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27 12:29: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的发明及的演变过程,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把“笔的演变”介绍清楚。

  4、在了解“笔的演变”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改进一种笔,能够把未来的笔介绍清楚,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能够把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第三、四课时

  一、能说会道:

  我们日常与朋友沟通是通过口头的语言传递来完成的,口语的表达是需要反复训练的,下面我们就进行口语的表达的训练,看看谁口齿最清楚,最能说会道。

  (1)将课前搜集的关于笔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出示课件:笔的发明及演变的过程。

  (3)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一种笔介绍给他听:注意把笔的结构、质地、发明及演变的过程说清楚。(可以采用“笔的自述”、“笔的对话”等拟人化的方法表演。)

  (4)指名汇报,集体评议修改,看谁说的好,演的棒。

  (5)回家后讲给家长或邻居听,请家长或邻居评议。

  二、笔下生辉:

  平时喜欢写作的同学,现在是你大展才华的好时机,看谁写的文章最出色。

  (1)你最喜欢哪种笔?你了解它吗?(可以从它的外形、质地、结构、功能和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去思考。)

  (2)小组内交流:展开合理的想像,未来的笔会是什么样子,会具备哪些新的功能。

  (3)打好腹稿,写出初稿。

  (4)班内交流,集体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5)自己修改初稿,读给学习伙伴听,征求意见。

  (6)把你们习作读给家长听。

  三、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是看图、根据图意编故事并表演。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段文字和五幅图画。文字有四句话,前两句是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内容,能完整有顺序叙述出来。后两句是引导同学联系身边曾经发生过的类似事情(同学之间、小朋友之间产生矛盾最后化解),选一件以小组为单位编小剧本,并分配角色、组织对话在全班表演。插图描绘的是两个小朋友打架之后分别去找哥哥、姐姐告状,哥哥、姐姐领着他们向对方道歉,然后大家在一起愉快地玩游戏的情景。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意,并能完整清楚地叙述出来。

  2.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相似事情,以小组为单位编个小剧本,合理分配角色表演出来。

  3.培养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运用适当的语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想象图上人物的对话内容。

  2.能把身边相似事件编成小剧本,并表演出来。重点是采取适当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来化解矛盾。

  〔教学准备〕

  文中插图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5幅插图和说话要求的前两句,使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前一部分内容是看图正确理解人物对话,并有层次叙述表演出来。

  2.同桌讨论,自由练说。

  同桌之间相互补充,练习把图上内容说清楚、完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物心理、选择适当对话并表达出来。

  3.请同学把图上内容完整地讲给全班同学,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从理解得是否合理、对话是否准确表达了图中人物的心理这些方面来评价,为下面环节做好铺垫。

  4.出示说话要求的后两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5.小组交流,充分练说。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事件并合理安排角色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把事情演得生动。(重点是合理安排对话和表现人物的心理。)

  6.全班表演,大家评议。

  引导学生有依据地评价优胜小组。

  注意:要掌握分寸,要在第3步基础上进行评价,但要注意事件是否真实。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学习呼唤着学生主观感受的表述,内心情感的流露,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正因为如此,教师该如何把课堂中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该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好读书的空间,处处给他们心灵的自由,让他们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去研究,并且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呢?下面的教学片段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课例:浙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了不起的女孩》教学片断:

  师:我们非常想知道活动中评审团是怎么同意李欢参加的?现在你们是李欢的后援团,我就当一回评审员。希望你们抓住机会,向我推荐她,行吗?

  生:行。

  师:你可以选一个角色,为李欢现身说法,可以当她的亲属,像爸爸、妈妈、爷爷等等,也可以当她的同学、老师,推荐时,有两点要求:第一,抓住李欢的事迹,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你得理解它,然后用自己的话向我推荐。第二,抓住李欢的情感,用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动我,这样对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我为李欢的到来毫不犹豫地投赞成票。

  (边说边出示)

  要求:(1)抓住事迹--理解--推荐 晓之以理

  (2)抓住情感--朗读--感动 动之以情

  生:(自学)

  师:可以与周围的小伙伴合作,选择相关的内容来准备,文中没有详细写的内容,可以联想。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身份,再推荐。

  生:评审员,您好!我是李欢的同学,我要推荐她。因为我非常敬佩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一般同学都要七八点钟完成,而她患了"肌肉营养不良症",她每写一个字都要用出吃奶的劲,常常到了十一二点钟还上不了床,我觉得她是一个顽强的女孩。(生板书:顽强)

  生:评审员,您好!我是李欢的同学,我经常到她家去玩。有一天,我到她家去玩,看见李欢摔了一跤,可她不让妈妈来扶,而是自己艰难地爬起来。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要叫妈妈帮我扶起来,还要哭着撒娇。但她非常坚强,她妈妈还对她说?"我们的生命……"李欢懂事地点点头。我觉得李欢很了不起,很懂事。(生板书:懂事)

  生:我是李欢的老师,她每门功课成绩都很好,是三好学生。有一次我去家访问时,看见她的床前贴满了剪纸作品,很出乎我的意料。(生板书:有出神入化的剪纸技巧)

  生:(描述剪纸作品),理解。

  生:我是李欢的爸爸,有一次她从床上摔了下来,我在后面偷偷地看着,而她妈妈也铁了心,没有去扶她,而是让她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使我明白了她妈妈这样做的目的。

  师:在你眼里,你的女儿怎样?

  生:非常有毅力,很坚强。

  生:(一名男生)我是李欢的妈妈,有一次,她躺在病床上,要我把课本念给她听。我看她那虚弱的样子说:"算了,我们不学了。"她摇摇头说:"妈妈,你念吧,我将来还要考最好的大学呢!"我很感动,她虽然患的是绝症,但不放弃学习,对前途充满乐观。(生板书:前途乐观)

  ……

  师:多难得的女孩啊!李欢有这么多的优点,她在这样的时候都没有放弃自己,她真了不起,我被你们的推荐深深地感动了,能否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反思:

  小语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听起来感人肺腑,有的讲起来绘声绘色,有的演起来惟妙惟肖。然而总有一部分同学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每篇文章的教学都是一个套路,老师讲,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正如一首顺口溜唱的:一本教材一支笔,先分段落后释义,中心思想字词句,学生不辨东和西。确实,传统阅读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带着问题读书,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教师始终处于领导者的地位,牵着学生走。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被动思考状态,谈何研究、发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是的,学生需要研究学习,他们渴望开放与挑战,他们需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试想,如果造物主把人都造得一模一样,这个世界肯定不精彩,语文课的教学也是如此,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读书空间,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参与、去研究、去发现,让他们潜心读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好!上述的教学片段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学生们在课堂上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诉说。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开放教学思想,解放学生头脑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教育思想的落后,走向了繁琐分析的误区。课堂上,教师满堂讲,满堂问;课堂外,……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往往按照教参,不敢越雷池半步,"疱丁解牛"式地串讲课文,把生动的课堂教学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在一次次对学生答案的规范中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创新的意识。其实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的,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悟性,激发学生的灵性为目的。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执教者能跳出以课文解读课文的小圈子,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发现。在进行重点研读,感受李欢的精神时,没有像以往那样,提一些问题,由学生划词句,谈理解,而是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以她的亲人、老师、同学或朋友的身份向评审员(老师)推荐,为李欢现身说法。可以抓住事迹说服人,也可以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打动人。这里没有一问一答,没有肢解课文,课堂气氛是那么融洽、和谐。也正是因为有了宽松的课堂气氛,有了浓浓的研究氛围,学生才能学得兴致盎然,才能迸发出思维的创新火花。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情感、有灵性,怎能不细心地呵护他们?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读书、去感悟、去研究、去实践、去创造、去表现,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才会学有所成得。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放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探究

  "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与发现?"这是美国教育方法的艺术。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和情绪,这些人的主观内部状态,对人的注意力分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少年儿童而言,更表现出好奇心、求知欲,以及一种追新逐异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起热烈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满腔热情、兴味盎然地投入探索研究活动,同时增加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尽可能地多留给学生动眼、动脑、动口的时间。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同时也支持学生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合作学习与创造。

  课例中,执教老师在教学时不是繁琐地提问,而是注意根据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研究体验:如果你是李欢的亲人、同学,你们会怎样向评审员推荐?怎样用事迹来说服评审员,用感情朗读来感动评审员?过去依靠问答才能说出的内容,现在完全由学生口中自主说出;过去由老师指导的"有感情朗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现在学生为了感动别人,自发地努力读好,从由"让我读"变成了"我要读",而且"我要读好";过去是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现在变成学生向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为了把理晓通,把情动真,就需要努力,这种努力,完全是学生自发的,自主的。他们的发言句句在理,他们的朗读声情并茂。在课堂上,面对形式多样的情境,面对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研究活动中。教师也不再是一锤定音,至始至终是个倾听者、点拨者,这样的语文学习也变得更有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去尝试、去研究。他们会是最好的参与者、发现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也是丰硕、独到的。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开放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有位教育改革家说过:"如果在封闭的低层次环境里呕心沥血,充其量呕出?"遗老遗少",就像婴儿被狼叼走后养大,再勤奋也不过是狼孩的智能。"语文课的空间是很大的,在课堂上,学生把本该教师提问的内容通过自主读书与自主研究完全主动地说了出来,再加上有感情的朗读贯穿于其中,课堂气氛是一般的问答所不能达到的。由于留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很大,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来表达学习成果。此时,学生的心灵没有压抑和束缚,他们的思维就像草原上驰骋纵横的骏马,较好地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权。对于枯燥乏味的事物,人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在上述的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情感来源于课文,灵感来源于课文,但又都高于课文,这是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潜心研究得来的。有一位男生在发言时说自己是李欢的妈妈,没有深刻的体会,没有认真地研读,学生会有这样的感受吗?在为李欢现身说法时,有人说是李欢的邻居、朋友、医生、护士、剪纸老师等等,这些角色书上都不曾提到,但正是学生有了深切的情感体验,有了深入的思考研究,他们才会想到那么多的角色。在自己被李欢的精神深深打动之后,他们才能对评审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此时此刻,学生已经不仅仅是在学习课文了,而是在以自己的情感在和"李欢"对话。正如叶老所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那就应该为我所用,而不能为文所困,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和魅力,才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里自由驰骋。

  确实,在语文的海洋里畅游,薄薄的语文书会变得厚重起来,开放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获取到意想不到的知识和能力。正因为如此,下课了,学生还意犹未尽,教师趁势布置:选一个角色,给评审员写一封信,推荐李欢。笔者特地注意了学生的作业,个个言之有理,情真意切。试想,如果在课堂上没有那么丰富的角色体验,没有那么深入的感悟与研究,学生会有这样深切的情感吗?

  问答出来的感觉是干涩的,而研究出来的味道是滋润的。语文的天地很大,学生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标准答案、一本本语文书。让我们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凭籍他们的聪慧,他们的热情,去尽情发挥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出现一道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亮丽风景。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怯生生”、“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学习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侧面反映文学作品魅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卡佳随人物命运而展现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就题质疑,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上拿的这本书了吗?书名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学生看书名齐答)。这本书不仅吸引了你们,也使老师深深陶醉其中,而且有一位小女孩还为它落泪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感受于这部作品给小女孩带来的——魅力(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魅”字书写。

  二、初读文本,大概了解文本内容。

  1、质疑,梳理问题。

  师:本单元的话题是“艺术魅力”,前面学的两篇文章都是直接以艺术作品的名称作课题的,但今天要学的文章,却直接以“魅力”作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发散提问,师梳理问题,把主要问题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吗?

  (在交流中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

  为什么卡佳会让人觉得有毛病?

  为什么见到汤姆后,卡佳会忧伤,会失望?

  为什么最后卡佳又同意卖掉汤姆?……

  三、细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情感。

  1、师:有疑问就得从文本中体会答案,现在我们再来细读,看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哪些简单问题。这样,如果我想请几位同学分部分读文本,你认为请几位同学读,他们又分别读哪几段呢?

  2、学生根据初读交流,给文本分部分,并简介理由,师作结。

  3、指名读文,正音。感知文本情感。

  4、解决质疑的简单问题。

  四、研读文本,体会卡佳表现的真实感情。

  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略了解了文本的内容,知道了卡佳很喜欢,也很同情汤姆叔叔这个人物,可是,在看戏的过程中,卡佳的很多表现却让人觉得她有毛病,你从哪里读出了她的这些表现?

  2、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勾画词句,在旁边作批注。

  3、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总结。

  4、带着你对卡佳的感受再读勾画的句子,体会卡佳的真情。

  第二课时

  一、情感朗读,引入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卡佳的情感世界,了解了她的表现并不是有毛病,而是源于她对汤姆的喜爱与同情的情意使然,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和卡佳一起感同身受吧。

  (生再读文本,体会情感)

  二、再现“拍卖”场景,精读文本,走进卡佳内心。

  1、随着戏剧一幕幕往下演,卡佳的心在一寸寸紧缩。终于,剧院里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让我们把这一幕在教室里演一演吧!

  2、生默读34~43自然段,自由分配角色,分组准备表演。

  3、挑选表演出色的几个小组在全班表演。师采访扮演卡佳的几个同学,引导对话:

  我听出,你在报“200块”的时候,声音哀怨而果决,为什么这样说?

  (在对话中理解“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句。)

  你为什么说不能把汤姆卖掉?

  (在对话中理解竞拍动因)

  三、体会卡佳的心情变化,探究“魅力”根源。

  1、字幕出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被拍卖给凶残的“红河”种植场的奴隶主莱格利,被鞭打地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地离开人世的有关内容,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2、师启思:正是因为卡佳读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正是因为卡佳知道汤姆叔叔是个忠厚善良,对人忠心耿耿、有情有义的好人,正是因为卡佳知道这样的好人被卖掉后悲惨的命运和结局,所以,她萌生了要尽一切力量救助汤姆的决心,由此出现了刚才的一幕。看来,引发卡佳心情变化,使卡佳做出惊人之举的原因是《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现在,你们知道了课题“魅力”指的是什么了吗?能说说这魅力是怎样产生的吗?

  3、学生交流、小结。

  4、后来,为什么卡佳会忧伤,会失望?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读有关语句,谈原因)

  5、为什么后来卡佳失望地答应卖掉汤姆?

  (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给卡佳留下的深深印象与现实演员对扮演人物的淡漠的反差,感受《汤姆叔叔的小屋》给卡佳带来的艺术魅力之深切!)

  四、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同学们,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引起一场战争的小说,是被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只要你走进去了,你就会切身感受到它的魅力。愿经典的文学作品照亮我们精神的殿堂。

  五、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或其他经典文学作品。

  板书

  魅力

  演出前:急切

  演出时:难过---愤怒

  演出后:失望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在九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口语交际课《皮球掉进池塘了》一文中,本应该设计四幅图,但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教材上出现了三幅图,给学生留下悬念,激起他们想出办法解决问题的兴趣。以提高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要求

  1、能根据三幅图的想象,画出新的图画,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能向别人说出自己所画的内容,培养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3、能动脑子,帮助小猴子想出巧妙的办法,把皮球捞出来。

  二、教学设想

  根据口语交际课要鼓励学生说、问、评,突出双向互动的特点,在教学中,以图为基础,以画为内容,以口语交际为目标,通过“看图、画图、说图、评图、讲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双向互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1、导课 讲故事

  有一群可爱的小猴子在池塘旁边的草地上玩皮球,他们你追我赶玩的非常高兴,当他们玩的正起劲时,一只猴子由于用力过猛把皮球踢到池塘里去了,猴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办!同学们谁能帮猴子想出一个好办法,把皮球捞上来。

  2、出示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

  图上除了小猴子以外还有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水里、岸边还有什么?)

  3、小组讨论;你们认为最好的办法。

  (1) 用长树枝把皮球捞起来。

  (2) 把石子投进水里,让波浪把皮球推到岸边。

  (3) 伸出的树枝倒挂下来,像“猴子捞月亮”一样把皮球捞上来。

  (4) 游到水里去捞。

  4、画画、评评

  (1)让学生画出你认为最好的一种办法,看谁画的最好。

  (2)指名说出你所画的内容。要求:说话声音要洪亮。

  (3)在上述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尽情地说。

  (4)小组为单位,先出最好的作品,参于全班的评选。

  5、说说、讲讲

  (1) 自说 , 把四幅图以讲故事的形式自己练说。

  (2) 互说 同桌相互说。

  6、 全班交流 要求把你编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7、 课外延伸

  把四幅图编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教案06-10

小学语文《星夜》教案06-16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