乐识字,在前面的方法简述中我也提到。

  4、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所以我设计了课堂练习的环节。同时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5、品读积累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落实情感目标,熟读成诵的过程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6、写字仍是本学段课堂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观察、书写、评价的过程使学生养成养好的书写习惯。

  7、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即展示了学生的质疑(本课学习内容),又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知道日月潭的位置。总之,板面设计简洁、直观、内容丰富。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按“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表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的精神,感受“表弟”美好的心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新年礼物。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哪些地方有困难就停下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打上“?”,然后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不懂的字、词、句。

  3.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作者围绕“新年礼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讨论交流

  1.向本组同学们汇报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不懂。

  2.同学之间在小组内互相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师生共同交流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

  2.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课文记叙了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准备送给老师新年礼物的过程中,改正了过去做作业 不认真的缺点的事。

  (五)质疑

  1.在全班提出自学和小组学习中仍未解决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疏理所提问题。

  (六)自由读课文

  培养学生借助思考题自学课文的能力。

  (七)全班交流

  1.作者为什么说:“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

  明确:(1)使学认识到这是作者对弟弟送给老师礼物的评价。

  (2)作业 清楚、工整、正确是每个学生应该做到的,所以说:“算不上什么礼物。”

  (3)联系弟弟过去的毛病,现在对作业 的态度,作业 的样子,可以看出弟弟是真心实意改正缺点,尊敬老师。所以说又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

  2.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十)扩展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1)弟弟告诉爸爸,他们小队悄悄地商量过了,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要

  (2)他是用美好的心灵,在做着送给

  2.从课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9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朝阳区父母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的妈妈都很爱我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有关妈妈们比儿子的故事〈三个儿子〉

  二、识字

  1。识字指导。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当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读音方面注意"躁"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出示带生字的词句,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

  如:(1)嗓子、晃荡、沉甸甸、拎着水桶

  (2)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诸多的"点",最容易被忽视。如,"拎"字最后一笔(点),"桶"字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点,都容易漏写。"荡"字也是易写错的字,学生往往写成左右结构,指导时应特别强调。

  (2)写美观。写"桶"字时,右上的"横撇、点"不宜大;"晃"字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竖弯钩要写舒展。写好"停"字的关键是写好右边,右边部件多,要写紧凑,口尽量扁,给下边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荡"二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二、朗读感悟

  1。听全文录音,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2。听课文第二、三、六自然段的朗读。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在听朗读的同时做上记号。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调平稳。

  (2)自由模仿朗读。

  (3)请三位同学分虽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听课文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4。听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正确读出老爷爷说话的语气。

  5。分大组朗读并评价。

  (1)请一半的学生跟着录音读一遍课文,另一半学生仔细听,指出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2)两组交换朗读,并互相评价。

  6。集体朗读全文,请老师配上音乐,老师评价应该改进的地方。

  7。指名朗读课文。

  8。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写一篇日记。

  三、积累运用

  1。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定会打电话吧!请你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再实践一下,看看你填的对话合适吗?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小强:"喂,你好!小华在家吗?" 小华:"____"小强:"我是小强。" 小华:"____"小强:"____" 小华:"____"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练习说话时,应允许学生使用"个"、"只"以外的量词。

  四、实践活动

  分角色表演本课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体会作者借助野草的力量表达积极的抗日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教法学法

  采用读——划——悟——说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深层次的阅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学生带着植物种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又明确了作者的观点:一粒种子显示出来的力简直可以超越一切。

  二、引导自学

  1、自学指导

  (1)分析事例,理解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

  (3)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4)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2、展开自学

  【要求学生认真看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向别人求教等学习方式,按照自学指导完成学习任务。】

  三、交流精讲

  1、问题: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种子的力非常大的?引导学生抓住“可以分开人的头盖骨”和“在石块瓦砾中顽强的生存的小草”这两个事例,体会种子那超越一切的力。

  2、引导学生细读悟理,通过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的方式,引导他们抓住段落里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体会顽强的生命力,并借助小草的生长过程理解“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的表层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

  4、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品读悟情,

  问题:“作者笔下的小草只是自然界那普通的野草吗?”让学生对照写作背景自己品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生命的内涵,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情诵读。

  5、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通过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这一问题,总结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写作方法——隐喻,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使用,以提高自己文章的内涵。

  四、精练点评

  【通过完成一定量的梯度练习题目以达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野草给自己的启示,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具有野草精神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汲取力量。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画上线。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解生字新词。

  1、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句子的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读解生字新词(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刺猬(wēi):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蛇等,对农业有益。

  抛(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长筒的鞋。

  扭(niǔ()亮电灯:扭,转动电门的动作。

  扯(chě)不上关系:就是拉不上关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减损,消费。力量、精神、东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损而渐渐减少。

  测(cè)量:测,测量。用仪器确定温度、速度、长度、高度、时间等数值。

  地窖(jiào):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还读“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时刨下来卷着的薄木头片。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这种温标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尽最大力量。

  趋(qū)走:趋,赶,赶走。

  嘶(sī)嘶:嘶,马叫。这里指刺猬身体发出的一种近似气体排出时的声音。

  蜷(quán):身体弯曲收缩。

  拎(līn):提着。

  电筒(tǒng):手电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难驯(xùn):驯,让动物驯服。难以让刺猬顺从。

  畜(chù))生:多指牛马猪羊等家畜类。“生”读轻声。这里指刺猬。

  2、纠正以下容易误读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读成“p2ng”的音;

  “当(dàng)天”“当(dāng)球玩”的“当”不要读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读成“shì”的音;

  “兴趣(qù)”的“趣”不要读成“qū”的音;

  “缩成一团”的“团”,“好玩”的“玩”,“整个”的“个”,都应读儿化。

  3、注意“测”与“侧”,“窖”与“窑”,“燥”与“躁”,“驯”与“训”的区别。

  4、大家说一说,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过冬的,有什么特点。把画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教师暂不做结论)。

  (二)按“预习”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1、用“一边读,一边想”,加上“一边画”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没有中心句,自己归纳)。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葡萄园发现了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去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带回家。

  第3自然段:当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书中说,冬眠和四季扯不上关系。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生理机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别的方法测验刺猬怎样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竭力驱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终于进入梦乡。

  第9自然段:半个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发现地上有一小滩水。

  第11自然段:我断定刺猬撒了尿。端来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两三星期,刺猬会醒来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阳光照射的较温暖的车房里,它又活跃起来。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当初发现它的地方。

  2、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作者写了一件观察刺猬怎样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这样的文章,一般情况下,事情的发生和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段(不限定一个自然段)。那中间部分就要看事情的发展变化,可分几个阶段,就是几个结构段了。通常看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推移来确定划分的标志。

  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组讨论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从葡萄园带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细观察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进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发现冬眠的刺猬,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然后继续入睡。

  3、质疑问难:提出疑问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讨论解答。以下词语注释,供课堂参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稳稳。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惯例去做。

  生理机能:身体内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动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等能力。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二)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好处。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三、教学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解答问题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共同明确答案。

  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说: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发现当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生理上有什么特点?降到十二摄氏度时,生理上又有什么特点?直到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怎样了?以后又有哪些发现?

  (第1题: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温。

  第2题: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温,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温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也会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动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会冬眠的。所以说,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关系。

  第3题: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刺猬的胃口还很好;气温降到十二摄氏度时,刺猬用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气温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进入冬眠。以后,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较温暖的车房里,阳光照射到它身上时才醒过来,结束冬眠。)

  4、依据讨论和解答,按课文填空(“思考·练习”第3题)。最后议一议: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刺猬冬眠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这一科学道理。)

  (二)做词语练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选做)。

  1、课文中有两句话,分别用了“即使”和“如故”两个词。按照你的理解,换上意思相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你看换什么词语合适?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细刨花,它也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开始,我检查竹篮,一切状况如故。

  (照旧、依旧、跟原来一样)

  2、区分近义词:

  课文使用了“测量、测验”和“减少、减弱”两组近义词,找出它们的原句,看看测量什么,测验什么,减少什么,减弱什么,这几个词在近义范围内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测量刺猬体温(用尺子、容器、温度计等量具确定长度、体积、温度等数值。)

  测验刺猬冬眠(用仪器或其他办法检查验证成绩、状况,如测验数学,技术测验等。)

  减少体力消耗(从数量上减去一部分。)

  减弱生理机能(从气势、力量上变弱了。)

  3、课文写刺猬冬眠,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说一说。

  大睡(睡得时间较长)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进入梦乡(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为了表现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词语,是为了避免用词上的重复。)

  4、试说一句话,用上其中一个形容睡的词语,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词语替换,看看可不可以。

  5、为了说明刺猬在冬眠时生理机能减弱,作者用了数字的比较和变化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①清醒时每分钟呼吸约五十次

  冬眠时每分钟呼吸至少八次

  有时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连几分钟不呼吸

  清醒时和冬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较之下,有力地说明冬眠时,生理机能大大减弱了。

  ②从低到高层层进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气温比往年都高:摄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连起来说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12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13

  学习目标:

  1.区分平翘舌音。

  2.复习字、词和正确搭配数量词。

  3.通过多种游戏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1.练习在田字格里写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第一题:字宝宝迷路了,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1.读一读,部首。

  2.师:在大多数合体字中,部首往往是表义的。

  如。食字旁一般和饮食有关;米字旁一般和食物有关。两个门字框的字,都是形声字,它们的部首(门)不是表义的,而是表音的。门字框里面的“心”和”耳”是表义的。

  3.师:几个字宝宝很贪玩,天黑了还没有回家,它们在野外迷了路,急得哭起来了,你能送字宝宝回家吗?

  4.请学生用游戏形式把生字按部首归类。

  5.揭示部首表义的规律。

  第二题:看图猜字。你还能造几个吗?

  1.讲解例题。如:虫+马=蚂,蚂蚁的蚂。

  2.学生借助图画猜出独体字或部首。

  3.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猜出一个合体字。

  4.组成词语说一说。

  5.小组竞赛。要求:猜得又对又快。

  6.本题答案如下:明、闯、从、林、炎、吕。

  本单元学过的生字中,“凿、棵、闻”等字都可以用图画形式表达出来。

  第三题:听词语、圈词语

  1.师读,学生圈。要求学生仔细听清老师读的词语,不要圈错。

  2.学生核对。

  第四题:正确使用量词

  1.学生看题目,并进行审题。

  2.学生练习。

  3.学生核对。

  答案如下:一口井;一台电脑;一朵小花;一头;一只青蛙;一片云。

  第五题:描一描,写一写。

  1.生看题目,并进行审题。

  2.学生核对。学生练习。

  3.:写的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小下大。

小学语文教案14

  我国对现行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改革,将低年级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在动态的口语交际中,不仅能培养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在不断地归纳、分辩、评价中发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目前,注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它已被列为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们都在认真探索钻研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这几年,我把一些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有了一些体会。

  一、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日常生活中口语的主要方式是谈话,即兴讲话,讲故事等。在日常教学中应留心各种说话情境,经常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力争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如在教一年级的《入学教育》这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操场看看并说一说:同学们在操场上做什么?问学生:假如你来到滑滑梯前,想玩滑滑梯,可是这里人很多,你应该怎么做?假如好几个同学都要拍皮球,可是只有一个皮球,大家应该怎么玩等等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此时的学生爱问一些问题,教师就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要轻易放过。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时,学生会问:学校有哪些教室?我们在上音乐、自然、美术课要在哪个教室上?学校体育室摆的那些体育器械分别叫什么?教师都应如实告诉学生,帮助学生认识校园事物,熟悉校园生活,了解学校的日常要求。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此时的学生无拘无束,十分乐意谈感兴趣的话,这样起到了交流信息、训练说话的作用。在活动课时,可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讲故事,从中练习说话。教师要把握时机,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及时训练,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二、运用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口语交际内容。

  在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指导中,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交际内容,使学生主动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进而在口语交际实践中规范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我在教学中,主要注重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借助形象。指导小语第一册的口语交际“我的家”时,教师先让学生从画面上屋子里的沙发、茶几等设施,建立起家的概念;再帮助学生从图画上一个小朋友手拿的一张照片了解家庭成员的组成、相互关系,以及各自从事的职业,进而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口语交际。

  (二)是开展活动。指导小语第一册的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开

  1展贴鼻子、丢手帕、击鼓传花、老鹰捉小鸡、争板凳等游戏活动。通过组织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名称、规则、过程、目标,以及游戏中的分工与合作,并体会到某种游戏的乐趣,再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三)是引起回忆。指导小语第一册的口语交际“过新年”时,教师可先作如下描述:新年一到,到处彩旗飘舞,人们喜气洋洋。在新年里,我们比去年长大了一岁,成长的喜悦伴随着我们。学校为我们组织的新年联欢会上的节目丰富多彩,公园为我们举办的游艺活动更是乐趣无穷。在引起学生对过新年情景的回忆的基础上,再通过“你是怎么过新年的?”“你在新年里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等问题,诱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愿望。

  (四)是提供信息。指导小语第一册的口语交际“有礼貌”时,教师可这样为学生提供信息:讲文明,懂礼貌,能够使我们与周围的人们友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礼貌用语。见到朋友或长辈时,要问好;与别人告别时,要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妨碍了别人或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别人向你道歉时,要回答“没关系”让学生弄清了不同礼貌用语的适用场合后,再让他们进行口语交际。

  三、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一)立足课文,奠定交际基础

  新大纲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阅读教学可以通过描述画面、一问一答、复述课文、续编课文等形式,也可以将口语交际课的形式搬到教学中。如《比尾巴》这课的扩展活动,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准备的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并围绕小动物尾巴的样子、颜色、功能以及小动物的有关知识等方面进行介绍或提问。这样,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创设情境,丰富交际内容

  1.问题探究。这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我会拼图》一课,教师在指导交际时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这个小朋友拼的是什么?(2)他是怎么样的?(3)它长得怎样?吃什么?生活在哪里?……教师示范之后,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针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提出问题进行交际。

  2.角色表演。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表演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使学生进入交际情境。如《有礼貌》一课,可假设几种情况,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进行礼貌用语的对话练习,还可带两部电话机进教室,让学生在表演打电话中进行交际。表演过程,既是创作过程,又是交际过程。

  3.猜谜激趣。让学生根据某一个动作、声音、谜语等生动具体的直接感观作出判断,得出结论,进行口语交际,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我会拼图》一课,可让学生上台做自己所拼动物的动作,学其叫声,出简单的谜语等让其他学生猜一猜他拼的是什么动物,这既能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想象创造。如《我会拼图》一课,学生拼什么图,教师不要划框框,而要启发、鼓励学生用这些大小不一的纸片拼出一个个充满童趣、想象、与众不同的图案。有一个学生拼出的小狗,头上多了一个半圆,同学们看了都莫名其妙。在交际时,有的同学就向他质疑。他说:“我拼的是小狗。因为小狗的头痒了,它用脚去抓痒。小狗头上多的那个半圆是小狗的脚。”同学们听了都恍然大悟。这位同学的想象多么新奇,多么合理啊!

  此外,还可创设动手、评析、联系生活、电教再现等情境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丰富交际内容。

  (三)体验生活,提高交际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举行新闻发布会、讲故事、演讲、背古诗等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施展口才的良好环境;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要适当地布置交际作业,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落实交际,切实提高交际能力。如每个学生都必须去商店买文具,可布置题为《逛商场》的交际作业。让学生在逛中了解文具的种类、样子、颜色、用途等,并让学生有意识地与售货员进行交际,听一听售货员是怎样与别人交谈,怎样推销自己商品的。交际课上,让学生有的扮“小顾客”,有的扮“售货员”进行表演、交际。交际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耐心,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为了能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爱讲敢讲会讲,教师就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比如可用实物创设情境,借助学生表演创设情境,借助学生热门的话题创设情境,这样十分直观、形象。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每单元的练习都要在人人练说的基础上,再指名说,还要适当引导全班同学评一评,议一议,适合交际的训练内容,更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如《可爱的小动物》这课口语交际时,可分这些步骤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

  (1)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画,让学生说说小哥哥喂小白兔吃红萝卜,他们是什么关系?

  (2)详细说这幅图的意思和看图方法。

  (3)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一幅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动物如何爱小妹妹和小弟弟,小妹妹和小弟弟如何爱动物。

  (4)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扮演动物和人物对话。

  (5)学生带头饰上台表演说说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惯。

  (6)让学生自己点名上台表演你喜欢的动物的动作,或猜谜语,或模拟动物的叫声,让同学猜一猜你表演的动物是什么。

  (7)通过记者团采访听课的教师,要求每人要提两个问题,如:请问你养过什么小动物?小动物吃什么?小动物怎么走?与听课教师进行交流对话。

  (8)教师与听课老师进行采访,了解学生采访的情况。

  利用电教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这课时,将夜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课件在电脑中出现,然后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飞船、地球,高山、平原、岛屿、海洋,长江、黄河、长城等景物就一目了然,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就能准确说出课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坐上飞船,在太空中会看到什么,学生闭眼,边听音乐边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要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无论平时还是课堂上,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以和蔼的态度亲近他们,和教师交谈。同时,引导他们一起玩耍,相互交谈,及时训练,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五、不能忽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说话,就是语言表达。它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如何迅捷地相互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互通情报,说话越来越显示了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较多地受到考试形式的导向和制约,往往只重视了书面语言的训练,而忽视了口头语言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中不会“说话”,说话不连贯完整、词不达意的比比皆是。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我们的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语文素质得不到提高,势必影响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尤其是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

  记得有人说过: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确如此,我们常感到课堂气氛难以调动,那么不妨给他们一次机会,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以此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的两三分钟进行即兴讲演。鼓励学生抓住一个话题,发表一下看法,或像《焦点访谈》、《今日视点》这些电视档位的形式,口头简述当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条见闻,并进行点评。这样,抓住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的优势,使他们的能量得以较大限度的发挥。许多学生平时不敢或不善于人前讲话,但为了展示自己不弱于别人,也能流畅、生动、落落大方地表达。

  六、重视“动作”在低年级口语训练中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们向我们讲述某件事时,他们总是一边说,一边用丰富的动作来补充,有时甚至手舞足蹈。这除了是因为好动,还因为他们掌握的词汇量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不够强,所以必须借助动作来帮助表达。动作,成了他们除语言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根据孩子们的这个特点,我们在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有必要把动作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从“身动”、“心动”到“口动”,让他们“动”起来。下面,是我在口语训练中结合动作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老师做,学生说。这是一种很受孩子们欢迎的训练方式。老师先设计一组动作(例如吃苹果),在孩子们面前表演一遍,然后让他们猜一猜老师刚才是在干什么,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看到老师的表演,孩子们总是特别地兴奋,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说”的兴趣也随之被激发起来。他们根据老师的动作,饶有趣味地模仿,同时发挥自己的联想,很快就能猜出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并急切地要表达出来。这样,由“身动”到“心动”最后再到“口动”。在说的时候,他们会很自然地一边说一边重复老师所做的动作,使话说得更清楚,更有条理。只要略加指导,大多数孩子能说到:“老师先在篮子里面拿了一个苹果,洗干净了,用小刀削掉了皮,又切成了几小块,放在嘴里吃掉了。”瞧,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用上了这么多的动词。

  (二)一边做,一边说。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让孩子们直接说出一件事或一项活动,他们往往会说得很简单。长此下去,会直接影响以后的书面表达。让他们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例如跳远,他们只会说“我跑到沙坑那里,往前一跳”就完了。可是,如果让他们一边做一边说,结果却会大不相同。我们可以在说之前,让孩子站出来先把有关的动作完整地做一遍,或者干脆将他们领到操场的沙坑旁,让他们一边做一边说,他们会说:“我先慢一点,然后加快速度,到了踏板上,我用车一蹬,往前一蹦,落到沙坑里面。”很显然,这样一来,他们会说得更有条理,也更生动详细。这也是因为孩子们将“身动、心动、口动”融合在一起的缘故。

  (三)你来说,我来做。有时候,把“说”与“做”颠倒过来,也是一种既有效又有趣的说话练习。具体做法就是让一个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喜欢做的某一种游戏,然后叫另一个学生根据他所说的做动作。如果说的学生说得不够清楚、具体,或者是把顺序说颠倒了,做的同学就会闹出笑话。例如一个同学说“点鼻子”的游戏,他说:“我先原地转几圈,然后往前走,一下子点中了大头娃娃的鼻子。”同学们笑起来,原来他忘了先说“我把眼睛蒙住”,结果做动作的同学睁着眼睛点鼻子。说的同学很快明白了自己没把话说清楚,赶紧补上了一句,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们都知道了话要说明白的道理。

  说话训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越是活泼有趣的形式,就越容易接受。而动作,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孩子们好动的特点,让孩子们“动”起来,并最终“说”出来。

  七、开展活动,扩大说话训练的场景

  看看说说。利用具体的实物创设实物情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主要形式有:看实物说话、看图片说话、看场景说话和看大自然说话等。如看实物说话教学:教师把装满苹果、梨、葡萄、香蕉、西瓜的大玻璃盘出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仔细观察各种水果的形态、色泽,品尝各种水果的味道,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趣味盎然,发言欲极强。

  听听说说。我常组织学生听广播、听电话、听谈话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话。如学生爱打电话,我设计了:你是班长,老师打电话到你家通知星期日看电影,请帮助转告其他同学;小康打电话询问妈妈病好了没有等等。这种训练带有很强的游戏性,符合刚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乐说、抢说。

  做做说说。即让学生动手操作,根据操作过程和结果说话。比如《我会拼图》,学生用双手拼出各种动物姿态,随后说上一句话或一段话。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动口。学生想说、爱说,常常是一发而不可收。

  演演说说。让学生担任生活中的实际角色,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对话。如图书管理员与借书人、营业员与顾客、病人与医生、爸爸妈妈与孩子、老师与学生等,要求学生在适当的场合说出最适当的话,体现了对话语言的应用性。

  游游说说。大自然是艺术语言的发源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会看到更多的美妙而奇异的现象:春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到处一片生机蓬勃的新绿;夏天,轰隆隆的雷声震动大地,耀眼的闪电划破灰色的天空;秋天,红通通的柿子挂满枝头,令人馋涎欲滴;冬天,下雪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一切,都是大自然早已准备好的说话题材。

  利用语文课,创设丰富多彩的说话情境,开拓说的内容,为学生提供说话机会。扩大说话训练的场景,增强说话训练的强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八、注重交际对象之间的互动

  上口语交际课,一定要互动,让学生有听有说,有评有议,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1)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不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做出反应。如《有礼貌》一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扮演成年人的角色,以扩大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象和范围。师生互动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才不会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学生才能真正地自主思维,有了自主思维才能有自主的言语活动。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学生从合作的经验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没有课堂上的合作,学生很难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合作性。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群体之间互动。群体间的互动对学生要求更高,因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分子,在群体中可以培养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态度及参与意识与交往能力。课上可采用小组与小组互动的方法。如《看谁背得好》这一课,可用“打擂台”的方式,看哪个小组背得多,背得好,听得认真,对别的组的同学有礼貌。这时,为了小组这个群体的荣誉,学生就会对自己和他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参与活动,渴望依靠大家的智慧和行动赢得胜利。

  九、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就被同学嗤笑、抬不起头来,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心病还得用心来治”,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但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二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时,其它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有几个学生能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可能连最后的一丝勇气都要消失。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大纲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观察课文插图练习说话。各年级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我们万万不可忽视这些资源。文中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可请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练习。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确、流畅。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还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

  如《好孩子》一文,课文写了小玲上学时忘记带雨伞了,结果放学后,带了雨伞的小梅冒雨把小玲送回家后,自己才回家。课文并没有写小梅打伞送小玲回家的过程,可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观看课文插图上小玲进家门后的样子,想象她们共打一把伞回家时,会发生什么事,会说些什么话等。在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的同时,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评议,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二)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联想常常是促进新形象形成的媒介。在阅读教学中,可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之后,可安排这样一个口头练习:小壁虎还可能向谁去借尾巴?他看到了谁,对方在于什么?他会怎么说,对方又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形式,连起来说一段话。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可以适时的让学生在课上说一说,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凑在一起看着春天的美景,会说些什么?大自然这么神奇,你想对它说些什么?教学《小猴子下山》后,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以《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为题,大胆练说。学了《两只小狮子》一课,让学生以《懒狮子变了》为题,自由想象,交流想法。

  鉴于口语交际是一个新事物,就像春天一样鲜活,就像原野一样蕴藏丰富,我不揣高低,试着走进“春天”的世界,试着“挖”几下子,纯粹是抛砖引玉,还请专家、教师一起来研究、探索,开创小学口语教学千紫万红的新局面。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区、尤”等15个生字,会写“巨、站”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5两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时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时的奇特有趣。

  教学难点

  发挥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黄山吗?黄山的美,可以说是中国名山之最。黄山兼有泰山的雄伟,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所以又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称号。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出示相应照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欣赏一下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课题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内容?(黄山的奇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小声的读课文,把课后的生要求我会认的字圈画出来,并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标自然段序号,通读课文

  3、检查自学:比赛读生字。

  4、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种奇石的样子?

  (1)学生轻声读课文,用横线标出这些奇石。画好后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结果:课文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具体写了前四种奇石。(引导学生用篇幅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具体写。)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怎样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3、教师范写“升、巨、每”,指导生字的写法。学生仔细听,做好笔记。

  (1)“升”是独体字,横在横中线上起笔,向右上方倾斜一些。

  (2)“巨”也是独体字,第二笔是横折,第四笔是竖折,三框开口朝向右。要引导学生区分“巨”和“叵”。

  (3)“每”的笔顺是重点,第三笔是竖折,第五笔是点。

  4、学生书写田字格。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上节课己经初步了解了黄山的美。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石头奇特在什么地方?

  (二)精读课文

  1、理解第一自然段

  (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段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汇报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3)齐读课文。

  2、第二自然段“仙桃石”

  (1)指名说说为什么叫“仙桃石”。

  (2)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波浪线划出有关词句。

  (3)课件展示:读一读,体会下列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就说“仙桃石”吧 ,它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②就说“仙桃石”吧 ,它是山顶盘石上的一块桃形的石头。

  齐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把“飞”字换成“落”行吗?为什么?

  小结:作者运用想象,用“飞下”、“落”将原本不会动的石头写活了。

  3、第三自然段“猴子观海”

  (1)出示“猴子观海”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片上的石头是什么样的。

  (2)看图说出“陡峭”的意思。

  (3)用横线画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猜猜猴子会想些什么。

  (4)课件展示:读一读,体会下列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那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①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②在面对着云海的山峰上,有一块大石头,这就是“猴子观海”。

  小结:作者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又通过大胆的想象,寥寥几笔就把石头写活了。我们把这几句话再读一读,用一个词说一说这块石头给我们的感受。(奇特、有趣、可爱)

  4、第四自然段“仙人指路”。

  (1)奇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3)指导学生做做文中“仙人”的动作,想想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会跟游客说些什么。

  (4)用“……像……”说一句话。

  5、第五自然段“金鸡叫天都”。

  (1)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有趣在哪些句子上。交流。

  (2)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

  (3)请你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自读体会。

  6、第六自然段

  (1)轻声读第6 自然段,课文中又写了那些奇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根据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黄山还有哪些奇石,都叫什么名字?

  (2)课文的2 -5 自然段是怎样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是独立成段,每一段介绍一处奇石。)

  小结:像这样用很多笔墨介绍一处景物,或事物的写法就是详写。

  (3)课文第六 自然段是怎样介绍“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课文只介绍了奇石的名字。)

  小结:像这样只介绍了奇石的名字,一点而过,这就是略写。作者介绍黄山奇石,详写写出了奇石的“奇”,略写写出了奇石的“多”。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学介绍黄山的奇石。

  (三)回顾课文,再次体会“奇石”。

  1、课件出示2-5 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想一想:黄山奇石有什么特点?(有趣、神奇)

  2、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2-5 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一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指名读小练笔。

  (四)课外延伸

  1、搜集黄山图片资料。

  2、展示黄山其他三绝,奇松、云海、温泉,体会“黄山天下奇”的称号。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山 中外闻名 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 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 秀丽神奇 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 (略写)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识字的教案07-11

小学语文《家》教案06-19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06-20

小学语文《天马》教案06-21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6-20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