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3-04-12 09:45:54 偲颖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节的由来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和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外阅读。下面是端午节的由来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欢迎阅读及参考!

端午节的由来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端午节的由来阅读题及参考答案1

  题目:

  端午节的由来

  ①在古代,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议要避讳,就把“端五”改为“端午”,此后,“端五”就改称为“端午”了。

  ②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最大。正是由于屈原的缘故,端午节也因此被称为“诗人节”。据《史记》记载,战国时代,楚秦争霸,楚国大臣屈原很受楚怀王器重,他主张举贤任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怀王稚子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保守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楚顷襄王继承王位不久,秦王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抱负远大而壮志难伸的屈原,在被流放途中,终日忧愁,叹气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下了《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不朽杰作。在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写下绝笔作《怀沙》,遂抱石投入激流滚滚的汨罗江。这一天,正是夏历的五月初五日现代文阅读答案 《端午节的由来》现代文阅读答案 《端午节的由来》。

  ③到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下诏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谕令各地官府组织纪念诸如赛龙舟之类的活动,以纪念屈原。

  ④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⑤在我国江苏、上海、浙江一带,一般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因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乃投奔吴国,助吴王阖闾伐楚,五战而攻入楚都郢。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阖闾为越王勾践战败,受伤而死,子夫差继位,立志报仇。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军大败,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太宰受越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历镂”剑,令其自刎。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死前交代邻舍人:“我死后,请挖出我的眼睛,悬挂在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軍队入城灭吴!”说罢,自刎而死。夫差闻子胥死前之言,大怒,令人取子胥尸体装入皮革中,于五月初五日投入大江。伍子胥含冤死后,“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传说中伍子胥变成了“波涛之神”。这样,在江浙一带,端午节就成了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⑥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过端午节看做是纪念孝女曹娥的日子。据史书记载,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年仅14岁的曹娥,沿江号哭,昼夜不停。过了17天,在五月初五日这一天,曹娥也投入江中。又过了5日,曹娥终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江面。此事传到县府,县令为之作文立碑,以颂扬她的孝行。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将她曾居住过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则更名为曹娥江。

  ⑦在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而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越王勾践被放回越国后,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数年后,终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⑧虽然说法比较多,但时至今日,端午节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屈原以及他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他胸怀祖国、心忧天下、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缅怀。

  互联网《我们的节日》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就是初五,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据说,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因避讳,就把“端五”改为“端午”,此后,“端五”就改称为“端午”了。

  B、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纪念诗人屈原说,纪念忠良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和纪念越王勾践说等,其中影响最广最深最大的是纪念屈原说现代文阅读答案 《端午节的由来》现代文阅读答案 《端午节的由来》。

  C、五月初五日被确定为“端午节”,各地官府组织诸如赛龙舟之类的活动来纪念屈原,始于春秋战国之际。

  D、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虽然说法众多,但时至今日,端午节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屈原以及他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过端午节看做是纪念孝女曹娥的日子。后人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将她曾居住过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则更名为曹娥江。

  B、伍子胥本为忠良,含冤死后,“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这样,在江浙一带,端午节就成了纪念伍子胥的日子现代文阅读答案 《端午节的由来》阅读答案。

  C、屈原主张举贤任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然而他的主张遭到怀王稚子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保守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楚顷襄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D、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灭国。后人为昭彰勾践坚忍不拔的精神,就在五月初五日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划船竞渡,以示纪念,这才有了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投入汨罗江那天,正是夏历的五月初五日。到了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下诏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以纪念屈原,这才有了“端午节”纪念屈原说。

  B、“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端午节被称为“诗人节”,是由于屈原的缘故。抱负远大而壮志难伸的屈原,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下了《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不朽杰作。

  C、据史书记载,年仅14岁的曹娥在五月初五日投江寻找溺水的父亲,变成了“波涛之神”,找到了父亲的尸体。

  D、无论是胸怀祖国、心忧天下、至死不渝的屈原,还是忠良伍子胥及孝女曹娥,甚至是坚忍不拔的勾践,都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缅怀。

  参考答案:

  1、C. (C项错在“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原文第三段“到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下诏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谕令各地官府组织纪念诸如赛龙舟之类的活动,以纪念屈原”)

  2、C. (C项错在“他们不断在楚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楚顷襄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原文第二段“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3、C. (C项错在“变成了‘波涛之神’”,原文第五段“传说中伍子胥变成了‘波涛之神’”)

  端午节的由来阅读题及参考答案2

  材料一:端午节的起源,其历史可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一般称为“五月五日”,专称“端午”,则可能较晚。有人认为“端五节”之所以叫“端午节”,是因为原来的端五节选择在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也有人认为因周历建寅,即以正月为寅月,五月为午月,所以“端五”又称“端午”。这两种说法,可能都缺乏说服力。

  生活在三国时期至西晋的周处曾著有《风土记》一书,记载各地习俗,其书已轶亡,晚唐人李匡乂《资暇录》,其中载有《风土记》关于“端午”应该为“端五”的说法:“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焉。余家元和中端五诏书并无作‘午’字处。而近见醴泉县尉厅壁有故光福王相题郑泉记处云:‘端五日。’岂三十年端五之义别有见耶。”或许,“端五”变为“端午”,仅仅是传习之讹而已。

  (摘编自方铭《楚文化与屈原》,《人民政协报》2020年2月24日)

  材料二: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不下十种,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等。较为合理而可信的说法,是端午节源自先秦的夏至节。

  夏至,是先秦古人最早确定的四大节气之一。古人以为阳气于此日至极、阴气于此日始兴而“阴阳争,死生分”,乃企望能于此日助阳抗阴、得生避死、除害获福、去凶化吉。相沿成习,夏至也成了民俗活动日渐丰富的传统夏至节。夏至节的日期,一般在三代古历中切合农事的夏历五月、即仲夏之月的五日前后。或许随着阴阳五行说盛行,战国时人以阴阳消长来说明时节变化,以五行配四时、五方而尚“五”,既尤为重视阴阳消长最为急剧的夏至,又因为尚“五”而将节日固定在五月五日。

  (摘编自蔡靖泉《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材料三:

  关于端午的起源,一是屈原,一是介子推,又一说暗示这节日是起源于伍子胥的,还有说是起于越王勾践的。以上四说究竟那一说可靠,或都不可靠,暂时不必管。我们应注意的是传说的地域分布,四分之三(屈原、伍子胥、勾践)属于南方,这和竞渡与吃粽子两个主要节目的地方性正相符合,因为竞渡与粽子的先决条件,显然是多河港与产稻米,而这二者恰好都是南方的特色。再就三说看,其中三分之二又是属于吴、越的(伍子胥、勾践),而铸水心镜的扬州,也属于这个区域,这点消息也是值得玩味的。书传中关于端午的'记载,最早没有超过东汉,而事实上吴、越一带的开辟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自从东汉以来,吴、越地域渐被开辟,在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流中,端午这节日才渐渐传播到长江上游以及北方各地。这是一个合理的推测,详细的论据,等下文再陈说,暂时我们只想借它为出发点,来再测验一下端午与龙的关系。如果我们能证明吴、越与龙有某种不可分解的关系,那么我们前面所拟定的前提,即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关系的前提,便果真可以成立了。

  (摘编自闻一多《端午考》,《神话与诗》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7.下列材料中对端午名称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端午节一般称为“五月五日”,“端五节”之所以叫“端午节”,是因为五月为午月,也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

  B.生活在三国时期至西晋的周处《风土记》一书,记载了各地习俗,也明确记载关于“端午”应该为“端五”的说法。

  C.作者根据晚唐人李匡乂《资暇录》上记载内容推断,“端五”变为“端午”,可能只是以讹传讹。

  D.古人认为五行配四时、五方而尚“五”,既尤为重视阴阳消长最为急剧的夏至,又因为尚“五”而将节日固定在五月五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端午的起源 ,说法不下十种 ,其中有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说法。

  B.古人以为夏至日阳气至极、阴气始兴,希望能在这一日助阳抗阴、得生避死、除害获福、去凶化吉。

  C.作者认为,关于端午起源说法即便不可靠,也可以用来作为推测的依据,并得出端午最早起源于吴、越之地的结论。

  D.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后来在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流中,端午节才渐渐传播到各地。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者关于端午起源的基本观点。(4分)

  7.答案:C 【解析】A项是两种不同说法的合并,生搬硬凑。B项其书已轶亡,不可“明确”。D项不是关于端午名称,是端午时间的确定。

  8.答案C 【解析】C“即便不可靠,也可以用来作为推测的依据”语意理解错误,原文为“以上四说究竟那一说可靠,或都不可靠,暂时不必管”,作者的意思是此处不考证。

  9.【参考答案】 ①“端五”变为“端午”,仅仅是传习之讹而已。 ②端午节源自先秦的夏至节。

  ③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关系。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三点得4分)

【端午节的由来阅读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6-12

《人类的由来》阅读题及答案06-15

虚词阅读题参考答案06-13

月光阅读题及参考答案12-20

掌声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4-11

《风筝》阅读题参考答案04-11

《掌声》的阅读题与参考答案07-11

散文阅读题与参考答案06-12

《镜子》阅读题与参考答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