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认识节气白露教案

时间:2023-09-01 08:15:47 认识节气白露教案 我要投稿

认识节气白露教案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每年此时,白天阳光热量高,太阳下山后温度迅速下降,大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会凝结成水珠。在早晨阳光照射下,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故得名白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节气白露教案(精选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认识节气白露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白露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2. 掌握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和食物;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白露节气的概念和特点;

  2. 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

  3. 白露节气的食物。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白露节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内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白露节气

  老师向学生介绍白露节气的概念和特点,解释白露是指秋天已经进入尾声,天气逐渐转凉,露水开始增多的时期。同时,老师也可以讲解白露的气候特点和对农作物的影响。

  3. 传统习俗

  老师向学生介绍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如白露贴秋膘、晒秋、喝白露茶等。同时,老师可以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些习俗的意义。

  4. 白露食物

  老师向学生介绍白露节气的食物,如白露葡萄、白露梨、白露糕等。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这些食物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5. 活动与讨论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白露节气的意义和习俗,然后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同时,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白露节气与农作物的关系、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等。

  6. 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白露节气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发扬白露节气的习俗和食物。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学生对白露节气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 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学生的表达和汇报能力。

  五、拓展延伸:

  1. 邀请专家或长者来学校进行白露节气的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了解白露节气对农作物的影响;

  3. 组织学生制作白露节气相关的手工制品,如白露茶包装、白露糕制作等。

  认识节气白露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白露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白露节气的起源和相关习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

  1.白露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2.白露节气的起源和相关习俗;

  3.与白露节气相关的传统食物和活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白露节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知道白露节气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提出自己的看法。

  2.讲解

  教师简要介绍白露节气的含义和特点:“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一般出现在公历9月7日或8日。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天气开始转凉,露水渐多,白天温度下降。”

  3.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白露节气的起源和相关习俗:“你们知道白露节气的起源吗?它有哪些相关的习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观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农民收割庄稼、民间祭祀等。

  4.展示

  教师展示与白露节气相关的传统食物和活动的图片或视频,如蟹、柿子、秋游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由来和特点。

  5.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白露节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天气转凉,露水渐多。与白露节气相关的习俗有农民收割庄稼、民间祭祀等。传统食物有蟹、柿子等,传统活动有秋游等。”

  四、教学延伸:

  1.学生可以自行搜索更多与白露节气相关的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学生可以制作白露节气的手工制品,如剪纸、手绘等,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3.学生可以体验一些与白露节气相关的活动,如采摘水果、品尝传统美食等,增加对白露节气的体验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以及展示的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作品等方式进行互评和自评。

  认识节气白露教案3

  教学目标:

  1. 了解白露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2. 学习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图片卡片:白露节气的相关图片。

  2. 纸和彩色笔:供幼儿绘制白露节气的图画。

  3. 故事书:白露节气的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教师出示白露节气的图片,向幼儿介绍白露节气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叫做白露。

  2.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询问幼儿对白露节气的了解和想法。

  学习活动:

  1. 教师向幼儿讲解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如:喝白露茶、晒白露、吃白露糕等。

  2. 教师讲解白露节气的民间故事,如:《白露的故事》。

  3. 教师提问幼儿对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巩固活动:

  1. 教师发放纸和彩色笔,让幼儿绘制白露节气的图画。

  2. 幼儿完成后,教师鼓励他们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总结活动:

  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他们对白露节气有什么新的了解。

  2. 教师总结白露节气的特点和传统习俗,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和体验。

  拓展活动:

  1. 教师安排幼儿观察白露节气的自然现象,如:露水、秋蝉等。

  2.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露节气的特点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白露节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白露节气的含义和特点,学习了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通过绘制图画和观察自然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对节气的学习,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加深对节气的理解和认识。

  认识节气白露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白露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2.认识白露节气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现象。

  3.培养幼儿对白露节气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

  图片、幼儿园周边的植物、天气图表、小白露节气手工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与白露节气相关的视频或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

  2.与幼儿一起观察窗外的天气,询问幼儿们对天气的感受。

  二、新知讲解

  1.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向幼儿介绍白露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2.讲解白露节气的气候变化,如温度的下降、湿度的增加等。

  3.介绍白露节气的自然现象,如露水的出现、植物的变化等。

  三、活动体验

  1.带领幼儿们到幼儿园周边的植物园或花坛,观察植物的变化,如叶子的颜色、花朵的开放等。

  2.进行小白露节气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们制作与白露节气相关的手工作品,如露水的绘画、植物的剪纸等。

  四、巩固练习

  1.播放白露节气的相关动画片或故事,让幼儿们通过观看来巩固所学知识。

  2.进行天气图表的练习,让幼儿们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选择相应的天气图标贴在图表上。

  五、总结

  1.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们说出自己对白露节气的理解。

  2.鼓励幼儿们表达自己对白露节气的喜爱或期待。

  六、延伸活动

  1.观察白露节气的特点,带领幼儿们进行户外游戏,如找到最多的露水点、找到最多的变色叶子等。

  2.进行白露节气的美食制作活动,如制作白露汤圆、白露蒸饺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对白露节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热爱。教学过程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延伸活动方面,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认识节气白露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白露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2. 掌握白露节气的起源和相关习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白露节气的概念和特点;

  2. 白露节气的起源和相关习俗;

  3. 制作白露节气相关的手工制品。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白露节气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了解白露节气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白露节气的起源和含义。

  3. 探究白露节气的习俗

  学生小组合作,调查白露节气的习俗,如食用白露节气的食物、戴白露花、晒白露等。

  4. 制作白露节气手工制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制作与白露节气相关的.手工制品,如白露花饰品、白露节气的剪纸等。

  5. 展示和分享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制品,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6. 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白露节气的重要性和习俗,加深对白露节气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1. 白露节气的相关资料;

  2. 制作手工制品所需的材料。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根据白露节气的相关习俗,完成调查报告;

  2. 学生展示和分享制作的手工制品,评价其创意和工艺。

  六、拓展延伸:

  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节气的含义和习俗,并制作相关的手工制品;

  2.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白露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如白露节气后天气的变化等。

  认识节气白露教案6

  活动目标

  1、知道白露是一个节气,了解白露时节的天气特点

  2、能仔细观察身边天气、动物的变化

  3、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露珠的叶子图片

  2、大雁南飞的视频

  3、小兔子玩偶

  活动过程

  1、出示湿淋淋的小兔子,导入课堂

  师:呜呜呜呜……咦,谁在哭呀?(小兔子)

  师:小兔子为什么哭呢?(因为她的衣服都湿了)

  师:可是今天并没有下雨,小兔子的衣服怎么会湿呢?(掉河里、路上的露珠……)

  2、出示白露图片,介绍白露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呀,这都被你们发现了。没错,就是露珠惹的祸!

  师:看到草叶上出现了露珠,小朋友们就要知道白露节气到啦。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回忆,早晨妈妈送你们来幼儿园的时候,有没有在你的身上加了什么?

  师:对了,小朋友的妈妈们是不是都给小朋友们添了一件外套。因为白露节气到了,天气就要开始慢慢变凉了。

  师:白露是九月的第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露珠的出现代表天气变凉了吗?

  3、观看视频,了解白露时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

  师:老师观察到,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观看了视频,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呢?

  师:没错,视频中有很多大雁。那这些大雁在干什么呀?

  师:嗯,那它们为什么要飞走?又要飞到哪里去呢?什么时候才能再飞回来呢?

  师:原来,白露到了就意味着天气变凉了。北方的温度太低了,所以大雁们要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啦,它们要等到来年的春天才会再飞回来。

  4、送礼物

  师:大雁要飞往南方过冬,路途非常遥远,我们准备些礼物送给它们吧!

  (幼儿自由创作,教师指导绘画困难的幼儿。)

  师:画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把礼物送给大雁吧。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白露是一种节气,每当我们看到露珠,就知道天气要变冷了,秋天要来了。同时,看到大雁往南飞,我们要知道它们要搬家了,但是来年的春天,我们还会看到它们的。

  认识节气白露教案7

  【课程简介】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在这节课中,儿童将学习白露气候特点,体会白露传统习俗。教师也将与儿童一起寻找露水,进行采摘。属健康、社会领域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目标】

  1.知识方面:了解白露的气候特点与物候;认识白露的传统民俗活动;

  2.技能方面:体验白露传统习俗;

  3.情感方面:探索自然;体验采摘乐趣。

  【课程内容】

  1.白露知识介绍(15分钟)

  活动过程:

  (1)白露气候特点

  白露时节,秋风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白露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

  民谚“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描述了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2)白露物候

  “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带着儿童认识自然中常见的鸟类。

  (3)白露习俗

  ①饮白露茶

  我国一些地区会饮白露茶。在炎热的夏季结束以后,白露时节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用来泡茶特别好。据说,此时的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口口醇香。

  ②吃龙眼

  在我国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据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滋补身体的效果。因为龙眼本身就有养血安神、益气补脾、润肤美容等功效,且白露前后的龙眼正当季,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很不错的。

  ③采集“十样白”

  在长江流域的地区中,人们会在此时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用来煨乌骨白毛鸡,也可以是鸭子,他们认为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驱阴气。而所谓的“十样白”,就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例如白木槿、白芨、白莲、白茅根、白术、白山药、百合等,这是为了与“白露”在字面上相应。但实际上这些食物也是能对身体起到很不错的滋补作用。

  2.寻找露水(30分钟)

  所需材料:吸管、水瓶

  活动过程:

  露水四季皆有,秋天特别多。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热量散失很快,地面气温迅速下降。温度降低,空气含水汽的能力减小,大气低层的水汽就附在草上、树叶上等,并凝成细小的水珠,即露水。露水需在大气较稳定,风小,天空晴朗少云,地面热量散失快的天气条件下才能形成。教师为儿童准备小吸管、小瓶子,穿上长袖长裤(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穿户外运动的衣服,更加防水防潮),在早晨到幼儿园的花草丛中收集露水,感受自然的奇妙与探索的乐趣。

  3.一起去采摘(30分钟)

  活动过程:

  白露正式来了,这个季节会有哪些蔬果成熟了呢?前往班级的种植园,找找有什么植物成熟了。一起动手把它摘下来。

  认识节气白露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白露节气开始时小露珠就出现了。

  2、知道太阳出来,小露珠就不见了。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图片

  2、有条件的准备一盆带露珠的盆栽

  活动过程

  1、出示盆栽,引起兴趣

  师:这是什么?绿植上面有什么?

  师:为什么会有小露珠呢?

  师:原来白露到了,天气变冷了,所以会在植物的叶子上留下许多露珠。

  2、出示图片,引起猜想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师:为什么小露珠不在了呢?它到哪里去了呢?

  师:你觉得它会去哪里?

  3、教师讲述小露珠的形成原因及消失原因

  a.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b.露和霜一样,也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有时,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温度继续降低,使物体上的露珠冻结起来,这叫做冻露。有人把它归入霜的一类,但是它的形成过程是与霜不同的。

  c.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

师:太阳公公出来以后,温度升高,小露珠觉得太热就会躲起来。
师:猜猜明天小露珠还会回来吗?

  4、布置任务

  回家后利用早晨自己去找找,小露珠还会回来吗?除了我们说的地方,它还会去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白露节气到来的时候,由于天气变冷,水汽凝结成露珠留在植物的叶子上。白天太阳升起,小露珠就会消失不见。

【认识节气白露教案】相关文章:

适合白露节气的说说 白露节气适合结婚吗04-20

白露节气文案09-06

白露节气的诗句02-07

白露节气的文案09-07

白露节气的句子09-07

节气白露的祝福09-07

白露节气的谚语07-05

白露节气谚语01-23

白露节气的习俗01-27

节气白露的贺词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