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05 16:56: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根据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领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感情色彩,在练笔时进一步把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生活也添上诗一般的色彩。

  【教材分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山里朋友”的特点感受作者探访山中的“朋友”是的心情,揣摩与“朋友”互诉心声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熟读,疏通生字词,摘录好词好句;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课时目标】

  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一、重温课文,走入新课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1、齐读标题,重读“访友”。

  2、重温课文内容,作者访了哪些“朋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感知那如诗如画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精彩句、段。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法迁移,训练读写。

  反复诵读以上句子,仿照你最喜欢的句子的表达方式,写写你所熟知的景物。

  1、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把此段改成小诗一首:

  你好,清凉的山泉!

  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

  2、仿写:

  你好,可爱的蝴蝶!

  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

  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结课文,课外延伸

  1、在读课题,说说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拿出笔来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哄()

  骗()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三、指导阅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小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课内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问题()地微笑

  二。按要求积累词语。

  例:越想越生气

  越

  越

  越

  越

  越

  越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发愁忽然听见莎莎大叫起来妈妈床单上有一只花壁虎快来看呀。

  四、按要求摘录书上的句子。

  回到家里,伊琳娜动手做实验。她。哎呀,不一样,水三二。

  五、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 )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 )地笑了。

  1.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朗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说说你的理由。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这首诗,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追求知识的欲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用具:录像、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脑出示课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它靠的啥办法?你们也来模仿老师问一问大家。读一读。

  二、学习

  1.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后数

  一数共有几小节?(6小节)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a开火车读词

  老师看看大家字词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开火车好吗?

  b做多音字“得”的练习

  这篇课文有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三次的读音各不相同,我们来做一个练习。(结合电脑出示的句子练习)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

  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哪几个小节是介绍这几种植物的?

  3.小组合作学习: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读一读那个小节。

  2)说一说这种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蒲公英:

  1)蒲公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植物,哪个小组是学习这个小节的,你们来说一说。

  2)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蒲公英美不美?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读出来。

  苍耳:

  1)你们见过苍耳吗?谁来说一说?

  2)课下同学们找了有关苍耳的资料,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苍耳,谁来摸一摸,什么感觉?

  1)哪个小组愿意把感觉给我们介绍!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来验证一下。

  3)为什么苍耳能够挂住动物的皮毛?

  石榴:

  1)同学们你们吃过石榴吗?什么味道呀?

  2)石榴妈妈的胆子更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看一看。

  3)哪个小组给我们说一说看懂了什么。

  4)有语气地读一读

  豌豆:

  1)找小组来说一说;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

  3)你觉得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大家说豌豆炸开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我们怎么才能读好?

  5)集体再来读一读。

  总结:这四种植物多么有趣呀!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个小节,就坐在位子上读一读!

  1)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就这几种吗?你还知道其他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2)看录象

  3)请同学读第六节,想: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留作业:

  老师觉得你们就是会观察爱思考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把这种好习惯带到课下,到大自然中多看看,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你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四、作业:课下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植物,去查找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做一期展板,展示出来。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第一、二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交流平台口语交际

  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第四课时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展示台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

  展示台

  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 摔下来

  老麻雀 飞下来 掩护 准备 搏斗

  猎狗 张开 露出 愣住 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 )次写( )最后写( )。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全篇描写的情境。

  (引导学生边读文章,边想画面,读着,想着,课文中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仅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而且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2.提示:读屠格涅夫写的故事,就好像在看一幅一幅的画,现在就想办法,把课文写的,把我们看到的画面,画下来,好像在画连环画。你们一共看了几幅画呢?

  学生随手用简笔画形式再现课文情境。

  ①猎狗跑在我前面

  ②小麻雀被风刮下

  ③老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

  ④猎狗后退了

  3.再读课文,抓特点:

  (1)小麻雀怎样弱小?猎狗怎么庞大、厉害?

  (用……画出有关词语)

  板书进行对比。

  凭借已创设的情境,通过鲜明的强弱对比,使小麻雀、大猎狗的形象格外鲜明,为理解重点部分作铺垫。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突出对比,进一步渲染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凭借情境引导儿童在热烈的情绪中思考。在这里从故事的开头一下子引向故事的结果,启发学生从意外的结果中,关注故事的经过。即引导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4.配乐默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进一步提问:①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突出“绝望地”)②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为什么要飞下来?

  结合分析句子:“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因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所以是“安然的”。

  既然没有危险,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课文上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是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然大物)

  既然是“强大的力量”就不是轻飘飘地飞下来,是充满着对小麻雀的无限的爱,是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的,所以老麻雀的“飞下来”是很有分量的。课文打了一个比喻“像一块石头似的”,后面的动词是“落”而不是“飞”。

  画下表现老麻雀这一形象的词语。

  5.齐读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词语: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扎煞起羽毛”“绝望地尖叫”

  “用自己的身躯掩护”“拯救自己的幼儿”

  “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不能安然地”“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一种强大的力量”

  放音乐朗读,启发:

  这一切,猎狗有没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来的行动愣住了,惊讶甚至害怕、后退。

  6.指名读第六节。

  二、总结: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四、指导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38个新词的意思,能写出"埋伏""顺从"的近义词。

  2.能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用"思念"、"津津有味"造句。

  3.初步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4.感受边防战士精心喂养、护理受伤小猴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边防战士精心喂养、护理受伤小猴子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

  3.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第一段,理解"深山密林、不翼而飞"等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推想内容。

  (1)出示课题:17密林怪客

  什么是"密林"?(结合理解"深山密林、边防")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通过讨沦,归纳:①怪客是谁?②怪客是怎样被发现的?③怪客干了什么怪事?这件事的结果怎样?

  2.带着以上问题,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3.自学课文。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生字要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识记字形。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完成课堂作业1。

  (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4.检查自学。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潜、侦、缩、蹿、梭),记住字形,重点指导(缩、津、窜、逮)。

  (1)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好长句子。

  (3)比一比,口头组词:

  炊()蹿()帽()驻()潜()

  吹()窜()冒()住()替()

  (4)质疑问难。(通过讨论筛选出重点研讨的问题)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按课后问题4的提示,给课文分段(交流反馈)。

  6.学习课文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怪事发生在哪里?怪事怪在哪里?

  (2)讨论、交流。

  ①怪事发生在哪里?(发生在密林深处的边防军驻地)

  ②怪事怪在哪里?(板书:接连几天、都、奇怪、不翼而飞。)

  理解"不翼而飞"

  A查字典理解"翼"的意思。

  B什么是"不翼而飞"?课文中是指什么?

  ③谁能读出奇怪的语气来?(抓住板书的重点词语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师生共同小结:这一段主要讲边防军驻地出现怪事。(板书:出现怪事)

  7.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读通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二至第四段(第2—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左顾右盼、一拥而上、津津有味、一跃而起"等词语的竟思。

  2.感受边防战土爱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潜伏、侦察、静悄悄、启明星、紧缩、左顾右盼、一拥而上、

  津津有味、一跃而起、眼疾手快、温顺

  (1)这件怪事到底是谁干的呢?这引起了边防战士的注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好吗?

  1.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6自然段)。

  (1)默读第二段,按照"潜伏侦察、发现怪客、围捕怪客"找到相应的自然段。

  (2)研读"潜伏侦察"。

  ①轻声读写战士们潜伏侦察的部分,划出说明战士们潜伏侦察非常艰苦的词句。

  ②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环境恶劣,侦察的艰苦。

  板书重点词语(戴防蚊帽、耐心等)。

  ③朗读指导。

  (3)研读"发现怪客"。

  ①齐读第4自然段,抓住词语"紧缩",读好最后一句话,读出当时紧张的气氛。

  ②默读第5自然段,圈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

  ③讨论。

  板书重点词语。(睁、左顾右盼、跳、一拥而上、掀开、抓着、抢着)·联系上下理解"一拥而上、津津有味",动作理解"左顾右盼"。

  引导学生了解竹架上的饭不见的原因。

  (4)研读"围捕怪客"。

  ①指名读,哪句话表现战士勇猛的样子?理解"一跃而起"。哪句话表现猴子机灵的样子?理解"穿梭"。

  ②感情朗读。

  (5)朗读课文第二段,师生共同小结:这一段主要讲边防战士经过潜伏侦察,终于发现了怪客。板书:发现怪客。

  3.学习第三段(第7—8自然段)。

  (1)其他猴子跑了,可有一只小猴子却被战士逮住了。出示句子:"班长眼疾手快,一把把小猴子逮住了。"联系上下文说说"眼疾手快"的意思。

  (2)默读第三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3)划出说明战士们精心喂养、护理小怪客的词句。

  (4)读读议议,体会战士们对小猴子的爱护之情。

  (5)除了喂养、护理小猴子,战土们对小猴于的爱护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出示句子:战土们理解小猴子的心情,把它送回了竹林。

  "小猴子的心情"是指什么?战士们把小猴子送回竹林说明了什么?

  (6)齐读第三段,小结:战士们精心喂养小怪客,并把它送回竹林。板书:喂养怪客。

  4.学习第四段(第9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当被送回竹林的猴子带着一大群猴子再次来"做客"时,战士们的心情怎样?从哪句话中看出来?

  (2)出示句子:看到这情景,战土们乐得脸上像盛开的山茶花。

  ①"这情景"是指什么?

  ②把什么比作了山茶花?说明了什么?

  (3)齐读第四段,小结,板书:引来怪客。

  5.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我们要向边防军叔叔学习什么?

  6.作业:完成课堂作业3、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用"思念""津津有味"造句。

  2.能根据提纲复述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让人看到隐藏起来。(潜伏)

  (2)为了弄清情况而活动。(侦察)

  (3)很快地跳跃起来。(一跃而起)

  (4)形容很有味道、很有趣味。(津津有味)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发展顺序写的?

  板书:出现怪事——发现怪客——喂养怪客——引来怪客。

  3.指导复述。

  (1)引导学生理清复述要点。

  出现怪事:地点怪事

  发现怪客:侦察怪客出现

  喂养怪客:喂养护理

  引来怪客:感谢

  还可以让学生在本子上根据上面的思路,分别摘录重点词句,帮助复述。

  (2)自由准备(要求: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指名复述,评议(重点:过程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同桌互相说。

  4.指导造句。

  (1)用"思念"造句。

  ①出示原句:小猴子是在想念妈妈、思念伙伴。

  谁思念谁?为什么思念?思念的对象可以是值得敬仰而离别了的人,也可以是值得怀念而离别了的地方。

  ②指名说,完成书面作业。

  (2)用"津津有味"造句。

  用同上方法指导,注意从"津津有味"的两种含义上去开拓学生的思路。(吃东西很有味道、很有趣味。)完成课堂作业。

  5.补充句子。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说说补充部分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

  6.作业。

  (1)听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2。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春笋》教案08-26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08-25

小学语文《天马》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识字的教案08-25

小学语文《咏柳》教案08-31

小学语文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