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判断句举例说明

时间:2022-04-15 15:15:33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文言文判断句举例说明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判断句举例说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言文判断句举例说明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第一、......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第二、......,......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第三、......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第四、......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第五、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第六、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第七、用动词为是表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是,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第八、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拓展内容】

  文言文判断句式整理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2)“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4)“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5)“……,……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7)“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文言文判断句举例说明】相关文章:

中考文言文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如何识别08-22

河中石兽判断句08-27

《虎丘》文言文09-13

胡麻文言文08-12

黄庭坚文言文11-05

《黄庭坚》文言文11-04

文言文阅读答案08-18

朋党论文言文04-14

《文言文》教学设计02-09

文言文“公输”翻译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