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秋日》其一、其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时间:2023-06-20 12:04:2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秦观《秋日三首》其一、其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秦观《秋日三首》其一、其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秦观《秋日三首》其一、其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秋日三首

  秦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邗沟:邗江②菰蒲:水生植物③月团:茶饼④瀹:yuè煮

  1、这两首诗内容与写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请细读之后,一一找出。

  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不少于三处)

  两首诗的不同之点(不少于三点)

  2、第一首三、四句,先设“疑”,后解“疑”,暗示了

  3、第二首一、二句,写了二个细节,一是二是,说明主人

  4、请给这两首诗各拟一个题目

  参考答案

  1、共同之处:都写秋天,都写琐细的,都表现体物入微的生活情趣,都动中有静不同之点:一夜晚,二白天;一船中,二家里;一水乡夜色,二庭院情景;一大处落笔,二小处着眼

  2、菰蒲中还有人家,环境的幽寂

  3、碾茶烹茗呼儿读书懂茶道,好学问的闲适的生活情趣

  4、一泽国风光二亭轩雅趣(大致对即可)

  赏析

  《秋日三首》是秦观在元丰年间作于高邮,讲诉的一组家乡秋景诗。前两首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都以观察细致见称。第三首诗则表现了诗人风格中慷慨豪俊的一面。

  第一首诗是写坐船夜行邗沟(现在扬州市一带的运河)的情景和秋天水乡的景色。

  正是“斑斑红叶欲辞枝”的秋宵,霜气霏霏,江水清寒,孤船在江面上滑行,夜幕朦胧,菰蒲在秋风中摇曳,无数寒星在天幕上闪烁,万籁无声,非复人世。诗人正在百无聊赖之时,忽然传来的“笑语声”,顿使萧萧的秋夜有了生气,给夜行人送来了一丝温暖,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忽”字耐人寻味,把夜行人惊喜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用的是先抑后扬法。通篇不直写旅人,而是借物托志,别写霜气、秋水、寒星、菰蒲,最后写菰蒲深处的“笑语声”,随即戛然而止。然言虽止而意未尽。这亲切的笑语声是伴随着夜行人度过迷蒙空寂的秋宵呢,还是瞬间消失在凄冷的夜空,留下的却是更加难耐的寂寞和愁苦?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正面阐述,而是用遮掩来突出,用省略来增添,留给读者去想象,去补充。由于构思巧妙,含蓄深邃,令人浮想翩翩,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第二首诗写家居闲情和秋日静景。从诗的明快格调和反映的生活看,此时秦观的生活当是比较安定、闲适的。

  诗的开头,描绘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日常生活图景:诗人手捧有花纹图案装饰的精细茶碗在慢慢地品茶,饮后,叫来儿子,考核《楚词》功课。屋外,不是“树树秋声,山山寒色”,而是天高气爽,艳阳高照,既没有肃杀秋风,也没有纷纷落叶,只有秋虫在静静地吐丝营巢,一切显得那么从容、静谧。一、二句写人情,三、四句写秋景,粗看似不相干,实则气氛和谐,情景交融,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全诗语言朴素清新,画面生动,极富生活气息,闲雅而有情致。

  其三

  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第三首诗写雨后彩虹当空的绚丽景象,想象奇特,语气豪放,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诗的一、二句状景,雨过天晴,由于阳光的折射,西天出现长而弧曲的彩虹,变幻多姿,非常美丽,远远望去,就像挂在西楼之上,仿佛伸手就可摘下。极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逐”和“追”两字,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彩虹以活泼甚至顽皮的性格,生动、形象,简直把彩虹写活了。此时此景,诗人也好像受了感染,神情振奋,突发奇想:如果能招来千万个美人一起歌舞,那该多好!在酒酣时,一定剪下这美丽的彩虹,赏赐给她们。缠头,指古代舞女绕缠头上作为妆饰的锦锻,后来将宴席上赏赐给歌舞者的罗锦之类的礼物称为缠头。诗人的幻想是做不到的,但却是心情愉快的真实流露。在这里,正面描摹已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又引发奇想,使美景更加可怜可爱,锦上添花。其构思之巧妙,手法之新颖,令人叹绝。

【秦观《秋日》其一、其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相关文章:

秦观《纳凉》阅读答案附赏析08-18

秦观《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9-01

秦观《浣溪沙》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5-13

《赤壁》《登赤壁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12-08

陈焕、王安石《梅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06-15

王冕《白梅》《墨梅》原文阅读答案对比赏析10-14

《蜀相》《书愤》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03-18

《鹊桥仙》秦观阅读答案11-30

《咏怀古迹其二》阅读题答案及赏析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