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23 09:52:2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同座位交流:你是怎么读的?

  (3)小组合作,看读的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第二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2)所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3)反馈: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第三部分。

  (1)默读句子。

  (2)指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自由朗读。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一读“我的发现”。

  4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

  5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6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3)指名读,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师给予适时讲解。

  (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分组合作学习。释疑,讨论诗意。

  (3)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指导:折有“横折”和“竖折”。

  2师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横折。3师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学生练习书写竖折。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揭示话题:介绍我的小制作。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具体,有条理。

  2练习。

  (1)小制作展示: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师巡回指导。

  (2)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3反馈: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2、联系单元“学习提示”学习读懂消息的一般方法,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对文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及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读一读单元“学习提示”,提示中介绍了读懂消息的方法。

  2、根据学生的汇报择要板书。

  3、揭示本课课题。

  审题:课文是一篇新闻报道,根据课题,说说报道什么消息。

  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多角度质疑。

  整理问题,指导解决方案,板书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几个问题摘要。

  二、初步感知全文。

  1、带着黑板上列出的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读通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划出回答问题的有关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做批注笔记,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体悟人物高尚品质,在读中理解人物思想变化。

  3、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进行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文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直奔中心。

  1、孩子们,我们学过《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盲姑娘安静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要想使安静重见光明需要一样东西——眼角膜(出示),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的薄膜,相当于相机的镜头,捐赠眼角膜可以使盲人重见光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捐赠眼角膜”有关的课文——18、《永生的眼睛》课题前有一个“”,说明这是略读课文,我们将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它学完。

  2、齐读课题。什么的眼睛?读——;永生的是什么,读——

  3、质疑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课文是题目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评价:会提问说明你们会思考,我喜欢爱思考的孩子。那么你们觉得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多读读课文内容,你一定有收获。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

  课文读完了,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吗?先来看看你能不能过“词语”这一关。谁敢读?

  捐赠盲人痛苦难忍给予与世长辞遵从热泪盈眶重见天日

  (个人读,处理多音字,齐读。)

  2、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都是有谁?(琳达、父亲、母亲和温迪)简单的说就是“琳达一家人”,他们做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琳达一家人捐赠眼角膜的事。)

  你们的确很棒,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一种概括文章的方法“要素归纳法”,即什么人做了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发现,就命名为“班要素归纳法”。

  会读词语了,也能概括课文内容,那么现在就来想一想“永生的眼睛”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1、这是你的看法,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但是要想深刻理解它的含义,还要细细读读课文,品味品味。2、不知道没关系,有我呢,老师出马,一个顶俩!)

  其实编书的叔叔阿姨们在单元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了,就是要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关键的词语来学习。那么这一课又怎么学呢?请看86页课前导读。

  三、紧扣“骄傲”,探究文本。

  1、请找出来文中含有“骄傲”的句子读一读。出示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骄傲”一词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自豪。那么“骄傲”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呢?请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2、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温迪为“我”和外公而骄傲,我们先想一想外公值得温迪骄傲吗?外公的那些言行值得骄傲,请画出描写相关语句。

  ⑴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

  “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引导:哪个地方让你骄傲?(痛快)

  师生对话。

  预设评价:你的回答毫不犹豫。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⑵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个人读。男生读。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而父亲则认为最珍贵的是“身体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是什么呀?为什么这些东西是最珍贵的?而父亲和母亲愿意死后捐赠这些最珍贵的东西,是因为他们认为(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同学们,我理解此刻你们的感动之情,但是此时的父亲并没有如此激情澎湃的说话,而是——平静地说。母亲去世了,此时的父亲伤心吗?伤心的父亲却又“平静的说”是因为他觉得(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⑶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你知道“美妙”的近义词吗?(神奇,美好,奇妙),盲童重见光明,美妙吗?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来感受吧。想象你就是一个盲童(配乐叙述)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你轻轻推开它,你就能看见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是一扇永远打不开的窗。你的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你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同学,看不到爸爸妈妈……如果这种痛苦延长到一天,一个月,一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此刻你最渴望什么?(光明)突然有一天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重建了光明,快来睁开眼睛看看这美丽的世界——(课件)

  ②重见光明后美妙吗?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美妙吧,读——如果一个盲童……

  帮助盲人重见光明自豪吗?让我们自豪地再读这句话——如果一个盲童……

  ③此时此刻,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安静、熟悉了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杏林子,那么,亲爱的孩子们,你除了感受到父亲这些可贵的品质外,你觉得父亲对生命又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这样的人值得温迪骄傲吗?难怪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3、外公让温迪感到骄傲,而“我”值得温迪骄傲吗?刚开始的“我”对捐赠眼角膜可是极力反对呀。

  “我”也是值得温迪骄傲的,因为“我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也正因此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4、文中还有一处含“骄傲”的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出示)那么,温迪有什么值得“我”骄傲呢?

  ①温迪有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是“我”的骄傲,读——

  ②对比出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温迪而骄傲。

  你发现了什么?琳达为什么要强调这个“14岁”呀?浏览全文,你有什么惊奇的发现?是啊,孩子们,14岁的琳达面对角膜捐赠表现的是拒绝、是哭喊,而同样的14岁,温迪的表现却如此不同。在对比中温迪在精神是如此可贵,难怪琳达会感慨,读——

  四、拓展升华,主题回归。

  1、琳达一家人的品质感动。其实有许许多多的人像父亲一样捐赠眼角膜,比如王飞越,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医生,当她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的时候,竟然做出了一个震惊的决定:(看录像)。

  你想对他们中谁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XXXXXXX,我想多你说:XXXXXXXXXX(琳达、父亲、母亲、温迪……)

  2、亲爱的孩子们,你琳达对捐赠眼角膜的态度之所以能有360°大转弯,温迪小小的年龄就有如此的奉献精神,都是受一个人的影响,对,是父亲,是父亲深深影响了“我”和温迪,也就是——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出示)

  那父亲留下的是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3、课前我们提出“永生”是什么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把?变成!)齐读课题——用心读——再读,把你的感悟送进去,把你的感情送进去,把这份情送给琳达一家人,送给王飞越,送给千千万万有爱心的人。

  五、补充结尾,延伸情思。

  课文学到这儿结束了吗?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 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 认真听,进行评议。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准带拼音的7个生字,理解“咆哮、滔滔不绝、纷至沓来、昔日、形容枯槁”等词语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的雄伟壮观与现在的奄奄一息,并了解导致瀑布枯竭的原因。

  4.从瀑布的变化中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准备:

  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大屏幕出示“葬礼”两字。参加过葬礼吗?参加葬礼的人们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是呀,人死的时候,亲人们会怀着无比悲伤的心情举行葬礼。然而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特殊的葬礼。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反馈预习:

  出示词语,读,理解难读的词语:

  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雄伟壮观 震耳欲聋 纷至沓来

  生命垂危 形容枯槁 奄奄一息 乘兴而来 失望而去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学生自学课文。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变化

  1.通过自学,你们一定记住了这条瀑布的名字,它叫——塞达凯拉斯大瀑布(练读)。

  相信你们也看到了它前后截然不同的样子,你能各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你喜欢它怎样的景色?

  2.感受瀑布曾经的雄伟壮观

  (1)学生读相关课文内容,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观。读后说说阅读感受:

  指导:

  ▲这条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的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 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千米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重点词:汹涌、咆哮、滔滔不绝、一泻千里、1万立方米、万朵莲花、震耳欲聋、30千米等)

  理解尤其:平时就很壮观,到了汛期,更加壮观。

  ▲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之中,感受着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2)看录象帮助理解。感受了这么壮观的瀑布,你的心情怎么样?赞美瀑布。

  (3)指导朗读。

  3.然而,这壮观雄伟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它永远只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加上“曾经”,再读前面的句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了解瀑布现在的奄奄一息

  电脑出示有关课文内容,教师配乐朗读。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那些词让你特别心痛?

  学生说体会;反复练读,看图片帮助理解。

  5.对比引读:

  曾经它是世界上最壮观点瀑布,然而现在——

  曾经它让巴西和巴拉圭人民无比自豪无比骄傲,然而现在——

  曾经它吸引了无数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陶醉不已,流连忘返,然而现在,它却让游客们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因为——

  6.了解原因:我们情不自禁的想问:是什么原因,让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瀑布也走向枯竭?

  (1)瀑布上游建起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2)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3)沿河两岸森林被滥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

  四、课堂练笔,唤醒意识

  1.过不了多久,瀑布将淡出我们的视野。于是,生态学家来了,环保专家教授来了,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来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也来了,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想一想:举行这次特殊的葬礼,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唤醒。让大瀑布的悲剧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2.根据课文中的提示,写写演讲词。站在即将消失的瀑布面前,面对广大热爱自然的人们,菲格雷特总统深情地进行了演讲。他会说些什么?

  3.反馈。

  五.出示菲格雷特的演讲稿。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沉痛悼念塞特凯达斯瀑布。因为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也许你们不会忘记,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流量最大的瀑布。你们不会忘记,昔日她那雄伟壮观的景象,曾经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共同的骄傲!

  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呢?她将逐渐枯竭,最后完全断流。昔日的风光不再有,留给我们的,将是这一片沉默的大山。

  这一切,都是谁之过?

  是那些乱砍乱伐树木的人们,用水毫无节制的工厂,恣意破坏环境的鼠目寸光之辈。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还能对这种行径熟视无睹吗?不,再也不能了。

  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保护自然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塞特凯达斯瀑布,你安息吧!

  你那惊心动魄的身姿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认字。

  2. 知道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思。

  3. 巩固以前学习的字词,会背诗歌《鞋》。

  4. 口语交际,懂得从小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教学重点、难点:

  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运用课上学会的方法学生活中的字。

  教学准备:

  自制识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能自己发现识字的规律,小结识字的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字。

  3.能将所发现的规律用于生活中的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平时在家里,你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干些什么呢?

  二、我会认

  1.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中出现的生字,爸妈会教给你们吗?看电视,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呢?

  2.学生拿出自制的识字卡片,分小组互相交流看电视时认识的字。

  3.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识字的方法,教师和同学评议。

  三、找规律识字

  1.出示熟字漂、飘、完、园、直、扁,读一读。

  2.同时出示 漂 、飘,你发现了什么?

  去掉偏旁就是票,念piao,这种去掉偏旁变成一个新字的方法叫减一减的方法。

  3. 那么我们给一个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方法就叫加一加的方法。(直+木=植)

  4. 请学生自己看语文书,认记生字。(可以小组合作)

  5. 用生字卡片检查。今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认记其它的生字。

  四、 读读想想

  1.小组学习:自由读,指名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告诉学生: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不同。

  如张字。

  3.你还知道哪个字,也和张字一样,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举例 楼老师 楼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习惯。

  3.熟读背诵《鞋》。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 小组合作读,请小组长检测。

  4.各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启发学生想象:大大小小的鞋之间会说些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小组学习。

  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

  4.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5.自由背诵小诗《鞋》。

  6.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课时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家做个家务事吗?

  2.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二、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一

  1.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注意?

  2.讨论交流。

  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a.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b.小组内表演。

  c.上台表演。

  d.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e.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二)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1.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2.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3.全班交流。

  (三)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该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争夺赛吧!

  1.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橘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被子、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队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2.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3.在队中进行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奖励一朵小红花。

  三、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些什么想说的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巩固轻声音节的读法;区别形近字;能正确使用量词;巩固要求会认的字;学习使用句号和问号;能看图说出意思完整的一两句话;能正确读谜语并猜出谜底;按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1.小黑板、放大的挂图或投影片(第六题的图)

  2.请同学收集谜语。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完成一--四题)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五》的内容(板书:复习五)

  二、练习第一题:读一读,注意轻声的读法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自己小声练习轻声词。

  3.指名读,要求读正确。

  三、练习第二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板书:

  几()气()云()

  机()汽()运()

  指名读一读,再说一说这三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三组字都是第一个字加个偏旁就成了第二个字。)

  2.口头组词。

  3.板书:

  土()力()车()

  士()刀()东()

  指名读一读,再说一说每组两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土“和”士“笔画相同,不同的是”土“上横短,下横长;”士“上横长,下横短。”刀“和”力“笔画相同,”刀“的撇不出头,”力“的撇出头。”车“和”东“前两笔相同,后面的写法不同。

  4.口头组词。

  5.指名一人在黑板上组词,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6.订正。

  四、练习第三题:选词填空,再读一读

  1.指名读题,讲清要求。

  2.选合适的量词写在括号里。

  3.订正。读一读。

  答案:

  一(杯)水一(本)书一(块)饼干

  一(双)手一(件)雨衣一(棵)梨树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上面有要认读的词语)。

  先自己小声练习读,再同桌互读、互听。

  2.指名认读,要求读正确。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24

小学语文《伙伴》教案06-23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6-23

小学语文《插秧》教案06-23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6-23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