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07 18:58:4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及各民族风俗习惯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课件激趣

  (课件出示傣族泼水节活动场面)

  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傣族、泼水节)简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师:你参加过泼水节吗?想亲身经历、感受泼水节吗?现在我们就去参加一次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识字。

  ①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借助字卡,生字条等。

  ②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③游戏检查识字。夺红旗──抢摘丰收果──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参加泼水节。

  4.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语句读得通顺。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自愿展示读。

  三、再读课文,交流思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

  2.学习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来,感到特别高兴?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相关词语,理解当时人民的心情。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前几句要做好声音和感情铺垫。

  四、写字练习

  1.重点:思、寿、凤、凰。凤凰二字第一笔要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作品,学生互评互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出示生字卡,组词。

  2.摘苹果游戏,检查词语。

  二、细细品读,感情升华

  1.学生自由朗读四至八自然段,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品读思考,教师相机引导:

  ①从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他为什么穿傣族服装?表情怎样?理解笑容满面,并练习说话。

  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③你觉得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④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3.朗读指导,边读议边想象,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结尾感叹句要情绪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4.小结全文。泼水节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

  三、拓展

  1.将收集到的周总理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2.中国民俗我知道。由学生扮演不同民族的人介绍各民族风俗习惯。

  四、写字

  1.出示其余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学生互评互议,评小小书法家。

  (民族街小学刘冬梅)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 、读拼音,写词语。(24分)

  jué qǐ zhēng tú shén zhōu bù fá

  ( ) ( ) ( ) ( )

  chūn huī huá xià zì sī xiāo huǐ

  ( ) ( ) ( ) ( )

  zāi nàn jiāo yáng jiān dū zuì’è

  ( ) ( ) ( ) ( )

  二 、把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的序号写在括号里,并且把错误的拼音用“__”标出来,再在横线上改正过来。( )(8分)

  1.燕山(yān) 鸦雀无声(yǎ)_______

  2.露天(lù) 露马脚(lu) _______

  3.一幅画(fù) 兴奋(xīng) _______

  4.捋胡须(lǔ) 铿锵(kēng) _______

  三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18分)

  跌( ) 骄( ) 罪( )

  秩( ) 娇( ) 罢( )

  征( ) 忧( ) 崛( )

  证( ) 扰( ) 掘( )

  请你再写两组字并在横线上组词,要求其中一组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而另一组只是形

  近字不是同音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四、 积累与运用。(6分)

  1.老鼠钻进书箱里——( )。

  2.小葱拌豆腐——( )。

  3.人们把( )的人称作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4. 这个家伙一辈子狡猾奸诈, 终于在临死之前( ),原来是这么一个小人。

  再写2条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给出的意思写词语。(8分)

  1.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

  2.形容景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

  3.形容诗文优美,声调铿锵。( )

  4.形容人或车马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

  六、 把词语补充完整。(24分)

  ( )离( )散 ( )( )万千

  春潮( )( ) ( )( )更新

  万( )千( ) ( )( )如潮

  ( )( )如镜 ( )( )如神

  ( )( )似锦 ( )( )似火

  请仿照加点词(“( )离( )散”)的结构特点写2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七、 用“滋润”的不同意思造句(4分):

  ①含水分多;使不干燥:__________________②舒服:__________________

  八、默写______的《马诗》(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学习重难点】

  学生充分朗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学图片。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到过树林里吗?那里最美的是什么?那里的小鸟多美呀,你们了解小鸟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位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指导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随读文初步识字,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已进行小组学习。

  3、检查学生是否认得准,记得熟,因字而异,进行重点提示与指导。如,提示喃、浓的声母都是鼻音n,腾是后鼻音(提示:腾在热腾腾一词中变读为一声);味与妹与惜借的字形,教给学生一些记字的方法,如味为什么是口字旁,猎为什么是反犬旁。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用画出父亲说的话,用画出我说的话。

  2、练读人物对话:

  ⑴学生自主练读。

  ⑵听老师示范朗读。

  ⑶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内容。

  3、体会感情:

  ⑴从哪儿看出父亲知鸟爱鸟?

  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说明什么?

  4、质疑问难,以学定教:还有什么不懂的。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

  四、画面配音,再现理解

  1、竞选配音演员。通过这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对话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进入情境,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我说的两句话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父亲说的话要表现出惊喜、认真和对鸟的疼爱之情。

  2、做配音演员。出示课文插图,指名为图片人物配音。

  五、做游戏,巩固识字

  1、快速找字:

  听同学读字,从卡片中找出并快速举起。

  2、找朋友:

  字和音节找朋友。

  字和字之间找朋友。

  六、拓展活动

  课后询问他人或读书、上网找资料,了解有关鸟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真地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读,形式应多样,可以自由读、同桌合作读、找伙伴读,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激发朗读兴趣,激活朗读热情。

  2、教师范读,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作用,注意体会教师朗读时表达的情感和相应的语气。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二人读作者旁白,一人读父亲的话,一人读我的话,注意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导语出适当的语气。如,父亲喃喃地说,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导学生用轻、慢的语气读父亲说的话。

  5、选读得好的小组表演读。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认一认,读一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2、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如喜,嬉去掉女字旁。妹字的女字旁换成口字旁就是味。

  3、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横的变化:

  首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发现规律。可以将并、喜、重、群等字通过课件放大,并将字的短横用蓝色显示、长横用红色显示,从而让学生发现下面的书写规律:

  ⑴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

  ⑵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可以没有)。接着,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建议教师示范书写喜、重二字,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前边发现的两条写字规律。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说句子:从课后练习我会读中自选词语练习说话,鼓励学生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说话练习。

  ⑴找出文中带××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⑵说话竞赛:每人自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要求内容不同,看哪个小组说得好,说得快。

  ⑶汇报用词说话情况。老师点拨。

  2、游戏小猴学样(引导积累叠词)

  雾蒙蒙

  热腾腾

  亮( ) 绿( ) 胖( )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3、会用“又 又 ”和“誰带着什么人去干什么”写句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难点:

  理解3、4自然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称象》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截水面,画上蓝色的水纹;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的石头。教具的大小要易于操作,便于观察。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称象。

  2、齐读课题,读后质疑,师梳疑:谁称象?这是头怎样的象?为什么要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说说。

  2、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两个自然段尝试自学)

  (1)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2)划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读正确。

  (3)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读准字音“柱、秤、宰、沉”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都读正确

  *指导学生评价

  4、组内交流读懂的问题。

  5、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课堂作业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球赛、两拨儿、欣赏、警惕、膝盖、前额、毫不在意、手套、扎蝴蝶结、索性、搂着、全神贯注、局势”等。能从课文中找出表示“看”的词语,并加以辨析和体会;积累有关“看”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并展开想象感受球赛的激烈、精彩,感受孩子们生龙活虎的拼搏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4、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图文结合,观察小守门员和观众的神态、动作、感受比赛的激烈、精彩。

  难点:

  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在家收看足球赛。

  2、预习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教学媒体:

  小黑板,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观看多媒体课件)谈话:一天的紧张学习生活结束后,你喜欢玩什么?有人喜欢踢足球吗?哪些同学爱踢足球?谁说说你们是怎么比赛的?

  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小足球赛》。(板书课题)

  二、指导观察图画

  1、出示图画: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

  (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后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

  2、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要讲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可以说明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从小守门员和观众的神态来看,这场球赛怎样?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对照图画自己读读课文。

  2、你发现课文描写的这场足球赛与平时我们观看的足球赛有什么不同吗?

  3、再读课文,你感受到这场足球赛踢得如何?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方式轮读生字词。

  2、读读带儿化的词语:“这儿、两拨儿、快点儿、那儿、一块儿”。

  3、四人小组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4、全班汇报。注意辨析下列字的字形:

  “踢”与“惕”;“亿”与“忆”;“磕”与“嗑”;“津”和“律”。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提出疑问,再分小组讨论解决。

  六、小结

  这一课是看图学文。我们在初步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又初读了课文。从画面中观察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件什么事。课文先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接着介绍小守门员,之后重点介绍了观众的表现。这个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

  七、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并家听。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看图边画出描写这是一场精彩的足球赛的词句,体会后读一读。

  (2)学生汇报,重点理解:“又来到、吸引、路过、欣赏”。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看看这个自然段都描写了谁?他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画出来,在小组内体会后说一说,并读出来。

  (2)汇报

  小守门员的样子:戴着皮手套,分腿弯腰,上身前倾。随时准备扑救险球。

  候补守门员的样子:腆着肚子,急不可耐,跃跃欲试。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读第三、四自然段,看一看这段观众观看比赛的情形作者介绍了谁。

  (2)小组讨论:

  A、画出表示动作、神态的重点词。

  B、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此时他们的心情怎样?

  C、从他们的表现中推断比赛的情况。

  (3)全班汇报

  (4)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精彩”是什么意思?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场小足球赛十分精彩?

  五、总结全文

  默读全文,从课文中找出表示“看”的词语,读读带有这样词语的句子,体会词义有什么不同。

  六、作业

  1、抄写带有表示“看”的词语的句子,并读读体会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2、小足球赛

  时间:放学以后

  地点:一块空地

  人物:观众(包括守门员)

  赛前准备:分两拨书包帽子做球门

  小守门员:注视磕破戴着分腿弯腰

  观众:探着伸直站起来搂着挺直挺紧张看

  小足球赛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2.用“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的不同顺序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导行目标,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组词。

  清()客()姐()

  请()各()祖()

  情()

  (3)回顾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轻一点,再轻一点V

  (二)提出学习目标

  为什么脚步、开门、说话要轻一点,再轻一点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目标。

  (三)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脚步要轻一点,再轻一点?板书:读、想

  (2)填空:上夜班的阿姨,在屋里正睡得(),我们()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3)说一说:用”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的不同顺序练习说话。板书:说

  A、因为上夜班的阿姨,在屋里正睡得舔,所以脚步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B、脚步要轻一点,再轻一点,是因为上夜班的阿姨,在屋里正睡得甜。

  (4)指导朗读。板书:读

  冬冬想到阿姨正在睡觉,不能惊醒她。我们读这一节也要轻一些,别把阿姨吵醒。”夜“、”正“”甜“读重音,以示强调。

  (指名读一评议一齐读)

  (四)学习第2段

  (1)回顾学法自学第2段。

  刚才我们是按读、想、填、说、读的方法学习第1段的,接下来请小朋友按这一方法自学第2段。

  (2)讨论、交流。

  A.指名读第2段,想一想为什么开门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B.填空:楼上的大姐姐正把习题(),我们()要轻一点,再轻一点。

  “细细算”是什么意思,(算得很仔细)

  C.说一说:用“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的不同顺序练习说话。

  D.试读这一节,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齐读。

  (五)学习第3段

  按一、二两段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检查、讨论。教师就“亲切”、“交谈”的词义作些点拨。

  (六)学习第4段

  (1)教师指着板书小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上夜班的阿姨睡觉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她的睡觉,冬冬走路很轻很轻;大姐姐学习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习,冬冬轻轻地开门,爸爸和客人交谈时,为了不影响他俩的谈话,冬冬说话很轻很轻。大家想想:冬冬为什么能这样做?

  (2)学生回答后,出示重点句子:“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别人挂在心间。”

  这里的“挂”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一个“把别人挂在心间”的事例吗?

  (3)指导朗读。“把什么......都、挂”读得稍重一点,“别人”、“心间”是次重音。

  (4)总结课文。(出示课文插图)这个小朋友的心中装着许多人,她每时每刻做什么事情都会想到他们,我们要向她学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把别人挂在心间。

  (七)谈话导行

  (1)冬冬真好,做什么事情都把别人挂在心间。你也是这样做的吗?

  (2)学生回答后,表扬做得好的,启发大家向冬冬学习,时时处处想到别人。

  (八)听写句子(《课堂作业》第6题。)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别人。

  (九)作业

  《课堂作业》第4、5题。

  板书设计:

  40、轻一点,再轻一点

  脚步做什么事情

  开门轻一点,再轻一点都要把别人

  说话挂在心间

  读、想、填、说、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会认五个生字。

  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的离不开空气。

  教学准备:

  课件或录象(出现空气在水中、在空中、在物体中、在身体中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前几课我们学习的都是关于科学的课文,了解了电脑棋手、认识了茅以生,知道了达尔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

  二、读课题,质疑:

  齐读课题:注意“哪”字的读音:

  板书:那、哪,进行区分。

  再读课题:注意语气,质疑:什么句?为什么没有标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题目不加标题的常识。

  三、自由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

  3.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

  4.熟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

  小猴在哪里找空气?找到了吗?它知道了什么?

  5.自学感悟。

  四、交流汇报:

  1.小组交流。

  2.合作填写表格:

  空气所在肺里

  作用供氧气

  3.总结:空气究竟在哪里?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愿结合,人数、形式自选。

  2.练习朗读。

  3.汇报、评议。

  六、布置作业:从下列作业中任选一项。

  1.调查、了解空气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2.续写课文。

  3.设计关于空气的手抄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3-16

小学语文教案05-29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秋游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