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

时间:2023-10-16 10:45:06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1

  预习目标

  1. 什么是质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看作质点?

  2. 知道什么是参考系及如何选择参考系。

  预习内容(自主学习课本第一节)

  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学习重点:

  质点的概念。

  学习难点:

  质点的判断

  学习过程:

  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运动是 ,静止是 。

  二、物体和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 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问题:

  1.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2.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

  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三、参考系

  1.定义: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会 。

  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应认为是以 为参考系的。

  4.绝对参考系和相对参考系:

  四、坐标系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 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一般来说,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五、当堂检测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CD )

  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2.人坐在运动的火车中,以窗外树木为参考系,人是_运动__的。以车厢为参考系,人是___静止___的。

  3.对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

  A.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B.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D.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总结与反思】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ACD )

  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把研究对象(加点者)看作质点的是(BCD )

  A.研究小木块的翻倒过程。

  B.研究从桥上通过的一列队伍。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木箱。

  D.汽车后轮,在研究牵引力的时。

  3.关于机械运动和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

  A. 研究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照物。

  B. 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描述运动时,无需选定参照物。

  C. 一定要选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D.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地球为参照物。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2

  【学习目标】

  1、能熟练说出平抛运动的概念、性质、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3、用分解的思想处理平抛运动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解决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难点:用分解的思想理解平抛运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通读教材,熟记本节基本概念、规律,然后完成问题导学中问题和预习自测。

  2、问题导学中“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本节内容的核心和基础,是解决平抛运动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应重点理解和熟练把握。

  3、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再次查阅教材或其他参考书。

  4、记下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待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共同探究。

  5、限时15分钟。

  【问题导学】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匀变速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

  4、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和竖直方向的。物体从O点开始平抛,t时间后到达P点。在图中画出t时间内位移S、t时刻的速度v如图。把速度、位移沿x、y方向分解如上图,则:

  水平方向分速度vx=,水平方向分位移x=。

  竖直方向分速度vy=,竖直方向分位移y=。

  合速度公式V=,其方向tanα=(α为v与水平方向夹角);

  合位移公式S=,其方向tanβ=(α为v与水平方向夹角)。

  【学习目标】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4.认清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5.掌握位移和路程两个概念及他们的区别。

  6.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

  【自主学习】

  1、质点:

  ⑴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

  ⑵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客观并不存在。

  2、参考系:

  ⑴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的物体。

  ⑵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旁的树木作参考系,则两车都是以15m/s速度向东行驶;若甲、乙两车互为参考系,则它们都是的.

  ⑶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为参考系。

  3.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表示,时间间隔用表示,时刻与物体的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

  如:第4s末、第5s初(也为第4s末)等指的是;4s内(0至第4s末)、第4s内(第3s末至4s末)、第2s至第4s内(第2s末至第4s末)等指的是。

  4.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到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注意区分位移和路程:

  5.矢量和标量既有又有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的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3

  一、教材分析

  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质点模型。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为了准确的、定量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是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以后各章学习的基础,这些基础知识在实践中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判断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的科学依据,领会质点模型的意义,并会在具体问题中判断:能否把物体看成质点去处理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物理模型的基本素养。利用一维坐标系来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质点是在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在不同参考系对同一个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3)理解坐标系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变化

  (4)经历质点模型建立的过程,学会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突出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方面的方法

  (5)领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的严密性,思维的逻辑性,体会物理科学的严密性,培养自己严谨科学精神

  四、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1、使用屏幕广播功能,学生平板呈现课堂主题内容,与教师设计的PPT同步,解决远处看不清黑板问题,同时防止学生私自利用平板做些与学习无关的说动。

  2、使用统计功能,统计学生的做题情况反馈,可以柱状图和百分数呈现,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做到精准讲解,实现精准教学。

  3、屏幕涂鸦功能,呈现学生做题思维过程,将其转换到主屏幕下,便于老师讲评和检查。

  4、使用拍照功能,将学生做到练习本上的作业拍照上传,便于检查和展示、讲评。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视频,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①观看视频,②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联系日常生活中身边熟悉的实例

  媒体插入功能,实物展台

  研讨1

  布置任务:研讨判断物体发生运动的依据

  学生分组研讨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②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其中①中有竹排和青山,②中月亮和云朵。两个物体在表达所述的运动中各自的角色?

  平板、平台

  研讨2

  布置任务:研讨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

  播放视频刘翔的110m栏。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学生分组研讨(提示:你们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平板、平台、PPT、播放器

  研讨3

  布置任务:研讨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描述运动的'影响大小以及忽略大小、形状看成质点的条件。

  师生共同总结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含义

  1、学生研讨:刘翔在110m栏比赛过程中,定量说明刘翔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

  2、学生研讨:在刘翔110m栏比赛过程中,用一个点来代表刘翔的可行性。

  2、师生共同总结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含义

  平板、平台

  评价

  评价方法:

  1、现场评价

  2、测验

  3、量规

  借助平板完成测验并提交、完成互评

  平板、平台

  七、教学特色

  (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授课方式:互动与活动设计实施由于传统的课堂,不借助平台和平板,很多活动无法开展。借助平台和平板可方便实施探讨互动教学。

  2、个性化学习:学生的参与程度高了,学生的学习在产生差异化后,可准备不同材料给不同学生,实现同一课堂,不同学生学习不同内容的个性化学习。

  3、展示机会:学生获得了更多展示的机会,教师获得了更多、更快的学情反馈。

  4、作业方面:完成作业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交到平台上后,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批改作业。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质点模型。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为了准确的、定量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材中逐步展开这些内容,最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本节介绍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不仅是这一章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在实践中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2)难点

  理解质点的概念

  四、教学突破

  课前师生收集丰富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身边熟悉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有关物理概念,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和思考。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1.(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视频,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请同学们思考回答:这些场景中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物理学中,什么叫做机械运动?举例说明。

  2.对学生的举例分析给予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总结机械运动的概念。

  3.指导学生分析视频资料,指出: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诗人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画家也可以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那么,我们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即怎样地描述物体上各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呢?

  (二)物体和质点

  教师活动

  1.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都具有大小和形状,在运动中物体的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多媒体展示三幅图),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注意地球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

  2.分析: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当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怎么看待地球?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3.指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采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即不考虑物体各部分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为没有大小、形状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4.可见,引入质点是为了使物体的位置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使物体的复杂运动转化成点的运动。

  5.总结得出

  ①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即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②质点是人们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引入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尽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物理学上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

  6.进一步说明: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必须从实际出发,撇开不考虑的(只能是与当前考察无关的因素),和对当前考察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

  1.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 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

  听讲,记录,认真体会,理解引入质点的意义。

  3.讨论

  ①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②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③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关于质点简化的条件

  一个物体能否抽象成质点,并不是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大小,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①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作质点

  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形状就无关紧要了,可以把整个物体当质点。

  例如: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身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当我们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运动的时候,就可以把汽车当作质点。当然,假如我们需要研究汽车轮胎的运动,由于轮胎上各部分运动情况不相同,那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了。

  要注意的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看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到上海,研究火车的运行的时间,可将火车看成质点,而火车过桥时,计算火车过桥的时间,不可以将火车看成质点。

  ②有转动但转动为次要因素

  例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③物体的形状、大小可忽略

  再如:乒乓球旋转对球的运动的较大的影响,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就不能把乒乓球简单看作质点。

  (三)参考系

  1.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2.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①得出什么结论?

  ②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

  小结

  ①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在选定参考系后要假定自己站在参照物中去观察物体的运动,即“参考系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

  ②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照系,比较才有意义。

  ③在运动学中,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在没有特别说明时,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例如,描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而静止不动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四)坐标系

  1.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人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2.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3.总结:

  ①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坐标系是在参考系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概念,是抽象化的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②一维坐标: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即物体做一维运动时,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1-1-1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3m,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坐标XB=-2m(“-”表示沿X轴负方向)。

  (五)巩固练习,交流和小结

  教师活动

  出示课堂练习;

  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知识;

  组织各小组成员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教师对该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评价。

  学生活动

  按照要求完成课堂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回顾本节知识;

  在相互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做好书面总结;

  听老师总结,补充修改自己的书面总结。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质点的定义,研究物体某种运动时会判断其能否被看做质点,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要求能在选取不同参考系后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

  知道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质点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物理研究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对机械运动的描述,体会参考系选择的重要性。分析质点运动的实例,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

  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

  (4)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不同层次学生分工不同,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点

  质点概念的建立过程。

  会正确选择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并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难点

  建立质点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搜集视频 :神州卫星的发射,鸟的飞行、行星的运动等运动视频

  教具:乒乓球、小车、皮球、装有金鱼的鱼缸、悠悠球、双节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学生预习成果展示:

  由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结果,并板书本节课需要的掌握知识点(不必写出详细内容),学生举手阐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在此基础上,老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内容逐项引导学生进行新课,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对疑惑问题逐一解决。

  一、机械运动

  【问题探究】——C层学生操作

  学生展示搜集的视频:神5升空

  学生活动:

  1、对打乒乓球

  2、秀球技

  3、学生表演悠悠球

  4、表演双节棍

  (设置目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归纳】——B层学生总结

  概念: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

  【拓展延伸】——学生小组讨论,由A层学生整理讨论结果,向全体学生展示。

  请大家举出生活中有关物体做机械运动的其他例子

  二、质点

  【问题探究】——学生生成问题

  学生展示小鸟飞行视频,并生成以下问题:

  1、要准确描述飞鸟身上各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容易吗?困难和麻烦出在哪?

  2、如果我们研究它从北方的某个地方飞到南方的某个地方,需要了解它各部分的区别吗?

  3、那么如何来描述它的运动呢?

  【总结归纳】——B层学生总结

  1)概念:忽略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只考虑其质量。

  2)条件:物体自身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无影响。

  3)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

  【拓展延伸】——学生小组讨论,由A层学生整理讨论结果,向全体学生展示

  1)举例说明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哪些物体可以被看作质点,而哪些不能被看作质点?

  2)以前还学过哪些理想模型(轻杆,轻弹簧,轻绳,光滑小球),其分别忽略了物体的哪个次要因素?

  三、参考系

  【问题探究】通过一首诗来探究参考系的选取——A层学生诵读

  《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总结归纳】——B层学生归纳

  概念: 描述物体运动时,选择标准的其他物体。

  【拓展延伸】——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自荐向全体学生展示

  1、回忆有关描述物体运动的诗句,并指出选取的参考系是什么?

  2、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考系,运动情况是否相同,请举例说明?

  四、坐标系

  【问题探究】——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展示思考结果

  生活中有关运动的例子很多,请依次举出三种运动:直线运动、平面运动、空间运动

  1)物体落地

  2)板擦擦黑板

  3)鱼在水里游

  如何准确研究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总结归纳】——B层学生归纳

  1、概念: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分类:

  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

  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维坐标系(立体直角坐标系)

  3、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拓展延伸】——学生小组讨论,由A层学生整理讨论结果,向全体学生展示

  学生活动:举出三个不同物体的运动,要求其需要用三种不同的坐标系描述其位置

  【自我测评】

  1、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 )

  A、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

  B、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表演精彩芭蕾舞演员

  E、参加一百米跑竞赛的运动员在冲刺过程中

  F、在斜下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的箱子

  G、计算子弹从枪口到靶心的飞行时间

  H、测量子弹船过一张薄纸的时间。

  2、描述物体地运动,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

  (A)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参考系是地面

  (B)地球绕太阳近似做圆周运动,参考系是太阳

  (C)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只能取地面为参考系

  (D)在不同参考系中描述物体的运动,简繁程度会不同

  【小组合作学习】

  3、一深4米的井中用水桶提水,出井口后再往上提了1米,选井口处为原点,水桶竖直向上提升的路线为x轴,向上为正方向,则水桶在水面时的位置坐标为 ,最后水桶的位置坐标是 。如果选水面为坐标原点,那么水桶在水面时的位置坐标为 ,最后水桶的位置坐标为 。

  【板书设计】(阴影部分为预习学生的板书,后面内容为上课时其他同学补充的知识点)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

  2、质点:概念: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关判断

  理想模型: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

  3、参考系:概念: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如何选择

  4、坐标系:概念: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分类:一纬坐标系、二维坐标系、三维坐标系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作业】《必做题》

  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第二节课,并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

  (1)GPS定位系统是怎样确定地面置?

  (2) 冰场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描述他们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

  (3)在教室中建立一个坐标系,确定你坐位的坐标。

  《选做题》

  思考课本第13页“问题与练习”中各题,要求准确回答。

  (第1、2题为全体学生作业,第3题为选做题,要求A层学生必须完成、B层学生自愿完成、C层学生可不必完成)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意义;知道哪些情况下可以视物体为质点;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物体运动是相对的;知道在描述运动时建立坐标系的重要性,并能根据物体运动情况建立合适的坐标系。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质点的选取时,学习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比较不同参考系的运动时,了解运动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质点这种理想化模型的理解,明确物理模型的建立是物理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确定。

  【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确定及物理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运动(自转的地球、飞奔的骏马、火箭升空、飞翔的鸟,滚动的足球)。亚里士多德说过,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思考:我们该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呢?

  出示图片:诗人用“气势磅礴”的词语描述大河中的水流,用“矫捷如燕”来描述运动轻盈的舞姿;画家用汽车后面的线条来描述车辆的飞驰,科学家呢?

  环节二:整体感知

  1、质点

  【活动】播放视频:鸽子飞行,猎豹捕食,运动员赛跑,地球公转……

  【问题】

  A. 你能准确描述物体各部分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吗?各点的运动状态一样么?

  B.如果我们研究物块下滑,需要把它各部分都分别研究吗?

  C.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能否把地球视为一个点呢?

  【知识①】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思考:

  A.物体是否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看作质点?

  B.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什么?

  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由问题的性质决定。

  【知识②】

  A.物体的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此物体可以当作质点。

  B.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远小于所研究的距离,此物可当作质点。

  C.物体的自身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不起主要作用。

  2、参考系

  【活动】教师讲授,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一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问题】你和你的同桌正坐在公交车里。在路边的人来看,你们随公交车在快速运动。你感到你的同桌在快速运动吗?为什么?

  【知识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却总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描述一个运动可以任意选择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结果可能不同。

  【知识④】思考: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但怎样选择比较好呢?——参考系的选择应以对运动的描述简单、方便为原则。

  3、坐标系

  【知识⑤】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值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环节三:课外拓展

  对于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比如在冰场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应该如何描述他的运动,建立怎么样的坐标系呢?

  环节四:小结作业

  作业:“一江春水向东流”,“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两句诗分别以什么作为参考系呢?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教案】相关文章:

物理质点参考系知识点10-26

高一物理质点教案07-13

高一物理质点教案11-13

高一物理质点教案11-25

高一物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知识点01-19

高一物理导学案参考: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05-16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03-25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04-04

高一物理质点教案3篇11-14

高一物理第一章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