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暮鼓晨钟》读后感

时间:2021-11-24 15:11:30 《暮鼓晨钟》读后感 我要投稿

《暮鼓晨钟》读后感

  关于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暮鼓晨钟》读后感(精选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暮鼓晨钟》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暮鼓晨钟》读后感1

  有时候我也会猛然一惊,时间为什么过得如此匆匆?童年那个调皮捣蛋的我,中学那个永远坐在角落啃书的我,现在去哪里了?我又开始怀念,课桌前面那个短发的小女生现在还好吗?黑板上的记忆怎么一下子就被擦得一干二净呢?

  是历史。历史的脚步让我们刚刚说的话、做的事,成为过去。我们多么想让历史重新来过,打量一下青年、中年、老年,甚至带我们穿越到历史的现场。凌力老师的这部《暮鼓晨钟》似乎透过时间的回环和空间的新旧,直接拉回到了康熙八岁到十七岁之间的经历。康熙的历史显然比我们要艰深得多。顺治皇帝二十三岁去世,康熙八岁即位。他的即位来得极其突然,因为年幼朝廷所有的事务由鳌拜等四位辅臣把持,皇权旁落。四位辅臣是满族,马背上夺天下的大臣们一心想为自己的宗族获利,不断欺压文官,压榨百姓,排斥西洋科学。这些弊政让有识之士接连上书请求革新,比如不断上书的吕之悦、陆健等老书生,可是越是上书,越要打压,甚至引来杀生之祸。极为夸张的是西洋的历法明明准确测出日全食而主事汤若望依旧成为被人嫌弃、耻笑的孤独者。年轻的皇帝和年迈的太皇太后如何处理窘境?此外,小皇帝还有一个红颜知己叫冰月,冰月是安庆王的女儿。血缘又束缚他们不能结为连理。当真相逐渐知道,冰月并非是安庆王的女儿,若公布予众又将是欺君之罪。可以说,小皇帝面临各个层面的挑战。在这里,我不禁停下笔思考,如果当代一个从小父母双亡的八岁孩子,他要照顾一个家,他该如何作出选择?不难看出这个问题即使放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都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显然对于处在十七世纪的康熙,他的家即是天下家国,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竟然把这些问题处理得妥妥帖帖。

  我们看到胜利者气吞万象的豪情,但更不能忘却背后的艰辛。莫问重重苦难后悲泪几行,且看屡屡纷争中豪情万丈。十岁的康熙开始偷偷学习西洋科学,十二岁的康熙已经会驰骋狩猎,十三岁的康熙决定话别自己朦胧的爱情,十五岁的康熙隐忍地对待劲敌。当鳌拜开始蓄意谋反,明晃晃的宝刀并没有让年轻的君王发怵,只说一句:“朕可是爱刀如命的,卿傅真的肯献,朕可就真的带走了。”平淡的语言化解了一场腥风血雨。康熙皇帝的沉着、冷静令人佩服。

  凌力老师笔下的康熙,不是一个圣人,也不是一个完人。他也有情感,偶尔也会露出孩童的本性。少年康熙的出色之处在于不论前方如何凶险,他都保持孩童般善良的天性。孟子说,仁者无敌。我想康熙盛世的建立与善良有关。

  《暮鼓晨钟》属于长篇历史小说,有一定虚构性。但历史的况味就在于不断探索,不断想象,纵横古今,为当下的我们提供一种现实的选择。让昨天勾连今天,让今天拥抱明天。历史,并不在纸页。

  《暮鼓晨钟》读后感2

  今日午夜终于终于把凌力的《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拜读完了,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感触了,原先突发我看这本书是中国博奇环保科技的老总白云峰推荐的这本对他影响最深的小说,由于被名字吸引了,所以借来一度,此次已经是二次借来阅读,上次由于大学住宿不方便来回搬运如此重的书,所以阅读不到三分之一就作罢了。此次终于一鼓作气的读完了。首先,非常认同白云峰的观点,这本书的确可以影响人很多很深,其次我认为史诗上的政治的确是会教会人许多做人处事的大道理的,同时也非常实用,让我感慨万千的不仅是玄烨的气魄和实力。更是他与冰月的有情人难以有个美满的结局,让我不禁想起,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否则何来舍得,可是这份舍与得再玄烨看来是否真的值得呢?我想只有当他百年归西的时候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吧,但是此时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全来不及了,不过至少对于当时的苍天百姓来说,玄烨不折不扣是个好皇帝,他们是受福于玄烨的明智。但愿玄烨不曾后悔......

  《暮鼓晨钟》读后感3

  看凌力的文字,很难想象是位女作家,笔锋稳健硬朗,不疾不徐娓娓陈述,阐述矛盾抽丝剥茧。随着阅读的深入,才会发现,布局的细致入微和结构的追求完美,无一不显现女作家的心思缜密。

  在《暮鼓晨钟》里,通海、哭庙、奏销三大案刚过去,辅臣柄国,皇帝冲龄,老佛爷似乎不问世事,孔四贞南蛮公主不受八旗重视的大背景下,爆发了明史案,天算案,费扬古倭赫被连坐,苏纳海、王登联、朱昌祚三大臣被杀等重大事件,配合接二连三的满汉一家政策遭受打击,辅臣的竭力恢复祖制,显现了一片大清盛世前的黑暗和危机时刻。

  书中的玄烨虽年轻却顾大局,虽不免孩子气,却不失帝王的尊严。冰月亦知书达理,拥有与皇家格格身份相衬的言行。而篇幅较少的赫舍里,则母仪天下内敛智慧。

  《暮鼓晨钟》读后感4

  写清史的当今中国堪称有三剑客,凌厉、唐浩明、二月河。细腻的表达上,凌厉以其女性独有的视角解读这段历史。

  暮鼓晨钟的玄烨与二月河不同,有稚气、冲动等特有的少年表现。同《少年天子》的顺治帝一样,会害怕、恐慌、迷茫,但更智慧,更有敢于担当的气魄。

  二月河笔下,玄烨是天纵英才,无人可抵,可玩弄天下志士于股掌之间。其实帝王亦有七情六欲,更有无法诉说的取舍之苦,凌厉在这个角度的阐述开辟了帝王作品的先河,在当代还未有作者真正超越。

  唐浩明的《曾国藩》中很多人性的细节描写与凌厉有共同之处,但却以湖南男子特有的气魄去着眼,充满新意。这也是诸多撰写《曾国藩》而不及唐之高度的原因。

  看完此书,让你的人生豁然开朗,或许不久又阴云密布,但其中的几点细节,值得一生玩味。

  《暮鼓晨钟》读后感5

  去年看完《少年天子》,今年没看同类的小说,就开始觉得馋了。去逛书店挑了大半个下午,只捡出一本《暮鼓晨钟——少年康熙》。同样是作家凌力的呕心之作,那就续着这股子意犹未尽,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皇帝在中国众多帝王中堪称伟大的一位。从康熙开始,清朝逐渐迈向鼎盛时期。他一生勤政爱民,为江山社稷操劳,受到了百姓乃至中华后人的拥戴……

  不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能扛起天降大任之人总是要经历一些磨练的。而康熙皇帝玄烨的少年时代就是经历人生磨练的`时代。

  从小就不受父皇的宠爱,因为在他后面出生的四阿哥是顺治皇帝独爱的董鄂妃之子;年纪尚小就因为染上天花,被送到皇宫外面和生母隔离;幼年丧父,七岁的小肩膀就要扛起天下的重担;母亲孝康逝世之时,玄烨才八岁;登基之后,辅政大臣们又对年幼的小皇帝进行压制……而玄烨硬是在这样的逆境之下艰难的成长了起来。

  失宠,不是让他更加独立了吗?与父亲的远距离让他看清了他的父亲。他敬重甚至深深的崇拜着福临,从小就立志要学习父亲的勤政爱民,要学习父亲的广博学识,要学习父亲的广纳贤才……但他也以父亲为鉴,知道江山社稷才是他最应当倾之所有的,他不会像父亲那样固执,不会像父亲那样冲动,不会像父亲那样为了儿女情长抛下江山、抛弃百姓……试想当年四阿哥没有夭折,那当上皇帝的受宠一身的四皇子会有玄烨这样的清醒吗?我看,难。

  得了天花,在当时就是一死,送出皇宫隔离对于一个皇子来说,就等于是被抛弃。据说,就算是皇族,送出宫后得待遇也是极差的,就只能是等死。但是,玄烨活着回来了。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天花的痊愈也让玄烨在四阿哥夭折后有了当皇帝的机会。

  顺治写下十四《罪己召》便悄然离去,但是对于玄烨则是刚刚的开始。他不是还有奶奶庄太后的爱护吗。他要学会的是更具有责任感——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顺治的离开,让幼小的玄烨眼中永远存留下了父皇的高大形象。

  母亲康妃的死,对于玄烨来说是失去了一份沉重的爱。在玄烨的世界里,也许除了奶奶的爱就只有母亲的爱了。康妃佟氏由开始的被宠到失宠,她也嫉妒也恨,但她把这一切都转化成对玄烨的爱,这样也让玄烨成长的更健康。当时的小皇帝则认为,他已经长大了,早晚会离开母亲,会悲痛,但是他坚强的站立起来,在奶奶的照顾之下以天下为己任,更加独立了。

  康熙皇帝少年时期遇到的阻碍还有来自辅政大臣的压制。中国历史上欺负皇帝年幼的大臣还少吗?玄烨也遇上了!但玄烨更多的不是畏惧,不是妥协,不是对他们的仇视,而是敬重!而且他最崇拜的还是鳌拜!在这样的境况之下,这位少年天子学会的是审时度势。在太皇太后的帮助下,他提升了忠臣索尼的地位,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娶做皇后,利用鳌拜和苏克萨哈之间矛盾互相牵制。但随着索尼的去世,苏克萨哈正白旗的破落,鳌拜几乎都要黄袍加身了。可是,他有奶奶的指导,有赫舍里的体贴体谅,有费耀色及其他官员的支持……最后擒住了鳌拜以及鳌党势力的膨胀。从那以后,玄烨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皇帝,一个可以自己做主的皇帝了,从那时起,清朝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康乾盛世”

  《暮鼓晨钟》读后感6

  今日午夜终于终于把凌力的《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拜读完了,,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感触了,原先突发我看这本书是中国博奇环保科技的老总白云峰推荐的这本对他影响最深的小说,由于被名字吸引了,所以借来一度,此次已经是二次借来阅读,上次由于大学住宿不方便来回搬运如此重的书,所以阅读不到三分之一就作罢了。

  此次终于一鼓作气的读完了。首先,非常认同白云峰的观点,这本书的确可以影响人很多很深,其次我认为史诗上的政治的确是会教会人许多做人处事的大道理的,同时也非常实用,让我感慨万千的不仅是玄烨的气魄和实力,更是他与冰月的有情人难以有个美满的结局,让我不禁想起,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否则何来舍得,可是这份舍与得再玄烨看来是否真的值得呢?我想只有当他百年归西的时候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吧,但是此时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全来不及了,不过至少对于当时的苍天百姓来说,玄烨不折不扣是个好皇帝,他们是受福于玄烨的明智。

  但愿玄烨不曾后悔......

  《暮鼓晨钟》读后感7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为政者,宽猛相济。

  天地人间,最要紧的是均衡。天地和,万物生;人际和,致太平。

  龙之为物,能大能小,能幽能明,能短能长,能屈能伸,欲上则凌云,欲沉则伏泉,变化万端,不可捉摸。

  为君者应不以一已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已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若能如此,何患太平不至!

  一部相同的书,落入不同眼中,感触自是不同。

  倾言情者,看得儿女情长;

  重文学者,推敲在字里行间;

  听故事者,纠结于笔法逻辑;

  思天下者,尽取为人处事致理之道;

  美中不足的是,太戏剧化了,有种天马行空的感觉,而且对皇后的描写也有欠缺,,她真的就那么完美吗?同时*月就真的那么不能唤回孝庄的心吗?难道康熙娶亲没有一丝*因素吗?月贵妃就真的做得到移情别恋吗?笔力很好,但语句不够优美不像别的历史小说,有一种刚劲的力道,但是,却可以给人一种柔美,不仅有历史参合,同时也有最凄美的爱情衬托,似绿叶衬红花的美丽,没有一丝矫情,反观其他的历史小说,它不是最好的,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要我选择一个版本去评价一代伟业成就者康熙皇帝,我还是喜欢这个版本,因为它里面所含有的情感比任何一个都强,让人看到了一个帝王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痴情的男子,一个孝顺的孙子,一个柔情的丈夫。

  虽然不知道历史小说的真正历史成分占多大比例,但是这真的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康熙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从小时候就已显现出来了,英名神武、沉着冷静、能屈能伸,很难想象这些都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就能具有的品质。

  书中大致以两条线展开,一是康熙自身的情感,一是朝中社会上的大事大案。朝中臣子孰忠孰奸,中外历法孰对孰错,爱情皇位孰轻孰重,小小的康熙面临的问题太多,却能有条不紊的一一解决,最后与*月的爱情只能让人叹惋,天子也有众多的无可奈何,皇上亦有不能拥有的东西,在书里,皇上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充满感情的人。

  年少的康熙不能不叫人佩服。

【《暮鼓晨钟》读后感】相关文章:

1.《暮鼓晨钟》读后感

2.《暮鼓晨钟》读后感范文

3.暮鼓晨钟诗歌

4.暮鼓晨钟褒义词

5.暮鼓晨钟初二作文

6.暮鼓晨钟的成语故事

7.旷野上的暮鼓晨钟散文

8.《女巫》读后感_读后感

9.《边城》读后感_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