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

时间:2022-10-14 16:40:05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 我要投稿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

  光阴如水,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收获的不仅岁月,还有成长,写一份教学总结,好好地把它记录下来吧。那么如何避免教学总结最后成为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课堂大赛总结(精选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1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的为期近一个月的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组织的课堂教学大赛终于落下帷幕。本次公开课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有些老师的课很精彩,显示了丰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超的教学艺术。我们的青年教师有朝气,知识底蕴丰厚,容易与学生沟通,且虚心好学,在课堂上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风采。老年教师也不甘落后,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旺盛的精力在课堂上给青年教师传经送宝,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公开课的授课、听课、评课涉及面之广,涉及人员之多在我校是空前的。通过听课评课,使我们感到这次公开课质量高、标准高,是较为成功的,起到公开示范、交流学习的作用。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震撼和启示。在此,我代表教导处对本次公开课作如下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教师重视程度高。

  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是学校采取的一项举措,各位老师的重视程度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是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2、备课充分、设计科学。

  我们的老师在这次公开课的备课过程中,精心选题,巧妙科学的设计,深入钻研授课内容,作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在备课中,他们都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追求既生动形象又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吴红伟、姚玉玲等几位老师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课型,吴波、朱红丽等几位老师设计的课体现了课改精神。

  3、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老师在整个课堂上组织得松弛有度、放收自如,表现出过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老师表现的尤为突出;课堂上老师们注重用问题引导学生,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老师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展现自我、口头表达等能力。

  4、教案备写很注重实效,体现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5、多媒体教育与传统课堂授课实现了有机整合。

  很多教师在大赛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功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大多数老师的课都能体现这一点,课件的设计、颜色、字的大小搭配都很到位,课件的展示、师生的互动很融洽,刘彬老师的配乐想象写话,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远古的荒凉边塞,引发了对征人的无限思念。朱红丽老师的课件动漫效果精彩丰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能够还课堂于学生,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导演角色和学生的演员角色,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老师老师授课时间把握不到位,导致前紧后松、早下、拖堂的现象。

  2、鼓励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较少,形式较单一,个性化的评价少了。

  3、过分运用多媒体,板书欠规范合理,有的甚至板书了了几字。黑板成了装饰品,除了写出标题和几个词语外,空空如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应变能力不够。当学生表现出不理解或课堂气氛沉闷时,教师没能机智地判断,灵活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案作即兴地调整和改变。

  5、个别教师的上课存在随意性。

  6、由于时间问题没有组织说课和个别评课。

  三、努力的方向。

  1、狠钻教材,充分备课。更深入地挖掘教材内涵,充分利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益。

  2、还课堂于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少讲、精讲。

  3、做一个会表扬学生、会听学生心声、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4、任何一堂公开课,舞台上只有一个人表演,课下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大赛中要反复的听和修改,进行集体备课,这样收效会更大。

  总之,通过本次比赛,不仅参加比赛的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通过这次比赛,知道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怎样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并在教学中结合新课改,更好的搞好教学工作。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2

  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这是由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儿童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候,若是一成不变的作业、预习等内容,学生常常无心去听,有的甚至极为厌烦。下课了,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悄悄地向同学打听作业内容。如此等等,都是因为课堂结尾太单一、太枯燥乏味造成的。相反,我们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

  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梯形的面积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了过渡和铺垫。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结尾:

  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

  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四边形内角和是1803五边形内角和是1804。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

  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3

  7月中旬,根据运教研函字[20xx]42号文件精神,我们河津市教育局组织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特点

  1、组织严密,层层选拔。

  4月份,我们接到运城教研室关于组织首届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大赛的文件后,立即以“河教研”的文件形式转发给我市各单位,要求自下而上按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大赛。各单位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于4月—5月进行了校级初赛,5月中、下旬,每个单位选拔出2名教师准备参加市级复赛,共34名选手。

  7月中旬,我们下发了补充通知,在河津第四小学举办市级大赛。大赛分低、中、高三段,各确定一个课题,同讲一节课。(低段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中段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高段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对每名选手编号,面对评委讲课,当堂亮分,力求公正、公平赛出真水平。

  最后,在34名讲课教师中选拔出一等奖3名(其中2名并列),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其中3名并列)。

  2、选手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4名选手风格各异,34节课精彩异呈,人人亮特点,节节显特色。比如赵云霞老师的《回收废品》以情境串为主线进行教学;任水平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郭美玉老师神情怡然的教态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等等。

  此外,34节课也有共同的特点:首先,参赛选手都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比如三维目标的结合、教师角色的转化、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等等。最为突出的是:在《回收废品》这节中,老师们都采用了“创设情境——图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已学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课程改革目标。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中,老师们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同时,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工作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在《什么是周长》一节中,老师们大都以故事情境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兴趣,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解“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其次,所有参赛选手能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将承载多种教育功能的教学情境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打印图片,有绘画图片,有自制教具,创意性强,很好地解决了仅靠教师描述情境、学生干听的低效教学的问题。

  无论我们推荐的选手在运城的比赛结果如何,我们内心都很欣慰,我们教师的整体素质上了一个台阶。这得益于近几年的新教材培训与课堂观察研讨活动,尤其是近两年来,在我们局领导一班人及教研室米文革主任带领下组织进行的“联片教研”,当然更离不开我们基层学校与一线教师的研究学习。如果说培训观摩是“绿叶陪衬红花”,以点带面的话,那么联片教研就为“遍地是红花”,人人都能受益。

  二、不足之处

  1、教材处理不恰当。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主要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以及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有些老师设计的练习题过多过难。再比如《回收废品》主要解决的是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重点是探索理解解决方法,有些老师却归成类型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其次教材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前后顺序,应是通过摆小棒等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之后再列式计算,有些教师是先列式再通过摆来计算结果。

  2、概念讲解不透彻。比如《什么是周长》一节中,周长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怎么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如学生熟知的通俗的说法“一圈”,而不是让学生硬记封闭图形有周长与不封闭图形无周长。还有“边线”的意思的理解,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3、学生探索活动的操作作品不能充分展示交流。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在转化过程中,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的方法很多也都不同,而多数老师们只选择了一种来展示。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认真钻研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充分挖掘教材思维内涵,正确处理教材内容,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注意细节处的教学。比如高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中,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将平行四边形剪开后通过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长方形,老师们的演示几乎都是挪开的,不是平移的。再比如《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老师演示沿边线摸一圈时,一只手拿图形,另一只手摸,摸着摸着就断开了。为什么?拿图形的手挡住了。有什么好办法呢?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4

  年轻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未来与希望,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为了激励青年教师融入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锻炼教学基本功,激发 “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热情,推动 “聚焦课堂、减量增效”的教学理念,学校举办了2009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

  英语教研组积极响应,认真组织落实。第一阶段,各备课组采取随堂听课、组内说课等方式进行初选,推出两名选手。第二阶段,各备课组推出的6名选手在教研组赛课,选出两名优胜者。第三阶段,参加学校的课堂教学大赛。在大赛中,我组两名选手表现优异,黄龙燕获学校一等奖,唐扬梅获三等奖。

  此次比赛,选手认真准备,指导老师精心指导,备课组通力合作,献技献策,集体打造,体现了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两位参赛选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优点

  1、教师素质好,教学基本功扎实。英语口语流利,能用全英语熟练驾驭教学。亲切和蔼的微笑,甜美柔和的嗓音,文雅得体的教态,使得知识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中,产生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应。从大环节的任务实际,到小环节的细致落实,巧妙过渡,动静搭配的教学活动开展得错落有致,得体到位,知识和能力在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落实。

  2、教学观念新颖,设计构思精巧,灵活整合教材,熟练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老师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表演、提问和回答积极、主动。

  3、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循序渐进、由简到难,便于学生理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新课的导入、课堂的过渡严谨,自然,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的培养和指导。课堂轻松、和谐、有序、自然,适合平时教学,实用性强;在语言点学习中,采取了探究式学习、启发式教学,挖掘教材内涵。教师创设了问题语境,让学生参与交流,不断的运用本课的单词、句型进行操练,表达,以达到让学生运用新知识,检查和巩固学生对课本知识及信息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学生的课堂反应,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及丰富的肢体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多样灵活。课堂提问采取学生单个回答,集体回答,及分组讨论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

  二、不足

  1,应变能力不够。当学生表现出不理解或课堂气氛沉闷时,教师也不能机智地判断学情,灵活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案作即兴地调整和改变。

  2,没有完全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前半节课略显文静,课堂的气氛不够热烈。

  3,备课中需把细节做足;准备要更充分,课件、板书、教具等。设计或任务更具体、明确些,更易于学生操练,输出的内容更显实在、有效。

  4,过分运用多媒体,板书欠规范合理,有的甚至没有板书。黑板成了装饰品,除了写出标题和几个单词外,空空如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启示

  1,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公开课,优质课竞赛。在准备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教材的挖掘,重难点把握,学生的调控,知识点讲解等)

  2,参赛选题要恰当,要适合自身特点,充分体现个人素质。

  3,教学不应该追求时髦,华丽,甚至与教学不沾边的东西,而应该处处体现“简”、“浅”、“显”三个字。“简”—— 简洁明了;“浅”—— 浅显易懂;“显”——效果明显。

  4,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等,但多媒体的使用过滥或不当,易冲击课堂教学的应有的内涵。

  5,更深入地挖掘教材内涵,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5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组通过组内选拔推选出张兰、林忠华两位老师参加了全校赛课。现将整个活动总结于后。

  一、参赛教师重视,全组协助

  参赛教师重视,在赛课的各个环节全力以赴,全组参与备课、试讲等各个准备过程。

  二、在赛课的课堂中,我组的参赛教师体现了以下特点:

  1、贯彻新课标,按照问题探究式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课时学案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2、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在探索、创设情景等环节中的作用,并在实验中注重学生实验能力培养。

  3、精心设计问题:(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层次性原。

  4、能适时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基本功还需提高:如课堂的控制能力,和学生的交流能力等。

  2、关注学生不够,还需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6

  12月21日至12月28日,我校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圆满结束。在这持续一周的时间中,我们小学语文组一共欣赏了24位教师的精彩课堂,领略了老师们的授课风采,听后觉得受益匪浅,下边将我们的感受汇报如下:

  一、听课收获

  (一)白板使用此次听课活动要求所有人都使用电子白板,百分之九十的教师能做到对白版的熟练操作。每位教师都对自己的课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堂上白板的使用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每位孩子都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设计每位教师都精心设计课堂,做到环环相扣。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突出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和提高。大部分老师的思路清晰,结构合理,符合“345”优质高效课堂的要求,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

  (三)习惯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不管是读书的习惯,还是写字的习惯,老师们整堂课都注意了对孩子们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特别是作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对他们的一生受益。

  (四)启发教学老师们注重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老师们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而且形式多样,从此可以看出老师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五)注重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师范读、小老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各种读的形式多样,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六)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最棒的同学总在最关键的时刻发言、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二、教学不足

  (一)缺乏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二)观念陈旧我们要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建议

  (一)课堂沉闷缺乏激情部分老师的课堂课堂氛围比较沉闷,缺乏激情,语言匮乏,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科的情感目标。

  建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富有活动性的设计,让孩子们动起来。老师多听一听其他老师的课堂,学会酝酿自己的感情,以高昂的激情投入课堂,与学生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做到对整堂课情感目标的有效把握。

  (二)把握教材不到位没有突出重难点不少老师没有按照新课标和教学目标定位重难点,力求面面俱到,而忽视了重难点的把握和重视。老师一味讲自己的,而学生却雾里看花,使得师生课堂脱节。

  建议:加强新课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的学习,做好集体备课,正确掌握重难点及突破措施,整合教材,融会贯通,对知识系统处理,熟练掌握。

  (三)正确运用多媒体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切记乱用滥用,有的老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忽视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建议:先品读课文,再读教参,设计课堂,后制作课件。做到对课堂的辅助和指引,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切忌拿来主义,即拿别人课件随便就用,只有这样方可使课堂有序而富有特色。

  当然,听课中的优点及问题还有不少,在此不一一列举,在以后的课堂中,只有相互学习,多深入课堂,精心研究课堂,多向同行请教,方可每天进步。总之,这次听课学习,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三尺讲台飞扬青春风采,教学比赛初露砥砺锋芒。12月7日,南靖县中学数学学科片断教学比赛活动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举行,来自全县各中学数学学科的14名选手(初中组11人、高中组3人)参加了本次角逐。

  根据比赛规则要求,参赛选手进行比赛的顺序、课题抽签。比赛时初中、高中分组进行,上午是初中比赛,下午是高中。课题内容由评委组提供,高中为高一年级教材;初中化学学科为九年级教材,其他学科为八年级上册教材。参赛选手分两批现场抽签决定课题,并在45分钟内独立撰写教案。比赛教师只允许带教材,教师独立备课,不得使用任何教学参考材料和网络及课件,充分考验教师独立备课、解读教材、课堂驾驭的能力。要求参赛教师精选抽到课题中的一个教学片断,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10-15分钟的教学。参赛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方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教学亮点展示出来,以考察教师处理教材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能力。

  赛场上,参赛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自编自导自演,在比赛中完全置身于真实课堂,生动的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设计,用心诠释着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用情演绎着对教育生命的实践,教学风格尽显,课堂精彩纷呈。

  四、出现了很多亮点:

  1、南靖四中初中部的徐秀贤老师,在课堂引入时,结合时下影视热播剧和利用时空穿梭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新颖,且具有创新意义;且她在虚拟课堂情景方面做得很到位,师生互动、设置学生犯错或关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景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徐老师不仅做到了教态自然,而且想法独特,效果非常好。

  2、南靖一中黄苏梅老师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讲解透彻,对知识能进行适当引申,内容较为丰富,板书设计合理,教学基本功很扎实。

  3、南靖二中的吴明凤老师教学设计独特,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吸管(长度已量好)摆三角形,通过摆出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样的设计,不仅吸引学生,又节省时间,能突出重点,吴老师又妙用学生的错――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收到很好的效果。她还善用鼓励性语言,这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及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南靖一中的曾燕华老师在教学中从三个运动学、自然学、经济学的三个例子引入,更让同学们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增加同学们对自然界的了解,增强同学们的国家荣誉感。本堂课的另一个亮点是反馈过程中给出几个例题后所引起学生的思考、发言、争执、讨论以至正确答案的达成一致的过程,其中教师起了很及时和恰当的提示。她特别注重将新概念讲清讲透,能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高度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举一反三。

  五、本次比赛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1、老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方面以及如何更好地设置更具有启发性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授课过程中时间没有控制得非常好,有的老师时间太短,有的老师超时。

  3、大部分老师比赛时表情上有点严肃,没有学生的互动,只是一个人表演。

  4、个别老师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片段教学,变成是整堂课的浓缩。

  5、个别老师教学重点没抓住,难点没突破。

  本次比赛活动受到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比赛期间,县教育局中教股股长刘坤生、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庄加荣、工会主席王良根等到现场关心指导。

  片段教学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的必选项目之一,也是教师们展现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一个舞台。本次中学数学教师片断教学比赛,不仅展示了我县中学数学教师的活力和风采,促进了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为教师们探索实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学习、研究的契机,有力地促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整体发展。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7

  一、启动与组织

  本期学校提出“聚焦课堂,减量增效”的总要求,并以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作为落实课改目标的突破口。语文组结合“学习实践新课标”活动,迅速反应,成立了相应团队,组成了评委组,指导组,立即开展赛课准备工作。

  二、选拔

  (一)初选

  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在青年教师中组织除参加过市级以上赛课获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以上青年教师外所有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参加初赛,全组评议,公开推荐两名青年教师参加全组选拔赛。

  (二)组内比赛推荐

  根据各备课组推荐,全组共有6位青年教师参加组内选拔。高一:滕涛,杨婷婷;高二:黄繁鹏,王雪梅;高三:宋国诚,杨晓霞。

  用两周教研组会时间,六位青年教师通过赛课方式,每人得到评议分数。3月25日下午,评委组根据六位选手的参赛得分,考虑参加学校比赛的要求和高三的特殊情况,综合评议推荐滕涛,黄繁鹏代表语文组参加学校比赛。

  三、参赛的组织和准备

  (一)成立参赛指导组

  姜维平,杨劭斌,赵中举,杨益中,龚永阳,吴海音。

  (二)选题

  3月26日,指导组召集两位参赛老师召开第一次研讨会。首先总结分析两位选手参加组内选拔赛的两堂课,从立意设计到课堂过程环节做了细致分析。以两位参赛老师个人判断为主要依据,指导组给以具体建议,确定参赛题目。

  (三)准备

  两位选手根据指导组意见,着手立意与设计。3月28日,杨劭斌老师代表指导组召集黄繁鹏和滕涛及他们各自指导老师,讨论教案,提出更加具体的修改意见。3月30日,指导组现场听了两位参赛老师的课,再次提出修改意见。4月1日,全组听两位老师参赛课,并开展了落实的评议。

  四、参赛及结果

  4月2日,黄繁鹏以序列第3,滕涛以序列第6的顺序,分别以《哀江南》《把握人物形象,提升阅读能力》为题参加比赛,分获一、三等奖。

  五、对两位选手的评议意见

  黄繁鹏:个人素质好,具备成为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素质。

  本课切入点小,利于调动学生,活跃课堂。能力目的清楚,易于实现突破。课堂程序清楚,学生活动有序,利于提高效率,增加课堂效益。全课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为主线,又不泥于单纯的技巧训练,反映了执教者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的新课标意识。课程进行中,巧妙穿插对学生进行语言鉴赏的训练,落实到位。课堂结束阶段,学生诵读有明显提升,效果显著。

  教师还要提升自己敏锐把握学生课堂反应的能力,抓住一些学生提出了但自己并未意识到具有极大价值的问题,去引导激发学生,让课堂生发出更有探究性价值的问题。

  滕涛:个人素质好,具备成为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素质。

  本课选题大气,以单元综合为依托,着力于以把握人物形象这个核心,试图解决(或着手解决)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课程难度大,对于参赛,对选手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充分反映了选手有追求,有勇气,不是为参赛而参赛,而是希望通过参赛,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提升的良好意识。立意和设计目的明确,课程进行中学生活动积极,课程程序清楚,很多问题设计都起到了促动学生思考的作用。

  本节课教师在驾驭上还有些疏漏,对参赛者而言,这正是自我提升的价值所在,为选手指明了在个人成长历程中努力的方向和途径。

  六、反思

  1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团队,教研组的重要工作是加强研究团队,指导团队建设。

  2、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有许多机会,重要的是自己要把握机遇。

  3、 新课标学习实践活动大有可为,重要的是以课堂为核心,聚集团队力量,促使每个人学习实践。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8

  20xx年11月8日至9日,xx市20xx年“以学生为中心,顺学而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在宁洱县直属学举行。镇沅县振太乡中心小学行政重视此次活动,派出振太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师尚文、振太乡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其贤前往观摩学习。活动分开幕式、课堂教学、总结颁奖三个部分。

  一、领导重视,开幕典礼别具一格

  许胜主任及宁洱县教育局、宁洱县小领导在开幕式上作了精炼的讲话。从校长“感谢、欢迎、邀请、祝愿”中,我有了宾至如归感。从五位权威评委“客观、公正、公平”的宣言中,我有了信任感。从“羞答答的掀开了她那神秘的红盖头”,我对诙谐幽默的开幕词甚感耳目一新。

  二、教师投入,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从来自全市九县一区的11名选手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矛和盾的集合》《搭石》《自己养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生命,生命》《酸的和甜的》《飞向蓝天的恐龙》《圆明园的毁灭》《狮子和鹿》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以学生为中心,顺学而导”,作了解读、展示、竞技,进而把素质教育下语文三维目标的达成,从定性预设、定量估计、质的提升几个维度,作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可谓授课教师争分夺秒,尽显其能,或语感抑扬顿挫而倾倒听众,或清节跌宕起伏,或板书规范而涟漪汩汩,或应变如悟空让人拍案叫绝,或力避遗憾滋生、蔓延而峰回路转;听课教师津津有味,或全神贯注的聆听,或品味其间迸出的闪光点,或奋笔疾书下一个灵感中的闪光点。

  三、总结精妙,素质教育欣欣向荣

  闭幕式上,xx市教科所长夏x等关注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殷殷期望,为获奖者颁发了大红的证书。尤其是许主任精妙的点评,让我对课堂的精华、“以学生为主题,顺学而导”、评价标准、教师素养、教学设计撰写、课件制作、小组合作、语言文字训练、阅读与感悟、文本阅读与课外阅读等一系列小学语文教师本该追求的目标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路。

  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尘埃落定,花开谁家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书写一个“了不起”的足迹,抒写一个不舍教育教学情怀,抒写一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叮咚泉水!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9

  本次比赛的圆满结束,离不开各参赛学校选手和教研团队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在活动中各校表现出来的团队协作精神更是让人欣喜和感动。所以,我们也期望各教研组能以本次比赛为契机,大力加强组内研讨、加强集体备课,借助团队的力量促进政治学科的长足发展。同时,本次比赛也要特别感谢xx县教研室、xx县凤凰中学的大力支持、谢谢各位参赛者的指导老师和协助者,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一、关于比赛的几点思考

  本次比赛的课堂质量整体是较好的,尤其是我们的中青年教师在比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新的教学理念、优化的教学设计、个人的基本素质、修养、灵机应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评委组的一致肯定。我们也关注到很多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脱变,这使我们看到了我们学科发展的未来。

  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我们组织比赛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一是推动学科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二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基于这两点,我们可能更多的要反思我们比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教材的研究和知识的正确把握。

  我想这是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教师要一起共勉的一个话题。在本次比赛中,有不少选手都出现了知识解读错误或解读不准确的问题,这是年轻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所以,我们建议青年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多向名师、向教参、向经典文献请教,对每一个问题都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探究和深究。

  二、教学素材的选择和使用。

  本次比赛中,每一个选手都搜集和使用了大量的素材,有些素材反映社会热点、有些素材贴近学生生活、有些素材感人肺腑。但在课堂呈现的过程中,我们总感觉到老师们对素材的使用没有遵循优化原则,没有让素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而是呈现出素材堆积、紊乱、甚至与教学目标相剥离的状态。基于这一情况,我们建议教师平时要加强学习,广泛阅读,让自己有深厚的积淀。同时,要深入理解和钻研教材,从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和思维的逻辑性、合理性出发来组织和呈现素材,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三、形式如何为内容服务。

  在比赛中,很多选手采用了探究、辩论、朗诵等多种形式,这是对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尊重,也体现了我们新的课程理念,是好的,也是值得提倡的。但如何让形式更好的为内容服务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以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为例,什么内容需要探究?什么时候开展探究?如何组织学生探究?如何提出探究问题?等都是我们需要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深思的问题。

  四、对两型课堂的真正践行。

  “两 型课堂”是在沿用“两型社会”新概念,秉承“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理念基础下,衍生出“低耗高质,和谐共长”的新型课堂。

  “低耗高质”的“两型课堂”中,教师角色凸显为首席引航者。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方向和教学进程,学生自主决定课堂学习中细节性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淡化和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是“低耗高质”的两个重要条件。“两型课堂”中教师的引领作用还体现在推荐学习上,指点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促进全面均衡,达成课堂教学中的“资源节约”。让学生的智力资源尽可能地发挥到最佳状态,形成一种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

  “和谐共长”的“两型课堂”中,师生之间进行通畅的信息交流,拥有交融互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彼此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动态、生成、发展、和谐民主而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两型课堂”中的“和谐共长” 能不断引导师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萌发、伸展、提升,帮助学生树立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品格。

  “两型课堂” 的总体目标定位为相互作用的两个层面,即低耗高质,和谐共长。是老师精当引领学生在自然和谐、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全面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赛课过程中,老师们在“低耗高质”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

  1、素材的使用堆积;

  2、无效探究活动偏多;

  3、教师语言啰嗦等现象。

  “和谐共长”方面,我们的老师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教学预设,只想着怎么牵着学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一个教具,不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关注学生的疑惑,不懂得如何把握课的生成与学生擦出智慧的火花。

  五、比赛结果:

  结果也许是很多老师特别关心的,但我一直认为,去获得结果的过程更为重要,尤其是在比赛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比结果本身更有意义。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10

  当接到“20XX年南山中学青年教师赛课”的通知后,在二月的一次组会上学习相关文件,明确目的、意义及要求,全面动员,积极准备,力争在本次赛课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

  一、准备、选拔阶段

  1、认识到位:再次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把握原则,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减量增效。要想上好课,首先,思想意识到位,认真对待,态度决定一切。

  2、确定预赛选手:经组内讨论,并结合本人意愿,确定魏中、肖龙辉二位青年教师在组内初赛,给青年教师一个展示、锻炼的机会,选拔出参加校级赛课人员。

  3、精心设计教案:要求组内初赛选手在赛课以前设计出一套详案,格式规范,图文并茂,重、难点突出,明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健康目标,并发给组内成员人手一份,调动大家参与组内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大家的智慧,提出意见和建议。

  4、赛、评、选拔:通过组内初赛及综合评比,大家一致认为:肖龙辉老师准备更充分,教师的教态、气质更佳,课的重难点突出,课的强度、密度基本合理,尤其是多处的师生互动处理得较为巧妙,最终在备课组组长会上确定由肖龙辉老师代表体育与健康组参加09年南山中学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二、修正、提高阶段

  通过组内初赛后的评课:充分肯定了肖龙辉老师上的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同时更重要的是指出问题及其改进意见。并建议其迅速改正。如教材的搭配,最初肖龙辉老师选定的搭配教材是复习排球发球动作,此教材对学生掌握发球技术发展手臂力量有帮助,同时有对学生释放压力、 寓教于乐的作用,但考虑到组织教学工作量及技巧难度大,一旦组织教学失控,很难体现出体育课半军事化的特点,因此建议其搭配教材改为成体操队形集体进行俯卧撑练习,此举既达到了锻炼学生手臂力量的目的,同时对课堂教学秩序的掌控把握性更大了。在上体育与健康课时,对教师而言,难度最大的不是讲解、示范、或保护、帮助,而是组织教学工作量较大,确保安全第一,不像在教室里上课有桌子、凳子把学生规范起来。也许教学手段的不当,有安全隐患,但组织不当或疏于组织则安全隐患更大。安全第一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实现“安全第一”,则必须加强组织教学。由于在组织教学方面学生知之甚少,无法辨别安全与否,学生对教师是完全信任的,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大多数教学环节是不加思索的完全接受。

  为确保学生安全,我们建议肖龙辉老师再细斟酌各环节的组织措施是否恰当,并指出现有的组织措施不当的、有安全隐患的、问题又突出的环节。如学生八人一组进行50米弯道跑后,应马上整队集合,这是控制课堂秩序、确保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关键在哪里集合更合理,如直接在终点处集合则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学生练习跑步时要求最后要冲,其末速度最大,冲过终点之后还会有十多二十米的缓冲,由于惯性很难立刻停下来,然而就在终点处站有1—8排的队伍,这样一来,跑步的学生在末速度较大的情况下冲过终点,就会冲进队伍,难免不会与从侧面探头出来观望的学生发生冲撞,轻则碰伤肩颈部,重则正面碰撞,人往后倒……鉴于此,我们建议其要求学生在完成一组快速弯道跑过终点后,分别从跑道两侧的空地小步、放松的跑回起点,再集合。这既解决了课堂的练习密度,又让学生在大强度运动后有一个放松过程,还可以多一些聆听教师对其他犯不同错误的同学的教导,学到更多,或防范于未然。更重要的是此举使安全隐患几乎为零。值得表扬的是肖龙辉老师非常虚心、好学,所提出的建议完全接受,并立即改正。

  三、赛课阶段

  肖龙辉老师一人上课,全组参与。如分头准备场地器材,因下雨场地上有大量的积水,组织学生挥舞扫把打扫积水;给到场的领导、评委及看课教师分发教案。这一切让肖龙辉老师上好课信心大增。上课铃一响,由体育委员负责集合,随着“老师好”一声富有震撼力的呼喊声,赛课开始了。一切按计划进行着:完成课的任务,实现课的知识、技能、情感、健康等目标,包括时间的分配都很完美。

  四、赛后反思

  本次赛课得到了多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从总体上看,在体育与健康组集体智慧的作用及肖龙辉老师的努力下,在2010级25班班主任黎渊老师及全体同学的倾力配合下,对一个青年教师而言,本堂课是成功的,使其教学能力提高很大。对其锻炼也很大。但还有些不足,如组织教学及观察能力应加速提高,心中、眼中都要有学生,增强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讲解、示范需更准确,课的强度、密度须更合理及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还需加强等。从长远看,我们更希望这样的赛课经常化,使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其中,使其教学能力迅速提高,健康成长,早日成为南山教学骨干。更希望对我组的每一位成员有所促进,在工作态度、阵地意识、上课技巧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为南山学子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为新南山更辉煌的发展出力。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11

  一、学校举行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聚焦课堂,减量增效”,参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经过教研组、备课组和参赛教师认真、充分和精心的准备,为广大教师呈现了创新的教学设计,带来了教学方面较为深刻的变化。赛课活动展示了如何创设情景,如何让学生在经历问题中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转换学生角色,体现学生为主体,如何去解决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式主体活动的学习,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使全体学生均有提高等方面呈现了精彩的案例,为大家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本次活动评价重点在。

  教材的把握,学生的启动,课堂实效追求及课堂教学基本素质四个方面。在学校详细策划下,经过评委们认真、负责的工作,保证了活动的圆满结束。

  三、对物理组两位教师上课的总体评价

  叶德金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制作了较好的视频来注重情景的创设(如F1赛车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科特色,注重了学科方法及思维训练,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突破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难点,通过讲练结合体现了教学的实效性,能以问题为中心紧紧吸引学生参与学习,通过师生互动对学生中的问题做了及时评价,通过教师的示范培养了学生的规范性,本节课讲解到位,流畅,语言节奏和教学逻辑好,教师教态自然,感召力强,课件对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明显,问题有一定深度,有利于学生思考。

  本节不足之处:归纳与总结方面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向教师反馈,没有敏锐地发现一些问题和学生形成的错误,从而失去了纠错的机会,此外瞬间压力的展示不明显,而这正是使用多媒体应解决的问题,倾斜轨道转弯的轨道平面虽有所创新,但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贾学明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

  本节课紧扣教材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师注重了知识目标的落实,目标与课堂教学联系比较紧密,对重、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对策,如试验演示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语言较为准确和规范,体现了讲练结合,教师教态自然、亲切。

  不足之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以自己讲授为主,没有能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思考力度而难以有效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对学生已明确的问题讲解过多,演示实验难以有效观察的问题没有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解决,教学进程前松后紧,致使质谱仪教学目标没能很好的完成,总之,本节课仅为一堂讲授式的课。

  四、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1、创设情景中,调动什么教学资源来针对问题,从而一开始就能充分吸引学生。

  2、如何处理好板书与多媒体课件之间的关系。

  3、多媒体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或实验中的难点。

  4、怎样充分挖掘提升教材来生成问题链条。

  5、怎样让学生在出错学习中最终回归正确。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12

  一、 基本情况

  小学部授课教师28人,参与赛课者23人,其中语文8人,数学6人,英语1人,品社1人,科学1人,音乐1人,美术2人,综合实践活动1人。最大年龄53岁。

  二、 主要成绩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做为一名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多年来,我校一直把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做为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得力措施,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做到稳步整体攀升。对这项活动的目的意义、组织形式、时间安排、课堂要求、注意事项做了具体安排。徐校长亲自挂帅,组织评价小组,认真听,详细分析,课后多数教师主动交流与反思。真正使本次活动成为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一次极好机会。

  (二)、教师重视,准备充分

  参赛教师都很重视这次大赛。在思想上,把大赛做为一次锻炼、学习、提高的机会;在行动上,为上好一节课,做了大量的、充分的准备: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制作了精美实用的课件和教具,设计了合理的教学程序。

  1、 教学过程合理,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教师导课形式多样,且比较自然,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如:低年段娄华《认识物体》利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实物神奇般出现一些熟悉的物体图形。使得学生由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归到生活中立体图形之中。兰晓娟、王英赞、杨阿秋、李玉梅、李日新等阅读教学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读练结合,有张有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安排比较合理,重点较为突出,尤其在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上,比较到位;中间的过渡和最后的小结、拓展都能做到自然、合情。

  2、 教学理念新颖,给予学生心灵的启迪

  每位教师都能够树立一种新型的教师观、教材观和学生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一堂好课应该体现其拓展度。拓展度是师生在时空和容量上的互为拓展,是知识流动发展的渠道。课堂的拓展不仅包括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行延伸练习,还包括课外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资料的搜寻就是师生双边进行的。如:李宇光《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是科学性较强的内容,利用大量的图片内容及学生搜集的资料来验证说明有限资源的重要性。避免了繁琐的内容分析,充分体现教师对文本及学生、教学手段纯熟驾驭的能力和程度,也就能体现出课堂的整合度和拓展度。孙文生老师以《斜面的作用》作为本课深入研究的对象,给予每位学生能有尝试实验的机会,保证了学习资源均等和学习机会的均等。学生在观察与实验中得出实验的论证与论据。无论从课前悬念质疑,还是从实验中猜疑、解疑,既有效的学习了本节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教师亲和力,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成就感。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论是板书字、普通话,还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较以前有很大提高。如:杨俊勇、张红红、刘佳、刘斌、刘士杰等几位青年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丰厚资源,和自身的素质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能比较娴熟地运用多媒体及娴熟的版画和粘贴技能来辅助教学。特别他们与学生那种亲合度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传其道目的。教学中多角度的互动机智和亲近感情,是师生最好的延伸。也是教学最佳的学习效果。课堂中学生参与面广,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得学生爱学、乐学。达到寓教育乐。

  4、教学目标明确,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我们的课堂不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应是学生求知的乐园。摆正位置,恰当评价,让学生愉快地身心放松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是学生求知的乐园。

  王艳华老师教的是一年级,教学中她注重朗读与说话训练,根据教材写作特点,通过学生身边熟悉事物为载体,秋天景物的特点活灵活现的通过课件展现在孩子面前,然后用肢体语言描述。去激励孩子的思维的灵感!教师饱满的激情,热情地鼓励,使学生学得快乐、主动。许万华老师把各种不同的大嘴巴的玩法图案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孩子面前,吸引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望。看花容易绣花难,许万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通过旧知的联想制作,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整个过程并不是一味的教,而是先让学生通过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评一评,先体验步骤,然后再亲自动手感受,充分展示了孩子创造自由的空间。

  参与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再现,是学生整体在课堂的思维活跃程度的写照,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真情流露。那么如何调控孩子的参与度是老教师多年积累的精华。王喜才的《比赛场次》、周静的《垂直与平行》、计伟平《比的认识》是在质疑、释疑网疑、析疑、留疑中感受着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浅入深的拓展知识含量。杨淑兰《祖国在我心里中》、刘亚荣《在地震中求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及喜人乐见的创设场面激发孩子思维的灵感,使得孩子在愉快中学会自我保护意识和爱国教育。刘艳平根据学生实际来创造生活中情景《告别不良习惯》使得孩子得到良好的饮食文化教育。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1、 参与度、练习度、整合度、自由度不够。

  2、 课前复习及课后训练欠缺。练习缺乏梯度性。

  3、 教学节奏应注意紧凑、合理。

  4、 个别教师的板书字还需规范,课堂语言要多锤炼。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才更值得我们向着完美的境界不懈地追求。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从一般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学名师。相信有了领导的支持,有了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定会让遗憾的不再遗憾,让完美的更加完美!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13

  一、选题情况

  针对这次“聚焦课堂,减量增效”赛课主题,我组多次招开教研组会,集思广益,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大家一致赞同并征得讲课老师的同意,选九一八事变为赛课题目。其理由是:一是本课已经是学生学过的内容,通过这堂课可以让学生感知新课程的理念;二是本课重难点较突出,学生容易把握,能很好将这次赛课主题融入里面;三是,本课内容丰富详实,利于采取多种手段教学,课堂收放自如;四是本课内容和课后练习安排衔接合理,很具典型性。

  二、准备过程

  任何一堂公开课,舞台上只有一个人表演,课下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这堂课是在讲课者的基础上反复的听和修改,不断地锤炼语言,收效较大。

  三、本堂课的优点

  本堂课重难点突出,讲解过程中时间分配合理;课堂语言较精炼,前后知识衔接恰当,拓展深度适度;课件简洁合理,线索明了,一目了然;教学材料详实丰富,手段灵活多变,课堂操控较好。

  四、课堂反思

  课件做的还较粗糙,以致播放失控,导致前后衔接过渡不够圆润;对学生研究度不够,学生的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课堂显得还不够灵活,比较呆板。为此,今后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脱离学生这个主体去创设任何教学情景。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14

  尽管如此,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下面我就以这次课堂大赛为主,结合半学期以来的高三一轮复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将复习课上成接近新授课

  作为教学过程指导者、组织者的教师,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设想得自以为尽善尽美,但如果这种设计一味从教师自我出发,不关注学生的差异及他们不同的发展可能,那么教学中学生将始终处在被动接受、消极应付的状态,结果只能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与研究性学习的本意相去甚远。情况有二:

  其一,教学中一切惟教案为是,教学中完全沿着自己预设的轨道发展,学生探究的结论必须与教师的预设重合。在这种课上,很少能听到学生的不同意见,很少见到多种思想之间碰撞的火花,很少有学生用自己的理解与别人的理解沟通。这时的提问与思考,徒具“研究”的外壳,难以掩盖学生思维的贫乏,因为他们的思维活动已被教师排斥。

  强人从己的教学,说明教师对“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等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学行动中。心目中只有对教学目标的预期而没有学生可能超越教案的心理准备。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为追求的结果,它所能体现出来的至多是教师的思维结果,而正在扼杀的却是学生的灵性。

  其二,设定的探究目标过高或过低。

  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去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热衷于向学生提出问题,但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所提问题过于艰深或过于浅显。

  太过深奥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丧失了挑战性,也不具备思维的开放性。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探究讨论要么是抽象空洞不得要领的,要么是讨论场面冷清,学生搜肠刮肚仍无话可说,只能以教师的“独唱”收场。教师对这些问题或许有自己的心得,但那只是教师的思维,不创设思维的梯度,没有架设合适的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绝不可能化为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这种现象,尽管披上了研究性学习、问题探讨等眩目的外衣,折射出的却仍然是陈旧而顽固的“教师中心”意识。

  当然,如果探究的问题过于浅显,也就没有探究的必要,仅是形式主义罢了。

  二、过度依赖教学设备。教学基本技能退化

  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引发了教学手段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学习的速度、内容的丰富、学习的研究性、知识构建的合作性、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相比传统课堂有无可比拟的长处,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得到了广大老师、尤其是对新事物特别敏感的青年老师的青睐,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数育教学作用。

  但我们也注意到,部分老师对技术设备产生了极端的依赖性,一旦设备故障或停电,则惶惶然手足无措,教学风采顿失。透视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的是部分老师教学基本技能退化的严峻事实。

  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技能退化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如果教师不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与锻炼,过于依赖设备,将本应由老师亲自完成的工作全部交给机器去承担,教师指导作用会日趋淡化,最后发展为“机灌”。“机灌”与“口灌”一样,都是对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多媒体技术发展与教学基本技能提高,两者不应相克相斥,而应相融相进,两者应该在提高教学效益的总目标下得到统一。

  三、不敢明示思考结果,成为学生思维的尾巴

  老师们很重视“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地认识、思考问题,这是对的,但在学生进行探讨时,老师的指导作用如何体现?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主要有两种不如意的表现:

  其一,在组织学生讨论前,教师没有对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不作研究的示范;在分组讨论过程中,不倾听他们的意见,不作思维的点拨,无所事事;在学生集中发言时,教师不作及时、准确的评价,激励他们逐步接近正确结论,只是含糊地以“不错”、“好的”等应对,学生不能从教师处得到确切的信息反馈,对自己的思维价值产生怀疑,他们探究创新的思维积极性受到打击。

  其二,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后产生相左的意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见相持不下,这是学生思维积极性被激发,创新思路能力得到培养的好现象。此时学生最企盼的是老师的观点。但有些老师在这关键时刻就是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一句“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和了一教室的稀泥,让学生的希望落了空。有人还将此作为经验介绍,谓之“教师不当裁判”、“不打击学生思维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我们对此很不以为然。

  我们自然不赞成教师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也不赞成教师过早表明自己的观点。因为这确实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但当学生的若干观点难以统一时,教师应该敢于表明自己的思维结果,同时指出学生思维中不甚合理的成分。在充分鼓励学生探究时,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愿尾巴现象不再。

  四、课堂活动华而不实形式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课堂活动放在优先考虑的重要地位,这并无不当。但如果片面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那么设计的活动环节往往是形式化的,它们所能营造的只能是华而不实的表面效果,而无思维发展的实际效益。

  这种背离了“学生主体”原则的形式化的课堂活动,其共同的特点是:只求“动”,而不求“思”——缺乏探究性——充其量可以起到有限的烘托气氛的效果,而失去的却是宝贵的教学时间和学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学生课堂活动成功与否检验的标准只能是:有或无、有多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就体现在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之中。相比此类形式化的活动,在某些时候,教师精彩而富于启发性的讲述,何尝不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我们的课堂活动应该更讲求实效,更具探究性。

  五、课堂容量过大,听起来很累

  因历史课时少,学生基础又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总是感到吃紧,单元检测,课后习题又都需要处理,所以时间上总感到吃紧。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学情因素,还存在讲解过多,处处对学生不放心,大而全的问题。

  当前新课改理念已被老师们广为接受,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正趋向多样化,课改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审视和剖析,发现并提出一些教学实践中的瑕疵,并非庸人自扰,而是保持清醒的表现。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15

  本组根据学校的安排,首先在教研组作宣传,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相关资料和相关理论,然后大家集体讨论,决定由新教师来参加这次课堂教学的比赛,因为新教师没有太多的固定套路,以免限制思维。所以组上决定由郑玉林和刘小蓉两位教师参加比赛。

  两位教师先各自自己在备课组老师的帮助下,选定课题。自己开始研究教材,写出详细的教案,在教研组活动时说课,全组教师提出各自的意见,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意见,再修改教案。然后准备多媒体课件,在组内讲课,教研组根据大家意见,决定由刘小蓉老师来参加这次比赛,并重新修改教案,结合郑玉林老师课件的优点,经过4次由全组或部分教师的意见,再修改,并通过3次讲课,才参加学校的比赛。

  参加这次比赛,本组教师集体讨论,对本堂课总结如下:

  本堂课主要的优点:

  1、通过地理热点事件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课堂更有兴趣。教学过程的开始用北川地震前后的城市比较图,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尽量从地图入手,通过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得出结论,并用所得出的地理基本原理分析新的地理问题。教学过程用中国地形图入手,在地形图上叠加中国城市的分布,让学生观察,得出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在用此原理分析世界和美国的城市分布。

  3、课堂首尾呼应,以北川的选址为开头,结尾也以该事件结束。

  4、课堂的小结比较好,以图来展示。

  5、语言亲切,学生合作学习,互动比较多。整个教学过程中3次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

  6、落实基础知识点,通过阅读加深记忆。

  7、教学过程中知识板块过度自然,逻辑性强。如:从地形要素过渡到气候,用巴西国家城市的分布,让学生看图发现主要城市分布并不在平原,说明城市还要受气候的影响。

  8、拓宽教材。例如教材只讲了地形、气候、河流对城市的影响,教师本人通过让学生分析了北川的选址,得出地质也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

  缺点: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应变能力较差,例如:最后的练习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删掉。

  应多次强化地理基本概念。例如:黄土高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要强化学科意识。

  亮点:

  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基本原理,并利用原理分析新的问题。

  启示:

  课后可以让学生对北川的选址进行评价,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布置学生课后通过多种办法收集有关北川县城选址的相关资料,自己来分析国家决定的位置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你可以提出何种建议。

  通过本次比赛,不仅参加比赛的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组内的年轻也通过这次比赛,知道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怎样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并在教学中这样结合新课改,更好的搞好教学工作。

【教学课堂大赛总结】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大赛总结01-18

课堂教学大赛总结(精选10篇)10-02

小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范文03-2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08-25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总结04-0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09-12

语文课堂教学大赛总结0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08-25

生本课堂的教学大赛方案02-05

小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通用5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