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问天实验舱准时开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的三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进行授课,师市各校组织学生线上观看本次授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1

  飞上天空,登上月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漫步。这些神话中只会出现的事情已被航天员们变成了现实。跟随宇航员老师们,我开启了第三次天宫之旅。三位老师的登场非常夺人眼球,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如神仙一般“飞”到了镜头前。随后,便带着我们领略微重力的奇妙,感受流体的变化,发现扳手掉头的奥秘,观察宇宙中种植水稻、小南和地面种植的不同。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爱的“魔法水球实验”吧!只见一个梦幻的紫色水球立在支架上,旁边放着一个充气筒。天宫课堂的刘老师拿起充气筒,猛地朝水球发射了一股气,水球剧烈摇晃起来,看起来随时就会破裂。过了一会儿,水球又恢复正常。这时,陈老师又将一个空心的铁球放入到水球之中,我本以为水球会被铁球给砸破,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水球不但没有被踢球砸破,还像有粘力一般,把铁球粘在了上面,刘老师又打了一次气,这次水球只轻微晃了晃,又立刻静止了。这次天宫之旅,我受益匪浅,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发现更多宇宙的奥秘!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2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

  “天宫课堂”第三课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问天实验舱,然后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了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航天员还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趣味饮水、扳手是如何调头的,最后介绍了植物生长研究项目,进行这些”课程“的同时,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们还与在地面的我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我学到了更多的载人航天知识,对科学的兴趣变得更加强烈,非常感谢航天员们的科普。

  时至今日,天宫课堂已经开启了三次课程,它对于我们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天宫课堂培养了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为后续科学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一个国家的崛起,从青少年热爱科学开始。所有梦想的萌发,都可能来自生命体验中一次微小的触动。天宫课堂给许多青少年带来了这样的感受。

  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与国家科技发展程度、教育整体质量等因素环环相扣。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3

  伴随着我们激动的心情,“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此次课堂继续采取太空对话的方式进行。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授课内容介绍附后),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前期开展的授课内容征集活动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官网踊跃建言献策,不少好的创意设计脱颖而出,将在此次授课及后续活动中陆续进行展示。

  观看这次的天宫课堂,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让我们在欢乐中学习。同时感受了中国的航天技术越来越先进,中国的航天员也越来越优秀,短短一节课,勾起了我对于航天知识的兴趣,航天梦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埋下。航天员身上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探索永无止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向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未来为祖国贡献一份力。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4

  “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担任“太空教师”,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四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这次天宫课堂中还将展示出问天实验舱的一些神奇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5

  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阻挡不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似乎有诉不完的科学情怀。

  在空间站里,陈冬、刘洋、蔡旭哲等三名航天员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它拉近了我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大饱眼福,不仅看清了失重状态下饱和液体结晶的现象,了解了在空间站里必须通过离心力才能使水油分,还知道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会大显神威。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太空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最后,他们还为现场课堂的同学们解答了很多有关宇宙奥秘的问题,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现场的一员能向他们请教!

  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听完这堂课更加激发了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奥秘,必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将不懈地努力奋斗,去实现我的天宫梦。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6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这次授课与上一次一样,继续使用“天地对话”进行授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给我们上了一节生成有趣的物理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一个小实验不仅教给我们了物理知识还反映出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这份成功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没有他们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跨过道道险关,怎能从无到有发展起我国的航天事业呢?

  我们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将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7

  我们都有许多的梦想,它就像一片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我们和祖国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航天飞行。飞向天空,走向月球,在太空中漫步,以前这些只会出现在神话当中。不过在几代航天人的努力下,它已成为现实。

  首先,三位老师的出场方式非常夺人眼球。如同神仙一般“飞”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就像导游带我们来了一场天宫之旅,让我们感受微重力的奇特,体会到流体的变化,对比宇宙和陆地表面张力的不同。但其中让我最着迷的魔力水球 。只见一个美丽的紫色水球被固定在支架上,充气筒放在它的旁边。只见刘老师,拿起充气桶朝水球喷气,水球剧烈地晃动了起来, 接着刘老师说:“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只看她拿出了一个铁球:“这是一个空心的铁球。”他闭上眼睛瞄准水球投了出去,我心想:这个水球一定会被打穿!可是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水球就像胶水一样,把本要飞出去的铁球给拉了回来,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紧接着更惊人事情发生了,刘老师拿起充气筒对准了水球,我紧张得心提到了嗓子眼,"呼”的一声,她像水球开了“一炮”水球竟然只是晃了一下,又恢复正常,我不受控制地站起来拍手鼓掌。这堂课让不但我理解了航天飞机的构造,还让我了解了各种知识,让我收获满满!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8

  “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啦!“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站在现在,遥想过去,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9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天宫课堂,让我们走近了问天空间站,跟随航天员的脚步,去了解一些太空科学实验,让我们经历了别样的太空科学之旅。

  此次天宫课堂有一个主会场和三个分会场,我在电视机前和各个会场的小朋友们一起观看此次课堂,边看边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并和爸爸展开了讨论。

  此次天宫课堂,共有四个实验,有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和会掉头的扳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球变‘懒’”实验。首先,航天员制作了一个紫色的水球。然后,他们用针管对水球吹气,水球震荡得很厉害;但当他们往水球里添加一个空心钢球后再对水球吹气时,水球振动的幅度减小了。这是为什么呢?爸爸为我解开了疑惑:因为钢球的加入使它的质量变大了,所以它的振动频率变低了、幅度也变小了。

  通过观看这次天宫课堂的体验,使我收获满满。让我了解了更多的太空物理知识;让我感到祖国的强大;让我对科学家们做出的贡献而骄傲。我会向他们学习,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认真、严谨;勤于思考,长大以后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10

  为了激发同学们对美妙太空的向往,对科学探索的热情。10月12日,居家学习的十二团中学3200余名中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早早守候在屏幕前,等待“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课。

  下午15时45分,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带领学生们走向太空,探索太空的奥秘,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据了解,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增强了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观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观后感言,一定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探索科学奥秘,勇敢追逐自己的“太空梦想”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会努力学习,认真实践,长大后去探索科学知识,为国争光!”九年级同学们满怀豪情地说。

  据悉,十二团中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自“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十二团中学将通过第二课堂开设好科普创新活动,作为“天宫课堂”的知识延伸,全方位拓展青少年视野和知识结构,激发青少年对航空航天知识的兴趣。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10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6篇)10-13

2021看《天宫课堂》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12-14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范文(精选13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14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10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范文(精选9篇)10-13

天宫课堂直播第三课观后感(精选11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精选10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