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07 18:25:1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汇总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数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

  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推荐一本好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口语训练课。这篇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过的书中,把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分辨力及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还是很活跃,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不弱,能否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兴趣”牵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想学,会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学目标:

  ①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②从最近读过的书里,挑选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

  ③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

  ④评一评,看谁说得好。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孩子们爱看的画片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谁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读书,把你最近读过的一本好书介绍给同学们,好吗?从学生的爱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训练要求。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的形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三.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重点指导介绍书本时讲清楚是内容好、还是语言优美或是两者都好,也可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四.推荐一本好书、全班交流

  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感受、感悟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表演才干。为学生创设了情景,通过讲、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课堂中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方位的课堂结构。

  五.总结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件的使用上,配以相应的名人名言及插图,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读好书能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及语言积累得以发展。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读一切好书等于与许多高尚的人交朋友的重要性。

  六.作业:

  1. 看一本好书

  2. 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师简介:王文霞,女,出生于1977年2月,现任教于南岸区黄桷垭小学,小学高级教师20××年获得南岸区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

  教学特色是:立足语文学科自身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终身受益

  教研特长:善于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得失,不断提高

  一、教材分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丰富意象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是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其次,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教学时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一)、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二)、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三)、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四)、作业中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五)、注重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文章的韵味

  (注:教材分析主要来源于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根据实际情况有改动)

  二.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本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高山流水》录音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把握节奏结合课下注释、课后资料袋,想一想是否读懂了这个故事,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给出词语高山流水,师生共同读词引入课文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生读指导生读准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指导读懂文言句子的方法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从词语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同时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

  2.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解题:课题伯牙绝弦,怎么理解?围绕课题,学生质疑?(如伯牙为什么而绝弦?为谁而绝弦?)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活动指读,合作读,齐读,教师范读达到能顺畅地读课文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3、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最喜欢读哪一句,为什么?师生共同交流,理解句意

  (1)引导学生发现:善,一字多义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你就是善听的子期,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山?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你有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指导朗读

  (3)欣赏音乐,拓展语言:

  引入语言拓展训练:俞伯牙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伯牙的琴声也许还会表现很多景象,钟子期会如何赞叹?听音乐,用ABCC的形式说出画面深入理解无论伯牙志在,志在,志在,子期都一定能得之而赞之,这真是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

  此时的伯牙心情如何?带着理解读出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

  (4)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感悟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同时通过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4、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伯牙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默读背景故事回顾重点句子,体会知音难得(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到底有没有知音?谁是伯牙的知音?当他志在高山时,钟子期会赞曰,当他志在流水时,钟子期会赞曰,正是闻弦歌而知雅意,钟子期听的是琴声,懂的是志向,是胸怀,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知音)

  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子期因病而亡,伯牙痛失知音拓展延伸: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师生感情朗读《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伯牙此时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伯牙此时还有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齐读最后一句,理解伯牙为什么而绝弦以及知音离散的痛苦和悲愤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

  5、升华文心,熟读成诵

  短短的77个字,却带着我们领略了人生的喜悦和悲凉,无论是琴艺高超的伯牙,还是聪慧敏感的钟子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文言的魅力用简练的文字塑造丰富的形象,抒发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的心灵永驻芳华千百年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为真挚友情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曲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这一曲动听的《高山流水》,背背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结合古文特点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最后熟读成诵,达到

  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6、布置作业:

  想一想,反思伯牙子期的故事,你赞同伯牙的选择吗?

  写一写,你想对伯牙说点什么?

  做一做,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宣布下课

  板书:

  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

  (知音)

  钟子期

  必得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萨、蔷、薇、啰、滂、沱、纤”七个生字,理解并运用“弱小、芬芳扑鼻、大雨如注、滂沱大雨、纤弱”等词语,积累描写花香、雨下得很大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萨沙的心理变化,掌握“因为”的句式。

  3、理解“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含义,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理解“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者”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理解“弱小”。

  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弱小”这个词语?(近义词:纤弱;反义词:强大)。

  2、指名读课题并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他这么说?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范读课文。 师: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生:课文写了假日里爸爸妈妈托利亚和萨沙一家到森林中去玩。 (板书: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

  2、师:你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森林环境的句子吗? 出示:“森林是那么美好,林中长着一丛丛野蔷薇。花儿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 生字教学:“蔷”、“薇” 词语积累:积累描写花颜色美丽与花香的词语。 描写花颜色美丽:万紫千红、姹紫嫣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描写花香:香气扑鼻、芬芳扑鼻、香气袭人、馥郁芳香、芳香扑鼻。

  3、天公不作美,天气骤变。文中哪里体现出天气变化?

  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注:灌下。形容雨下得很大,雨水像往下灌似的。)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雷雨突然而至,全家人措手不及,大家都在忙什么?

  生:讨论交流。 出示:“父亲赶紧收拾东西,母亲忙着照料孩子。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最后,托利亚把雨衣给躲在伞下的小萨沙穿上了。”

  2、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萨沙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最后雨衣穿在他身上。

  师:萨沙也觉得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 出示:“妈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 利亚又把雨衣给我穿上。你们为什么都这样做呢?”(指导朗读,读出 小萨沙疑问的语气)。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读出妈妈亲切温柔的语气)。

  3、师:你怎样理解“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生:大家都争着要保护彼此,这是家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

  4、理解萨沙的反问。 师:全家人都这么疼爱小萨沙,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那么,我为什么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就是说,我是最弱小 的人啰?”(指导朗读,读出小萨沙不服气的语气)。 “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

  5、师:此时,最弱小的小萨沙有什么举动? 出示:“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 上。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 生字教学:多音字“纤”(qiàn纤夫;xiān纤弱) 生字教学:“滂”、“沱”(注意读音)。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滂沱大雨”的近义词吗?(大雨如注) 师: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下得很大的词语? 描写雨下得很大:狂风暴雨、暴风骤雨、暴雨如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6、语言训练。 例: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着头,因为 。 (它娇嫩纤弱吗,毫无自卫能力。) 萨沙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因为 。 (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小萨沙觉得它比自己更弱小。),因为 。

  7、师:风雨中的蔷薇花在萨沙的保护下,终于得救了,花儿好像在说?

  8、师:萨沙也学会了保护比他更弱小的蔷薇花,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吧,妈妈?”萨沙问道。(指导朗读,读出萨沙自豪的语气)。 “是啊,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妈妈这样回答。

  9、出示萨沙与妈妈之间的三次对话,师生配合朗读,体会人物语气与心理的变化过程。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回顾课题,充分理解课题的含义。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能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了吗?萨沙说,“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

  2、师总结:萨沙虽然是家中最弱小的,但是他也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小蔷薇花,他也是强者。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都会有弱小的时候,所以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要真诚地献出自己的关爱与帮助,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强者了。

  板书设计: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 。

  爸爸:收拾东西 妈妈 让雨衣 托利亚 萨沙 野蔷薇

  每个人的应该保护更弱小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不少散文,有了一定的诵读和初步感知能力。初一的学生散文学习的障碍主要在于含蓄的 语言的 理解,但初一学生又具有好胜心强、好想象的能力。因此,敢于探索、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的互动气氛容易形成。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完全可以培养起来。

  【设计理念】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学生实际,语文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全体,突出学生为主体,努力引导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问题的提出具有探究价值,并易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根据新教材散文教学的特点,突出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获得知识积累与高尚情感的熏陶感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请学生欣赏一组画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平添了多少情趣!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和情趣。其实,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鸟岂止是人类的朋友,简直就是疼爱有加的儿女。当代作家冯骥才就是一位这样的作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珍珠鸟》。

  1、自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导入课文;

  师:先请大家用你最充满爱的声音朗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珍珠鸟》 。

  师:大家悦耳的声音,传递给老师这样一个信息:同学们都是富有爱心,心地善良的孩子,对小鸟一定怀有深深的喜爱之情,对吗?

  师: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你的思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随老师一起来到一个美丽奇特的地方。

  (师播放一组轻音乐,伴随着鸟欢快的叫声)

  (生闭上眼睛,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在老师的描述中感受珍珠鸟的美丽与温情)

  师:更神奇的是,今天,还有两只还从遥远的澳洲大森林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做客呢?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一看吧。

  师展现出自己画的珍珠鸟的图片,栩栩如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大家喜欢这两只小鸟吗?

  生:喜欢。

  师:是啊,看到这么美丽可爱的小鸟,谁又能忍的住满心的欢喜呢?同学们一定是迫不及待的想走近珍珠鸟了吧?或许想跟珍珠鸟来一个亲密接触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珍珠鸟的温情与美丽吧!

  师: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我们该怎样来读呢?请大家推举一位我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

  生:我认为应该用情来读,用一种喜爱的感情来读

  师:是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文章如果有了情感,就有了灵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设想读者如文中的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读之,由文入情,就会与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心相应的境界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想了解的内容?或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用你最喜爱的语气来读一读。

  (生自由择读)

  师:好,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接力赛读,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能读出播音员的水平。老师挑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师播放轻音乐,师生进行接力读。)

  师:几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连老师也甘拜下风了

  请大家开动脑筋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是怎样照顾它的?你能把与之相关的语句说出来吗?小鸟还怕我吗?说出相关的语句?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巢;按时添食加水;按捺自己的好奇心决不轻易打扰它们的生活。)

  2、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一句话吗?

  (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相信我)

  3、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是的!信赖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包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有了它,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人与动物之间也可以相互信赖!有了它,我们的生活中定会多出许多美丽而温情读故事。我想这就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心声。

  (齐读此句)

  三、美读片段,感受“美好的境界”

  (出示幻灯片5)

  让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一般为6──16小节中的片段,教师配乐创设环境。

  四、 迁移拓展

  师:读《鸟的天堂》,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正当我们陶醉在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中时,突然,我们看到了我们不愿看到的画面。但是,它是事实,客观存在。是我们人类的残忍和贪婪使我们失去了鸟儿对我们的“信赖”,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我认为是“爱”!让我们一起唱一首爱的颂歌,让爱之泉流淌在我们心田,流淌在万物之间吧!

  那么,请拿起你的笔,为保护动物写下一句标语,来表达你的心声吧!

  (生自我发挥)

  五、教师小结

  听着同学们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我的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幅温馨的图画来:

  鸟儿们又在快乐的歌唱了,小动物们又在自由的奔跑玩耍了,大森林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了。

  六、布置作业

  (出示多媒体)

  1、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

  2、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8-06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9-2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习作》教案02-25

小学语文识字的教案07-11

小学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7-21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07-22

有关小学语文的教案04-12

小学语文教案04-12

小学语文教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