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28 12:03:2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孟子的散文作品。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比较,层层递进地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精选6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1

  文章短小,生字不多,说理论证的层次分明,对于九年级学生不难理解。本设计合理,也比较实用,教学效果不错。一节课能完成教学任务。板书较好地帮助记忆课文内容,学依据板书在几分钟内生基本能背诵本文。

  不足的事是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多了点,导致后面留给背诵时间不够,多数学生还不能当堂背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作品中的重要一篇,充分地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又是孟子论说文的代表,富有气势,所以本文的学习对掌握孟子思想及其作品特色很重要。

  本文我在设计时,首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对作家作品的了解,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达到学习目的。二是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可以自己凭借工具书及其课文注释,自己学习。

  其次调动学生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地学习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对于文言翻译有不理解之处,小组合作交流,再不理解的全班共同探究。二是对于本文可以提出一些在内容上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教师整合问题,有目的的讲解课文。

  再次本文的朗读是一个重点。教师先范读课文,学生谈听后的感受,并且初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排比句式的运用。学生再练习读、汇报读。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再深一层次品读课文,进而学会朗读课文,读出本文的语气和感情。

  孟子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是现在也如此。一团和气,人和路路通、家和万事兴等等,“人和”思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离不开,在拓展练习阶段,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谈一谈你所了解的“人和”思想在生活中的影响。圣哲的思想对现实的意义是我们学习古人文章的目的,所以我们要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产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本文我也借助多媒体这一手段,帮助学生明确课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首先出示了作者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孟子和他的作品特色,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在翻译课文中,我借助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在拓展练习阶段,我首先出示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和”思想的具体体现,使学生容易产生联想,进一步理解这一思想。作业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课下阅读孟子文章,变学习为兴趣,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本文由于内容较多,在时间的把握上比较困难,对于这方面,我以后还要更精心的设计我的教学,使之更完善、更合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着写教学反思的机会,我就谈谈在这节课中的“得”与“失”。

  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不只是理解词义、句义,不只是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学习几个句式。它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更是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

  我就先谈谈我在这次教学中的“得”。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安排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孟子生活的年代和他思想的精髓。并指导他们分类整理。这样活动就能为文本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2、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小组交流中可以质疑,互相解决问题,交流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用读书卡片的形式归纳整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温故而知新”,这样可以巩固学习的成效。

  4、在问题的探究中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些都是我觉得自己在设计过程比较合理的,但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想面面俱到确实很难,通过上这节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失”。

  1、学生在汇报自己的翻译情况时没能注意形式的变化,使得气氛较沉闷,学生注意力没能高度集中。

  2、文言文应该在诵读中理解,但我考虑到课堂的完整性没有充分的让学生接触文本,朗读不到位。

  3、我设计的整理活动形式很好,但学生要有时间整理消化,最好把它放在《孟子》二章学完后做效果会更好。

  4、在学生讨论中心论点时,没有紧紧围绕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展开讨论,使得学生的理解还不够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用一位老师的话说:“教师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应该务实,把每个问题都要讲透,这样学生才会有所得。”我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设计才会出彩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着丰富的内容,不只是词义、句义的理解,不只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和课文内容的把握,更是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感受。

  一、感悟伟人

  为了让学生感受孟子的伟大人格,增强民族自豪感,这节课导入部分我特意从孟子的《离娄》、《梁惠王》中选取了相关语句,用意有三方面:一是想引入当时的时代背景,二是想让学生了解孟子思想的根源,三是让学生感受孟子心系天下的情怀,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介绍孟子时,因为布置了预习,学生可以自己查到,所以简单带过,同时联系学生实际,指出学生身边存在的不良现象,引导学生学习孟子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及时的`渗透思想教育。

  课堂最后我还特意设计了两个“感谢”,感谢孟子的经历,感谢孟子的思想,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让我们走向和谐。

  二、展示朗读

  朗读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吸引学生的兴趣。因而课堂上没有忽略朗读的地位,学生自读,个人朗读,小组朗读一一呈现,同时强调了团队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但考虑到课堂内容的完整性,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走入朗读,朗读不到位。

  三、突破重难点

  一篇文章只要思路清新了,文章也就清楚了一大半,还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就是理清文章思路,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设置了环环相扣的问题加以引导,运用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列提纲的形式呈现思路,把握主旨。这一环节学生表现不错,因担心课堂节奏,临时取消了小组内部合作列提纲的环节,课后检测有个别学生存在思路不清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参与不够。

  四、探讨“人和”

  一节没有德育教育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本文中“人和”的思想,是孟子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独见卓识,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因而我预留十几分钟的时间探讨“人和”的意义,就学生日常实际生活引入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1、你认为自己所在的小组是一个团结协作、和谐的团队吗?

  2、初三的你与父母关系融洽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我剖析创设氛围,生生对话,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正确的学习生活。学生对话和分析感人,获得其他人不约而同的掌声。

  一节课我想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短短四十五分钟想要的太多,往往顾此失彼,打乱课堂的节奏,如何有效取舍,如何突破重难点,还是一个需努力探索的过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经典的古文,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讲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组织小组讨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我还注重与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交叉联系,加深学生对文章背景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的古文基础较差,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有些学生过于注重细节,忽略了文章的整体结构;还有些学生缺乏小组讨论的能力,无法参与到课堂互动中。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加强小组讨论的指导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困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应该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课堂互动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6

  九月份得到学校的通知,我要参加竞秀区语文青年教师课堂大赛,有四篇文章是备选课程,会在上课前一周抽选讲课题目。工作进入第七年,这种形式的比赛,我从未参加过。

  正式比赛前,我见过学生,给学生安排了预习任务,我不知道他们会预习到怎样的程度,于是课程需要改动的文意梳理部分,不敢撒手。正式上课时,学生很活跃,表现地很配合,我确实想跳过某些环节,可是课件上有所体现,我不能对这些视而不见,也想看看自己是否能完成既定内容。学生给我带来了很大惊喜,帮助我很好的完成了课程,问题都在我自己。

  首先是课件中有句话出示错误,修改后的课件没有存到U盘中,导致上课时展示出来的句子有问题。其次,学生提问了“故君子有不战”中的“有”怎样解释,有学生说根据句意说表示“假设”,我没有强调就一带而过。还有最严重的一点,时间控制。课程开始前,录像设备出了问题,以致我没有很好的确认课程开始时间,再加上课程梳理文意部分确实还存在拖沓时间的问题,所以,最后是在评委老师的提示下,匆忙结束了课程。

  回来后,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课程。反复琢磨了时间问题。我发现很多环节设置的不合理,第一个是作家作品环节,占用了五分钟,过于冗长,这个环节完全可以不展示。文章出自《孟子》,课文是《孟子》三则,完全可以一句话带过,三则学完后,我们再重新认识“孟子”这个人。其实平时上课过程中,也会随着课程内容对作者进行介绍,可是真到展示课,就不敢了。

  第二个问题是“提出质疑,疏通文意”环节,学生的预习很好,所以不需要再提出质疑,直接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就好。是我不敢放手,设置不合理,导致这部分占用时间过多,给人一种来回倒腾、思路不清晰的感觉。

  第三个问题,由于前半部分时间安排不合理,后半部分略显仓促,以致于没能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最后的拓展环节,只是口头表述,没能展示到大屏幕上。

  第四个问题,课上语言太啰嗦,不严谨,没有公开课的紧致感,整堂课非常松弛。

  比赛完这一周的时间,我把接下来要讲的课程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具体到每节课讲的内容,一定不拖沓,不啰嗦,不再因为语文这个学科的特殊性随意安排课时。而且一定要大胆放手,学生该完成的预习内容,一定不再耽误上课时间;该学生课下完成的知识整理,课上不再重复。

  通过这堂课,我更加认识到教给学生方法,指导他们学习,远比仅仅教给他们知识要重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教好课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之路走的更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教学反思03-0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11-2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教学反思(通用9篇)06-1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11-15

九年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与反思03-19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02-2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02-2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02-2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