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

时间:2023-11-17 08:47:07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 我要投稿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从而带来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下面是小编整理了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精选11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1

  教学目标:

  1.了解小雪节气的意义和特点;

  2.了解小雪节气的主要天气变化;

  3.学习相关的诗歌和歌曲,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音乐欣赏能力;

  4.通过手工制作实物,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小雪节气的图片、有关冬天的图片;

  2.小雪节气相关的诗歌和歌曲;

  3.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所需的材料;

  4.课堂布置:贴上小雪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小雪节气的音乐,让幼儿感受冬天的气息;

  2.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谈论小雪节气的意义和特点。

  二、呈现(10分钟)

  1.介绍小雪节气的主要天气变化,如温度下降、出现小雪等;

  2.教唱小雪节气的歌曲,引导幼儿边跟唱边做相关的动作;

  3.朗读或让幼儿欣赏有关小雪节气的诗歌,鼓励幼儿模仿朗读。

  三、拓展(10分钟)

  1.通过游戏,复习幼儿已学过的节气内容;

  2.教给幼儿制作小雪的手工,如剪纸制作雪花等。

  四、巩固(10分钟)

  1.与幼儿进行互动,询问他们对小雪节气的了解;

  2.带领幼儿讨论小雪节气中可以做些什么活动,如堆雪人、滑冰等;

  3.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喜欢冬天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用词语或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五、结束(5分钟)

  1.结课活动:播放小雪节气的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做相关的动作;

  2.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冬天的美丽和冬季活动的乐趣;

  3.宣布下节课的主题,并鼓励幼儿自己探索相关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小雪节气的内容,既有音乐、诗歌的欣赏,也有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这样设计能够满足幼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音乐欣赏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讨论,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2

  教案名称: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小雪教案

  教案目标:

  1.让幼儿了解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增进幼儿对自然界变化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准备:

  1.小雪节气的图片或相关素材。

  2.白纸和彩色笔、颜料。

  3.适合小雪节气的儿歌或唱游。

  教学活动:

  1.温习上次课的内容(春天与秋天的比较)。

  2.引入小雪节气的概念:

  (1)呈现小雪节气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细节。提问:你们能看到哪些内容?这幅图片是在哪一个季节里画的?

  (2)介绍小雪节气的特点:小雪是冬季节气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天气变得越来越冷,第一场雪即将降临。

  3.绘画活动:

  (1)给每位幼儿准备一张白纸和彩色笔、颜料。

  (2)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小雪节气的理解,自由绘制与小雪有关的图画。鼓励他们用颜色、线条等形式表达他们对小雪的感受。

  (3)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一下他们画的是什么。

  4.唱游活动:

  (1)选择一个适合小雪节气的儿歌或唱游。

  (2)带领幼儿一起唱,并通过动作等方式增加互动性,让幼儿更好地体验小雪节气的气氛。

  5.小结与反思:

  (1)回顾今天的课程,让幼儿总结小雪节气的特点和自己对小雪节气的感受。

  (2)提醒幼儿冬天的注意事项,例如要穿暖和的衣服、注意保暖等。

  教学延伸活动:

  1.制作雪花贴画:给每位幼儿准备一张白纸,让他们用剪纸的方式制作雪花形状的贴画,然后贴在窗户上或教室的墙面上,营造出冬天的气氛。同时,可借此机会再次强调冬季保暖的重要性。

  2.观察天气:通过每天观察天气的变化,让幼儿体会到小雪节气的真实存在,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有关小雪节气的故事阅读: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小雪节气相关的绘本、故事书,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小雪节气的来临和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评估:

  1.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对小雪节气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观察幼儿在唱游活动中对小雪节气的参与度和互动能力。

  3.幼儿的回忆、总结和分享小雪节气的知识和感受。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3

  教学标题: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理解其特点和意义。

  2. 探索小雪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孩子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通过亲身体验小雪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促进合作与分享。

  教学准备:

  1. 图片、卡片或模型展示小雪的特点和场景。

  2. 小雪相关的游戏材料和道具,如仿雪团、雪花贴纸等。

  3. 有关小雪的故事或歌曲。

  4. 小雪手工制作材料,如棉花球、蓝色纸张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展示图片或模型,引发孩子对小雪的兴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小雪的了解和想法。

  2. 情感教育(10分钟)

  通过故事、歌曲或图片展示,引导孩子了解小雪的特点和意义。强调小雪对大自然的作用,培养保护环境的观念。

  3. 动手实践(15分钟)

  使用仿雪团或雪花贴纸等材料,让孩子亲自体验小雪的纹理和触感。鼓励他们用手触摸、捏揉、观察仿雪团或贴纸,感受小雪所带来的美妙。

  4. 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孩子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小雪相关的游戏进行。可以是扔雪球、堆雪人或制作雪花等游戏。鼓励孩子合作与分享,培养社交能力。

  5. 创作活动(15分钟)

  让孩子制作小雪手工。提供棉花球、蓝色纸张等材料,引导孩子用手工制作出与小雪相关的形象,如雪人、雪花等。

  6. 总结(5分钟)

  邀请孩子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完成的手工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总结小雪的特点和意义,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1. 鼓励孩子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变化,注意小雪对树木、花草和动物的影响。

  2. 组织户外活动,让孩子在小雪天气中进行观察和体验,如观察雪花形状、感受雪的温度等。

  3. 介绍一些有关小雪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增加孩子对小雪文化的了解。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4

  教案主题:

  小雪

  教案时间:

  1个课时

  目标:

  1.了解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节气。

  2.认识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3.培养幼儿的季节观察能力和气候意识。

  教学准备:

  1.图片或图表展示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2.小雪节气的相关故事或诗歌。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或图表,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气吗?”引导幼儿回忆和思考。

  教学主体(15分钟):

  1.教师给幼儿讲解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比如天气变冷,雪花开始下落等。

  2.教师通过图片、故事或诗歌等形式,给幼儿展示小雪节气的相关美景和食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20分钟):

  1. 观察与小雪节气相关的物品:教师准备一些与小雪节气相关的物品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与小雪节气的关系。

  2. 制作小雪图画:幼儿用蜡笔或彩色纸制作小雪的图画,可以画下雪的景象、下雪的食物等。

  3. 唱小雪歌曲:教师和幼儿一起唱一首与小雪节气相关的歌曲,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总结(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鼓励幼儿形成对小雪的基本了解,并提醒他们关注自己身边的季节变化。

  拓展活动:

  1. 剪纸制作:幼儿利用剪纸的方式制作小雪的图案,增加创造力和手工能力。

  2. 小雪实地考察: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小雪节气的现象,如天气变冷、阳光变得没有那么明亮等。

  3. 吃小雪食物: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雪节气常吃的食物,如柿子、橙子等,让幼儿体验小雪的美味。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5

  教案名称: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明白小雪的意义和特点。

  2.培养幼儿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力,能够感知小雪的到来。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小雪的特点。

  4.培养幼儿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团体活动加深对小雪的了解。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小雪;

  2.小雪的特点;

  3.小雪的变化和影响;

  4.小雪的活动;

  5.小雪的歌谣、诗歌和图画。

  教学准备:

  1.图片、图表等教具;

  2.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材料、工具等制作手工的材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10分钟)

  1.打开情境:教师用图片或视频等呈现小雪的场景,向幼儿展示冬天下小雪纷飞的景象,引发幼儿的兴趣。

  2.提问:请幼儿谈谈他们观察到的小雪的特点和感受,让幼儿参与讨论,引导他们感知小雪的到来。

  二、讲解小雪(15分钟)

  1.介绍小雪:通过图片或图表等教具,向幼儿解释小雪是一年的第十七个节气,通常在11月22日左右到来。它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天气渐冷,雪花悄悄地飘落。

  2.讲解小雪的特点:小雪时天气寒冷,雪花开始落下,但还不积雪;天空阴暗,阳光不太明亮;地面开始结霜。

  3.讲解小雪的变化和影响:小雪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天气逐渐变冷,干燥,大自然的许多生物开始冬眠,阳光减少,白天变短,晚上变长。

  三、互动活动(20分钟)

  1.欣赏小雪的歌谣、诗歌和图画: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读小雪的歌谣和诗歌,观看小雪的图画,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2.创作小雪的绘画作品:教师指导幼儿使用颜料和画笔,绘制小雪的画面,可以是下雪的场景,也可以是雪花的形状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

  3.制作小雪的手工:教师提供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制作小雪相关的手工,例如用棉花和纸做一朵小雪花,或者用剪纸做一个雪人等。

  四、总结(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小结小雪的特点、变化和活动,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延伸

  1.带幼儿到户外观察雪花、雪地等,感受小雪的冰冷和纯洁。

  2.通过模仿小雪的动作和声音,引导幼儿体验小雪的气息和触感。

  3.通过观察小雪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6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雪节气后,南北方气候的变化。

  2.了解各地相应的习俗(给树木保温、腌腊肉、吃糍粑等)。

  3.知道冬季树木保温的方法。

  4.体验串山楂,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用草秸包裹树木的图片、腌制腊肉、制作糍粑的过程图、草秸草绳(或薄膜纸、绳子)、山楂、木签。

  2.谚语:节到小雪天下雪;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瑞雪兆丰年;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等。

  活动过程

  1.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小雪节气时各地的习俗。

  2.一起学习几个谚语,理解谚语的意思。

  3.户外实践:到户外帮助树木保暖。

  4.室内实践:串山楂活动。

  活动延伸

  了解有制作腌菜习惯的幼儿家庭,请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制作腊肉,并带来幼儿园观察腊肉的变化。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1.图片或实物:雪花、冰柱等。

  2.教具:剪刀、颜料、画笔等。

  3.材料:彩纸、画纸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宣布今天要学习小雪节气,先给幼儿出两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小雪?它有什么特点?经过几个月我们就会迎来小雪?

  2.新知输入(10分钟):

  老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小雪节气的来临时刻、特点以及代表性的天气现象。然后,在黑板上画成两个雪花,给出两个提示:小雪的雪花是什么形状?冰的形状呢?请幼儿观察并回答。

  3.操作练习(20分钟):

  (1)让幼儿用彩纸剪出各种形状的雪花,并贴在画纸上。

  (2)让幼儿用画笔画出小雪的天气场景,如白天下雪、地面被白雪覆盖等等。

  4.游戏活动(15分钟):

  (1)冰花游戏:将教具中的冰花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寻找并捧到教师面前。

  (2)小雪花比赛: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比赛谁剪出的雪花最漂亮。

  5.总结反思(10分钟):

  请幼儿自由谈论今天的活动,回答以下问题:你们为什么喜欢小雪?小雪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四、活动延伸:

  1.观察小雪的天气现象,如下雪的声音、雪花的形状等。

  2.听故事《小雪花的故事》。

  3.观察雪花放大的照片或视频,了解它的美丽结构。

  4.提供冰的触感游戏,如冰淇淋、冷饮等。

  五、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小雪节气有了更深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认识自然界的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关心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

  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1.图片、卡片等教具;

  2.幼儿园易拉罐的装饰用品。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1.与幼儿们一起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询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小雪节气,了解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认识自然界的变化。”

  二、新课呈现(10分钟)

  1.用图片或卡片展示小雪节气的样子,引起幼儿们对小雪的兴趣。

  2.介绍小雪节气的特点:小雪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小雪时天气逐渐寒冷,落雪次数增多,但雪量不大。

  3.和幼儿们讨论小雪节气的意义:小雪是意味着冬季真正开始的节气。在这个季节里,天气逐渐寒冷,雪花飘飘,人们开始穿上冬装。

  三、操作活动(20分钟)

  1.观察活动:带领幼儿们到户外或窗边观察小雪节气的变化,如观察天气、树叶、天空等。

  2.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并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观察结果。

  3.展示装饰品:利用易拉罐制作装饰品,展示冬季的特点,增强幼儿对小雪节气的了解和兴趣。

  四、课堂总结(10分钟)

  1.与幼儿们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确认大家对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2.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关注小雪节气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延伸(自由活动时间)

  在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们自由选择参加与小雪节气相关的游戏活动,如模仿下雪、做雪花手工等。

  六、课堂结束

  1.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布置一些小雪节气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观察家中的植物、天气等变化并记录。

  拓展活动:

  1.利用图片或卡片让幼儿继续观察小雪节气的变化,画出自己所观察到的景象;

  2.观察小雪的颗粒状特点,与幼儿一起制作模拟小雪的材料,体验小雪的触感。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9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探究和体验,了解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或图片展示小雪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2. 小雪相关的手工材料,如棉花、纸、颜料等。

  3. 小雪节气的儿歌或音乐。

  教学活动:

  活动一:观察小雪的特点(15分钟)

  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 PowerPoint,向幼儿介绍小雪节气的特点,如天气变冷,有时会下雪等。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窗外天气的变化,提问并让幼儿回答,如“现在是哪个季节?”、“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等。

  活动二:制作小雪人(20分钟)

  1.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棉花和纸,引导幼儿自由发挥,制作自己的小雪人。

  2.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如让幼儿用纸剪出雪人的形状,然后用棉花填充,最后用颜料给雪人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等。

  活动三:合作游戏“找雪球”(20分钟)

  1. 教师将教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放有一些棉花。

  2. 教师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站在指定的区域。

  3. 教师喊出一个数字,每组的一名幼儿就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相应数量的棉花,送到一个集中区域。

  4. 完成任务的幼儿可以得到奖励或表扬。

  活动四:欣赏小雪节气的儿歌(10分钟)

  1. 教师播放小雪节气的儿歌,让幼儿欣赏、跟唱或跳舞。

  2. 教师引导幼儿谈谈他们对小雪节气的感受和喜欢的儿歌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同时,在制作小雪人和合作游戏中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幼儿在欣赏小雪节气的儿歌中也培养了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10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2. 并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感知大自然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小雪节气的图片、实物。

  2. 活动材料:纸、剪刀、粘贴胶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小雪节气,引导幼儿了解小雪节气的特点,比如气温逐渐下降,雪花开始飘落等。

  2. 活动:

  (1) 分发纸、剪刀和粘贴胶,让幼儿们制作雪花手工。

  (2) 引导幼儿观察雪花的样子,然后用纸剪出不同形状的雪花,并用粘贴胶将雪花粘贴在纸上。

  (3) 让幼儿们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雪花,并进行交流。

  3. 小结:

  通过让幼儿制作雪花手工,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小雪节气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感知能力。

  四、拓展活动:

  1. 观察雪花:如果有下雪的机会,可以带着幼儿去户外观察雪花,并记录下观察到的不同形状的雪花。

  2. 游戏:幼儿们围成一个圈,一个拿着盆,其他幼儿手中拿着雪花纸,游戏开始时,盆中的幼儿拿出盆倒扣在其他幼儿头上,其他幼儿则用手中的雪花纸向盆中的幼儿扔,最后谁有最多雪花纸在盆中的头上谁就是胜利者,其他有机会扮演盆里的幼儿。

  五、教学反思:

  通过亲自制作雪花手工和观察雪花的形状,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小雪节气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们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在拓展活动中,幼儿还能够通过游戏加深对小雪节气的理解。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11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雪的寒冷,体验制作糯米美食的快乐。

  2、初步了解小雪食糯的习俗,知道食用糯米可以驱寒保暖。

  3、选择喜欢的材料尝试制作糯米美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美味的小雪》故事音频及图片;“糯米美食”组图。

  纸面教具:《新年装饰》。

  材料准备:“美味的糯米”(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蒸熟的糯米饭、糯米面团、红糖粉、不同的坚果碎或馅料,如芋泥、花生、芝麻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小雪节气“冷”的特点

  ——今天真冷啊,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暖和一点吗?

  ——活动身体后,你们有没有更暖和一些呢?

  二、播放音频/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小雪食糯的习俗

  ——寒冷的小雪来了,熊猫奇奇、熊猫妙妙又有什么保暖的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奇奇和妙妙的好办法是什么?

  三、出示组图引导幼儿感受糯米美食的丰富性

  ——奇奇和妙妙吃了美食,还拍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美食你们都吃过吗?它们是什么味道的?

  四、出示材料制作糯米美食体会制作享用美食的快乐

  1、出示材料,请幼儿观察并大胆表达自己的制作想法。

  2、根据幼儿兴趣,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制作糯米饭/八宝饭、一组制作红糖糍粑,教师巡回指导。

  3、成果展示,幼儿品尝糯米美食,活动自然结束。

【24节气小雪教案中班】相关文章:

中班节气小雪的教案范文11-21

中班节气小雪的教案(精选5篇)11-19

24节气之小雪教案范文03-02

小雪节气教案11-22

节气小雪教案11-19

节气小雪的教案11-19

24节气小雪节气的由来与习俗01-29

中班节气小雪的教案(通用13篇)11-23

小雪节气中班教案(通用11篇)11-24

中班小雪节气教案(通用10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