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2-23 14:28:25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以.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2

  假日期间我读了《 陶行知先生名篇精逊》一书,感悟很深,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有两点体会: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其含义极其丰富。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我们在教育中不能用统一的方法来进行,而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先生的教导下,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3

  在开学初,在园教科室带领下,全体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使我感触颇深:

  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二、教育艺术的核心是师爱

  特别是我们这些幼儿园的教师,那就要给孩子更多的爱,师爱是一种含有友情、渗透母爱而又高于母爱的情感,只有把孩子当作朋友、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信任他们、理解宽容他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家长的心。现实中我们需要警惕许多教育失败之例也正是在爱的名义下产生的。有许多教师与家长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地在“爱”着孩子,但孩子却要努力拒绝或摆脱这种“爱”,原因就在于教师与家长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这种“关怀强迫症”让爱成了负担。而真爱,对孩子来说,是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爱。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才会觉得生活和工作的美好,才能更好地做好我们的教学工作。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会爱自己的学生,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那就让我们的爱化作一份动力,好好工作!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4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指出:“自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稚园之效力;自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它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在人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陶行知先生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幼儿教师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在生活中向幼儿渗透感恩他人的习惯,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幼儿园小班幼儿大多在三岁左右,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教育他们怎样说“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早晨小朋友吃早餐、中午小朋友吃午饭时,我们都教小朋友说“谢谢老师!”让小朋友在享用别人的劳动时学会感恩他人,到中班、大班时,我们就尝试着让孩子自己轮流分饭、分菜,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幼儿园游戏很多,但在游戏中我们始终渗透文明礼貌的概念,让幼儿从小在心灵里就播种文明礼仪的种子。

  第二,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做人,培养幼儿独立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在《学做一个人》一文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在儿歌、故事中培养幼儿独立精神。刚刚开学,大多幼儿不愿意上学,出现厌学情绪。我们就给他们耐心讲故事、教儿歌、做游戏吸引他们。我们幼儿园从小班到中班、大班,始终把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例如小班学生,在上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教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幼儿园小朋友在歌唱中就会萌发独立意识,中班、大班的小朋友,我们就讲故事,寓教于乐,我们认为只有从小就具有独立精神的人,长大后才会有出息。

  第三,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精神。

  在幼儿教育中避免死记硬背,着重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在幼儿教育中,让幼儿大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创新,表扬有创新精神的小朋友。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文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呢?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要多多鼓励小朋友,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5

  一、具有神圣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一生的写照。陶先生为了“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脱下西装革履,抛弃极其优越的大学教授的职业,穿上布衣草鞋,奔赴乡村,深入基层为中国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从事着他最神圣的教育事业。他的奉献精神为现在我们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代热血青年为实现陶先生的未竟目标而不断奋斗。

  爱就意味着奉献。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从物质财富上看,教师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他们却是富有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的。在知识大爆发的时代里,我们尤其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以一种奉献的精神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

  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真人”是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育人目标,他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真人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体系中,指自立立人、求真实干、忘我为公、一心向农,为民服务,为民谋福利的有用之人。

  陶先生用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虚假伪善的尘垢,陶行知先生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我们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指导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以真教人、以真待人、以真做人。

  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珍贵的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陶行知认为,生活和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社会为学生的更好的成长创造最好的社会氛围。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他还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因此,“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他曾经说过:“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

  陶行知以开拓创新的勇气,细心探索的科学态度,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创造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他提出了“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创造教育研究领域的`瑰宝,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创立了“不要教死书”、“不要死读书”的教育教学方法

  陶行知认为旧社会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是教学领域中存在“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这种主观主义的特征是教学过程被演化成简单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教师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复地一味灌输和强化作业。陶行知指出教学方法必须革新,用新的教学方法取代旧的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陶行知先生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套方法在当时是水平极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近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同样,他的教育教学理论也适用于现代的教育教学。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借鉴其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用于现在教育教学当中。

  陶行知曾经说:“不要教死书”,“不要读死书”,提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他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的责任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学校必须给学生注入生活的动力、活力,使他们能够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他认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在教育教学当中,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和学统一,成为一体。实现教学。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有主动的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他说:“学生的生活,学习,倘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穿于全部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让我们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学习陶先生的伟大精神,总结并借鉴他的教育理论,为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6

  一年来,挤时间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名篇》边学习边实践创新,写下了十几篇读书笔记,受益匪浅。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都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创立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我们的教学必须走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兴趣,让他们感到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 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教学富有情趣,使教学更有深度,更鲜活,更新颖,更生动,因而更具有实效性。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7

  读了《教师要学陶行知》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照亮教师教书育人的一盏明灯,具有较高的前瞻性与指导性。当工作中遇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当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的时候,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总会站在较高的位置上即时的给予我帮助,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实践中获得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

  一、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二、爱满天下

  我想正如 陶行知 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教育,教师把爱洒向学生自然也会收获满天下的爱,爱的付出与收获是双向的。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育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足。对待一个惯偷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耐心的找出原因,坚决问题。当然在处理的技巧上更是让我佩服。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我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的百科全书,教育的实践活动总会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得到验证,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也总会对教育实践给予指导。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我定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磨砺中坚定而从容的一直走下去。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8

  书,像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是我们的长者——不断启迪我们;它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一位知心的朋友,跟我们面对面地交流,教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育人。风华正茂的我们,拥有飞扬的教育激情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抱负。而读书,正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我深深地感受到:书是我永远的老师,让我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自我完善!

  记得有人曾说过:是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利用暑假,我好好研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其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回想十几年前,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一心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认为凭借着学生时自己优秀的表现,成为优秀教师也不会太遥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通过对《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仔细研读,我深深地折服于先生伟大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主要有这么两点感受:

  一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

  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是师生都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成长,教师要虚心向周围的人、乃至学生学习,以此来完善自己。

  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给我的启示还有很多,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尽最大的努力去践行这些先辈的指引,从而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师的责任。

  书籍是教师创新的源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能让教师超凡脱俗,让“经师”成为“人师”,让“庸师”成为“高师”。我常常觉得,我们很可能一辈子平庸,但只要我们能努力追求,就能成长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与书同行,让专业化成长早日驶向理想的彼岸!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9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自己走进了教育这个行业七八年,其实作为一位年轻老师,更多的是要用心去学、去体会、去实践,这样才能得到进步。陶行知理论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生活即教育” “创造的教育”“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独特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向我们提供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什么是 "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

  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可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却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美术教学,不正是这样吗?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知识的价值,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会用学习到的知识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无不体现了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例如在学习《画汽车》一课时,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汽车玩具带到课堂,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车,并一起观察汽车的外形、色彩,探索汽车的功能。有的同学家里有汽车就说的津津有味,不了解地同学也听的很专注,同学们说着,讨论着,最终老师将话题引向高科技的汽车,以“假如以后你自己拥有了汽车,你最希望你的汽车是什么造型?什么颜色?具有什么样特殊的功能?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教学不再是枯燥的形色,而就在熟悉的生活中,产生了要探究学习的情感与认知需要。

  让生活走进美术,让美术贴近生活。课堂教学只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让学生感到确实是“学有价值的知识”。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0

  最近,我阅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著作《陶行知教育名篇》,这位我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家书中深邃的教育理念,对于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教育着眼点的长远。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书中给我们提出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教者为范,学者为师。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有同情心,宽容心,要公平、公正,一完水端平;要有渊博的学识,智慧的头脑;要有宽阔的胸襟,除此之外,更要有一颗爱心,要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前提。教师交给学生一颗赤诚的爱心,学生一旦感受、理解这种伟大的爱,就会转化为与教师的教育相适应的自觉行为,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关爱学生,就必须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无私而坦诚。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打成一片,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爱好、兴趣等。可以给他们解疑答难,与他们谈理想、谈人生、谈国事、谈家事,无拘无束,既交流了思想,也沟通了感情,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是建立融洽、良好师声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比如,有的学生生病了,仍坚持到教室上课,甚至将吊瓶带到教室里去挂,此时,作为教师,应当首先表扬该学生的这种学习精神,但对学生的这种方式,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种方式给以提出善意的规劝:“你先回去休息,好好治病,拉下的课程我放学后去给你补,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有的住校生因一些情况,所带钱粮不够,未到周末就要请假回家,我往往先劝住他们,不要请假,否则既浪费时间,且回家的路上又不安全,所缺钱粮先到我这里拿,以后回家再带来。平时学生之间产生小摩擦,我也是就事论事,不分男女、不分好生与差生,总是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地对待班级发生的每一件事,尊重学生,自始至终心中有学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样,你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受到他们的爱戴。

  关心和爱护学生,要有的放矢,既不放纵学生,也不放弃差生,心中始终要有这样一个观点: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他们每一个人将来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曾经带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认真,学习成绩突出,学习方法上有一套成功的经验,但不爱劳动,对集体漠不关心,性格较孤僻。我就经常找他谈心,开导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团队精神,与周围人能融为一体,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懂得“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枯,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经过不断谈心,这名学生后来变成爱劳动、爱集体、守纪律的优秀学生。

  我认为,爱学生必须从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观点出发,替他们长远考虑,如果只顾眼前,以为听话爱学习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可以不做政治思想工作,那就体现不出师爱的深远意义。

  爱学生,最难的是爱后进生。要想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必须克服教师对后进生感情上的障碍,不厌恶、不嫌弃、不疏远他们。相反,要满腔热忱的帮助他们,要象园林工人对弱苗一样,给予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扶植,促其健康成长。

  在后进生转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因此,作为教师,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束之以规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有坚定的信心,俗语说的好“母不嫌子丑”。再难管的学生也要尽心尽力,毫不懈怠,将师爱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不怕它不会发芽、开花、结果。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1

  还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利用课后时间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后,发现真的是受益非浅。

  在书中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能改良个人之天性。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性情有善恶之分,但是后期的教育却能使恶者变善,使善者益善。过去我只知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通过阅读了他的文集后,我更感受到他的伟大,他对教育问题的卓识远见着实让人佩服,其中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值得我们思考。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无时不在变化,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与生活原是一家,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这是办不好事情的。而生活是“生生不已”的,教育因此也必须随生活而变化,教育决不是一成不变的。

  首先我们要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家庭的生活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内容对学生有直接、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转换角色,延伸学校教育的外延,善于挖掘和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教师倾向于把自己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单元,并把它与外界隔绝开来,管理班级自已一人包干,管理范围只局限于学生在班在校的时候。结果往往导致“狭隘的集体本位主义”。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现代学校教育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开放的学校,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离不开社会教育的广泛支持。我们对学生的了解不应只停留在“学校的人”,更应扩展到“家庭的人”、“社会的人”。有些学生在学校和家庭往往表现为双重性格。这种双重人格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他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理,养成虚伪的性格。老师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所以教师要主动了解研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相互沟通交流,多做些社会调查,把学校教育延伸和结合到各个生活领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做人,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构筑起一道全面的、完整的、坚强的“人格长城”。

  其次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主张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受恋爱教育。”因此,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特别是职业学校,在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需求以及专业特点,积极整合各课程,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到用人单位去锻炼。

  最后我认为更好的教育是教育要回归生活,不能死读书,读死书。我们要积极运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要活读书,把教育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让生活教育成为家校共育的核心,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下,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相互理解和信任。家校双方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重视生活教育,才能相得益彰。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陶行知的名言02-10

关于陶行知的名言精选12-15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反思10-08

陶行知爷爷的声音作文2篇01-25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02-26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800字02-09

陶爷爷 我敬佩您_《走近陶行知》读后感700字02-09

初中初二作文800字:陶行知爷爷的声音01-25

陶行知名言01-20

行知小学怎么样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