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中医药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时间:2023-11-21 18:39:47 中医药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中医药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医药文化实践心得体会(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药文化实践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员,只学习书本学问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我们所学的学问带给人们,所以,我又再次进入药店深化到基层在药品销售岗位接受锻炼。初到新的药店工作,老同事就先向我说明白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的不同,医院药房的药师只需凭医师处方发药,而零售药店的顾客大多是对药品相识较少的非专业人员,所以,销售人员在对顾客销售药品時,要尽可能的多向顾客说明药品的用途及性能,对每一个顾客负责,我所在的药店经营的有中药、中成药、西药、非药及一部分器械。

  在这药店和第一次的药店有很大的不同,大到规章制度小到脚下鞋子都有很大的不同。

  一、严守劳动纪律,以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该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自觉以医学生规范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仔细工作,基本做到了无差错事故,主动维护了药学院的良好形象;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大大扩展了自己的学问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

  二、如何做好药品学问及医学学问的学习

  药用植物学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意义重要。大部分状况我们根本不用理化鉴别的方法,只用植物形态学的鉴别方法就可以鉴定。因为大多植物有其特有的遗传基因,于是能表现出基本稳定的形态特征,这样们我们在中药材鉴定中“努力找寻不同因子”就可以鉴定植物类中药材的真伪。例如:小品种中的石楠藤是蔷薇科的植物,而有時选购来的药材表现出:节膨大、有扁节,这是胡椒科的石南藤的特征,这样就很明确了只要石楠藤中出以上两种特征就可以断定药材掺伪。

  顾客在药店购药時,因为感冒会买几种感冒药同時服用;因为胃病会买几种治胃病的药同時服用;这時,我就利用我所学的学问向他们说明感冒药多含有相同的解热镇痛药成分,多药联用有可能会造成重复用药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多种抗生素合用有時不但不产生协同作用,而且还会产生药抗,使治疗失败,所以就要提示他们应当对症下药,不能用这种“大撒网”的方式治疗。这時顾客会特别满足的购买随意一种针对性的药品,而且还会认同这种为顾客着想的做法。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上次的那些老员工教了些后就回学校了,但是他们已经将学习方法和工作技巧教于我,今后我肯定能在实践中成长为一名很好的药品销售员。

  其实在药店工作还能学习一些课堂外的东西,比如过桥就是黄连,因为黄连根茎的中段细瘦,状如茎杆,形如小桥,所以称为过桥。当然还有针哏就是半夏,砂哏就是银柴胡等等一些中药的别名,这些都是在药店购药的中药处方上学到的学问。

  中医药文化实践心得体会2

  转瞬间高校四年就快要结束就还剩下一年了,即将踏上社会的我而很懵懂,不知道社会的酸甜苦辣,之前始终是学生,也没有到社会上去实践工作过,这很是不好。最终在即将踏入社会之前有了一次社会实习的机会,我当然不能放过,兴致勃勃的去参与实践去了。希望在毕业之前能够了解工作生活的艰辛,在毕业以后踏上社会也不至于无所依靠。 在实践结束以后我感觉这个暑假过得异样的丰富,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第一次真正的接触了与中药学专业有关的社会部门,进行了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让我亲身经验了本专业的工作流程,仿佛是一次模拟的职场人生,受益匪浅。

  联系到中医院实习是通过一位要好的初中同学,她所读的专业是药学(中药学方向)。今年过年的同学聚会上,我便听她聊起了她在寒假時14天的到中医院实习的阅历。当時的我兴奋不已,直说暑假的時候也要一起加入她们的行列。 八月初,我带着从辅导员那开的证明信,和好挚友一起来到了中医院报道。首先去科教科和那里的医生说明我们是来进行短期实习的学生,然后科教科开介绍信给财计科和药剂科说明我们的来意。在财计科交完费后,一位李老师带我们去中药房熟识环境。

  其次天起先正式上班。我们的实习期虽短,但实习的内容和其他大三、大四的实习生没有什么区分。每天和专属的指导老师一样時间上下班,在药房里帮助老师抓药,有空的時候将缺的药材及時补够。

  还记得刚到药房的几天,我对药材所在的位置都很不熟识,抓一味药就要问一次老师,烦的不得了。于是我在有空的時候用纸将药材的名字按依次抄下,再多多转转药盘,刻意的去记记药的位置,甚至于想到一个联想的方法,比如从下面起先将药盘编号,将编号和药材的名字进行联想几天下来就对药材的位置有了也许的印象。 然后再过了几天,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由于我们的中药学课程还没有学,所以我对药材的药性不是很清晰,老师一起先教我用药性的方法来归类,然后不知不觉地,下次再见到这味药的時候就自然想起了上次的示意,回忆起了药的位置。 在药房里的時光过得很快,每天都是站在药盘中间不停的抓药,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份很机械的工作,没有什么专业度可言,只要是看得懂字,记得住位置的人都可以胜任这样的一份工作。药房里的老师每天都找不同的话题来聊,有時候说得火了甚至还骂两句,但我想,这也是因为工作本身没有太多的乐趣和潜力的缘由吧。

  4天的实习生活让我和中药有了第一次的密切接触,我记录下了中医院中药房里全部的药材,同時也将大部分的常用药材记在了心里。相识了300多种常用药材,我想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带我实习的老师和我算是半个老乡,老师很慈爱,她常常在工作不忙的時候教我一些相识鉴别中药的方法,也和我讲一些有关在药房工作的利弊,她说她在药房工作了三十几年,人情世故见得最多。我还在平時不用上班的時候去安娜老师家探望了一回,老师带我参观她的书柜,里面全是有关中药的书籍,其中最老的竟然比我还要大上三、四十年。我在老师家借了三本书回去看,受益匪浅。 在实习期结束的時候,老师为了些了一段实习鉴定,其中有一句话令我兴奋了一天。她在评语中写到:“由于学习刻苦,目前已具备了独立操作的实力……”,这是对我的实习工作的一种认可,也是我这14天来不断努力的最大的收获。 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们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在这写实践活动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社会中的一员,在社会中不断的磨练自己,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特别的技能,学会更好的容入社会。

  这一次暑假的学习实践,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腊梅香子苦寒来”这次实践活动有苦也有甜,在魔力和充溢自己的同時,让我更多的相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经体会到社会的更多方面。

  中医药文化实践心得体会3

  为期9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沐医者仁辉,践药者德行”——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服务行动结束了,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深入到基层展开调查,学到了不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刚开始的3天我和刘丝雨学姐首先去了13楼的住院药房。住院药房的主要功能是为手术室及住院的病人提供药品,因此每天都有各个病区的药辅过来进行5 药品转运。住院病房的梁老师首先带着我们熟悉了A~I柜子里分门别类摆放了什么药品,常用的药品、需求量大的药品如维生素、五水头孢、缩宫素等等都就近摆在柜台旁边方便拿取,而需要放冰箱的药品都是最后才拿。精麻类药品的管制相当严格,不仅仅锁在保险柜中,而且每次取完药品需要进行数量核对,并且统计医生处方才能最终发放。药品发放的流程首先是各个病区将所需药品发到住院药房的电脑中,专人打印后进行拿药,在最终交给药辅前还需要另一个人来核对药品,确保发放正确。在这3天中,老师也经常安排我们拿药进一步熟悉这个工作流程。

  之后我们去了新搬过去的位于8号楼的临床药学研究室进行学习。虽然很不凑巧刚搬家没什么任务,但是我们在这3天里主要研究学习了药学方面的相关科研论文。发表在中国药学会等杂志上的科研论文都很标准,我们学校到了写一篇论文的格式以及内容。大致是首先对研究的课题概括,然后通过已经完成的实验进一步得出研究课题的结论,在文章最后也要引用相关的文献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次,在临床药学研究室,老师也告诉我们了临床药师在医院的主要工作,即每个月统计本医院的各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估,然后针对临床医生的处方给出合理的建议,例如有的病人感染上了炎症,而医生只开了一种抗生素进行治疗,临床药师则认为该病的细菌有多种,需要2种抗生素进行交叉治疗,这样效果更好。临床药师的任务是帮助医生更合理的用药。

  最后的几天我们去了门诊药房。门诊药房主要是面向刚看完门诊的患者,根据医生开的处方进行发药,这也解释了门诊药房比住院药房规模大、工作更繁忙的原因。门诊药房有3台机器,一台是全自动的取药机器,从上药到取药都实现了自动化,另外两台是半自动的机器,电脑传输数据到机器上后,机器自动运转搜寻药物,然后通过红外光点照射提示工作人员药品的'位置。住院药房的流程大概是患者先取号将数据传输到门诊药房的电脑及自动取药机器上,机器即开始取药,若患者所需要的药品取药机中没有,则人工去拿,然后将所取的药品一并发放给患者,并且告知患者药品的用法用量。

  通过这短短的几天时间,我大致了解了医院中药剂科相关职位的功能及运转、工作方式,增强了对临床医药行业的认识,大大的增加了实践的经验,老师们也对我照顾有加,对于我们的提问也是耐心的回答。总之,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对本行业的认识,我学习到很多,为我今后的工作道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感谢此次实践经历。

  中医药文化实践心得体会4

  为期两星期的暑期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了,可以负责任的讲,这绝对是我上学这么多年以来过得最充实的一个暑假。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是去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分别在临床药学室,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轮流进行实践。以下主要谈谈在我心中最深刻的三个感受。

  知识尚不丰富,同学仍需努力。我们现在的知识储备实在是太少了,先不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仅仅是在学校学习的这些知识还不能完全消化,更不要说运用于实践了。以前总觉得,在学校学的好多课是根本用不上,现在才发现,没有一门课是多余的,甚至还不够。社会是个复杂的大学校,能教会我们许许多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不仅是专业方面的知识,还有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提前了解一下学校以外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绝对是大有好处的。我深切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这也为我以后的学习指明了一条路,这一点特别有意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上班挣钱真的特别辛苦,这是第二个深切的感受。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了,接近迟暮才又回学校。天气热啊,地铁挤啊,有时候没座位一站就是一小时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着。在医院工作更不轻松,尤其门诊药房,每天都有很多病人要取药,于是就要不停的上药。不仅是上药拿药那么简单,还要提醒患者怎么吃,有时候还需要发现处方的不妥之处及时作出调整。有时候一站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好不容易下班了还要继续挤地铁,回到学校已经是浑身疲惫了。终于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也决定好好珍惜为数不多的校园生活。

  生命是渺小却又顽强的。妇幼保健院每天不知道要迎来多少新生命的诞生,每次在电梯里遇到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婴儿,大家的目光都会聚集到他身上,好像这样的新生命也给自己的生活注入了新活力。与此同时,我们的另一队小伙伴在中大医院进行暑期实践,他们却每天面对着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的癌症患者。在住院药房我也看到了好多化疗药和抢救药,每次发出去这类药的时候我的心情其实是沉重的,我虽然看不到用这些药的患者,却可以想象他们怀着怎样渴望生命的心情在与病魔作斗争。所以说,我们这些生龙活虎的人怎么能不好好生活,怎么能不珍爱生命呢?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才不枉费走这一遭啊。

  暑期实践活动结束了,完善自我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最后还是要感谢学校,感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和平台来提升自我,寻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医药文化实践心得体会5

  7月,我有幸成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学术继承人,师从中医耳鼻咽喉科名家熊大经教授。回顾跟师学习经历,感触颇深。

  领导重视,严格管理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启动以来,得到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领导经常现场检查、督导师承工作,并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师承学习的日常管理,形成了导师和学生时间交叉、背靠背等等严格的阶段与年终考核机制。虽然管理考核严格,但管理部门也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跟师条件、跟师氛围。

  精于学术,勤于思考

  在入师之前,我曾作为博士研究生跟随熊大经教授学习三年。但跟师学习则完全不同,其特点是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使中医药学术得以传承发扬。

  我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经历“跟师临床实践—中医理论学习总结提高—独立临床实践”的过程,在反复的临床历练和体会总结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博士学习经历的基础上“择一点而精”的升华。我领悟到博士阶段的学习重在“全而博”,师承的学习重在“精而深”。因此在跟师期间,我才能逐步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领悟老师的思路,进而融入自己的临证思维当中。

  言传身教,体悟中医

  进入师承学习以来,老师为人处事的点点滴滴、豁达开阔的胸襟、大医精诚的医德,都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学好中医,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做到“仁心、仁德、仁术”,这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精神。

  老师经常告诫:“中医是文化,需要感悟、需要思考、需要践行。”我按老师的要求,重新学习《古文观止》等著述,尝试着从多方面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学会了在提高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体悟和享受中医之魅力。

  在学习中,我还感受到,中医同中国的其它传统文化一样,强调“大智慧,大胸襟”,是在不断吸收、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的。在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做一个纯纯粹粹的中医人,不等于排斥其它医学,只要是有用的、能促进中医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我们都应该吸收,但吸收绝不等于全盘接受,吸收的前提是不能动摇中医的根本,而是应该以中医的核心准则、基本理论去融合、运用这些新知识、新手段。

  尊崇经典,融会贯通

  尊崇经典、重视经典,是中医教育的传统,历史上的中医教育,不论是私人授徒,还是官办学校,四大经典等医学名著始终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材。师承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读经典、诵经典”。在跟师期间,我发现“经典”和“临床”之间有一道很好的桥梁,那就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准确地说是指导老师的临床思维——运用经典理论分析老师临床思路,或透过老师的医案可加深对经典条文的理解。

  坚持临证,保证质量

  跟师期间,我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坚持每周3个半天的跟师临床学习和2个半天的独立门诊临床实践及3个半天独立病房临床实践,边学习、边体会、边应用,在临床中学习、体会、分析、总结老师的临床经验。

  论文的撰写、心得收获都离不开跟师临床实践,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跟师,才能有所得。而且,跟师不仅仅是简单的上门诊、抄抄方,还必须在思路上紧跟老师,随时比较老师处理和自己思考的不同之处,想到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之后反复揣摩,实在理不清头绪时再请教老师,老师一点拨,顿觉茅塞大开。

  (一)深究医理,循序渐进

  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计划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

  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他主张: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

  (三)研究诸家,知常达变

  要进一步开拓中医理论的知识面,就要善于研究诸家,因此,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博采广蓄,并细心揣摩,反复研究,摄其精要,主张采众家之长补自家之不足,取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他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研究诸家学术,不可因循守旧,要圆机活法,知常达变,师古而不泥古。

  师古,是先学习,不可不知其说;不泥古,是重取舍,不可尽依其说,要明其理而活用其法以符真义。临证最忌执一方而御百病,要守一法而应万变。他对经方的研究造诣颇深。每临证时,既能执持,又能方圆,十分重视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例如:常用《伤寒论》的方剂,治疗各种杂病,其中的小柴胡汤,原为少阳和解之剂,但他加减化裁后,则用于治疗胃脘痛、呕吐、胁痛、心悸、不寐、咳嗽等各种内科杂证,均能取效。而乌鸡白凤丸是妇科之良药,用于治疗内科病,亦屡获良效。研究诸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研究诸家之学说,要辨清是非,舍非从是,以求完善,这就告诫我们,读书议论必详审其所以然,而后精思熟虑,方能不被谬说所误。因为精通了医理,详审了众家之短长,融汇剖析,取其精华,剔其谬误,才不囿于一家之见。其中对“肾风”的治疗,运用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重用“千金鲤鱼汤”治愈数十例。对急性中风的治疗,更是独树一帜,完全采用中药,疗效可靠,饮誉全国;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则用生瓦楞、生牡蛎各200克、生鳖甲50克、水红花子50克,功专力宏,力起沉疴。用外治法于内科杂证,更独具匠心。外治可补内治之不足,使药力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如各种头痛者,外敷透顶止痛散;腹水者,用利尿膏敷于神阙穴;结核性脑膜炎则用吕祖一枝梅使其发泡;而胆胀者,用消痛外敷膏等,无一不效。

  (四)涉猎广泛,择善而从

  不仅要精于医道,对其它学科的`知识,也要有研究,用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所以在临证治病时,周密精实,主次有序,遣方用药,灵活有效。

  研究中医学术,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广泛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古人云:“善读者,始乎博,终乎约。”所以,学习中医,不仅要掌握书内的知识,更要了解书外的知识,他说:“往往书内难以解释之处,却被书外的知识给予点破,使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人之所以有病,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多与气象学,时间医学,地理环境有关,与饮食方土,人情关系密切。因此,古医家认为,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同大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天人合一,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这是很有道理的。许多资料表明,某些疾病发生的周期性和太阳活动周期在时序上,有某些一致性。例如:太阳活动期和太阳宁静期,心血管疾病发作和猝死的例数相差悬殊,太阳色斑强烈爆发时,心血管病发作和猝死更为频繁,其它慢性疾病亦然。

  (五)继承总结,发扬光大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发掘,促进了中医的发展,对人类作出了贡献。面对丰富的医学遗产,只有继承总结,才能发扬光大,继承的途径有二。

  其一,是先学习,充实自己,然后是文献医籍的整理、研究,祖国医学文献医籍,汗牛充栋,而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大多散见于各种医籍文献中,所以学习、研究、整理这些医籍文献,是继承的关键,是提高的过程,也是发扬光大的前提。对医籍文献的整理,主要是对古医籍的校正疏义和注释,并发挥其学说,其代表医家及其著作有:宋代林亿《素问补注》、庞安时《难经解义》;元代滑寿《读素问钞》、《难经本义》;明代王九思《难经集注》,吴《内经吴注》,马莳《素问》、《灵枢》注证发微;清代张志聪《素问》、《灵枢》集注;现代《中风专辑》、《黄疸专辑》等。

  其二,是理论研究要结合临床实际,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研究中医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总结提高,才能发扬光大。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历代医家承前启后,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内经》中提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就是启示后人,要善于研究继承,要善于总结创新,发扬光大,从而丰富中医理论,如《通俗伤寒论》、《疫痧草》及湿温时疫治疗法,乃至今人发表的新见解、新经验,都丰富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其中包括认真学习总结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将他们毕生之精华,总结继承下来,传播下去。

【中医药文化实践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医药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7篇)07-08

神奇的中医药文化作文07-02

06-17

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总结06-16

中医药文化宣传标语12-30

中医药文化宣传标语12-10

传承中医药文化标语(精选120句)10-12

试析中医药文献的文化底蕴12-10

红色文化实践心得体会范文04-01

传统文化实践心得体会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