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15 09:10:0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找出字的部首,提高部首查字的速度和能力;

  2. 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能给同类词语加上一个总的名称;

  3. 能正确地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句子,能按要求写判断句;

  4. 能找出句子中打比方的部分,理解比喻句的意思,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 能按时间顺序,把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二、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目标:完成1~4题

  二、过程

  1. 自学1~4题,用铅笔独自做题;

  2. 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

  课件展示正确答案,核对、订正;

  小结:1)左右两边都是部首,一般查左不查右;

  2)半包围结构的字查外不查内;

  第二题

  补充:1)几个人同时说,同样的话( )

  2)由于受感动面产生恭敬,敬佩的感情( )

  3)不分白天黑夜( )

  4)好多人紧紧地围在一起( )

  第三题

  交流,点拨改正;

  第四题

  1) 说说“金色的斜阳”“耀眼的太阳”,“灿烂的朝阳”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2) 说说“斜阳、太阳、朝阳”,谁“高挂天空”?谁“映红水面”?谁“照亮了大地”?

  3) 检查标点;

  4) 齐读,用朗读表现出美丽的景色。

  第二课时

  一、目标:练习5~7题

  二、过程

  1.指导完成第5题

  1) 齐读第1句,说说还可以说“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

  2) 独立完成第2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3) 独立完成第3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4) 独立完成第4句;

  5) 练习说话;

  仿照题目的句子介绍其他地方的情况;

  独立写句;

  交流;

  2.指导完成第6题

  1)抽读

  比较梨树上青青的果实,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翠绿的;

  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比喻有什么好处,

  3)独立划句,同桌交流,划线部分在打比方部分的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交流,进一步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说说打比方的句子;

  3.指导完成第7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自读句子,并用线画出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结合每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情,独立编号;

  4)交流;

  5)连句成段,齐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绰”、“伏”以及关联词“无论……只要……一定……”会用“假如……总要……”说几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重陶。

  教学难点

  1、从字里行间,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山里人朴实、善良的人性美。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条潺潺而流,清澈见底的水溪,每当刘章爷爷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小溪中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质疑

  1、师范读第2—4自然段

  搭石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估计学生能领悟出搭石很美)

  2、过渡:课文的第二自然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我一找。

  生找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并齐读

  相机板书:一道风景

  3、引导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想不想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家乡的人们,走进课文,一块去发现搭石的美。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生带着问题,默读2—4自然段,圈划出你认为很美的语句。

  出示问题:你感受到文中哪些画面描写得美?美在哪里?

  请大家带着问题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美丽的波浪线划出美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读。

  (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轻声读,培养语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师:老师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2、生读读自己发现的美,师引导感悟美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1)体会老人摆搭石为人着想的心灵美。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衡,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找出文中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

  再用上关联词读一偏。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抓住老人摆搭石时动作的词语“放下”、“搭上”、“踏上”体会作者的留心观察和老人的细心、为人着想)

  这是一道为人着想的风景。

  相机板书:为人着想

  ②指导朗读: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2)体会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的和谐美。

  过渡语:这里的人心灵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出示语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找的是十分优美动人的画面,请大家轻声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浮现什么情景。

  ①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

  理解“协调有序”

  文中写什么“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师生配合着读,选一组配合。

  (不好走啊,注意节奏要跟上、要读得“协调有序”,读不好,可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反复三次)

  师:一行人这样走着,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呢?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②这句话中你还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画面的美的?

  “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一生声情并茂读词语,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身临其境去感受)

  师小结: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影之美,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美,这是一道和谐的风景。

  相机板书:和谐

  ③配乐朗读:多么美的画面,犹如一首清丽的小诗,请大家用读诗的韵味,读出这幅美的画面。(师在句子下用“/”画出提示)

  (反复朗读,层层感悟,这样,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3)体会谦让、敬老美

  师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①学生读语句“如果两个人……才相背而行”

  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淡淡你对这画面的感受吗?

  (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板书:让搭石,谦让(或互助,团结)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请男同学一起来感受份美。

  男生读

  2、过渡: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哪些词语能打动你,理解“伏”“理所当然”

  ②齐读“伏”字遍,理解字义

  ③活动加深理解:现在老师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

  请个小伙子

  男生弯下身子,师手搭在生的背上

  你真是个很棒的年轻人,有了你,老人定能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得过小溪。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老人没有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想象:这位老人年轻时他也一定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老人。

  ④透过“伏”“理解当然”看出这里的人怎样的情感?

  师小结:家乡的人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尊老敬老淳朴民风,这是一道尊老敬老的风景。

  板书:尊老敬老

  小结:这里有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⑤拓展:展开你们的想象,这一种排搭石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馨的场面?

  口头说话:

  (出示提示)假如__来走搭石,__总会__,人们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如:胆小的孩子,外乡人,残疾人等)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说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过渡:这美撞击着刘章爷爷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作者赞扬什么?(搭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的什么?(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心灵)

  从哪里体会到这些?(联系上文)

  相机板书:美好心灵

  (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2、齐读这一句,读出内心的赞叹与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过渡: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伯不起眼的小事中.

  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美的小事

  请大家读读句子: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把雨中的小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句风中的问候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个关怀的眼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弯腰捡纸时的'身姿

  ……

  ……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回家后把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写出来。

  (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为人着想

  和谐

  一道风景互相谦让

  心灵美

  尊老敬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回、片、皮” 3 个生字。认识“横钩”1 个笔画。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白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放映课件《秋天的菜园》,配乐曲《小燕子》。

  2、看了这丰收的菜园,你想说什么?

  3、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故事的名字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生字“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音,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

  2、再读课文,要把词句读得正确、流利,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用各种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生字组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次、再、仔”是平舌音,“什”是翘舌音、前鼻音,“样、兴”是后鼻音,“么、得”读轻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认识“王字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回答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A、这句话是谁说的? B、为什么说“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用横线画出小燕子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燕子妈妈说的话。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燕子妈妈的话要亲切,读出对小燕子的鼓励,小燕子说的话语速要较快,读出它的高兴。)

  四、指导写字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回”“片”“皮”,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书空。认识新笔画“横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卡片。

  二、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练习,并仿照例子练说。

  课件出示:看看 看一看 说说 说一说

  比比_________ 读读___________

  听听_________ 数数___________

  你还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出示问题。

  (1)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2)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3)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用序号标出来。)

  (4)每次看到了什么?用横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5)教师出示冬瓜与茄子实物,指导学生观察。

  (6)燕子妈妈为什么会夸小燕子?用符号圈出燕子妈妈每一次夸小燕子的话,读一读,注意读出夸奖的语气。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小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师:这首歌听过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一支歌 暑假 舅舅 东逃西窜 夹住 痒痒的 大虾 一捏 俘虏 似的 螃蟹 努努嘴儿 嘿哩 束手就擒 哎哟 大螯 长须

  (2)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3)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

  4、同学们已经读准了生字,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交流。

  6、把你最喜欢的段落练着读一读,待会儿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一边读,一边还要想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7、配乐朗读,再说说每小节的大意。

  8、配乐齐读。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 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有的同学说:从没见过大海,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 播放大海图片,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欣赏。

  3 生谈感受。(大海真美,真壮观等)

  过渡: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我们就到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听,海浪声在深情地召唤,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

  二 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 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 指名交流。

  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我”在海边遇到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 指名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5 学生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 精读感悟

  1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 指名交流汇报。(按学生汇报的顺序来讲)

  A 追浪花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能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摸海星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1) 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2) 指名读好

  (3) 问:抓住一只小海星心情怎样?你从那里看出作者高兴的心情?(嘿、“!”感叹号)

  (4) 读书连标点都不放过,真细心!怎么读呢?指名读,相机评价,男女生赛读。

  C抓螃蟹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指名几位读

  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能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己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摩揣摩该这样来演。待会儿我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表演,师生纠正。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你这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你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等会儿我们要读得轻一些)你觉得抓螃蟹有趣吗?

  螃蟹夹住你的手应该挺疼的吧?(怎么读好“哎哟”?响一点)。

  那以后你还抓吗?为什么?

  下次可要小心呀!

  过渡: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抓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吗?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D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要读好这段话,得注意两个语气词,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2)、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3)、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对,威风凛凛的。在这里武将指的是------?

  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虾图片)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你们神气的样子,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4)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威武的大虾们,你们已经被我束手就擒了,别再那么神气了,快坐好吧!

  (5)、读到这里,同学们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痒痒的,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来捏大虾吧。好的朗读不仅体现在声音上,还体现在表情里,甚至动作中。

  (6)、生边读边做动作。

  3、师:我们可别光顾着自己玩,看看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

  (1)、生读相关句子。

  (2)、还有些人在干什么呢?

  4、写话练习:

  小朋友,在这几件趣事中,作者用了好几个语气词,所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

  (1)出示四句话,齐读。

  (2)练习仿照文中句子,选一件趣事,用上语气词写一写。

  5、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让我们捧起课本再次回味其中的乐趣吧。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引读——(喧闹的海滩……)

  2、(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此时的大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师:老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大家愿意帮我吗?我想,刚才读的几段都跟赶海有关,很有趣,可这一段没写什么趣的事,好像跟题目没关系。你们说呢?(有头有尾,叙事完整;欣赏美景也很有趣)

  4、哦,老师好象也想通了,去欣赏这样美丽的景致,也是一件很有趣,很快乐的事。看来跟赶海关系很密切呢。

  五、学习开头和结尾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

  3、师总结: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如果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六、总结全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享受了作者赶海的乐趣,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我相信大家都有说不完的开心事。谁愿意把你的开心事说给大家听呢?

  七、作业自助餐

  1、在你童年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回忆一下,和父母或同学讲一讲,再写下来。

  2、选做一项:

  (1)唱一唱和大海有关的歌

  (2)读一读跟大海有关的诗或美文

  (3)画一画心中的大海

  板书设计:

  11赶海

  追浪花

  摸海星 有趣

  抓螃蟹

  捏大虾

语文教案 篇5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2,学科:语文

  2.课时:两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

  第十课:螳螂捕蝉

  教学方面: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能在明确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了解、复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始末。

  2.知道少年如何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吴王放弃攻打楚国,了解故事与现实的联系。

  3.学习少年勇敢、机智的品质和吴王的知错能改。

  重点:了解故事,弄清少年如何通过故事劝服吴王放弃攻楚。

  难点:了解故事中的蝉、螳螂、黄雀代表现实中的何方,弄清利害关系。

  课前准备:有关历史资料,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复习: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掌握。(出示词语1)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学生读词)

  二、学习课文:

  1.导入: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他呀,可是一意孤行,还下了死命令,说谁去劝他,他就处死谁。命令一下,大臣们可都不敢作声了。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向吴王讲了一个故事,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听完了请你们也讲讲这个故事。

  2.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请你给同桌讲讲这个故事,如果记不好,可以参考刚才的词语。(出示词语2,学生讲故事。)

  3.谁能为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4.真不错,这个故事名叫“螳螂捕蝉”。(板书:螳螂捕蝉)这不仅是个寓言,还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寓言故事。(出示故事内容,学生齐读)

  5.少年通过这故事,要吴王明白什么道理?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这一道理的句子。

  (出示句子)全班读读这一句子,(学生齐读)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6.同学们想知道的,老师也很想知道。谁可以填好这一表格,帮助我弄清句子的含义呢?(出示表格1)

  7.学生交流。(板书: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

  8.我们明白了故事当中的道理,那吴王明白吗?哪里可见?(出示最后一段)。

  (1)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不明白)谁能扮演吴王,读出恍然大悟的感觉。

  (2)哪里可见吴王原来不明白?(出示第一小节: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不听劝告,还下了死命令。)你们说这时的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固执)

  (3)固执的吴王,居然因为少年的故事而改变想法。这是什么原因呢?看来咱们还得研究研究历史。

  (4)(出示形势图1、2):联系刚才螳螂捕蝉的故事,从这幅春秋形势图上,少年是怎样说服吴王的?请在小组里说说。(吴国就像那螳螂,楚国就是那蝉,我们很容易能打败楚国。但我们进攻时,其他诸侯国就会像黄雀一样攻击我们。)学生汇报(出示表格2)

  9.教师小结:吴王的确也悟到了这点,所以他放弃了攻楚的计划。学到这,你觉得吴王又是个怎样的人?(知错能改)

  10.同学们说得真好!吴王之所以没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错,还多亏了少年的劝谏,你觉得这少年又是个怎样的人?(勇敢、聪明)从哪里看出他的勇敢聪明呢?(学生找句子,读句子)

  11.就是这样一个少年,通过巧妙设局,让固执的吴王改变初衷,他与吴王的那一段对话真精彩,我们分角色读读第二段吧。(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延伸:

  1.读得真好,那你能列举一些和螳螂捕蝉一样有寓意的成语吗?(出示问题)

  2.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螳螂捕蝉一样的寓言故事,你能举些例子吗?(出示问题)

  3.(出示大鱼吃小鱼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含义?(学生汇报)这与“螳螂捕蝉”的含义是一样的,让我们再读句子,牢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教训。(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回去以后,请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让他们也懂得“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6

  一、理清思路,抓住内容(各部分均应强调朗读)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故事中,父亲对儿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充满希望——严厉训斥——

  3、哪一部分最让你受感动?为什么?用心读一读。

  4、结尾好在哪里?

  二、分析心理,体会感情

  1、认识文中内心活动描写的两种方式。

  (1)、有提示语;

  (2)、无提示语。

  2、在遭到父亲第一次严厉责怪之后,叙利奥是怎么想的?

  3、尽管受到父亲严厉的训斥,叙利奥仍然坚持抄写签条,他可能是怎样想的?

  三、品读结尾,体会写法。

  讨论:早上醒来的时候,叙利奥“忽然发现床沿上靠近自己胸口的地方,横着父亲白发苍苍的头。原来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你从结尾的描述中读懂了什么?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 父亲的头靠在儿子的胸口,以表示父亲对儿子的愧疚和疼爱。

  2、父亲表面上对儿子冷淡,实际一直为儿子担心,几个月来没睡一个好觉,现在父亲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3、儿子能为父亲分担家庭责任,父亲可能从儿子的身上感受到一种依托。

  4、父亲醒来后,父子俩会说些什么?体会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揭示:这就叫“言已尽而意无穷”。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激发想象,拓展思维,开展辩论。

  叙利奥还会抄写签条吗,为什么?

  正方:会。理由如下:

  1、他已经有能力帮助爸爸抄写了。

  2、他会和爸爸一起安排好学习和抄写的时间。

  3、爸爸年纪越来越大,家里开支爷越来越大,他必须这样做。

  反方:不会。理由如下:

  1、爸妈心疼他,不让他抄写。

  2、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他身上,他只能一心一意读书。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欺负、讥笑、羡慕”等词语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3.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领会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学生交流作者安徒生的有关知识

  1.根据学生课下所搜集的资料,找3-5名学生介绍安徒生的生平。

  补充:[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小时侯很贫穷, 11岁父亲死后, 生活更加贫困。安徒生从小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14岁告别家乡到丹麦首都,下决心要当个艺术家,却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

  1829年,安徒生创作的一部喜剧在皇家影剧院上演的那一天,他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一个角落里,望着那些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听着观众的喝彩,他的眼里不禁流出一行行热泪。

  十年前,他几次想在这个剧院里找到一个小小职位,都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那是一段多么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

  2.在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后出示课件1: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家。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贫民区。他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代表作:《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二、导入新课

  安徒生曾说过:我就是一只丑小鸭。十年前,他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后,他变成了──白天鹅!同学们,你想不想知道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出示课件2检查学生识记生词的情况:

  暖烘烘 丑陋 讪笑 嫉妒 来势汹汹 欺负 篱笆 讥笑 芦苇 冻僵 木屐

  3.出示课件3让学生把四幅插图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好顺序。

  4.按照课件3的顺序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这个教学环节就是过去教学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但是这样的设计的意图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和理解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或产生许多难题。]

  四、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1.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记叙丑小鸭遇到的不幸遭遇的句子。体会它当时的心情。[失望、胆怯、孤单、可怜等]

  2.同学们,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合作一下,每人读一个部分,把丑小鸭悲惨的命运读出来,把我们对丑小鸭的爱与同情读出来吧![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此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细细地体会课文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3.哪些同学可以用朗读展示丑小鸭可怜的命运?同学们,请你也在心里默默地读吧!

  [师相机指导:出生时大家对它的失望;被人欺负的胆怯与孤单;呆在芦苇地里的孤寂无奈;冻僵在冰上的令人心怜。]

  4.学生讨论,丑小鸭在这些打击面前,抱着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有什么追求?

  [我要飞向它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 然后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白天鹅?

  5.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终天来了,丑小鸭也长大了。原来他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如果你也为丑小鸭感到幸福和快乐,那就请你放声朗读课文第39-47自然段。[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丑小鸭惊喜,非常愉快的心情。]

  6.学生讨论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深意。

  (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试阐释这句话的意思]

  (2)它感到非常难为情。它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它感到太幸福了,但它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棵好的心是永远不骄傲的。[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棵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五、系生活,小结延伸

  (1)这只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同学们,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总要想到些什么,不知道大家读完了这一课,会想些什么呢?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同学学习不好,或是在一些方面有不足,他们应该怎么做?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放录音。(请学生回答听到的声音──雨声)

  2.联系实际说一说。(引导学生由雨声想一想雨前自然界的变化,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2.合作学习。(小组同学检查字音,交流记字方法。)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三、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看图学文。(出示“小白兔往家跑”的挂图,请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并找出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读一读,注意读出“着急”的语气。)

  3.抓住重点句,指导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想: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分别找到“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的段落。①分角色朗读每段的对话内容,注意体会每个人物的心情。②找出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的原因,并在文中画出来。③体会小白兔的想法:由不相信→半信半疑→完全相信,并在文中找出描写小白兔想法的句子,读一读。)

  (引导学生再想一想:小白兔回到家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兔妈妈会说什么?)

  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

  1.让学生想想哪些现象也说明要下雨了。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课堂作业设计

  1.口头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

  (2)要下雨了,小鱼()

  (3)要下雨了,蚂蚁()

  (4)要下雨了,天气()

  2.读读说说。

  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

  ()正忙着()!

  板书设计

  16

  要下雨了

  小白兔

  闷

  燕子

  低飞

  小鱼

  游出水面

  蚂蚁

  搬东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并组词。

  二、分析字形并记忆

  1.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2.说说识记方法。

  (1)读生字。(开火车接读生字)

  (2)扩词。(比一比,看谁组的词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乐园》教案06-20

语文《秋游》教案06-22

语文《春笋》教案06-21

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