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人教版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人教版

  教案是指每节课教师所写的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通过备课,做到心中有数,分散解决教学难点,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圆满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人教版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不同参考系中的运动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1.质点、概念的建立。

  2.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形式逻辑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说过: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

  出示动画:地球自转和公转

  著名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曾说过:“为了理解现象,首要条件就是引入适当的概念。只有借助于正确的概念,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观察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引入质点参考系这两个重要概念来准确描述复杂的大自然的运动。

  二、讲授新课。

  出示图片: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

  教师提问:你能说出雄鹰各部分的运动吗?

  出示参考答案: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时,身体在向前运动,它的翅膀在向前运动的同时还在上下运动。

  出示图片:地球自转和公转

  教师提问:你能描述地球的运动情况吗?

  出示参考答案:在地球绕太阳转动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又在自转,并且地球上每个点运动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

  教师总结:可见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思考讨论:很难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运动的困难和麻烦出在哪里?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出示参考答案:

  这是因为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说来并不一样。

  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质点,只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来描述物体运动。

  出示课件关于质点的有关概念

  1.质点

  (1)定义: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点叫作质点(mass point),简易理解为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作质点。

  (2)质点不同于几何“点”: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特点是只有质量,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点”有本质的区别。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①质点是典型的物理模型之一,质点忽略次要因素:形状和大小、突出主要因素:质量。

  ②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这一理想化模型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观察思考:观察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出示图片:飞机、地球自转和公转、体操运动员、火车

  研究飞机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度;

  研究地球公转时;研究地球自转;体操运动员比赛;研究火车从上海到南京通过的路程;

  参考答案:研究飞机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度;研究地球公转时;研究火车从上海到南京通过的路程;此时飞机、地球、火车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因此可忽略,可看成质点。

  研究地球自转和研究体操运动员比赛、要研究各个点的情况,所以不能用点来代替,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可以看作质点。

  提问:你能总结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吗?

  教师总结: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是有条件的,它由我们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来决定,同一个物体,由于所要研究的问题不同,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知识拓展

  平动:运动物体上任意两点所连成的直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这种运动叫作平动。

  出示图片:升降机的运动、汽缸中活塞的运动、刨木头、刨床上刨刀的运动,车床上车刀的运动等等,都是平动。

  教师总结:做平动的物体,从描述运动一点的运动完全能反映整个物体的运运动也可以简化为一个点的运动,把物体质量赋予这一点,它也就成了一个质点。

  2.物体能看作质点的情况

  (1)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2)做平动的物体,一点运动可以描述整个物体的运动。

  典型例题:例1研究以下运动时,物体不可以当作质点的是( )

  A.自转的地球

  B.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时

  C.直升机飞行时螺旋桨的转动

  D.从高处自由下落的石

  解析:A.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不能用一个点代替地球,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故A正确。

  B.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时,要研究各个点的情况,所以运动员不能用点来代替,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故B正确。

  C.直升机飞行时螺旋桨的转动,此时螺旋桨的形状是不能忽略的,所以此时不能看成质点,故C正确。

  D、从高处自由下落的石块其体积是可以忽略的,所以此时的石头可以看成是质点,故D错误。故选ABC。

  思考与讨论:运动员踢足球的不同部位,会使球产生不同的运动足球运动中常说的“香蕉球”是球在空中旋转、整体运动径迹为类似香蕉型弧线的一种运动。在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能把足球看作质点吗?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

  出示图片:香蕉球示意图

  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不能把足球看作质点,因为香蕉球是足球水平运动和旋转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的情形。

  例如:研究足球运动轨迹的问题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

  1.机械运动

  出示图片:汽车运动和星体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思考讨论:房屋、树木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出示图片:房屋、树木

  参考答案:房屋、树木相对于地面是静止不动的,但是,房屋、树木也会随着地球一起运动,这也是事实,可见运动是绝对的,但具有相对性,静止是相对的。

  出示图片:观察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往往不同。

  在高中物理中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为参考,观察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是否随着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叫作参考系。简易理解为: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作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视研究的问题而定,原则是尽可能使运动的描述简单、直观。在没有特别指明参考系时,通常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出示图片:自行车的运动

  例如:研究自行车的运动,一般会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树木)等为参考系。

  (3)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参考系,结果可能不相同。

  出示视频:飞机空中加油

  注意: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三、课堂练习

  1.机械运动中,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指研究的物体与______________之间的位置变化。

  答案:参考系

  2.宋代诗人陈与义乘小船出游,曾写下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描述“云不动”是以______________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以______________为参考系。

  答案:小船;河岸.

  3.质点与几何点唯一的区别是质点具有一定的________。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在一些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体积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可以把物体看成______。研究物体的转动和姿势、姿态时,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把物体看成质点。

  答案:质量;不能

  4.在飞驰的高铁列车上,乘客看到窗外电线杆向后运动。在描述“电线杆向后运动”时,所选的参考系是( )

  A.乘客乘座的高铁列车

  B.路旁的树木

  C.高铁站的站台

  D.铁路的路基

  答案:A

  四、拓展提高

  1.下列研究中,加点标示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直升飞机飞行时各部分受力

  B.研究跳水运动员空翻动作

  C.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

  D.研究家用电扇叶片上各点的旋转速度

  答案:C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

  B.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高台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做翻转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D.研究运动员百米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答案:D

  3.在下列物体中,可视为质点的是( )

  A.被运动员切削后旋转的乒乓球

  B.做花样滑冰动作的运动员

  C.马拉松比赛中的体育运动员

  D.转体翻滚下落的跳水运动员

  答案:C

  五、课堂小结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参考系:

  (1)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系。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3)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也可能一样。

  六、板书

  质点

  1.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点叫作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3.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这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参考系

  1.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为参考,观察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是否随着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叫作参考系。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3.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也可能一样。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人教版2

  文本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本节课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开始,介绍了高中物理的第一个理想化模型——质点。该知识点不易理解,尤其是质点成立的条件,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理解,认真揣摩。

  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参考系,这个知识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和初中学过的参照物有知识关联,其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个知识点,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关联,起着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大致说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了参照物的概念,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还没有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还不能准确专业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对于参考系,还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还不能用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来深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目标

  1. 理解质点的概念,掌握质点成立的条件。

  2. 会选择合适的参考系,会用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分析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质点的概念,掌握质点成立的条件。

  教学难点

  用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分析问题。

  教学环节

  一、质点

  1.思考讨论

  展示白鸽飞翔的图片。问题一:白鸽飞翔时翅膀上下震动,描写白鸽飞翔容易吗?有什么困难?

  展示白鸽长途送信时的图片。问题二: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考虑白鸽的翅膀震动吗?能不能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

  2. 小组讨论

  展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时的图片。问题三:能不能把地球简化为一个点?

  展示火车长途旅行的照片和火车过电线杆的照片。问题四:这两种情况下,能不能把火车简化为一个点?

  3. 思考讨论

  展示几组图片。问题五: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简化为质点?接着演示用板擦擦黑板的例子,引导学生得出: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简化为质点。

  4. 巩固练习

  二、参考系

  1. 思考讨论

  展示缆车的图片。问题六:相对于地面来说,缆车里的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相对于缆车来说,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是不是得选出一个作为参考的物体?

  2. 思考讨论

  展示两组图片,分析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3. 巩固练习

  通过两个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参考系,并加强知识的运用。展示几组精心设置的习题,加强练习。

  作业布置

  1. 复习、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2. 完成课后作业1-6题。

  课程评价

  课程优点

  1. 本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2. 用问题和案例导入知识点,激发学生思考,教学设计生动。

  3.课堂重难点把握准确到位,讲练结合。

  4. 语言流畅,教态自然,师生互动,课堂氛围良好。

  优化提升

  1. 课后习题的设置可以突出层次性。

  2. 课堂总结可选择多种方式。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人教版3

  一、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和“理解位移、…”等。由于质点是高中物理的入门知识,因此不仅要求学生认识质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后续学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为此,在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这一物理模型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质点及其研究方法。要通过问题阐述引入位移的必要性、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与位置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位移的概念。

  2、教学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

  (3)通过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通过对位移和位移——时间图象的学习,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5)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对新知识的研究,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质点的概念、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位移的概念和表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案例设计

  (一)位移的教学

  1、位移概念的引入

  教师在引导学生简要复习位置概念之后指出,要研究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就必须来研究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简单起见,要先研究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路程概念之后,通过对实例的讨论说明路程不能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叫做位移,位移即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通常用符号S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至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2、位移的表述

  (1)文字表述

  教师:(用PPT幻灯片打出)有一点P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标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点P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点P在3秒内、第3秒内、6秒内和第6秒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能求,请说明理由。把你思考的结果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在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之后,教师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该问题的正确结果是:点P在3秒内的位移是15m向东、路程无法确定,因为点P在2—4秒之间的某时刻返回,开始返回的时刻和位置我们不知道;第3秒内的位移是4m向东、路程无法确定;6秒内的位移是2m向西、路程无法确定;第6秒内的位移是11m向西、路程是11m。

  预测: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最可能出现的错误是:A.对运动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想当然的以为是第3秒末返回,从而导致对路程的判断错误;B.对位移、路程是与具体的时间段对应的认识模糊,把3秒内和第3秒内的位移或6秒内和第6秒内的位移混为一谈;C.没有指出位移的方向。

  因此,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所给出的信息,在坐标轴上画出点P的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对点P的运动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强调位移的方向性和位移、路程与所给时间段的对应性,强调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2)公式表述

  教师引导学生从位移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和位置可以用坐标表示出发,启发学生写出当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时,它的位移s的表达式s= x2-x1,并用上述所讨论的例子来验证该式的正确性,强调s的计算结果中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加深对位移的理解。

  3、矢量和标量

  教师向学生简介标量、矢量的概念

  4、位移——时间图象

  教师向学生说明:可以把位置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位移,即物体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移,它的起点在坐标原点,终点在该时刻物体所在的位置,在具体情境中要注意区分。

  教师向学生指出:我们可以有多种方法来表述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如上述问题中我们用列表的方法表述了点P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上述问题中,如果我们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位置s为纵坐标,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作图(教师用PPT打出S—t图),我们可以得到表述点P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另一种方法——图象法,我们把这个图象称为位移——时间图象,显然这里的位移——即纵坐标s是指点P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移,从图中可以形象的看出,在点P各时间段内的位移,如……;用图象法描述物理现象及其规律,形象直观,它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将会接触到更多的图象知识。

  (二)、质点的教学

  1、质点概念的抽象过程

  教师:上面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而实际物体都是有一定的大小、形状的,那么我们该如何研究一个实际物体的运动问题呢?通过对下面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看看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教师用PPT打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按学习小组讨论:

  问题1、一列长度为L1的火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求(1)它在时间t内所发生的位移;(2)它经过一长为L2的桥时所需要的时间。

  问题2、如图1所示,一半径为r的园盘,其圆心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AB为园盘上的一条直径,在运动过程中方向保持不变,在从t1时刻到t2时刻这段时间内,园盘的圆心绕O点运动了1/4圆周,求在这段时间内,A、B和园盘心三点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问题3、在上题中,如果在园盘的圆心绕O点运动了1/4圆周的同时,园盘自转了90°(如图2所示),求在这段时间内,A、B和园盘心三点的位移大小,已知r=1m,R=2m。

  问题4、在第3题中,若已知r=1m,R=2000m,其他条件相同,再求在这段时间内,A、B 和园盘心三点的位移大小。)

  教师让学生汇报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结果,并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把正确的结果写在各个问题后面用PPT打出。

  预测: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研究实际物体的运动时,有时需要考虑其大小和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描述一个实际物体的运动往往比描述一个点的运动要复杂得多;有时尽管物体的大小形状给物体上不同的点的运动带来差异,但这种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如上述第4题的情况)

  教师:如果把在上述第4题的题目改为:园盘的圆心绕O点运动了1/6圆周的同时,园盘自转了90°(如图3所示),其他条件不变,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估算出A点的位移呢?

  预测:学生将从上述第4题的结果中受到启发,去计算园盘心的位移,以此作为A点位移的估计值,从而避开了繁难的计算,感受到了把园盘当作一个有质量的点来研究的这种方法的简洁。

  教师在学生汇报出正确的做法和结果后,指出把实际物体当作一个有质量的点来研究,这是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再引导学生定性评估出该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很小,从而使学生理解这种研究方法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特点:它抓住了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了一些无关的或者次要的因素,不仅使研究的问题简化,而且所研究的结果比较接近真实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质点概念,让学生理解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和理想化的模型以及这种理想化模型的特点。

  2、对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研究

  教师进一步提问:既然把物体看成质点能简化对问题的研究,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呢?让学生通过反思上述问题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如下结论:

  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如第1题中第(1)小题、第2题的情况)或影响很小(如第4题的情况)时,完全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质点。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强调指出:一个物体能不能看做质点,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定。判断的基本思路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

  为了促进学生对质点及其研究方法的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问题1、在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地球能否看成质点?在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能否看成质点?(已知地球直径约为1.3×104km,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1.5×108km)

  问题2、在研究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运动时间时,能否把火车看成质点?

  问题3、自行车能否看成质点?

  (三)、本节课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从知识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小结。知识:1、质点概念和运用2、位移概念和表述。方法:1、理想化模型2、图象法)

  三、案例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路:首先,在复习位置概念的基础上,从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这个问题出发,引入位移的概念,阐述位移的矢量性、过程性、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的文字表述和公式表述,介绍位移——时间图象;其次,再从如何研究一个实际物体的运动问题出发,通过对预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讨论,经历从具体现象中抽象出质点概念的过程,体验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最后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反思研究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从而真正理解质点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

  在教学过程中,先进行位移的教学后进行质点的教学,从而把位置概念作为学习位移概念的基础,又把位移概念作为学习质点概念的基础,这样安排教学前后连贯,关注学生原有的经验,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

  不论是对位移的教学还是对质点的教学,教师都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在进行质点概念教学中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巩固位移的知识,启下就是引发学生对质点的思考,使学生在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究中感悟物理知识及其研究方法,避免了机械灌输现象,从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人教版4

  【教学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

  【重点难点】

  重点:对质点概念的理解,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研究实际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看作质点。

  【核心素养发展】

  核心知识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核心能力

  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品质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不同参考系中的运动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过程】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江河奔流不息,鸟儿自由飞翔,车辆高速行驶,火箭发射,天体运转,电子绕核运动……

  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按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可以将运动分为平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和转动(物体上各点以某一点为轴运动);按照物体的运动轨迹又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规律的分支叫做力学。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来学习几个相关的概念。(板书课题)

  (一)物体和质点

  “质点”的引入:自然界中大多数物体的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比如:鸽子在天空中飞翔时,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并不一样,身体向前飞行时,翅膀还在上下拍动;人在向前奔跑的时候,不仅躯干在向前运动,手臂也在前后摆动。要准确地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显得比较困难。但我们一定要将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都描述清楚吗?不一定。当我们要研究鸽子或人的运动快慢的时候,可以忽略翅膀和手臂的运动,将它们“浓缩”为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而这对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为了使研究的问题简化,可以,将物体看成一个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而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但不同于几何中的点

  3.视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例1: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B.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

  C.研究在平直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

  D.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E.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F.研究比赛时乒乓球的旋转

  例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

  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能看做质点

  (举例: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把地球视为质点;而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就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火车行驶……)

  注意:⑴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是看物体的大小,而是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确定。(学生举例)

  ⑵“质点”不是几何中的点。

  (二)参考系

  “参考系”的引入:平常,我们看到房屋、树木是静止的,但汽车里的乘客却发现路边的房屋、树木是向后退的。为什么人们的看法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

  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标准,房屋、树木相对于地面静止;乘客以汽车为标准,房屋、树木相对于汽车后退。上述事例说明:运动具有相对性。所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我们称这个物体为参考系(“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

  1.定义: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的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

  对于同一物体,选取的参考系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能不同。

  2.参考系的选择

  参考系的选择理论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原则,常取地面为参考系。

  提问: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研究月亮或人造卫星的运动,应选取地球为参考系;

  研究行星的运动,应选取太阳为参考系。

  例: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由此可判断这三架电梯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C D)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过渡:我们在选定了参考系以后,就可以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如何更准确地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呢?比如说你正沿着笔直的水泥路从学校大门向教学楼走来,如果问你的准确位置,你可以怎样描述呢?……

  【作业】

  1.书后练习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人教版5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质点的概念,能阐明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条件。

  2.通过构建质点概念的过程,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3.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点的概念。

  【难点】对质点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嫦娥五号发射视频,提问:火箭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在指挥部的屏幕上是如何显示的?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整个火箭是以亮点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教师追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形状,用一个点来代表物体?从而引出课题《质点》。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质点的概念

  教师提问:在研究地球公转时,能不能把地球当作一个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说出由于地球半径和地球公转的半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在研究火车从北京到南京时,火车也可以看作质点。

  教师随后提问:把物体当作点来研究,这个点叫做质点,质点与几何中的点有何区别?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当做质点?学生小组讨论得到质点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点叫作质点。

  教师提问:光线、磁感线和质点都运到了相同的物理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结合教材得出理想模型法的概念。

  2.质点的条件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巨大的箱子在水平面上作平动,并提问学生能否用一个点来描述箱子的运动?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箱子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因此箱子上任意一点的运动完全能反映整个箱子的运动。

  师生共同总结物体可看作质点的两个条件:①形状大小可忽略;②各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

  3.质点的相对性

  教师提问:在研究自转时,地球能否看作质点?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不能当作质点。同一个物体,由于所要研究的问题不同,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所要研究的问题决定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研究时可以看作质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

  布置作业:理想模型法还有哪些实例?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人教版】相关文章:

高一物理导学案参考: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05-16

写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教案06-20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最新教案05-14

高一物理质点和位移的教学设计05-09

高一物理质点的运动之曲线运动的公式总结05-09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12-13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学计划03-08

什么是质点,质点系是什么06-06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教案05-14

质点和位移教案设计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