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在莒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2-03-07 17:09:25 文言文 我要投稿

勿忘在莒文言文翻译

  勿忘在莒,该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比喻不忘本,不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勿忘在莒文言文翻译

  词目

  发音 wù wàng zài jǔ

  基本资料

  [ 莒 ] 拼音:jǔ

  部首:艹 部首笔划:03 五行:木

  简体笔划:09 繁体笔划:12 吉凶寓意:凶

  拼音输入:ju 五笔输入:akkf 笔顺:横竖竖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原文: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使甯戚毋忘其饭牛而居於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则齐国之社稷幸於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尤其酒桌上,喝得正在兴头时。可这次,鲍叔牙竟揭了一圈,头一个就是手握己身政治前途的“顶头上司”——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姜小白:今天赫赫有名了,当年也曾和丧家犬一样躲在莒国寄人篱下;紧接着,“提醒”公布令上印在自己前边的管仲:别忘了绑在囚车里等死时的滋味;最后是排名不分先后的宁戚:赶车喂牛的,记着自己的出身。

  此即成语“勿忘在莒”的出处。

  例句:《宋史。张商英传》 (按:张商英注《素书》行於世)

  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上疏曰:「先帝盛德大业,跨绝今古,而司马光、吕公著、刘挚、吕大防,援引朋俦,敢行讥议。凡详定局之所建明,中书之所勘当,户部之所行遣,百官之所论列,词臣之所作命,无非指擿抉扬,鄙薄嗤笑,翦除陛下羽翼於内,击逐股肱於外,天下之势,岌岌殆矣。今天清日明,诛赏未正,愿下禁省检索前後章牍,付臣等看详,签揭以上,陛下与大臣斟酌而可否焉。」遂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蘇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又言:「愿陛下无忘元祐时,章惇无忘汝州时,安焘无忘许昌时,李清臣、曾布无忘河阳时。」其观望捭阖,以险语激怒当世,概类此。

  详细解释

  莒

  jǔ

  (1)芋头 [taro]一种芋属植物

  (2)周代诸侯国名 [Ju state]。己姓,旧都介根,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后迁莒,今山东省莒县,后为楚灭。如:莒刀(古代齐国的钱币。莒邑所造,形如刀,故名)

  (3)古邑名 [Ju city]。一为春秋时齐邑,在莒县;一为春秋时周邑(其地未详)

  莒

  jǔ ㄐㄩˇ

  (1)古代对“芋”的别称。

  (2)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郑码:EJJ,U:8392,GBK:DCEC

  笔画数:9,部首:艹,笔顺编号:122251251

  成语释义

  释义:比喻不忘本。

  立场

  “勿忘在莒”这个成语,对大陆人来说比较生僻,但对生活在台湾的人们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因为蒋x自1949年败退台湾以后,基本以“勿忘在莒”为座右铭,并常以此提醒台湾军民。“勿忘在莒”成为台湾的一个流行口号。

  莒(jǔ),是一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战国时归附齐国,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勿忘在莒”,大体有两个出处:一出自《吕氏春秋·直谏》:“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

  这段历史说的是春秋时代,齐襄公昏庸,齐国内乱,公子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于公元前686年夏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第二年,齐襄公去世,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为齐桓公。“在莒”还有另一出处,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攻占齐国都城临淄等七十余城,惟莒与即墨二城未被攻占,齐缗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以拒乐毅;田单坚守即墨,后来燕军被田单的'火牛阵所破,夺回了七十余城,襄王守莒而最终复国。在这里“勿忘在莒”,就是告诫“不要忘记复国”。“勿忘在莒”,在这里是比喻“不要忘本”。蒋x所引用“勿忘在莒”,一定是“田单复国”这一历史典故。

  1952年1月,蒋x到金门岛视察,特意给金门守军题词:“勿忘在莒”,当时,国民军军队驻防金门的司令官胡琏将军对此心领神会。当年就在金门督造了一座“莒光楼”,楼内有“勿忘在莒”匾额和“莒光”二字,大概是“勿忘在莒”与“光复大陆”的缩写吧。“莒光楼”已成为观光景点。

  【拓展内容】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小白,曾去莒国避难,一心成就一番霸业,勤学苦练,广揽贤能。成为国君之后,他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首。“九合诸侯”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结盟,齐桓公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盟主。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以管仲为首的扶臣常提醒齐桓公,毋忘在莒,毋忘初衷,毋忘峥嵘岁月,对齐桓公成就大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莒,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境内。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考古发现也证实莒地在新石器时代就建立了大规模的部落王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据《春秋》记载,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国疆域相当辽阔,拥有介根等三十一个城邑,大体相当于今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胶州、高密,西到昌邑、蒙阴,南到苍山、郯城、临沐和江苏省赣榆的范围。在春秋初从计(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迁莒后,国势强盛,不断与齐、鲁、晋会盟,对周围小国征战。

  该典故中,鲍叔牙说:“使公毋忘出如莒时也”,讲的是这样一段往事:春秋时期,齐襄公昏庸,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齐襄公去世后,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这便是著名历史典故勿忘在莒的由来。

  到春秋中后期,因屡遭征伐,莒国疆域日小。战国时期,前431年为楚所灭(另说齐先灭莒,后又为楚所取)。后属齐地。前350年,齐国修建长城,经莒境东莞北部山岭至琅球入海。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攻克齐都临淄,七十余城沦陷,唯莒与即墨二城未被攻占,齐闵王出奔莒城,次年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城以拒乐毅。田单坚守即墨,后来燕军被田单的火牛阵所破,夺回了七十余城,襄王守莒而最终复国。

【勿忘在莒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文言文“公输”翻译01-20

孟子文言文翻译01-13

曾子文言文翻译01-13

海瑞文言文翻译01-01

江郎才尽文言文翻译03-17

《唾面自干》文言文翻译12-19

黄庭坚文言文翻译10-21

浴矢文言文翻译01-22

蠹化文言文翻译01-20

《治安策》文言文翻译01-19