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2-01-12 10:00:36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一、说课稿的写作

  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呢?

  所谓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 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二、说课稿的益处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2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初识Powerpoint2000》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的37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0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可以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微学生所接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Powerpoint也将成为学生今后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展示作品、学习成果的强有力工具。而且,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00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Powerpoint2000;学会启动Powerpoint,选择版式的方法;掌握幻灯片上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能力目标:能用Powerpoint制作两页幻灯片;具有一定探索新应用软件的能力;培养自主、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制作两页含有文本和艺术字的幻灯片。

  教学难点:“新建”命令和“新幻灯片”命令,背景颜色设置。

  二、教法阐述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Powerpint与word同属一个家族,非常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比较发现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从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位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便学生为知识的灌输对象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硬件:PIII级别以上50座标准机房。

  软件:Windows98操作系统、苏亚星或远志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也可等同于此的其他软件)、Powerpoint2000、集图文声像于一身的优秀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学生展示Powerpoint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Powerpoint的功劳,这里面既有文字、图片、声音,又有动画,效果非常好,你想不想也来用Powerpoint做一个电子幻灯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制作出更精美的幻灯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启动Powerpoint。

  学生机广播,教师介绍Powerpoint与Word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2000办公组件,有很多相同之处,你能联系Word的启动方法来启动它吗?交流启动的几种方法。

  任务二:新建幻灯片。

  教师紧接着启动界面,在“新建演示文稿”的窗口演示建立“空演示文稿”,在弹出的“新幻灯片”对话框内选区自动版式中的“标题幻灯片”,学生比较“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幻灯片”,讨论交流;学生操作,在第一张幻灯片上的相应框内输入文字(以“我的焦小我的家”为题作为本课任务,介绍自己的母校,本页添加校名、班级、姓名等文字),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对其方式等完成本次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学生评价。

  (三)、引导自学,探索发现

  任务三:插入新幻灯片。

  说明优秀的演示文稿要充分表现某一主题往往需要多张幻灯片,学生自学课本P156页第二节,同桌合作,交流,完成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指名完成的出色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演示,全班交流。

  任务四:给幻灯片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内容为美丽的校园、敬爱的老师、亲密的伙伴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标题)

  由于学生已有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是独立自学课本,可以是4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也可以是主动邀请老师加入探讨等。

  选派代表演示,学生总结评价。

  任务五:设置背景颜色。

  对初步完成的作品进行美化。这一部分对于学生熟悉的Word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可把操作录制成教学软件让学生自学尝试,也可直接演示。

  任务六:保存文件。

  (四)、个性练习,提高技能。

  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学生制作两页简单的演示文稿——个人简介。这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题目可以自拟,幻灯片内容可以自定,充分体现个性,展示学生个性。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反馈、指导激励

  指名学生展示作品,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其他学生评,教师从主题鲜明、内容生动、色彩协调、操作正确、叙述有条理等方面指导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评价(还可进行优秀协作小组评选)。

  纵观全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瑞安莘塍六小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计算机》,拿到课题,我在想,这节课有什么,我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完会觉得有价值。接下来我将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望得到在座老师的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堂课讲的是什么?《走进计算机》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它是六年级的开篇之作,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一些知识和计算机的工作流程。那么,对于我所合作的小学生而言,是不是可以跳过这些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呢?答案是“NO”,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Enjoy,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成果和应用,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继学生各种软件学习之后,本节课的理论学习就开启了他们对计算机综合认识的大门,它不仅是知识链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在整个计算机学习中起到了一个脊梁骨的重要作用。

  面对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又要和一群怎样的学生合作呢?六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上开始叛逆,不喜欢听老师长篇大论的讲授,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他们在接触了两年的软件学习后,初遇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时候,寻求创造性的叛逆与力求稳定性的枯燥开始碰撞,又会造就怎样的课堂,它将值得我们去期待!

  (一)教学目标

  在这样的期待下,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争取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

  2、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工作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的强大能力,体验自主探索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毋庸置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的功能。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而难于理解抽象的知识,所以我将“计算机的工作流程”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支持学生?我将“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作为课堂的中心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支持者的作用,所以,我提倡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过程

  那么,怎样的课堂设计,才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化枯燥为愉悦。我将围绕一个“趣”字来展开,以闻趣、探趣、悟趣、疑趣的方式逐步推进课堂教学,以此来分散教学重难点,支持学生主动愉悦地去获得知识。

  基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我将结合学生的对卡通人物的喜爱,将每种硬件的特性融入卡通形象,成为各个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以此来导入一个“瞧,这英雄一家子!”为主题的故事情境。课前将学生分为8人一组,每组分到“CPU、风扇、内存、硬盘、主板”一组计算机硬件(cpu被风扇虚盖,不同颜色的内存条,标签贴纸,提前摆放在桌上)。

  1)闻趣

  课堂伊始,以图片自我介绍的形式,呈现这一家子的成员性格特征和能力,除了培养学生慢慢进入课堂的情绪,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引起兴趣,唤起探究欲。

  比如,我是迷糊小妹,我喜欢打扮,我的记忆力很不错,但是因为我很迷糊,记住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很努力喔!不过不怕,我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姐姐,她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记住了就不会忘喔,而且能记住很多东西,嘿嘿,自恋一下,我也是家里的好帮手!我有一个细心又负责的妈咪,我们都很喜欢和她谈心,她把我们每个人紧密的连在了一起,照顾我们的点点滴滴,承担了整个家庭的大小事务。当然,不可不提的是我们的英雄爹地,它是我们家的主心骨,睿智的头脑,快速的反应力、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断的行动力,让我们离不了他,对他深深地崇拜着……英雄的身边总是有个得力忠心的助手,老爹也不例外,随从小风总是如影随形地跟在老爹身边,为他排忧解难。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亲朋好友,我们一起团结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创造奇迹。这一家子处于一个中心地位的重要作用,将各个分离的部落连成一个整体,传递消息,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得了英雄之家的美名。

  教师引出这么有意思的一家子后,自然过渡到信息技术课堂上,也有这样不可或缺的英雄之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探趣环节。

  2)探趣

  教师提示可以根据卡通的性格能力,参考书本的讲解和网上搜索,找到桌上与人物相对应的硬件一家子。小组分工合作,组员自己确定角色,重点查找角色相对应的硬件,通过查找,能明确该硬件的名称和作用,再与角色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组员用标签记录硬件名称贴在该硬件上,并以简要的方式在记事本中记录该硬件的作用。

  这一环节,提前准备了一些颜色不一的内存,让风扇虚盖着CPU,设置小小的难度,考验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度。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根据实物,初步感知硬件设备,明确其对应的名称和功能,带着一种兴趣和可能性去发现,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教师分小组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想过程经历和结果后,做一个引导解释。

  当学生认为自己都掌握而骄傲自满的时候,教师抛出问题“那他们又是怎样紧密相连,团结合作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由于场地、时间和设备的限制,我们先来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研究他们的展示,取得自己的真经!

  学生视频观看主机的组装,了解分离的个体是如何构成一个整体,承载了计算机的运行。

  英雄一家子中,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家庭中必不可缺的成员。这些硬件也如此,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谁生病了,找上一个替补就可以,不需要整个更换。

  3)悟趣

  当课堂推进到这里的时候,是否已经进入结束阶段了呢?不,教师马上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中,以“英雄总是要去解决问题,那这些问题他们又是如何获得,任务又是如何成功解决的?”的问题带出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帮助,完成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需要借助亲朋好友的帮忙!

  情境中,有专门收集情报小队,有专门分布信息部门,他们分工合作,以英雄之家为中心,展开任务,解决问题。请学生联想,我们内部硬件之家的亲朋好友在哪儿,他们是谁,又是进行怎样的分工合作,展开任务的?请举例说明!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去探究,尝试去发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流程:输入设备——主机(各部件的通力合作)——输出设备。

  4)疑趣

  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和基本工作流程,可以说,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是,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力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再把学生拉回课堂,在基本知识点清楚地基础上,抛出问题“现在的电脑,越来越薄,越来越小,看看我们的笔记本、上网本、IPad,你能找着他们的情报收集和信息分布部分吗,他们的内部硬件之家在哪儿?你知道他们和台式电脑有哪些异曲同工之处?”

  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环节,因为我考虑到,课堂的实物都不是社会上流行的趋势,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对学习的知识存在一个定势思维,为了拓宽相联系的知识面,引入流行元素,在变化中找到不变,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结束语:

  本节课围绕趣字,通过闻趣、探趣、悟趣、疑趣四个环节来展开教学,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形象的卡通人物,学生能通过感知、对比、联系来验证猜想,形象地理解硬件的作用,感悟基本的工作流程。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机器人走一段直线,学习机器人编程中最简单的“顺序式”结构。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设想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走线段”任务对刚接触机器人没多久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主要是由于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儿童化、趣味化着手,投其所好,让学生沉浸到机器人学习任务的愉快氛围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课内竞赛等方法来实施。

  第一次主题任务活动,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互学互助,提高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教学难点:

  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

  课前准备:

  机器人调试比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实践探索。

  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

  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

  (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

  (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

  (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

  (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

  (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

  (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

  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

  学生活动,教师下组指导。

  3、学生比赛。

  由一位教师及若干位学生组成一个公平竞赛裁判组,组织好本次比赛。相关记录人员(由学生担当)负责记录好各小组成绩与名次。

  教师及时处理好小组的违规及各类争执,保证比赛的相对公正、公平。

  4、评价与反馈。

  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在让我们评价与反馈一下。

  首先,我想采访一下最能干的机器人邮递员,你们小组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

  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

  5、整理下课。

  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各小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

  附参考程序:

  乐高机器人范例程序

  纳英特机器人范例程序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鞠躬)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来出谋划策。(板书标题)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和评价分析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课《我来出谋划策》。本单元重点介绍如何(单元目标)运用电子邮箱、网络论坛、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博客,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等,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发电子邮件,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等技能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如何正确面对网络,如何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正确看待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了解计算机的其他功能。熟练掌握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技能。该年龄学生计算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我也应该看到小学生比较好玩、好问、好奇,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他们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应多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制订了以下相应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网络游戏

  本课主要围绕学生就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以及应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网络进行讨论展开,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与讨论。

  难点定为:如何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习惯,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和巩固练习法。通过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正确操作方法,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教学中,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给出一个个的小任务,让学生自已动手,自主探究。以任务的方式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内容合理的流动

  三、说学法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心。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因此,我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讨论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法来引导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带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素材准备:课件、视频等素材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当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分四部分来完成本次教学: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接着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第三是巩固知识课堂练习,最后是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

  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的接受学习任务。

  第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我会向同学们出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一个: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第二个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网络游戏:第三个怎样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任务提出之后,同学们探究思考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看看谁最先得出结论。这样意在培养学生自动探究的学生习惯。在操作过程当中,学生的水平不一,这时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适时加以点拨。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

  第三、巩固知识课堂练习: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

  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要真正把所学习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学生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如何运用网络交流讨论。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解决了问题。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的提高,好奇也随之得到满足。

  第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在结束本节课的同时我会让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

  自己的收获,不仅能让同学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理解。接着布置作业。

  六、评价分析

  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意了情景(设计)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创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既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又陶冶了情操。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鞠躬)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5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

  我是富拉尔基区和平街小学校的参赛选手李明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写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三课《保存资料》。

  一、教材分析

  从新理念的角度审视、分析教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浏览器上网以及查找网络信息,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且学生对于探索网络世界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了,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他们想更深一步地去挖掘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自然地揭开新课的面纱,这节课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保存网页、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等信息,这是学生上网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操作。因此,本节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加之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他们将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经历体验中产生需求,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立足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保存网页、网页上图片以及网页上部分文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培养成功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体验、探索,掌握保存网页上图片、文字及整个网页的方法。

  教学难点:保存整个网页。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导学法和任务驱动法

  ⑴情景导学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本节课的开始环节设计了一个实例,在真实的情景中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⑵任务驱动法

  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所以本课中我使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并给出提示与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学生完成了一个任务,伴随着的就是一种成就感,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对于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给学生的茫然的感觉。

  六、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立足反思重建,我先后三次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听取他人的建议,加之两次教学实践,最后确定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所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上节课学会了如何在网络世界里畅游穿梭,你们觉得有趣吗?同学们看,我们的学校是由老师、同学和校舍组成,那同学们想想在访问的网站中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同学们回答:网页。那网页又是由什么组成啊?文章、图片、动画……。继续设问:那你们有办法把漂亮的图片、好看的文章或你喜欢的网页保存起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

  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循序渐进的自然过渡到新课,并且使学生自发地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索新知,完成任务

  立足原有平台,抓住新旧衔接,创设需求,探索问题方法,这一环节我循序渐进的设计了3个递进性活动:

  1、教师引导,学习新知

  保存一个网页。以网页为例,该网页主要介绍一些关于花朵方面的知识,与科学课有联系。

  访问网站-—单击相关链接——显示相应的网页——打开“文件”菜单——单击“另存为”——指定名称是“我的文档”的文件夹——可以命名,单击“保存”按钮

  此过程讲授后请学生上台操作以巩固新知,操作时教师适时评价,也可找学生进行评价,适当运用鼓励的语言:“看,这个小同学真像个小老师呀”、“这位同学讲述得比老师还明白”。同时提醒学生在引用他人著作时要注明出处,以提高小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

  “保存网页”的步骤非常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稍有困难,在这里,我设计“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小组合作示范”等几种形式,巩固新知。

  2、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此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个环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参与到学习中去,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在巡查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提出循序渐进的问题,从而解决学生的困惑。在交流时,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能掌握的知识,如果在遇到困惑时组织小组的学生共同思考,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在学习新知时,首先给一个提示:保存网页上图片的方法与我们学习的画图中图片的复制与粘贴很相似。并且告诉他们,四人一组,分工明确,给他们一些分工的建议,成员可以分成组长、调查员、操作员、汇报员。但并不是说每个成员都自己做自己的事,还是需要共同讨论,接受组内的其他同学的意见,商议解决问题。此时教师,走进学生的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疑惑,从点播的角度促使学生进行学习。如果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就顺势点播,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从已有的知识中寻求新的途径,激励学生从多条路经出发,或者自己开辟蹊径,利用小组长的组织建立可行的学习过程。

  保存方法:

  打开网页—选定图片—右击图片另存为—输入文件名—保存图片。

  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3、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本环节是在前两个环节和以前的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保存网页上的文字的操作方法与前两个知识点有相近之处,所以趁热打铁,为学生提供自学课件,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保存网页上文字的方法。

  教师引出:有的时候网页上既有图片又有文字,如果你不想要图片,只想要文字,那该怎么办呢?这个一定更简单吧!试试看吧!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保存方法:

  访问网站——选文字——复制——单击“记事本”——粘贴——保存文件

  (三)布置任务、综合练习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体会到网络世界的精彩和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体现学科整合的特点,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向同学布置了下面的任务,让学生查找语文课本中的相关的图片信息,并且把它们收藏起来。课前学生把语文课本带来,把涉及到的图片分类,然后通过网络,利用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把图片、相关的文字资料保存起来,并且告诉学生,如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用到这些图片,可以到这里来查找,有条件的话,可以打印出来。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计算机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因此学过之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操作,以达到巩固、熟练操作的目的,并且让同学们明确学知识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而不是摆设。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给出一张评价表。让学生认真填写。并且汇报自己的填写情况,说说你填写后的感受,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评、互评,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在,取他人之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进步。

  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轻松,原来自己比想像中的更强。

  七、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断变幻的形式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学习效果很好。

  3、运用了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撞击新旧知识的契合点,不知不觉将新知掌握。

  4、布置任务环节中,学生将所用的涉及的语文方面的图片保存,真正地做到了知识的学以至用。

  5、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时间显得有些不充分,评价环节也很重要,应在这一部分再多留一些时间。

  6、在汇报学习、操作情况时,学生有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表达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和网友的聆听!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知识点是北京市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2册第三单元创建多媒体演示报告中的第14课编辑研究报告例5。

  本套教材第1、2两册为必学内容,供小学四、五年级使用,共7个单元32课。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画画、指法、录入汉字、写作、上网、制作演示报告七部分的知识点,在这七方面的学习中向学生渗透信息的概念、信息意识与道德、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技术等。本单元是这七部分的最后一部分。大部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都上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并不是一个独立内容。因此在学习方法上要注重对以前学习方法的模仿上。比如说学习演示文稿这个软件,它与WORD都是微软的产品,体系结构完全相同,操作方法上也是大同小异,WORD是上前面单元学习过的内容,因此在学习演示文稿时有很多内容完成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推WORD自己来掌握。

  本套教材已使用八年(20xx年9月开始使用),它以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为主线,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延续了以前的“电脑”课的特点,虽然冠以“信息技术”之名,但在教材编写上还是重“技术”轻“信息”。我在设计本课内容之前,亲自到北京图书大厦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对十余个版本教材的对比,终于找到一套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室编的1至6年级共12个学期的教材,非常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信息技术课至今没有出台课程标准)它以信息的相关内容为主体安排和设计教材,整套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培养。很明确的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技术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加以学习。强调学生的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培养。鉴于此,我把“清明扫墓”做为本课的主线,以传递学生“清明扫墓”的情感为信息点,用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演示报告,从而达到进行有效处理信息的目的。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年级是五年级。本年级的学生在一至三年级时对七部分知识点的前五个都有所学习,四年级一年未开设信息技术课,五年级第一学期以WORD的复习、提高和运用为主开展了十课时的学习。本学期学期的演示文稿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但它编排的体系结构与WORD完全相同,尤其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与上学期学习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基本相同,只不过所使用的软件环境不同,因此可以借助WORD的学习来开展教学。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对演示文稿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学习了演示文稿的新建、保存、打开、插入文本框、插入艺术字、制作动画、设置背景等内容。

  本班的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差异很大。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在学校有十余节课的上机时间,操作电脑的总时间约3小时,对所学的内容只是一个大致了解,争取能达到最低要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每天都能操作电脑,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早就会了,所以就感觉没意思。

  三、学习目标:

  本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1、学会两种插入图片的方法,即菜单操作和工具栏操作;学会一个图片工具,即设置图片透明色工具。

  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表达自己清明扫墓的感想。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的处理信息。

  3、在课堂活动中,教育学生学习烈士精神,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二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2、教学难点:在综合实现活动中有条理的设计自己的作品。

  五、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概述:

  六、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具有很强工具性。对于这类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学生的学习。

  任务驱动法简介:

  2、情境创设法。

  七、教学过程简述。

  (一)情境导入:

  1、课前准备:将学生的扫墓收获放在黑板前进行展示,有作文、日记、图画、摘抄等。电脑里放映出学生扫墓的一些照片。

  2、课堂导入:先展示几张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然后展示老师的作品,在作品中由福娃提出观看要求:一、老师做的演示文稿与以前学习过的有何不同?二、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何好处?通过学生观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出示板书。

  (二)学习新知:

  1、首先请出你的小客人。通过学生自学例1后,分别汇报二种不同的插入图片的方法,来实现对二种插入图片方法的学习。在自学中要求学生分成2组,一组学习方法一,另一组学习方法二,通过汇报交流达到每个组再学习第二种方法的办法。汇报完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出二种方法的要点并板书出来,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楚。为了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做到充分的实践,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没有用过的方法去插入白花,并为福娃戴好白花,由此达到巩固所学新知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发现新问题,为学习下一个新知识做准备。

  2、为福娃戴好白花。当学生用另一种方法插入白花后发现了白花的背景色很不好看,如何去掉背景色成了新的问题。此时我先让学生明确描述问题是什么,目的是提请学生注意,同时抓住问题的关键。然后,根据情况由老师或学生进行设置透明色工具的学习。(如果有学生自己课前就会,就请学生来讲解、示范,如果学生都不会,老师直接进行讲解。)讲授完后,让学生进行实践,为福娃戴好白花。

  (三)综合实践:

  用本节课学习的插入图片的方法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电子演示文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扫墓收获。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前3条,然后组内讨论确定本组要做的每一张幻灯片的内容,汇报讨论的结果,说一说你如何设计。最后阅读第4、5条要求,开始进行幻灯片制作,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交流。

  题目要求:

  1、给幻灯片全部应用上单色背景(如黑色)。

  2、请将你的题目(如《收获》)放在第一张幻灯片中,并在落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3、请再插入3至4张新幻灯片。最后一页显示“再见”,中间的每一页幻灯片都要有图片和图片说明。图片说明用一个词表示,可以是插入艺术字也可以是文本框;插入图片的两种方法都要用上;可以加上适当的动画。

  4、保存你的作品到自己的文件夹中,起名为“收获”。

  5、完成后试着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边展示边说一说自己做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做的?最成功的是什么?

  作品展示时,要求学生做有礼貌的观众。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认真、诚肯,多看看别人优点。被评价的学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他人的意见表示感谢。

  (四)小结部分。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二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五)布置学生作业,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请你在课下继续完善你的作品,把它做成一份精美的礼物送给烈士的后代,也送给我们自己,时刻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八、教学反思:

  1、导入设计。

  导入的方法一般有七种:直接法、情境法、范例法、悬疑法、游戏法、迷语法和故事法。本课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通过设置清明扫墓这个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真实的在这种情境中去体会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作用。同时,令学生产生学好本课意识的起到了很好的做用。

  2、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是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任务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大任务和二个小任务。大任务惯穿整节课,小任务为完成大任务将新知进行分解,逐层递进。三个任务之间关系紧密,相互支持。起到了置疑、解疑、实践的效果。

  3、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过程。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7

  说“教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节选其中第四章第四节,即字符和段落的格式编排。在前三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Word2003的基础知识,下一节我们将要学习图片和图形对象的排版处理,所以本节课内容在这一章中十分重要,也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文字处理软件以及其他排版软件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三维教学模式,我确定本堂课有三个教学目标: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以及在上机操作中的演练,掌握一般文字排版的方法,并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和创新。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通过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并能够指出字符和段落格式编排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堂课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

  教学重难点

  在完成了向Word文档输入文本内容并进行编辑修改以后,就可以充分利用Word提供的各种排版功能对Word文档进行排版,包括设置字符和段落的格式、添加边框和底纹等,从而得到一个整齐、美观、符合规范的版面。因此,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动机;字符和段落格式和合理运用将直接影响到今后Word文档的学习。特别是段落格式的编排,里面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基本贯穿Word文档学习的全过程,因此这一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此外,本节学习是在上机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上机练习是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手段,而认真、有序的进行任务练习是上机课的关键点,因此借助上机实践培养学生实践的目的性和有序性是本节课第三个重点。

  由于学生平时接触这部分时间少,头脑中的感性材料积累有限,而这部分内容比较零散,学生自己很难组织起有效系统的理性认识,所以能够独立运用文字和段落格式编排,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由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知道文字编辑软件Word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也知道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编排对于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这些知识为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上机实践探究”来学习文字编辑软件的方法。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Word文字和段落格式编排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当然,教材只是介绍了字符和段落格式的设置方法,并未说明采用哪种文字或字符格式是符合规范版面要求的、使用什么样的排版才能让整个文档显得美观大方、不同的文本应该用哪些格式来区分等等,这些内容将会成为学生的疑点。此外,受家庭条件、个体身心发展、知识水平等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制表位”等日常生活中不太常用的内容也会感到困惑。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采用在任务驱动模式下“示范+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精美、符合规范版式文档的制作过程,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报纸杂志的优秀版面展示给学生,坚持直观性与抽象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2、观察法和练习法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生动的画面展示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而这种学习动机恰恰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然后通过分组练习的方式,将班级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六人,由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配合教师完成本堂课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知识水平差异负责指导、答疑体现教学主导的作用,并且要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符合规范版面文档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观察法:通过演示操作,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他们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讨论法:通过分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得到充分地发挥,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有所提高。

  教学设备:

  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

  学生:学生电脑。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4分钟)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三)课堂练习(24分钟)

  (四)课堂小结(5分钟)

  (五)布置作业(1分钟)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感受千变万化》,《感受千变万化》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电子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改变字体、字号、字型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今后的学习时间,为自由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学会用格式工具栏为文本设置字体、字号和字型。

  2、(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格式工具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

  教学难点:怎样通过文字的设置体现出文章编排的美。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进行对字体、字号、字型的各种设置(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教学流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事吗?学生知道,有七十二变。那么今天我们也就来在计算机上让它变一变。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并不是新的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汉字输入时,可以把这3种设置组合起来,抓住设置时的共同点展开教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选中方法,体会不同选字方法的优缺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提供基础。

  3、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可以通过对范例激趣——个案示范——小组合作——教师指点——展示作品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

  4、千变万化,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一定技法,就有一种创作X望。这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创作,充分利用本节课学习内容,设置自己喜欢的字体、字号、字体,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从技法的运用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评。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教师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2、结果的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

  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求的目标。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

  1、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合作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

  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9

  说教材

  《填色》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二单元“电脑小画家”第二课内容。主要是面向三年级初学电脑绘图软件"WINDOWS画笔"的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置换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WINDOWS画笔里面的“前背景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色彩填充、处理的方法。

  说学生

  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对色彩是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在刚学习了电脑绘画的这一另外一种绘画方式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高涨,表现欲望也极其强烈。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了解利用IE浏览器和学习交流中心获取帮助,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色彩搭配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说教法

  我设计《填色》这一课,利用色彩搭配丰富内涵及表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让学生遨游在多姿多彩的彩色世界里面,体验感受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注意到学科整合性问题。本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也是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根据《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和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课主要采用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开放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是英国作家尼尔提出的理论,在教学理论中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团结的理念。

  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了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明确任务——探究新知——合作操练”。我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计,让学生明确一个个任务后通过课堂自由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掌握、传递、和融合。

  说教学环境

  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是多媒体电脑室,软件环境是制作画图站。

  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整个教学流程如下:

  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填色的作品,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幅图画,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画漂亮呢?”,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首先教师明确任务,学生学会了填色;接下来学生选择图画练习填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最后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首先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给图片填色的意义——充满美丽的色彩的绘画会不仅能让人赏心悦目还能陶冶人性的美德情操;接下来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各种色彩搭配的图画。来进行课堂比赛,优胜者奖品鼓励。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页解决。进行比赛,优胜者发奖品;接下来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组,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组,A组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组学生可请A组学生当小老师来指导和教师适当进行个别指导。);最后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该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首先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明确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接下来是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归纳总结

  首先请学生谈谈学习心得,互评互助,然后由教师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纳。最后我作总结性发言:“同学们,通过本节《填色》一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把一张张空白的、“不美”的图画填上丰富、搭配合理的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感觉,还培养大家感受美、创造美等能力,还感受到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等人性的道德美。

  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剪贴图形》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17课,它是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画图工具后,对菜单工具的深入的学习。其中的复制、粘帖和旋转命令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创作绘画的时间,变换各种图形的形状,为电脑绘画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图形的复制、粘贴的技巧,学会翻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同学的互助和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

  四、教学难点:

  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工具的使用。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教学中,启发、诱导、互助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六、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互助合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领吗?”学生知道,有七十二变。那么今天我们在计算机上也来一个七十二变。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将一朵花变成了许多花。(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就只能是盲目尝试。所以本环节对14课画出一个月亮进行回顾,演示月亮的“复制”、“粘贴”的过程。指出“旋转”命令在“图像”菜单中。以此来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基础,使教学难点降低了坡度。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教师出示本课的第一个任务是画一个大风车,在此利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因为这个操作的具体方法在课本中已经有了具体的步骤讲解,而且,刚才在对月亮的回顾当中,老师将几个主要命令已经做了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主要提示他们通过这样的渠道来解决:

  1、阅读教材;

  2、同学之间的帮助;

  3、举手请教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选择画出不同效果的同学的作品,让师生进行评价。这一步主要通过对好的进行表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对存在不足的进行指导,使他的练习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的机会。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他们就有一种创作的X。为了让学生的创作有坡度的循序渐进,我让他们先在书后的练习中选择一幅图形进行练习。这时候书上没有了具体的指导,靠刚才学到的方法的积累。接下来再鼓励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作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这一个步骤,不仅仅是计算机绘画方法的运用,还有一个就是美术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的结果要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的话语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九、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3、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通过“放”,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互帮互助,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1

  一、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二、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组成器件时间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年~1955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5年~1965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板书)

  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板书)

  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三、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2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三课《美化班级课程表》,本节课是在前一节“编辑课程表”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修饰和加工,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更加熟悉的使用文字的修饰,理解它们的作用,掌握边框颜色、线型的设置以及底纹的应用。

  2。通过学习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实践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各种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的综合运用,以及各种边框和底纹的特殊效果的知识。

  教学难点:设置边框和底纹的具体方法以及创造性地美化表格

  课前准备:课件教案素材多媒体演示软件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把本课的新知由易到难,层层设疑,让学生在问题中合作、探究,不断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我开课前,创设有趣的问题环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让学生多观察欣赏,讨论后回答,演示讲解过程,小组合作等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首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

  我抓住时机:看了这组图片都知道是西游记的故事,同学们知道他们闯了多少关吗?我设计的意图:以《西游记》的主题曲开头,让会唱的学生跟着唱,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动画片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学习新知任务驱动

  同学们,老师带领你们进入第一关(自主闯关)

  (师演示)提示打开————课程表,选中课程表第一行,选择“格式”—————“字体”命令,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

  下面我们进入闯关游戏第一关:“设置表格文字格式”

  请学生分小组探究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如果有问题,你们可以求救,求救方法:向教师求救,但是机会只有一次。

  步骤:

  1、选中课程表的字体

  2、选择“格式”——————“字体”命令,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和颜色,

  看谁最先闯关成功,老师赠送你们精美的书签。我巡视并指导。

  下面我们进入闯关游戏第二关:(修饰边框)(老师带着大家来闯关)

  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最大本领是什么啊?七十二变,同学们想不想把你的表格变得更加美观,我们一同进入闯关游戏第二关:我先演示操作:

  1、单击课程表中的任意位置,使光标停留在课程表中。

  2、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设置课程表的表格线。

  3、设置完成后,请查看设置效果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有隐藏功能是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进入第三关(填充底纹)(一起游戏来闯关)

  出示填充画板,让学生自己尝试填充颜色,填充底纹。

  1、选中表格第一行。

  2、设置课程表第一行“你喜欢的颜色(注意审美)”底纹效果

  3、按照步骤2操作方法,设置课程表其他单元格的底纹。

  4、保存,课程表。

  我设计第三关的意图是:通过游戏填充颜色,引出课程表的填充颜色设置,在设置颜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三、课堂评价展现自我

  1、对课上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

  2、用屏幕广播对作业进行公开评价。我设计的意图是:一课一评,让学生重视课堂表现,以进一步培养课堂意识,并对最终的综合评价成绩提供较好的根据。

  四、课堂回味畅谈收获

  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都有收获,一起回顾学习知识点,现在同学们能告诉我该如何美化班级课程表?(课件出示知识总结问答题)我设计的意图是: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闯关、老师带着闯关、游戏闯关自然流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前后统一,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出示完善好的课程表为下一节做好铺垫。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了。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美化教师节贺卡》是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三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它以前面学过的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中添加背景的制作方法,使幻灯片更加的美观。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构架,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和操作使学生了解“背景”命令,使学生掌握使用“背景”命令设置幻灯片的背景的方法。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学,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同学们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景”命令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利用图片设置背景。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探究”等。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个选美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环境

  提供背景图片,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巩固练习,体验乐趣

  (四)归纳总结,完成构建。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首先出示两张幻灯片(一个是有背景,一个没有背景):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选美比赛,请从教师给出的演示文稿(一、二)中选出最美和最丑的幻灯片,并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观察放映后进行小组讨论,发言。

  通过选美比赛可激发学生兴趣。讨论时,应引导学生找出以下内容:有的幻灯片有背景,有的没有;有背景的漂亮,无背景的不漂亮;引出问题:

  什么样的命令能设置背景让幻灯片变美?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打开格式菜单,找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命令:“背景”。(提示,右键菜单出可找到)

  1、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使用“背景”命令设置演示文稿一的幻灯片的背景,看看聪明的你,能不能自已学会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两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用“背景”命令加背景,有多少种选择?(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马上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用激励性的语言请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的目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小组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协作精神。)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探索情况,注意学生出错的地方,这些问题用演示系统投出。

  2、请学生上台演示探索的成果(学生演示时,注意表扬学生,鼓励自学行为)。

  3、教师演示(突出重点)

  教师重点演示下列三个方面:

  (1)是选择不同的颜色作为背景;

  (2)是选择用图片作为背景;

  (3)是选择过渡填充效果作为背景;

  4、请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扬能提出问题的学生)

  5、教师用演示给出正确答案:

  (根据学生能力,灵活处理本处教学:

  对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

  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由教师引导完成这个教学点。

  教师演示时,对“用图片作为背景”命令要着重强调,帮助学生找到图片所在的位置。(突破难点))

  (三)巩固练习、体验乐趣。

  请学生为学校的一名老师的幻灯片加背景,要求至少用上颜色、过渡、图片、这三个选项,然后相互比较,看谁做得好。

  要求用颜色、过渡、图片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全面掌握的情况,学生设置背景后,教师机通过演示投出,请全班同学比较,找优点和缺点。(集体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帮助老师做事,是小学生都喜欢做的事,学生们都能做得非常认真。最后通过相互比较,集体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

  (四)归纳总结,完成构建。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命令?这些命令有什么用?

  2、“背景”命令中各个选项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总体的思路是:

  1、由选美比赛引出:“背景”命令

  2、学生自主探索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

  3、教师演示这个命令的使用。

  4、以帮助老师做事,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5、相互比美,相互比较,采用集体评价,以比美的方式调动学生情绪,激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怎样设置背景。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word软件并能在word窗口中输入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围绕文字修饰这个主题展开,文字的修饰是文字处理中常用的技能之一,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字形和字的颜色,使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丰富的文字变化还可以美化文本效果,使打印出来的文本新颖活泼、生动有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学会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

  掌握添加文字效果的基本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作品交流评价等模式进行学习,通过教师引导,自己尝试和自主探究,掌握设置文字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添加文字效果方法,并且能运用这修饰自己的童话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关:

  通过对比,任务驱动等环节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环节学生将学会如何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使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过“一展身手”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通过作品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欣赏。

  3、学生情况

  三年级学生在前面一课已经习了word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文字的输入方法,初步知道菜单中的一些常用命令,并且学会了在word窗口中输入文章的操作以及会保存文件。这时学习《文字修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渴望设置出漂亮的字体、字形、颜色、字号,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主题是“文字修饰”,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常用的文字修饰方法,使学生学会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我将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演示法、发现法、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策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自主探究,了解掌握修饰文字的设置方法和技巧,并能初步运用,通过小组合作创作作品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抓住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通过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融合。

  三、说学法

  三年级学生在前面一课已经学习了word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文字的输入方法,初步知道菜单中的一些常用命令,并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作品交流评价等模式进行学习,通过教师引导,自己尝试和自主探究,掌握设置文字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以及添加文字效果的方法,并且能运用这一信息技术修饰自己的童话作品。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FLASH动画‘校园招聘小记者‘,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广播向学生展示两位应聘同学的文章,一篇对文字没有进行修饰,另一篇已经做了较好的修饰,让学生做评委。提问:哪幅作品更漂亮?学生自然会回答被修饰过的那一篇文章。紧接着教师引出学习内容:第6课,文字修饰增效果。教师进一步提问:文字修饰是要做哪些修饰呢?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指引学生阅读课本P14第一自然段。然后再指名学生回答(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使学生初步从总体上感知了学习任务,并产生积极探究的欲X。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任务一:设置文字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

  在这个任务中我首先出示任务要求:将《科技改变生活》这篇文章的标题设置为黑体,二号加粗,蓝色

  接着给学生分组,然后分发文章,最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P14探讨如何设置文字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并操作,在此期间教师巡视给予一定的帮助。3分钟后请4个小组代表发言,每小组说一项。你们小组学会了XX设置并且请”小老师”演示。最后请学生将文章的正文按照课本的要求进行设置。

  最后教师小结:做任何设置之前都要先“选中”。(此环节学生带着任务,尝试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引导、帮助学生探究新知,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而“小老师”的出现,激发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又能使更多学生获得帮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间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

  任务二:“添加文字效果”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一篇添加了“礼花绽放”效果的文字,请同学们欣赏,(此时肯定会赢得学生一片欢呼学生可能会问怎么做的怎么做的)再此情况下我追问你们想学吗?学生肯定说想。此时教师马上出示任务二并要学生大声读出任务二:给《科技改变生活》这篇文字添加文字效果。接下来学生小组讨论学习。

  小组讨论学习时,教师作以下提示:该任务可以参照课本p15进行学习,那个小组最先完成就可以当小老师演示。

  2分钟后学生汇报演示。

  最后要求学生完善自己的作品并保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我来当小老师这一角色,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

  同学们通过任务一,任务二的学习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以及掌握了添加文字效果的基本操作方法。这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例如:报纸、海报以及书的排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个小小编辑员吧!教师立即出示任务三(并要求学生齐读任务三)

  任务三:一展身手(我是小小编辑员)比一比哪个小组出的作品多,并且创意好。

  在这个环节我将用同学们童话故事比赛中获奖作品作为案例,让学生将童话故事进行适当修饰以致美观。(此环节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案例来源于身边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

  四、作品展示

  本环节将统计各小组的作品,展示3----5篇优秀作品,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这些作品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通过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出作品的优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学会如何欣赏别人)

  总结

  师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可能回答:今天我学会了如何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颜色和添加文字效果。

  师:恩,说的真不错,那么别忘记“先选中后操作”。

  接着老师用PPT展示今天所学内容的要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电脑教学的每一节实践操作课学生都非常喜欢上。在五年级学生学会了使用powerpoint软件设置背景、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文本框等一些操作技能之后,我设计了一节让学生学习制作贺卡的综合实践课。

  贺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表达美好祝福的方式,它可以传递祝福、表示问候与祝贺,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制作贺卡不仅能让学生综合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表达心意,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自信与愉悦。

  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自主、实践、创新”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愉快、和谐、宽松、平等的氛围中通过尝试、观察、分析、探究和实践后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1、在powerpoint软件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设计贺卡,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制作电子贺卡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分析和欣赏作品,使学生对多媒体制作软件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热情。

  4、通过动手设计和制作贺卡,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贺卡中各对象的色彩搭配和版面布局。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11张制作素材(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100多幅

  教学过程: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谈话、欣赏、分析)

  二、任务驱动,实践探究(提问、尝试、归纳)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动脑设计,动手操作)

  四、展示交流,评价作品(展评、介绍、共享)

  五、总结延伸,拓展提高(总结、巩固、延伸)

  1、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新课一开始,我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交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来临时,以怎样的方式表达祝福,引出课题。接着我又和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了四张节日贺卡(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的主色调,内容及给人的感觉。

  春节贺卡主色调为红色,再配上黄色的艺术字,色彩搭配很和谐,给人以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贺卡以蓝色为主色,配以黄色的图片、艺术字,整个页面给人以爽朗、详和、秋高气爽的感觉。

  国庆节贺卡主色也是红色,以代表性建筑物天安门广场前鲜花簇拥,营造出一片欢腾、热烈的节日庆祝氛围。

  教师节贺卡上一束温馨的康乃馨,一杯浓浓的咖啡,配以清新淡雅的背景,表达对老师的问候与祝福。

  欣赏教师精美的贺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欣赏精品贺卡这一教学环节。

  欣赏完这些精美的贺卡,我又出示了一张教师节贺卡,让学生仔细观察贺卡中都有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想想它是怎样设计的?让学生分析一张贺卡要包括的各个操作要素:图片、艺术字、背景、文本框。知道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分析这张贺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制作一张贺卡并不难,都是一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更加跃跃欲试,想很快就动手制作。

  这时我又设计问题:如果让你制作,你会分几步?先制作什么?让学生在头脑中规划制作贺卡的整体布局。学生回答后,我加以补充,并出示课件:制作贺卡的四步操作法。

  2、任务驱动,实践探究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完成各个小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制作贺卡的过程:页面设置-背景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保存,在完成这些小任务的过程中,我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操作方法,并在边讲边操作的过程中探究,解决,尝试,掌握各个操作小任务。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操作方法之后,为他们后面独立完成贺卡制作做好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后,我将学生分成四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制作素材分别制作春节贺卡、中秋节贺卡、国庆节贺卡和教师节贺卡。动手之前,我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制作一张漂亮贺卡应该注意的事项:课件出示制作要求,同时要求在各小组中开展竞赛,看哪组的作品最精致、最有创意。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各小组同学在一起互帮互学,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伴随着课件出示制作要求的悠扬的轻音乐飘逸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优美的音乐声给课堂创设了更加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美好的祝愿运用贺卡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图片东挑西选,心猿意马而浪费时间,结果许久仍想不出满意的贺卡设计稿图。对此,我把贺卡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介绍给学生,让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艺术的天地中驰骋。而在讲述方法步骤时仍可结合展示的贺卡引用加以示范。在实际设计中鼓励学生打破陈规,树立独创意识,精心设计制作出具有独创风格的,新颖的贺卡。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会及时地走到他们身边,耐心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4、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一张张作品制作完成了,尽管有些作品并不是十分的完美,但都是学生用心创作的作品,是学生思想的结晶,这时我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交流,讲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展示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从作品的色彩、版面、创意、审美几方面评价作品,使学生知道一张精美贺卡的标准,并评出最好的一组为最佳设计组。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5、总结延伸,拓展提高

  在鼓励和表扬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优秀作品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张带音效和动画效果的贺卡,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激发学生将今天的学习热情持续到下节课。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无论是课前的引入,还是中间的学生制作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而且课快结束时,每个同学都设计出了非常精美的贺卡作品,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整个的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引导的新课程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6

  1、纵横筛选,确定重点

  初次拿到教材,我分析后认为教材重点在于:

  A、搜索引擎技巧的进一步提高;

  B、下载网页到指定目录;

  C、分类整理归类文件。

  在备课与试教过程中,我发现这样设计,课堂容量非常大,每一块知识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没落到实处。

  因此对重点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分析、筛选。本册教材中“文件分类、整理”这部分知识已经多次出现,可以一笔带过。“保存网页”虽然是新知识,但对本册教材后面几课内容及本课后面环节的学习帮助不大,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改为“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这将对学生后面内容的学习有实际帮助,而且对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IE使用习惯也很有意义。

  从教材1-9课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较为丰富的上网查找资料的经验,但教材中并不曾涉及“关键词”提炼的要求与方法。教材11课已经出现了标点符号如“+”在关键词间的运用。

  而关键词的准确提练更是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信息的关键,因此根据教材前后知识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会准确提练关键词。

  2、分步引领,自主探究

  最初的教学设计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索、对比,由学生体验、发现、总结提练关键词的技巧。

  结果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除个别自学、总结能力强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对比操作体验到关键词的提炼要求。

  多次试教后改为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这一说法,对学生来说可能曾经有所耳闻,但具体内涵不清楚。

  学生如果连什么是“关键词”都不知道,怎么能明确掌握有效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呢!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中教学过找“重点词”,而抓“重点”正是我们关键词提炼的关键之所在。

  由语文课知识“重点词”引入,旧知顺利迁移,解决“关键词”概念问题。

  接着让学生分步体验关键词数量与准确率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提炼关键的要求,顺利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提炼关键词技巧的学习提高搜索速度

  2、学会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

  3、增加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会准确提练关键词,即关键词的选择能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出示:待完成的信息卡。揭题:丰富多彩的节日。

  通过下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在2009年6月25日中国邮政发行《端午节》特种邮票1套3枚,依次名为()、()、()。”

  二、解决任务

  (一)关键词技巧:提练关键词

  1、关键词即重点词

  (1)用“邮票”作关键词进行搜索,观察,体验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高低。

  (2)反馈: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不高,有很多无关信息。

  (3)渗透筛选信息的办法。

  2、增加关键词

  (1)怎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增加关键词)

  (2)多个关键词中间用空格隔开。

  (3)学生尝试探索

  (4)反馈:关键词的要求:反映信息重点、简练。

  (二)添加网址到收藏夹

  1、学生尝试

  2、反馈巩固

  三、竞赛巩固

  1、揭题,布置任务

  出示:[竞赛评分表]

  [竞赛规则]

  1、第一个大声答对题,奖一颗星

  2、小组每人都找到答案并将答案所在网页添加到收藏夹的前3个小组,可获得2颗星。

  注: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教组里其它同学,要求动嘴不动手。

  [竞赛题]

  1、我国的第一套民俗传统节日邮票是由国家邮政局2000年发行的——《》

  2、宋朝诗人王禹写了一首名为《清明》的诗,最后一句是什么?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_____________。

  3、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京族三岛庆祝哈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庆祝哈节的场所却是固定的,在。

  4、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

  5、打开D:传统节日文件,将信息卡制作完成。

  四、总结

  (一)总结竞赛经验。

  1、优胜组总结:关键词的选择,小组互助。

  2、失败同学:遇到困难,大家给建议。

  (二)拓展:打开搜索引擎自带的“帮助系统”;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搜索技巧”查找。

  板书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7

  一、说教材

  《初识“画图”窗口》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本课主要介绍了启动、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和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通过欣赏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使他们明白用计算机画图,既不用纸和笔,也不用任何颜料。从而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这一课时,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敢于动手操作,自我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内容上讲,本课的知识点相对不难,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实施“讲练法”模式,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画图软件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窗口的操作方法及窗口特有的组成。

  难点:认识工具箱中各类工具的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上述教法。引导学生采用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以练为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教案)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四)归纳总结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些色彩较为简易的作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发表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喜欢这些漂亮的图画吗?打开课本,你会知道从哪可以打开画图程序。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自读教材。

  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带着问题去学。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的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在此我主要设计了三种学习方法:

  1、自读教材。

  2、同学间互相讨论。

  3、教师巡回指导。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各种各样的。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学生在掌握了新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倾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展开想象,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归纳总结

  下课前五分钟,总结这节课的所学内容,教师可以用“这一节课,我学会了……”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总结。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8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X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化计划文字》。

  下面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美化计划文字》是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版第三册的第4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本课内容是文档处理知识铺垫的延伸,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符等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丰富的文字变化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文字修饰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美育进行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我设计了这一课时,进一步让学生掌握WPS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文档处理知识的教学综合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的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自主实践或通过互相协作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地学习,让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

  三、说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尝试法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说、敢探索的优良品质。

  四、说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情感,设计本教学流程。

  (一)设计理念

  1、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因势利导”,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科整合。更新观念,践行新课程,依据大教育观。本课我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内部的有机整合。

  3、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重难点,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上机操作,提高技能。

  4、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5、分层教学的实施。学生不仅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有差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因此分层教学,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6、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学习。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就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修饰文字的字号、字体、字形、颜色以及字符间距离等其他格式的操作方法。

  2、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在掌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使颜色搭配合理、字号大小搭配适当,编排美观,进而得到美的教育。

  3、注重对学生审美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继续培养学生“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字号的表示方法及大小比较。

  2、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难点:

  字符间距的设置方法;通过字体对话框美化文字的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放大冲突,生成问题

  首先展示一个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排版不合理的文档,而后以变魔术的方式把这个文档变成文字修饰过的文档作品,让学生评判。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文档作品由于缺乏变化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教学内容:你们想学会让文章变得漂亮起来的本领吗?那好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学习如何美化计划文字。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2、策略导航,自主建构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点击工具,认识菜单。

  我们要想把《课余计划》也变得那么漂亮,就得先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种菜单,尤其是字号、字体、字形、颜色等工具栏的使用。教师一一介绍菜单的作用,介绍时边演示边介绍。

  本环节我先让学生熟悉各种文字修饰的方法,积蓄经验,为培育学生的成功学习奠定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重视双基的教学理念。

  第二层次:尝试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选定一个文件,根据文件的特征,让学生提出文字修饰方法,而后学生尝试自主操作。学生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修饰。

  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教学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创新动机的形成奠定物化的基础。特别是为学生形成操作策略提供帮助。

  第三层次:分步跟练,尝试使用

  推选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点,各自修改。

  1、美化标题:选中标题文字,设置其字号为“一号”。字体为“华文彩云”还有颜色设置为“绿色”。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进行文字修饰。

  2、正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集体探究,提出修饰的最佳方案。教师组织学生操作。学生操作中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整个课堂结构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同时,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我的设计侧重学习的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3、提升技能,合作探究

  选定一篇未修饰、编排的文章,让学生尝试解决。遇到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根据电脑教学的实际情况,一般都是学生几人一组,合用一台电脑,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人合作。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新问题。)

  4、梳理经验,达成自构

  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让学生互相说说是怎样给《课余计划》“化装”的。

  5、课外延伸,整合学习

  选定自己的一篇作文,进行文字修饰,文章编排,然后打印,交给家长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9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

  上午好!

  我是来自下屯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XX。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遨游信息海洋》。

  本次说课我会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步骤来展开。说教材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成果展示、课后延伸。

  第一大部分说教材、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第二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从教材的分布情况来看,它是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计算机网络、了解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法、认识IE,掌握浏览网页的基本方法、网络安全与道德的相关知识基础之上的,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快速输入网址的方法浏览网页、学会设置默认主页、学会使用IE中的收藏夹、学会使用历史记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快速输入网址的方法浏览网页、学会设置默认主页、学会使用IE中的收藏夹、学会使用历史记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IE中如何应用浏览技巧。是本节课重点,这是因为能否遨游信息的海洋与浏览的技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使用浏览技巧的目的和意义。之所以把这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因为浏览技巧灵活多样,在地址栏快速输入网址、设置默认主页、使用收藏夹、使用历史记录这些都是浏览网页的常用技巧,最容易迷惑学生,另外再结合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所以我把这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第二大部分,说教学方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来实现的,另外我还将会采用情境启发法、分层教学法、赏识教学法、发展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等等。

  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第三大部分,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一共包括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用歌唱的方法复习旧课,用引导的方法提出新课,用任务驱动法探究新知,成果展示,课后延伸。

  首先进入我们第一个环节复习旧课。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将会把前一课中大部分学生容易迷惑容易遗忘的知识点,编成歌曲录制下来,放给学生听,并且用大屏幕展示出歌词,让学生一边拍手边跟着唱。这种方法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具体的演示课程请看大屏幕。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特网是的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电子邮件、信息查询、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网上聊天。

  在这样一个非常热烈的环境当中不仅仅复习了旧课,而且烘托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二个环节,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使用什么工具登陆网站?打开IE浏览器以后怎么登陆到一个自己要想去的网站呢?(输入网址)如果不输入网址你还能登陆上节课登陆过的网站吗?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启发学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网络的知识,板书课题《遨游信息海洋》。

  第三个环节,探究新知,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了四个大的任务,学生可以继续前一节浏览网页,尝试不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的字母也登陆到去过的那个网站。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我将会采用自主探索,出现问题适时指导的方针。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的四个任务分别是快速输入网址、设置默认主页、使用收藏夹、使用历史记录。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我将会适时的为学生展示操作过程。由于这几个任务比较简单,所以,我将会采用学生动手制作在前,出现问题,老师再个别指导的方针。使用收藏夹这一任务,我会提出具体的要求,我会这样来突破,首先鼓励学生按照大屏幕显示的步骤,自己来进行制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当大部分学生出现难题时,我就会给学生演示我事先录制好的制作过程,采用这种方法好处有两个。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能够节约重复操作的时间,为教师节约出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注课堂的效果,这种方法也体现了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具体的演示过程请看大屏幕。任务完成后,我将会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任务,使用历史记录,同样,我会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在前三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之上,这个任务就变得非常简单,我也将会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练,然后找同学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的方法。这样就能够给更多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关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网页设置为主页,在把主页重新设置成5566的网站,我会采用分层教学教学法,让操作准确熟练地同学指导其他的同学,这样就能够使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最后一个小练习输入下面的网址,在其中查找自己喜欢的文章,我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并且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评出优胜组,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接着进入第四个环节,成果展示,我会采用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适时的参与讨论,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要及时的予以鼓励和表扬。

  最后一个环节,课后延伸,为了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做到学以致用,我让学生在回去后在家长的陪同指导下搜索自己喜爱的学习网站,把它们添加到自己的收藏夹中。以下是我给学生提供的资料网站。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因材施教。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教学中我在前提测评的基础上,及时演示快速输入网址的方法,使学生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学浏览课本,提出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在充分引导学生利用"读一读""你知道吗?""试一试""练一练"中的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以问题为引导,抓住课本中重点内容,既培养了学生向课本"请教"的良好自学习惯,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3、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以自学、实践操作为主要手段,并处处提醒学生,"每当有困难时,别忘了左邻右舍",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

  4、引导学生质疑,灵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整个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20

  说教材

  本课是华中师大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WORD基本操作工具后,对绘画工具和图片工具的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掌握得好,将为后面的修饰电子板报,制作小名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的发展目标。基本目标要求学生能利用WORD设计一张贺卡,学会正确使用图片工具和绘画工具,初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我的发展目标是能启发学生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美好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图片工具和绘图工具的运用,而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在贺卡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贺卡中各内容之间色彩的搭配。

  说教学策略

  为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使用了范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范例教学中,通过对典型范例的分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尝试操作等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贺卡设计的一般步骤。在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模仿创作自己的作品。达到掌握绘图工具以及图片工具使用方法的目的。

  说教学准备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上课前,我做好如下的教学准备:

  1、检查并启动教师机与学生机,保证每台计算机都能正常登录教师机,且相互通信正常。

  2、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将课堂中学生所需素材,学习课件等文件传至学生机的学习目录中。

  说教学环节

  为了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策略,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二)范例分析点拨技巧

  (三)尝试设计交流成果

  (四)归纳总结深化提高

  下面我将对这四个环节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一个环节就是"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我通过电子教室运用多媒体辅助课伴乐、出示精美的贺卡,通过欣赏提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看P18页的书本,时间特点揭示课题,今年的中秋节就快到了,爸爸妈妈对我们这么好。他们这么辛苦,我们是不是也来做一张贺卡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祝福,给爸爸X惊喜呢!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最重要的我是这样做的,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向所有学生(学)展示一张贺卡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这张贺卡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背景、图片、文字,三部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贺卡制作步骤,同步简单。

  第一步,设置贺卡的背景:打开WORD软件,找到绘图工具栏,并出示自学任务:你能用哪个工具做出背景(矩形工具)?你会设置(矩形)环绕方式吗?提示学生阅读课本P19页的内容。

  第二步,插入图片:背景有了,接下来应该插入图片。教师演示插入图片的几种方式;并提问:"怎样才能把图片上白色背景去掉,如果想随意地改变图片的位置,该怎么做呢?你会改变图片的大小吗?"(要去掉图片上白色的背景,利用"图片"工具条中的设置透明色就可以了:要随意地移动图片,只需将图片的环绕方式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而调整图片的大小可以选中图片,然后调节图片四周的控制块就OK了)

  第三步,插入文字:想不想给爸爸写上祝福的话呀?那快来"写"上文字吧。

  小组讨论:文字如何"写"上去呢?我提示:试试"绘图"工具条中的"文本框"工具。学生讨论尝试"设置文本框格式"。

  最后调整好图片与周围文字的位置,图形与周围文字之间的位置。可设置多种环绕方式等。并提示学生阅读P19-P20页的内容。

  在第三个环节,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以及提供的素材,尝试设计一张送给爸爸的贺卡,要求图文并茂,并在学生创作同时,通过教师机时刻观注学生的进度,并随时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即时表扬,对出现问题且不能解决的组给予及时的指导,确保每组学生都能及时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后,通过教师机收集学生作品,并将所有作品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评出其中较好的作品,在这个环节中我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创作X,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团体协作和自我创新。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对好的作品的点评,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创作方法,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如何在贺卡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使知识得到升华。

  说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首先,范例教学的策略运用无疑是成功的,所有的学生通过分析范例作品和操作演示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巧,对绘图工具中,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都能熟练操作,对图片工具中,图片翻转,大小的调整,对比度的设置都能成功操作。

  其次,在教学工作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知识点的掌握中,我常常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讨论,来探究,来协作觖决,从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处,我也让先完成任务,掌握得好的学生主动成为小老师,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充分体现他们的能力和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河南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美丽的倒影11-02

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11-02

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图形修改11-02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1-10

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1-16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说课稿 图文混排说课稿11-04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说课稿11-05

小学音乐说课稿。11-25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06-08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新闻报道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