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魏世家魏王以秦救之故文言文练习

时间:2022-12-14 15:38:20 文言文 我要投稿

史记魏世家魏王以秦救之故文言文练习

  上学期间,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魏世家魏王以秦救之故文言文练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史记魏世家魏王以秦救之故文言文练习

  史记魏世家魏王以秦救之故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以求故地。无忌①谓魏王曰: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雠之国乎?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识则不明,群臣莫以闻则不忠。

  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韩亡,秦有郑地②,与大梁③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负强秦之亲,王以为利乎?

  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将更事,更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是复阏与之事④,秦必不为也。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与赵兵决于邯郸之郊,是知伯之祸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阨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上蔡、召陵,与楚兵决于陈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卫与齐矣。

  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秦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

  异日者,秦在河西晋,国去梁千里,有河山以阑之,有周韩以间之。从林乡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又长驱梁北,东至陶卫之郊,北至平监。所亡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秦乃在河西晋,去梁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于使秦无韩,有郑地,无河山而阑之,无周韩而间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由此矣。(选自《史记魏世家》,有删改)

  注:①无忌,信陵君魏无忌,战国时魏国贵族。②郑地,指原郑国的土地。公元前375年,韩攻克郑国首都,并迁都到那里。③大梁,战国时魏都城。④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负强秦之亲。负:辜负

  B.更事必就易与利。就:趋向

  C.若道河外,倍大梁。倍:背向

  D.有周韩以间之。间:间隔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亲秦而伐韩B.群臣莫以闻则不忠顺流而东行,具告以事

  C.若道河内D.从林乡军以至于今以为莫己若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3分)

  (2)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3分)

  (3)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3分)

  10.魏无忌认为亲秦伐韩必致大梁失陷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7.A(负:倚仗)

  8.B(B项中以均为介词,把。A.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连词,如果/动词,比得上;D.介词,到/介词,表被动。)

  9.(1)穰侯是秦王的舅父,功劳没有谁比他大的,可(秦王)最终驱逐了他。(判断句式、焉兼词于之1分、竟1分。)

  (2)吴地的老百姓正痛恨他,于是趁他厉声责骂的时候,就呼叫着追赶他。(痛心、噪、相各1分。)

  (3)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为王,却唯独让大王您到南郑去,这是流放您。(诸将之有功者定语后置、前一个王、迁各1分。)

  10.①秦贪婪凶狠不讲德义,不可信任;②韩亡后秦国攻魏最为便利;③秦国亡魏之心历来有之。(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魏王因为秦国曾经援救的缘故,想要亲近秦国,攻伐韩国,以便收回原来的.土地。信陵君无忌对魏王说:

  秦人和狄戎的习俗相同,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贪婪凶狠,好利而不讲信用,不懂得礼义德行。如果有利,连亲戚兄弟也不顾,好像禽兽一样,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他们不曾做过施厚恩、积大德的事情。所以太后本是秦王的母亲,却由于忧愁而死去;穰侯是秦王的舅父,功劳没有谁比他大的,可是(秦王)最终驱逐了他。这个人对亲戚尚且如此,何况对仇敌之国呢?如今大王与秦国共同攻伐韩国就会更加接近秦国的祸害,臣特别感到疑惑不解。大王不懂此理就是不明智,君臣没有人把这个道理奏呈给您使您听闻就是不忠诚。

  如今韩国靠一个女人辅佐一个幼弱的君主,国内有大乱,外边要与强大的秦魏军队交战,大王以为它还会不亡吗?韩国灭亡后,秦国将要占有原来郑国的土地,与大梁相邻,大王以为能安宁吗?大王想得到原来的土地,如今却要倚仗和强秦的亲近,大王以为这会有利吗?

  秦国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韩国灭亡后必将另起事端,另起事端必定要趋向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标,趋向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标必定不去找楚国和赵国。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越大山跨黄河,穿过韩国的上党去进攻强大的赵国,这是重复阏与那一仗的失败,秦国一定不会这样的。如果取道河内,背向邺城和朝歌,横渡漳水、滏水,与赵军在邯郸郊外决战,这就是知伯那样的灾祸,秦国又不敢这样做。进攻楚国,要取道涉谷,行军三千里,去攻打冥阨关塞,走的路太远,攻打的地方太难,秦国也不会这样做的。如果取道河外,背向大梁,右边是上蔡、召陵,与楚军在陈城郊外决战,秦国又不敢。所以说秦国一定不会进攻楚国和赵国,更不会进攻卫国和齐国了。

  韩国灭亡之后,秦国出兵的时候,除去魏国就没有可进攻的了。秦国据有郑国故地,得到垣雍城,决开荧泽,水淹大梁,大梁必定失陷。

  从前,秦国在河西晋国故地,离大梁有千里之远,有黄河及高山阻挡,有周与韩把它隔开。自从林乡一战到现在,秦国七次进攻魏国,五次攻入囿中,边境城邑都被攻陷,文台被毁,垂都被烧,林木被砍伐,麋鹿被猎尽,国都接着被围。秦军又长驱直入大梁以北,东边打到陶、卫两城的郊外,北边打到平监。丧失给秦国的,有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几十个大县,几百个名都。秦国还在河西晋国故地,离大梁一千里的时候,祸患就已经如此了,又何况让秦国灭了韩国,据有郑国故地,没有黄河大山阻拦它,没有周和韩隔开它,离大梁只有一百里,大祸必定会由此开始。

  拓展阅读:

  作品简介

  《魏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本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世系及其兴衰。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国君姬姓魏氏。

【史记魏世家魏王以秦救之故文言文练习】相关文章:

《史记魏世家魏王以秦救之故》原文及翻译12-06

《史记·魏世家·魏王以秦救之故》原文及翻译04-03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文言文练习06-10

《史记·外戚世家》练习题02-05

外戚世家史记文言文06-11

《史记 萧相国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06-14

《史记·韩世家》的文言文阅读题06-15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文言文练习06-15

《史记·曹相国世家》练习题及答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