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14 18:54: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集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积累表示时顺序的词语。

  2、让学生认识、理解、积累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

  3、读懂短文意思,了解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感悟读书的妙处,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认读,正音。

  2、想一想从各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1)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只是表示不同的时间。

  (2)横着读每一行词语时,左右两侧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表示同一时间段。

  (3)竖着读每一行词语或横着往下连读每一行词语时,会发现表示时间的推移。

  3、小组交流。

  4、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5、拓展: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读一读,用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自由读句子

  2、读通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想一想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3、小组交流

  第一个句子去掉”却”字,感觉和原句有什么不同?(表示转折和强调之意)

  鼓励学生自己朗读,体会另外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的作用。

  4、全班交流(几个表示转折的词语能互相换位置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种形式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并会自己选词造句。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教师简单介绍含义。

  3、练习背诵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想一想读书有什么”妙”?

  2、把稳重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

  3、鼓励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弄懂词意,如”不得要领””对质””逸闻轶事””故作高论”等。

  4、引导学生再读,讨论交流: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对题目的理解是怎样的?

  5、默读思考:读书究竟有什么妙处?把印象深刻句子画下来,谢谢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读懂文章,划分出层次。

  2.能够准确理解一些言词和句子的意思,能翻成白话文。

  3.体会的中心意思,背诵全文。

  课文解析

  1.注音释义:

  注音:汝(nù)、诳(huáng)、遂(suì)、数里(shù)、唾(tu)、了然(liǎo)、漕漼(cáo cuǐ)、著(zhuó)、咋咋(zézé)、忌(jì)

  解词句:⑴汝:你。⑵诳:欺骗。⑶迟:缓慢。⑷大善:很好。⑸卿:对人的敬称,您。⑹略无重:一点重量都没有。⑺再三:两次三次。⑻了然:完全。了:完。⑼漕漼:趟水的声音。⑽习:熟悉。⑾咋咋:惊叫的声音。⑿去:离开。

  2.内容主旨:

  作者介绍

  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人。蔡为现在河南省新蔡县。

  划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⑴:宋定伯夜行遇见鬼,装作鬼,并且与鬼同行。

  第二层次⑵:宋定伯途中用机智骗过鬼。

  第三层次⑶:宋定伯勇敢地捉鬼而且卖掉了鬼。

  中心:

  文章通过写宋定伯遇鬼,与鬼斗智,最后捉住鬼卖掉鬼的故事,表现了宋定伯机智勇敢的,文中也寄寓着人终将胜邪的。

  3.特点

  这简短的文章在上有以下几个特点:⑴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作者通采用虚构的情节,在这虚构中作者巧设宋定伯遇鬼并与之结伴而行的怪异的情节,将人、鬼放到一处,故事开始就有摄人的悬念。在途中鬼几次盘问,都是对人的怀疑,可见人所处的环境有多么危险。但人都化险为夷。文中鬼盘问一次激起一个悬念,使文章掀起一个小高潮,最后捉鬼便形成文章的高潮。一面宋定伯“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一面鬼“大呼,声咋咋然”,通过对人动作的描写,鬼声音的描写,将紧张的气氛推至高潮。最后卖鬼一段又显得轻松而又风趣,充满了对所谓“鬼”的嘲讽意味。⑵宋定伯的形象刻画得鲜明突出。文章中作者着力刻画了宋定伯这个人物。宋定伯的智慧机智和勇敢主要通过对他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而展现的。例如:当宋定伯夜行遇见鬼时机智地骗鬼:“我亦鬼。”在同往宛市的过程中,又机警地询问:“不知有何所畏忌。”为后来捉鬼做好了充份的准备。在同往宛市途中就这样机智地回答鬼的问话。摸清敌情。从而显现出智慧与机智。后面捉鬼则用了几个动词:“担、执、至”,写出了宋定伯干净利落果敢的特点来。

  测试题

  一、看拼音在( )里填写上汉字。

  1.rǔ( )复谁?

  2.定伯kuáng( )之。

  3.qīng( )太重,jiāng( )非鬼?

  4.鬼大呼,声zé( )zé( )然。

  5.便卖之,恐其变化,tu( )之。

  二、用白话文准确翻译下列各句。并解释带点的字。

  1.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

  欲: 至:

  译:

  2.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习: 勿:

  译:

  3.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

  之: 唾:

  译:

  三、填空

  1.《宋定伯捉鬼》的作者是 的 。

  2.鬼言:“ ?”定伯曰:“ ,故身重耳。”

  3.定伯便 鬼 肩上,急 之。鬼 ,声 。

  测试答案

  一、1.汝 2.诳 3.卿 4.咋、咋 5.唾

  二、1.欲:想。至:到。译:鬼问他:“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定伯)回答说:“想去宛市。”

  2.习:熟悉。勿:不。译:我刚死,不熟悉渡水所以有声,不要怪罪我。

  3.之:它,指鬼。唾:吐唾沫。译:就卖掉它,怕它有所变化,用唾沫吐他。

  三、略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广玉兰》

  一、检查自学,叙谈感受

  1、看图读题,表达情感

  如果你是广玉兰,你希望别人怎么叫你的名字?

  如果你是广玉兰,你希望别人怎么介绍你?(抓住特点)

  2、课文是怎么向我们介绍广玉兰的呢?通过自学,你知道课文写了广玉兰的哪些特点?齐读中心句。(板书:幽香 纯洁 旺盛)

  3、广玉兰的花到底怎样幽香、纯洁并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呢?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这些特点的呢?下面我们来阅读课文。

  二、抓住特点,阅读感悟,相机迁移,指导写作

  幽香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课文是怎么向我们介绍广玉兰的幽香的呢?

  2、幽香能换成芳香吗?

  3、比较阅读,体会开头的妙处(如果你是广玉兰,喜欢别人用哪种方式介绍你?)

  离我家不远的林阴道两旁,有许多开着白色花朵的高大树木。园丁说,这些树木叫广玉兰,是从广东一带传过来的。一天晚上,我独自在丛林中散步,感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气中荡漾,哦,广玉兰开花了,这一阵阵幽香就是它们散发出来的。

  一天晚上,我独自在丛林中散步,感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气中荡漾。原来,林阴道两旁,有许多开着白色花朵的高大树木,那一阵阵幽香就是从这儿散发出来的。园丁说,这些树木叫广玉兰,是从广东一带传过来的。以后,我在散步的时候,都要去观赏一下。

  4、特点:

  (1)未见其花,先闻其香。

  (2)收获意外的惊喜,喜爱之情自然流淌。

  5、在淡淡的幽香中,在没有预约的惊喜中,你从视线深处走到了我们面前,亭亭玉立,纯洁高雅。

  纯洁

  1、配乐范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作者从几方面写玉兰花。

  (色彩 质感)

  2、你觉得花儿怎么样,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朗读)

  3、引导朗读,表达情感。

  4、引导品读,感悟语言

  (1)作者是怎样写它的色彩的,你认为写得好吗?能看出什么问题来吗?(引导从似乎渗透个重点词语评析。渗透可引导找出相关的近义词或者借助生活现象来理解,似乎可联系画面进行评析,并找出画面设计的不足)

  (2)作者是怎样写出质感的?你认为写得好吗?(引导理解质感,帮助积累词语语感数感口感手感等词语,并借助事物,感受质感,学习观察方法)

  3、作者连续用两个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就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用准确的词句来形容的。(出示句子,引导朗读,比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冰雕玉刻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就能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它不是纯白的,因为花瓣上有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能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它不像冰雕玉刻的,因为他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4、广玉兰,在看似矛盾的语言中准确地把你独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引导仿写,促进迁移

  在面对自己的心爱之物或亲爱之人时,我们也常常和本文的作者一样出现这种矛盾的感受,用你的笔来写写吧

  1、小练笔:

  我真是无法说清妈妈的特点,说她和蔼吧,_______;说她严厉吧,_______。

  我家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又_________;说它贪玩吧,它又__________;说它胆小吧,它又__________。

  我真是无法说清_________,说他(她、它)_____吧,_______;说他(她、它)_____吧,_______。

  四、总结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学会聆听,学会在交流中分享。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大胆地把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与同学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能认真倾听同学的讲话,懂得欣赏,学会评价。

  3、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把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大胆与同学交流,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交流中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懂得欣赏,学会评价。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展现春天的各种资料(图片、实物、诗文均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畅谈本单元收获,引起话题

  1、生谈收获。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发现我们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都跟什么季节有关?(春天。)你喜欢其中的哪些课文,能说说理由吗?

  2、引起话题。

  师:是啊,春天,一个多么好的季节,给人们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记忆啊!现在正逢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想你们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春天真好”。

  二、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春天

  1、小组分享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都很了不起,发现了我们这个单元有几篇课文与春天有关。会发现的孩子不光善于用眼睛观察,还善于用耳朵仔细地聆听,用鼻子细细地闻,用心好好地感受。现在我们就来跟伙伴们分享一下你听到、看到、闻到、感受到的春天。不过在分组前老师有个建议,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认真倾听伙伴的发言,看看你能不能从他(她)的讲话中有所收获,看看谁是最会发现的小朋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组,可按听到、看到、闻到、感受到的依次分为“顺风耳组”、“金火眼组”、“心有灵犀组”,由小组长安排大家轮流交流。)

  2、集体交流。

  由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同学评价、补充,老师相机点拨,形成多方交流。在交流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大胆表达,学会聆听,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3、介绍一下你给大家带来的春的礼物(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或实物进行展示,与伙伴们分享)。

  三、激发情感,歌颂春天

  播放《嘀哩嘀哩》歌曲,全班齐唱。

  四、课后延伸

  回家把你发现的春天和关于春天的故事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分享春天的快乐吧!

语文教案 篇5

  内容简析

  “看图说话学拼音12”课共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看图说话和认识与本课新学韵母有关的词语:第二部分是前鼻韵母ɑn、en、in及整体认读音节yuɑn和yin;第三部分是学习含有介音的音节;第四部分是读儿歌;第五部分是正确书写本课的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以及落实“门、去、来”等三个“会认字”。

  设计理念

  汉语拼音教学应与学普通话、识字结合起来。本教学流程设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故事入手,通过看动画课件(看图),说故事,说句子,读儿歌,识汉字等,使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教学过程努力体现以活动、游戏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克服汉语拼音教学机械音调重复、枯燥无味的毛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ɑn、en、in三个前鼻韵母及yuɑn和yin两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认“门、去、来”三个汉字。

  2.能力目标:能根据图意说简单的话;掌握声韵拼读方法和声介合母拼读物方法;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新学习的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3.情感目标:养成认真观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准韵母ɑn、en、in及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教学难点是学会声介合母的发音要领。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卡片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揭示新课。

  1.复习单韵母i、u、e和声母n。(认读卡片,并读出顺口流。)

  2.认读复韵母ɑi、ei、in,说说你是怎样读出来的。

  3.谈话,揭示课题:看图说话学拼音12。

  评: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现,让学生准确呼读单韵母,熟练拼读方法,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动画课件(或课本插图),配上音乐,教师绘声绘色讲述教材里的故事,并随机点击出现课文中的词语。

  师:在一个美丽的树林里,住着小猴子和他的妈妈。一个晴朗的夜晚,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圆圆的月亮像银盘一样挂在天空中。多好的月夜啊!小猴子嚷着和妈妈出门玩。他们来到河岸边,玩得正高兴,忽然小猴子转过身子,大声喊:“妈妈,糟了,糟了!月亮掉进水里啦!快拿勺子来捞它。”猴妈妈往河里一看,笑着说:“傻孩子,那是月亮的影子。你看,月亮不是好好地挂在天上吗?”小猴子抬头一看,高兴地跳了起来:“噢!月亮果然还挂在天上哩!”

  2.观察插图,互相讲故事。(要求用上文中的词语)

  评:儿童对听故事说故事具有极大的兴趣,根据教材提供的故事情景,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儿童带进故事世界里,让儿童在听故事说故事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并感知要学习的音节。

  三、学习韵母,指导拼读。

  (一)学习韵母ɑn。

  1.利用课件(或插图)引出音节。

  ①播放动画课件(或出示插图):小猴子和妈妈走到岸边。

  教师指导:小猴子和妈妈来到什么地方?引出“岸边”一词,并认读。

  ②谁能用“岸边”一词说一句话?

  评:从句子中带出音节,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有助于学生结合词句学习音节。

  2.提出韵母ɑn,并认识ɑn的组成。

  ①告诉学生:“岸边”这个词语用拼音表示是“ànbiān”,“ɑn”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第一个韵母。

  ②“ɑn”是由什么字母组成的?

  3.学习ɑn的发音。

  ①教师讲述ɑn的发音要领。

  ②听老师发音;做好口形跟随老师发音。

  ③自由练习发音。

  ④互相检查,并纠正发音。

  评:声韵母教学是拼音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练习和相互矫正,让每一个同学都做到发音正确。

  4.练习ɑn的四声。

  播放动画课件:四个小动物分别贴上ānánǎnàn,蹦蹦跳跳地走过来。当跳到屏幕中间时,小动物说:“你会读我的名字吗?”学生读对了,动物就发出“你真棒!”的声音。(也可以抽卡片认读)

  5.用“àn”组词并说一句话。如: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

  6.指导拼读声母与ɑn组成的音节。

  ①指名说说声母和韵母拼读的方法。

  ②在游戏中进行bɑn、pɑn、mɑn的拼读训练。

  (一位小朋友戴上头饰ɑn,去邀请b、p、m做它的朋友,两位同学配合发出bɑn、pɑn、mɑn的音。其他同学跟着发音。)

  评:四声和音节的训练,以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出现,与学习普通话结合来,使拼音教学增强了趣味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7.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

  师:很多声母都可以和ɑn组成音节,只有j、q、x从来不跟ɑn在一起。

  (唱顺口溜:j,q,x,真傲气,从不跟ɑn在一起。)

  评: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很有吸引力,儿童知道了小秘密,自然会永记心里。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

  1.出示圆球的课件(或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

  2.告诉学生“圆球”的书音是“yuánqiú”,“yuɑn”是这课中大家要交的第二个朋友,它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

  3.练习读“yuɑn”不管它的四声。

  4.用“yuán”组一个一音节词。

  评:把学习音节和认识事物、学习词语结合起来,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培养了学生拼读能力。

  四、练习巩固,汇报收获。

  1.找朋友游戏。把写有声母或韵母的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音节,两个同学举着卡片组成朋友,其他同学跟着读。

  2.互相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评:引导学生谈谈收获,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韵母en、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练习拼读含有介音的音节:朗读儿歌和正确认读“门、去、来”三个会认字。教学设计略。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VCD《烛光里的妈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

  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爱。

  再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二)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总结,歌曲结束

  1.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注重积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瘦弱的脊背

  疲惫的眼神 塞在 大声说

  龟裂的手指

  贫寒.辛苦 毅然让我买书

  感激爱.表达爱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问: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3、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4、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反复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2、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加偏旁换偏旁做动作

  3、组词语理解字义

  4、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四、课外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五、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本课生字不多,可以先集中识字,再朗读课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读生字,用猜字、玩字卡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同时,通过组词语记住字形,了解字义。识字的巩固和检测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把记生字与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结合起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南丁格尔,了解她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南丁格尔以及“护士节”、“南丁格尔奖”。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一读。

  2、师:同学们,女神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的神。你们知道提灯女神是谁吗?(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南丁格尔的照片和资料)

  3、教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那么,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呢?她有哪些业绩让人们用“女神”这个词来赞美她。现在,我们就去读课文。

  (从题目入手,通过解释题目,展示搜集到的南丁格尔资料以及照片,了解南丁格尔以及“护士节”、“南丁格尔奖”,为下文突破难点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情?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4、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5、指名反馈:课文讲了南丁格尔哪些事?(南丁格尔冲破阻力,去当一名护士;南丁格尔带领医疗护理队来到前线护理伤病员;人们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设立“护士节”、“南丁格尔奖”。)

  (以学生自读为主,掌握生字新词,反馈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读,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交流,在说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南丁格尔的事迹,知道了“护士节”、“南丁格尔奖”都是人们为了纪念她而设立的。那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听写课文中的词语。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年的5月12日“护士节”、著名的“南丁格尔奖”都是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而设立的,人们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进一步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二、理解课文,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1、学生默读第1至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名反馈。

  (1)南丁格尔是热爱护理工作的人:从小就对护理感兴趣,乡间度假时,常常跑去看护生病的村民。在人们认为护理是卑微的职业时,十七岁时南丁格尔,仍然去一所医院学习护理,立志要当一名优秀护士;在战争中,她带领医疗护理队到野战医院护理伤员。

  (2)南丁格尔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南丁格尔带领护士们冒着随时会被疾病传染的危险,没日没夜的工作……南丁格尔还主动拿出钱来,在医院附近创建了咖啡馆、阅览室,购买书籍、游戏用品和长篇,让伤员们像在家里一样,愉快地养病、休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4自然段。

  4、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

  5、指名反馈。

  (南丁格尔慈祥可亲,以高度的责任感,夜以继日地热心照料伤病员。每晚,当她手提油灯巡视伤病员时,身影所到之处,士兵们都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所以称呼她为“提灯女神”。)

  6、有感情地朗读伤病员写的话。(感激地、尊敬地)

  7、讲讲南丁格尔尔的不朽业绩。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南丁格尔的可贵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崇敬与敬仰之情。)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甘于奉献的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士的先进事迹。

  板书设计:

  25、提灯女神

  从小对护理产生兴趣

  提灯女神 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护士 热爱护理事业

  带领护理护理队伤员 忘我、奉献的精神

  拿钱创建医疗护理设施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学习〈〈一鼓作气〉〉,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卧薪尝胆》这则成语故事,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成语故事《一鼓作气》(板书课题:一鼓作气)这个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圈画出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一鼓作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说说对题目"一鼓作气"的理解。

  (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完了,所以要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3.播放故事片《一鼓作气》,说说故事讲丁一件怎样的事?

  三、精读课文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

  (1)当齐国的军队擂起战鼓时,曹刿为什么不让鲁庄公出兵迎敌?

  (2)曹刿的破敌方法妙吗?为什么?

  2.学生自主探究,然后与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课文第5自然段,用笔勾画出曹刿说的话。

  (2)因为当时齐国的攻势很猛,如果鲁军在齐军士气正旺时出兵迎击,势必会伤亡惨重。当齐国三通鼓过后,士气低落,此时出击,自然会一举歼敌。

  4.播放录音带,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感悟寓意,拓展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相机指导)

  五、课堂

  学生互相质疑、解疑,再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作业:双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拼音教案01-14

语文母鸡教案10-15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下册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