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教师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2-01-20 12:16:19 教师读后感1000字 我要投稿

教师读后感1000字

  教师读后感1000字(精选38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后感1000字(精选3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读后感1000字1

  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它甚至能够影响人的一生。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经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仅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超出“匠”的局限。

  读书,能够促进教师的精神生长。

  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唯有读书。

  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

  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异常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潇洒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

  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文雅和气度;当我们创造教学生活和生命的时候享受读书而获得的魅力。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书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灵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必须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越自我。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不读书,就不明白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明白自我的教学观念落后到什么地步,自我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只要一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要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哲学,读文学,读历史,读科学。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我的理念,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

  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我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材,而仅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教师读后感1000字2

  每一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爱工作教师读书笔记。每一个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该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己能力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读书笔记大全《爱工作教师读书笔记》。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利用管理班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对于学生自己选出来的班干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每天的值日先由卫生委员负责评比,然后,由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他们参考。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以即“以面带面”。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己,培养学生对自己、班级、家庭的责任意识。

  教师读后感1000字3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读后感1000字4

  好书能营造一种宁静的心境,能让人在精神的世界中自由翱翔。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中总能找到灵魂的归宿,为我们指路的明灯。如果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会读书则是一种享受。让我们从读书好的思想中转化为好读书。

  书是精神的粮食,是人类进步的台阶。每当我翻开那精神的粮食,哺育我的是一个个妙词佳句,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而书则不然。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许许多多高尚的人交朋友。如果这个时间上没有书,那会怎样呢?这个世界将不会发展那么快,还可能是原始。读书是很美好的事,它使人快乐。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打开一本书看看,把不开心的事放下,书跟你交朋友。读书使人从无知变成有知,从少知变成多知。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书是知识的宝库,书是智慧的海洋。”是的,正是有了书,社会才会进步,科学才会发展。朋友,让我们一起发愤读书吧!读书使人有亲密无间的朋友。书丰富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也给过我不少的启迪,鞭策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读书的时候应专心致志,除了了解书中的内容,好要对其进行分析,留下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读书时时而在书上划划圈圈,留下些精华。每当我翻开书本,就会身临其境,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这才依依不舍地象被人从那儿拽了回来。许多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读书,或是在溢满书香的小屋,或是在万籁俱寂的午夜,远离喧嚣、嘈杂,一个人独享那份清净与快乐。虽然书中未必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我却还是常常捧书漫步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流连于皎洁月光下,徜徉于整洁的书柜前。每至此,心灵得以平静舒展,思绪得以驰骋纵横。身处不同的环境对读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艰苦的环境里读书,没有恒心和坚韧的毅力是徒劳的,至少是读不好书的。“头悬梁、锥刺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流传千年的读书“古训”,反映出古人读书的环境是多么地艰难。而追求名利的读书,则变得过于的形式,效果也不是那么的明显。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物质条件还是在读书氛围上,读书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书的种类也多了,而人们学习的目标更明确了,书的专业性也显现出来,我们要有选择地来读适合我们的书籍。无论读书环境好坏,并不影响读书人的执着和对读书的热爱。古人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尚能专心读书,在崇尚知识、崇尚读书的今天,我们更应珍惜今天的时光,淡泊名利,远离世俗,潜心读书。书是人生的一个最最知心地伴侣。

  教师读后感1000字5

  最近有幸读了《做卓越的教师》,感慨颇多。书中涵盖了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等,话语真挚,说理透彻,作为一名教师的我读完之后受益匪浅。细细品味书中的一些精彩语言颇有感想。

  细细品味:”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以前总是感觉要让学生尊重你,你就必须维护教师的威严,要说一不二,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才会无条件地服从你的命令。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就经常失去了笑容,板着面孔,渐渐地学生对我也就”敬而远之“了。现在想来,我的这种做法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有个性的人。作为教师,就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还要有包容之心,宽容之度。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爱心与责任心对待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你,乐于学习你所任教的学科。

  细细品味:”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我们应该要有教学智慧,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在教学中还应该和其他老师一起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读完这本书,感觉名师们深刻的教育思想、渊博与睿智的大家风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仔细回味每一个小故事,处处精彩,在充满智慧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无不引领着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细细品味:“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每一次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的环节,之后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实践、创新。反思是人对获得知识的反观自照,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喜欢图省事,照搬照抄别人的教案,甚至课后案、教后案。其实,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设计的教案各不相同,我们不可能通用的,还是需要学习创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教案。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教育名著、课改丛书、听名家报告等,与课改为友,研究教育教学和新课改。学然后知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感悟中提高。只有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补钙”,落实教学新理念,顺应教育新形势,设计出自己的个性教案,然后经过不断的实践、补充、修改、反思,教师才能逐步成长!

  读了《做卓越的教师》,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组织每一次活动,我高兴,学生也快乐。

  教师读后感1000字6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升华自己,超越自己。”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认为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读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把自己看过的书再看,再看,看得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细致、精练的思索,并把这种思考所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下面我就结合最近读过的并对我影响较大的几本书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

  第一本是《贾志敏课堂实录》,是我自己搜集汇编的。读贾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实录,让我明确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根”,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树立扎实、朴实、高效的教学风格。从紧扣课题导入,分层次朗读,抓重点句子指导朗读,扣重点字词感悟全文,注重说话训练,读写结合等,在此基础上钻研教材,以贾老师的设计理念来设计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

  第二本是《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众所周知,窦老师的课大气磅礴,广博深邃,挥洒自如,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堪称课堂教学的艺术!教学中,她提倡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抓住课眼设置主问题是上好课的关键;预设与生成要照耀每一片叶子。窦桂梅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她说过的“设计课堂,关键靠底蕴———靠独立思考的勇气与能力”这句话。因此,每每看到教材,我都不急于搜集课外资料和教学参考书,而是先熟读教材,钻进去,找到文章的主题、课眼,独立思考,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最后,用窦老师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审视我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环节。也许一开始要走些弯路,并且道路艰辛,但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成长,迅速树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丑小鸭》就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第三本是雷玲主编的《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书中以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一线教师的课堂实录和国内专家对课堂的点评构成,深入研究国外一线教师的课堂,不难知道:为什么国外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都很强,而我们的学生却只会考试,严重缺乏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了。

  其次:《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好老师征服后进生的14堂课》,让我的心更柔和、更平静,更能理解学生、接受孩子的种种不成熟。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则让我更了解自己,更理性思考问题,更热情对待家庭和生活!

  好书多如烟海,看你怎么读而已!我认为只有善读,才能象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

  教师读后感1000字7

  最近,我有幸研读了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实录《丑小鸭》(是《听窦老师讲新课》一书中“整本书主题教学”部分里的第一篇)。密密麻麻整整21板文字,读得我思潮起伏,那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掩上书本,抬眼望天,天空碧蓝澄澈,如同我此时的心境。这是一堂怎样的语文课?窦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唯有用窦老师给这堂课确定的主题——“高贵”一词来形容。

  首先是学识的高贵。窦老师学识的高贵体现在她高雅的文学素养、深厚的文学积淀、广博的文化视野。这从教学中的多处细节可以体现出来。她仔细研读《安徒生童话》、《安徒生自传》,充分领悟到安徒生童话的精髓,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也感受到安徒生童话所包含的幻想的美、艺术的美、人性的美。

  其次是语言的高贵。窦老师的课堂,不仅用自己凝练、诗意的话语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品读领悟语言的高贵。比如,她把《丑小鸭》的全译文(近七千字)与课文(压缩成不到500字)对比阅读,首先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说说文中可能缩写或删掉了哪些内容”,再精选几个片段进行仔细品读,抓住原文中诗意的环境描写、传神的动作描写、幽默的语言描写等,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安徒生童话语言的无穷魅力,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来我们的语言可以有如此丰富,如此高贵的“味道”。

  然后是人性的高贵。生活即童话,作品即人品。安徒生童话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自身曲折经历的生动写照;童话中的许多主人公,都有着和作者一样的高贵灵魂。正如本堂课题目中对高贵的诠释: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呢?窦老师带领学生对比阅读,品味原文中细写丑小鸭的“苦难”遭遇以及曲折的经历,通过对“啄”、“藏”、“广大的世界”等词句的品读,感受丑小鸭虽然历经磨难,无比痛苦、孤独,却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对美好的事物执着地追求;在学习丑小鸭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这一片段时,抓住“又惊奇又羡慕”“藏”“高贵”等词句,感受丑小鸭内心的善良与谦卑。最后,窦老师设计“读出童话背后的味道”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走进安徒生,了解安徒生和丑小鸭类似的受嘲笑、受排挤以及离乡奋斗终于成才的经历,使学生发现:安徒生和丑小鸭一样,都经历了出生、童年、成长、飞翔几个阶段。“作者是借丑小鸭写自己呢!”(学生的原话)至此,学生终于明白了“安徒生写的童话,隐喻的就是自己的人生。”丑小鸭的“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实际就是安徒生高贵灵魂的体现,也是作品中高贵人性的体现。

  高贵的人性,高贵的语言,高贵的学识,组成了窦老师高贵的课堂。这将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毕生追求的境界。

  教师读后感1000字8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找到教学的“亮点”。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

  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教师读后感1000字9

  寒假里,闲来无事,翻了翻儿子的许多书被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爱的教育》,就拿来读了。这本书是初中学生必读书中的一本,在我上中学时,还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也从没读过这些书。其实,书对我们来说,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有需要,你就可以读你喜欢、感兴趣的书。

  爱就像空气,虽然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爱的教育》,讲述一个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书中描写了一群快乐,可爱的少年。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有出身于贫穷家庭的,但他们互相尊敬,互相关爱。这些孩子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呢?两个孩子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孩子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常有家长拽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慷慨的对老师对老师说:“他(她)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的打。”时代发展到21世纪,我只能把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实施者,面对一群天真的孩子,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老师的的一个拥抱,抚摸,对孩子来说,也许比严厉的批评效果更好。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的学生。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孩子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孩子时,孩子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 父母。

  教师读后感1000字10

  我比较喜欢读书,与书为伴,让我在文字的海洋中尽情的徜徉,我常常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与智者面对面的交谈。促使我对生命和人生深切地认知和感知。

  回想我从事教育事业这些年来所走过的路,其实就是一条学习的道路。尤其是今天所面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多读书,读好书,要坚持不懈的读书,已经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与书为伴的人生,一定是有质量,有生机,这样的人才一定有内涵,有发展。

  教师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的资源,没有高品质的教师,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而要有高的品质,有丰富的内涵,有教师的人格魅力,就得经常阅读,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内涵和修养。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细水长流,,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博天下书,采百家长,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运用书中的知识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面对解决现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多阅读,多读书,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也较成熟,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对一些事情的态度,观念,做法,我们也不能用过去的老皇历去对待,此时,作为教师的,就要有丰富的知识,包括本学科,边缘学科的知识去帮助学生解答,这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最喜欢的,在学生心中有位置的,最受学生尊重的。面对特别有个性的“问题”学生,我可以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去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他们的心里,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进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要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博学多才的好老师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持之以恒的读。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我也赞同有人把知识分为根的知识和叶的知识两部分这种说法,通过阅读,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采撷自己所需,若得根的知识植入心里,它会让我更加聪慧,生长出新的知识,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若得叶的知识,虽然它不会再生,但可以丰富我桶中之水,让它总是充满,让我的学生尽情取之。读好书,好读书,真是受益匪浅。

  做一件事容易,最难的是坚持做下去,读书亦如此,坚持每天阅读,即便是一小段,贵在坚持,慢慢的就养成一种习惯。读书的形式可以是不固定的,你可以只是阅读,尽情的欣赏文词的华丽,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怀,或是走进文中的情节,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你也可以读写结合,记载对自己有所触动的精典部分,抒发自己那激动不已的情怀,做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悟,真正做到阅读成果的有效转化。

  教师读后感1000字11

  白下进校马瞬琴在冬天寒冷的假日里,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决定处理和发明创造的潜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决定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潜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透过系统理论学习;透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构成教育潜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超多的研究证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齐,用心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忙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务必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决定、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策”是在工作中“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决定和行事的标准。决定即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的认知过程。”

  每当想起这些,总感到职责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长期追求。我要不断努力学习让自己逐渐成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带动全区的幼儿教师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教师读后感1000字12

  翻开朱永新老师的作品《致教师》,前言一篇《我是教师》映入眼帘,仔细品读,觉得文字清新自然,写出了一线老师的心声。瞬间感觉朱老师离我们那么近,那么真实,一下子吸引我,让我无形走进教育专家的精神世界。读完《致教师》,掩卷深思。这本书就是为一线教师而写,文字的焦点离我们很近,令人振奋、感动和沉思。

  本书共四辑。第一辑到第三辑是朱老师为一线教师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真诚解答。第四辑饱含对一线教师的希望和寄托。全书以一位新教育见证人的身份,用回信的方式回答老师们最关注的核心问题。可以说《致教师》是朱老师对新教育一路历程的回顾和思考,让我们深刻感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含义。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都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挣扎与困惑、执着与智慧,引起我深深的共鸣。

  首先朱永新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优秀走向卓越。《致教师》以教师对自身的认知程度为出发点,与一线教师探讨如何寻找为人师表和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如何享受教育生涯,如何学会思考、阅读、坚守,如何关注窗外世界以及如何抵达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教师对职业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幸福程度也与学生的幸福密切相关。朱老师相信每个教师都会在职业生涯中找到生活的快乐和成长的办法,都会以身为教师为荣,进而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他说“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相信现实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热爱自己的职业的,当我们工作出现倦怠时,把《致教师》这本书作为镜子对照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改进思想和行动。

  我觉得我们先要信任和理解自己的职业。因为我们的发展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温度决定了教室的温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怎样一个人,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失去信心,学生也会变得没有自信和朝气。最后,我们要相信未来之路的美好,一路凯歌一路前行。朱永新老师强调:“坚持才有奇迹。”他强烈建议一线教师要进行阅读和写作。经过阅读和写作洗礼后的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才会离幸福更近。

  读完《致教师》,让我生出一种渴望和信心,尽管我的生存状态依然处于最底层,但我相信,我的教育生活将来会随着朱老师的建议趋向幸福和完整。这就是《致教师》的力量!

  教师读后感1000字13

  有效的教师更应该是是一位会思考、有思想的人。我们每天带着一颗会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却在忙于应付补课、出卷子、批改而使自己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思维触觉越来越麻木的“教书匠”,我不要做这样的教书机器。

  一、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有两个方面:

  1、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外表、魅力、整洁、善良、亲切、智力、机智、开放、热情、幽默等;

  2、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的适应性高。

  二、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教师的有效的教学行为。

  有四个变量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预定变量、环境变量、结果变量、过程变量。预定变量和环境变量是指对课堂教学有影响的场景特征,主要有教师特征、学生特征、班级特征、学校特征;过程变量除了指课堂中发生的对课堂教学有影响的师生行为的特征外还指学习任务或活动的特征;结果变量是指教学所达到的效果。

  有9类教学行为产生了显著的一致性的教学效果:

  1、清晰明了;

  2、充满变化性和灵活性;

  3、以教学和学习任务为中心;

  4、热爱学科、充满热情和教学激励学生;

  5、批评(负相关);

  6、不诚实(负相关;)

  7、给予学生学习机会;

  8、运用有条理争论;

  9、多种水平的提问或讨论。

  与改进学生学习成绩高度相关的教学行为包括:

  1、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2、主动教学;

  3、让学生高度专注学习;

  4、高效利用教学时间;

  5、多变而灵活地将学生分组;

  6、通过专注于课程学习促使学生快速进步;

  7、学生为理解和掌握而学习;

  8、了解学生的水平,进行适合的教学,提出适合的目标;

  9、清楚界定教学目标;

  10、创建组织有序、注重学习、愉悦的学习环境。

  《有效教师》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走一条“教研结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之路,我决心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以不愧对自己的青春年华。查有梁结了一段关于“研”的妙语,我时时用他来鞭策自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用心走出一条自反、自强、自创的路。

  教师读后感1000字14

  英国哲学家边泌说:“我们在分给他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而教师的故事,必然与学生在一起,当我们的故事和学生相互编织,当我们的生命和学生共同绽放,我们书写的就是一曲生命的宏大交响曲。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师》的前言中这样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依赖的生命;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

  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还提到了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教师在这样的描述下,不再过于神圣化,而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顿时,有了从教师这份职业,这个使命中,让生命更幸福完整的渴望。

  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需要成长的养料,而不需要外界过于来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作为教师,只要每天进入校园,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就会从心底感觉快乐和幸福。教师的幸福莫过于每天孩子亲热的挤在跟前跟我说这说那;每天回家前,听到孩子的一声声再见。

  在师生共同成长的道路上,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幸福。朱老师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会不会也自觉得问问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天职是什么?我既然来到这个教室,能带给孩子什么?我怎样为孩子创造出最大的发展空间?我怎样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

  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书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关注每一个孩子,帮助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教育和孩子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给予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让他们成为主人。在一个班级里,孩子千差万别,当面对他们的时候,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级里的快乐。特别是对待一些落后和有问题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使。

  在《致教师》中,提出教师也要正确的关爱自己。像废寝忘食之类,一味地奉献和牺牲,可以作为拼搏的状态,却绝对不能成为常态,要学会科学、合理、从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认识一个人要靠缘分,了解一本书要靠耐心,征服学生要靠智慧,与人相处要靠包容。人,相互帮扶才感到温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简单!

  教师读后感1000字15

  俗话说“读书,多读教育经典,经典可以使人趋真向善;经典可以使人荣辱不惊;经典可以使人气质高雅;经典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改变我们的人生。”

  书中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又都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如遇到作业老不交的学生该怎么办,遇到不遵守纪侓的学生该如何处理,如何处理学生中出现矛盾等等。

  期中有一段是关于纪律问题:我感触颇深

  一位计算机老师,她的课上,学生的纪律不错。为什么?我观察发现,她每次去班级带学生,都要求学生将队伍整理好,一路上保持安静,到机房门口,要求学生再次整队,安静进入机房。正是因为她将平时点滴抓好了,课上学生的纪律也好,她也教得很顺手。教得顺手,学生学到了东西,就乐意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抓纪律,不能只抓课堂上。平时点滴不抓,到课上,喊破了喉咙,也不一定能起啥效果;况且,课上抓纪律,现场氛围被破坏,教学效果自然打折。抓纪律,要将平时点滴抓在手里。

  书中记录了管老师作为一名底层的一线教师,每天大量付出,却不为人知的部分,看书中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仿佛就在记录身边的琐事。这其实应该是我们每个一线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曾经或正在或将来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管老师以自己的智慧,以一个探索者的精神记录了自己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这过程中,管老师设身处地地道出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困惑与迷茫,忙碌与艰辛却又快乐地工作着。也为我在教学方法,管理班级教学作了很好的引领,对我真是大有裨益。

  他用自己积极的态度告诉我们,其实一线教师可以不用抱怨,其实一线教师可以很幸福。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认识教师这个工作,又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我们不可避免的这些繁琐事。

  反思自己,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好。

  一心一意教自己的书,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为孩子们提供最切合的教育,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学生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张扬个性,茁壮成长。什么叫用心做教育,这就是最好的回答!这也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教师读后感1000字16

  以前读过孔夫子的一句话,叫“圣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过去的教师读后感。”我们做教师的,当然也是不可能做到圣人的境界,唯有学不厌,教不倦而已。最近看了一部书,叫《过去的老师》,这是一部多人回忆百年以来中国教育领域中大师的文字,这些大师们同样也是不能称之为圣人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品质,学不厌,教不倦,在自我人格、学识上千锤百炼,而对学生,又能那么孜孜不倦地教诲,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传承,深深值得我们去学习。

  读罢此书,我掩卷思考:先辈们之所以能在那么清贫与平凡甚至是战火频频的岁月培育出那么多祖国的栋梁之材,不仅是因为他们博学多才,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在学生的心灵里播种理想。这些“过去的教师”,执著于自己的理想。那个时代可谓内忧外患,而教育者却能坚守理想,创造出教育奇迹,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平凡的教师,并没有绝伦逸群之处,但却对无数学生的一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教师应当有自己的生命追求,而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更应当有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精神。在读《过去的教师》这本书时,我更多地想到的是自己的责任。我也算得到过前辈教师的教诲,那些在清贫与平凡生活中教过我的老师们,在我的心灵种下了理想。教育是理想的职业。教育为民族的未来培养人,教育要培养人的尊严,所以教师不能没有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社会保持文明与进步,教育者当然要有理想!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的,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她要铸就美丽的人格,因而教师必须是理想主义者。可是,究竟从何时起,“理想主义者”竟然成了一句挖苦人的话了呢?凝望过去的教师们的背影,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我的心是沉重的。

  一个时代过去了,杏坛上留下无数平凡的身影,我仿佛仍然看到他们弹拨生命的歌弦,为一代代学子斫出生路。他们的姓名永远活在一批人的生命里,也镌在教育的史册上。作为教师,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姿态站立在讲台,我将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什么样的记忆。——我想,如果我能这样去思考,去工作,至少,我将站得比现在高。

  当然,最好能如孔子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常存一颗向往之心,人也就活的充实自在了。真的,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富有爱心、阳光亲和、育人有方、智慧聪颖、博学有爱的老师更受欢迎。

  就让我们尽力做这样的老师吧!

  教师读后感1000字17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这纷繁浮华的人世间,我认为最富有爱心的人莫过于两类人:一是医生,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医生拯救的是人的生命,所以人们称其为“白衣天使”,二是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铸就的是人的灵魂,所以人们赞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一颗充满爱的心,尤其是我们教师更要时刻准备着奉献我们的爱心,因为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而爱心却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面对形形色色富有个性又有差异的学生,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爱生,就会出现偏爱好生,歧视差生,甚至出现工作敷衍塞职,讽刺、体罚学生,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所以教师职业必然要求每个教师要真心实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要特别“偏爱”、特别关注那些所谓“双差生”,用爱心换取学生的真心,尊重、理解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有做到热爱学生,我们的教师才会真正的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当教师的苦与乐,去忧虑着学生的忧虑,关心着学生的关心,希望着学生的希望,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才会更加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忠诚奉献;才不会出现诸如以教谋私,热衷于搞有偿家教的事件发生。更多的是为了学生带病上班;为了转变一个后进生费尽心机;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排忧解难……学生调查表明,令学生终身难忘的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而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如雨天教师借给的一把伞;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等……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学生,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入骨髓的甜蜜,久而久之,这份情感就会演绎成一团幸福,时刻慰藉着我们的心灵。几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渐渐地理解了教师职业的内涵,也让我深深领悟到——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我们,只有用爱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古语说得好:“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多一分真诚就多一分关怀,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温暖!只要走上那三尺讲台,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那一张张神情专注的面庞,你的心中自然而然的有一种情绪在涌动,那就是——爱,至高无上的师爱!

  教师读后感1000字18

  利用课余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两年多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在第三章中的“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和“作业评价未必要用统一标准”的内容让我感悟颇深。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考,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平的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受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教师读后感1000字19

  初读《新教师》这本书,满满的教育理论等我细读。伴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感觉在实际教学中正需要这种理论的指导,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定要重视我们的课堂教学。

  首先,教育的希望在课堂。课堂的决定者是教师。当教师决定着课堂的形态时,我们就只能去呼唤具有新思想和新理念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就是“新教师”。新教师必须有“三观”:树立教育即人学的教育观;一切的教服务于学的教学观;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学生观。结合我们的实际教学,我们的课堂一定要是学生自主的课堂,一定是充满人文的课堂,一定是师生相长的课堂。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特点,从发现学生和发展学生出发,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以“教公式”而“教公式”让学生充分发挥爱动的天性,在充分动脑、动手的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分享。

  其次,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占据着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时间分量,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除了知识教育外,我们还应给予学生成长中所需要的其他东西,诸如求知欲、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在《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的设计中,我先以实际生活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必要性,接下来引导学生想、做、推,想:结合前面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想一想用到了什么方法?(转化)做:利用手中的三角形纸板,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推: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怎么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自主探究中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最后,在课堂上实施育人。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课堂的问题,但教育的问题必须回归到课堂上才能解决。课堂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归宿。回到课堂上,就是回到“人”之本身,回到尊重学生的天性和权益上,回到从学情出发的认知规律是,回到兴趣和需要上,回到体验和动手上,回到生活和情感上。

  总之,当大家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时,我认为,教育的希望更在课堂。作为课改新教师,要向新教师和新角色转变,我们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一切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狂欢”,真正享受成长的快乐!

  教师读后感1000字20

  看了衢州女教师后,我深深的被她们的事迹所震撼,所感动。同样,作为教师的我,学习了三位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后,感觉自己做的真是微不足道。在她们身上我看见了仁爱,看见了她们的坚持不懈,看见了她们执着的责任心,看见了她们那一份坚定的信念。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打电话给未到校的学生,这就是每个教师所应尽的职责。一般我们打电话,听见停机的'也就放弃了。最多给充了话费以后,听到隐隐约约、语无伦次的声音,也就挂断了。但是三位老师并没有因为这样的挫折而放弃。调课之后,继续寻找,不求任何回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很清楚,调课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是三位老师,以不放弃不抛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始终坚持着这一份信念。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真情。她们的努力,她们的仁爱更是让我自惭形秽。今后,我也要像她们一样,做一个会坚持,会尽责,会关爱学生的老师。通过学习“最美老师”的事迹,我也要和我的同事团结一心,用爱与责任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出了课堂,我和学生之间便是好朋友。经常促膝长谈,学生会对我非常的信任,谈在学校的学习,学校的生活,有时甚至个人感情的问题。学生会将他所遇到的问题遇到的迷惑说出来给我听。其实,我们经常说某个班的哪个学生真的很调皮很难教,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诸如此类的埋怨一大堆。并非如此,用心做最好,用心用行动去感化他们。我们坚持“引领技术,成就未来”的校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坚持理实一体化。做双师型的优秀教师,也切实的在做。理论讲完,马上实践。实践中有不明白的又讲理论。在理论中学习技术,在技术中掌握理论。让学生可以更快的掌握技术和理论知识。让他们能在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正是本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精神,团结一心,用爱与智慧去教育学生。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肯定。孔子也曾经说过:“仁者,爱人”,要做到“诲人不倦”。关爱学生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只有关爱学生,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只有关爱学生,日常的教育教学才可继续。我将坚持向衢江四小的三位“最美老师”学习,学习她们的责任心、爱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将它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行动中去,让“最美老师”的精神继续传遍全国各地。

  教师读后感1000字21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读后感1000字22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读后感1000字23

  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写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每一部都读过,那贴近生活真实的描述,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读后给人一种震撼和灵魂的触动。其中《活着》是他的代表作。

  小说《活着》用平静而缓和的语气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悲剧色彩的一生。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少爷,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嫖妓、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风光,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让他付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由于半年赊帐的积累,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所有的风光都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荡然无存。他也从此一蹶不振,日子越过越穷苦,厄运的阴影总是追随着他的脚步。父亲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之后,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死了。他为病了的娘到城里买药时被抓壮丁,此后的日子饱尝颠沛流离、飘无定所之苦。快两年时,他终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亲已病故,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原以为一家人终于团聚可以过好日子了,谁料,苦难才刚刚开始――唯一的儿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医生夺去了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还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却死于了生产;妻子家珍死于软骨病,她一生忍受苦难,唯一的心愿就是与福贵从今以后再不分开;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死神连他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都不肯放过,居然因吃豆子而撑死了!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相继死去,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四十年后,他仍然活着!并买了一头老牛,取名“福贵”相依为命。尽管最后只剩福贵他最后一人,但是他依旧坚强的活了下来,依旧乐观,没有怨天尤人,因为他始终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该书的评价是:“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因为它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叙的语言向读者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活着》这部作品,使我明白生活是平淡的,这种平淡不是说生活的无聊、无趣,而是指它不是异想天开的一步登天,这种平淡它需要我们懂得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成败得失,懂得我们追求的理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懂得我们渴望的幸福和羡慕之种种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活着就是不屈,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相信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相反,它是人生最宝贵的营养,因为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成长,才会懂得珍惜,去珍爱生命,去感受生活!

  教师读后感1000字24

  活着,就是一种坚持。

  ——题记

  在期中考试前,我读完了余华先生的作品《活着》。这本书语言平实,真实,但感情也很压抑,让人读完之后内心很不是滋味。

  主人公福贵本是富家子弟,可爱好赌博,最终输光了家中所有的钱。因为这,他的父亲被他气死了。之后,他将他父亲卖房子得来的钱去还欠下的赌债,不幸,在回来的途中被抓去当了兵。等到他回来时他的母亲也已经去世了。福贵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凤霞,一个叫有庆。有庆是他的小儿子,可令人难过的是,有庆学校校长的媳妇因为难产大出血,需要抽血,于是就把有庆的血抽光了,有庆就这样没了。他的闺女凤霞,小的时候因为发了一场高烧,变成了一个哑巴。后来,凤霞嫁给了一个城里人,叫二喜。可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凤霞因为产后败血症,生下苦根之后便去世了。二喜就带着苦根过日子,可之后因为一场工地事故,二喜也死了。苦根就跟着福贵生活。福贵的老婆家珍最后也因为软骨病,走了。就剩下了祖父俩相依为命。但好景不长,一次福贵早早出去干活,因为心疼苦根没吃过豆子,便给苦根煮了一锅豆子,结果苦根吃豆子撑死了。到了最后,福贵偶然间看到了集市上的一头老牛,他觉得那头老牛像极了自己,便用自己仅剩的积蓄买下了那头老牛,并给它也取名叫福贵,他们一起活到了80多岁。

  这本书讲述了福贵悲惨的一生,使人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的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一头老牛和年老的他相依为命。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不仅仅因为它是一本好书,更因为它完美诠释了一种“活着”的人生哲理。是一本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书。非常好地秉承了中国人重“生”的观念,这是具有中国意味的小说,淳朴却极具震撼力。

  教师读后感1000字25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读后感1000字26

  我重读了刘知新主编的《化学教学论》一书,对化学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化学教师读书笔记。现对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书写如下: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

  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其中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人们把学习兴趣看成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如果学生有了兴趣,那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启发积极思维

  让学生被动地记忆、重复、模仿来获得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如经过预习),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联系,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启发思维的关键,也是培养能力的开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开展积极的思维,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

  如在讲解化学计算题时,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启发学生运用概念、原理、公式等去理解计算题的关键所在,以便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加强学科内的综合训练。

  三建构知识结构

  学生有时反映,“化学不好学,学不懂,记不住,不会用”。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化学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变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的理论和化学反应规律的知识,去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弄清重点、难点,进而订出规划,具体落实,使知识连贯成索链,环环相扣,先后有序。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从整体出发来深刻地理解局部,将局部的知识纳入有机联系的知识整体中,有的放矢,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智能。

  四严格进行智能训练

  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关键在于实践。严格训练便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它是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训练必须讲求实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该根据这一目的来确定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如果离开了这一点,任何训练便都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练有实效。练不在“多”而在“精”,要以少胜多。针对问题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

  教师读后感1000字27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读后感1000字28

  新学年九月份,《致教师》是我入手就读的第一本书。该书是由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所著,以回答老师来信的方式展开,也许这就是以《致教师》命名的缘由之一吧。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第一辑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第二辑借我一双好教师的慧眼;第三辑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第四辑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阅读此书,我受益匪浅。

  未读此书时,我只是把教师当作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读完此书后,我把教师等同于教育,看作是一项波澜壮阔的事业。当我只想着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时,教师真的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且是一份不怎么样的谋生方式,活儿干的多,报酬得到的少。伴随着此书阅读的开启,我的目光开始投向学生,投向一个又一个朝气蓬勃,鲜活可爱的生命,我觉得教师是一种改造,抑或是一种创造,改造的是人生轨迹,创造的是生命奇迹。此书阅毕,我的目光中又有了自己。这时,我认为教师是一种相随。是学生成长与老师自我成长的相伴,是唤醒学生价值和体现老师价值的一种随应。于是,我理解的教师不是单向的付出与奉献,而是共生共长的人生体验。未读此书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暮年工匠。以后的路就是重复从前的路,就像磨道上的一头驴,重复往返就是天职,周而复始就是命运。读完此书后,我把以前的自己命名为懒惰和不思进取。由此,我想到了任维东校长在班主任工作室成立第一次会议上所讲的话,和这本书告诫我的思想一样,给我以极大的内心震撼,简直就是一场极大的冲击波,把我从沉睡中激醒。因此,拒绝“青年老成”,拒绝“停止生长”。让我从今天起,重做一回学生,而且是毕业遥遥无期的学生。既注重学习,又注重学习后的反思;既注重阅读,又注重阅读后的感想;既注重学生工作,又注重工作后的方法与经验的积累。总之,既要仰望星空心中有未来,又要脚踏实地手中有现在。

  未读此书时,我理解的教师就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或者是狭隘的“传道、授业、解惑”。读了此书后,方知,教师面对的不只是眼前的学生,还有祖国和社会的未来。所以,只有我的家国情怀才能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于是,我明白了,我心中想要的理想国和理想国公民的样子: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象、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反思……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靠我自己去塑造。而且,更可喜的是,这件事,我竟然原本就可以自己去塑造。

  真诚的祝福未来的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读后感1000字29

  《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从头读到尾,发现了自己以前有很多地方疏忽了,看似无大害,但是日积月累就是大毛病了。

  书中分六大板块,分别是:语言、音乐、美术、舞蹈、游戏、手工。内容很全面,可以说里边不仅有对老师的理论教育,还附有特色教案,而且教案是以详案的方式呈现的,最后还有对前教案的总结分析。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这样的方式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学的更精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在书中学到的有用知识,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理论学习,让专业只是更加深化

  幼儿园教育已经在逐步的被教育专业重视,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由此可见,语言能力的提高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语言是五大领域之一,语言教学就是靠说来学习,可能没深入接触的人会觉得语言领域不就是说说故事,念念儿歌,孩子们会说会念就说明掌握知识了。

  其实语言领域的教学哪有这么简单,不仅让幼儿要学会教材知识,更应该发展孩子们平时语词的丰富,能用丰富的词汇形容事物等。在这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我在书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方法,它归纳了很多要点,让我一目了然,学起来很轻松。并且当我有不明白的地方,我经常会去翻阅书本,其中归纳的概念理论,以及举例的案例,让我理论结合实际,边探讨边理解。

  二、教学教案,让教学过程更加丰富

  我喜欢这本书,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在理论概括后还配套了几个教案,而且教案都是以详案的形式出现的,每个环节都非常清晰,提问与互动安排的都恰到好处。有时我会运用书中教案中的方法套用到现实教案中的撰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可能因为有了其中的几个关键步骤,马上就是使整个教学课堂发生变化。

  有时教学工作中碰到像手工美术之类的教学,就没有像其他领域准备的那么充分,我以后应该要改正这样的教学态度,在这样的技能教学中,孩子们同样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从书中的教案中,我发现,那些老师把一堂美术设计的就像语言一样优美,科学一样规范,孩子们上这样的课就像是在享受一样。

  三、教育总结,让教育方法更加实用

  教案后面附有教案的设计意图以及方式方法的变换原因,我觉得这对我的帮助很大,一是让我学习到了各领域的重点所在,二是让我学习到了不同教学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平时中很实用的东西,任何教学活动都可能碰到,所以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用笔记录做些记号这样便于以后的翻阅。

  一本好书值得一直翻阅,懂得收获也要懂得分析思索,这样自己才会有更快的成长。

  教师读后感1000字30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书体会。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刚踏上教学之路,为了走好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数学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今,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据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

  教师读后感1000字31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给了我无限的感动,让我受益匪浅。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句话。作者龙应台的文笔是那样的细腻,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爱的气息,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慢慢飘进了我的心房。

  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地反思了自我。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大声训斥。记得期中考试前一天,我和白教师一齐从会议室回到北教学楼时,老远就听到哈哈大笑的声音从楼上传出来,我俩边走边猜测着这笑声是从何而来。当时的我虽没说出口,但心里早已断定是我们班。于是,上楼直奔教室。“教师,崔晨曦给他的同桌讲笑话,他还大声地笑。”班长见我来了,立马站起来,气愤地说。听班长诉说的同时,我带着满脸的怒气瞥了崔晨曦一眼,此时的他也许真正意识到自我错了,低着头,看着桌上的卷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如果今日不给他点严厉的教训,我怎能安心?”想到那里,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见他的卷上仅写了几个词,看到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去给你妈妈打电话,让她来盯着你写。”他一听,急了:“教师,别……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竟然这样对我说,我装出一幅很生气的样貌,走出教室,进了办公室,一会儿,他也跟了过来,说:“教师,对不起,我不应当讲笑话。”听他这么一说,我真想原谅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种种违反纪律的事,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时,说:“以前,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跟你讲道理,你也总是不断地向我承认错误,这次我再也不给你机会,打吧!”

  他见我这么坚定,拿起话筒,拨通了电话。不一会儿的工夫,她的妈妈赶了过来,明白他犯了错后,一向数落着:“这么长时间,付教师没给我打过电话,我还以为你表现得很好,没想到你这毛病还没改……”说罢,她看了看他手里的试卷,相当生气,此时的他再次认识到自我真得错了,赶紧写了起来。当我把学生带出学校回到办公室时,他已写完。我们一齐下楼、回家。

  说实话,这样的结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从那天起,他那些过分的行为收敛了许多,也正是从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没被值日班长写在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没有因我的胜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学着安安的妈妈,耐心地与他交流,让他愉快的理解;如果我不冲动不叫家长,换一种方式教育;我就会带给他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上周四的一个课间,我让他下节课课后找我,他没有忘记,规规矩矩地进了办公室。我和他谈了好久,谈到他期中考试考得不错,三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表扬了他有写好作业的习惯;谈到了他的日记比以前大有长进,肯定了他有坚持阅读的习惯。并提醒他,如若能做到严格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教师相信他还会有大的提高。一句表扬,一次肯定,一种相信给了他莫大的自信,谈话结束,他准备回教室上课时,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声:“教师,再见。”此时,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复着那句话:孩子,你慢慢来。教师对你有耐心。

  事后,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来》细细品读。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当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齐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健康地走!

  教师读后感1000字32

  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写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每一部都读过,那贴近生活真实的描述,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读后给人一种震撼和灵魂的触动。其中《活着》是他的代表作。

  小说《活着》用平静而缓和的语气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悲剧色彩的一生。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少爷,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嫖妓、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风光,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让他付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由于半年赊帐的积累,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所有的风光都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荡然无存。他也从此一蹶不振,日子越过越穷苦,厄运的阴影总是追随着他的脚步。父亲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之后,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死了。他为病了的娘到城里买药时被抓壮丁,此后的日子饱尝颠沛流离、飘无定所之苦。快两年时,他终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亲已病故,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原以为一家人终于团聚可以过好日子了,谁料,苦难才刚刚开始――唯一的儿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医生夺去了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还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却死于了生产;妻子家珍死于软骨病,她一生忍受苦难,唯一的心愿就是与福贵从今以后再不分开;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死神连他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都不肯放过,居然因吃豆子而撑死了!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相继死去,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四十年后,他仍然活着!并买了一头老牛,取名“福贵”相依为命。尽管最后只剩福贵他最后一人,但是他依旧坚强的活了下来,依旧乐观,没有怨天尤人,因为他始终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该书的评价是:“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因为它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叙的语言向读者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活着》这部作品,使我明白生活是平淡的,这种平淡不是说生活的无聊、无趣,而是指它不是异想天开的一步登天,这种平淡它需要我们懂得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成败得失,懂得我们追求的理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懂得我们渴望的幸福和羡慕之种种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活着就是不屈,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相信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相反,它是人生最宝贵的营养,因为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成长,才会懂得珍惜,去珍爱生命,去感受生活!

  教师读后感1000字33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齐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能够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教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我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我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我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本事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研究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此刻谈谈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

  以前我总是说自我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齐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可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学校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学校文学。那次我和他一齐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我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齐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教师和坏小子》系列。此刻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学校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

  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应当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欢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我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欢乐成长。

  教师读后感1000字34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提议》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提议,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景,我会如故事中教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教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可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终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教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师读后感1000字35

  时间总是一拖再拖,知道真的是百无聊赖了,才拿起这本已经从图书馆借了2个月的小说《活着》,很多人给我推荐这本书,推荐余华这个人。可是手到书边,却被各种诱惑夺去了我的注意力。今天3个小时的高铁,正好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

  无聊的时间,却充满着跌宕起伏的情节。余华的文笔朴实直接,让人从一个又一个悲剧中来不及愤怒,剩下的就只是悲哀。文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幸的,在那么一个社会的大背景下,百姓能活着,就已经是奢求,但凡一个大病,基本就是一条命,也许一丁点的社会变故,就可以改变一方百姓的命运。在那个淳朴单纯的农村,每个农民的思想都是赤裸裸的,静等着被安排,静等着被剥削屠宰,却没有反抗的余地。40年代的战乱,50年代的饥荒,60年代的文化思潮。活着的人们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我不知道,就好像福贵,他活着是上天的恩赐,还是一次不还好意的安排?死了的人让人难过,更让家人难过。或者或许是种幸福,却更多地沉浸在逝者的悲伤中。文中一句透露出那个年代的福分,什么是福分: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福分。这对于那个时代的家庭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的想法。我不知道他们的精神世界史什么样的,我也无法想象。

  善良朴实的农民,历史上历经的磨难太多了。可是历史的车轮无论怎么碾压,农民的性质还是不会变。在《活着》的各个细节都体现出农民的淳朴善良,却逆来顺受。根生的回归,春生的探望,队长的庇护,其实在没有文化动荡,没有思想动荡,没有社会动荡,我觉得,福贵这个村,或许是一个世外桃源。可是,就是这么不凑巧,各种冲击击垮了那桃园的庇护。让我们的典型代表福贵饱受煎熬。

  好人,却得不到好报,这是我在这本书里面得到的答案。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他们辛苦一辈子,却没有享受过一天福气。就这么简简单单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上天开的玩笑,还是命中注定,生活在这个年代,或许很多东西,都已经注定了吧。其实到后来,我都不知道,我是该活着,还是该死去。死去是为了祭奠,活着是为了让我的故事还能流传。

  在那个时代,真的感觉好无力,好无奈。无奈到只能怨天尤人,无奈道只能用眼泪来书写自己痛苦,却到最后无泪可流,流的,只能是心血了。

  合上这本书,重游了一天40-70年代的大中国,体会了一遍农民阶级的生活。心情怒不起来,剩下的,只有悲伤。

  教师读后感1000字36

  时间总是一拖再拖,知道真的是百无聊赖了,才拿起这本已经从图书馆借了2个月的小说《活着》,很多人给我推荐这本书,推荐余华这个人。可是手到书边,却被各种诱惑夺去了我的注意力。今天3个小时的高铁,正好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

  无聊的时间,却充满着跌宕起伏的情节。余华的文笔朴实直接,让人从一个又一个悲剧中来不及愤怒,剩下的就只是悲哀。文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幸的,在那么一个社会的大背景下,百姓能活着,就已经是奢求,但凡一个大病,基本就是一条命,也许一丁点的社会变故,就可以改变一方百姓的命运。在那个淳朴单纯的农村,每个农民的思想都是赤裸裸的,静等着被安排,静等着被剥削屠宰,却没有反抗的余地。40年代的战乱,50年代的饥荒,60年代的文化思潮。活着的人们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我不知道,就好像福贵,他活着是上天的恩赐,还是一次不还好意的安排?死了的人让人难过,更让家人难过。或者或许是种幸福,却更多地沉浸在逝者的悲伤中。文中一句透露出那个年代的福分,什么是福分: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福分。这对于那个时代的家庭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的想法。我不知道他们的精神世界史什么样的,我也无法想象。

  善良朴实的农民,历史上历经的磨难太多了。可是历史的车轮无论怎么碾压,农民的性质还是不会变。在《活着》的各个细节都体现出农民的淳朴善良,却逆来顺受。根生的回归,春生的探望,队长的庇护,其实在没有文化动荡,没有思想动荡,没有社会动荡,我觉得,福贵这个村,或许是一个世外桃源。可是,就是这么不凑巧,各种冲击击垮了那桃园的庇护。让我们的典型代表福贵饱受煎熬。

  好人,却得不到好报,这是我在这本书里面得到的答案。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他们辛苦一辈子,却没有享受过一天福气。就这么简简单单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上天开的玩笑,还是命中注定,生活在这个年代,或许很多东西,都已经注定了吧。其实到后来,我都不知道,我是该活着,还是该死去。死去是为了祭奠,活着是为了让我的故事还能流传。

  在那个时代,真的感觉好无力,好无奈。无奈到只能怨天尤人,无奈道只能用眼泪来书写自己痛苦,却到最后无泪可流,流的,只能是心血了。

  合上这本书,重游了一天40-70年代的大中国,体会了一遍农民阶级的生活。心情怒不起来,剩下的,只有悲伤。

  教师读后感1000字37

  当我第一次品读《活着》时,对里面的情景,印象极为深刻。

  一个老农只有一头老牛每天陪着他耕种着一块田地,借此度日。但老农脑里充满了回忆、激动和难过。这部小说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所有亲人的死亡。在小说中,福贵的经历同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相融合,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福贵本是一个富裕的土地所有者,耍骰子赌博致使他失去了拥有的一切,也将他的家庭带入了不幸和贫穷。倒霉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在左轮手机的逼迫下福贵当了兵,当他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家时,等待他的却是艰难的现实:从饥荒到繁重的劳动;最疼爱的儿子意外夭折;唯一的女儿分娩时难产而死;妻子也因长期抱病也离他而去;接着女婿出了工伤而死;连最后一个亲人小外孙在吃豆子时也被噎死了。福贵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磨难,饱尝着一次次的打击。但他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即使生活是悲惨的,也应鼓起勇气与力量战胜它。

  《活着》就是一个孤单的老人在那儿活着。他的价值就是他孤单一个,所以他更有理由发出“活着”的声音,他的声音应该比所有人群发出“活着”的声音要强。

  人,活着,定会经历许多磨难,许多艰辛。有谁会帮你渡过难关呢?没有任何人,只有靠自己去奋斗。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牢记的是:不能灰心,不能轻言放弃,应该向上、向前,不断超越自己,带一种人生向上的力量,勇往直前。

  既然活着,那就要好好地活!

  教师读后感1000字38

  在空闲时,我还是喜欢看书。看的书很杂,除了课本书籍之外,名著小说都看,不刻意拘束于单一的形式。而一般只是略读。而当看到《活着》这本书时,最多想到的还是葛优演的电影,关于徐福贵跌宕的人生。

  《活着》讲述的就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作者余华用平实的叙述手法,平静地叙述了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的现实生活。看完后,不觉悲凉,悲哀,悲伤起来。似乎时间所有的苦难都他经历了。不禁自问:活着的意义何在?

  司马迁说有的人活着比泰山重,有的人活着比鹅毛轻;雷锋说,活着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好;保尔柯察金说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活。但对于徐福贵而言活着的理念在于:“人只要活着,穷也不怕。”他觉得人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更应该懂得生活,学会劳作,为一家人而活着。那样即使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却踏实了。妄想可以尝试把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使自己穷苦的家变得重新发达起来。而在他被抓入伍,受恩回家的那一刻,足见他活着的意义只是为了家人,对家庭的牵挂便成了他活着的理由。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选择留下,或死于战场,或者高官厚禄。但像他这种无文化无社会主义理想的旧社会底层人民群众而言是终究不会选择留下的。当解放了以后,他看到占他家地的龙二被枪毙,家珍的话使他明白: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而即便是这么一个看似寻常的幸福,他竟也不能够拥有。先是儿子献血,糊涂送命;女儿难产而亡;妻子病重身亡;女婿被水泥板压成肉酱;外孙被豆子撑死!而他只能感叹:“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想想现实中的我们,还在争么?肯定是的啊!试问谁能真正放下呢?

  书看完了,觉得异常压抑!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可以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镜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努力过。而不会被2012这样的“世界末日”感到惶惶不安,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拥抱未来!才是当代学生的基本生活态度!

【教师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教师《慈善读本》读后感01-19

《怎样做教师》读后感01-19

《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01-19

《教师的幸福密码》读后感01-19

《小学英语教师素养》读后感07-16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01-19

童年的秘密教师读后感范文09-07

《现代小学英语教师素养》读后感05-12

《给英语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7-13

《漫谈骨干教师再跃升》读后感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