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夏,齐孝公伐我北鄙》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1-11-01 09:21:1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谏逐客书》《夏,齐孝公伐我北鄙》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

《谏逐客书》《夏,齐孝公伐我北鄙》阅读练习及答案

  领会劝谏艺术

  材料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科二:

  夏,齐孝公①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候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敞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央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②,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候,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候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③,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注)①齐孝公:齐桓公之子,“孝”是他的谥号。②盟府:掌管盟约文书档案的官府。③保聚:聚众保城。

  11.下列各项加点词理解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今治强治:治理齐侯未入竟竟:同“境”,边境

  B.包九夷包:包含使下臣犒执事犒:慰劳

  C.遂散六国之从散:没有条理大公股肱周室股肱:助手

  D.功施到今施:延续室如县罄县:同“悬”,悬挂

  12.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两则材料中,进言的一方都遭遇了困境:李斯身为客卿,因秦王的逐客令而面临被驱逐的境遇;展喜所在的鲁国则面临齐国强兵入侵、兵临城下的险境。

  B.李斯直言秦王下令逐客是错误的,并指出客未负秦,是秦负客,导致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展喜转述了鲁国百姓相信齐孝公不会背弃盟约的言论,使孝公愧疚而撤兵。

  C.材料一以五帝三王的历史为例,证明客卿对秦国有着重要作用;材料二展喜引用“先王之命”来证明鲁人不怕齐军进攻、不做防备的事实。

  D.材料一善用排比对偶,骈散结合,节奏明快酣畅,文风雄浑奔放。材料二的人物语言非常出色,展喜说话绵里藏针,而齐孝公的话虽仅记二句,但咄咄逼人。

  13.李斯为文和展喜进言都抓住了对方的心理,颇有针对性。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2)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

  答案:

  11.C

  12.D

  13.李斯照顾到秦王的面子,将其下令逐客的责任归于秦国的臣子,论证上时时考虑到嬴政有一统天下的政治理想;齐孝公以“孝”为谥号,说明他生前很孝顺,正是抓住这一特点,从遵守祖先盟约、继承其父职责的角度展开劝谏。

  14.(1)百姓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被国家所用,诸侯亲附归服。

  (2)难道他即位九年,就丢弃王命,废掉职责,他怎么向先君交代(拿先王的盟约怎么办)?

  【分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治:社会安定。

  B.包:囊括、吞并。

  C.散:使……分散,拆散;股肱:此处用作动词,做得力的助手,辅佐。

  D.全对。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由“未入竟”可知,齐国军队尚未攻入鲁国,称不上兵临城下;

  B.文中只是说驱逐客卿会削减自己的实力,增强别国的实力,但并不是秦负客,已经导致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的局面;“转述了鲁国百姓相信齐孝公不会背弃盟约的言论”也不准确,这只是展喜编来说服齐孝公退兵的,并不真有其言。

  C.第一段主要用“四君”的历史,并非五帝三王;鲁人不怕齐军进攻、不做防备仅仅是说辞,而不是事实。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李斯为文和展喜进言都抓住了对方的心理”的具体表现,需要结合文中具体句子进行分析,概括出对方的心理何二人如何抓住对方心理的。

  由“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可知,李斯照顾到秦王的面子,将其下令逐客的责任归于秦国的臣子;由“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可知,李斯论证上时时考虑到嬴政有一统天下的政治理想,因此他成功说服了嬴政。

  由“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央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可知,展喜抓住了齐孝公的性格特征,从遵守祖先盟约、继承其父职责的角度展开劝谏。

  14.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以”,因此;“用”,表示被动,被任用;亲服,亲附归服。

  (2)“嗣”,即位;“岂”,表示反问;和“若……何”,把……怎么办。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臣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访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但秦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富裕殷实,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效力,诸侯亲近顺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谋,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迫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秦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放逐华阳君,加强国家权力,堵绝权豪之门,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秦国没有富庶之实和强大之名了。

  材料二:

  夏,齐孝公攻打鲁国北部边境。僖公派展喜去慰劳齐军,并叫他到展禽那里接受犒劳齐军的外交辞令。

  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出境迎上去进见他,说:“我们的国君听说您亲自出动大驾,将要光临敝邑,派遣下臣来犒劳您的左右侍从。”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就不。”齐孝公说:“你们的府库空虛得就像悬挂起来的磬,四野里连青草都没有,仗着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说:“依仗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辅佐周室,在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赐给他们盟约,说:‘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侵害。’这个盟约藏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桓公因此联合诸侯,解决他们之间的不和谐,弥补他们的缺失,救援他们的灾难,这都是显扬过去的职责啊。等到君侯登上君位,诸侯都寄予厚望,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吧。’我敝邑因此不敢聚众保城,说:‘难道他即位九年,就丢弃王命,废掉职责?他怎么向先君交代!他一定不会这样的。’依仗这个才不害怕。”齐孝公于是收兵回国。

【《谏逐客书》《夏,齐孝公伐我北鄙》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07-16

夏坚勇《书笺小祭》阅读练习及答案11-01

韩魏公知北都阅读答案07-06

《书愤》阅读练习及答案11-19

【热门】李斯谏逐客的历史典故01-07

于德北《秋夜》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12-06

阅读练习及答案09-11

贪鄙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08-09

简媜《夏之绝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