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正阅读答案

时间:2024-03-20 07:50:1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说正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正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正阅读答案

说正阅读答案1

  (二)说“正”(12分)

  李建永

  ①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

  ②那么,“一”是什么?何以守‘一’?

  ③《说文》讲:“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我倒觉得,由于《易·乾卦》的六个阳爻(yáo),是由六个“一”组成的,因而“一”体现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阐释的“刚健中正”。故我认为,“一”的本义乃“刚健中正”。

  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于生长与天地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中”,正气来自于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讲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淳化为道德、和力量,不仅道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

  ⑤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仅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计数,其注重并寻求的正是“正”字所蕴含传统 政治文化意义。

  ⑥孔子曰:“政者,正也。”正直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义,一身正气。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人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特别是各级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多了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

  ⑦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倘若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⑧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

  (选自20xx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1.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2.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3分)

  13.文章对第⑦段划线句作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3分)

  14.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3分)

  答案:

  11.人应刚健中正(3分)(人应具有正义、正气。答对1点给2分,共3分)

  12.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要秉持公道正义,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1分);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对自己的岗位事业的担当和使命)(1分);接受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1分)(共3分)

  13.道理论证(引证法)(1分)。引用俗语通俗地阐述了不坚守正义,就会产生严重后果的道理(1分),进而论证了本文要坚守正义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1分)。(共3分)

  14. 实例:要有正气,有责任与担当;要守正气,守住底线,不忘初心,不随波逐流;要接受别人的批评与监督,听取别人好的意见。(每点1分,意近即可,共3分)

说正阅读答案2

  李小龙已经是中学生了。过了一个暑假,上初二了。

  学校在东门里,李小龙的家在北门外东街。从李小龙家的巷子出来,是越塘。从越塘的坡岸走上来,右手有几家种菜的。左边便是菜地。李小龙看见种菜的种青菜,种萝卜。看他们浇粪,浇水。种菜的用一个长把的水舀子舀满了水,手臂一挥舞,水就像扇面一样均匀地洒开了。青菜一天一个样,一天一天长高了,全都直直地立着,都很精神,很水灵。萝卜原来像菜,后来露出红红的“背儿”,就像萝卜了。他看见扁豆开花,扁豆结角了。看见芝麻。芝麻可不好看,直不老挺,四方四棱的秆子,结了好些带小毛刺的蒴果。蒴果里就是芝麻粒了。“你就是芝麻呀!”李小龙过去没有见过芝麻。他觉得芝麻能榨油,给人吃,这非常神奇。

  过了菜地,有一条不很宽的石头路。石头路的西边是一片很大的苇荡子。春天,苇荡子里有很多蝌蚪,忙忙碌碌地甩着小尾巴。很快,就变成了小蛤蟆。小蛤蟆每天早上横过石头路乱蹦。你们干嘛乱蹦,不好老实呆着吗?小蛤蟆很快就成了大蛤蟆,咕呱乱叫!

  走完石头路,过了傅公桥,是一条很宽很平的大路,当地人把它叫做“马路”。马路东,是一大片农田。春天,他爱下了马路,从麦子地里走,一直走到东门口。麦子还没有“起身”的时候,是不怕踩的,越踩越旺。麦子一天一天长高了。他掰下几粒青麦子,搓去外皮,放进嘴里嚼。他一辈子记得青麦子的清香甘美的味道。他看见过割麦子。看见过插秧。插秧是个大喜的日子,好比是娶媳妇,聘闺女。插秧的人总是精精神神的,脾气也特别温和。又忙碌,又从容,凡事有条有理。他们的眼睛里流动着对于粮食和土地的脉脉的深情。一天又一天,哈,稻子长得齐李小龙的腰了。不论是麦子,是稻子,挨着马路的地边的一排长得特别好。总有几丛长得又高又壮,比周围的稻麦高出好些。李小龙想,这大概是由于过路的行人曾经对着它撒过尿。小风吹着丰盛的庄稼的绿叶,沙沙地响,像一首遥远的、温柔的歌。李小龙在歌里轻快地走着……

  李小龙有时挨着庄稼地走,有时挨着河沿走。河对岸是一带黑黑的城墙,城墙垛子一个、一个、一个,整齐地排列着。城墙外面,有一溜荒地,长了好些狗尾巴草、扎蓬、苍耳和风播下来的旅生的'芦秫。草丛里一定有很多蝈蝈,蝈蝈把它们的吵闹声音都送到河这边来了。下面,是护城河。随着上游水闸的启闭,河水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急,有时慢。水急的时候,挨着岸边的水会倒流回去,李小龙觉得很奇怪。过路的大人告诉他:这叫“回溜”。水是从运河里流下来的,是浑水,颜色黄黄的。黑黑的城墙,碧绿的田地,白白的马路,黄黄的河水。

  去年冬天,有一天,下大雪,李小龙一大早上学去,他发现河水是红颜色的!很红很红,红得像玫瑰花。李小龙想:也许是雪把河变红了。雪那样厚,雪把什么都盖成一片白,于是衬得河水是红的了。也许是河水自己这一天发红了。他捉摸不透。但是他千真万确看见了一条红水河。雪地上还没有人走过,李小龙独自一人,踏着积雪,他的脚踩得积雪咯吱咯吱地响。雪白雪白的原野上流着一条玫瑰红色的河,那样单纯,那样鲜明而奇特,这种景色,李小龙从来没有看见过,以后也没有看见过。

  有一天早晨,李小龙看到一只鹤。秋天了,庄稼都收割了,扁豆和芝麻都拔了秧,树叶落了,芦苇都黄了,芦花雪白,人的眼界空阔了。空气非常凉爽。天空淡蓝淡蓝的,淡得像水。李小龙一抬头,看见天上飞着一只东西。鹤!他立刻知道,这是一只鹤。李小龙没有见过真的鹤,他只在画里见过,他自己还画过。不过,这的的确确是一只鹤。真奇怪,怎么会有一只鹤呢?这一带从来没有人家养过一只鹤,更不用说是野鹤了。然而这真是一只鹤呀!鹤沿着北边城墙的上空往东飞去。飞得很高,很慢,雪白的身子,雪白的翅膀,两只长腿伸在后面。李小龙看得很清楚,清楚极了!李小龙看得呆了。鹤是那样美,又教人觉得很凄凉。

  鹤慢慢地飞着,飞过傅公桥的上空,渐渐地飞远了。

  李小龙痴立在桥上。

  李小龙多少年还忘不了那天的印象,忘不了那种难遇的凄凉的美,那只神秘的孤鹤。

  李小龙后来长大了,到了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鹤。

  不,这都不是李小龙的那只鹤。

  世界上的诗人们,你们能找到李小龙的鹤么?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李小龙的活动为线索展开,一方面通过李小龙的视角观察和发现自然世界的勃勃生机,一方面写出少年独特的心理感受、成长经历。

  B.汪曾祺善于捕捉细节加以描摹,文中种菜人舀水浇菜的自如,李小龙初见芝麻时的惊喜,插秧人又忙碌又从容的劳作,都描写得十分生动。

  C.“一首遥远的、温柔的歌”比喻风吹庄稼的沙沙声,作者以此表现了田野间的和谐安宁,烘托出李小龙走过庄稼地时内心的愉悦、轻松。

  D.“一条玫瑰红色的河”与雪白的原野相互映衬,渲染出一种神奇的美,作者以诗意的笔触美化了自然环境恶化的现实,字里行间潜藏着深沉的忧虑。

  E.李小龙的活动场景是恒常的,但自然万物却是变化的,蛤蟆声、蝈蝈生、水流声、庄稼的成长,这些景物在汪曾祺笔下构成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美好世界。

  8.从文中看,李小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请简要分析。(4分)

  9.结尾写道:“不,这都不是李小龙的那只鹤。世界上的诗人们,你们能找到李小龙的鹤么?”这两句话传达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文章加以探析。(6分)

  参考答案:

  7.BC(3分)

  8.李小龙是一个正值青春,对什么都好奇,心思敏感细腻的少年。文中通过对李小龙的视角观察和发现自然世界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他独特的心理感受与成长经历,最后再通过对鹤的描写写出了李小龙心思的敏感细腻。(合理即可)(5分)

  9.这句话表达出了少年眼中的世界和内心的想法是大人们无法捕捉的,哪怕再好的诗人也不能将其描述出来。文中的李小龙长大以后,到了很多地方,也看到过很多鹤,但是这都不是他少年时候看见的那只了,这足以说明一个少年的心理成长历程。(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说正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马说》阅读答案10-25

说意境阅读答案11-11

《说宽容》阅读答案11-11

说勤阅读答案10-14

马说阅读答案07-11

《说虎》的阅读答案11-16

说幸福阅读答案01-03

《马说》阅读答案08-03

《说骥》阅读答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