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2-12-21 11:56:4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 篇1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5、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3分)

  答:

  16、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3分)

  答:

  17、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8、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9、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2分)

  参考答案:

  15、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16、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17、“约”宇表示估计,数目不确定(具体答更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8、举例子;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19、示例: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 篇2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5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气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混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⑤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7、第①段中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3分)

  18、用简明的语言表述黄河流域之所以能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3分)

  19、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3分)

  20、本文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的“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3分)

  21、本文为什么用“摇篮”比喻黄河?(3分)

  参考答案:

  17、气势雄伟,流程漫长,流域广大。

  18、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

  19、是为了说明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0、不能省略。因为“相传”表示所述的内容来源于传说,不是确实有据的;“之一”则表示还有别的发祥地,黄河流域不是唯一的。

  21、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或:是我国文化的发源地。意思相近均可)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 篇3

  立春娘生立春,正是立春那天。立春爹在柿子树下打转,无法可想,就去田地里转。

  立春爹踢脚下麦田,麦田软和,似乎冒着热气;抬头,他看见大群麻雀从地的这头扑棱到那头,“扑棱来扑棱去,天生就是扑棱的命”。立春爹嘟哝过麻雀,猛然看见地畔一树梅花开得惊艳,梅花的香气像清凉的水流,涤荡他的心和眼,似乎那新生儿娇嫩的陌生的哭声重返他的耳边,使他的心里生出难言的温软,他立即折身往家里赶。

  他跟立春娘说,给孩子起名立春吧。女儿就女儿吧,戏里都唱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呐。

  现在,立春已过了立春娘生立春的年纪,但她依然苗条得像春风中的一枝柳。她腰身壮大的男人五年前就和她生分了,她至今没有孩子。

  五年前,立春随丈夫厉槟榔去东莞打工,那个厂子像是在那里等了厉槟榔25年,使得25岁的厉槟榔像一枚钉子被楔进铁板中,再也拔不出来。他只知道,流水线上的日子走到月末,他会得到工钱,一叠钞票,这是他在遥远的家乡做什么都没法换来的。但立春讨厌工厂,她抱怨橡胶的气味熏染得她也快成橡胶制品了。

  直到立春不辞而别,返回家乡,他也没有愧疚,他坚信生活就是生活,他不会像立春那样任性,那样抗不得硬。他现在还无力想象未来,他唯一确定的就是他不能回去再种那十几亩山地,种了吃,吃了再种的生活不是他的人生了。厉槟榔喜欢东莞,那里朝气蓬勃,比那个死了一半的村庄更让他有活着的体会。他说,假如没出来,不知道蓝水河之外有个叫东莞的地方,他也许还能在蓝水河活下去,现在他知道了,蓝水河的日子就是他不再想要过下去的日子,就算立春违拗他,要回蓝水河,但他是坚决地不回去了。一个东莞,一个蓝水河,你选择。厉槟榔说。一个蓝水河,一个东莞,你选择。立春把厉槟榔的喊话颠倒组合了一下,丢回给了厉槟榔。这之后,他们各自走向自己指点的方向,这一决定,五年过去了。

  偶尔的,立春想,自己可能太拗了。不喜欢那个橡胶厂,可以换一个么,东莞的厂子多过乡下的猪圈,怎的自己就找不到一家合适的?但立春立即就被自己把东莞的厂子和猪圈联想的念头惊到,她想她可能真的不喜欢东莞,那里的热,腊月都能看见苍蝇飞,胳膊上总是黏糊糊的。是的,一个该藏的冬天也能露大腿的地方,好吗?

  现实检验了他们爱的浓度,他们爱自己都比爱对方多点儿。立春反过来说服自己,现实里更多的乡村夫妇必须两地分居,是因为女人总要留下

  来照顾老人孩子伺候土地,那她呢,她和厉槟榔没有孩子,但她选择留在乡村,是照顾自己的感受。

  立春一会儿觉得自己有理,一会又觉得气馁。但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她要在门里门外、在天地之间、在田野找到自己的答案。

  回来的第一年,立春把邻里、屋前屋后撂荒的土地以低廉的价格租过来,用厉槟榔给她的钱;第二年,她用厉槟榔给她的钱承包了更多的地,依然种树。现在那些她能置换回来的地都被她种了树。她雇佣村子里十几个女人帮她维护苗木。第三年的时候,她种的一部分树苗可以卖了。现在是第五年,她依然得到像钉子一样坚守钉子一样实心的厉槟榔给她的钱,她帮厉槟榔把那些钱存进银行,用厉槟榔的名字开账户,未来她还要把厉槟榔以前给她的钱一点点透出来,存到那张银行卡上。她想,那是厉槟榔在那个叫东莞的城市的痕迹,生命的痕迹。

  立春这天,立春去她的苗木地查看,她闻见侧柏荡漾的香气似乎比昨天浓郁了许多,让她直感慨老祖宗的确伟大,到了哪个节气就是哪个节气的气象和感觉。节气到了立春,真就有东风解冻的意思。

  她忽然想到东莞那使她身体如同锈住的橡胶的气味,她再次感觉她比厉槟榔幸福,她在那个午后获得的幸福感使她心生对厉槟榔深深地歉疚和遗憾,那遗憾和歉疚包围着她,她在田地里四处打转,想要做点什么。

  立春请来木工师傅,要在侧柏的苗圃地中间给她搭起一个高高的棚子,她心里暗想,那会是她的绣楼,她要等厉槟榔回来,她要他和她住在那个一年四季都散发着柏树无限美妙香气的棚子里。

  棚子盖好那天,立春把她和厉槟榔结婚时的大红锦缎被子和印着牡丹花的床单一并搬上了高台。她还给高台上的木格窗子上贴好了嫣红的窗花花。

  她坐在棚子里自拍,她给厉槟榔发照片、发短信,她说,她这样等他归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立春爹在柿子树下打转”“去田地里转”“嘟哝过麻雀”,这些细节形象地写出了立春爹初为人父的喜悦。

  B.厉槟榔不愿回家种地,喜欢留在东莞,是因为他认为流水线上的日子走到月末,他就会得到工钱,这是他在家乡种地无法换来的。

  C.本文巧用比喻描写人物,如“她依然苗条得像春风中的一枝柳”“厉槟榔像一枚钉子被楔进铁板中”,这样的比喻既契合了人物的形象特点,又暗合了其生

  活的环境。

  D.立春认为,人活世上,总是希望留下痕迹的,所以她将厉槟榔给她的钱存进用厉槟榔的名字开的银行账户里,以此留下了厉槟榔生命的痕迹。

  E.立春和厉槟榔的故事引人深思,它凸显了农村青年在时代潮流下的不同心态不同选择,也蕴含着作者对他们因不同选择而带来的矛盾的关注与思考。

  小说在刻画立春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小说两次写到“立春”这个节气,描写景物却各有侧重。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效果。(6分)

  (4)厉槟榔说,蓝水河,他是坚决地不回去了;而小说却为什么以立春搭建绣楼等他归来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解析:

  .(1)【参考答案】E C 。答E项给3分,答C项给2分,答B项给1分;答A、D项不给分。 A立春爹的“打转”展现的是他因为立春是个女儿而带来的内心的烦闷焦躁。B对厉槟榔留在东莞原因分析不全面,但在东莞赚钱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给1分。D立春先用厉槟榔的钱包地种树,后才存进银行;“以此留下厉槟榔生命的痕迹”只是立春的想法,而不是客观现实。

  (2)【参考答案】①硬倔而有主见。不喜欢东莞,就坚决地离开;面对丈夫丢给她的选择,她毅然将选择还给了丈夫。②善良且能反省。回到家乡,立春会愧疚,不断地进行内心的挣扎和思考。③勤劳能干。承包土地栽种树木,打算把厉槟榔给她的钱一点点透出来存进厉的帐号。④浪漫,有着对爱与幸福的憧憬与向往。在侧柏的苗圃地搭建自己的绣楼,搬婚被,贴窗花,自拍发照片。(一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3)【参考答案】第一次写“立春”是在立春出生时,以麦田、麻雀、梅花等景象,写出立春时节煦暖喧闹而又不失美好的景物特点(1分),以此来衬托立春爹因生女儿的烦闷、无奈和因见梅花转变而来的内心的温软(1分);为下文立春爹给立春取名“立春”做铺垫(1分)。

  第二次写“立春”是立春在这天到田里转,侧柏的香气荡漾,东风解冻(1分),衬托了立春面对自己种下的苗木的幸福感以及对厉槟榔的愧疚和遗憾(1分);为下文的搭建绣楼等情节做铺垫(1分)。

  【参考答案】

  ①情节上,立春等他归来与厉槟榔的坚决不回形成对比,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②人物形象上,立春的一系列行动让立春硬倔刚强的形象有了温软浪漫的一面,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思想主题上,这个结尾让二人关系有了“东风解冻”的先兆,也暗示着时代大潮下城市与乡村矛盾的缓和甚至可能的化解、和谐,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④作品风格上,结尾的浪漫改变了小说前面所呈现的现实主义风格,于现实的冷峻中多了一些诗意。(一点3分,答对三点给8分。)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 篇4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巳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选自《名家散文》祝勇文)

  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简洁,而意韵最丰厚”?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有“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一句,其中“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作者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请你从文外举出一例加以印证。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一句中“柳宗元心底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试对②至④段内容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纯粹:无杂念,纯净(1分)。 ②浸透:完全沉浸、沉人。或:完全感染(1分)。

  2.国画落笔简约,留有空白(即留白)(1分),给人以想像的空间(2分)。

  3.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将当时所见之景、所生之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1分)。

  4. “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是指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1分)。读书的过程就是一种心灵的旅程,所以说读书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2分)。(意思相近即可)

  5.如文天祥在狱中吟出了宁死不屈的的诗篇。司马迁于逆境之中写出了“无韵之《离骚》”——《史记》(举例恰当得2分)。

  6.孤寒寂寥中有生命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只答出旺盛的生命力得1分,答出孤寂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得2分)

  7. ①品雪—②喜雪一⑧咏雪一④踏雪一⑤看雪一⑥忆雪(每空1分,意同得分)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 篇5

  雾霾

  ⑴连日来,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雾霾天袭扰中东部大城市。网友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究竟什么是雾霾天,在这,我给大家做一下科普性的介绍。

  ⑵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 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⑶霾,也称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⑷霾与雾的区别是什么呢?

  ⑸雾是自然形成的,霾是人为造成的。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⑹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雾霾 阅读附答案雾霾 阅读附答案。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

  ⑺共同的气象条件: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较低,近地面出现逆温,对流运动弱,当冷空气活动弱,大气环流稳定,静风或微风条件下,近地面水汽和尘埃不易散失,在近地面凝结,形成雾霾天气。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多发季节:深秋至来年初春。

  ⑻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雾的类型:一是辐射雾: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失热多,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的雾;二是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三是混合雾:兼有上述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四是蒸发雾: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沿海,暖流经过的地区,多蒸发雾,寒流经过的地区,多平流雾;盆地多混合雾。地势低,雾日多。

  ⑼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形成在城市及其郊区。

  ⑽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 PM2.5,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⑿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其次是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烟尘,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⒀雾霾的危害有哪些呢?首先影响能见度,影响道路交通;其次,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引发呼吸道疾患、诱发心血管疾病,严重会致死。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 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

  ⒁“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面对雾霾,我们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怅然坐等冷空气为你我解忧。

  20.根据文章相关内容,请你给“霾”下个定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第⒀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的加点字“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哪一个选项不符合原意( )(2分)

  A. 深秋至来年初春,如果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雾霾越容易形成。

  B.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C. 雾是自然形成的,发生时相对湿度是饱和的雾霾 阅读附答案阅读答案。霾是人为造成的,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

  D. 雾本身不会污染环境,而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如果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污染物就不易向外扩散,从而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

  24.“同呼吸,共责任”,面对雾霾,我们应该有所作为。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尽自己什么样的责任来有所作为?(2分)

  参考答案

  20.霾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烟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2分)

  21.这句运用了举例子(1分)和列数字(1分)的说明方法,用直观具体准确的数据举了伦敦雾霾的例子,说明雾霾对人体危害之大

  (2分)

  22.不能删去。(1分)“主要”一词说明大部分时候雾霾的形成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造成的,但并不是全都是它造成的,还有其它因素(1分);如果去掉,意思就变得肯定,与原文意思不符(1分)。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

  23.B(2分)

  24.如:(1)广泛发动宣传,增强大众环保意识。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排放。(2分)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 篇6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别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________ ____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宇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的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为“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

  ⑧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1、从本文主要内容来看,最恰当的标题是( )

  A.汉语学习十分重要 B.外国人也应学汉语

  C,汉语可以治病 D.汉语与英语的区别

  2.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时间顺序 举例子 分类别 B.逻辑顺序 举例子 作比较

  C.逻辑顺序 举例子 分类别 D.空间顺序 举例子 作比较

  3.为了使上下文连贯,填人第三段空格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

  B.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

  C.不管他是谁,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

  D.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谁。

  4.第四段中两个加线的“这”字所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正确的选项是( )

  A.相同 B.不同 C。基本相同 D.基本不同

  5. 结合前三段的内容,用概括的语言给“失语症”下定义。(不得超过2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六段首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这种关系”中“这种关系”具体是指什么关系?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波浪线画出。

  7.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脑外伤者未必患失语症或失读症。

  B.第五段最末一句中的两个“更”字,说明了学习汉语是促使儿童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充分、均衡锻炼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C.第六段末句“试验初步成功了”,说明这位心理学家这项实验仅仅是开始,今后还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D.第七段中“唤醒”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失读症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阅读能力。

  8.第五段不宜删去,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大脑

  1.C

  2.B

  3.B 4.B

  5.大脑语言中枢病变(受损)引起的语言功能障碍。(注意:答案必须写出①“语言中”、②“病变”或“受损”“受伤”、③“语言功能”或“语言行为”、④“障碍”这些关键词语)

  6.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或“中国人……均衡协作”)(如果“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未画或多画,均不算对)

  7.D

  8.①第五段与最后一段内容相呼应,如果删去,末段就失去了理论依据;②这段内容拓宽了文意,体现了学习、使用汉语的深远意义。

  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 篇7

  ①污染是城市公害之一,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和视觉污染等。过去,人们只对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音污染进行了预防、治理和评介工作,对视觉污染并未予以重视。

  ②所谓城市视觉污染 ,是指城市建筑不美观、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色彩不和谐、园林雕塑无美感、人的精神面貌不佳等现象通过视觉给人造成的不快,从而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危害。

  ③城市不仅是人们为满足自身需要进行创造活动的物质环境 ,而且也是人们满足心理需要并具有审美要求的创造物。美观的城市建筑、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谐的色彩、典雅的园林雕塑艺术,都会令人赏心悦目 ,并使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有所提高。反之,就会给人们的视觉造成污染。例如,有的城市住宅楼的门窗像调色盘一样颜色杂乱,涂有广告的公共汽车不但过于刺眼 ,而且给本来生活在大城市已感到烦躁的居民更增加了一重烦躁。心理学家认为,色彩对人的思维、行为、举止、情绪、感觉和生理变化都有强烈的控制与调节作用。 要是人们长期生活在色彩不和谐的环境中 ,心情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容易疲乏 ,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从而导致健康水平下降。这就是视觉污染给人带来的损失。

  ④黑格尔曾说过 : 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那么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事实上,城市建筑的美感 ,确实能像音乐一般陶冶人的身心。从美学意义上讲 ,城市园林雕塑是静的舞蹈、史的碑碣、生活的浓缩、理想的延伸。如果园林雕塑讲究艺术,会促使人去思考、奋进,它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都是很大的。 反之,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视觉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总之,如果城市建筑杂乱,不美观,必将使人产生不愉快,长期这样,必将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这就是视觉污染带来的危害。

  ⑤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所形成的形象面貌,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连续展现,这个展现是否和谐 ,对人的视觉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就十分和谐、合理,它有着瑰丽多姿的建筑和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 ,是一座设计新颖、布局井然、设备完善和具有现代化交通设施的新型城市,给人愉悦之惑。如果一座城市的规划布局不合理 ,没有一个总体和谐的设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和谐,那么,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不和谐的环境中,人们的身心健康将会受到直接影响,这也是视觉污染带来的危害。

  ⑥在一个城市中,居民精神面貌的好坏 ,对人们的视觉也有一定的影响。像行为、仪表等 ,都属这一范畴。如果人们的精神面貌不佳 ,也将通过视觉给人带来不快,从而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要在城市中营造一种清洁、安全、和睦的社会环境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⑦综上所述 ,对于城市视觉污染给人带来的影响 ,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应注意预防和治理,按 美的规律 建设城市 ,规划城市 ,力求使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达到一种和谐的美。

  1.本文扣住城市视觉污染,着重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3分)

  2.作者认为,应预防和治理城市视觉污染,并按美的规律来建设城市。从文章看,应从哪些方面预防和治理视觉污染?请概括说明。(3分)

  3.这个展现是否和谐,对人的视觉也有一定影响、居民精神面貌的好坏,对人们的视觉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两个句子都用了一定这个词,在句中能否删去? 为什么?(3分)

  4.视觉污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多的。请从你的生活中,举一个视觉污染的例子,并作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3分) 着重说明了城市视觉污染的危害。或: 建设美观的城市视觉形象的重要性。(基本意思相近且表达清楚计3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2.(3分) 应从城市色彩、城市建筑(含园林雕塑)、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或形象面貌)、居民精神面貌等几个方面加以预防和治理。(答对四个计3分,答错一个扣1分,直到扣完为止)

  3.(3分)不能删。(1分)因为句中加了一定二字,让读者对视觉污染的范围和程度更明确,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1分)如果去掉,前面所谈的效果就会减弱。(1分)(说明: 所答理由只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意思相近即可计分)。

  4.(3分)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所答要点符合题干要求即可。举例恰当且符合视觉污染的特点计1分,简要说明计2分)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 篇8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 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在夏至节,浙江金华地区有祭田公、田婆之俗,即祭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为防止害虫发生。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而在多旱的北方则流行求雨风俗,主要有京师求雨、龙灯求雨等,祈求风调雨顺。

  22、结合文本,说说夏至这天具有什么特点?(2分)

  23、过了夏至,华南西部的气候有什么变化?(2分)

  24、文章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用来说明什么?(2分)

  25、文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出两种,并指出相关语句。(4分)

  参考答案

  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2分)

  23、雨水量显著增加,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2分)

  24、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2分)

  25、列数字: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4分)

  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 篇9

  映山红

  ① 暮春,在江南水乡的庭院,竟邂逅映山红。它被安置在方丈之地,前有池后有石,左有梅竹右有庭廊,草丛、紫藤等占满了它周围的空间。它在这闹市之中小巧玲珑的人造景观中作着陪衬,作着点缀,作着阳春白雪中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音符。修剪整齐而丛密的绿叶间开几朵暗红的喇叭花朵,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一张扬。那几个含苞欲放的骨朵,正按部就班地耐心等待,等首批花凋谢后它再绽放。

  ②我禁不住几分悲哀,想起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那本是狂野奔放的花,映着云霞燃着激情红透春末夏初季节的花。

  ③春分已过,大别山漫山遍野是映山红的天下。那殷红的骨朵,点点滴滴,洒遍群山。宛如有一场红雨,又像点点音符,滴在五线谱上,奏响春之歌,灌木的嫩牙像雀舌,和煦的春风像软绸。

  ④一场春雨,几阵春风,那花朵仿佛一夜醒来,还带着昨日的梦,站在你面前。崖畔上,沟坎旁,道路边,一两株,三五朵,倒挂着,斜倚着,亭亭直立着,含露乍开,笑脸迎人,仿佛一支优美的晨曲,一首抒情的小诗,又像少女微笑,像来自远方的亲切的问候……

  ⑤清明后,再几番春雨,它便排山倒海卷着红潮来了。山岭上,沟谷里,万绿丛中,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有的红得热烈,像着了火;有的红得娴静,临之而不惊;有的质朴,像土生土长的乡下姑娘;有的娇艳,像浓妆艳抹的城市小妹。无论哪一种红,从地底下红出来,从心里头红出来,大大方方,端端正正,朴朴实实,以它的纯情和本色保你如痴如醉。此时,假如你乘车进山,会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如云,如霞,如诗,如歌,如铁扇公主挥火焰山,火苗呼呼作响,如十万八千天女洗罢脸,对此齐倒胭脂水。汽车在无边花海中追波逐浪,心在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真觉得飘飘欲仙。假如你乘船从水库进山里,几十里碧水,水上万山红遍,水下倒映群山,山上的红映在水里,水下的红映在天上——水上水下俨然一个红彤彤的世界。

  ⑥映山红学名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相传望帝化鸟,杜鹃啼血,是杜鹃鸟啼出的血把它染红了。民间流传许多关于它的悲剧故事。相传一位狠心的晚娘叫亲生儿子和前妻之子同去深山种芝麻,芝麻发芽以后才能回家,她给亲生独生子一颗生芝麻种,粒小,给前妻之子一颗熟芝麻种,粒大。不料途中亲生儿羡慕哥哥的种子大,要和他换,忠厚的哥哥答应了。后来自然亲生儿永未回家,这晚娘伤心而死,魂化杜鹃鸟,夜夜泣血,染红杜鹃花。在大别山的深山里,野岭密林中独户人家,春天的后半夜,万簌俱寂,每每梦醒,山泉潺潺,松涛瑟瑟,下弦月临窗,总能听到屋后古树间凄凉哀怨的杜鹃鸟叫声——“我,儿,错过!我,儿,错过!”夜夜达五更,寡妇起彷徨。“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声音,白居易听过,文天祥听过,迁客骚人,游子思妇,无不闻此心惊肠断。

  ⑦映山红性脆,上山打柴,几乎所在的树条都能拧弯来做捆柴的“腰带”,惟独映山红不能——一拧就断,宁折不弯。近年它的根被做成各种艺术造型的根雕,装点了人们的生活,但它的花叶装饰小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它是随打开的人一道进城的,还是江南土生土长的呢!

  ⑧热情纯朴、充满悲剧情调和平民色彩的映山红啊,虽时过境迁却似曾相识。久别重逢,触景生情,不由人不感慨。

  16.结合语境,简述“音符”在下列两句话中的具体含义。(4分)

  (1)作着阳春白雪中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音符。

  (2)又像点点音符,滴在五线谱上,奏响春之歌。

  17.“我禁不住几分悲哀,想起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说说“我禁不住几分悲哀”的原因。(3分)

  18.选文第⑥段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19.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对映山红的赞美之情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9.对比。(2分)文章写江南庭院的的映山红“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事张扬”,对其悲剧色彩的境遇充满同情;下文写家乡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热情奔放,字里行间充满赞美之情。前后对比鲜明,寄托深远。(2分)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说明文阅读答案11-02

说明文阅读答案06-12

说明文阅读答案11-02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_说明文阅读《中国瓷器》附答案10-14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提高题及答案12-13

说明文阅读嗅觉阅读答案11-29

语文阅读答案11-03

语文阅读答案11-03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文阅读“造纸术”附答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