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爱国英雄事迹

时间:2022-09-15 09:51:01 爱国英雄事迹 我要投稿

爱国英雄事迹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所有是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此,我们要时常对自己说:“我是中国人,我为此而感到骄傲!”我坚信只有心系祖国,才会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国英雄事迹(精选90篇),欢迎阅读!

分类导航古代近现代热门推荐
▼古代▼
【1】文天祥【11】霍去病【21】张骞丝绸之路
【2】林则徐禁烟【12】汤显祖【22】郑成功收复台湾
【3】李商隐【13】史可法以身殉国【23】司马迁
【4】朱自清【14】洗夫人维护统一【24】郑板桥
【5】辛弃疾忧国忧民【15】刘邦和项羽之争【25】李白
【6】岳飞精忠报国【16】颜真卿为国殉难【26】陆秀夫壮烈殉国
【7】屈原以死报国【17】戚继光赶走倭寇【27】维护友好的三娘子
【8】苏武牧羊【18】范仲淹【28】孙膑身残志锐的智慧化身
【9】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19】报国心切的廉颇【29】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10】曹操烧信【20】郑和下西洋【30】齐白石

  《爱国英雄事迹》之文天祥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公元1275年,元军侵略南宋。元军在元朝统帅伯颜的率领下,离南宋的都城临安只有30里路。大兵压境,南宋朝廷无计可施,决定求降。伯颜声明,只有南宋的丞相才有资格与他谈判。

  这时,南宋朝廷的左右丞相都闻讯逃跑了,朝廷只好让文天祥为右丞相,去和伯颜谈判。

  文天祥见了伯颜后,义正词严地问:“贵国是要与我国交好呢,还是要灭掉我国?”

  “我们不想灭掉宋国!”

  “既然如此,请你们后撤百里,以表诚意,否则我们将以死相拼!”

  伯颜感到文天祥像是向元朝下挑战书的,就扣留了他,并让其随行人员回去传话说,如果南宋不投降,元军马上就发起进攻。

  南宋朝廷在伯颜的威胁下,向元军投降。文天祥得知真相后,痛哭流涕,仰天长叹。

  四年后,文天祥带兵到广东潮阳抗元,全军覆没,文天祥被俘。

  元世祖很钦佩文天祥的忠心,把他软禁在大都的“会同馆”里,每天派人去轮番劝降,但都被文天祥骂走了。元世祖见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囚禁起来。在狱中艰苦的环境下,文天祥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其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了几年,元世祖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道:“你的忠心,我非常佩服。如果你能改变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怎么能再做元朝的臣子?如果这样,我死了以后,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烈士?”

  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样?”

  文天祥看了看元世祖,斩钉截铁地说:“我别无他求,只求一死!”

  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刑场上,文天祥面色从容。他对监斩官说:“我的祖国在南方,我要面对南方而死!”说完,整整衣冠,朝南方拜了几拜,仰天长叹道,“我事已毕,心无悔矣!”

  《爱国英雄事迹》之林则徐禁烟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用鸦片换取白银,掠夺我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于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

  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爱国英雄事迹》之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9岁时死了父亲,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只好随母亲归居郑州。家境虽然艰难,但不肯荒废学业。在“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的基础上,少年李商隐坚持跟堂房叔父学习。

  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

  正是由于李商隐少年笃志于学,才华横溢,17岁就凭文才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跟从令狐楚学骈文奏章,被引为幕府巡官,25岁举进士。但是,当时牛僧孺和李德裕在*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李商隐也成了党派斗争的牺牲品。原来令狐楚是牛党中的人物,而李商隐的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是李党人物,因此,李商隐徘徊于牛、李两党的斗争之中,一直受到排挤,不能施展他的才能。858年,罢官还郑州,病卒,只活了46岁。

  《爱国英雄事迹》之朱自清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订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构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上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了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激”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十分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当逃避自己的职责。”

  两个月后,朱自清困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爱国英雄事迹》之辛弃疾忧国忧民    

  金帝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一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忍无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支队伍是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领头的耿京是一位农民出身的济南人。

  为了响应义军的反金义举,时年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耿京。但耿京对这个前来投军的秀才并没有过多的青睐,只命他做了一名无足轻重的文官,掌管文书和帅印。在此年中发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对辛弃疾从此刮目相看。

  当初和辛弃疾一块儿来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位叫义端的和尚。义端本身就是个守不了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竟偷偷的盗走了经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里邀功。

  义端本身也是一小股义军的首领,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弃疾问罪。辛弃疾理屈词穷,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

  义端见是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的小命吧!”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份子,嫉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返回古代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张钰哲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爱国英雄事迹》之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爱国英雄事迹》之苏武牧羊

  苏武是汉朝时候的一位官员。有一年,他作为汉朝的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里办事。不料,匈奴人违背诺言,不放苏武返回汉钥,扣留了他,还劝他投降。苏武严辞拒绝,说:“我奉国家命令出使匈奴,丧失气节就是污辱了使命,丢大汉朝的脸。我如果那样,还有什么脸见人!”匈奴人用刀威胁他,他索性把脖子伸过去,宁死不从。

  匈奴人把他放进地窖,不给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顽强地活着。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遥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叫他放羊,说不投降就让他在那里待一辈子。苏武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代表着国家。他坚决不做有辱国格的事,宁肯每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挨饿,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么。而且,那根代表汉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节”(一根长棍,上面挂着穗子),他一直放在身边,放羊的时候也拿在手中。天长日久,“使节”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紧握不放。

  苏武在匈奴度过了19个年头,始终没有屈服,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汉朝。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受到人们的尊敬。

  《爱国英雄事迹》之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爱国英雄事迹》之曹操烧信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为国牺牲敢惜身啊。”

  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返回古代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霍去病    

  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爱国英雄事迹》之汤显祖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十二岁就有了功名,少年时便名冠一时,很受当地人们的尊重。

  有一天,镇上一位老绅士病故,丧主特派家人去请少年汤显祖写祭文。可偏偏另一个村子里有一位老农做寿,其子女也来请他去写寿联。显祖一想,按理说,死者为大;可按情论,死者停灵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殡前写毕就可,而做寿却只能在当天宴宾客时使用,何况眼下寿星家生活艰难,拿不出什么润笔费,我小小年纪,不可势利。就回答那家丧主,他迟一天到,肯定误不了事的。说完,汤显祖先去了寿星家把寿联写完,这才连夜往镇上赶。

  再说镇上那家,因为家产富有,来吊唁的亲朋众多。其中一位远亲狂生,自恃有些文才,听说要等个什么汤显祖来写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区区小事,拿什么架子。”他吩咐仆人笔墨伺候,铺开宣纸,洋洋洒洒,直写到次日天明。

  正自鸣得意呢,汤显祖来了。狂生没料到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好事的就怂恿汤显祖也写一篇。汤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陈词滥调,矫揉造作,全无真意,心中很不以为然。也是年轻气盛,便不客气,只见他略一思索,拿起笔来,几乎是一气呵成,惊得众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见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风。

  狂生拿起自己熬一夜心血写成的东西,请汤显祖评点。满以为汤多少会夸赞几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汤显祖只是在结尾空白处写了一句曲词:“他去也,怎把心儿放。”狂生起先以为汤显祖是补充去世人心态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细一琢磨,才悟出原来人家写的是一字谜,这一字就是对他文章的评价,那脸刷地就红了,心想,幸亏没求人家说出来……

  《爱国英雄事迹》之史可法以身殉国    

  1465年4月,多铎统领十几万清兵,把扬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明朝抗清统帅史可法组织军民奋起抗击。多铎给史可法发出5封劝降信,史可法只字不看,全部投进火里烧掉了。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扬州城被攻破,史可法不幸被俘。多铎再次劝降史可法:“你已为明朝尽了忠义,该接受我大清的重任,为我们收抚江南一带了吧!”史可法怒不可遏地答道:“我是大明重臣,岂肯苟且偷生,做万世罪人?我头可断,身不可屈!” 多铎又施奸计:“史先生不必太固执,只要你帮我的忙,马上可以给您高官厚禄。”史可法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史可法决不投降!”多铎恶狠狠地说:“史先生既然一定要做个忠臣,那就只好成全你的名节了!”遂将史可法杀害。史可法以身殉国,当时年仅43岁。

  《爱国英雄事迹》之洗夫人维护统一    

  洗夫人是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岭南俚人的领袖。岭南是指南岭到大海的那一大片土地。洗夫人嫁给太守冯宝,成为在岭南很有影响的人物。她顾全大局,忠于国家的统一。南朝的梁、陈两代,岭南的一些地方官都发动过叛乱,不听朝廷命令,想把岭南变成独立王国。但是,他们的行为遭到冯家和洗夫人的坚决反对。每次叛乱发生,洗夫人都亲自率军平叛,配合朝廷重新安定了岭南。她立了大功,被封为女将军。

  隋朝灭陈之后,南北分裂局面结束了。因为岭南离中央太远,岭南人一时不明真相,就拥70高龄的洗夫人为圣母,仍然忠于陈朝,不让隋军进入岭南。隋朝送信向洗夫人说明了情况。洗夫人十分高兴,立刻派孙子冯魂去迎接隋军开进岭南,隋朝名副其实地统一了全国。

  不久,岭南又发生叛乱,洗夫人当机立断,派孙子冯盈杀了叛军首领。她又不顾高龄,陪同隋朝大臣走遍各地,召见参加叛乱的首领,让他们服从朝廷,不要分裂国家。到了晚年,洗夫人经常教育后代要维护统一,不可分疆裂土,做对不起百姓和祖宗的事。洗夫人一生经历三朝,始终维护国家统一和岭南的安定。直到今天,广东广西海南人民还在纪念她。

   《爱国英雄事迹》之刘邦和项羽之争    

  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后来被农民起义推翻。当时领导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有两个最有名的,一个是刘邦,一个是项羽。项羽武艺高强,很会打仗,可他为人残暴,还缺乏远见。他本是楚国人,楚国被秦始皇灭了,他一心要恢复楚国,恢复已经被灭亡的其他诸侯国。所以灭秦之后,他仗着自己人多势众,自称西楚霸王,把全国又分成18个小国。被封了国的人相互不服气,很快争战起来,项羽又缺乏统治能力,结果统一不久的国家又面临大分裂的危险。

  刘邦是有政治远见的人,赞成秦始皇的统一思想。他发动了反对项羽的战争,要夺取天下。他在自己的统治区内实行郡县制,对已经封王封国的,则注意限制和防范。4年之后,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汉朝按秦朝的制度管理国家,采用中央集权的办法。虽然在初期,为了稳定人心,刘邦也封了一些功臣为王,可他们的权力不大,不久又一一把他们废除。那些刘氏亲属封王的,后来也被刘邦的继承者收回了权力。经过几十年的斗争,到了汉武帝执政的时候,汉朝终于对全国实行了强有力的统治,创造了社会大发展的兴盛局面。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之一。这与刘邦及其后代坚持统一的做法是分不开的。

  返回古代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颜真卿为国殉难    

  唐朝的时候,有个地方官叫李希烈,为实现个人野心,发动叛乱,四处烧杀抢掠,使百姓遭难,国家也受了损失。怎么办呢?当朝宰相就向皇帝建议,让太师颜真卿去劝说李希烈归顺朝廷。皇帝同意了,就让年过70的颜真卿去见李希烈。其实,这是那个宰相出的坏主意。因为颜真卿为人正直,不肯巴结讨好,得罪了宰相。宰相明知李希烈不会归顺,却让颜真卿去,想借刀杀人。颜真卿也深知此去凶多吉少,可为了国家的安宁,他毫不犹豫地去了。

  果然,李希烈见到颜真卿,立刻让部下拔出刀,围着他破口大骂,说要吃他的肉。颜真卿挺身屹立,怒视着叛贼。李希烈等人劝他投降,他说:“我来劝你们投降,你们反来劝我,我岂能受你们的利诱威胁。我快八十岁了,还怕死吗?”李希烈命人挖了坑,要活埋他。颜真卿冷笑说:“我既然敢来,就不怕死,要杀就杀!”他为自己写好了祭文和墓志,做好了死的准备。

  过了些日子,李希烈又叫人堆上柴草,点着火,对颜真卿说:“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视死如归,毫不犹豫地向火堆扑去,倒是那伙人吓得把他拉住了。李希烈见颜真卿软硬不吃,决定杀了他,派人去把他勒死了。颜真卿就义前,仍大骂不止,表示自己为国尽忠决不屈服的意志。这位爱国老人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爱国英雄事迹》之戚继光赶走倭寇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之后,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着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爱国英雄事迹》之范仲淹    

  宋朝的时候,有个品德十分高尚的政治家叫范仲淹。他从小心怀大志,希望将来能做治国安民的宰相,为国家出力;或者做一个医生,为百姓治病救命。他对人说:“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于国家的事,我就愿意做。”后来,范仲淹做了官,还真当了一段时间的宰相。他为官清正廉洁,很受好评。有一年,他到泰州做管盐仓的小官,见海水泛滥上岸,百姓受难,就提议修海堤,还亲自参加运土、夯土。不料母亲去世,他按规定回家服丧。可身在家中,心在海堤,他不断写信去帮助出主意。海堤修成了,当地人们感激他,把堤叫范公堤。

  几年以后,范仲淹进京城做官。他看到不对的事就批评,还主持改革,结果得罪了人,好几次被贬职排挤出京。可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做出了成绩。他在一生中用自己的财产办了许多义庄、义田、义宅,救济穷人,还办了一些不收钱的学校,让没钱的穷人子弟上学,可他自己的孩子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有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他写了一篇叫《岳阳楼记》的文章,作了回答,表示自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就是说,一个爱国爱民的人,要甘心情愿比别人先吃苦,比别人后享乐。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爱国英雄事迹》之报国心切的廉颇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秦国、齐国这些大国常来攻打赵国,赵王用廉颇为统帅,多次打败了敌军。敌军听到廉颇的名字,都很害怕。可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将领赵括代替他。赵括骄傲轻敌,使赵军打了大败仗,赵国也险些亡国。

  赵王想重新起用老将廉颇,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将军身体怎么样,是否还愿意为国效力。廉颇见到赵王的使者,高兴极了。为了表示自己威风不减当年,还能上阵打仗,为国立功,他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铠甲,跃上战马,拉弓射箭,舞枪刺杀,果然身手不凡。他对使者说:“你看我,虽然老了,可是能吃饭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万死不辞,马上回去领兵参战!”

  使者走了以后,廉颇日夜盼望赵王的调令,可一直没等到。原来那个使者接受了一个叫郭开的坏人贿赂,故意在赵王面前说了瞎话,说廉颇饭量虽好,可一会儿工夫拉了三次屎。赵王听了,认为廉颇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调用他。

  廉颇为赵国的安宁奋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为国出力,对人说:“我真想有一天,还能率领赵国的兵士冲锋陷阵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报效祖国。这就是爱国英雄们的本色。

  《爱国英雄事迹》之郑和下西洋   

  明朝的时候,皇帝明成祖为了加强国际交往,决定派大型船队出使西洋各国,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这支船队的正使,就是人称三宝(保)太监的郑和。

  郑和经过充分准备,在1405年,率领水手官兵、医生、工匠等两万多人,带着许多中国的特产出发了。他们的海船最大的长44丈、宽18丈,可以坐1000人,造船技巧十分高超,还用指南针定向。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各国见了这样大的船队,都佩服中国人的智慧和才能。

  郑和在28年内,先后七次远航,到达了现在的东南亚各国、阿拉伯半岛,最远到了非洲的东海岸。他每到一地,都拜会当地的国王和首领,赠送礼品,表示友好,邀请他们访问中国。船队和当地人民进行贸易,互通有无,所以人们都把中国的海船叫“宝船”。

  和西方有些探险家掠夺财物、抢夺奴隶的作法不同,郑和远航是为了友谊和交往。他和各国人交往时,总是彬彬有礼,精神抖擞,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现在的东南亚许多国家,还有以“三宝”命名的城市、港口和其他地名。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最早的,为祖国赢得了友谊和荣誉。

  返回古代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张骞丝绸之路    

  汉朝的时候,汉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结交各国,加强往来。年轻的侍从张骞主动报名要承担这项使命。“西域”指的是当时的亚洲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张骞明知到西域的路途十分艰险,可为国探险立功的壮志支配着他带着100多人上了路。路上,他被敌视汉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年,后来逃走,又跋山涉水挨饿受冻,终于到达了西域。

  张骞先后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zhī)、大夏等国(在现在的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阿富汗境内),见到了国王,表示了汉朝愿与他们友好来往的愿望。这些国家的人见到汉朝使者十分高兴。几年以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他还派出许多副使到身毒(yāndú)、安息(在现在的印度、伊朗一带)等国,和那里的人民建立了关系。这样,汉朝和西域各国开始了友好往来,特别是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的先进技术、丝绸、冶铁术、作物栽培法等都传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乐舞蹈也传到了中国。在东西方之间,出现了一条商路,人们叫它“丝绸之路”。来往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知道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爱国英雄事迹》之郑成功收复台湾    

  祖国的宝岛台湾在17世纪的时候,曾经遭受了欧洲荷兰人的侵略。荷兰殖民主义者向东方扩张,看中了台湾这块宝地,就在1624年派兵侵入台湾,建城堡,抢财物,屠杀和奴役台湾人民。当时的明朝政府因为腐败无能,统治不稳,所以给了侵略者可乘之机。直到1662年,伟大的爱国者郑成功才赶走了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在明朝灭亡以后,曾组织义军抗清,把福建沿海的厦门、金门等岛屿作为基地。他得知台湾民众在外国侵略者压迫下十分痛苦,就在1661年春天率船队进军台湾,决心赶走侵略者。中国军队乘风破浪,登上台湾岛,荷兰侵略者大惊失色,慌忙迎战,打了败仗,就龟缩在他们建造的两座城内。郑成功派兵把他们团团包围,并派人让他们投降,告诉他们:台湾是中国的土地,你们必须马上离开这里。荷兰“总督”竟无理要求郑成功退出台湾,愿意年年进贡,被郑成功坚决拒绝。

  1662年初,郑成功发动了总攻击,向敌人的阵地猛烈开火。荷兰人走投无路,只好宣布投降,离开了台湾。被侵占30多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这个伟大功绩的创建者,他的功勋永载史册。

  《爱国英雄事迹》之司马迁    

  汉朝的时候,有一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他祖上几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司马迁年轻时立志继承家业,写出一部完整的史书。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众的动人事迹。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决心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人们。之后他父亲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开始写作。

  没想到这时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几句真心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钱赎身或理解腐刑。司马迁家里没钱。他万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残忍的刑罚,受刑人被割掉生 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一类的人。这对司马迁是多大的打击呀!有的人认为他不该怕死贪生,甘受污辱;朋友们也疏远了他。司马迁不去辩解,只是夜以继日地写作。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这时候,他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为了写这部史书而求生的呀!我不愿意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我手里中断,英雄的事迹在我心中埋没。此刻书写成了,就是让我死千次万次,我也不怕了!”

  司马迁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得到传扬,甘受屈辱。他的爱国情感多么深厚啊!强了。

  《爱国英雄事迹》之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 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相信大家对这首诗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清代诗人写的《竹石》。众所周知,郑燮,号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他的为人和品格又如何呢?我要讲的故事就是“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乾隆元年,郑板桥在们的帮助下去应试,中了进士,担任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 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中了进士。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 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生活。他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 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nang)橐(tuo)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与他一尘不染的性情相符。

  《爱国英雄事迹》之李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许多赞美山河的诗,至今被人们传诵。李白的诗,不是单纯写景,而且饱含着他的爱国感情。

  李白少年的时候,就立志为国效力,贡献自己的才智。可他性格直爽,又不愿意巴结权贵,所以一直不被统治者重用,有一次还 差点被流放到边塞。他宁肯不做官,宁肯受穷,也不向那些人屈服。于是,他把一腔都寄托在奇山丽水之间,把自己化在了祖国美丽的大地上,用诗来赞美,来歌颂。比如他写长江三峡的激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写庐山的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钱塘江的潮水:“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写秦岭的险要:“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

  和长江在他的笔下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在李白的诗中,祖国的山河多么壮美呀!他正是陶醉在这块土地上,才誓不改志,坦然地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一生。

  返回古代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陆秀夫壮烈殉国   

  时近黄昏,风雨大作,咫尺之间,景物难辨。张世杰趁着海面混乱,让人驾轻舟去幼帝赵昺的.座船,接他脱离险境,以便寻机安全转移.一直在舟中观察着战况的陆秀夫见来接应者皆不是江万载父子平时所带护随帝后的亲随护兵,知道事已不可为,深恐奸细乘机向元军卖主邀功,招致南宋末帝被俘或遇难,因而断然拒绝来者请求。

  但他也知赵昺的座船笨重,又与其他舰船环结,行驶艰难。陆秀夫估计已经无法护卫赵昺走脱,于是便当机立断,决心以身殉国。

  他盛装朝服,先是手执利剑,继而又劝说赵昺,“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万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辙。德祐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说罢,他背起八岁的赵昺,又用素白的绸带与自己的身躯紧紧束在一起,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船弦,与他的小主公踏上了从临安到厓山的最后里程、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

  杨太后听说儿子赵昺死去,悲痛欲绝,随即也跳海而死。之后随同跳海殉国的朝廷诸臣和后宫女眷少说也有十多万人。崖海十万浮尸,向世人宣示了一个民族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爱国英雄事迹》之维护友好的三娘子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为蒙古族当权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双方的关系疏远了,传统的贸易往来也停止了。这样,明朝不安宁,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内地的产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响。

  后来,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从明朝的统一管理,蒙汉关系改善了。俺答去世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权,更是坚持与明朝的友好关系。在三娘子的促进下,蒙汉的互市贸易又恢复了。每当大集的时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购买和换取内地的丝绸、茶叶和各种生活用品,他们的皮毛等产品也是汉族商人喜欢要的。场面十分热闹。三娘子经常亲自骑马到集市上巡视,发现有纠纷的,都秉公处理,尤其注意保护汉族商人的利益。她还主动到宣化城,拜访明朝官员,交流情况,关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为忠顺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贵族想用武力侵扰内地,三娘子总是坚决反对,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权时期,为蒙汉友谊做了许多好事,使双方好多年没动干戈,促进了民族团结。

  《爱国英雄事迹》之孙膑身残志锐的智慧化身

  孙膑是春秋时期战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早年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妒忌他比自己有才干,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设计陷害他。孙膑忍受被剜去膝盖骨的酷刑之苦,用才智感动了齐使,并在他的帮助下回到齐国。孙膑隐居在田忌幕下时就表现出突出的军事才能,后于“田忌赛马”后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成为齐国的军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婉言推辞说:“一个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做军师,让他在有帷幕的`车上坐着出谋策划。在这场战役中,孙膑运用非凡的才智屡出妙计,最终使得魏军大败,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围赵救魏”的光辉战例。后来孙膑又在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之时与庞涓斗智,使庞涓死于万箭中。孙膑因战出名,世世代代也相传他的兵法。

  《爱国英雄事迹》之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1924年,吴玉章在成都创建了中国青年共产党,这是他革命道路上的新起点和对中国革命探索的结果。之前,他曾资助四川内江青年廖划平等去苏联考察,学习十月革命经验,为建立青年共产党组织作准备。此时,吴玉章并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

  1922年春,吴玉章在北京会见刚从苏联归国的王维舟,已有会合同志、组织新政党的想法。他们开始联络青年,成立“赤心社”。1922年8月,吴玉章到成都,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支持校内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主义读书会活动,聘请共产党人恽代英来高师任教,自己也在学生中宣传社会主义。这时,信奉社会主义的杨闇公、刘伯承、廖划平和高师学生童庸生等与吴玉章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他们不仅在校内进行革命活动,还派人到工农群众中开展工作。

  1924年1月12日,在成都娘娘庙街24号,中国青年共产党成立。杨闇公寓所里悬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画像,20多人参加了会议。经过将近3小时的讨论,通过了中国青年共产党章程和几种决议案,选举吴玉章、杨闇公、刘仲容、张保初、廖划平、傅双无6人为负责人。中国青年共产党成立后注重工人运动,并支持和组织成都各行业工人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工会——成都职工总会。

  1924年5月1日,成都的中国青年共产党和成都团地委在少城公园联合召开了追悼列宁的群众大会。会议遭受军阀的强烈压制,会后,吴玉章、杨闇公被迫离开成都。吴玉章回到荣县老家,不久即去了北京,见到中共领导人,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由童庸生、赵世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吴玉章感到中国青年共产党已无必要继续存在了,不久解散,不少成员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中国青年共产党,从筹备诞生到解散虽然只有五年左右的时间,但是,这个组织在四川、北京等地,特别是在成都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都建立中国青年共产党,与四川的中共地方党组织,团组织联系紧密,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聚集了一批革命的中坚分子。吴玉章救国图强一片心,可照丹青。

  《爱国英雄事迹》之齐白石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先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证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返回古代爱国英雄事迹>>>

▼近现代▼
【1】台儿庄战役【11】先烈董存瑞【21】张钰哲
【2】王二小【12】谭嗣同笑迎死亡【22】冯婉贞奋起救谢庄
【3】佟麟阁【13】卢作孚发展航运业【23】为国牺牲敢惜身
【4】华罗庚毅然回国【14】抗日名将张自忠【24】革命军中马前卒
【5】詹天佑【15】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25】茅以升
【6】钱学森爱国故事【16】杨靖宇献身抗日【26】一心报效祖国
【7】严复的担忧【17】黄继光【27】鲁迅三改志愿
【8】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18】爱国将领吉鸿昌【28】坐中国船去上海
【9】徐悲鸿【19】邱少云【29】研究半导体女博士
【10】吉鸿昌我是中国人【20】张伯苓的理想【30】数学家苏步青

  返回爱国英雄事迹导航>>>

   《爱国英雄事迹》之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春天,我爱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一举歼灭日军11984人,震惊中外。这场战役的胜利,除爱国军队英勇作战外,还 与当时战区的民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李宗仁在谈到台儿庄战役胜利时,深有感慨地说:“台儿庄人民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了,在战场上挽救伤兵的是民众,作侦察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炮弹粮食的是民众。这些民众是赤诚地表现他们的爱国热情,充分地担任起救亡的责任来了。”

  据台儿庄北关老大娘王谭氏回忆:台儿庄战役打响后,我们青壮年妇女并没有躲到安全的地方,而是自发地组成女子督战队,一方面激励战士勇敢杀敌,一方面防止逃兵脱离战场。当时就有一个逃兵差点从我们的眼皮底下跑掉。我们几个姐妹一起骂这个逃兵:“你还 算是个男人吗?你如果怕死,就让我们拿着烧乡火棍跟日本鬼子拼!”这个逃兵被我们得害羞了、激动了,掉头就冲向了战场。

  《爱国英雄事迹》之王二小

  王二小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英雄少年。出生于1929年的他,成长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当时,他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常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虽然他还只是个儿童团员,但他经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为了保护家乡和乡亲,他总是不惜冒险。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一次来袭,走到山口时迷了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带着敌人走在前面,实际上是为了引导敌人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发现上了当,就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的牺牲并没有被遗忘,反而被铭记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个老乡都为他流泪。后来,《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士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著名的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迅速传唱全国,成为中国儿童歌曲的经典之一。

  王二小虽然只有短暂的十三年生命,却在抗日战争中展现了英勇和坚强。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即使年龄再小,也可以有大义和勇气,为了祖国和人民,义无反顾地冲向危险。王二小是一位可敬的英雄,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

  《爱国英雄事迹》之佟麟阁

  1933年5月23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向路透社记者发出狂妄叫嚣:“为保卫‘满州国’西境安全,日军有进驻张家口之必要。”察省形势,益行危急,察哈尔省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冯玉祥于26日发表抗日通电。

  同日,佟鳞阁、高树勋等十四名将领在张家口联名通电,响应冯玉祥的号召,参加抗日同盟军。内称:奉读宥电,慷慨陈词,抑郁精神,大为振奋,表示今后愿在冯总司令领导之下,团结民众,武装民众,誓以满腔热血,洒遍疆场,保我河山,收复失地。

  冯玉祥任命佟麟阁为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仍代理察省主席。第一军辖四个师及一个独立旅,这是支抗日同盟军的基本队伍。在召开的抗日同盟军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同盟军委员会,选举了委员三十五人,常委十一 人,佟麟阁是委员和常委之一。

  6月20日,佟麟阁、吉鸿昌、方振武等二十六名将领联名通电表示:为民族生存而战斗,应民众要求而奋起,敢对国人一掬肺腑。凡与敌人同一战线者皆为吾仇。并宣布:重整义师,克日北指,克复察省失地,再图还我河山,……四省不复,此心不渝。佟麟阁积极与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北路前敌总司令方振武等密切配合,并派出第一军的第二师受吉鸿昌指挥,出兵张北,猛烈攻击敌伪军,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又乘胜挺进,7月12日克复多伦。共击毙日军茂木骑兵第四团及伪军李华岑等千余人。抗日同盟军军威大振。佟麟阁在此期间,治军理政,运筹帷幄,筹备军需,安定后方,出版《国民新报》,宣传抗日主张,组织民众武装,担任前方运输,救护伤员,收容难民,殚精竭虑,甚获察省军民的爱戴。

  对日作战,加上蒋介石、何应钦的军事压迫,使抗日同盟军腹背受敌。察省地瘠民贫,补给也极其困难。冯玉祥迫不得已,乃于1933年8月5日发出通电,把收复国土,交诸国人。15日离开张家口。至此,深为日寇所恐惧的察省民众抗日同盟军不幸夭折。

  《爱国英雄事迹》之华罗庚毅然回国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英国两年,华罗庚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入数学研究中,他的研究成果逐渐被国际数学界重视,年轻的华罗庚在数学界声名鹊起。

  1937年,就在他刻苦钻研数学难题时,中国开始了抗日战争。华罗庚听闻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后,马上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中国政府见识到美国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后,为了提升中国的国防实力, 也萌生了研制原子弹的想法,于是派遣华罗庚等人前往美国考察。1948 年,伊利诺伊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出非常优越的待遇。

  1949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华罗庚听到了一则激动人心的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于是他决定回来报效祖国。美国人不愿意让优秀的华罗庚走,于是不惜重金让他留在美国,但是华罗庚还是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和工作条件,带着妻儿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

  他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民族国家,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回国后的华罗庚,走访了全国多个地方,把数学问题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爱国英雄事迹》之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的工程师,他不仅优秀,而且还爱国,对工作一丝不苟。中国的第一条自己修筑的铁路,是由詹天佑和学生,工人们一起修筑的。

  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之才呢?因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嘲笑,毅然的接受了任务。詹天佑再动工的第一天,就对工人们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看到这,我从“精密”“不能马虎”“大概”“差不多”这些词中,体会到了詹天佑对于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不能有一点儿差错。想起我自己,我是个马大哈,常常把作业,笔袋水壶忘带。比起詹天佑,真是大巫见小巫啊!如果让我去修筑铁路,依我那坏习惯,我想铁路十年后还没开通。我一定要该掉着坏习惯。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一定要报效祖国母亲!

  返回近现代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钱学森爱国故事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位姓钱的人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人称“三钱”。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非常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可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知道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后来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后来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爱国英雄事迹》之严复的担忧

  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因为中国民之愚智悬殊,自然不能胜过人家。基于这种思想,严复对办学校是积极的。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严复要求建立完整的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他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提出中国的学校教育应分三段的计划,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吸收16岁以前的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16岁至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此外,严复还很重视妇女教育。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致至深之根本”。他还主张妇女应和男子一样,在女学堂里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不参加社会活动,创办的女学堂就和封建私塾没什么区别,因而也就无意义了。显然,他是将妇女置于整个社会变革,特别是妇女自身解放的前提下来考虑的,故十分强调参加社会活动对女学堂学生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他在妇女教育方面高出一般人之处。

  《爱国英雄事迹》之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

  1894年(光绪二十年),邓世昌常曰:“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享年45岁。

  《爱国英雄事迹》之徐悲鸿

  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

  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

  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 之情;1939年创作《珍妮小姐画像》,为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为支持国内抗战而作;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

  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贫妇》等现实题材,《漓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题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动物题材的作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担任政务、行政工作的同时,仍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满腔热情地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

  他为战斗英雄画像,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一点一滴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不幸的是,这一切艺术活动因画家过早地离开人世戛然而止。

  《爱国英雄事迹》之吉鸿昌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校长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

  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1932年,吉鸿昌回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后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返回近现代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先烈董存瑞

  他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

  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董存瑞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我们不能辜负他们对祖国的希望啊,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

  《爱国英雄事迹》之谭嗣同笑迎死亡

  为国捐躯,不只是在战场上才有。那些为使祖国富强起来和恶势力斗争的义士,同样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清朝末年,发生过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运动,叫戊戌变法。谭嗣同等六君子就是为变法而死的义士。

  谭嗣同从小就痛恨外国势力侵略中国,决心为祖国富强而奋斗。他和康有为等人提出变法的主张,却遭到了封建顽固派的激烈反对。谭嗣同看出变法的艰难,对朋友们说:“就是杀身灭族,我也不会改变主张。中国只有闹到新旧两党流血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国了。”

  1898年,光绪皇帝决定变法,谭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后又发动了政变,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等人逃走了。谭嗣同没有跑,他说:“各国的变法,没有不流血而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有人为变法而流血,这是国家不能强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血,就从我开始吧!”

  谭嗣同被捕以后,毫无惧色,在监狱中写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被押到刑场受刑前,大声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笑迎死亡的义士,心里装着祖国。他自动走向死亡,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价值。

  《爱国英雄事迹》之卢作孚发展航运业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但是在旧中国,很长时间,长江上的航运却被外国人垄断了。江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英、法、美、日等国的轮船。中国人没有自己的航运事业,受了许多窝囊气。四川合川人卢作孚爱国心切,决心创办中国民族的航运业。他四处筹集资金,冒险用8000元作抵押,买回一支价值3万元的小火轮,在1926年成立了民生航运公司。那一年,“民生”号轮船满载乘客,驶出了重庆码头,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内河航运业。

  后来,民生公司又向长江中下游发展,和外国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有的外国公司用大幅度降价的办法,依仗船多、设备新等优势,想挤垮民生公司。卢作孚毫不示弱,宣布民生公司的甲级船员一律由中国人担任,同时加强管理,对旅客不论穷富一视同仁,服务抗日名将张自忠周到,还禁止船员收小费。这样,民生公司靠优质服务和民族自信心赢得了旅客的信任。许多乘客宁肯推迟日期,也不乘坐外国轮船,只等上中国的轮船。在那个年月,这对于增强民族精神和抵御外国侵略,有多么大的意义呀!

  和范旭东、卢作孚一样,还有不少爱国实业家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的工商业,为富强祖国、振兴中华立了大功。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爱国英雄事迹》之抗日名将张自忠

  现在,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以张自忠命名的街道。因为张自忠是为国捐躯的将军,是“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经常教育部下:军人只有以必死的决心去战胜敌人,才能对得起国家和自己的良心。

  1940年5月,民党军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军在湖北襄樊一带抗战。大洪山一战,他们消灭了1000多名日寇。日军疯狂报复,派重兵包围过来。张自忠和士兵们坚决抵抗,他手举步枪高喊:“弟兄们,一定把敌人消灭!”一天过去了,阵地还在,他们却一天没吃东西。第二天,敌人用飞机大炮轰炸。张自忠几次率军反击,没有成功。部下劝他突围,他说:“我要撤了,这一带就保不住了。我要用身体来保卫湖北西部河山!”后来他们被困在杏儿山上,无法冲出去。张自忠左肩受了伤,他说:“我是不打败仗的,败只有死,我不能对不起部下。只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敌保国。”

  日军冲了上来,张自忠身中数弹,仍然立在山头,坚持抵抗。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血喷不止。他倒在地上对副官说:“我这样死得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心里平安。”说完,他又顽强地站起来,向敌人扑过去,敌人的子弹又射中他的腹部和头部。张自忠为国尽忠了,他是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中职务最高的一个。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爱国英雄事迹》之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返回近现代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杨靖宇献身抗日

  杨靖宇用兵战术灵活,指挥得当,连战连捷,成为日、伪军的心腹大患。为此,敌军集结重兵,企图将杨靖宇领导的队伍困死在白山黑水之间。1936年,杨靖宇率领部队取得摩天岭大捷,接连失败的日、伪当局见情势不妙,便开始实施并村移民和保甲连坐政策,严格控制老百姓出入,尤其是控制粮食进山,并悬赏两万元收买杨靖宇的人头。这样一来,部队的后勤工作变得更加雪上加霜。为了打破敌人封锁,杨靖宇在深山密林中建立了多个密营,用以储存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但在生死关头,第一军一师师长程斌叛变,带着敌人把抗联的70多座密营一一破坏,一夜之间,杨靖宇的队伍陷入弹尽粮绝之境。

  1940年2月23日,和大部队打散且数天没有进食的杨靖宇遇到几位上山打柴的村民,便拿出钱让他们帮忙买些食物和棉鞋。没想到,其中一位村民竟然将遇到杨靖宇的消息泄露给了敌方。敌军接到情报后,马上将杨靖宇所在的濛江县附近的密林包围起来。带队的敌军头目向他喊话:“如果你肯投降,一定会得到重用。”然而,杨靖宇斩钉截铁地回答:“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还在各地转战,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也将抵抗到底,开枪吧!”劝降不成,敌人恼羞成怒地朝着杨靖宇藏身处猛烈开火,在敌人四面八方的包围下,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中,民族英雄杨靖宇顽强抵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将最后一滴热血洒在了他挚爱的濛江大地上,时年35岁。

  在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惨无人道的敌军割下杨靖宇的头颅回去邀功,还极其残酷地剖开了他的遗体,他们不能理解,被包围追击了五天五夜、没有丝毫机会取到食物的杨靖宇是怎么在冰天雪地中生存下来的。然而,解剖的结果让所有人讶异——他的胃里只有没消化的树皮、棉絮和枯草梗,竟没有一粒粮食!面对这样的铁血英雄,连当时对他恨之入骨的日寇都为之震惊和敬佩。当时参与围剿杨靖宇将军的伪通化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在日本投降前夕剖腹自杀,他在遗书中写到“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爱国英雄事迹》之黄继光

  历来,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世界观、审美观对英雄的定义不同,有的人认为行侠仗义即为英雄,有的人认为识大体、顾大局,顺应历史潮流而去做事才是英雄,如蔺相如,如《英雄》中的英雄;有的人认为一生坦坦荡荡、豪气冲天即为英雄,如项羽;有的人认为在生死关头能以死酬报知己、报答国家即为英雄,如荆轲等等。我却最敬佩黄继光战士,因为他不顾个人安危,舍命救国。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六班班长。他带领两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他爱国精神深深的渗透到我的骨子里,他为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当我想起这壮丽山河的时刻,都会落泪,被他这保家卫国的精神所感动。

  《爱国英雄事迹》之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鸿昌(1895.10—1934. 11),扶沟县吕潭镇人。1895年10月出生于扶沟县吕潭镇。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升至连长、团长、师长。虽然地位越来越高,但始终不忘“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初心。1921年,他拿出全部积蓄,在家乡创办吕北初级小学,并规定:贫苦子弟一律免费上学。

  吉鸿昌时刻牢记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教诲,并将这7个字刻在茶碗上带在身边,时刻提醒自己。

  吉鸿昌将军心系百姓,清正廉洁,与他接受进步思想密不可分。经常阅读进步书籍,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与中共负责人刘伯坚等接触密切,对共产党人产生无限敬意。

  1930年11月,驻防光山任22军总指挥的吉鸿昌,奉蒋介石之命进攻鄂豫皖苏区。他对进攻苏区十分反感,“托病”到上海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随后又化装到苏区进行密访。当看到苏区到处呈现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景象,吉鸿昌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随后计划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果。也因此被蒋介石解除军职,逼迫他出国“考察”。有一天,他要往国内邮寄衣物,美国邮局职员冷淡地说:“不知道中国”。有人告诉他,如果说自己是日本人就会得到礼待。他非常气愤,找来一块小木牌,刻上“我是中国人”5个大字,坚定地戴在胸前。

  1932年,吉鸿昌在“一?二八”抗战炮火中回到祖国,立即与上海、天津、北平党组织取得联系,组织武装抗日。当年秋,经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负责人吴成方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名爱国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33年5月,吉鸿昌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前敌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先后收复康保、多伦等四个县城,这是“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收复的第一片国土。

  1934年,吉鸿昌被推选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主任委员。他将在天津法租界的家,作为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印刷《民族战旗》和党的秘密文件,宣传抗日。

  吉鸿昌在与地下工作者会谈时被捕。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吉鸿昌临死前写下的一首诗。

  吉鸿昌向特务们喝道:“给我搬把椅子来!为抗日而死,死也不能倒下!”特务想绕到他身后开枪,他厉声说:共产党员要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开枪。我要亲眼看着你们是怎样打死我的。”

  1934年11月,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监狱。时年39岁。将军浩气垂宇宙,英雄精神贯长虹。吉鸿昌的一生光辉而短暂,至死也没有在敌人面前倒下。

  《爱国英雄事迹》之邱少云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爱国英雄事迹》之张伯苓的理想

  1951年2月14日,张伯苓中风不语,生命危在旦夕。南开校友会会长阎子亨提议为校长写一遗嘱,大家公推和张校长最接近、相处时间较长的黄钰生起草。那时,他虽然不能说话,但听力还好,心里也清楚。黄钰生一段段念,他一段段点头表示同意。当时在场的还有王夫人,校长的子、媳三人。张锡年的爱人最后还大声问老先生:“您说写得行不行?”张伯苓挑起大拇指来表示赞赏。这个遗嘱有以下几句话:

  “余致力于教育事业垂五十年。凡余所致力之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爱国教育而力有未逮者,今在人民政府之下,一一见诸实施。”“余所尝效力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众将在人民政府之下日益发达。”“今日之人民政府为中国前所未有之廉洁的政府。其发展生产,友好苏联之政策,实为高瞻远瞩之政策。凡我同学,宜竭尽所能,合群团结,拥护人民政府,以建设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无限光明远景,余将含笑九泉以待之。”

  返回近现代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张钰哲

  张钰哲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19世纪20年代,他在美国芝加哥的一所大学里学习天文时,刻苦观测天象,不管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特别是冬天的寒夜里,他又冷又饿,甚至冻得手脚麻木,仍在望远镜旁坚持观测。

  由于他的辛勤努力,1928年他终于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并且算出了它的轨道,这就是现在已经编号的二千多颗小行星中的第1125号小行星。为了表示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当时他把这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号”。这时候,张钰哲的心里比得了博士学位还 要高兴和自豪。

  《爱国英雄事迹》之冯婉贞奋起救谢庄

  离圆明园十里,有个谢庄村。谢庄团练冯三保有个智勇双全的女儿叫婉贞,各种武艺无不精通。

  1860年,一个英国军官率领100多名骑兵袭扰谢庄,被奋起的村民打得狼狈逃窜。冯婉贞分析说:“小股敌人虽然败退了,大股敌人一定会来报复。如果他们带着大炮来,我们村庄就会遭殃。我们善于武术,不如用己之长攻敌之短。”为了全力拯救谢庄,她自告奋勇,带领100多名精通武术的青少年,身穿黑衣黑裤,手持雪亮钢刀,来到离村不远的树林子里,埋伏下来。

  不大一会儿,五、六百敌人果真抬着大炮来了,婉贞坺刀奋起,特别英勇,率领大家扑向敌人。敌人未料到这里有埋伏,惊恐万状,乱作一团。随后,敌人纷纷败退,婉贞带领大家乘胜追击。

  到了傍晚,被砍杀的敌兵大约有100多人,剩下的敌人扔下大炮,落荒而逃,谢庄得到了保全。

  《爱国英雄事迹》之为国牺牲敢惜身

  容国团为了能和男子一样驰骋疆场,救国救民,曾苦练武功,会剑术、拳术、骑术,样样皆精。

  1904年,她决然脫离封建家庭,只身东渡日本留学,并和留日女学生陈撷芬发起组织了中国最早的妇女团体“共爱会”,后经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

  1905年,她第二次去日本,大力赞助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浙江分会主盟人,自称“鉴湖女侠”,常身穿男裝,腰佩短刀,好一副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1906年回国后,她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妇女报刋——《中国女报》满腔地提倡女权,鼓励革命。

  1907年,她回到家乡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和徐锡麟一起积极策划在皖浙两省发动起义。同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仓促起义,失败遇害。容国团受株连被捕,同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慷慨就义,并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

  《爱国英雄事迹》之革命军中马前卒

  邹容18岁时,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加入了爱国学社,结识了章太炎等革命志士。在章太炎的鼓励下,他写了一本宣传革命的书,书名叫《革命军》。为了写好这本书,邹容经常彻夜不眠。

  在书中,邹容把革命看作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主张实行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指出了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说明革命是“世界之公理”,是“顺乎天而应乎人” 的伟大行动。在书的末尾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表示自己甘为革命的先锋者。《革命军》一问世,犹如雷霆之声震动了全国,各界人士争相购买。不久,这部书被翻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印行后国内外翻印了20余次,销售100万册以上,占清末革命书刊销售量的首位,使清朝统治者心惊肉跳。1905年,邹容死在狱中,年仅20岁。

  《爱国英雄事迹》之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返回近现代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一心报效祖国

  著名遗传育种专家邓景扬,原是在法国和瑞士经商的华侨,不惜半路出家,放弃经商,改学自然科学。

  1952年,他以一个旁听生资格,入日内瓦大学,开始学习自然科学。他已是30多岁的人了,年纪大,学习中困难重重,但是报国之心鞭策他,深夜攻读中几次晕倒,他也无怨无悔。1959年他荣获了该校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发表了5篇科学论文,他提出的“营养物质与开花物质相互制约”的新观点,被国际上称为“邓氏理论”,经常在国际书刋中被引用。

  邓景扬学成之后准备回国。他的导师、日内瓦大学科学院院长苏达教授闻讯后极力挽留,他反复解释:“新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很需要人材。我是中国人,一定要回国效力。”导师深为他的爱国所感动。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于1960年春,携带着种子和仪器,踏上了归国的路程。

  《爱国英雄事迹》之鲁迅三改志愿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曾有一段三改志愿的故事吗?他最初的志愿是当个好海军,把外国侵略者从海上赶出去。为此,他考进了南京水师学堂。

  一改志愿学矿务。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起来,最要紧的任务应先发展矿业、工业。于是,他转入南京矿务学堂学习。

  二改志愿学医学。他认为面对中国的现实,首要任务是把中国人改良成强种人。于是,他去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

  三改志愿学文艺。他认为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国民的愚昧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他提倡文艺运动。

  从此以后,鲁迅先生写出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以此来揭露敌人的反动腐败,歌颂先进的事物,为解救中华民族而呐喊。

  《爱国英雄事迹》之坐中国船去上海

  1916年6月,陈毅同志和其他几个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决定乘船从重庆去上海。 联系船票的人告诉大家,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可供选择:一家是日本人办的,这家轮船公司给每个乘客赠送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他们给每个乘客赠送床单;还 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赔了本,没有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在乘坐哪家船的问题上争论起来。有的同学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点洋货,开开眼界。 陈毅对大家说:“北京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欺侮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罢课罢市,声援北京爱国青年。在这种时候,我们怎么能为了贪图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还 有一点民族气节吗?” 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在理, 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爱国英雄事迹》之研究半导体女博士

  1955年,完成博士学业的林兰英因美国政府的施压,暂时无法回国。美国的半导体科学正在蓬勃发展,为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深度接触半导体材料研究的前沿领域,学习实用技术,为回国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林兰英来到美国著名的索菲尼亚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专注于半导体材料研究。

  当时该公司正在依据美国科学家研究的方法和工序拉制硅单晶并屡遭挫折,林兰英经过观察和研究,不仅找出了失败的症结,而且提出了改进操作规程和设备的建议,最终使得拉制硅单晶的任务圆满完成。

  随后她据此发表的有关论文还被美国列为专利技术。在索菲尼亚公司任职的一年多时间里,林兰英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深受公司的赏识。

  尽管美国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一有机会,思乡心切的林兰英依旧决定返回祖国。1956年秋,林兰英以母亲病重为由,向美国递交了回国的申请,并通过印度驻美大使馆的帮助,办好了回国手续。

  然而在登机前,美国的调查员对林兰英的行李进行了详细的搜查,检查完行李后,调查员又对林兰英进行了搜身,并在她身上找到了6800美元的旅行支票。

  美国人再次以此作为威胁,让她留在美国。林兰英坚决拒绝了,她想,“扣就扣吧,就是平民百姓,我也下决心回国了”。

  《爱国英雄事迹》之数学家苏步青

  1937年,战争来了,苏步青在内心对自己说:此时不回国效力,更待何时?米子知道他迫切想回国的心情,于是夫妇俩含泪拜别松本,带着孩子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苏步青在浙江大学执教,当时数学系人才稀少,发展落后。为了能提高整个数学系的教学水平,苏步青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教学上,一周连续上17节课,每天天不亮就跑到学校,在研究所待到天黑才肯回家。

  同年,杭州被侵占。日本大学得知苏步青的影响力,发来一封电报想高薪聘请他来日本工作。岳父松本也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不仅能一家人团聚,还能免受苦难。

  苏步青读完电报后,一脸愤怒地当场撕碎,并大吼道:国难当前,我怎么可能去日本执教,简直做梦!

  苏步青携妻儿带学生们一起西迁,逃难过程中风餐露宿,因为条件艰苦,年幼的儿子不幸在奔波中去世。

  可苏步青来不及悲痛,就继续带领学生们投入研究,震惊世人的《射影曲面概论》,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创作出来的。苏步青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的把浙江大学数学系拉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被誉为“数学之王”的苏步青,先后为我国培养了多位数学家,教育家,还培养出8名院士学生,在科学、教学、数学等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返回近现代爱国英雄事迹>>>

▼热门推荐▼
【1】王伟—海空卫士【11】于敏【21】张振勋
【2】肖邦的遗愿【12】黄旭华【22】冯玉祥
【3】李宗仁的民族情【13】孙家栋【23】李大钊
【4】他有一颗爱国之心【14】张超【24】柳如是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5】屠呦呦醉心青蒿【25】郭沫若
【6】奥运第一人刘长春【16】南仁东【26】岳飞抗金
【7】铁人精神【17】程开甲【27】向警予
【8】舍名弃利两弹元勋【18】刘胡兰【28】徐悲鸿卖画
【9】维护中国主权【19】容国团【29】马立训
【10】雷锋【20】梁红玉【30】陈天华遥寄血书  

  返回爱国英雄事迹导航>>>

  《爱国英雄事迹》之王伟—海空卫士

  王伟,生于1968年4月6日,浙江省湖州市人。他从小立志报国,高中毕业后自愿应招入伍,在部队勤勉敬业,意志坚定,全身心投入到飞行事业中。努力学习高科技知识,刻苦钻研飞行技术,无论驾驶哪种战机,他都能做到地面苦练,空中精飞,成为四种气象飞行员,每次飞行考核都是优秀。他积极进取,在军校学习时,第一个当班长、区队长,第一批入党,在部队改装歼七飞机时,他第一个放单飞,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他经常担负重大飞行任务,多次立功受奖。

  王伟烈士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奉命执行对非法进入我国领空的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任务,美侦察机不仅多次无视中方发出的警告,还在飞行中突然大转向,撞毁中国战机,致使飞行员王伟失踪,后查明王伟在座机被美机撞毁后跳伞落海,光荣牺牲,年仅33岁。王伟落海后,海军及地方有关单位和人民群众,克服海上恶劣环境和复杂气候等困难,连续奋战了14个昼夜,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全国各族人民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王伟同志安危的牵挂之情,强烈谴责美方侵犯中国主权的霸道行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在执行这次任务时,王伟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英勇顽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

  王伟牺牲后,中央军委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举行了命名大会,授予“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被海军党委批准革命烈士。

  《爱国英雄事迹》之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理解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但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爱国英雄事迹》之李宗仁的民族情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远在美国的李宗仁非常激动,他盼望着能够早日归国,祖国完全统一。

  1955年5月,程思远来访北京的时候,与外交部副部长谈起李宗仁回国之事。他将此事报告给周总理,考虑到美国对华、对台政策,中央认为李宗仁回国不必操之过急,应该慎重,静观其变。

  就这样,李宗仁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期间他多次让程思远传话给毛主席和周总理,表达了想归国的意愿。

  毛主席对李宗仁归国一事一直很上心,对周总理说:他愿意回来,我们就欢迎他回来。住不习惯,可以再回去,来去自由嘛!可以说,毛主席的态度非常好,对李宗仁归国是完全支持的,没有任何限制。得知可以“来去自如”,李宗仁非常感动,他表示:我只要回到祖国定居,安享晚年。

  1965年6月,李宗仁抓住机会,摆脱了特务的追踪,离开美国后,先前往欧洲,取道归国之路正式开始了。

  6月18日,程思远再次来到北京,当面领受了由周总理亲自安排的任务:护送李宗仁顺利归国。程思远接到任务后,立即赶赴瑞士,与李宗仁夫妇见面。

  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在李宗仁夫妇的全力配合下,7月18日,一架飞机在上海降落,李宗仁夫妇顺利归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短暂休息一天后,李宗仁夫妇于20日飞抵北京,由周总理为首,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国民党起义将领、当年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等一百余人在机场提前等待,为李宗仁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面对如此盛情接待,李宗仁热泪盈眶,在机场大厅,面对着欢迎他的人群,宣读了一份声明:今后有生之日,即是报效祖国之年,耿耿此心,天日可表……。

  得知李宗仁回归大陆后,蒋介石 为了让他与共产党生出嫌隙,强迫昔日桂系又一位实权人物白崇禧写文登报攻击白崇禧。老蒋这一切的小动作,注定是不会奏效的,李宗仁回归之心已久,岂会在乎白崇禧的那几句闲言碎语。

  《爱国英雄事迹》之他有一颗爱国之心

  少年王尚茂全家在泰国曼谷,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爷爷开了一个花生油厂。他是个独生子,家里人都很喜爱他,每天上学、放学,都用小汽车送接。

  虽然王尚茂的物质生活很优越,但他的心里,却深深感受到“海外孤儿” 的屈辱和痛苦。新中国诞生了,他决定回到祖国。那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回国是很不容易的。

  1952年7月23日清晨,他瞒着爸爸、妈妈,说是到海滨去旅行,却悄悄钻进一艘开往香港的轮船。一上船,他就藏在船舱底下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他在那里整整呆了七天七夜,几次昏了过去。到了香港,他又藏进另一艘轮船大锅炉的隔壁,忍受着摄氏六十度高温的熬煎。接着,他又藏进堆满几千包大米的货舱缝隙里。经过种种艰难困苦,他终于回到了祖国。那时,他才14岁。

  《爱国英雄事迹》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 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 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 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返回热门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刘长春(1905~1983),辽宁省大连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小爱跑爱跳,意志顽强。14岁那年,他在一次中日中小学生田径对抗赛中,以100米11秒8、400米57秒的优异成绩一举战胜所有的日本少年选手,显示了他的田径才华。1928年10月,在沈阳举行的中、日、德三国田径对抗赛中,刘长春又一举击败日本著名选手吉岗,成为当时远东地区跑得最快的人。

  刘长春的才华得到东北最高军政长官张学良的赏识。张学良每月给刘长春30块银元的补助,还以每月800块银元的重金为他聘请了一名德国教练,使他在东北大学学习期间得以继续训练,进步显著,并于1930年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连夺100米、200米、400米三项全国冠军。杭州市为纪念他的卓越表现,特意将通往田径场的大马路改名为“长春路”。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寇占领了东北三省,随后建立起满洲国。为了继续训练,刘长春躲过日本特务的严密监视,秘密南下北京,继续东北大学的学业。

  1932年春,第十届奥运会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成立不久的满洲国,为了制造舆论,争取国际承认,在伪满的报纸上自作多情,宣称:“刘长春等人将代表满洲国参加7月举行的奥运会。”

  5月初,刘长春在《大公报》上庄严声明:“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是中国人,决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奥运会。”刘长春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人民的赞赏和张学良将军的大力支持。在张学良的安排和赞助下,刘长春等6人组成的中国队得以赴美参赛。后来,又由于南京国民党政府麻木不仁和日伪特务的破坏,刘长春成了唯一参赛的中国运动员,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7月29日,刘长春乘坐的邮轮到达洛杉矶。这时奥运会已经开幕,刘长春经过20多天海上风浪颠簸,体力严重下降,来不及休息,更谈不上适应性训练,第二天就仓促上阵,结果在100米、200米小组预赛中,分别以第五、六名的成绩被淘汰。刘长春为此痛心不已。刘长春虽然在竞赛中失利,但他挫败了日伪满洲国的政治阴谋,使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写上了奥运会的纪录。

  《爱国英雄事迹》之铁人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倍增。振兴中华,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和行动。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就是胸怀祖国、发愤图强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他难过得吃不好睡不着,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现在国家缺油,我有责任啊!”不久,他被调到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因为常年劳累,饮食没规律,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经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说:“为了拿下大油田,我宁可少活20年!”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爱国英雄事迹》之舍名弃利两弹元勋

  60年代,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使敌视中国的人震惊,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为研制两弹立下不朽功勋的科学家邓稼先是一位为国舍己的人。

  1958年,国家下达了研制原子弹的命令。这是一项绝对保密的工作。年轻的邓稼先被选为主要研制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说:“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死了也值得。”

  从此,他开始了秘密的研制工作,人们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头露面的事都没有他参加,连他的妻子和亲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在做什么。他也只能把对亲人的感情埋在心里,过着长期的独身生活。和他同时代的同学,有许多成了有成就有名气的科学家、活动家,他的名字却没多少人知道。

  后来,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们仍然不知道邓稼先就是两弹的元勋。有一次,他的好友、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回国探亲,点名要见他。两个人会面后,杨振宁问他在哪里工作,又问起爆炸原子弹的事。他只能回答是在京外单位工作,丝毫没讲自己正是造原子弹的。

  长期艰苦工作损害了邓稼先的身体。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一直到报上发布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国人民才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他不图个人的名和利,舍弃了个人的幸福,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大业奋斗,却从不后悔。临终前,他欣慰地说:“我可以瞑目了。”

  《爱国英雄事迹》之维护中国主权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再也不受外国的欺负了,拥有了完全的主权。我们不依附任何国家,也不允许任何国家侵犯我们的主权。

  1958年夏天,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到我国访问,和毛泽东举行会谈。他提出了两国建立联合舰队的建议,想让苏联的军舰到中国海面上行驶。大国主义思想很严重的赫鲁晓夫想利用这个机会控制我国的国防、达到他们和美国争夺霸权的目的。如果这样做,中国的领海权就会受到损害。毛泽东一听就火了,他厉声质问赫鲁晓夫:“你讲清楚,什么是联合舰队?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了!”赫鲁晓夫说:“这不是来商量嘛!”毛泽东说:“什么商量!你们是不是要把我们的沿海地区都拿去?”赫鲁晓夫红了脸,忙说:“你们不愿意就算了。但是让我们在中国有个基地,军舰来加油修理休息,总可以吧?”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行!”

  赫鲁晓夫没有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心怀不满地走了。后来,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两国的许多经济科技协议,企图给我国造成压力,毛泽东又领导中国人民和它们的大国主义作了坚决斗争,捍卫了我国的主权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爱国英雄事迹》之雷锋

  天快暖了,连队里发放夏衣,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鞋。大家喜滋滋地向事务长领来了衣服。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说:“我只要一套军装,一件衬衣和一双胶鞋就够了!”

  事务长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只要一套?”

  他说,“我身上穿的军装,缝缝补补还可以穿,我觉得现在穿一套打补钉的衣服,比我小时穿的要好上千万倍呢!剩下的两套衣服交给国家吧!”

  雷锋的生活很简朴,从来不随便花一分钱。组织上每月发给他的津贴,他留下一角钱交团费,两角买台儿庄战役,再用些钱买书,好扩充他的“小图书馆”,其余的钱,全部存入银行。他穿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完全改了样,还舍不得丢。他用的搪瓷脸盆,漱口杯,上面的搪瓷几乎掉光了,他也舍不得买新的。有的同志实在不明白,就问他:

  雷锋呀,你就一个人,没家没业的,干吗这样苦熬自己?“

  雷锋说:“谁说我苦熬自己?现在的生活,比起我过去受的苦,真是好上天了。”

  又说:“谁说我就一个人,没家没业?我们祖国大家庭有六亿多人口呢。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党中央号召我们发愤图强,艰苦奋斗,这样做不对吗?”

  有的同志就说:“国家那么大,也不缺你那几块钱哪!”

  雷锋说:“积少成多啊!每人一天节约一角钱,你算算,全国一天节约多少钱?当了国家的主人,不算这毛帐还行?”

  有人说:“雷锋是傻子,是小气!”

  他在日记上写道:

  “有些人说是我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返回热门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于敏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爱国英雄事迹》之黄旭华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爱国英雄事迹》之孙家栋

  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195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这个学院有一个传统:考试全部获得5分的同学,照片要挂在学校一进门的地方,一学年后如果能继续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数越少,照片也越大。毕业时如果能在其上保留一张大照片,便可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奖章。1958年,孙家栋就带着这样一枚珍贵的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

  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担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并报聂荣臻元帅批准同意,由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与9年前回国时学飞机服从国家需要从事导弹事业一样,他由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从自己已经熟悉并建树颇丰的导弹领域来到了空间技术研究院,担起卫星研制的重任。这一年他37岁。

  从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8年,孙家栋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由此开启。

  《爱国英雄事迹》之张超

  2016年4月27日中午,海军某舰载机训练基地,舰载机飞行员张超驾驶歼—15战斗机准备执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这是当天最后一架次飞行,同一批次的4架战机已经有3架顺利着陆。仪器显示,张超的这次着陆也十分完美。前一架次着陆的飞行员艾群此时正在滑向机库,他在耳机里听到,最后一架飞机已经平稳降落了。

  事故来得没有一点预兆,12时59分12秒,无线电里突然传来故障报警。飞机瞬间出现了电传故障,电传故障属于操纵系统故障,通俗地说,就像在开车的过程中方向盘突然失灵了。接下来发生的这一幕,让包括艾群在内的所有人猝不及防:机头急速上仰,飞机瞬间离开地面,冲了出去。

  “跳伞!跳伞!跳伞!”12时59分17秒,也就是发出故障报警信号4秒多后,塔台指挥员连发三声命令,几乎在指挥员下达命令的同一瞬间,张超从座舱弹射出来。由于弹射高度太低,角度不好,主伞无法打开,座椅也没有分离,张超从空中重重落下,掉在了跑道边的草地上。

  戴明盟是张超所在部队部队长,他也是我国首位驾驶歼—15战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实施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的英雄试飞员。出事当天,在塔台的他正准备与参谋长制定第二天的飞行计划。

  飞参记录表明,从战机报警到跳伞离机的4.4秒里,张超的动作只是一个,那就是全力推杆到底,制止机头上扬。歼-15战机系统高度集成,发生电传故障,第一时间跳伞才是最佳为国牺牲敢惜身。但在生死关头,张超却为避免战机损毁做出了最后的努力。经过调查,事故的最后定论是飞机装备的原因。

  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张超首先为国牺牲敢惜身了“推杆”,拼尽全力挽救飞机。正是这个为国牺牲敢惜身,让他错过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 他年仅29岁的青春永恒定格在壮阔海天,定格在舰载机事业上。

  《爱国英雄事迹》之屠呦呦醉心青蒿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超过200万人。

  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我国一项被命名为“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那个科研团队,包括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

  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它能有效抑制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生长,但疗效却不持续,为了找到答案,屠呦呦又一头扎进文献堆。

  青蒿在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我国南北方都常见的菊科草本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它有所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了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为了获证青蒿素对人体疟疾的.疗效,屠呦呦等人甚至勇敢地在自己身上首先进行实验。

  除了屠呦呦,这些人的名字也应该被记住:临床上验证青蒿素抗疟功效的李国桥,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并合成蒿甲醚的李英,率先研制复方蒿甲醚的周义清等等,他们都是拯救全球疟疾患者的中国药学家。

  值得注意的是,摘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凭借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是造福世界的疗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寿旦说,屠呦呦早在2011年就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同样是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返回热门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南仁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生于1945年,曾任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1994年,他提出FAST工程概念,主导利用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2017年9月,南仁东因病逝世。

  2019年9月17日,南仁东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二十二年,一件事。南仁东,这位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中国天文事业的科学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了FAST燃尽了生命最后的火花。

  为了给“天眼”选址,南仁东用了12年,带着团队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选,又实地走遍上百个窝凼,最终决定选址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那时,贵州的交通条件还不是很好,很多地方无法通车,只能靠步行,他们每天最多只能看一两个窝凼。FAST调试组副组长、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回忆:“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

  而FAST的建造没有经验可循,很多关键技术只能自主创新。例如,FAST设计为索网结构,钢索使用寿命按30年计算,要求的疲劳强度是国家规定强度的2.5倍。在市场上能找到的产品都无法满足需求,生产企业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工程几乎停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南仁东带领团队历时两年多的研发,经历近百次失败,才最终取得成功。

  南仁东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化身“拼命三郎”,既要把握工程的整体方向,在施工现场也经常亲力亲为,爬山调查危岩、上钢架拧螺丝、拿扁铲削平钢材……FAST现任总工程师姜鹏说:“大到工程整体实施方案,小到一个零部件图纸,南老师都非常了解。”

  南仁东曾说:“FAST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一项关键技术突破不是我个人的成绩,它是一大群人的拼搏和努力。”怕“对不起国家”,这或许是支持南仁东挺过所有争议、困难的最大动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曾这样写道:“虽然南老师没有能等到它产出科学成果的那一天,但我想他离去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清楚,他毕生的事业已经成功了。”

  如今,FAST的影响不仅在科学领域,因建造FAST而研发的数项技术创新提升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制造业水平,而FAST在科普、教育、大数据处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也都有亮眼表现。

  《爱国英雄事迹》之程开甲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1918年8月生于江苏吴江。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实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正军职常委、顾问。

  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中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提出了普遍的热力学内耗理论,导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并发展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和凝聚态TFDC电子理论。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7年7月28日,被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3月27日,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2018年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爱国英雄事迹》之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秋,国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不到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队员将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道:“一个样”。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爱国英雄事迹》之容国团

  现在,国际上文化体育交往特别多。有些运动员和演员在国际比赛和表演中取得了好成绩,得了奖。他们取得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人的表现也并不一样。那些心中有祖国的人获得了人们真正的敬意。

  50年代,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从香港回到国内,成为国家队成员。他决心为中国夺取世界冠军,所以训练很刻苦。他常对人说:人生能有几次搏?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就要拼搏,争取胜利。1959年,他终于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战胜了对手,为祖国获得了第一个个人世界冠军。然而他还不满足,继续拼搏,后来又为中国第一次取得男子团体冠军做出了贡献。当了教练之后,他又率领中国女队第一次取得了团体冠军。这“三个第一”,生动地体现了这位体坛名将为国争光的巨大热情。

  羽毛球运动员侯加昌是印尼华侨,球艺十分高超,有争夺世界冠军的实力,可他为发展中国的羽毛球运动,回到了祖国。因为当时中国还不是国际羽联的成员,不能参加比赛,侯加昌也就失去了当世界冠军的机会。然而他一心培养青年选手,使他们一个个成了世界冠军。他被称为“无冕”,同样为国争了光,受到人们的尊敬。

  还有参加国际军事体育比赛的部队选手,克服重重困难,不怕受伤吃苦,多次获得团体和个人冠军。在1992年,他们又囊括了男女团体、男女个人全部四枚金牌,创造了辉煌的成绩,震惊了国际军事体坛。虽然他们很少被人们提起和被新闻记者注意,可他们为壮国威壮军威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爱国英雄事迹》之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返回热门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张振勋

  居住在国外的华侨和外籍华人,除极个别的民族败类以外,都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在所在国努力工作,受到各国人民的称赞;同时也不忘有机会为祖国服务,扩大中国的影响。

  比如在美国,华人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美国的发展中特别是西部的开发中,华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美国的著名大学里,有约1/3的系主任是华人;美国登月工程的科技人员,华人也占了不少。还有不少华人参加了航天飞机的设计和制造。所以美国流传着一句话:“美国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海外华人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清朝末年,有个爱国华侨叫张振勋。他有一次听法国人说,要在瓜分中国之后,到山东烟台建葡萄酒厂,因为那里生产的葡萄质量特别好。他就想:中国的土地和物产,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利用呢?后来,他就到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生产出红、白葡萄酒20多种,味道十分醇美,不但风行全国,而且畅销海外。在1915年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公司制作的金奖白兰地、雷司令等名酒获得了金质奖章。

  《爱国英雄事迹》之冯玉祥

  我们的国家现在实行改革开放,许多外国人到中国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如何跟外国人打交道呢?一方面要有礼貌,尊重人家的国格,尊重人家的各种习惯。另一方面也要维护我们的国格国法。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都是错误的。这里讲一个冯玉祥将军对待外国人的故事。

  冯玉祥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当年担任陕西督军的.时候,一次接待了两个外国人。他很有礼貌地请他们坐下,谈话。两个外国人打开旅行袋。拿出一块新鲜的野牛肉,要送给冯玉祥。冯玉祥问:“哪里弄来的野牛肉?”外国人回答:“是我们在终南山打猎打来的。野牛凶得很,不好打。”冯玉祥皱起了眉头:“你们到终南山打猎,和谁打过招呼?领过许可证吗?”外国人忙说:“我们打的是野牛,没有主人,用不着和谁打招呼。”冯玉祥沉下脸说:“终南山在我们中国,是我国的领土。野牛生在这里,自然归我国所有,怎么说没有主人?你们不经允许,私自猎牛,这是犯法的!我作为地方官,有保护国家主权的责任。你们在中国就要守中国的规矩,不能蛮不讲理!”两个外国人理屈词穷,只得承认做了错事。

  《爱国英雄事迹》之李大钊

  李大钊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他由爷爷一手抚养长大。爷爷非常重视李大钊的教育。“从五六岁入私塾,到从日本留学回国,他前后上了18年学。”李亚中说,李大钊从小便树立了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远大志向。

  李亚中说,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时工资是140块大洋,后来任教授涨到200块大洋,再加上他在别的大学兼课,每月收入至少有250块至300块大洋。“他去世后家里的财产仅有1块大洋。由于没钱安葬,只好举行公葬,也就是向公众募捐的形式安葬。”1921年,中共北京支部成立后,李大钊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80块大洋作为活动经费。此外,他还会向穷学生仗义疏财。每到发工资时,李大钊就会领回来一把欠条。后来,为了不让李家断炊,北大校长蔡元培只好嘱咐会计科每月从李大钊的工资中拿出50块大洋,交给李夫人。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煎熬,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仅38岁。

  李亚中说,“祖父被杀害后,一家人颠沛流离。父亲李葆华为躲避抓捕,在友人的帮助下东渡日本,考取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物理化学系,还在日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李葆华中断学业,愤然回国,并未获得学位。

  《爱国英雄事迹》之柳如是

  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后嫁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她一生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学。而是她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反清复明的大志。

  对于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里一般女性很少过问的事情,而柳如是则不然,以一个儿女之身,特别是以一个饱受人世炎凉的女流之辈,偏偏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为志向,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崇祯17初年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铁骑频频叩关,明军屡战屡败,面对局势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与钱谦益同游京口,当年梁红玉协助韩世忠擂鼓击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红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铁骑南下之际,柳如是极力劝说夫君钱谦益以死殉国。请钱谦益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种,钱临阵畏怯,柳如是愤而跳水,被人救起。后来,钱谦益在柳如是的影响之下,也开始暗中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接触反明志士,联络反明队伍,柳如是曾以七锭金子赠反清志士黄宗羲,以大量金银首饰赠与反清军队。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族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尽管柳如是的反清复明活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她的爱国情怀却使后来者感动,作为当时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己的一生,无声的反驳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后世影响深远。

  《爱国英雄事迹》之郭沫若

  1926年7月,郭沫若参加了北伐战争,先后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代理主任等重要职务。在大革命洪流中,他亲眼看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共产党员的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给了他巨大的鼓舞。

  他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虽然未获成功,但他由衷地感到,英勇顽强的共产党人,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中国革命的火种。在南昌起义军南下的路上,由周恩来和李一氓同志介绍,郭沫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旅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8日,党中央通电全国,号召抗战。海外赤子郭沫若心急如火,恨不能一下飞回祖国,响应党的号召,参加抗战。他不顾身边的5个孩子和日籍妻子,独自一人暗暗地进行着回国的准备。

  7月25日,他给妻儿留下别言,悄悄离家去东京乘船回国。回国不乆, 组织了文化界的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返回热门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之岳飞抗金

  岳飞是古代著名的反侵略民族英雄,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当时北方的金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从小就立志报国的岳飞从军入伍,决心反击侵略,收复被金国夺占的土地。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入侵者的斗争中,屡建战功。

  有一年,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长江一带交战,打得敌人望风而逃,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不久,他又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一部分失地,大大鼓舞了宋朝军民。可是皇帝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一心想求和,竟答应向金国称儿称臣,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平”。岳飞坚决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张钰哲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不久,金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反击,直入中原。在郾城一战中,击垮了金国的主力军,又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今开封)不远的朱仙镇。金军统帅兀术(wūzhu)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走了。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人,收复北方。不料宋高宗听了秦桧的话,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不准再打。后来秦桧又诬告岳飞谋反,害死了这位大英雄。岳飞抗金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可他的斗争业绩将永载史册,受到人民的怀念。

  《爱国英雄事迹》之向警予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是党中央的第一任妇女部长。1928年,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3岁。她原名向俊贤,为什么后改名为向警予呢?一年夏天,学校开运动会。在400米决赛中,一位运动员奋力猛冲,后来居上,夺得第一名后突然晕倒在地,向俊贤和同学们将她扶起送到医院救护。

  当晚,向俊贤对同学们说,今天400米赛跑获第一名的同学,他的拼命精神多么可贵啊!国家光明灿烂的前途,全靠我们齐心协力去创造。现在,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军阀割据,政府腐败,如果我们把赛跑运动员那种拼命的精神用来拯救国家和民族,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为了国家自强,为了民族自强,我们为人做事求学问,都要有这种拼命精神。我已想好了,从今日起,我改名叫“向警予”,就是要时时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用拼命的精神去求学问、救国家。

  《爱国英雄事迹》之徐悲鸿卖画

  “七七事变” 后,日寇到处烧杀抢掠,使数以万计的难民逃离家乡。徐悲鸿冥思苦想:“该如何为国家。为人民、为抗战出一点力呢?”他决定去新加坡举办画展,筹款捐助难民,同时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的道理。

  1938年岁末,他来到新加坡,正值盛暑天气。为了准备大量作品在画展上出售,每天站在画案前,挥汗如雨地作画,夜以继日地工作起来。一位华侨朋友劝阻他不必如此不分昼夜地作画,徐悲鸿说:“我是在为祖国苦难中的同胞作画啊!”

  日日夜夜的煎熬使徐悲鸿突然病倒了,腰部剧烈疼痛,他被迫在病床上躺了下来。腰疼尚未痊愈,他又顽强地拿起了画笔。画展如期开幕,华侨们踊跃支持祖国抗战,竞相购买徐悲鸿的作品。画展结束后,他把卖得的巨额画款,全部捐献用来救济难氏,自己分文不取,连路费也是自己负担。

  《爱国英雄事迹》之马立训

  马立训是八路军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战争中,他共参加40余次战斗,完成爆破突击任务20余次。他苦练杀敌本领,不断革新爆破技术,采用偷爆、飞爆、空爆、连环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伪军500余人,被誉为“爆破大王”。

  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伪军据点战斗中,他和战友总结爆破经验,利用军毯扎成炸药包,用手榴弹引爆,炸掉据点,全歼守军。同年8月,在山东泗水县孙徐战斗中,连续炸毁日伪军4座碉堡,炸死日伪军60余人。

  1944年5月,在攻打山东平邑县庞庄日军据点战斗中,他炸开第一道障碍后,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动炸开据点门楼,部队得以迅速通过突破口向纵深发展。在鲁南天井汪围歼日伪军的战斗中,部队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层碉堡的密集火力压制,他奋勇冲上去,炸毁碉堡,为部队进攻扫除了障碍。

  《爱国英雄事迹》之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返回热门爱国英雄事迹>>>

【爱国英雄事迹】相关文章: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01-27

雷锋的感人英雄事迹03-04

爱国英雄事迹演讲稿08-17

学习雷锋的英雄事迹作文08-10

追寻雷锋的英雄事迹作文08-10

关于雷锋的英雄事迹作文08-10

 关于雷锋的英雄事迹作文08-10

描写雷锋的英雄事迹的作文08-10

雷锋的英雄事迹小学作文01-30

名人故事:雷锋的感人英雄事迹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