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11 09:13:1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从老黄的身上感受动物是有感情的,从全家人对老黄的态度和做法上体会人是如何关爱生命的。

  2、抓住第八和第十一自然段的情景描写,联系当时的情景,感悟叙事过程中景物描写对情感的烘托作用。

  3、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感悟叙事过程中景物描写对情感的烘托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谁来把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讲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近老黄,看看他和动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2人小组,检查课文的朗读,要求正确流利,交流词语的理解。

  如:咀嚼、埋葬、暮年、早茶、爽健

  3、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4、读课文,想一想老黄全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回读课文中的重点描写,高手到老黄对生活的留恋,体会全家人对生活的关心。

  5、再读课文,感受情景描写对感情的烘托。

  三、学习生字词。

  1、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2、重点指导:毯

  3、扩词练习。

  梳理、修饰、地毯、暮年、安适、环境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老黄及全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生命间的平等和谐。

  1、出示:文章中哪些地方让你最感动?

  要求: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

  2、4人小组交流,诵读,谈感受。

  3、全班交流。

  (1)老黄对生命的留恋,让我们感受到生灵有情,生命美丽。

  它悠悠的脚步、沉重的目光。

  准时饮水的足迹记录着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习惯。

  它生命垂危时会到田边的步履,留下了它对以往工作和生活留恋的情感。

  孩子们和她嬉戏时。他和其的目光涌动着对衰老的无奈。

  听到牧童的喊声,站在草场上,润泽的眼睛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

  回光返照时,回到曾经工作、休息过的地方,它静静的看着,带走了无限的眷恋。

  (2)全家人多老黄的关照,让我们感受到尊重生命的浓情。

  父亲心爱这个老伙计,说它一生辛苦,再不能拿什么工作麻烦它了,就让他安适的、自由的过它的暮年。

  孩子们和老黄嬉闹时,那“环绕、抚摩、梳、抱、喂、打扮“的行动透着对老黄的喜欢和亲近。

  老黄生病了,我们替它披上一条毯子,弄东西给它吃,拿水给它,请兽医来。老黄已经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不愿失去它。

  老黄死了,我们依据它的心愿,将它埋葬在工作并且休息过的田边。每逢花季,便开出一些美丽的花,那美丽的花给人深深的启迪。

  (3)指导朗读文中两处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热爱生命的情感。

  春光很好。桃树上开着花朵。前一天晚上刚下过雨,空气很清新。天空没有一片云。阳光爬上山头,有着说不出的美丽。

  (无限春光渲染了生命的美丽,暗示了生机。)

  它到了河边,喝了些水,又站了一会儿,破例的不回这儿来,却走到近旁的田边。那时微风拂着正在成长的小麦,麦浪下面藏着无数的斑鸠,上面呢,有千百只小蝴蝶结对飞舞。老黄站在田边,静静的看着,好像面对一个熟人。忽然它站不稳了,全身摇晃,呻吟了一声,就倒在了地上。

  (这田间一盛一衰的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世界有众多的生命演绎的美丽。)

  4、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生命的伟大与壮美。

  三、拓展延伸

  讲讲你身边的人与动物的感人的故事。

  四、全文

  关注生命,这世界才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读写。

  板书设计:

  称呼老伙老头子老人

  老黄人情味谈论暮年早茶散步

  交往戴花抚摩

  做法生病中照料死后埋葬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知识目标:

  1、完成习作。

  2、准确区别区别的不同读音。

  3、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情感目标:

  熟练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

  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

  (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

  (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习作指导

  1、导入。

  2、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6、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生各自修改。

  8、誊写文章。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横着诚。

  3、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齐读巩固。

  四、读读认认

  1、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

  五、读读背背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六、展示台

  1、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了解展示准备。

  3、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优秀展示组。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孔子及其门人创立的儒家思想,在当时的春秋时代就有一定影响。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树儒术"以后,统治阶级更是把儒家思想视为教化中国百姓的正统文化。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儒家思想仍然反映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认识他,了解他。或许,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会体会出一些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孔子学琴》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课文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孔子是位思想家、教育家,有多方面的特长,还向师襄学习弹琴。表现了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的优秀品质。从已经"是位音乐行家"了,"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的人了"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可以看出。

  课文第2~6自然段写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表现出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孔子学曲谱用了将近十天,从“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实,"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说明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

  “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说明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满足,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回答自己应该认真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弹奏起来才能感人。

  师襄第三次看孔子弹琴,被孔子"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表明孔子的弹奏已经能够很好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要研究、发现更深层的东西,即从乐曲的内容与风格中体会乐曲的作者,这是音乐鉴赏的更高境界。最终,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孔子成功了。所以师襄称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课前准备: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司马迁写过《史记》,《史记》里有一篇写孔子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一下好吗?

  2、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中《史记》原文,请课前预习的有能力的学生读一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下面我们家来看看现代文是怎样写孔子学琴的,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绳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位与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4、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5、孔子学琴的第三个阶段是那段?他领会了什么?满足了吗?最后呢?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7、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五、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知道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进行独立的写字训练。

  与第一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读古文,增加传统文化的韵味。

  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一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2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 在课文中积累语言.

  4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5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6 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7 积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比较多.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表达特点,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生字词掌握

  yín sòng chàng hè pùbù tǐng bá shēn qūqīng shuǎngdǒu qiào qiào lì

  ( ) ( ) ( ) ( ) ( ) ( ) ( ) ( )

  jīng zhì yùn hán xiá kè jìng mì ào mì zhuī suí xiǎo xiànghōng kǎo

  ( ) ( ) ( ) ( ) ( ) ( ) ( ) ( )

  yīn yùn tàn suǒ yǎn zòu qín miǎn áo yóu qīn wěn shén qí yōu yǎ

  ( ) ( ) ( ) ( ) ( ) ( ) ( ) ( )

  huān yuè qīng cuì níng jù biàn rèn qīng xīn dé gāo wàng zhòng

  ( ) ( ) ( ) ( ) ( ) ( )

  bù jū yì géyì wèi shēn chángbié yǒu shēn yìjīn jīn lè dào páng rán dà wù

  ( ) ( ) ( ) ( ) ( )

  xíng sè cōng cōngzuǒ chōng yòu zhuàngnián guò huā jiǎ qí miào wú bǐ

  ( ) ( ) ( ) ( )

  二 四字词语掌握

  岁月( )( ) 波光( )( ) ( )( )乐道 别有( )( )

  ( )( )攘攘 ( )( )深长 花色( )( ) 驻足( )( )

  ( )( )大物 ( )( )匆匆 望而( )( ) 千峰( )( )

  绵亘( )( ) 随心( )( ) ( )( )一格 旁逸( )( )

  窈窕( )( ) ( )( )直跳 ( )( )归真 左( )右( )

  年过( )( ) 奇妙( )( ) 德高( )( )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

  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辽阔的草原上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当我们爬上高山看日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

  崎岖 盘旋缭绕 变幻无穷 帆樯林立 光怪陆离

  稀薄 景象万千 缤纷灿烂 晶莹剔透 金碧辉煌

  绽露 瞬息万变 眼花缭乱 心神飞扬 云烟袅袅

  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

  1.默读课文。学习要求:

  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

  (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

  (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重点指导积累叠词:

  明晃晃、光闪闪、白茫茫、亮闪闪。

  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

  (5)(出示黄山日出视频)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配乐)

  4.学习“日出”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

  小组交流,指名说,教师点拨,出示日出视频。

  (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多读几遍,读给大家听。

  (3)重点积累: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

  (4)指导朗读:(配乐)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既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也领略到了作者的语言魅力。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语言变成自己记忆中的珍宝吧,你想用什么方法?

  (背诵、摘抄积累……)

  1.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奇幻 壮美)

  云海:……像……似……

  日出:……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园地教案07-31

小学语文秋游教案07-30

小学语文《瀑布》教案06-25

小学语文《草原》教案12-20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9-0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