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题

时间:2022-11-08 12:36:41 文言文 我要投稿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题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题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题1

  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②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③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④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⑤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⑥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①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②江乙: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③果诚:果真。④子:你。⑤长:做……首领。⑥甲:军队。

  【小题1】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 )

  ② 群臣莫对( )

  ③兽见之皆走( )

  ④以为畏狐也( )

  【小题2】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D.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小题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今 王 之 地 方 五 千 里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⑵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5】简要说说本文说理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

  答案

  【小题1】①听说 ②回答 ③逃跑 ④害怕,惧怕 (各1分)

  【小题2】B (2分)

  【小题3】今 王 之 地 / 方 / 五 千 里 (每处1分)

  【小题4】⑴(如果)现在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2分)

  ⑵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2分)

  【小题5】都善于运用故事比喻说理,故事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说理委婉,使人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大意对即可,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闻”有听见、听说;见闻,知识;声誉,名声;用鼻子嗅的意思。在这里是听说的`意思。“对”有回答;对着,向着;敌对,对立;对付;配偶的意思,在这里是回答的意思。“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畏”是害怕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之”的用法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B项是这种用法。所以答案是B。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的“之”是“的”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之”是代词。D.君将哀而生之乎的“之”是代词。

  考点: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

  点评:近年来,一词多义仍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小题3】试题分析:这个句子的停顿要注意地方是两个词,土地方圆的意思,所以中间要停顿。主语谓语之间也要停顿。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点评: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的意思,古代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要真正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含义,再进行句读的划分。

  【小题4】试题分析:第⑴句注意“子”是你的意思,“食”是吃的意思;“逆”是违背的意思。⑵征于色是表现于脸上,征是表现,色是脸色;“喻”是了解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小题5】试题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本文江乙也是借用狐假虎威的故事进行说理的,所以两文都采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本文以比喻说理使人易于接受和理解。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点评:比喻说理就是用比喻将不容易理解的深奥道理,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加以说明,它的妙处就在于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道出深刻的道理。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往往胜过一大篇平淡乏味的议论,收到言简意丰,举重若轻的效果。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题2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①桀:夏桀,暴君。

  ⑴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 一 朝 居 也

  ⑵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4分)

  ②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4分)

  参考答案:

  ⑴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⑵翻译

  ①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②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题3

  楚人养狙

  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⑤,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导读: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

  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 ),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奉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 )

  2.山之果,公所树与( )

  3.狙公卒馁而死( )

  4.众狙皆寤( )

  5.一旦有开之( )

  二、翻译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题】相关文章: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05-27

语言病句专项训练题06-13

数字圆柱专项训练题06-14

关于比例专项的训练题06-13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06-12

数学应用题专项训练题06-13

高中文言文专项训练03-01

文言文知识与阅读专项训练12-06

中考作文专项训练点好题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