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八角楼上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05 14:11:01 八角楼上的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八角楼上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特征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八角楼上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角楼上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八角楼上的教学设计1

  《八角楼上》正文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八角楼上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按顺序、有重点观察图画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本课有关词语。会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3.照样子写句子。会运用“艰苦”、“光辉”造句。

  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培养学生背诵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日以继夜地工作,对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这段的学习,理解毛主席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是怎样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

  (二)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第二、三句话是课文的难点,理解这两句话的象征意义,以及深刻含义。

  (三)解决办法

  1.重点的解决办法。

  通过图文对照,从画面人物的动作、神情以及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解决重点。

  2.难点的解决办法。

  通过图文对照,以及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解决难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让学生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让学生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分小组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本课挂图(或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介绍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导言。

  早在192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叫茅坪村,村子里有一座小楼,毛主席就住在那儿,因为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毛主席白天和战友们一起紧张的工作,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的工作。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导学生有顺序地看图,由图及文。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桌上有什么东西?

  (2)图上画的是谁?穿着什么衣服?他在干什么?神态怎样?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内容。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思想,然后师生同议。

  (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1.指名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3.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4.让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

  (三)交流自学情况,抽读生字卡片。

  1.出示带字音的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g1ng ji1n m2o m) l4 y! zh1ng b# n0ng hu9

  冈 艰 茅 幕 腊 椅 章 拨 凝 辉

  2.指读不带字音的生字卡片。

  井冈山、艰苦、茅坪村、夜幕降临、寒冬腊月、椅子、文章、拨灯芯、凝视、光辉

  (四)图文结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有几句话?(两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讲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上。第二句话讲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2)学习第一句话。

  ①出示生宇卡:认读“冈”、“艰”、“茅”。

  ②理解“艰苦”的意思。(条件很差、困难很多、生活很苦)

  (3)学习第二句话。

  ①出示生字卡:认读“夜幕降临”。

  ②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夜:夜晚。幕:大幕。因为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因此叫夜幕。降临:来到。夜幕降临就是黑夜到来。)

  ③用投影片出示第二句话。“每当……的时候,……就……”换个词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只要天一黑,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教师板书:每当……的时候,……就……

  对,这是字面上的含义,实际上是在说什么?谁在八角楼上?谁把八角楼上的灯点亮了?想一想毛主席会在灯下做什么呢?那么,这句话实际上是说什么呢?(毛主席每天夜晚都在油灯下工作。)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读。

  ③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有几句话?(四句话)主要说什么?(毛主席在灯下写文章)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看图,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几句话描写的是图画的内容?(前三句)

  (3)学习第一句话。

  ①指名读。

  ②板书引导“寒冬腊月”并理解词语。(腊月是指农历12月,这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在这寒冬腊月的深夜,你会做什么?(在温暖的家中,躺在热乎乎的被窝里甜甜地睡大觉)引导学生看图。可毛主席在干什么呢?让学生自己读书,在书中找出有关词语。

  ③用投影片出示第一句话。理解“单”和“薄”的含意。(教师板书:单、薄)在这寒冷的冬夜,毛主席却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这说明了什么?(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坐在竹椅上写文章,(教师板书:写)依然这样忘我的工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教师板书:条件艰苦)

  (4)学习二、三句话。

  ①指名读。思考:毛主席是怎样写文章的?

  ②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毛主席正在做什么?神态怎样?(突出“右手……”“左手……”)

  ③在书上找出有关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握、拨、凝视、沉思、没觉察)

  ④引导学生看图:毛主席右手握着笔,在干什么?(写文章)为什么拨灯芯?(灯光昏暗)看图观察清油灯发出的光亮。(说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

  ⑤尽管当时生活这样艰苦,但我们看到毛主席仍然日以继夜地为革命,为人民工作,你们看他的眼睛怎样地看着灯火?用投影片出示第三句话。理解“凝视”(集中注意力看)(教师板书:凝视)引导学生看图,毛主席如此聚精会神凝视着什么?(星星之火)看图理解“星星之火”(清油灯发出的光亮小)。对,这小小的灯火,就像星星发出的光亮,所以称它为“星星之火”。(教师板书:星星之火)毛主席在专心地干什么?(沉思)(教师板书:沉思)理解“沉思”(专心地想,想得很深,想得时间很长)看图再读句子,毛主席想到了什么程度?(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觉察到)理解“觉察”(发觉,感觉)。联系第一句话,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如此单薄的衣服,他本想披着薄毯子抵御寒冷,可是当他望着清油灯考虑到革命前途时,竟连毯子掉下来也没有觉察到,这说明毛主席沉思到什么程度?(人神、专注、忘我)发挥学生思维,毛主席凝视着这“星星之火”会想到什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正像这“星星之火”吗?毛主席在黑暗的旧中国,在国民(反动派的步步紧逼之下,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儿的革命力量与强大的国民(反动势力相比,是多么的弱小。但是,同学们可别小看这“星星之火”,“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它的威力是无穷的,不可低估的。或许不久,在整个中国就会燃起熊熊的革命之火,把国民(的反动势力统统烧光,让受尽了苦难的旧中国人民翻身做主,过上幸福的生活。此时此刻,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5)就在这样的寒夜,就在这盏清油灯下,就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毛主席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不眠之夜,在这里想着、写着,他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指名读第四句话。

  ①什么样的文章才叫著作?(很有价值的文章)

  ②为什么说是光辉的著作?(因为毛主席写的著作能指明革命的方向,使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这不是一般的著作,它好像放射着万道光芒,所以称之为“光辉著作”。)(教师板书:光辉著作)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了,六十多年前黑暗的旧中国,犹如这寒冬腊月的深夜,而毛主席就是在这艰苦的战争年代,以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写下了许多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光辉著作。(教师板书:忘我的工作)

  扩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思考课后练习2、3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井冈山 艰苦 茅坪村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 椅子、文章 拨灯芯 凝视 光辉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本课生字词。

  1.指导分析记忆字形。

  g1ng

  井冈山:里面笔顺是“撇、点”。

  ji1n

  艰苦:左右结构,右边是“很”的右半部。

  m2o

  茅坪村: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矛”,笔顺是“ 予矛”。

  l4

  寒冬腊月:左右结构,月字旁,右边是“借”的右半部,与“借、猎、惜”相区别。

  zh1ng

  文章:上下结构、立字头。

  b$

  拨灯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发”不是“友”,与“泼”和“拔”相区别。

  y!

  竹椅:左右结构,木字旁。

  m)

  夜幕降临:上中下结构。

  n0ng

  凝视:左右结构,两点水,不能写成三点水,右半部是怀疑的“疑”。

  2.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

  (三)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3题:照样子写句子

  1.让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名读例句。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3.将句子补充完整(只要符合句意,答案不要求一致)。

  每当我学习取得进步的时候,妈妈就________。(例如:表扬我;非常高兴;鼓励我等)

  4.让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句子,口述答案,师生共同评议。每当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就________。

  5.让学生写在书上。

  第4题: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指名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2.出示下列词语卡片,指读词语。

  艰苦 椅子 文章 井冈山 夜幕降临 凝视 觉察 光辉 茅坪村 寒冬腊月

  3.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先说说“艰苦”、“光辉”的词意。

  (2)然后用“艰苦”、“光辉”口头造句。

  例句:艰苦——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艰苦的生活。

  光辉——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指引我们向前。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几个生字词,并练习用“艰苦”、“光辉”进行造句。

  扩展:在练习本上抄写第4题。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2课《艰苦的岁月》。

  (一)练习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

  寂静 倾听 炯炯有神 偎依 充满 彻底 出神 未来

  八、板书设计

  1八角楼上

  八角楼上的教学设计2

  课时目标:

  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夜”3个字。初步了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毛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看图,初步了解内容

  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启发质疑:通过课题,你想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吗?

  2. 出示局部插图,提问:你知道他是谁吗?

  简介:毛泽东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旧社会、开创新天地的 伟大领袖。

  3. 教师出示整个插图,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启发学生思考:

  (1) 图上画的是谁?他正在干什么?

  预设:图中画的是毛主席正在灯下写文章。

  (2) 毛主席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他有什么动作?他的神态 是怎样的?

  预设:毛主席穿着单薄的衣服,正在用手拨灯芯,神情很严 肃,好像在想问题。

  (3) 桌子上有什么?

  预设:桌子上有一盏油灯、一个砚台、几张稿纸。

  (4) 引导:结合插图,细看毛主席的穿着与简陋的环境,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1: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毛主席克服重重困难坚持革命。

  预设2:毛主席生活特别简朴。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在茅坪村八角楼上 工作的毛主席。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3. 指名读课文,师生及时正音。

  薄毯子( ) 夜幕降临( )

  三、分组识记生词,巧用方法理解

  出示字词,认读理解字词。

  第一组:八角楼、斗争、年代、夜幕降临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3) 交流方法:你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吗?你能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其中的生字?

  预设1:“楼”是个形声字,“木”表示和树木有关,楼大多是用木材筑成的。

  预设2:可以用“净”减去“ 7 "的方法识记“争”的字形,“斗争"就是指和敌人战斗。

  预设3:“代”的意思与时间有关,除了“年代”,还可以组词“古代、现代、当代”等。

  预设4:“临"有来到的意思,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欢迎光临”。

  讲解:到了夜晚,天色渐渐变黑,天空仿佛被幕布盖住一样,所以称为“夜幕降临”。

  (4) 引导学生想象:读了这组词,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景象?

  预设:读了这些词语,我仿佛看到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会亮起来,毛主席一直在工作。

  第二组:握、凝视、察觉

  (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一做动作,说说这三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 引导运用:你能试着用“凝视”或“察觉”说一句话吗?

  预设1:王老师静静地凝视着纪念碑,身边人来人往都没有察觉。

  预设2:大家凝视着这幅美丽的画。

  (3) 引导学生读词语的同时想象画面,说说毛主席凝视着星星之火时可能在思考什么。

  预设1:毛主席在想,革命什么时候才能胜利。

  预设2:毛主席在心里说,我要带领中国人民走向革命的胜利。

  第三组:腊、章、油

  (1) 出示生字“腊、章、油”,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字。同桌先互相交流,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腊”用换一换的方法,借助熟字“错”来识记;“章”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油”借助形声字规律识记。

  (2) 引导学生给这三个字组词:腊肉、腊八粥;文章、公章、盖章;加油、汽油、奶油。

  四、练习书写生字

  1. 出示“楼、年、夜”三个生字,请学生观察字形,并按照结构分类。(“楼”是左右结构,“年”是独体字,“夜”是上下结构)

  2. 学写“楼”字。

  ① 课件出示“楼”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② 教师范写“楼”字,引导学生注意汉字笔画的避让,“木” 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捺变成点。引导学生注意“娄”的上下两部分都要写得略扁。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③ 学生描红、临写,提示要求:看清位置、明确笔顺、练习临 写、对照品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巡视指出学生书写中的问题 并纠正。

  ④教师展示书写的优秀作业并评价;学生再练写。

  3. 学写“年、夜”。

  ① 教师范写“年、夜”,提示书写要点:“年”字横画较多,注意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最后一横最长,注意笔顺,第三笔是横,第四笔是短竖;“夜”注意右下部分的笔顺是撇、横撇、点、捺, 不要写成“夕”。

  ② 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再次练写。

  五、回归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 指名读第1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讲了什么。

  预设:一共有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时间背景和地点,引出人物毛主席;第二句写了每天晚上八角楼上的灯都会亮。

  2. 出示句子“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 了 ”,分层次理解句意。

  (1) 指名读句子,画出“每当……就……"这一组关联词语。

  (2) 提问:句子中的“每当”是什么意思?联系本段内容说 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预设:“每当”指每到了这个时候。这句话告诉我们,毛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办公的。

  (3) 点拨:去掉“每当”行不行?

  预设:不行,“每当"表明毛主席每天都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点燃灯火,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表现了毛主席为了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

  3.启发思考:八角楼上的灯亮了,毛主席在怎样工作呢?引导学生联系插图想象画面,练读第1自然段。

  4. 指导朗读。

  (1) 要求:读好停顿,注意连贯,边读边想象毛主席夜以继日工作的状态。

  (2) 教师范读,提示:找出老师着重突出了哪些词语。(艰苦斗争、毛主席、夜幕降临)

  教师重读这几个词语,学生边听边体会。

  (3)指导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课堂总结

  小结: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夜以继日地坚持工作。毛主席是怎样在八角楼上工作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八角楼上的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革命先辈”为主题,由《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和《刘胡兰》四篇课文组成。《八角楼上》讲述了毛泽东同志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操劳、紧张工作,写下许多光辉著作的故事,表现了他为领导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要教学目标。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较多,第一课时可以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不断复现,加深印象。写字教学时,着重关注间架结构,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评价。

  全文语言平实,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叙述。课文配有插图,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和课后两道练习题,明确“借助插图理解词语意思,感受环境的艰苦和毛泽东同志忘我工作的精神,抓关键词说说毛泽东同志是怎样工作的”为本课的重难点。

  另外,由于革命时代的故事距离学生生活十分遥远,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是学生的一个阅读难点。在教学时,可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的构建画面。其次,统编教材提倡培养学生复述的能力,教师可借助插图,图文结合,提取关键词句为学生复述做铺垫的方法,由扶到放,同桌合作练习复述故事。

  二、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识记“腊”“视”等6个生字。通过色块、水平线的辅助,观察生字的结构,正确书写“披”和“轻”两个生字。

  2、借助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料,联系生活经验,感受革命时期条件的艰苦。借助插图,图文结合,理解”寒冬腊月““薄被子”“凝视”“察觉”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毛泽东同志为领导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

  3、同桌合作,借助插图和板贴,用自己的话说说毛泽东同志是怎样工作的。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继续学习

  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八角楼上这篇课文的生字和第一自然段,借助这张插图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了夜幕降临这个词语的意思。还联系了之前课文中的插图,学会了用每当来造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毛泽东同志。

  1、开火车读词语,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二题。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你用上“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说。

  板块二:朗读感悟,理解词语

  学习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毛泽东同志是怎样工作的?用“____”画出相关语句。

  (一)走进第一部分:感受革命时期条件艰苦

  预设一:“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泽东同志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寒冬腊月”

  2、借助插图和实物,感受毛泽东同志的寒冷,指导朗读词卡。

  3、观看视频,请学生谈谈感受。其实,在那个艰苦斗争的年代,不光是毛泽东同志,所有的革命先辈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的。

  4、带着感悟,指导朗读。但是,我们的共产党员没有向那样的生活低头!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敬意,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预设二:“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1、读短语:拨了拨灯芯。指导朗读词卡。

  2、播放视频:一根灯芯的故事。

  3、谈感受。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敬意,再来读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感受毛泽东同志工作认真

  出示句子:“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泽东同志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

  1、朗读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毛泽东同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凝视、沉思、没有察觉)

  2、观察插图,聚焦毛泽东同志的眼神,理解“凝视”的意思。

  3、联系背景,想象:毛泽东同志可能在思考什么?结合插图,理解“沉思”、“没有察觉”的意思。

  4、所有的沉思,都是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啊,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敬意,再来读读这句话。

  5、小结:瞧,插图多神奇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么多的词语。

  板块三:关键词句,复述故事

  1、巩固读词: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拨了拨灯芯、凝视星星之火、沉思、没有察觉。

  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四大题的第一小题。

  3、同桌练习:选择黑板上的几个词语,借助插图,说说毛泽东同志是怎样工作的。

  板块四:拓展延伸,书写汉字

  1、介绍毛泽东同志在八角楼写下的“光辉著作”。

  2、出示生字:披、轻。引导根据“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关键笔画”来观察“披”字。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反馈,二次练习。

  四、设计意图

  1、依托作业习题,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作业本要体现“课堂”两个字的特色,我以《语文作业本》为教学载体,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借助作业本中的知识卡片,引导学生了解“八角楼”;通过创设情境、链接之前课文中的插图,突破作业本第三题造句。

  而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将作业本第二题作为新课的导入环节,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的新字生词,了解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在讲故事的教学环节,整理、朗读插图中错落的短语词卡,借助课堂作业本第四题“连一连,读一读”,聚焦毛泽东同志艰苦的工作条件。最后二次利用作业本上的小气泡,为学生搭建讲故事的学习支架,任务驱动学生复述交流,进一步感受毛泽东同志的风范。化“做作业”为“用作业”,依据学情设计作业本的使用时机,在渗透双减政策下轻负高质理念的同时,助力学生高质学习,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从而达成高效的课堂。

  2、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词语意思

  插图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特写镜头”,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词语单靠下定义或词解词,不但使讲述枯燥乏味,而且违背了孩子的认知规律。在教学重点语句时,适时引导学生看图,通过在插图适当位置上板贴“单军衣”“薄毯子”等词卡,联系生活理解“寒冬腊月”一词的含义。在理解“凝视、沉思”等词语时,通过观察毛泽东同志的眼神、想象沉思内容,结合教师引语,聚焦局部,把无形的讲述融于有形的图画中。抓住重点词反复咀嚼,进而过渡到对课文的理解,再把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层层递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在阅读、理解、揣摩、感悟中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3、连接课外资源,拉近时代距离

  革命类题材的课文所描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甚远,文中所讲述的艰苦环境也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大相径庭。认知隔阂,必然会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使课堂学习游离表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切身体会井冈山的“艰苦斗争”。因此,通过摸一摸单军衣,看看图片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再适时介入能触动孩子心灵的媒体视频资源,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有“感”,有“思”,有“悟”。

【八角楼上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杜甫《楼上》诗词赏析06-23

八角剪纸图案步骤04-13

八角窗花剪纸图案步骤10-05

英语的教学设计12-29

《蜂》的教学设计12-24

英语的教学设计12-29

《塞下曲》的教学设计12-23

《乡愁》的教学设计04-29

背影的教学设计02-02

《背影》的教学设计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