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

  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冬季运动会的一种,参加运动员为残障人士。截至2018年,冬季残奥会已举办过第12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有许多受伤的士兵和普通人试图重新参加滑雪活动,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2015年07月31日17时57分,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吉隆坡举行,投票选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经过85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投票,北京击败对手阿拉木图,赢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张家口市市长侯亮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签订了《主办城市合同》。北京将成为全球首个举办过夏季残奥会和冬季残奥会的城市。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精选20篇)

  如火如荼的冬残奥会,你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精选2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1

  一场残奥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从他们的身上可以学到该怎样做人,怎样的人生才算精彩。约旦轮椅乒乓球运动员马哈·巴尔格提为参加北京残奥会做好了充分准备。她热爱运动,不断地努力,曾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为约旦夺得历史上第一枚金牌。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投身体育让我重获亲生,让我感觉不再是别人的负担。”是啊,这样的人生多好啊!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她没有被自己的缺陷所难倒,还是一样对自己的事业永不言弃。

  美籍巴西人德梅罗已是第四次参加残奥会。一次事故,导致她右半身瘫痪,后来她相继参加马拉松和击剑运动。北京残奥会她代表美国参加击剑比赛。临行前,她对记者说:“我的生命就是一个连续的康复过程,这种康复包括外在的肢体和内在的灵魂。”美国人保罗·莫兰因交通事故失去了右腿。他从1992年开始投身轮椅排球运动,曾代表美国参加过三届残奥会。北京残奥会,他将首次参加男子轮椅网球双打比赛。他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采访时说:“我可能不是强有力的奖牌争夺者,但我会尽全力打好比赛。”双腿残疾的巴尔格提通过乒乓球找回了自信,半身瘫痪的德梅罗通过马拉松和击剑修复肢体和心灵,失去右腿的莫兰则通过排球和网球体会到了“重在参与”的乐趣。

  对他们来说,体育不仅仅是一种锻炼或者娱乐,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一种生活哲学,即创造一种使人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这样的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是剂多好的良药呀!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坚持这样的精神,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我们要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说:“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重要的不是成就,不是获得胜利,而是奋斗拼搏。”巴尔格提和他们残疾朋友们,用行动具体而生动地演绎了奥林匹克的精髓。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要求运动员超越生理的缺陷,通过意志、技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当肢残跳高选手们助跑、起跳、腾越、落地,一连串熟练的技术动作,在空中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

  不禁让人惊叹于他们的能力和毅力。在这种精彩的后面,是残奥运动员所付出的倍于常人的艰辛与汗水。走进他们坚强不屈的世界,人们会感受到一种远高于一般运动员的内在精彩,残奥之美尽在于此,生命之美尽在于此。当人们看到那些身体或智力存在缺陷的运动员,带着无比的自信和热情,克服生活缺陷,挑战身体极限,像正常人一样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纵横驰骋的时候,人们会由衷地给他们以最崇高的敬礼,表达最真诚的祝福。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2

  残奥赛场上夺奖的喜讯频频传出,雄浑壮美的中国国歌在日本国土上频频响起,骄傲欣喜之余,那一幕幕竞赛场面又让人心疼不已。每块奖牌的背后,都蕴涵着一首自强壮美的诗篇。或许身体残缺无法改变,但他们用自强不息的精神主宰了自己不完美的人生。

  那失去三肢,仅靠一条瘦弱的腿游完全程的游泳选手;那双目失明却苦练球技听声辨位的最佳前锋;那先天性残疾却敢于挑战勇于追逐的长跑者……一次又一次对命运发起的挑战,赢来的,不仅仅只是观众们的欢呼,更是铸就了一篇中华民族勇于斗争、不甘落后的壮丽史诗。身体的缺陷让他们在追梦的道路上艰难重重,但是他们不甘命运、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悦纳缺陷、正视困难并迎难而上的勇气令吾辈动容!

  越能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命运对你支配的力量就越弱。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一位改变女孩命运的校长以及一千八百名从这里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的女孩,华坪女高创下了一段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传奇。“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瞰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段誓词是对华坪女高精神的最佳诠释,更是激励女高学生从落寞中奋起,自贫困里觉醒。虽人各有命,但自强不息的信念越坚定,逆天改命的胜算就越大。

  越能向着目标奋发努力,挫折对他的阻碍就越小。回首沧桑岁月,凡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重彩一笔的英雄,有哪一位没有经历过挫折?有哪一位不是从困境中涅槃,于激流中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虽历经磨难,但仍坚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秉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孤自航行,与鲨鱼缠斗的桑迪亚哥毫不畏惧、奋起反击。心存高山,必能“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胸怀山河,定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我辈青年当奋起行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中立大志,行实事。我们可以输在起点,但一定要赢在终点。为理想而努力的我们,定不会任命运的风肆意拨动,而要如他们以残缺之翼,乘风破浪,展翅九霄,成就不凡。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3

  比气势,比规模,北京残奥会比不上奥运会;比明星云集,残奥会比不上奥运会,但是北京残奥会,让我们一遍遍重温着精神的强健、生命的坚韧、人性的伟大,我们的心灵一次次被触动,或心潮澎湃,或感慨万千……

  想起那一瞬间,全世界屏住呼息,侯斌依靠一根绳子,咬紧牙关,满头大汗,把自己与身下的轮椅拉升39米,以这种朴拙而苍劲的方式,点燃了北京残奥会主火炬。这曾让多少人热泪盈眶,让多少人为之震撼。侯斌代表了所有跌入厄运之中然而并不屈服的残疾人,心存光明,自强不息,从命运的黑暗中挣扎出来,最终,实现了完美的自我超越。

  超越,在北京残奥会赛场上无处不在--失去了手,他们照样打球;失去了腿,他们照样奔跑;失去了光明,他们照样驰骋赛场。

  看看:拼命憋气冲刺,最终为中国赢得本届残奥会首枚金牌半身偏瘫的小伙子杜剑平;想想:为了梦想,付出无数汗水却未能在主场卫冕,仍坚信梦想永恒51岁的中国残奥“乒坛女皇”张小玲。瞧瞧:失去“双翼”只能依靠腰部和腿在水中拼命前游,只能依靠头颅用力撞向池壁,虽没有赢得金牌,仍挂着笑容的中国游泳选手何军权。每一位残奥选手,每一位残奥冠军都在用他们的行动,用他们高昂的斗志和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展现人类最亮丽的.风景,最执着的毅力。“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他们向世人证明:人可以有残缺的身体,但不会有残缺的生命;人可以有梦碎的瞬间,但不会停下追梦的脚步。

  我觉得,残奥会不仅仅是一场运动会,更是一次生命强者的聚会,一次感人的精神盛宴。北京残奥会,让汶川灾区的人民更懂得:只要挺起脊梁,一切都有可能;北京残奥会,让全国人民更深刻地理解奥林匹克的精神;北京残奥会,让世界人民再次发出赞叹:太精彩了;北京残奥会,又让世界人民积蓄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说,北京残奥会同样精彩,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4

  这几天,有时间就看残奥会比赛。我是第一次完整的看这样的比赛,以前只是看看新闻报道。当我看到运动员坐轮椅上打篮球、打乒乓球,看到他们一只独臂在水中奋力向前,看到他们带着假肢奔跑在赛道上,运动员的每一次出发、每一次入水、每一次挥拍、每一次投篮、每一次救球,甚至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汗水,都深深触动了我,心中不时涌起一阵阵热浪,心疼他们的同时更多的敬佩。此时,更真切地懂得了什么是生命的力量,什么是顽强的拼搏,什么叫不向命运低头。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是激动喜悦和欢乐,那么,残疾人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感动,是震撼。他们中除了少数人是先天残疾外,大多数人本应该和正常人一样有健全的躯体,健康的器官,但由于遭遇了种种不幸,他们的命运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缺少了肢体,或失聪失明,但他们在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就此倒下!赛场上,那种奋力拼搏的精神,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毅力,在向命运抗争,在向厄运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每一个残疾人选手,为了体育,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健全人的社会中来,付出了比健全人更多的汗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超越了自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残疾运动员,都是一个奇迹。他们都是战胜自我的勇士,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搏斗的身影都值得人们敬佩,他们创造的每一项运动成绩都值得人们喝彩,观看比赛,我们不再去计较运动员是获得金牌,还是没有拿到奖牌,不再关注他是来自哪个国家,来自哪个民族,我们所感受的就是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乐观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受的就是生命的尊严,感受的就是顽强的震撼。

  让我们共同为走进奥运会的残疾人和没有走进奥运会、我们身边的残疾人的坚强、勇敢喝彩吧!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激励着、鼓舞着、鞭策着我们这些健全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进取,不去努力。同时,我也在心里默默祝福所有的残疾人,幸福安康。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5

  体育馆外并没有喧哗,除了那“咚咚”在地上的脚步声,一片寂静,可到了入口,我才感受到馆内就像一个压缩机,把所有音量存储着,再一下放大……纵目望去,四周环视,汹涌的人群就像一大波又一大波的海浪,运动员则是浪头,让人们忽坐忽站。

  这丝毫不逊色于正规的国际奥运会,一样有漫天飞舞、层叠的彩旗,有激动人心的呐喊,更主要的有超出常人的残疾人一颗颗身残志坚、不卑不亢的心。

  在所有人都为跑步、轮椅竞速等令人兴奋的项目呐喊时,我发现在女子掷铁饼赛场中她的身影是那么美。她是一个盲人,戴着黑黑的眼罩,从年纪上看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身材有些略微偏胖,手臂粗壮而结实,鼻子高高的,嘴巴挺长、大,那席黑色的长发像随意垂下的绿叶,自然的美。她拼搏时的力量却让我大吃一惊。

  她的双手在白色防滑粉中摩擦。她眉头紧皱着,右手不断朝着指定方向摆臂,让肌肉发挥最大力量,可却迟迟没有甩出……我想到了她眼前的那一片无尽的漆黑。她以前或许也看见过美吧,知道一切都那么宝贵……这时,她的右手已划出了最大幅度,身体向前45°倾斜,猛地一用力,铁饼飞了出去,像长有翅膀一样越飞越远,在大半个场地外坠地,我拼命地为她鼓掌,好像赢得了世界,即使她看不见自己的成绩,但两颗心灵早已触碰!

  我懂了,这一切我们都应去尊敬,尊敬冬天墙角一株独自开放的梅花,尊敬一小片翠绿枝叶,尊敬这个世界,去感受虽然残疾但坚强、乐观的心!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6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从出生起就没有健康的体魄,或者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故,使他们变得与其他的人不同。这些人之中,又有一部分人,他们不甘于命运的平庸,不放弃人生的希望,努力训练,挑战极限,在残奥会上为我们的国家取得一项项荣誉,向世界上所有的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自己对命运的挑战,也同时是对自我的挑战。

  贾红光是一名残疾的游泳运动员,他今年33岁。1994年的秋天,6岁的贾红光出现了一次事故,他意外触摸到变压器。因为这次事故,他的左臂被截去,右臂也仅剩下三分之二。2008年底,他在聊城市残联的帮助下,跟随无臂的教练张保峰学习游泳。13年来他一直是教练心中的骄傲。教练张保峰说:“他的仰泳是强项,在其他项目稍微落后的情况下他靠仰泳追了上来,发挥出了他的水平!”2012年伦敦残奥会100米仰泳比赛上,贾红光以1分14秒64的好成绩斩获一枚银牌。2016年的里约残奥会,他负伤参赛,为中国获得了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在今年8月26日的冬季残奥会上,他完成了200米个人混合泳和男女200米自由泳接力的比赛,并获得了一金一铜的好成绩,同时也成为了本届奥运会第一位摘金的山东籍选手。当他站在领奖台的时候,没有让别人帮他戴上金牌,而是自己用自己仅剩三分之二的右臂试了很多次才把奖牌戴在自己脖子上,尽管一开始有很多次都没挂住,但是他没有放弃,坚持着想为自己戴上金牌。他这种坚持的心让我觉得非常感动。有人觉得他倔强,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他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在他出事后的这些年里,很难想象他是怎么挺过来的。可能有过难受,有过绝望,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就此放弃生命,而是努力训练,为国家争得荣誉,让我们国家的国旗在东京上方升起。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坚定信念并努力坚持下去,最后就会有所成就。

  他是一个不怕输的人,是一个不对命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是一个勇敢面对困难的人,是一个努力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拥有健康的体魄,完好的四肢,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超越自己,不敢战胜困难呢?

  我们要以贾红光等伟大的人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和他们一样做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7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8

  北京奥运会落幕两周之后,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又再度沸腾——北京残奥会盛装开幕。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是对生命自强不息的盛赞。满腔的热情迎接奥运会及残奥会的胜利召开,真正体现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

  残奥运动员都是身残志坚,但最终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残奥期间,每一场比赛都动人心弦,每一场比赛都令人感动,比赛中,失去双臂的中国选手何军权,靠着两条腿,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得到了冠军。还有南非选手杜托伊特,她曾经是个四肢健全的游泳健将,但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左小腿。北京奥运会中,她在女子马拉松游泳游出16名。但无论她去的怎么样的成绩,她能站在两个奥运的舞台上,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一个传奇。

  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不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该感到无比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感受到世界的奥妙和神奇。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如何面对生命征途中的困难与挫折,并思考作为健全人该如何珍惜和感受生命。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让我们向这些残缺的天使们致敬,向伟大的运动精神致敬!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9

  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将承办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的比赛,针对两项赛事中的视障组运动员,场馆准备了盲文阅读材料和可触摸式盲文地图,为视障人士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残奥整合经理刘里里说:“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中的视力障碍人士使用需求,我们准备的材料包含中英文和盲文的对照版,呈现形式包括海报版和手册版。”

  完善的设施和贴心的服务让运动员赞不绝口。“延庆的高山滑雪中心条件非常棒,冬奥村的设施也很好。我已经期待着在这里比赛了!”来自挪威的残疾人高山滑雪运动员彼得森在“雪飞燕”训练后对记者说,“我有信心在北京滑得更快!”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高山滑雪队领队王响平说:“队员们非常珍惜这次在家门口参赛的机会,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要从第一场比赛就开始拼。近年来中国残疾人高山滑雪队伍迎来跨越式发展,从平昌冬残奥会只有一人参赛到这次创历史的22人,我们将努力追求更大突破,充分展现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与赛场风采。”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10

  在天坛公园圜丘进行城市火种火炬传递的第一棒是来自厦门的侯斌,他曾蝉联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也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手。

  昨日,记者电话连线侯斌,他告诉记者,自从2008年传递火炬起,他的心就一直在传递着圣火。为了昨天这神圣的一刻,他在酒店做足了准备工作,小到帽子手套如何戴等细节,大到活动现场的地图下载,并在地图上将路线考察了一遍。

  不过,到了火炬传递现场,还是有“意外”情况。侯斌说,现场的地面非常光滑,运动鞋踩在上面都打滑,原计划慢跑一圈的他最后选择了缓缓步行,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结束后他深情地亲吻了手上的火炬,“这件事真的特别有意义,拿着这个沉甸甸的火炬,我觉得它燃烧的是胜利的火焰。”侯斌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他也希望大家能关注和热爱冬残奥会,让更多人借此了解残疾人运动员。

  侯斌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不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但已定居厦门多年,对厦门的感情非常深厚,在为2022北京冬残奥会拍摄《冬奥值日生》宣传视频时,他特地建议将拍摄点改为厦门,与奋斗在体育路上的厦门小运动员们一同出镜。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11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共有14名手语老师,这些老师被分配到了各个不同的环节中。其中一位就是来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14级毕业生荆小笛,她将带领残疾人表演者同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共同排练好开幕式的表演工作。

  “孩子是靠我们的手语去理解这个作品,给他们讲解这个作品的时候,我每次都会很耐心地给他们讲这个作品的理念。在课下的时候大家都会一遍一遍重复,其实孩子们也会有疲惫,我们会一直给他们鼓劲儿加油。”荆小笛说。

  对于听障演员来说,一支舞蹈的编排最难的不是动作而是节奏,演员们编排一支舞蹈,要做到同一颗心脏,同一个呼吸,同频共振,与音乐无缝对接。“这个工作最需要就是爱心和耐心,我就是他们的‘耳朵’,他们的‘嘴巴’。舞蹈需要借助手语老师来为演员传递信息,用手语告诉演员舞蹈的一招一式,我的手就成为听障演员的‘耳朵’,我的手语传达出音乐节奏,听障演员便在‘节奏’中,展现出最优美的舞姿!”荆小笛这样描述这项工作。

  经过近两个月的磨合,她已经跟导演组和演员们形成了良好的默契。为了让开幕式演出达到最好的效果,荆小笛在用自己的努力架起残健融合的桥梁。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12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于3月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鲜明的主题也将向全世界传递出一份温暖与感动。在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看来,可以用六个字来概况开幕式的主题——温暖、感人、精美。

  在介绍开幕式的整体思路时,沈晨介绍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讲述的是残疾人的自强不息,是他们努力向上的那份奋斗的人格。如果讲有一个理念跟北京冬奥会吻合的'话,就是那朵雪花的故事。大家可能会看到更加美丽、更加璀璨、更加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方式,在表现我们这朵雪花。而且这朵雪花是寓意着每一个残疾人心目当中最纯洁、最唯美的那份生命绽放。”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延续“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让残疾人和健全人携手参与,把文艺演出融入仪式流程中,沈晨说:“开幕式也有很多亮点,倒计时环节应该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四场仪式中最为独特的;会徽的展示环节也是每一届导演组都要拼智力、拼想法的,这次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们将用一个非常不同一般的,而且非常感人的方式展现出来;第三个就是我们这次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创意叫《冬残奥圆舞曲》,这个音乐已经在一年多之前创作完成了,但演绎它是非常非常难的。”

  总体来看,本届冬残奥会的开幕式将呈现“温暖、感人、精美”,沈晨表示:“无论是从音乐还是从视觉,整场开幕式你都会洋溢在一种温暖的情感当中,表演和仪式都会包裹在这个氛围里面。第二是感人,大家会看到非常多的、每一个残疾人的细节,每一个残疾人自己的故事。至于精美,其实是我们必须要达到的。”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13

  与冬奥会的火种取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不同,冬残奥火种来自多个地点。根据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和残奥火种的基本理念,任何个人、组织或城市都可以为残奥做出贡献。因此残奥火种通常采集自城市之间、社区之间,由多个火种交汇在一起成为残奥会的官方火种。本届北京冬残奥会设计了9路火种,其中1路采集自残奥运动的精神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其他8路为在北京市盲人学校采集的“光明之火”、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采集的“互助之火”、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采集的“希望之火”、在大运河漕运码头采集的“源流之火”、在八达岭古长城采集的“和平之火”、在张家口“创坝”园区采集的“‘氢’洁之火”、在黄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在天坛公园采集的“夏奥之火”。这些火种采集地涵盖了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助残地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标和现代科技园区,以及2008年北京夏残奥会的火种采集地等。每一路火种采集后,都在采集地进行不超过20棒的城市火种火炬接力。

  3月2日下午,天坛公园将举行火种汇集仪式,9路火种共同汇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火种汇集仪式后,火炬接力将继续在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天坛公园进行。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14

  “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贯彻两个奥运“同样举办、同样精彩”的精神。事实上,中国实现这一承诺不仅有着深刻的人文观照为内核,更有着现实的背景作推动力。

  四个月前,中国经历了四川大地震的洗礼。整个抗灾救援过程中高扬“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旗帜,值得全体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永远铭记,必然进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书写。同年,在中国举办人道主义盛会——残奥会,这场在全体中国人对人道精神有着深刻体会背景下举办的盛会,不啻一次人性升华的仪式。

  对于大地震后的中国,残奥会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如何鼓舞、帮助“汶川一代”心灵、肢体受创的国民自强不息、融入新生活,是中国政府和全社会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残奥会的举办无疑将从物质到精神上为中国留下一笔丰厚的财产。

  除了为主办城市留下大批的无障碍设施,一种更加先进的、国际化的残疾人观,在中国社会掀起文明风暴,这将可能提升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大有裨益。

  残奥会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更是毫不逊于奥运。她倡导回归人类的发展、人性的光辉,以及人道主义的伟大。平等、尊重、博爱的精神之光,通过残奥会大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残奥会已经给出了现代文明的.更新更高的标准,即看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是否现代化,要看是否能让残疾人自由的旅行其间。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15

  四年一度的残奥会马上要举行了,大家都知道举行残奥会的目的是让残疾的朋友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残奥会更加体现他们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奋力拼搏的顽强精神.他们对生活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从电视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一定在心底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会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认输!虽然他们残疾了,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动作看上去的都很娴熟,可是这一小小简单的动作,却是他们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我非常佩服这些坚持不懈残疾人。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做得到。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16

  今天中午,我聚精会神地观看了男子50米蝶泳S7级决赛,经过几场比赛,中国运动员田荣打破残奥会记录,获得蝶泳这个项目的金牌。从田荣的身上我学习到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田荣,6岁被高压线给“电”了一下,让他失去了右小腿和左臂。他和奶奶相依为命,靠捡垃圾过日子。

  在家前的小溪,孩子们都在那里玩耍,有一次田荣实在忍不住,一头扎了进去,呛了几口水后,他觉得自己在水里更好,不怕别人撞,他也学会了游泳,有一次他在水里抓鸭子玩,被当地体委工作人员发现了他的游泳天赋,从此他成为游泳队队员。他从早到晚,冒严寒,战酷暑,克服种种困难认真训练。这次比赛取得了30秒37的好成绩。田荣说的最好的一句话是:如果我不当运动员的话,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拼命的训练,用成绩来报答奶奶和教练对我的支持。

  田荣,你给予我极大的鼓舞。田荣一个残疾人都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我们这些健康人更应该这样。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17

  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装开幕,泉籍著名艺术家蔡国强担任此次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视觉艺术总设计和焰火总设计,开幕式上独特的焰火表演给世界各地的嘉宾和奥运健儿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朵雪花、笑脸、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此次开幕式焰火表演纯洁、温暖、多彩。“此次焰火表演充分体现了对残疾人的爱与尊重,不仅燃放出世界语言笑脸,还充分运用了紫色烟花,通过漫天的焰火表演体现对占全球人口15%的残疾人群体的尊重。”蔡国强说,紫色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去年新发布的标识颜色,代表残疾人群体不再被边缘化,他们并不“特别”,也能从事多彩职业,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脚印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迎客松”和“天下一家”,此次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焰火表演同样精彩。蔡国强表示,根据国内外形势,加上疫情原因,此次焰火表演整体创意选择了这样一个更简约、更简单的主题,延续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18

  在6日举行的北京冬残奥会“无障碍环境建设”主题发布会上,国际残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和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场馆和设施的无障碍建设,以及从场馆到城市的连续无障碍环境。

  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莱亚娜·罗德里格斯举例说,在往届冬残奥会中,残奥高山滑雪赛场的无障碍往往最具挑战性。而她认为,北京冬残奥会的高山滑雪赛场是非常令人赞叹的。“比如媒体流线,即便使用轮椅,记者们在混合采访区也会感觉非常安全,这里的混采区是我见过的最无障碍的。”

  罗德里格斯还说,举办冬残奥会,除了硬件的`无障碍,另一个重要遗产就是文化和观念的无障碍。“让残疾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在这方面)北京无疑给下一届冬残奥会的东道主设立了标杆。”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介绍说,他们根据残奥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实际需求,来确保设施和通行的无障碍。比如雪上场馆设置了无障碍打蜡房和缆车系统,运动员所到之处均消除细微高差,增设防滑安全措施。场馆内设置醒目简洁易懂的无障碍引导标识,以及标准的轮椅假肢维修间。

  北京市残联副主席郭旭升说,他们有一支由老年人、残疾人和专家组成的2000人的无障碍体验队伍,前往冬奥场馆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体验,其中冬奥场馆的体验超过1万人次。他表示,北京市借冬奥筹办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无障碍发展。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表示,观看冬残奥会,她“深深感动、特别震撼”。“这些难以想象的体育成就,通过残疾人运动员们的努力和意志变成现实,他们不仅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都是巨大的鼓舞。我们新闻发言人和各位媒体朋友一起喊你看比赛!疫情影响不一定都在现场,但是在电视屏幕前、在多屏全媒体上,让我们都来看比赛——感受冬残奥、一起被激励!”她说。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19

  “冰墩墩”掀起的热潮还在持续,“雪容融”紧接着登场——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延续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带给世界的温暖和感动,并让这场盛会的意义远超体育范畴。放下国别与种族的隔阂,突破战火与纷争的阴影,“一起向未来”的呼声将全球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呼唤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世界。

  3月4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有“龙抬头”的说法。一个月前,北京冬奥会在“立春”中给了人们初春萌芽的蓬勃希望和生命之力,“龙抬头”则寓意着万物齐发的盎然生机和五彩斑斓。在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挑战人类极限的同时也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场超级视觉盛宴;已经拉开序幕的冬残奥会则为残疾人运动员向世界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提供了舞台,而他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带给全球观众的激励和感动也必将余韵悠长。

  从1976年第一届冬残奥会在瑞典举办以来,冬残奥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残疾人运动员展示竞技水平和演绎生命价值的舞台,也为世界搭建起友谊的桥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一些地区还存在不确定性,而北京冬残奥会依然如期举行,这是中国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事实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是值得信任的。中国已经向世界呈现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各国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地在这里交流和竞技,我们也有信心有能力举办同样精彩的冬残奥会,确保残疾人运动员在美好的无障碍体验中,尽情展现生命之美。人们将会看到,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将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熠熠生辉,团结与和平的信念也将再次被高高举起。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说:“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15%,其中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北京冬残奥会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世界集中看到他们的存在、努力和不易,同时也给世界一个机会,为残疾人运动员的自强不息鼓掌,并推动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推动人类的和平、包容和融合,是本次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名字的重要内涵,也是它传递给世界的温暖信息。

  就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披露,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1年的23.9%。北京冬残奥会上,佩戴防伪追溯码的导盲犬和其他多项高技术助力残疾人的设施和服务,也都纷纷亮相。北京准备此次冬残奥会的细心周到完全不亚于此前的冬奥会,对履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一丝不苟,这是中国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一种自然的国际延伸。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位盲人运动员,这在残奥会和冬残奥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这位盲人运动员摸索着几次尝试将火炬插入雪花台时,全场观众为他加油打气;当火炬留在大雪花中心,整个体育场掌声雷动。这一幕令人动容。有网友评论说:“他虽然看不到光,却为我们点亮了夜空。”历史已经镌刻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带给人们的惊喜和希望,它也将镌刻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温暖和感动。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我们期待,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用他们的友爱、勇气和坚强,为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和平、温暖、积极的能量。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20

  中国又惊艳了世界。

  2022年的冬残奥会开幕式在万众瞩目下终于呈现了。这次的开幕式与2008年相比截然不同,这一次没有了锣鼓喧天的红色,取而代之的是冰清玉洁的白色;没有整齐划一的千人团体操,只有天真烂漫的几百少年。经过时间沉淀的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历史韵味,内涵更加丰富。

  当传统立意与冬奥会相碰,中国人便使这场盛会更加浪漫。因此,这次的倒计时别出心裁地以二十四节气开始,当每一帧唯美的画面从我眼前闪过,我更加坚定了中华的文化自信。当画面定格在立春时,我知道新的希望永远存在,它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

  各国代表团按笔画顺序依次入场。引导员手举雪花形状的引导牌带领世界各国依次入场,蓝白相间的`礼服,古典云纹的配饰,清新而又不失优雅,使人眼前一亮。最后雪花形状的引导牌被聚拢成一个更大的雪花,以橄榄枝围拱,这让“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口号深入人心。

  最使我自豪的是奥运火炬的点燃方式,当两名火炬手将火炬放入矩形雪花中间时,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熊熊圣火,仍是只有那束来自希腊的小小火焰在燃烧,这是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的真正体现。这次的点燃方式简约却不简单,它燃烧着全世界的激情、热爱和浪漫。

  同呼吸共命运,北京冬残奥会充分体现了这一里面。在奥利匹克精神的照耀下,人类定能携手前进,走向未来。

【关于北京2022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相关文章:

央视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03-08

2022关于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通用13篇)02-28

2022北京冬残奥会大学生观后感(通用10篇)03-07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通用6篇)03-14

北京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通用14篇)03-08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通用11篇)03-08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通用19篇)03-08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精选19篇)03-08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通用17篇)03-08

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精选16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