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13 20:18:5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勺等12个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

  a.布满繁星的夜空。

  b.北斗七星。

  c.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

  d.摘苹果。

  2.实物投影仪。

  3.生字、词语卡片。

  4.做奖励用的科学家的图片。(毕昇、李时珍、祖冲之、达尔文、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古时候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2.直观感知。利用实物投影仪,老师介绍张衡及他发明的地动仪。

  3.当你知道了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时,你想说些什么?

  4.出示课题并朗读。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张衡小时候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孩子。多音字:数(shǔ、shù)。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2.借助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拿出字卡,小组自学下列字词:勺、斗、组、睡、玉、数、珍珠、钻研、距离。(重点是读准音,记住形)

  4.玩字卡游戏。

  a.老师随意说字音,学生按老师所读的顺序用字卡搭一座拱桥。

  b.小组合作,玩字卡组词接龙游戏。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初读感悟。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b.各人画出自己所喜爱的句子反复朗读,再读给小组的伙伴听,请小组成员评价。

  c.朗读展示。选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可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当学生读到这一句话时,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夜空的美丽和星星之多)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可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北斗七星的形状和北斗七星是怎样运动的)

  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让学生通过读一夜几次果然等词语体会张衡是怎样认真观察星空的)

  d.小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造了世界上瞩目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2.再读入情。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活动

  同学们,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张衡吗?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吗?请读读课后的我知道,还可以到书中或网上查找资料。

  作业

  课外阅读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边的科学常识。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张手抄报。

  第 二 课 时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张衡小时候善于观察、肯于动脑,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1.配乐,讲故事。

  2.口头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题。(对优秀学生可奖励毕昇、李时珍、祖冲之、达尔文、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图片)

  复习词语

  1.让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词卡。

  2.摘苹果游戏。(课件演示:一个词卡为一个苹果,老师点击苹果即出示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范写。

  a.组、睡、珍珠、钻研、距: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珍字右边的最后一撇长。研字右边的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钻字右边的口字第一笔竖落在竖中线上。

  b.数:左右结构,左右均等。

  c.睡:右边的垂字,中间宽,两头窄,注意提示笔顺。离:上窄下宽。这两个字笔画多,要重点指导。

  2.学生先书写,再临摹。

  3.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写字展示、评价。

  完成课后练习

  1.书面完成我会填。

  2.同桌交换、订正。

  拓展活动

  1.合作交流。学生把查找的资料在组内交流。

  2.各组选派代表展示。

  3.班级可开展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对话.

  2、在对话中能够正确使用引号。

  3、能够在生活中、故事中和看图想象对话。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对话,在对话中能够正确使用引号。

  教学难点:能够在生活中、故事中和看图想象对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出示《狼和小羊》中的一组对话。

  学生读句子,发现什么特点。(明白什么是对话)

  2、对话与平时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一般由两句话组成。有冒号和引号)

  3、标点符号巩固练习。

  小明说今天真热啊小红也说是啊都出汗了

  4、能不能在《狼和小羊》中再找出一组对话,读听。

  1、比比看,谁能在其他的课文中还能找到更多的对话?

  2、同桌之间任选主题进行对话。

  3、看图想象对话。

  A、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查阅资料呢,你联系在平常读书中和同学们的对话,也来想象一下这几个小朋友会说些什么呢?

  B、同桌之间互相商讨并练习。

  C、学生汇报,同学品评。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离不开对话。我们不仅会运用了对话中的标点符号,还知道怎样对话,最关键的一点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说的话,只有这样对话才能顺利进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中的课文有删节。而在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加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沈先生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重难点字词辨析

  1、明确重难点字词的音与形

  2、齐读字词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

  2、教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

  场 合 形 式

  山 野 对 歌

  山 路 漫 歌

  村 寨 传 歌

  “沈从文先生发现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听到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这样在美妙的歌声中生活着,这一点,我们也从课文中发现了。”(板书:生活)

  “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说的‘更新的发现’仅仅是指这些吗?沈先生还发现了什么?”

  四、再读研析

  1、研读提示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同学们,在沈先生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动动脑筋,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吗?”

  2、研析“活人”二字(重点研析对歌的年轻女人)

  (1)教师提问:“这是怎样的'女子?你从何得知?”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点拨分析

  A、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有关色彩的词语。

  B、重点研读年轻女子荡秋千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数词及描写女子状态的词。

  C、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唱赢后的表现一段,尤其关注下列加线词语,这些取得胜利后的“反常”表现体现了云南女子的淳朴本色的美。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4)教师总结

  ——活泼开朗(打吆喝、荡秋千)、聪明有智慧(对手强、一连唱败三个对手)、漂亮健康(脸色、衣着、装饰等)、大胆(荡秋千的表现)、淳朴本色(年轻女子唱赢后的动作)

  “在这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写出了云南的歌会中年轻女子的活泼开朗、聪明智慧、淳朴本色。此外还有山路漫歌中的赶马女孩、山寨传歌中活跃的人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那么,在云南的歌会中,鲜活的仅仅是人吗?”

  3、研析“写景”一段

  (1)学生朗读

  (2)教师提问:“我发现刚才同学们读的这段文字里出现的景物都很普通啊,无非是云南当地常见的花鸟。这样常见的景物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是怎样变得鲜活起来的呢?”

  (3)学生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点拨

  “报春花虽然常见,但拟人修辞的运用却让它不普通了,一个充满情趣的鲜活生命就这样跃然纸上。”

  “这一段景物描写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妙有情。在这个连鸟都忍不住唱歌的美好景致中,谁不想放开歌喉唱几声呢。”

  “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发现了美好的景是可以催发美好的情感的,而带着美好情感唱出的歌即使声音沙哑、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依然悦耳动听。云南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就这样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板书:生命)

  五、品读感悟

  1、教师提问:“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发现了云南人民每天都生活在美妙的歌声中,发现了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是那样的鲜活。那么,它还有别的发现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重点分析文章结尾的“原来如此”的含义

  (1)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用到这个词?它通常表达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恍然大悟、惊喜发现

  (2)提问:“这一次看金满斗会,沈先生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又悟到什么呢?”

  ——日常辛苦劳作的平头百姓打扮得光鲜亮丽,似乎全然忘却了平日的辛劳。

  ——最活跃的反而是老人,他们不因年老、牙齿脱完而沮丧,而是快乐、热情地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4、教师总结

  “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不仅发现了云南人民生活在美妙的歌声中,也不仅发现在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那么鲜活,更发现了云南人民乐观积极的生命状态。”(板书:云南的歌会、发现、原生态)

  六、收束点拨

  “这一次的云南之行,沈从文先生在云南的歌会中完成了他的发现之旅,而我们也跟随沈先生的笔触完成了我们的发现之旅。”

  “然而,沈先生为什么如此关注云南人民积极快乐的生命状态呢?《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创作时有怎样特殊的背景呢?云南人民的这种乐观心境又给处于人生特殊时期的沈从文先生以怎样的启示呢?”

  “同学们,去阅读一些沈从文先生的传记及代表作品,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板书:

  【教学反思】

  有关沈从文的背景资料和《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的原文资料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正因为对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这篇文章,又因为深入理解了这篇文章,我更走近了沈从文先生。于是设计了这次“发现之旅”,希望能带领学生走进去,并帮助学生拥有奇妙的发现。

  然而,因为时间的仓促、对学情的不甚了解以及自身在设计上的考虑不周,整节课完成后,感觉有些累。

  一、教学内容过于饱满,学生活动减少,导致教师在课堂推进中显得较为吃力。

  根据教学设计,这篇课文中几乎每处重点内容都已涉及,而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要让学生找到这些内容,还要读懂读透,实属不易。因此,该教学设计如能将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合并或作适当的删减,教师授课过程中会更加从容一些。

  二、细节问题设计欠缺,对学生启发不够,导致教师在某些问题的分析中笼统含混,学生无法从中领会清楚教师的设计意图,课堂效果欠佳。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大的程序和环节上思路很清晰,但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设计中缺少了匠心。如分析“人美”和“景美”的两个片段教学中,均存在不少随意性,不少字句的分析不透不妙,难以帮助学生真正体味到这两个片段写作的妙处。如能精心设计几个巧妙的小问题启发学生,学生的收获会更多一些。

  总之,这节课给我的收获很多,遗憾更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扬长改短,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三维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具体,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环节:

  一、新知铺垫:

  1、基础训练

  艰辛 兴奋 恍然大悟 一往情深

  一备 坷垃 咀嚼

  2、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二、探究新知:(说明:学、展、点随时标注)

  一、学: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清层次,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展:学生汇报交流

  1、检查字词:和面 拮据 捏成 品尝 享受 码上

  耍花招儿

  2、通过小时候(妈妈给“我”)包花边饺子和“我”长大后(为妈妈)包花边饺子的故事,倾诉了“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

  三、点:教师强调

  可按内容把分为两部分。

  ⑴妈妈爱吃饺子,爱包饺子。(1—2)

  (2)花边饺子寄深情。(3—8)

  一、学:自学提示

  1、小时候妈妈是如何给“我”包饺子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长大了,“我”是怎样给妈妈包饺子的?包了一个什么样子的饺子?

  3、你能说一说,这花边饺子里包的到底是什么吗?

  4、“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二、展:学生汇报

  三、点:教师强调

  这篇围绕饺子写的,课文中虽没有一个爱字,但是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里,感觉到爱意,贫困时期的肉馅里急的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体贴,浓浓的爱,幸福时光的糖馅饺子倾注的是一位赤子报恩的深情。

  巩固拓展: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积累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想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必做题:

  选做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我的家》

  2、认识生字,会写人、个、大三个生字。

  3、使学生笼统地认识:能够享受别人给予的爱,自己也爱别人,就是幸福、温暖。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在这个家里,每个人互敬互爱,充满温馨。出示卡片家,谁认识这个字,大声读出来。(创设情景,让学处进入温馨的气氛,有利于下面的课堂教学。)

  2、能介绍一下你的家吗?(指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说得好的,给予表扬,说得不够完整的,给予适当的补充、激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揭题,板书《我的家》

  二、采取多种形式阅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1、听录音读

  2、老师范读,找出你认识的字,在下面划--线,边听边思考:课文中的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家中都有谁?

  3、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互帮互学。

  4、大声看书指读。

  5、同桌互相检查读,熟读成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里浮想具体画面,从而形成语感。

  三、结合实际,展开想象

  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爱不爱你们呢?你们爱不爱爸爸妈妈?怎样爱的呢?请同学说说自己身上的实际例子,再结合图画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爱他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想象画面情景,注意回答问题时声音的响亮及说完整话。)

  四、识字部分

  本课要求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课文中识词,再在识词中学字,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1、识字

  (1)出示要求会读的字

  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互考,能读懂的字,在课文中的认字栏下打勾。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3)较难的字拿到班上来,全班同学讨论:怎样记住它?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两种笔划及三个字人、个、大。写的时候,应注意笔顺先后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不断提醒书写姿势,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教案:《社戏》教案03-08

语文拼音教案01-14

语文影子教案07-16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