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02 10:51:4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写的是印度挑水工,用两只水罐挑水。一只完整无损,另一只有裂缝。后来当有裂缝的水罐感到惭愧的时候,挑水工与其对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世上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给人类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接受教育。

  2.能自主学习课文,并通过合作拓展思路发展交流能力,抒发自己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或深或浅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四年级的学生可能有些困难,应对的策略是精心设计,形成读书系列活动,并通过合作、交流能有所领悟。

  教具准备:1.挂图 2.关于“鲜花”的动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着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读题、说题

  1.读题:一路花香

  2.说题:(1)说到花,我们脑海里会自然浮现怎样的一幅图画?会用什么词来 来描绘?

  (2)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有关花的词语。

  (3)说到“花香”,我们又会想到哪些词呢。

  (4)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关于“花香”的词语。

  3.请学生扣住“路”字设置疑问。

  二、读通课文。

  1.谈话: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本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学习第二小节。

  1. 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到这只破水罐很惭愧,他惭愧的是什么呢?请大家去读一读第二小节后,我们再来交流。

  2. 学生读文讨论:

  (1) 是啊,这只破水罐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挑水任务而惭愧,为连累了挑水工而惭愧,你们看,他多伤心啊!

  (2)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破水罐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自己练练。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1.我觉得他读得还不够伤心;2.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难过、伤心的水罐。3.这是一只充满歉意的水罐。)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只破水罐的话。/sjbwz/

  (3) 齐读第二小节。

  四、作业:

  1.找学习伙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拓展思路发展交流能力,抒发自己感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一、复习导入

  引读第二小节。这是一只充满歉意的破水罐。

  二、学习第三小节。

  1. 引读:可挑水工却不这么认为,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挑水工的话读一读,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自主——合作(先考虑,后小组讨论)

  2. 师生交流:体会挑水工说话的艺术性,他循循善诱,从破水罐的角度出发,用事实说话,让破水罐从生活实践中去感知自己存在的价值。(适当设计一个学生提问: )

  3. 小结:是啊,挑水工真聪明,他知人善用,恰倒好处地利用了破水罐的裂缝,浇灌了一路鲜花,使这条路上充满了鸟语花香,给自己,给破水罐,给主人,更给所有从这条路上走过的人,带来了 —— 一路花香,带来美的享受。

  板贴:

  4. 让我们一起来把挑水工的话读一读,再次体会挑水工的聪明和良苦用心。

  三、抒发感受。

  1. 听了挑水工这番话,这只有裂缝的水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你能把他的想法写下来,再跟大家交流,好吗?

  2.学生写,交流。

  3.指名一人读(对破水罐自己说) 你写得真好,不过这时瓦罐会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说这些话呢?(自信 快乐 高兴)

  4.你能快乐地、自信地把你写的话再读一遍吗?

  还有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那把他说给你的同桌听,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若无其事”等新词。

  2.借助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细读“救幼龟”语段,讨论人们不同的态度,分析人们“救”与“不救”的原因,感受自然现象的复杂性,体会关键词在文章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预设】

  (课前谈话)(厄瓜多尔、加拉巴哥岛、西班牙、大海龟-巨龟之岛)

  1.你知道关于太平洋绿龟的哪些信息?(资料一)太平洋绿龟名片

  名称:太平洋绿龟,又名绿海龟

  产地:多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食性:以鱼类、海藻等为食

  天敌:蛇、沙蟹、食肉鸟等

  繁殖:岛上产卵—筑巢孵化—幼龟归海——海中成长

  2.了解幼龟归海的危险:(资料二:课文第二自然段)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3.认知几种食肉鸟:嘲鸫、海鸥、鲣鸟。

  一、正音,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题目意思。组词;知道“道”的多种意义;初步对课题释义。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我们摘录了课文中写太平洋绿龟、食肉鸟和人们表现的词语,读词正音。(出示1)探、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鱼贯而出、

  (出示2)啄、企图、颓丧、饱餐一顿、响彻云霄

  (出示3)若无其事、愚不可及、气喘吁吁

  说说需要引起自己注意或要提醒大家的字词。

  3.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想一想,人们与绿海龟、食肉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预设学法:尝试说——看图表选择“关键词”说——同桌练说

  二、细读“救幼龟”语段,感受自然现象的复杂性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救幼龟”的语段,也就是课文的第3、4两个自然段,来看看人们当时为什么要救。读了课文,我发现当时对于要不要救这只幼龟,人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哪些人打算救?谁不打算救?

  板块一:“救,还是不救?”

  【救】哪些句子写了“我与同伴”的态度是打算救。

  1.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关注点:紧张、焦急、“你得想想办法啊!”等)

  2.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关注点:不能见死不救、一片、呼喊等)

  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不能见死不救!”

  “不能见死不救!”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

  【不救】哪些句子写了向导的态度是不救。

  1.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关注点:若无其事、“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板块二:“为什么要救,为什么不救?”

  1.说说人们这么做的理由,用“因为……所以……”作答。

  ①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②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④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⑤下文中的后果

  ……

  2.聚焦一幕,说说“我和同伴”为什么要救那只幼龟?而向导不打算救幼龟?

  (“救”的关注点:企图、拉、啄)

  (“不救”的关注点: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探)

  3.出示“自创一幕”:我看见一只幼龟爬出来巢穴,一只嘲鸫飞来啄它。他们让向导去救幼龟,向导抱起小龟走向大海。为什么课文中要把这一幕写得这么详细?

  4.读第3、4自然段。

  三、存疑进入下文学习,探讨“自然之道”的内涵

  出示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细节描写中寻找答案,在下节课继续探讨

  四、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9课第五题。最后一小题改为:

  ★(4)我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1、剖析教材;

  2、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教学程序;

  4、教法及学法指导;

  5、作业训练;

  6、板书设计;

  7、说课小结。

  一、教材简析

  《苦柚》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的是一位小姑娘以低廉的价钱把柚子卖给一位老华侨,并如实地介绍了自己的柚子,还拒收老华侨的赠款,受到人们赞扬的事,反映了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该课与《古井》、《峨眉道上》、《渡船》构成一个教学单元。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边读一边想,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要了解一边读一边想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要知道读一篇课文应该怎样一边读,一边想,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并逐步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由于本课内容多以对话形式表现,并注重人物外貌描写,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中重点词、句、段,联系全文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下篇课文《渡船》的学习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实际是小学语文基本功的同义词。这个基本功包括知识也包括能力,而且是两者的结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字新词,会用“赞叹、崭新”造句。

  2、体会人物外貌的描写,了解小姑娘卖苦柚的经过,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学会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

  3、依照课文,学写对话,突出表现人物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上述四项教学目标,既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性。

  教学重点:理解小姑娘卖苦柚的全过程,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体会老华侨被小姑娘真诚所打动时说的两句话的含义。那两句话是老华侨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是对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心灵的赞叹,要正确地理解和体会这两

  句话的深刻含义,必须联系上下文,分析小姑娘言行并反复地品味,才能领悟到,所以把老华侨说的这两句话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精讲多读,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阅读教学法,并辅以电化教学,通过个人读、集体读、轻声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在品析训练中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科学地安排教学结构。我们讲读一篇课文,都要把握住教学重点,讲读时才能省时高效。一般说来,课文重点句、段(中心句、段)明显的,可以用直奔中心的讲读方法进行教学,《苦柚》的重点句是明显的,运用直奔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合理而科学的,所以我讲读这篇课文时,一开课就直奔课文的重点部分--第5节至第25节。讲读了重点部分,然后比较粗略地讲读开头第1节至第4节和结尾的第26、27节,这种直奔中心的教学方法,突出了重点,也容易突破难点,主次分明,结构完整,又节省了教学时间。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直奔重点(第5节至第25节);再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2)解决思考练习1和3中(1)题,并且用“崭新”造句。

  第二课时:粗略讲读开头的.第1-4节和结尾的第26-27节,解决思考练习2和3中的(2)和(3)题,并用“赞叹”造句。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理清层次,把握结构,概括中心,总结写作方法,布置作业。

  下面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围绕老华侨与小姑娘的对话,抓住关键的语句,巧设问题激发思维,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课文的中心以及人物的品质,然后再居高临下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品析语言,内化语言,形成语言的能力。

  讲读时我紧紧抓住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一)以老华侨与小姑娘的对话为主线;

  (二)以读代讲贯穿始终;

  (三)语言训练贯穿其中。

  关于主线,我抓住这样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

  1、幻灯出示:一边读一边思考,“苦柚能变甜吗?”听对话录音,在课文中划出重点词和重点句。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反映小姑娘诚实,善良?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设计这几个小问题:

  (1)小姑娘怎样向老华侨介绍自己的柚子?

  (2)小姑娘为什么劝告老华侨少买她的柚子?

  (3)从上面对话部分小姑娘的语言中,你觉得小姑娘是怎样一个人?

  借助这些问题,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接着指导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老华侨拉着小姑娘的手连声说的那句话,体会老华侨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以问促读”是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熟读精思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好办法。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理解词句,分析语言为中心,加强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的以读代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层层深入,使语言训练步步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

  大纲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那这个能力和习惯是如何培养的呢?当然要靠读书训练。所以大纲又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而语言分析法和朗读法是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旨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这两种方法,抓住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辨析句子,改换句式等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在品析中加深理解内容,提高语言能力。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朗读法教学,加强读的目的性,通过读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和对人物美好心灵的感悟,这样也避免步入串讲串问,耗时低效的误区。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通过课文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本课,我指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联系全文,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做人道理。以读为主,以问促读,贯穿全课时始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结合幻灯出示的迁移题,让学生试说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五、课堂训练与作业设计

  语文课要借助字、词、句、段、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已是大家达成的共识。本课教学中,听的训练是--听对话录音,把握朗读的基调,听同学朗读,听清问题,听出精彩之处。说的训练是——在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时结合幻灯出示的迁移题,让学生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读的训练是——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教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作业设计,写的训练——抄写生字、新词。解释重点词语“赞叹、崭新、郑重其事、意味深长”,并用“崭新”造句。

  六、 板书设计

  板书不在多,贵在精要。精要的板书就是力求使静态的文字和符号变成学生头脑中积极而有效的思维活动。这就是“静中有动”。我在板书设计时,抓住老华侨买柚子(也就是小姑娘卖柚子)这个重点,在教学中紧扣“买”和“卖”,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再具体看板书,可以立刻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图示,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七、说课小结

  我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两个特点:

  1、握住教学重点进行教学。体现教学的目标性和实践性。

  2、把握住训练重点进行训练。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全面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的:

  1. 学习如何写线路,了解当地地名的由来。

  2. 读背成语和名言。

  3. 写好带有木字旁的字,注意它的变化。

  4. 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画出家庭住址示意图,说说附近地名的由来。

  成语的熟记、理解。

  能用流畅的语言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写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能画出示意图。

  介绍附近地名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读小芳写的住址和走法。

  思考:小芳使用了哪些关键词儿来讲清楚走法?

  小结:地名、方位词、数量词。

  二、学生试写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介绍。

  评议:看是否写清楚明白。

  三、你家附近有哪些地名?选一个谈谈它得名的由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和名言,理解成语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 自读成语。

  2. 抽读,正音。

  3. 说说成语的含义。

  4. 背诵。

  5. 读名言。

  6. 介绍其时代背景和含义。

  7. 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 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2. 读小提示。

  3. 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用流畅的语言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把朋友带到自己家中,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的情况呢?

  思考:介绍些什么?

  1. 朋友的名字、年龄,就读学校,家住哪儿?

  2. 朋友的优点。

  第一次做客该怎样做?

  二、分组练习。

  三、集体交流,评议。

  四、布置作业

  1、写四个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2、设计一张家庭地址的名片,上面要有家庭地址,走法及示意图。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懂得借条、收条和领条的不同用处,初步学会三种条据的书写格式,能区分这三种条据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种条据的不同用处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时,内容要点的确定与文字组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懂得借条的用处,理解借条的写法,学写借条。

  (二)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交代学习任务。

  2.知道借条用处。

  (1)自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并思考:

  ①谁向谁借书?借了多少书?为什么要写借条? ②写借条有什么用处?谁写借条给谁?

  (2)讨论小结

  3.掌握借条的写法。(格式和内容)

  (1)借助课文中借条范例,自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想想:借条分几部分写?每一部分应写在什么位置?

  (2)边投影边讲解边讨论。①映示“今借到”。讨论:写在什么位置?表示什么?②映示“正文内容”。讨论:正文格式要求是什么?应写清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③说说正文的写法。④映示“最后部分内容”。讨论:最后还得写上什么?写在什么位置?

  (3)小结。

  4.认识、书写大写数字。

  5.练习写借条。

  (1)修改有错误的借条。(投影片)今 借 到 学校实验室烧杯10只,3月2日归还。三(1)主实验员 张红 3月1日

  (2)根据下面内容写一张借条。(小黑板)教室里有一张椅子损坏了,劳动委员王新刚向学校总务室主任借一把锯子,一把榔头。借用日期12月20日,准备第二天用好后归还。

  ①学生各自仿写。②集体交流评议。③学生自我订正。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草原》教案12-20

小学语文《瀑布》教案06-25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3-16

小学语文教案05-29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02-2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